播放地址

碧罗雪山

剧情片大陆2010

主演:汪普则,娜真叶,积阿迪,黑皮,胡春华,丰春梅

导演:刘杰

 剧照

碧罗雪山 剧照 NO.1碧罗雪山 剧照 NO.2碧罗雪山 剧照 NO.3碧罗雪山 剧照 NO.4碧罗雪山 剧照 NO.5碧罗雪山 剧照 NO.6碧罗雪山 剧照 NO.13碧罗雪山 剧照 NO.14碧罗雪山 剧照 NO.15碧罗雪山 剧照 NO.16碧罗雪山 剧照 NO.17碧罗雪山 剧照 NO.18碧罗雪山 剧照 NO.19碧罗雪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18:45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西南边陲。碧罗雪山下,怒江奔腾不息,这天傈僳族小伙木扒举行婚礼,全寨子乡亲赶来凑热闹,一派欢喜气氛。迪阿鲁爱着木扒的妹妹吉妮,而受老观念影响的爷爷多利拔坚决不同意,他要迪阿鲁守着丧夫的嫂嫂阿南恰,并帮她一起哺育尙在幼年的侄女阿亚。熊是傈僳族供奉的祖先,但在目前收获季节它常常跑出来毀坏庄稼和牲畜,很是让人头疼。身为村民组长,迪阿鲁天天奔波在为村民讨赔偿的路上,同时磨破嘴皮地宣传国家林业法规。木扒偷剥珍稀植物红豆杉皮,被执法部门拘留,救儿心切的父亲要女儿吉妮嫁给混混阿达,以期讨来彩礼交罚款,迪阿鲁闻讯痛苦万分......

 长篇影评

 1 ) 当古典爱情遭遇现代变故

从去年在上海电影节大获全胜开始,《碧罗雪山》足足积攒了一年口碑,做足了长线效应。近期再度上映,京广两地出现了不少质疑声音。一说风光片,言过其实;一说家族戏,看起来就是平淡无奇。这固然是有期望过高的原因,一方面也说明面对院线片的洗脑轰炸,在选择比较上,目前的评价体制实有遗憾。

依然记得去年看完时的内心激动(或许也是因为全无期待),可以说在表现小人物的抗争和尊严上,刘杰始终不遗余力,也迥异于绝大多数的国产电影。尽管他总是局限在“法内情”的特定领域,力量看上去会有所保留,隐约有一种无奈感,然而这已经是难能可贵。还有更重要的一层原因,就像谭家明所说,《碧罗雪山》是对主旋律电影的颠覆,刘杰保持了对这个体制和社会的高度敏感。他知道把话说到哪个点上,能刺痛观众,又有清醒态度,而不是故意去讨好算计,故作文章。

跟卖给电影频道的一堆电视电影不同,《碧罗雪山》有追求更有想法。面对很容易落入猎奇批评的少数民族题材,它既有原生态的展示,同时也涉及了广泛意义上的拆迁和文化保护。好事者同样可以由多样性和民族关系切入,甚至单独对法律提出批评看法。它是一部充满时代感的影片,跟当下阶段的社会现实息息相关,绝不是一个孤立无援的现象存在。

前些年,中国出现了好些明信片电影,像表现云南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主题大多是温吞水,虽不至于太难看,然而创作者的想法中庸不堪。同样的,也不是说加入几组空镜头和美极摄影,商业片就能搞成作者电影的模样了。《碧罗雪山》有大量手持镜头的运动,同时叙事严谨,看下来居然不闷,亮点多多,人物情感真挚。可以说在叙事编排上,影片较之《透析》还要好。当古典爱情遭遇现代变故,《碧罗雪山》不但紧凑,冲突矛盾也被一再强化,留给观众更多的想象和回味空间。【新京报】

 2 ) 雪山下的花环

去年,我个人最喜欢的五部华语片是《让子弹飞》、《金城小子》、《钢的琴》、《碧罗雪山》以及《我们天上见》。这其中,《碧罗雪山》是比较特殊的一部,它在上海电影节拿下了四项大奖,又在金马载誉,然而近一年过去,除了偶尔在报纸上被提及,影片上映之类的事,消息全无。好在四月时候,《碧罗雪山》在百老汇电影中心放映,并在大学生电影节上再度获奖。据导演刘杰说,他不愿意吆喝买卖,也难以理解市场规则。这就是中国电影的真实现状:一边是好片子无人理会,排不上院线,观众自然就见不到;一边是糟糕的春季档期,一堆破片在狗咬狗,满嘴的毛。

有人会说,好坏不谈,这已经不是艺术片的年代了。别说刘杰,就是贾樟柯也没用,把戛纳威尼斯柏林轮着上也没用。持有这般观点的人,必然不在少数,何等偏激狭隘就不说了——因为从没有一个国家的放映体系是用以绞杀艺术片的。到底是什么原因让观众不再信任艺术片,却更愿意相信一个拍小破艺术片的导演能花600万去买鸽子蛋。很显然,已经不是电影的原因,而是整个社会风气使然。电影外边是谈钱,电影里头还是关于钱。钱钱钱,人心自然不古。索尔·贝娄曾说:人活着的时候,金钱压在你的周围,就像死了的时候,大地压在你的周围。

拍摄《碧罗雪山》时,刘杰基本处于韬光养晦的一种状态。他已经不太在意是否能拿奖,或者说送去哪儿拿奖。他更不在意电影是否能够在边疆少数民族题材里另辟蹊径,是否可以达到第五代以往的高度。他拿的是国家的钱,说的是现实的事,讲的又是敏感的法。一般情况下,这必然会促成又一部主旋律电影的诞生,然而刘杰成功化解了众人的顾虑。他只是精准地找了切入口,拉上了滑溜索,连接了现代与传统,重写那些快要消失殆尽的少数民族文明。

片中的熊、祖宗和政府,三方构成一个牢固的等边三角,它们制造了一片雷区,随便踩上一脚,都会引发连锁反应。而村民恰好处在中心位置,处处受制,步步危险,他们无法在任何一方那里寻得解脱途径。从这个角度来说,《碧罗雪山》充满了戏剧冲突,里面还有一条爱情明线,纯洁动人。然而跟祖宗一样,政府在片中也只是嘴上说说,从不轻易露面。所以,电影又演变成了人与熊的正面对抗,胶着不下。与此同时,祖宗和政府还站在了熊那边,简直是不让人活了。其实在活与不活的背后,那关系到整个少数民族的文化保护,一旦他们离开了原乡故土,那么他们还能叫回自身的名字吗?显然不能。

好的电影不一定要煽情,更不要让观众沉湎在感伤当中,如能带来清醒的感动和真实的触动,那已是相当之不易。《碧罗雪山》并没有摆出苦大仇深的姿态,来个万箭齐发,批完祖宗干政府。它只是隐约提到了钱,金钱已经渗入到村子里头,并且开始产生腐败。即便没有熊的到来,这个村子的躯体损坏,那也是早晚的事情。这些问题其实不算新鲜,但绝不意味着不用再提。《碧罗雪山》巧妙地埋藏了多数矛盾,让观众把注意力集中了爱情上。它就像雪山下的美丽花环,见证了时间和岁月,慢慢凋谢,守护着那些远去的灵魂。【玩家惠 专栏】

 3 ) 人与环境

碧落雪山值得一看,中心思想不明朗,结局很开放,未来很不确定。可能正是这样才难得可贵吧。虽然,当太多人想要告诉我们什么的时候,碰上一部没有明确含义的电影,也是需要适应一下的。

这个思想大乱炖里,包括了很多不同的主题:国家治理和村里传统文化的自治,不同民族文化的交融,神文化与人文化,男与女,城市与乡镇,人与动物,生存与生态,这个单子还可以再细化。看着这部电影,虽不至于潸然泪下,也是极度心酸的。我们的村子怎么了?为什么一条和自然和谐相处的道路就这么难找? 这些村民生活在大山里,极度渴望着和外界连通,渴求着外界的事物。那个两元店里随处可见的恶俗的镜子居然在乡村少女的眼里这么迷人。为了改善生活,不惜盗采红豆杉的皮。但是,如果城里人可以随意跳槽,争取更好的生活,为什么村里人求发展的欲望就不可以得到认可呢?我们还是以一种压制的,居高临下的态度来看我们的农村兄弟姐妹们。他们认为,志愿者把熊看得比他们这些人金贵。可能是的。至少大部分环保主义者就是。但是他们不得不是。在这个经济挂帅,发展至上的时代,不能说话的生命需要有人为他们代言。在这个片子里面,“村子” 可能是弱势群体,但是在这个GDP高速增长的时代面前,所有的动植物几乎都是弱者。或许这就是片子没有鲜明观点的原因。现实太复杂,打人的板子无论下在谁的身上都让我们同样不忍,甚至身同感受。

或许最让我触动的是,村里年轻人心里那股压抑不住的出去的愿望。在这个我看起来的美丽的村子,他们爬到高处,望向远方,无视周围的环境,心里早就出走了。邻家年轻人频传的喜讯,荣回故里的财大气粗,渴望改变命运的可能性,在在撩动他们的心。我要是在那种环境,我也会有同样的思想,哪怕就是为了经历过更多的伤害。我无法埋怨他们,无论是渴求出走,无论是希望把祖宗拉下神坛,可是我没有办法不为这个两难的局面而纠结。是不是我们保护了人,就不能保护环境?我以为我在沿海的所见所闻已经解决了我心里的人与环境的难题:所谓人与环境的冲突是一个伪命题,那些癌症村,那些在污染中痛苦呻吟的人们,都说明了伤害了环境,不仅是伤害了未来,连今天都失去。可是确实还有很多传统社区面临着传统意义上的”人与环境"的难题: 修桥等于开发,开发等于对自然资源的掠夺,但是不修桥,等于生活不便,等于没有好的公共服务,等于受制于外来的精明商人。一道桥,几片红豆杉树皮,承载着沉重的时代命题。还没有多少解决的方案。

刚好看到一篇年轻人重回农村的文章,为了寻求一种理想式的田园生活。这些单纯的想法,追求自然和生活品质的两全,有没有可能带来一种新的解题法。或许这不是一两批人重回农村就能解决的问题,但是没有这些先锋,这个棋局就没有扭转的可能性。

 4 ) 原生的纪实 真实的虚构

        布列松说过,他的影片诞生于脑海,死于纸上;用活人和实物使它再次复活,但它们又在胶片上被杀掉;最后经过剪辑排列成某种次序放映到银幕上,便再现生机,如花朵于水中。听闻刘杰导演在执导《碧罗雪山》的时候也摆脱了剧本,而是将摄影机的位置、镜头的移动、人物的对话都留给现场发展。台词的束缚、剧本的理解并不能引发自然和直觉,而自然和直觉恰好是《碧罗雪山》里那些淳朴可爱的非职业演员们最可贵的品质。自然的想象;自由的灵魂,于是,我们看到的《碧罗雪山》呈现的是一种原生态的纪实,具有的是一种真实性的虚构。
        《碧罗雪山》原生的纪实特色最明显地表达在影像风格上。实景、自然光、手提摄影机跟拍、固定画框……纪实的影像风格朴素、真实地将傈僳族人的生活世界展现在观众面前。影片一开始,在手持摄影机持续晃动的画面中,连绵的绿树、江水滚滚的峡谷、五彩的送亲队伍、热闹的酒席现场,一场充满民族风情的傈僳族婚礼便如一副民俗画生机勃勃地展开;而到了影片的最后,老祖宗静默无语坐在山间,唯有雪山雾气缭绕。从浓墨重彩到深邃辽远,《碧罗雪山》原生态的独特姿态通过纪实的影像风格静静的流淌出来。
        然而影片在纪实的同时又循着一条隐藏的理性轴线,贴着叙事的节奏展开故事。导演让影像传递真实感,而又不破坏影片虚构故事的“真实”感。也就是说,控制影像,尽量淡化它的存在,使它为叙事服务,为表意服务;把每一段叙事、每一个思想一直想到使影像向它屈服。如果从虚构故事的角度看问题,我们甚至可以把这种纪实也看作是“虚构的策略”,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显示出想象力的”虚构,一种更具智慧的真实被引入进来。同时,随着人物的命运和感情,导演也不可避免地将自己的感情静静地“渗透”给观众,但这种“渗透”是不带诱导性的,他只是把真实存着的东西摆在你的面前:让你自己看、自己想、自己感受。当吉妮预备牺牲自己成为“献祭”前,几个固定镜头中吉妮梳妆的动作缓慢而富有某种微妙的节奏,使得观众有临场的幻觉,仿佛能越过屏幕感受到她的呼吸起伏。而当三大坡面对女儿的失踪,独自一人坐在空空的房间里弹唱出带有悔恨、凄凉的歌谣,摄影机最初很长时间内只是躲在两根柱子后面,平静地看着炊烟从聚拢又散去。
        影片的结构则是看似漫不经心的,其实却调动影片中的各个细节,慢慢地沿着故事展开,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拖长效果。从影片之初的木扒娶媳妇儿到吉妮自我牺牲;族人奉熊为老祖到为熊搬迁;从个体命运到整体归宿;影片像一张网,无数细节在这个巨大的网络上的纽结,深深地牵动着每个人物的命运,牵动着碧罗雪山上傈僳族人的生活。面对导演精心的铺设和反复的渲染烘托,我们最终获得的则是一种心灵上的深深的涤荡乃至震撼。
        戈达尔曾写道:“美和真理有两极:纪录和故事。”,原生的纪实,真实的虚构,在《碧罗雪山》凝重、流转的时空中,在原生态纪实的外衣下,导演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叙说着生机与生命。然而,法斯宾德有语:“面对知识分子,你可以冷静地悲观,因为知识分子有运用理解力的方法。反之,面对电视电影这样广大的观众,假如你所呈现的世界是如此黯然无光的话,那会是几近于罪行的反动,因为你必须格外给与他们勇气,告诉他们:纵使如此,你们还是有希望的。”在《碧罗雪山》中导演的态度则显得暧昧而妥协。人与人,人与熊;影片最终给出了一个满幻想的答案——吉妮的失踪;一个清晰的答案——族人的搬离。但当所有问题都有解决的办法,这恰恰是问题所在。面对机器轰鸣声不能掩盖的歌声,在霓虹灯所不能照亮的世界里,人类必然存在的生命体验、任何人任何时代都无法退去人的本原,或许更需要的是在思想界限之下,在社会之外之上,思考一下其存在的本质以及其继续存在的本质。

 5 ) 杂项揉搓

       电影节上的那一幕看了以后才知道有人拍了这么一部好电影,后来到处找资源也没找到,只看到了花絮.
      现在的怒江傈僳族人民已经不是那样的生存状态了(很多古老我风俗都改变了),片中的那个村子叫五里村,属于贡山县丙中洛乡,是为了发展该乡的民俗旅游而特意保留的,其它地方基本上都是新农村房了。
    五里村实际上是典型的怒族村子,傈僳族人的房子一般盖的都是茅草,结构也不一样。
    傈僳族有几个分支,姓氏大多以自己以前的老祖宗赖以为生的东西有关,比如说打鱼为业的就姓“余”、养蜜蜂为业的就姓“丰”等等,我们怒江还没有以“熊”为祖先的(实际上在七八十年代,我们是打猎为生的——什么东西都打,不好取姓氏,就以打得最多的鼠类为主,取“褚”为姓的人也很多,甚至有专门姓“褚”的村子)——可能有,但是少吧。
    片子还没看完,不好意思再说,欢迎各位朋友到怒江来玩,联系的我拿“吓拉”招待你们。
    

 6 ) 政府的熊,我家的羊

小小的一个滇西偏僻山村,村民,当地政府以及没有出现在镜头的国外环保组织因为黑熊而呈现出不同态度。导演把家事国事天下事都通过这小小的黑熊引发的矛盾以戏剧冲突的方式完美的表现出来了。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搬离山上对于村民,动则数典忘宗,不动则人畜难存。老祖和孙子之间因为搬迁引起的对抗从开始的隐忍到后来的全村一起搬离。导演借村民大三坡一句政府的熊吃了我家的羊道尽人与环境,孰轻孰重,如何和谐共处的沉重问题。对于政府来说,只是一个为了保护生态环境让只有10来户村民的村庄的搬迁问题,而对于村中族长老祖却是抛弃种族信仰的天大事情。大三坡拿枪嚷嚷要去杀熊不是背弃信仰,而是已经被环境逼得宁愿放弃信仰了......
      导演并没有刻意放大这些冲突,而是点到即止。最终以吉尼为了救哥哥又不委身下嫁酒鬼而舍身喂熊,导致村民无奈让步全村搬迁结尾。这是一个很聪明的做法。个中味道由观众自己细细体味

补充个红豆杉的资料:
 从红豆杉的树皮和树叶中提炼出来的紫杉醇对多种晚期癌症疗效突出,被称为“治疗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高纯度紫杉醇价格昂贵,每公斤200 红豆杉
万元人民币左右。但是红豆杉生长缓慢,天然更新能力差,人工种植10亩仅能提炼1公斤1%纯度的紫杉醇。   由于红豆杉的提取物(TAXOL PACLI TAXEL)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理,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所长BRODER博士称紫杉醇是继阿霉素、顺铂以后,十五年来被认为是对多种癌症疗效较好、副作用小的新型抗癌药物。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美国、英国、俄罗斯、韩国、中国都相继开展了深入的研究。美国率先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临床并在治疗各种癌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从此人类在抗癌领域中又取得了新的突破。所以到目前为止以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人类同癌症做抗争的的最有利的武器之一,就是紫杉醇。    红豆杉中含有的紫杉醇,具有独特的抗癌机制和较高的抗癌活性,能阻止癌细胞的繁殖、抑制肿瘤细胞的迁移,被公认是当今天然药物领域中最重要的抗癌活性物质。据专家介绍,紫杉醇不溶于水或酒精之类溶解物,它的淬取技术非常复杂、加工程序十分严密,直接使用红豆杉树皮或根茎是不能治病的。   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死于癌症的病人在630万人左右,仅美国、欧洲、日本每年就在400万人左右。治疗这些病人每年大约消耗1500∽2500千克紫杉醇。一位研究紫杉醇的美国专家说,即使将世界上现有的红豆杉全部砍伐,所提取的紫杉醇也只能挽救12.50万名癌症患者的生命。

 短评

讲了无数遍的故事披着少数民族的外衣再讲一遍【电影资料馆】

4分钟前
  • 奇爱博士
  • 还行

熊要来,女子要嫁人,都是没有办法的事。于是男人要骂祖宗,要打熊,要号咷。都在白云茫茫中。(with datouma @ MOMA)

8分钟前
  • NullPointer
  • 推荐

祖宗,政府,黑瞎子!

1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意图很巧妙,只不过重点太多,导致节奏失重,结构散乱。看了这片,更觉得在中国拍真实人的生活,只有非职业演员才是有希望的。

1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这片适合自己安安静静的看,有点闷,但是对于村民们过江溜索的镜头记忆深刻,宗教与法律,落后的村庄与现代社会的交集,志愿者不是来帮我们的吗?他们不是帮我们,他们是帮熊,最后村民搬家,老妪看着天空,这就是传统与现代碰撞的冲突现状

18分钟前
  • 四十四次日落
  • 推荐

空间处理上很是捉襟见肘。无趣的伪笑点太多。

23分钟前
  • 黄石道人
  • 较差

享受那种一张弓缓慢绷紧的感觉

25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果断2010华语最佳,开头稍弱,此后几乎完美。摄影极赞,空镜做标点,故事逐层推进,愈发绵密。传统,法律,现实在此纠结起来,又是个颇具基斯洛夫斯基味道的故事。小姑娘盛装去找熊时那个笑容,华丽又残忍,戳得死死的。能把主旋律献礼片拍到这样的水准,刘杰真是神人。

27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这次参加大影节觉得最好的电影,一直不愿意添加条目是为了好好写一篇影评。一条通俗的爱情主线牵扯出政府的保护政策、志愿者的绿色观念、传统的道德信仰、宗法制度与人民实际生活利益的各方矛盾,少数名族题材却不卖弄风景民俗,拿着国营制片厂的钱却砍掉了政府的高大全,刘杰这样的导演是会成大气的。

31分钟前
  • iokanaan
  • 力荐

电影里傈僳族的形态和境遇好比一百年前的汉族。作为观影者,我们究竟是和西方观众一样作为“他者”,还是和片中鲜少出现的操他们听不懂的普通话的公务员们同属于“你们”,抑或这过了一百年的我们依然还是“他们”?尽管导演避免介入,但叙事还是流露外来视角,且隐喻重重。文本意义大过影像意义。

36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看了一半,一般了点

41分钟前
  • 还行

所有的演员都是当地的原著居民,导演说他们连电影都没看过,完全原生态的演出。电影很感人,女孩美极了

46分钟前
  • 大头菜
  • 力荐

小女孩看到熊的那一刻,笑了。她说,熊孩子,我来了。

50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其实,本来越像真实的影片越让我怀疑有多少是真实的,我会更加仔细找“人工”的痕迹。是当地人在演戏,还是基本原生态?这个片子是建国60周年献礼的命题作文片,导演没有直接使用剧本,而是自己花了大量时间精力,根据当地情况辛苦创作的。情节很集中,戏剧性比较强,这和原生态的背景非常不符。无感

53分钟前
  • Chris 一切由无聊开始
  • 还行

终于看到了传说中的神作了,题材不错很加分,可惜没有一个地方耐看。★★★

5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复杂的题材被处理得如此得当,情与法、信仰与现实,以不断冲突设置困境并循环往复,力道很足。愚蠢而又不顾一切的爱情啊.....

58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从马背到透析再到雪山,都将新与旧、传统与现代置于一个即将发生变化的焦虑时刻。政府的熊打不得,祖宗的熊骂不得,剩下尴尬的村民,被权力和宗法甚至环保道德压迫得几乎没了安身立命之处。在这样的窘境下,年轻人不再相信宗法社会,干脆迁走,我就是要打这祸害人的祖宗。

1小时前
  • seamouse
  • 推荐

挺好看,不枯燥,看时常笑声一片。已经尽量规避了主旋律,可以了 @小西天

1小时前
  • 朵云
  • 推荐

完美的表演指導阿。。劉傑又講情與法

1小时前
  • 五色全味
  • 推荐

配角們實在是太不給力了。一部主要以對話來支撐的電影,配角連臺詞都說不好,翻譯連字幕都翻不准,是會讓人去懷疑導演的態度的。

1小时前
  • l.m.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