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地址

哈利波特6

科幻片英国2009

主演:丹尼尔·雷德克里夫,艾玛·沃森,鲁伯特·格林特,迈克尔·刚本,大卫·勒格诺,埃拉丽卡·加拉切,吉姆·布劳德本特,杰拉丁·萨莫维尔,邦妮·怀特,朱丽·沃特斯,海伦娜·伯翰·卡特,海伦·麦克洛瑞,蒂莫西·斯波,艾伦·瑞克曼,奥利弗·菲尔普斯,詹姆斯·菲尔普斯,弗雷迪·史卓玛,杰西·卡芙,汤姆·费尔顿,阿尔弗雷德·伊诺奇,伊文娜·林奇,罗伯特·克诺斯,Louis Cordice,斯嘉丽·伯恩,杰米·威莱

导演:大卫·叶茨

 剧照

哈利波特6 剧照 NO.1哈利波特6 剧照 NO.2哈利波特6 剧照 NO.3哈利波特6 剧照 NO.4哈利波特6 剧照 NO.5哈利波特6 剧照 NO.6哈利波特6 剧照 NO.13哈利波特6 剧照 NO.14哈利波特6 剧照 NO.15哈利波特6 剧照 NO.16哈利波特6 剧照 NO.17哈利波特6 剧照 NO.18哈利波特6 剧照 NO.19哈利波特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5 04:52

详细剧情

这一集中,食死徒开始肆无忌惮横行于麻瓜和魔法两个世界中,霍格沃茨内忧外患,危机重重。邓不利多(迈克尔·甘本 Michael Gambon 饰)带着哈利(丹尼尔·雷德克里夫 Daniel Radcliffe 饰)辗转找到隐居多年的霍拉斯·斯拉格霍恩,请他出山接替斯内普(艾伦 ·里克曼 Alan Rickman 饰)担任魔药学的老师。霍拉斯曾经教授过无数优秀的学生,而汤姆·里德尔——伏地魔——正是他最出色的一名弟子。邓不利多深信霍拉斯保有伏地魔不死身的秘密,他希望哈利能够说服霍拉斯。  另一方面,德拉科·马尔福(汤姆·费尔顿 Tom Felton 饰)宣誓效忠伏地魔,他想方设法将食死徒引入霍格沃茨。而此时,罗恩(鲁伯特·格林特 Rupert Grint 饰)、赫敏(艾玛·沃特森 Emma Watson 饰)他们却还沉浸在青春的躁动中,全然不知黑暗正渐渐逼近……

 长篇影评

 1 ) 我还在等猫头鹰的来信

我怀念2001-2002的时候

我高二到高三

那些看起来平淡的日子闪着光,就像在那些黄昏里我从教学楼的窗外看到的对面旧楼房,玻璃上反射着粉金色的光

课桌下、枕头下的哈利波特,淡绿色的书页,我们在课堂上传递的纸条,上面写,猫头鹰快递。

在哈6的时候,我不断回忆起这些细节,这些与一些人共同拥有的集体回忆,不知道有谁还记得。

电影拍得好不好,情节删得多不多,已经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但我发现我已经少了点兴奋,那种以前看HP系列电影时候,关于“哦,原来魁地奇是这样的,黄油啤酒是这样的”那种兴奋。

看混血王子书的时候,我大四,那个时候快要考研,我一边漫不经心准备考研,一边看这本书。那时在图书馆借了本关于传播学的考试指定用书,就一边看一边在书旁边做注释,在扉页上,我留了个英文名字,并很神秘的觉得下一个拿到这本书的人,会从中受益匪浅,就像混血王子里一样。

上次回家的时候,翻到我们高中写的字条,一群对哈利波特着迷的人,选了各自的学院,我们把化学课叫做魔药课,数学课是占卜课,还为每个人分配了角色,杨帆同学似乎担任了黑魔法防御术老师。

吴penny同学绘声绘色的说,威克多尔·克鲁姆叫赫敏为“赫-米-恩”。

高三,快要高考的时候,那些老师管得不太严的课和晚自习里,我在书桌的前端堆了大量的书,然后埋在这些书中,用大本的绿色封面的《状元之路》小心翼翼的压住哈利波特,沉溺其中。

我活在那段私人的记忆中,甚至避免与不了解的人碰触与分享。

我在做完课间操回到教室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天,期待这是在霍格沃茨城堡,而我们是在从一个教室移动到另一个教室(读了大学之后才知道,拥有一个固定的教室其实多么好)

幻想自己是在霍格沃茨清丽的夏日之中,有大鱼在远处的湖面上迷一样的游动。

自此到现在,时间已经过去8年,从高中到大学,到工作。

大学的时候和杜杜一起去学校的“电影院”看哈1的电影,狭小的电影院里,左边是一排有靠背的木头长椅,右边也是,我看到以活点地图为模版的片头,那种幻想终于成真的兴奋抑制不住。

看的是讲同一群人的书,看的讲同一群人的电影,他们不断成长长大,他们还在一起,而我们身边的人怎么就一个一个改变了呢?

在看冗长的哈6时,我忽然之间伤感得不得了。

这是一部没看过书大概看不懂的电影,因为哈6的书本身也是个承上启下的作用,剧情很难深入展开。我觉得这部电影的色彩很好,偶尔出现的鲜艳中国灯笼也让人莞尔。

赫敏让盘旋的鸟万弹齐发的样子,竟然有了点女神的味道,她真漂亮,我喜欢她。

在敬爱的邓布利多牺牲的时候,前尘往事涌上心头,这个精神支柱的倒下真是象征一个时代的结束啊,这与我心理的某部分有暗合,所以在一向冷静的麦格教授举起手中的魔杖指向天空发光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哭了。

从17岁到现在,我还在等待猫头鹰的来信,穿过阴暗的Tom酒吧,对角巷从跳跃散开的砖缝里一点点地展现在我面前。

 2 ) 魔王进化史——也算《哈利·波特6》观后感,家长指引阅读

哈利波特电影花痴第一定律:S院出美人儿。魔王从正太到大叔到妖孽到死去到活来到再死去一直是群芳之首。哈利波特原著花痴第一定律:美人都不得好死,没死也脑瘫,如洛哈特教授。魔王是既不得好死又脑瘫。

看完哈6之后,我们来看看这个哈利波特电影里动用帅哥最多的大美人儿在银幕是是怎么进化的。



阶段1,小可爱:小分头,短裤+中筒露膝羊毛袜,中文配音比较做作

在伍尔斯孤儿院虽然营养不良,但是小朋友依然出落的水灵娇艳,虽然是个雨天,但是光亮处可以看见脸上的绒毛若隐若现,让人一见就心生怜爱想去捏 弄他的小脸,但是伸手之前要先掂量一下自己有几条命,够不够拿来捏。

邓校应该也和我们一样对他爱不释手吧,所以小小伏叫邓校露一手邓校马上乖乖露一手,小小伏的眼神瞬间点亮了,光彩逼人。后来邓校看到他的柜子里藏了别人的陀螺,说霍格沃茨的好孩子不能偷东西,小朋友没有像我们常人那样羞红了脸或者抵死耍赖,一脸淡定,没错,是将来要干大事的样子。带回霍格沃茨培养一下,长大了参加超女选秀。

初次见面,魔王是个非常好的小苗苗,肯定是往英明神武的管理型人才方向发展,但是啊但是,已经看过结局的我们此刻凭栏长叹,千年回眸,梅林啊,这究竟造了什么孽。(梅林: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表找我表找我表找我)



阶段2,包子脸:小分头,皮肤很光

没有瑕疵的小包子脸出场时,银幕下一片惊艳的“哇偶”,还听到有人喊“皮肤真当好”。银幕上,小伏斜飞着媚眼看着鼻涕虫教授,S院的一帮正太们情深款款的看着他(编剧:喂,这几位同学,你们太直接了吧,这集是主打感情戏没错但是没有你们的分啊,耶导:没事没事,当年我拍《政局密云》的时候.......)背景正太们离场的时候,骤然惊醒般的把花痴的视线移开,站起来,还理了理衣角,就像是刚做了一场春梦啊,同学。

那时的小包子脸娇媚之中自有一股惊心动魄,一看就是个笑的越甜下手越狠的主,小小年纪就有让人舍生忘死追随的力量。他的背影气场十分强大,势力眼老油条鼻涕虫教授在这邪魅的小包子面前,明显在气势上输一筹,只有予取予求的分,给魔法界安定团结的局面带来大麻烦。为毛能推断这个小伏1号比后面七八年前出场的那个0号,哦不,2号年纪小?因为1、这里的他还没有会DIY魂器,2、这个更有脑,不管看起来还是实际上,3、这个演员年轻。难得的是那几个背景小哥,真是情深不渝,有脑跟了没脑也认了。唉,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不信往下看。


阶段3,话痨受:卷发分头,演员超龄,但是很纯

本来嘛,从孤儿院来到霍格沃茨,也算生在旧社会,长在红旗下,走在春风里,准备跨世纪。但是自从粘上魂器这玩意后,小魔王的智商就随之裂变,哦不,变劣了。

我们知道,反派都是话痨,就算平时很吊,对决的时候肯定要话痨的,这样主角才有时间打110求救嘛。但是这个2号实在是.......太能唠了,和哈利一对上眼,就叽里呱啦掏心窝子说了很多,一种语言还不够他唠叨的,他掌握了至少一门外语,但是没有生物能满足他的话痨欲,所以他还要写日记抒解,还是互动功能的高科技日记本,不需要面对面也能唠,大脑的语言中枢显然过分发达了。这可能是灵魂分裂后的变异,大脑别的区域萎缩了,语言中枢异常亢奋。我们知道女人的语言中枢比男人的强,所以女人话多,所以.........魔王是受,话痨受。

大家回忆一下密室那集魔王被消灭的那一刻,小哈明明是(间接的)袭胸,魔王当时第一个反应却是捂脸,千言万语,不言而喻啊。

看完这集多年以后,我终于在一篇同人里读到了小哈当时的心态:“老子第一次在密室里看到你就想上你了!”,nod,nod。


阶段4,终极绝代超衰大美人儿:没有头发,溶化的老脸

这个被小哈搞的死去又活来的魔王,智力已经达到了谷底,而且我们在哈4墓地里看到,变本加厉的话痨,还发展成优美醇厚的莎士比亚式话痨,完全丧失了小小伏和小伏1号的淡定风范,不知内敛为何物,在将来——算了,关于哈7咱们就不剧透了。

但是这个魔王身材变高大了,嗯,这点比007强,007从起先苛刻的188一刀切一降就是10公分,咱们魔王不长脑好歹长个了。

此时的魔王其实已经很不适合担任领导岗位了,但是一根筋的食死徒就认准了领导是永远不会错的,如果错了,一定是马尔福执行错了。虽然阿姨把唯一一个宝贵的出柜名额给了正义一方,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魔法界在精神上魔王搞过的男人是最多的。食死徒的会员卡不但是实名制,还是终身制、世袭制,所谓身心投入,前仆后继,献完青春献子孙,开弓没有回头箭,令人动容。偶尔有个像RAB那样不满足的,想跟魔王脑闹分手,魔王还没怎么地,自己留下分手信,已然哀怨的要死,这哪里是毁魂器,这是林妹妹泣血焚稿啊。(反观正义方,独裁不像独裁民主不像民主,魔法部长与邓不利多,正规军傲罗和游击队小鸟社,搞的比“大臣”还污糟,根本没能好好利用领导者的智商优势。)

这就是到哈6为止,魔王呈现给我们的轨迹,优异的开始,诡异的成长,作践的美貌,神奇的魅力,和更神奇的智商。

 3 ) 永远给你戴五星

  虽然没有像火焰杯那样赶上了首映式,但是还是在第二天去电影院把他看完了。每场全部都是爆满,差点连今天七点半的票都没订到……
   
   说白了,我就是一个盲目的哈迷,好或不好,我都只有一个评价:brilliant!
 
   看到豆瓣上的评价都很低,最受欢迎的评论都打三星两星,我真想说,不用这么挑剔吧?用这么文艺的眼光看一部很大众的片子干嘛?电影不是演的怪才好,“普通人”的定义都是自己看的开心,电影有票房就Okay吧?= =

   至于哈利嘛,没有想象中变得那么难看,典型的哈利特色,看到书能想到的就是他那张方脸,带着傻傻的眼睛,眼睛很清澈很好看。

   倒是罗恩,怎么就觉得他发花痴的时候这么可爱呢…… 到现在,我已经不反对他和赫敏的爱情了…… 只是哈利的金妮,还是让我觉得,额,又丑又不配哈利。

   伏地魔少年时代的演员到底没让我失望,和书中一样,帅气,精致。

   总体来说,这部片子拍的让我觉得很满意。

   有人说,第三部是最成功的一部,我不禁狂汗……突然想起,那是我唯一一次没有把哈利电影看完。个人口味不同吧,我只能这样安慰自己的奇怪看法。

   从小学开始到现在,JK罗琳也在我身边设下了一道魔法,让我觉得安心,让我觉得快乐,让我觉得我在爱好不多的情况下还能自豪的说,我最喜欢的小说和电影都是--《哈利波特》。然后满足的对着旁边的人笑。

  我慢慢的从五年级前,叫爸爸租一大堆鬼片给我看的奇怪癖好,到五年级后为了哈利死命挤班里前五名的执着。

   想起来,自己初三最失落的时候就会把哈利波特一遍一遍的看过,每次看完就会觉得自己备受鼓舞,就算是旁人对我不冷不热都没那么重要,就算是坐在座位上百无聊赖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过。

    它是我看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它是第一个让我有收集欲望的东西,它是唯一一个我坚持了这么多年的信念。
 
    (六年级,因为等不及第五部,竟跑去买盗版哈利波特,名字叫哈利波特与黄金甲貌似……模仿的挺逼真的,但还是让我失去了看下去的兴趣。)
 
    我只是个平平凡凡的人,喜欢的也是主流的东西,拥有着俗人的看法。

   但无论是好是坏,只要有哈利的标签,我就愿意为你戴上五星,我就愿意说你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书已经出完了,电影也出到第六部了,我还有最后4个多小时的<死亡圣器>可以期待。

   我只是希望你永远都不要结束,因为当你决定把你魔法之门关闭之后,我的童年也结束了……

   我不想和你说再见,我想每一年都有一个可以期待的东西。
 
   我不想看着自己一年一年的长大,到了最后,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

    我把这么多年的热情都留给你了,但我还不够好,我没有把你的情节记清楚,我甚至会把麦格教授的名字猛然忘掉。

    如果还有什么愿望可以许的话,我想,我愿意花一个假期的时间重新翻开我对你的记忆,一页页翻读,永远不要忘记你,还有我的童年,我的那些最留恋的年华。

    Good night.

 4 ) 那些少年明星们,也不过是年少

一如既往的看了首场,非首映。然后有所不同的是,这是惟一一次没有中途嘲笑情节,没有心怀不满,看完毫不吝啬的给予了正面的评价。
没有饭否没有twitter,一路短信骚扰了N个人,最终群发了中肯的评价:看完了。音乐十分赞,大场面非常棒,有几个演员演的超传神,所有对爱情的处理都让人啼笑皆非,西方导演真是完全不懂怎么诠释青春爱情,导演改了不少地方而且应该没看下一部的剧本,有些地方细节处理的粗,翻译有点囧。重点是:电影院里的其他女人太囧了!频频尖声大笑……有那么好笑灭……看到现在,每一部的结尾都没处理好,结尾总是太忠于原著来电展望或是总结以至于让高潮过早来临然后留下一个索然无味的结尾……总体来说很不错,比预想好太多太多,下一部应该会拍的更好。值得一看。

我讨厌影评乐评,因为每个人看到的听到的感到的都是不同的,但这一次非常的的想把感触写下来,只是感触,不是评价。或许,是因为急切的想找人分享,或许,是想把这些感觉,讲出来,给没机会听到的人听。

--------------------------------

情节

实际上情结删改非常非常多,以至于一些重点都被匆匆的跳过了进而有些莫名其妙,或许这是所有改编电影难逃的噩运,一方面要极力压缩情结勾勒出脉络,为此而承受着书迷的各种抱怨;另一方面又要极力将故事讲清楚,让单纯只看电影的人不至于疑惑。既往的几部感觉很是失败,或许是拍多了驾轻就熟,或许是本身看的时候没有带着太大的偏见没有苛求。
看到有人抱怨说删改了大场面有遗憾。的确,但其实并不过分。也许没有书本身的的情结更令人赞叹,但自圆其说也是一种境界了。

作为一个书迷,对于脉络,满意的地方是:
对消失柜的诠释比原著花了更多的篇幅,且细致,这让完全没看过原著,甚至是看过原著都不明白的人对这个关键情节有了了解;
给了Malfoy更多的笔墨,并且,着力去表现了这个孤身一人的贵族少爷在黑暗势力下所承受的压力;
全片节奏OK。

不满意的地方则是:
可怜的Snape终于当上了黑魔法教授,竟然没有给他任何一个教室的镜头;
没有交代此时Malfoy的父亲已经被Vodmort惩罚,也因此让Malfoy的痛苦压抑和迷茫都变得有些矫情;
描写爱情的桥段占了太大的篇幅,并且不伦不类;对于感情来说,最能打动人的其实无非是细节和眼神,Harry对于Ginny的所有心事所有纠结,只字未提。当然,这可能是小演员们演技太浅薄无法驾驭,从开场对哈金的感情铺垫到最终的水到渠成,都太过于仓促和无力。

场面

霍格沃茨专列的场景一如既往的心旷神怡,加分;
贝拉毁掉大厅的玻璃,蜡烛全部熄灭的场景,到位而又别有深意,加分;
岩洞的外部景观很有气势,加分;
孤岛上的烈火跟“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魔法师”这个名头很match,加分;(可是我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想到了那火其实应该是darkart的火呢……囧)
描写完赌气的Hermione安慰的Harry之后的华丽转向Malfoy的巧妙对比,加分;
凯蒂被黑魔法高高抛弃放声尖叫后又衰落在地,诡异空灵又歌特,妆容甚至略带恐怖,加分;


盥洗室Harry Malfoy的打斗太过于不实在,减分;
魁地奇的选秀场过分莫名其妙,减分;
赌气的Hermione用小鸟袭击Ron表现的并不是痛苦而是愤怒,减分;
孤岛上的阴尸过于僵硬,全盘copy魔戒且只是数量多,并没有挥之不去的拉扯感和阴森感,减分;
邓从高塔摔下去一点也不震撼,减分;
高空中的黑魔法标记除了黑漆漆的一团,完全不恐怖,减分;
邓的葬礼一带而过,这原本应该是个华丽动人的大场面,减分;
然后,那个凤凰,还真是,长的像大号的彩色喜鹊。。。

演技

在此盛赞一下演技派老演员们的演技,并对年轻一派的无限青春表示理解。
这些实力派的老将们或许是此片最大最大的看点了。

Bellatrix

最为惊艳的显然是Bellatrix ,Helena真是太帅太帅了,她很适合这个神经质的痴迷darkart的Death Eater ,无论是妆容或是举止,神态以及讲话的语气,十分到位,看着她你会觉得,Bellatrix 就是这样的;行为诡异,喜怒难辨,情绪夸张的欺负。她有带着小孩子的肆意和好奇,比如在蜘蛛尾巷一边听着Narcissa和Snape的对话一边情不自禁的好奇似的去碰触各种装饰,被Snap喝住之后沮丧的眼神;她有着敏感夸张的喜好,比如袭击陋居的时候跟那个狼人合作,尖叫,放声大笑,最终用一道烈火直逼陋居;你看到她开心,比如毫不犹豫的享受着摧毁的快感,她毁掉Hagrid的小屋,并且欢呼,尖叫,从中你感受到她对摧毁的沉迷,对破坏的热爱;你看到她失落,比如被Snape喝止,她索然无味的收回高高举起欢呼的双手,她沮丧的扁扁嘴巴像是在说,好吧,算了。你观察这些所有的细节,观察她的眼神,观察她的微笑,观察她直视过来的姿态,观察她微微扬起下巴的轻蔑表情,观察她所有的不屑一顾,你会觉得这是个真实的Death Eater,顶级的Death Eater,毋庸置疑受到宠爱的Death Eater,对于她,你甚至无法憎恨。因为即使散发着那么危险的味道,她还是如此的迷人。

Snape

然后是Snape,哦,对于普通的观众来说或许直到最后的大结局,在他们心中Snape显然是反角,被憎恨被诅咒。可是有那么多的人甚至在第一部第二部就成了Snape迷,这大概应该归功于Alan Rickman的出色表现。Alan的独特讲话方式让教授从一开始给自己打上了与众不同的烙印,似乎是从耳边缓缓浮起的声调带着软酥酥的触觉,正像是JK在原著中描写的那样,滑腻的留在你的耳朵里,附着在你的皮肤上,挥之不去让你无法自如。回想Alan以前的种种表现,我想从第一部到现在,他自己也爱上了这个角色,从单纯的反角,让人厌恶到其实原本有苦衷,又有着自己的执着和坚持;再到现在这个默默的忍受着一切承担这一切的守护者,Alan给Snape投入了太多的感情。所以我们看到Snape冷冰冰的阴阳怪气,我们看到Snape被戏弄之后的惊慌失措,我们看到Snape偶尔流露的小小顽皮(没有人会忘记火焰杯里可爱的Snape教授不紧不慢的挽起袖子然后略带戏谑的在Harry和Ron后脑上那个可以称之为“销魂”的一推吧,那个时候,全场的哈迷们其实是一同会心的微笑来着。),我们也看到,Snape毫不惊慌的帅气瞬间。于是这个Snape,让我们热爱,让我们痴迷,让我们惋惜。

Dumbledore:而Dumbledore,自从第二部Richard Harris死去之后,这个原本应该熠熠生辉的角色变得那么平庸,那么惊慌,那么让人厌恶。我讨厌Michael Gambon,他诠释的Dumbledore不优雅,不镇定,不无所不知,不无所不能。他毁了这个角色。

McGonagall:Minerva McGonagall一如既往的严谨和让人敬畏,又适时的流露出温情,我祈祷,她能顺利的演完最后一部HP,相信这并不是专属于我个人的祈祷。


说完老派,或许也应该说说这些小派。

第一个想说的是Tom(对于一个花痴正太控来说,这个顺序选择是多么的顺理成章啊),实际上,你没有被小小的Tom打动么?你不觉得小小的Tom选角既阴郁又惊艳么?特意去查了下,没找到小家伙的名字,不管是表情,或是眼神,举止和动作,小Tom都略带着阴郁和阴暗,有点瑟缩。这是个非常棒的具象化,甚至不亚于Malfy。
而略微年长的Tom,除了眼神妖艳如故,太过于娇纵,缺乏圆滑缺乏世故,也因此很难相信这个少年最终能够所向披靡不所不能。

Malfoy

这个现实生活中的Tom真是越来越让人惊叹了,这个反角儿的英俊小生势不可挡的长成了小演员阵营中最吸引眼球的一个,不仅形象也越来越契合JK对于Malfoy的设定,贵族气质也日臻完美。他穿着校服,金发一丝不乱,面孔苍白。这样的一个Malfoy,不正是JK笔下的那个娇纵少爷么。而在这一部里,他的演技同样让我惊叹。惟有他,只有他,成功的表现出了一个成长中的角色,他痛苦,喜悦,他一次一次的尝试,他形单影只的成熟孤独,他惶恐,他动摇,他一次一次的努力说服自己。于是不得不再次赞叹一下那个从失意的Hermione安慰的Harry到独自一人沉思的Malfoy的华丽转场,太帅了太帅了。只是那一刻我荒谬的觉得,从第一部到现在,成长最大的人物或许除了Harry就是Malfoy,然而Dan一陈不变的演技和表情让Malfoy的成长和蜕变是那么的夺目那么的明显。
或许从一开始JK想要塑造的是两个少年的成长,或许HP系列真的塑造成两个少年的成长会更有深度和意义深远。所以那篇翻译成《孤注一掷》的同人才会那么让人痴迷,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Luna&Jenny&Hermione

Luna是个好姑娘,Evanna Lynch也是个好姑娘。对于Luna这个神叨叨又诡异的疯姑娘其实是那么的淳朴又让人喜爱。Evanna的貌美让Luna更被人喜爱了,Evanna的可爱也让Luna更加生动。梦幻一般的Luna是剧中的一抹亮色,看到她,就会觉得开心。
于是更加对比出Ginny的选角失败。

失败的Ginny,莫名其妙的青春爱情,生硬的表演,唯一的亮点是陋居外的奔跑和焦躁。JK也不会描写青春爱情,导演也不会拍……
莫名其妙激动的Hermione,诡异的冲动。Hermione的戏越来越过,越来越过,我想这缘起于Emma日渐妖娆和性感,于是那个有些呆板的书呆子第一名无所不知小姐远去了,于是这个单纯的角色也无法驾驭了。

Ron&双胞胎

Rupert的演技越来越好,一向可以盖过Dan,迷情剂的表现可笑又让人理解,小小的诙谐和风趣不会抢掉其他人的风头,又让整个情节更加顺畅和富有感情。如果说铁三角的中心人物是Harry智慧是Hermione那么基石一定是Ron。
双胞胎略过,因为长太大了,于是距离可爱和可笑相去甚远,那些故作的幽默也渐渐变得蹩脚和生硬。

--------------------------------

有人说HBP的场面不够大,有人说完全没有魔法,有人说情节删改让人失望。可是,如果你是在期待魔戒一般的大场面大为什么又要寄希望于HP;你说没有魔法,那些所有的细节,飘浮的燃烧物体,摆动着的毒触手,活点地图,会动的贺卡,飞天扫帚,你都注意到了么?在一个已经顺理成章接受任何魔法的世界里,你很难会因为魔法眼前一亮吧。因为在每一个人内心深处,屏幕里,屏幕外,魔法本身是呼吸一般自然的存在着。在已经倒数第二部的电影里,怎么能还在期待视觉上的魔法带来的震撼呢?如果直至第六部电影你还执着于此,JK会为此而失望的。

哦,忘记了Dan,Dan这部的表现乏善可陈。尤其是felix felicis那一段的表演傻乎乎的让人厌恶,felix felicis并不是让人失去判断力,felix felicis只是让人feel better,看来年幼的Dan,并没花费太多的力气去理解,并诠释。

无路如何Dan和Emma的星路已经一帆风顺,我想Rupert未来一定是个优秀的演技派,Tom也有无限可能。
对于焦躁的少年们还能说什么呢,期待他们能做的更好,期待他们能走的更远。

最后,感谢每一位老派的艺术家们,你们是这部戏里最让人惊艳和让人感动的存在。

青春的活力让人艳慕,而青春,也不过是青春,少年,也不过是年少。
岁月,其实才是最宝贵的礼物。

更新:2009.7.18
Jenny——>Ginny 经R小兔子提醒~
凤凰社——>火焰杯 经木木|Vka提醒~

 5 ) 细腻而伤感,适合有耐心的观众──《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

        电影院里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快要放完了,黑暗的影院里虽然安静,但还是不时会传来一声咳嗽或叹息,还会有人小声地说,“应该放完了吧?”银幕上,陪伴了我们六年的霍格沃兹校长邓不利多刚刚被毒咒“阿方索索命”杀死。
        进电影院前,已经知道了很多人看完《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后觉得这一集很不精彩,只是个过渡而已,当然这算是对原著有些了解的人提出的看法。更多的人则用一句很简单的“不好看!”来概括这部哈迷们等了多年的电影。是啊,现代世界的速度快得和电流的速度一样,大多数人已经习惯了在充分理解某件事物前,先给这个事情贴上一个否定的标签,毕竟现在的选择实在是很多很多。“《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怎么回事啊?一点大场面都没有,连魁地奇比赛都是在寒冬进行!”说这样话的观众,可以选择看《变形金刚2》,从头到尾都是大场面,真正的哈迷们,绝对会被《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低调的忧伤打动。
        有人抱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看不懂,其实这些抱怨的人活该看不懂: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之前,你至少应该看看前面五集电影吧?当然,如果能再抽出一点玩网游的时间,看看精彩的原著小说的话,你从电影中应该能够得到更多的乐趣。《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定位很明确:至少你得看看前五集,因为本片紧凑的时间没有可能还对之前几部电影提过的情节反复提起。虽然前几部在当年上映时都有看过,但这次在《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上映前,我和老婆都将前五部电影一一复习了一遍,抱怨看不懂的同学,转场去看《变形金刚》吧。
        有人说《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故事很沉闷,整个故事和环境都笼罩在一片灰色的气氛中。这其实恰恰是哈利波特第六部原著小说最大的特色。没有这一部的阴暗,最终结局的光明怎么会那么打动人心?其实应该佩服本集导演和制片,能够有魄力完全照搬原著的设定,而不惜冒可能会牺牲一部分会抱怨的观众。如果是在国内拍的片,估计早就改得面目全非了(有人记得当年国产武功片里林则徐也是武林高手吗?)对于哈迷来们,《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一点也不沉闷,反而片中充满了不少可以去发现的细节。举个例子,邓不利多去孤儿院接幼年伏地魔汤姆·瑞德尔时,汤姆的窗子上放着七块石头,伏地魔对于七的偏爱从这个镜头就可以看出来。赫敏因为罗恩的分情而躲到楼梯角落哭泣,劝慰她的哈里自己也陷入了对金妮的苦恋中难以自拔,镜头一转,罗恩正在塔楼阶梯上和女孩亲热,而背负了伏地魔殺师使命的马尔福,正独自在远处塔楼沉思。二十多秒的镜头,完美地展现了几位主角复杂的情绪,你能说这样的镜头很“沉闷”吗?
        对于好莱坞大片,我们的态度就像是吃餐馆,这道菜淡了,这份汤咸了,那个菜做得不错,不过一周后我们也就将其口感彻底忘记。但《哈利波特》这样的电影,不应该是餐馆里的菜,它就像是我们自家栽种的蔬菜,从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成熟,烹制,上桌,每一道工序都不短,但都值得回味。网上看到三位主角在第一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的工作照,都可爱得像小猫一样,让人吁嘘时间的力量。哈里和他的小伙伴们在成长,我们又何尝不是?我们若能静下心来体会自己的成长,也许也就能对细腻而伤感的《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多一些耐心。


P.S. 希望去看《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的朋友们,之前能够温习一下前面几部电影,如果能够看看原著小说的话更好,罗琳执笔的原著绝不会让你们失望的。

 6 ) 都是可怜的孩子 都只有黑暗的青春

拖了一个多星期才把哈6看了。
看完以后从王府井出来,雷声隐隐,暴雨倾盆。突然又想起伏地魔藏匿魂器的那个海中岩洞,感觉恍惚。

一句话,哈6好过哈5,不如哈4。这当然也跟原著有关,火焰杯情节最流畅紧凑,高潮迭起;凤凰社阴郁拖沓,气氛沉闷;但让我意外的是,在我书迷的挑剔眼光下,我居然看到了罗琳也没怎么表达的,让我极为动容的东西。这种感受很私人,为了这份悸动,我给这一部好评。

凤凰社和混血王子绕不过的是两个人的死。小天狼星和邓布利多。前者我迷恋太深,他没复活我至今无法接受。后者却是不能不死,顺带推出完结篇的最悲情人物。

哈6有几个场面我很心水。
1、贝拉等一干食死徒破坏伦敦大桥的场面,以及中段烧毁陋居(虽然属于导演发挥过度)。电影里较小说更甚,从小天狼星的死开始,食死徒的实力和打斗场面的华丽程度被一再夸大,且破坏欲中带着极端纵情,让人隐隐感叹黑暗力量的魅惑。
2、凯蒂被马尔福的蛋白石项链下咒,红衣黑发在落雪半空中悬浮。有鬼魅美感。
3、里德尔逼问斯拉格霍恩魂器的片段。幼年和少年里德尔不如想象中那么有气场且狂狷邪肆,但眉目间的聪明劲还是让我基本满意。
4、马尔福跟哈利的两次较量。两人各胜一局,都很尽力。没有看客和旁观者,没有无聊的谩骂和嘴仗,就是直接、爽利、实打实的对殴。显得成熟、狠辣、爆发力十足。
5、怒涛中的岩洞,海中远景我是喜欢的。内景不够细心,气氛也不恐怖,死尸更是草草了事。
6、唯一的一场魁地奇。也是废话很少,冲撞很多,对于这些又长大了一岁,又离直接的黑暗恐怖更近了一步的孩子们来说,看着挺有力,觉得他们有戏。

然后就是从片中不小心嗅到的越来越浓的悲哀、寂寞、不甘意味。除去两对CP的打情骂俏和韦斯莱兄弟的帅气客串,整个影片无处不是黑暗寂寞的青春,那些排众而出的少年,现在的,过去的,老了的,死了的,在脑海中搜索罗琳的只字片语,我就这样一个个开始回顾他们的一生。看着荧幕上贝拉发疯似地在麦田中劫杀哈利金妮,远处火光冲天,天幕漆黑,杀戮的画面中竟然不见了邪恶,只有悲哀。
结果都是可怜的孩子。这四个孩子,如果日后成了偏执暴虐的孩子,也别怪他们吧,诶。


小天狼星
我一直都爱他。集合他的萌点和关键词也不足以说明问题。布莱克家族黑得一塌糊涂,千百年的开枝散叶就出了小天狼星这么一个反骨仔。幸好他不是纯粹的黑白,不是分明的非此即彼,不然势必要长残。他聪明,不可一世的骄傲,他戏谑,偶尔也无聊残暴。这个世界似乎很难满足他,就像午后提前做完了试卷,卷起羊皮纸斜倚在板凳上,目光飘忽,神色模糊。
在霍格沃茨的时候,四人组横行霸道,成分复杂,也算是他们逍遥青春的写照。他被女生花痴,但居然从来没有情史?!总不至于真的要被我拿去跟詹姆配对。。。
种种矛盾在他身上呈现出完美的平衡。但是青春太短了。就这么短,而后面是一程一程走不出的狂暴风雨和凄迷暗夜。

他在十六岁时把斯内普倒挂空中,黑发随意搭在脸颊,游刃有余的英俊像是杀人利器。
他一定不曾想到,他以为摆脱了的病态家族,纯血统和黑魔法,他以为一生都不用再回的格里莫广场12号,是他后半生的牢笼和死局。他靠着天赋为了乐趣把自己弄成一个阿尼马格斯,又怎么能料到未来的那么多年里,他的灵魂和心智只能躲藏在一只黑狗的身躯里,才能获得片刻安稳。他的后半生是风雪危崖,是阿兹卡班,是摄魂怪的围捕,是巴克比克羽翼上的遁逃,他的家族后继无人,他和挚友阴阳两隔,他的青春已是隔世记忆。

最后的死,也是那么不得其所。毫无用处。
帷幕后,究竟是什么地方呢。

《凤凰社》是我最不愿意重看的一本。电影当然更烂。倒不是因为尾声处小天狼星会殒命,会被疯婆娘一招毙命死都死得那么草率。我是不甘心,他死就死了,还要留那么一段悲伤的弥留时光在囚笼里。这世上他走了一遭,像是无功而返,所求,皆不可得。
这个可笑的时代,他曾蔑视,但时代也视他如尘土,他的窘境延续数十年,他早已被打磨得没有一丝骄矜,与浑黑的夜一体带着暗中的意志和力量,他也许曾经相信,这不过是最后一场带着镣铐的舞蹈,然后舞剧漫长,他居然成了最大的炮灰。(抽屉语)


斯内普
他的临终遗言差点没把我打昏。最后一句,look at me。看着哈利的绿眼睛,看到的是莉莉的绿眼睛。某种程度可以说是死而无憾。

斯内普漫长的卧底生涯或者可疑的Double agent生涯在第六部里被逼到了极致。虽然杀死邓布利多纯粹是他们共同策划好的。为了保有老魔杖的惊人秘密,为了延缓伏地魔的最终杀伐,他们需要足够的时间,必须让他得到的一根根都是杀不死哈利的魔杖。。。直到所有魂器被销毁。

而他其实就是个最大的惨绿青年。Half blood prince。可见只喜欢母亲。不少混血家庭出生的巫师都容易趋于对纯血统的迷恋和黑魔法的执着,这可能也和家长中麻瓜那一方的误解芥蒂有关,里德尔又何尝不是。
他是怎么长成了阴郁的,骄傲又卑微的少年,他又是怎么遇见了还是个女孩的莉莉伊万斯就爱上了她,他又是怎么一爱,就爱了一生。
这种爱情。达到了美感的程度。光是抵死缠绵百折不挠不离不弃死了都要爱,又有什么了不起。像这种带着梦意与痴望沉入幻觉之海的爱情才看得人暗暗心惊。默默感叹。这种爱情的实践者内心又未免强硬得可怕。连时间都不当回事。

我是看客,却没能用同样的强硬去面对他后半生的赎罪,或者爱情。
斯内普不是一个信仰摇摆的人。他对黑魔法是有情节的。这从他入学时对斯莱特林的期待,交友的圈子,留在魔药课本上的黑魔法咒语都可见一斑。这也没什么,莉莉也未必是因为斯内普近墨者黑才看上了詹姆波特,他对这个女人的爱,要从她死后算起。

若说好时光,也就只有入学前和莉莉的独处,同样是让人抓狂的短促。他阴郁的一生比小天狼星还阴郁,除了最后是被伏地魔亲手挂掉以外,除了最后还能把记忆留给哈利以外,他心爱的女人死后,世上再也没有人真正明白他。

邓布利多要求斯内普答应杀死自己的时候,斯内普粗暴地问“为什么不让德拉科动手”。邓说,男孩的灵魂还没有被完全糟蹋,不想把他的灵魂弄得四分五裂。
斯内普反问,那么我的灵魂呢,邓布利多?我的呢?

我可以想象他脸上的神色。那时候我真是出离悲伤。


里德尔
我一直没有特别喜欢里德尔。作为一部魔幻巨著的大老王,他的恶行还不够极端,作风也还不够狠辣。而且电影有一个很不好处理的地方就是,无论不可饶恕咒在书中被描述得如何牛逼,荧幕上看也不过就是一束光一句词罢了,小天狼星之后,我再听到“阿瓦达索命”已经基本无感。要不是雷夫范恩斯在【火焰杯】最后的惊艳亮相,我真的是对伏地魔出现的桥段都没兴趣了。

书里面,他是强大的,但不是无敌。邓布利多无论是回忆他还是谈论他,总是难掩语气中的鄙夷和轻视;他父母的故事,余味相当不好,除了让他拥有了血统和偏执,真看不出来他哪里像是他们的骨血。
里德尔比较类似于一个凭空而来的婴孩,在孤儿院的时候,他以暴制暴,独来独往。进入霍格沃茨,他理所当然地来到野心家的天堂斯莱特林,他是教师们的宠儿,他阅读禁书,开始企图制造魂器。。。
这种过分超前的魔法观念究竟从何而来不得而知,他如果只是为了探测极限,又何必要渴望永生?制造魂器的过程符合他杀戮嗜血的本性,但目的却很没意思。

哈6里,哈利和邓布利多为了摧毁那个后来被验证为假货的挂坠盒,来到里德尔藏匿魂器的海中岩洞。滔天巨浪中,那个岩洞简直不像真的,百年来只有四个人造访过这里,它遗世独立,却牵动着整个世界的命脉。
那一刻,我想到的竟然是,他来这里的时候,大概也还是个少年吧,在洞口下恶咒,在洞内安置阴尸,他曾经在这里报复过幼年欺负他的人,这里是他收藏战利品的地方。可是这些漫长的独自的路途,就算是幻影显形,也还是太孤绝了。

7本书不会试图解答这个问题,反派面目模糊,只需要造成情节冲突就行了。电影却用一个虚构的岛屿海景就我看到了少年单薄的背影和苍白的面目。他要的究竟是什么,他的欲望和求索是为了什么,他为何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他活过的年月有什么留了下来,都不知道。

有时候我以为他不过是想要突破藩篱,验证一切本质的可能性。


德拉科•马尔福
这一部基本上就是把马尔福弄残。小盆友脆弱的心灵在极端的重压下严重变形,但不能抒发倾吐,于是他面色铁青,我见犹怜。
历史悠久的纯血统巫师家族好像只会出现两种孩子。小天狼星或者马尔福,没有中间状态。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悲哀的,他还没有见过善恶,他还没有能力判断,已经被迫扎根于某个阵营。成为食死徒,必定是艰险的背德的。但成为叛逃者,日后也会是整个家族的死敌,难得善终。

马尔福的扮演者长相上气质上已经没有问题,只要罗琳不让他出丑,他就不会让人失望。这一部的马尔福,因为没有跟哈利之间的废话没有意气用事,而显得尤为迷人。他有一个秘密要死守,他有一个任务要完成,他要干掉历史上最伟大的巫师。这中间。他不能在乎他要弄死多少无辜的人,他更不能在乎他的青春,他要亲手放上祭坛。

这不是小打小闹,他一次次地来到有求必应屋,来到光线晦暗的消失柜前,一言不发,神色凝重,他的父亲他的母亲他的家族,这一次全都由他一个人守护。

马尔福是小辈里唯一一个有些靠近前辈生涯的孩子。他的前辈们经历过怎样的黑暗和搏杀,他么这一代的孩子是很难知道的。哈利虽说是个孤儿,但有海格邓布利多小天狼星韦斯莱一家众星拱月照应他,他从不必面对独自用力的时光和血与阴谋织就的杀局。这一部里,他还能回回陋居或者跟金妮谈点似有若无的小恋爱,马尔福却一直被杀人与被杀的局面操控行事。凯蒂中咒后,他不能控制地在盥洗室痛哭咆哮,他的痛苦将只能封闭在体内左冲右突,循着魔杖给哈利一击、再一击。

邓布利多的尸体从天台飘坠而下,那一个瞬间,就结束了他整个青春。


哈迷对电影总是遗憾不满多多。看完了这一部说了这么这么多(实在是有够多),才发现我最大的遗憾是什么。

希望哪天罗琳有空,写个外传或者前传吧。倒不完全是我喜欢的人都是老辈子,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三代人是一代不如一代,不说性格魅力,就连纯实力也是如此。
邓布利多和梅林那种已入了神级,伏地魔到底把黑魔法推到了怎样境地也不至于就一个魂器出来说明问题吧。哈利他们的父辈里面,天才级巫师简直是鱼贯而出,看看少年时代的四人组和斯内普,我不禁要感叹,哈利他们到了毕业也就能熟练使用下“除你武器”,然后像呼神护卫咒之类的就已经很了不起,他们中有谁可以变个阿尼马格斯来看看啊。

 7 ) 哈利波特

令人闻之丧胆的伏地魔及食死徒再度回来肆虐,并同时向麻瓜世界和魔法世界伸出魔爪,霍格沃兹魔法学校不再是安全的避风港。哈利怀疑连霍格沃兹的城堡内都危机四伏,邓不利多则全力替哈利将来的迎战做准备,因为他明白最后之战即将来临。邓不利多需要哈利帮他找到一个关键的信息,以便找出伏地魔的七个魂器。唯有找出魂器,才有可能彻底瓦解伏地魔与他的黑暗势力。但这个关键的记忆就深埋在前霍格沃兹魔药学教授霍拉斯·斯拉格霍恩的脑海里。为此,邓不利多只好以高薪、大办公室等优厚条件利诱他的老友兼昔日同事重回教学岗位,让哈利有机会求教于他。   同时,魔法学校的学生们也因青春期荷尔蒙作祟而彼此吃醋。哈利发现他越来越被金妮吸引,但她的男友迪安·托马斯正是他的头号情敌,而她老哥罗恩恰巧是他的好朋友。另一方面,罗恩自己也搞不定女生,拉文德·布朗当他是真命天子,使得醋劲十足的赫敏在一旁生闷气,但她仍决定隐藏感情。正值此际,一盒掺入爱情魔药的巧克力竟然阴错阳差地参一脚乱配对。   少男少女情窦初开之际,有名学生却丝毫不动心,马尔福一心想要成名,即使是恶名也在所不惜。空气中弥漫着爱情,然而悲剧正伺机接近,霍格沃兹魔法学校的命运可能从此改观

 8 ) 《哈利•波特与混血王子》:一个英国正太的残酷青春

作为一名中国麻瓜,我是看着丹尼尔•拉德克里夫演的《哈利•波特》长大(更确切的用词其实应该是“变老”)的;当然,这句话反过来说也许更加通透——丹尼尔•拉德克里夫是演着给我们看的《哈利•波特》长大的。从《魔法石》到《混血王子》,哈利还是那个波特,但八年转瞬即逝,昔日那个带着大框圆镜片的小屁孩已然成长为胸肌隆起、喉结凸现的英国青年。霍格沃茨的毕业生显然面临不了什么就业压力,于是乎,该恋爱的恋爱,该失恋的失恋,对角巷里全然不见金融危机,魔法事务部也没有党派竞争的政治压力——所以,J•K•罗琳要是不安排一个“你知道他是谁”,9又3/4站台通往的简直就是一个乌托邦。
还是那句话,我爱看电影,不爱看书,从《魔法石》到《混血王子》,或盗版碟,或大银幕,迄今为止推出的六部《哈利•波特》,我一部没拉。但是书都没有仔细看,仅仅浏览而已,不过我喜欢听故事,在和罗琳的书迷朋友聊天时常常请他们给我讲书里的故事,所以一来二去,书没看,故事脉络却是一清二楚。当然我算不得铁杆哈迷,所以看看热闹也就罢了,不过这次屁颠屁颠的看完《混血王子》后,突然生出一些感慨,下雨天打孩子,那就堆砌一下吧。

1.悬念设置
我不相信悬念设置不出色的电影能成为商业大片,但凡想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的导演,在影片的故事悬念上一定要做足功夫。其实罗琳的原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悬念的成功:往大了说,“你知道他是谁”和额头有疤的哈利构成了一个总悬念,贯穿七本小说八部电影,观众就想知道这事究竟怎么了断;而每一集的分悬念也很突出,基本上《哈利•波特和XXX》的那个XXX,就是该集的核心分悬念。相对来说,前面几集有点按套路打的意思,横竖是教黑魔法防御术的老师出花头——不过谁也不敢肯定这是不是罗琳使的绊,所以不看到最后一刻,你还真不知道又会出什么妖蛾子。
而从电影方面来说,我觉得《阿兹卡班的囚徒》在悬念设置上最为出色。该集电影实际上抖了两个大包袱:“小天狼星”布莱克的善恶立场和赫敏的时空回转器,除此之外,还有卢平教授的狼人身份(顺带讽刺了一把快乐男生罗哈特教授)、“虫尾巴”的老鼠变身以及哈利•波特见到守护神(他本以为见到了父亲)等小包袱。当然,“包袱”跟“悬念”在我看来也是两个概念,凡是读者/观众想知道但还没有知道的内容,就可以归结为悬念;而“包袱”(不是喜剧意义上的)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悬念解开方式,一旦大家看到后面恍然大悟:原来坏蛋是/不是他/她啊!这“包袱”就算抖得漂亮。照这个标准,《阿兹卡班的囚徒》在分悬念设置上应该是目前六部《哈利•波特》电影中最出色的。相较而言,《魔法石》可以算作是全系列的小试牛刀和世界观交待,《消失的密室》则把汤姆•里德尔的过往打造得扑朔迷离(到了《混血王子》影片中才交待出那个魂器的秘密),《阿兹卡班的囚徒》,则明显达到了一个高点——因此前面这三部《哈利•波特》在剧情设置上呈现明显的上升态势。这三部电影我都是先看影片再去了解小说内容的,所以基本上把它们当成了推理电影来欣赏。哈利•波特就像是罗琳笔下的柯南,跟着他的行踪,一个个不解之谜逐渐铺陈开来。所以一部部看下来,也就有了更高的期待。
《火焰杯》是个转折点,在这一集电影里“你知道他是谁”第一次出现了若隐若现的形体(说句题外话,我认为挑选拉尔夫•法因斯出演此角是个极为英明的决策,他身上那种与生俱来的英式贵族孤绝气质与角色配合得严丝合缝),然后总悬念便逐渐喧宾夺主了。不过《火焰杯》电影里还是把三强争霸赛做到了最大篇幅,在竞赛过程中又隐藏着小克劳奇的“包袱”,所以还是能当成推理片来欣赏的,虽然没有较之于《阿兹卡班的囚徒》更上一层楼,但起码也维持了原有水准,在大银幕上并不难看(只是那些魔法世界中的龙让我有点失望,既然做了特技,就应该做得更加出彩嘛)。
从《凤凰社》开始,《哈利•波特》系列影片逐渐有些乏味。跟前面四部比起来,整部影片流于特技展示,虽然截至目前为之这是“你知道他是谁”出场最多的戏分,不过热身赛总归没有总决赛打得好看,而且好段子都得留到最后才使不是?所以观众们只看到整容不成功的“你知道他是谁”跟道骨仙风的邓布利多拿着魔杖飙激光,基本上不碍哈利•波特什么事——反正我们的小正太是人魔共知的“The Chosen One”,死不了,那就绝对死不了。
我个人感觉,《凤凰社》陷入了《哈利•波特》的最低谷,所以我十分怀疑本来说好去年秋天就上映的《混血王子》拖到今夏的真实原因——估计WGA的闹事只是个幌子,华纳的高层逼着叶茨和史蒂夫•克罗夫斯可劲修改剧本才是内幕消息。不过比之《凤凰社》,《混血王子》强是强了一点,但换汤不换药,扣子下好了全是为了后续影片服务:邓布利多喝了点脏水,斯内普就用个阿瓦达索命咒取了校长性命,剧情上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要是不了解后面的无间道安排,将《混血王子》纯粹看作一部独立的影片——说实话,我觉得掏钱去电影院根本不值得。
但我还是要去电影院看的——后面两集《死圣》肯定也会,这就是《哈利•波特》的独特魅力。都说悬念,其实《哈利•波特》系列已无任何悬念可言,特别是书出齐了以后。就算懒得看书去谷歌一下也就解决了;维基要是被封了,百度知道也完全够用。但是,这并不妨碍观众们冲着哈利•波特的大名在电影院里趋之若鹜——以前都是“猜得到这个过程,但猜不到这个结局”,现如今是“谁都猜得到这个结局,就是猜不到过程”——不过严格的说,连过程也猜得到。所以,在这个时代,悬念的生存方式本身就成了悬念,对于铁杆哈迷来说,我想,去看一看好莱坞如何展现罗琳的生花妙笔才是真正的悬念,故事本身的悬念反而悄然退场了(所以,《哈利•波特》的影评可以放心大胆的写,不用考虑剧透的问题)。
不过还是要替大卫•叶茨说两句公道话,倒不是因为叶导演不会或者不想设置悬念,而是从此集开始,“你知道他是谁”已经正式粉墨登场,一切铺垫都要为了最后的总悬念、大包袱服务,大战之前总是风平浪静的,稍微淡薄点,似乎也是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对于观众而言,我想叶茨的供货还是不能令绝大多数人满意的。从小说到影片,大量的细节要被删去,这着实考验编剧的功力。其实《凤凰社》这种秘密组织,在西方小说里屡见不鲜——丹•布朗就连着整了“郇山隐修会”和“光照派”两个,叶茨就算来不及向布朗哥求教,那多看几部有关“骷髅会”的影片学习学习,估计效果也能好点。
    其实,从叶茨接手开始,《哈利•波特》的叙事特征已然转换了:一方面是不折不扣的大片;可另一方面,也是标准的魔幻肥皂剧。

2.电影剧集
我以为,在主流电影中系列叙事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相对架空时空的人物叙事,用巴赫金的理论读解,影片中的时空都是一个“飞地”,外界白驹过隙、沧海桑田,我们的主人公却是容颜不老、潇洒依旧。典型代表就是《007》系列,眨眼都快半个世纪了,你看詹姆斯•邦德还是青春永驻、头型镗亮,因为每集《007》之间不发生承接关系,007说是一个人,还不如说是一个logo,凡是符合其特征的男人都可以成为主角——然后随着社会时尚的律动继续律动罢了。另一类则是《哈利•波特》这样的,每一部剧情之间都有明显的连接,完全是一个完整的大故事。像《星际迷航》《星球大战》《终结者》等都是这一类,不过拍多了什么前后传、分支剧集,有时也有点前言不搭后语。相对而言,《哈利•波特》则是最为严谨的,不仅故事起承转合如齿轮咬合般丝丝入扣,甚至连演员都没换——除了不幸离世的理察•哈里斯,从《魔法石》到《死圣》都是同样的演员班底。如此大的投资,如此长的周期,同一个故事,同一帮主要演员(我们清晰的见证了他们的成长和老去),在当代电影史上,《哈利•波特》显然是独一无二的。
其实这更像一部电视剧集,蛮符合美剧中的Miniseries类型特征的,只不过财大气粗的华纳公司将其做到了大银幕上,投资更大、特效也更炫而已。我隐约有种感觉,《哈利•波特》系列的成功可能会引领一股全新的“电影剧集”的潮流,因为随着电视剧特别是美剧近年来的广泛传播,电影与电视剧集的距离已经越来越小,电视模仿电影已经够多了,如今“电视电影”的概念都已经妇孺皆知,那为什么电影就不能模仿电视?电视台拍电影是影视合流,制片公司按照电视剧的模式制作系列电影(“电影剧集”),不也是影视合流?《哈利•波特》做得很成功,今后如有合适的题材,我们也可以这样做(《24》小时也算是成功的小试牛刀吧)。别的不说,我觉得如果想把《红楼梦》成功的搬上大银幕,制作旷世的“电影剧集”几乎是不二选择。当然,话说回来,将来哪个美国电视网再把《哈利•波特》的版权买下来,忠于原著的再拍一版电视剧集也是蛮好的,毕竟电影里删的东西太多。当然,华纳也几乎做到极致了,为了把《死圣》交待清楚,生生的分成了两集,除了商业考虑外,估计也确实是为了防止剧情的仓促——须知《混血王子》时长已达153分钟,再拍下去真成了肥皂剧哒!
不过制片人大可放心,不管怎么拍,《哈利•波特》永远不缺观众。

3.邪典风骨
不缺观众,当然主要是不缺青少年观众。当然原因有很多,别的我就不说了,在这就提一点:浓厚的邪典风骨。
Alan Havis用“禁忌和僭越”来对邪典电影进行盖棺定论(参阅Cult Films: Taboo and Transgression,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7),这话一针见血。其实《哈利•波特》正是这么做的。你说他恐怖吧,有那么一点;你说他凶杀吧,当然也不少;你说他暴力吧,还是不少。但是你又不能说这不是一部儿童片——当然也有人这么说,只不过声音未成主流。《混血王子》由MPAA给出的分级是PG——PG也是《哈利•波特》的主流分级,此外《火焰杯》和《凤凰社》更成了PG-13,看来MPAA还是颇有些顾忌的(我估计《死圣》也会是PG-13,搞不好到R级也未可知)。《哈利•波特》自从“你知道他是谁”逐渐现身后,就愈发阴暗恐怖,随便举一例:《混血王子》里邓布利多带着哈利去取魂器,结果水塘里全是小怪物爬出,一时间爷俩困在孤岛上,那一幕甚至让我有了看山姆•雷米作品的恍惚。
所以,《哈利•波特》系列完全是行走在主流与邪典之间——而这种骑墙的态势本身就成了邪典的标志。
往深了挖一下,《哈利•波特》的邪典味似乎还可以从宗教文化背景那里忽悠一下。据说苏格兰人罗琳借《哈利•波特》有复兴凯尔特文化的野心(或者说潜意识),而这凯尔特文化自然是反(非)基督教的。事实上,七本八部《哈利•波特》看下来,你绝对看不到一丝一毫上帝存在的证据,食死徒们为非作歹,万能的主却悄然隐遁——又不是伊斯兰什叶派的伊玛目,玩什么消失啊?人魔斗法,打得乌烟瘴气,但是世间不见教堂的踪迹。事实上,即使描绘麻瓜的世界,影片也回避了教堂的影像——当然这么做也比教聪明,起码同时回避掉了丹•布朗的风险。所以说,《哈利•波特》有着浓厚的异端风味,而这种风味与邪典电影的特质完全是相通的(再发展下去,就真成了北欧的重金属了)。诞生在基督教世界里的《哈利•波特》,就是这样批着反基督的异端斗篷诞生的。在新保守主义回潮,主流宗教话语音量陡增的今天,暗暗的在电影院里体味一下僭越的小快感,《哈利•波特》显然是个极好的消遣模板。
想到这里,一定要问候一下英明神武的光电总菊。MPAA都下了限制状,俺们这边还是横竖不分级,而且大张旗鼓的把《哈利•波特》当成儿童片去宣传,怎一个牛B了得啊?!当然,你要说孩子们没电影看也是事实,《哈利•波特》虽有阴暗成分,如果教育得当,还是可以去糟粕得精华的。不管怎么说,罗琳阿姨的妙笔还在,比起装逼到爹妈都不认识的《寻找成龙》,《哈利•波特》好歹还能开发点孩子们的智力。而且坊间盛传朝廷过六十大寿,《建国大业》将排挤进口分帐大片独占仨月档期,在盗版小贩们弹冠相庆之前,孩子们能去电影院里看看《哈利•波特》的特技,也算别让他们在世博会前忘了中国还有电影院这回事。

4.成长隐喻
我从《哈利•波特》中读出了反种族主义、反极权主义的意蕴(罗琳阿姨是否真这么想在所不问),每当看到食死徒和凤凰社的对决,我就想起纳粹党拉杆子的历史和中山先生被迫创设秘密会社式的中华革命党的故事——不过这个等大结局了再感慨一下比较合适。
哈利•波特慢慢的长大了,张秋走了,金妮却发育得曲线曼妙。哈利其实是个弱者,论天赋不如赫敏(人家还是个“泥巴种”),论个头不如罗恩,论出身不如马尔福。武侠小说里弱弱的主人公往往是接了前辈的内力传输,或是无意间得到了一本武林秘笈,才迅速上位。哈利•波特啥也没有,他只有“你知道他是谁”对他的命定式选择(这里又有基督教命定论的影子)。
哈利是个英雄么?他是,又不是。托尔金说:“小人物创造历史,因为他们别无选择。”哈利•波特倒正好应了这句话。不过对于魔头来说,茁壮、毫不犹豫的成长,这本身就是对丫最大的打击。
我们看着哈利•波特无奈的应对着他的残酷青春,那些恐怖的事情无法避免,那就让它到来好了。
谁的成长不是这样呢?

 短评

比较起来对这部没多大感觉

3分钟前
  • 无语望天
  • 推荐

严重无语加虐心的一部,谈恋爱占去半集。结尾邓布利多死了。斯内普自爆是混血王子以后嫣然一笑飘走。。什么玩意嘛!

8分钟前
  • 看不见我
  • 还行

说实话有点失望,不过看在特技和卢娜的份儿上。。。

10分钟前
  • 大悦
  • 推荐

2009.07.27 18:15

15分钟前
  • 叫我マグロ
  • 力荐

一句"Oh, to be young, and feel love's keen sting"(年轻真好,还可以感受爱的刺痛)真是胜过千言万语。

16分钟前
  • 一二三四卌
  • 推荐

邓布利多要求斯内普答应杀死自己的时候,斯内普粗暴地问“为什么不让德拉科动手”。邓说,男孩的灵魂还没有被完全糟蹋,不想把他的灵魂弄得四分五裂。斯内普反问,那么我的灵魂呢,邓布利多?我的呢?我可以想象他脸上的神色。那时候我真是出奇的悲伤。

17分钟前
  • 冷岫烟
  • 力荐

太伤了,我被这一部前所未有的伤到了。仿佛已经不再关乎故事核心,机关重重设置好让邓布利多的死变成了全片唯一的独角戏,也只有邓布利多的死能让整个系列开始真正的进入黑暗。前几部中所谓重生所谓取命都无关紧要,只有让光明熄灭才能感受到最真实的恐惧。

20分钟前
  • veryfamous山川
  • 力荐

说实话,一看到Helena Bonham Carter我就想起Fight Club。有多少人是真的冲着HP的剧情去的?至少一年又一年六部看下来,我觉得每部的剧情用几百个字就完全可以概括了——我是说,HP真的有什么剧情可言吗?

2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混血王子》于我而言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唯一感觉又漫长又无聊的一部。—— 原来只打3颗星,不过在北京国际电影节八部《哈利·波特》连映时和一群哈迷一起观影看得挺享受就多加1星了!虽然《哈6》的制作成本高达2.5亿美元,但片中惊险刺激的大特效场面却寥寥无几,开场的“伦敦大桥垮下来”和“邓布利多用魔法驱赶阴尸”是看起来比较费钱的其中两个段落。——《混血王子》是《哈利·波特》系列电影中唯一获得奥斯卡奖最佳摄影提名的一部,影片的整体影调感觉比故事剧情本身还阴暗。-2021.08.12

30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在田老师家看的,哈利波特能不能拍个系列电视剧?就演霍格沃茨的日常生活那种,我能看十季。

33分钟前
  • 何丽丽
  • 还行

哈利长大以后的故事感觉没那么好看了

36分钟前
  • 番茄炒蛋不加蛋
  • 推荐

鄧教授說:年青真好,還可以感受愛情的刺痛。

39分钟前
  • 张恩勾
  • 还行

黑暗的基调

42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给五星,是为了怀念那个故事。至于电影拍得如何,没在意。

46分钟前
  • 潋 | Béatrice
  • 力荐

这可能是前六部中唯一一部在电影院看的,而当时的我还不幸睡着了。但是回过头来看,在邓布利多死的那一刻,整个剧情还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死亡、挣扎、背叛、人性,有些时候你会失去内心笃信的一切东西,生活会变得灰暗无比。所谓黎明前的黑暗,也许就是这样的时刻。

51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大家都在感受爱情的刺痛 只有马尔福在专心搞事业

52分钟前
  • 白金溶剂
  • 推荐

剪辑有点凌乱,还有就是光线有点暗。除此之外真的挑不出什么毛病了。惊觉标记日期是09年8-11,不知不觉,过了这么多年了啊。(2016-4-9)

56分钟前
  • 国王KING
  • 力荐

当年居然没标记,今天补上。国庆的时候听闻一个朋友从来没看过《哈利波特》系列大为震惊,我说你就算不看书,电影也一定得看!然后他花了几天看完了全系列,好评不断,发来消息“我这几天的快乐都是哈利波特给的!”羡慕每一位还没看哈利波特的朋友,你们人生还有好棒的一个惊喜等你开启!

1小时前
  • 杨迪
  • 力荐

忘了打分!Hp系列比较喜欢的一部,虽然属于灰暗的剧情,但是穿着西装一脸冷酷又心有不甘的德拉科真的帅到抖腿。斯内普其实也挺可怜的哇。

1小时前
  • Neroat
  • 推荐

邓布利多居然死了

1小时前
  • Chrno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