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的竖琴1956

战争片日本1956

主演:三国连太郎,西村晃,内藤武敏,中村荣二,楠英二郎,安井昌二

导演:市川昆

播放地址

 剧照

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1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2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3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4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5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6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13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14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15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16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17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18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19缅甸的竖琴195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17:20

详细剧情

  1945年7月,东南亚的战事接近尾声,一队日本士兵行进在撤往泰国的途中。上等兵水岛(安井昌二 饰)在音乐学院出身的队长指挥下,用自学来的竖琴鼓舞士气,抚慰战士忧伤的思绪,后更以音乐为媒介,同接受他们投降的英国士兵达成了心灵上的沟通。水岛接到任务,去劝降一队负隅顽抗的日 本士兵,然而那些战士拒绝接受天皇的命令,最终全部战死,侥幸存活的水岛被一名缅甸老僧所救,他偷走了对方的僧衣,在前往战俘营的路上掩埋日军尸体,到达战俘营的水岛目睹英国人为战友举行的葬礼,若有所悟,于是赶回来路,去埋葬那些因为自己畏惧而弃之不顾的同胞遗骸。水岛的战友们相方设法打探他的下落,最后被水岛告知,自己还有没完成的责任……  本片获1956年《电影旬报》年度十佳第五位、威尼斯电影节圣乔治奖。

 长篇影评

 1 ) 今村昌平,1956。

本片改编自一部儿童小说,作者并未去过缅甸,原本想将写在中国,但是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乐器做为联结,故在了缅甸。1940年代日军据占东南亚四年之久,在1945因战事太长补给不足日军层层溃退死伤遍野。本片便是一日军小分队在缅甸撤离的故事。

电影用音乐串起了整部故事线:男主和他的头儿均酷爱音乐并深谙对方情感,他们用歌唱表达远征对家乡的思念, 男主亦因学识缅甸的竖琴音乐与当地村民相识相惜,男主亦因英军对战士的葬诗乐魂动顿悟生死;战争是一场永远让平民无觉参与并深受其害的活动,入伍的日本音乐学生不知,心只有佛和农作的缅甸山民不知,送生的英国唱诗人不知,不知任何理由将不同地的人汇集一地互相残杀,而在这一部电影中,因为佛,因为音乐,因为鸟儿,才有了共通的情感。

何等优秀的一部以物喻情的电影。

“我不能丢下躺在缅甸山丘和河流的同胞们……为什么世界要遭受这么多痛苦?为什么会是不可言状的痛苦?——”如果是缅甸的电影,我会打满分,只是它是日本的电影,它什么都不算。他们在战后10年以后拍出的电影,读得出的只有对自己的伤害。

在大情感上,最优秀的反战电影还是《西线无战事》——“是德国的山在生法国平原的气?”

从小情感而言,如是我,亦会如男主一样的选择,留下来陪伴我的国民,我的战友,陪伴他们孤独零散的躯体;时时颂起灵音,让他们的灵魂以为有依。

今村昌平,1956。

 2 ) 有限的反省与无限的人性

这是一部关于信仰确立的电影。虽然最后士兵水岛通过留在缅甸来践行自己的信仰,但其信中表达的仍然是民族性多于普遍人性,影片中的场景同样使然,即死伤镜头几乎全为日军战士,鲜有联军或缅甸百姓伤亡的镜头。其内在原因或许有二,一是水岛本人的在当时状态下的有限醒悟;二是导演本人的民族情结。我宁可相信是前者。毕竟,水岛毕竟只是一个日本士兵,把他拨高到对普遍人性的关怀还是有些难度。
不过电影最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信仰或者是信念的确立过程。是什么触发水岛产生的这一信念?仅仅是看到暴尸荒野的日本士兵?对还是他本身对生命的反思?这点只能靠我们猜测了。
如果说《缅甸的竖琴》重在信仰的确立,那市川昆的另一部电影《野火》则重在对内心信念的坚定过程。两部电影共同点都是一个相当异类的日本士兵,在经历了其它士兵都习以为常的场景(暴尸荒野、人吃人等),都几乎是从杀人者到立地成佛,不同的是前者经历的是幡然醒悟,后者是从犹疑到坚定。

 3 ) 《送别》的日版叫《旅愁》

日本小兵的自我救赎,温文尔雅,文艺气息极浓。片子拍的很好看,很值得一看,不给5※因为在那场战争里,日本兵干的事儿不是什么自我救赎一下就完了 开篇就有《送别》的日版《旅愁》,由J.P.奥德威(Jone Pond Ordway)美国人(1824-1880)作曲,原曲的名字是《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 1907年,日本者名教育家,音乐家犬童球溪为它填写了新词《旅愁》; 更け行く秋の夜 旅の空の わびしき思いに ひとりなやむ 恋しやふるさと なつかし父母 夢路にたどるは 故郷(さと)の家路 更け行く秋の夜 旅の空の わびしき思いに ひとりなやむ 窓うつ嵐に 夢もやぶれ 遥けき彼方に こころ迷う 恋しやふるさと なつかし父母(ちちはは) 思いに浮かぶは 杜(もり)のこずえ 窓うつ嵐に 夢もやぶれ 遥けき彼方に 心まよう 在1915年的时候,李叔同又创作了《送别》, 对原曲做了小的修改,又配上了新的歌词。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经《早春二月》和《城南旧事》《让子弹飞》普及,天朝尽人皆知此曲,人皆会唱。 视频在此: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3Mzk5NjI4.html

 4 ) 很棒的搞笑电影

20230330

侵略者把自己拍得天真可爱、无辜纯良,和本土居民和谐相处其乐融融,当地婆婆还特意学会大阪腔逗日本观众开心,弹弹竖琴轻易抹平血海深仇,这种时候只要唱歌就好啦!歌舞片里没有人会开枪!日本人一哄而上,一哄而散,对优雅的英国人深深鞠躬,眼睛瞪得老大,表情动作语气都夸张得像一群喜剧演员。

虽然英国人很大度很好心,允许日本军派人去游说十来个基本没战斗力的残兵,可惜水岛大师没有头脑和口才,孤身潜入残党据点也没能扭转乾坤。(fun fact,只要在战场上被认出穿着日本人装束,就不会被日军攻击)但失败并不意外,因为日本军人的秉性就是如此勇敢而刚毅,所有个体都坚信如果每个日本人都不投降,日本就不会失败,天皇投降也没用!(以为大师会拿竖琴说服对方,结果没给他那个机会真的可惜,毕竟音乐连民族仇恨都能消解,这点小事应该不成问题,还是英国人给的时间太短了)投降要被带去战俘营?缅甸人会不会屠杀我们啊🥺事实证明不会,因为不是所有民族都像你们日本人一样捏❤️

水岛大师被僧人好心治疗之后偷走僧袍跑路,以假僧人身份方便地吃到当地人施舍的饭菜不用讲一句谢谢就帅气决绝地离开。我佛慈悲,有饭同享都是应该的。主角旅游团参战以来大概从没杀过人也从没见过死伤,以至于大师见到乌鸦啄食日本军残骸时目不忍视、掩面落泪。他自作主张拿走战死士兵随身携带的照片遗物,把亡魂捏在手心、混进英国人的骨灰。缅甸的土地是红色的,岩石也是红色的,但不是被在侵略战争中死去的缅甸人染红的,是被遭到残忍杀害的日本军人的血染红的。(本片拍摄过程中没有任何缅甸人受到伤害.jpg)

为什么人类要承受这样的痛苦?啊,这灰暗的世界没有大和这个慈悲为怀的民族可怎么办?

(电影节第一部就看这个b片子真的太冤种了,单纯为此我也永远无法原谅日本人。看完第二天失笑+反胃的感觉犹存

 5 ) 音乐还是软肋

好莱坞的强项,本山一向认为是编剧和音乐。作为一部以乐器串场的电影,配乐和编曲稍显了简陋。不过,要想到这是一部1950年代的电影,还是可以理解。到了久石让,已经不同一般,比如给《太阳照常升起》的编曲,那个常常吹到一半的小号,独具了匠心。

 6 ) 感觉不完全算是反战

市川昆的成名作,感觉不完全算是反战,或者这种反战思想是通过沉溺于追忆死者这种方法来表现的(对影片的宗教含量不以为然)。

有些煽情,且虽然一直想营造水岛不想回国的原因之谜,但其实很容易就猜得出来了,且最后连长读信那段戏过于直白煸情,严重影响了片子的真挚感。

 短评

本片改編於竹山道雄的兒童文學作品,與《野火》相同,皆是市川昆所導演的戰爭片,只不過《野火》是以極端的“人吃人”來反映戰爭的殘酷,此片則較為溫情,並試圖探討戰爭給個体帶來不可抹去的傷痛,全方位地展示了不同土地的士兵與普通人的生活狀態,而且更巧妙避開了一般戰爭片歇斯底里的控訴,而是一再重申一個戰敗士兵的心理,感情,精神品格和理想追求,音樂在當中的作用,不僅幫士兵戰勝了面對死亡的恐懼與困頓,更在通篇皆是悲壯而慘烈的基調中增添了一絲溫柔與浪漫,亦捕捉到了人類最普遍的精神需求與情感記憶,展現了即使在殘酷的戰爭環境下,音樂的力量依舊具有強大的作用,能對人類最深處的傷痛與悲哀進行撫慰,給予人以震撼與深思。

9分钟前
  • 听见流星的声音
  • 推荐

7/10。自然主义的用光+哀伤动人的旋谱与无人问津的尸骨残骸形成悲怆又温和关怀人道的影像诗,英军包围时所有人齐唱的那组镜头美极了,水岛站在铁丝网外向战友们引琴告别的构图甚精湛。有几个片段给人印像真的很深,可以称之为震撼。不过说这片反战的,要么是日本人,要么就是自身觉悟意识不够高。。。

14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市川昆的反战片名作,充满悲悯,既从个体角度观视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创伤,又上升至佛教视域,凸显战争的虚无与荒诞。主人公水岛经历了脱胎换骨的成长,从懵懂的士兵最终自愿变成了缅甸人、修行僧,但他对战友及故土的藕断丝连之情仍多次通过柔缓动人的音乐激发出来,虽有纠结矛盾,却并未动摇,他决心在缅甸安葬/拯救死去的灵魂们。影片大致可以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先是水岛个体的历练与重生过程,后为战俘营里连队对他的思念与追寻。[送别]的日版歌曲依旧萦回着熟悉的惆怅气息。士兵群像刻画不错,既有厌战的疲倦者,又有狂热“玉碎”的固执愚忠者——但在此之中亦有早起疑心却被迫从众的悲哀客,可见军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强制裹挟,个体沦为棋子。除了竖琴,片中还有不少象征符号,如在大佛像中演奏的水岛、挖出的红宝石,以及那两只鹦鹉。(8.5/10)

17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影像继承了音乐的感染力。大体看了下豆瓣的评论,竟然都在扯战争反思,哎

22分钟前
  • 惧色
  • 力荐

大段的抒情;市川昆的人文关怀;符号化的人物:肩头站立鹦鹉、手拿竖琴的僧侣,坚守不退的日本兵,死无葬身之地的尸首,头顶竹篮的善良老婆婆,白白嫩嫩的理智的作为电影引线的上尉。电影风格与同时代的黑泽明、小林正树截然不同,看起来更像是叙事抒情电影,以群体为衬托,细描个人,表现主题。

27分钟前
  • 盖君
  • 力荐

“缅甸的土壤是红色的,岩石也是红色的”,开篇一句不明所以的话在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展现,在结尾得到了启示录般的升华。前半个小时就用诗意把一般反战片能讲的东西都讲完了,于是接下来就进入了超越国家和民族的人道主义环节。泪点俯拾皆是……感人至深。另外三国连太郎的确参战了,所以表演太赞。

29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本片是基于日本兵的视角展开的,加大了对同胞的同情和佛祖般的神圣意志,但相反的那些战争的惨痛,对当地人的摧残,甚至是以当地人的视角全都被忽略了,导致影片最终只能成为日本本土观众很有共鸣的作品。

33分钟前
  • 纸风筱龙
  • 较差

翻译了CC花絮对三国的访谈扔B站了,本人吐槽市川昆还蛮有趣的,而且是真的不会唱歌……|@ Ozubook|唉,这片里的三国可真太帅了(我只有这种观后感……O<-<)音乐片一开口我就一阵剧烈尴尬可还行……|让他唱歌了吗?唱了

34分钟前
  • Virgil
  • 推荐

经典反战片。因为曾在实皆山上看到供奉日军亡灵的佛塔,心中的体会似乎更深刻一些。缅甸是日本人心中永远的殇,战死的18万士兵中,竟有半数以上是被我英勇的远征军击毙。但无论是日本还是英国,都没有放弃找寻阵亡同胞遗骸以及建立墓园的工作。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在曼德勒山上看到远征军的佛塔或墓园。

35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力荐

1945年7月,在缅甸的战败日军。忧伤的思乡曲,好听的竖琴。日语版的《旅愁》,后来李叔同填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原版是美国的。战争带来痛苦和悲伤,无论你在哪一方。那些年轻的生命。但是不喜欢用老婆婆来营造的“军民鱼水情”场景。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Q3Mzk5NjI4.h

39分钟前
  • 锦瑟无端
  • 推荐

宗教植入的人道主义反战文本(尽管有局限),灾难殉道者形象,战争语境下的精神裂变,散文风格情绪化表现,合理叙事依据的建置。市川成名作,有一定幻想色彩,85年重拍。不得不承认超越民族语言的音乐声响起时尤为动人,我很喜欢。

44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这不是一部战争片,甚至不是一部反战片。水岛的归隐,即浅显易懂又极具深意。这样的直白,却不让人觉得矫情,而是真正感同身受,能体会到他心中的纠结,其实关于战争思考的并不多,水岛只是作为一个无意入行的僧侣来看人世间的罪恶。这反倒更加的诚挚,故事不大,但是格局却很大。

49分钟前
  • 阿巴厮
  • 推荐

1、清空安宁的禅意影像,明镜止水的悠扬配乐。2、珍爱生命的音乐上尉、富于哲思的竖琴士兵、纯情颂唱的日军合唱团,这种设定可能会存在,但也必定是个案;3、自1952年盟军电影检查制度撤销后,二战片的思想内核,逐步转向日本人作为战争受害者的自我认同,本片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54分钟前
  • 吞火海峡
  • 推荐

t38517563e 字幕:http://shooter.cn/xml/sub/54/54453.xml 惆怅的我都懵了。

57分钟前
  • 一杯渺小
  • 推荐

强盗让中岛用腰巾换香蕉叶,礼貌的打劫,大家笑,真帅!唐师曾说,我喜欢的电影。与《地道战》《地雷战》同时代,高下立见。确实,禅理和佛缘,宽宏的胸怀,深邃的气势磅礴。后半部如此诗意禅机,一般人看不懂的吧。

58分钟前
  • 咕咕
  • 推荐

有时候感到日本鬼子真的很傻,但同时又不得不感叹日本大师级的导演不少啊,哎~~

1小时前
  • 乌咪
  • 推荐

一个战士到佛子的转变,因感受到苦而发愿,生死由天,尽形寿行愿。人总要知道自己为何而来,当你弄清之后便不会再对现在和未来感到迷茫,该做的做了,该走时也就知道往哪里去了。

1小时前
  • Quentin
  • 力荐

發覺我喜歡的片子還真是缺陷和優點一樣明顯,我喜歡水島只是因為他很痛苦,時時刻刻強調自己是受害者的中國人還是別看了。最後為什麽要交代信呢,因為隊長和水島是CP呀,囧!

1小时前
  • 有未始有始也者
  • 力荐

摄影技法绝赞,情绪节奏不好,大段对话节奏超慢

1小时前
  • 冷杉
  • 推荐

借助宗教得以直白表达两岸相隔的高级符号——会说话的鸟、代表灵魂的宝石、骨灰盒、隔离网,每个符号都附以了饱满的精神力量,战争尸体面孔的冲击和音乐的抚慰让这股力量得到了实现,并开辟出更多的解读空间,主角完成了转变,最终使得日本人的武士信念让位于赎罪心态,深刻理解到人道主义的于精神的指导和塑造作用。

1小时前
  • Acchan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