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月映花都

剧情片法国1984

主演:帕斯卡·欧吉尔,切基·卡尤,法布莱斯·鲁奇尼,维尔日妮·泰弗内,克里斯蒂昂·瓦迪姆,拉斯洛·绍博,Lisa Garneri,Anne-Séverine Liotard,埃莉·梅黛洛斯

导演:埃里克·侯麦

播放地址

 剧照

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1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2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3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4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5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6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13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14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15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16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17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18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19圆月映花都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7:28

详细剧情

  和导演埃里克·侯麦往常的影片一样,该片讲述了一个女孩徘徊在多个男人之间企图寻找自我的故事,通过人物之间的大量对话细腻而又真实的展现了男人和女人之间充满了变数的感情世界,虽为喜剧,亦展现了情感的无奈和多变,发人深思。  路易斯(帕斯卡·欧吉尔 Pascale Ogier 饰)天性活泼善变,从艺术院校毕业之后,她同对她忠心耿耿的男友订了婚。然而,平静的感情生活让喜欢追求刺激的路易斯感到十分空虚,拥有着姣好面容的她深信自己在异性之中的魅力不减,因此,她义无反顾的决定结束和未婚夫的同居生活,返回巴黎。在那里,珍娜先后邂逅了数个不同的男人,在一连串的矛盾和波折面前,她终于领悟到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长篇影评

 1 ) 月满则亏

露易丝是个把自由和自己摆在第一位的姑娘。劳资就是要出去玩,你不跟我玩也行,你回去吃屎吧,老娘自己玩的开些。玩着玩着就勾搭上了别人,但这时候突然觉得,还是家里那个更可爱些。

空虚的巴黎圆月

但是,没有永远必须爱你的爱人,也没有永远照耀巴黎的圆月,圆月是最完满的寂寞空虚。月满则亏,意味着过了最好的那一刻,之后就是下坡路了。对露易丝来说,没想到这个下坡路段如此陡峭,一不小心就滚到了谷底,只能找那个万年备胎一诉衷肠了。

万年备胎的翻身

片头写到:“有两个妻子的人没有灵魂,有两个家的人没有理智”。

此话不假!露易丝靠出轨来压抑对男友的同情,然而出轨会让男友显得更可怜,从而加重这种同情,果然有两个家的人没有理智。

有两个家的人的胡言乱语1
有两个家的人的胡言乱语2

而“有两个妻子的人没有灵魂”,这句话要从男友雷米身上破题了,曾经爱的水深火热却在短短两个月移情他人,这事实上是一种自我否定,又何尝不是没有灵魂的一种体现呢?与露易丝分手后,他就只有一个妻子,从而他也找回了他的灵魂。

没有灵魂的人
有灵魂的人

以下是一些有趣的对照:

主动的和被动的
伤害的和被伤害的
无情的和甜蜜的

像这样的互文片子里还有很多,就不一一截取了,侯麦真是戏剧大师。

 2 ) 拥有两个家的人不幸福

真心喜欢侯麦。就和洪尚秀的电影一样,絮絮叨叨的男女,小资的文艺生活,看着真心舒服。

文艺不是一个人的标签,而是一个人的生活状态。我深以为然。我觉得它是一个人的一个面,或者某一段时间里的状态,或者是横贯一生的一种情绪。

电影里的女主在巴黎独居,在巴黎的郊区和男友共享一个公寓。她喜欢多彩的生活,她被人迅速的吸引,又觉得空虚。她不知道是做什么工作的,对工作也无所谓,但好像是有点钱。她在沉闷的男友和外面的世界里纠结,当彻底放纵后她感觉愧疚感觉虚无,就像流浪的人渴望童年的栀子花,然而男友已找到更合适的伴侣,她一下坠入痛苦。

我喜欢侯麦的表达,他不站立场,她只是叙述出一些人的一些状态。理解不了的东西里正包含我们需要理解的东西。做任何的道德评价是无力的,它既不能解决对方的痛苦,也不能消弭自己的不安。

欲望满足了是虚空,没满足是痛苦。此事古难全。

电影中巴黎男子的一段话说出我的心声:

“我喜欢,可以掩饰我真实身份的地方,没有人认识我的咖啡馆让我头脑清晰,下周我也要来这里写东西。我想呆在一个中心,不管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街道。为了读书和听广播,看电影,在餐馆栉次鳞比的街道上,街道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无穷的可能性。“

这是每个在大都市人的感觉,无穷的无穷让你兴奋,撩人心弦,在这里,远离父母,远离家庭,你仿佛就站在世界的中心,但在黑夜来临时你为何又黯然独身?漂浮的日子有限,但漂浮可以是一种永恒的心态。

你是一个不断被回收的年轻人,有着一颗数年前就老去而疲惫的心。

 3 ) 一个女文青的结局

好几个月前看了侯麦的电影《圆月映花都》(1984),写了几句观后感,现在凭记忆乱写补完了。

就如片名一样,满月让人难以入睡,预示着少女躁动不安的心。结局不如中文译名那样美好,女文青徘徊于多个男人之间却终究孑然一身。尽量不带成见的描述一下女主的生活状态。

首先是固执的自我。对于一个具有艺术背景,涉世未深的少女,怀有对确定性的怀疑也许是一件平常的事情。对她来说,成熟稳重的男友,一成不变的生活,也许都是人生的束缚;相反,现在的心情,当下的这份情感比之长远的未来,将要更加重要。然后还有,强烈的自信。“他绝不会不爱我” “如果他不再爱我,我也不会爱他”。天生丽质的她,小有才华的她,未经生活打磨的她,对自己,对自己所相信的事情,不抱怀疑。

对乏味生活的恐惧和过度的自信,让她对自身情感绝对的忠实,她反复无常,多情且善变,而结局也注定是具有悲剧色彩的。结尾时,在男人们之间游移不定的她,已经把自己搞的头破血流,生活已残破不堪,也就在此时,她仿佛领悟到了某种生活的真意。

这是一个自我追寻的故事。突然感觉,这个80年代的法国片所表现的文艺女青年形象,好像也蛮符合当下我们对女文青的刻板印象。如果信仰的破碎是文艺青年所必经的磨难,那么之后将会如何呢?文艺青年的结局,我想这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假如故事在此时并未结束,我想她将继续在生活中兜兜转转,经历磨砺。也许她终将学会妥协与权衡,择一人相伴终老。也许,她得到爱情,又失去爱情,发现生活不过如此,于是不再执着,达到自己内心真正的平静。不论哪种,都不失为一个好的结局。

真实的生活往往不是那么尽如人意,略带悲剧性的结局也更加令人感到深刻,令人惋惜的是,饰演女主角的年轻演员在影片上映后不久就去世了。在得知这个消息时,我想即使是本片的作者侯麦,这个法国新浪潮运动中叱诧风云的老将,用节制的美学和散淡的手法描绘现代人情感和生活状态的中老年导演,那如老松般沉静的心中,也会泛起某种对生活中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的,无可奈何的哀叹吧...

 4 ) [Film Review] Full Moon in Paris (1984) 7.5/10

Fourth installment in Rohmer’s COMEDIES AND PROVERBS series, in FULL MOON IN PARIS, Louise (Ogier) goes steady with her none-too-gregarious boyfriend Remi (Karyo) as they settle down in the banlieue, yet, spoiling for Paris’ hip nightlife, instead of renting out her small apartment in the city, Louise decides to keep it as a pied-à-terre, where she can spend some weekday nights alone, so that she can both enjoy hanging out with friends in the metropolis but also is not impelled to come home during the wee hours (not to disturb Remy’s slumber).

But Louise cannot have her cake and eat it too, she is over-confident in rationalizing her and Remi’s situation, openly suggesting that their relationship can be terminated if they find someone else whom they love more, only to be hoisted by her own petard, after finally bringing a random guy to her pied-à-terre, Louise has a rude awakening on this night of full moon, that she has finally gotten over with meaningless sex, and it is Remy, their home in the banlieue beckon her, however, Rohmer makes it clear that it is not just she who has the say-so in this precarious relationship, but at the very least, she has some place to return to when her entire world crumbles down.

Framed with his usual unfussy compositions, adorned by monochromatic appurtenances (duck-egg blue walls, a red sofa, an Ionic column, etc.), plus a miscellany of ‘80s French wardrobe and coiffure that seldom dates, Rohmer’s cerebral indoctrination, nonetheless, is tinged with an indelible whiff of cruelty leveling at a young, attractive woman, at the same time, those male characters around her are portrayed with either elliptical furtiveness or flagrant nympholepsy. Thankfully, Pascale Ogier, daughter of Bulle Ogier, brings out striking vulnerability and sensibility to Louise, an impression deepened by the sad fact that she passed away shortly after the film’s release due to drug abuse. Her high-pitched voice, direct gaze and petite figure constitute to a candid being to whom we can relate feelingly, Louise might oversell her confidence in the pursuit of some breathing space within a possessive romance, but her denouement is unqualifiedly not her fault, she is better off in a long run, which, courtesy to Karyo’s uncannily vexed looks (his fanatical eyes betray his duplicitousness), not for one second, we are led to believe his Remy is the right one for Louise.

As for Octave (Luchini), Louise’s best friend, who is married but persistently tries to have his way with her, is an exemplar of another pernicious masculinity, a man who befriends a woman whom he finds attractive, though she doesn’t reciprocate with the same physical attraction. Perched in her friend zone, Octave is a crafty fox who holds forth as her confidant, but secretively relishes schadenfreude over Louise’s fix, it is not above him to twist his knife in her wound by relating her a spurious account that further compounds her situation, as long as it facilitates his arrière-pensée, which thankfully, Louise never surrenders herself to. Luchini holds court here too, astute in his faux-solicitousness and utterly beguiling in his urbane baseness.

A few notches down from Rohmer’s jewel in the crown, FULL MOON IN PARIS, for its own worth, can still be construed as a topical cautionary tale to a nubile woman who endeavors to steer her own love life through a murky, treacherous bog, one only wish Rohmer could have been more generous towards Louise, such a tender, defenseless sylph, hardly the sharpest knife in the drawer, how ill-advised it is Octave to whom she returns in the coda!

referential entries: Rohmer’s SUMMER (1986, 8.3/10); PAULINE AT THE BEACH (1983, 7.7/10); THE AVIATOR’S WIFE (1981, 7.6/10).

 5 ) 捞不起水里的月亮

满月让人难以入睡,预示着少女躁动不安的心。

你永远不知自己多爱一个人,直至那个人移情别恋,完全离开自己。

一边渴望被爱,一边渴望自由。一个美丽的误会。

许你和他人暧昧不清的权利,却又想占据男友单一和痴情的心。

得到爱情,又失去爱情。发现生活不过如此。

他绝不会不爱我。假如他不爱我了,我也不会爱他。

欲望一多即俗。爱情中往往占据主动权的一方容易出轨。

爱是宽容,自由不束缚,但相对的也会有寂寞,悔恨和离别需要承担。

隽永而美丽的一首小诗。

真情不会永远都在,当你玩腻了想回到老实人身边,他早已离你而去。

她从头提到尾的那个篮子,捞不起水里的月亮。

前情,多么甜蜜!后事,有些伤感。

 6 ) 侯麦的资产阶级小资情调

每当我觉得累了想看一部轻松的电影,侯麦的电影总是我的第一选择,他总是选择世俗中的情情爱爱为主题,轻松又满含法式哲学腔调的对白,养眼的主人公,胶片带来的美丽的色调,而且他从来都没有“野心”,每部电影都是隽永而美丽的一首小诗,戏谑的看着主人公在这个情爱世界里飘飘沉沉
  侯麦的电影总是很小资,很精致,圆月映花都更是如此,在这里他探讨了爱情与自由,女主角和自己控制欲强大的男朋友住在乡下,但她是个自我意识很强的女性,她想要空间,觉得被束缚,于是去跳舞以及享受着自己男性朋友的调情,她想在巴黎自己的房子住,想要享受一个人的孤独,她看重自己的感受,现在很爱,现在不爱,现在比以前更爱,时时刻刻感受着自己心情的变化,用男朋友对自己的爱控制了这段感情,最后和别的男的上床,在这段感情里她是占上风的,却没想到在最后发生反转,当她听到男朋友和别的女的出去住了一晚,她先是难过,随后说出了我们现在不分胜负了,她对于自己男朋友对自己爱非常肯定,坚信双方都只是玩玩,却没想到自己的男朋友是认真的,随后这段爱情以她的失败告终,因为并不像她自己说的“假如他不爱我了,我也不会爱他”,在最后,她还是爱着他,但一切已经太晚了
  侯麦毫不站队的讲述了这个故事,借由此来引发我们对爱情中的自由的思考,爱情中存在不为对方妥协的自由吗?自由和爱情不能共存吗?婚姻是一种束缚吗?以及不平等对于爱情的伤害,让人深思。最后,男主遇到了更合适他的人,女主回到了她喜欢的自由生活,一切就好像一个美丽的误会
  不过,在这部电影里面,而我颇为喜欢的是侯麦的细节,他对颜色的调控让人眼前一亮
  用一些图来分析他的小细节
 
  1字幕的颜色由蓝逐渐变白,和后买的楼房的大色调吻合
 


 


2色彩的呼应
 


在这张图里面,可以看到颜色的相互呼应对称,黄灯对应黄鞋,红书对应后面包上的红色商标,绿花对应绿鞋,黑色衣服对应黑包
  


这幅也是红色毛巾对应红色楼梯,蓝衣服对应蓝画
 


红色和蓝色遥相呼应,同时前面的红色和蒙德里安画作的红色,画作中一小块黄色和后面书的黄色

3在大面积灰色中点缀纯的红黄蓝绿橙

 



 
连后面床上的布子都是蓝红黄绿色的,就像蒙德里安的画
 


笔筒是蓝的,而里面的笔是红黄绿色,旁边还有橙色的点缀
 
4衣服的暗示
 


蓝围巾和红围巾
 


绿色小领带和红色衣服
5场景中的补色关系


 绿色灯和红色的沙发


黄色和蓝桌子暗部的紫色,蓝色和后面楼梯的橙色,桌上绿色和红色



红绿对比


7停顿时总把人放在三分点的构图





 
   

8好看的场景
 


门后的场景好像一幅油画
 


沙发上的花和桌子上的画多么相似

总之,感觉这些设计增加了电影的可看度,增加了小资的气氛,体现了侯麦的审美和细致

 短评

明明心猿意马,偏说是要享受孤独。按捺了一小时的反转,终于如约而至。希望永远有人围绕着自己转也不是错,错在天体运动并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女主不仅参与道具设置,也展示了穿搭、室内设计和家具陈列的才华。

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赞同灌饼的评论,且男女关系栖身于城乡关系之中:人们习惯在郊区敞开心扉,奈何城郊荒无人烟;在世界之中心巴黎,人们却更多地封闭自己,哪怕渴求的世界就在眼前。月圆之夜即是城与郊的天涯共此时,城郊的入城幽会,城市中幽会的奔郊区而去,这时对,那时错。

9分钟前
  • 喂饭
  • 推荐

不是最好的侯麦电影,但仍没有人能像侯麦一样,用日常的细节和偶然如此真实的表现出二三十岁男女之间,关于情感的道德背叛忠贞纠葛和那些可能自己也搞不清的暧昧(帕斯卡·欧吉尔的猝死成就了本片

14分钟前
  • 荒也
  • 还行

这电影唯一的用处是提醒我那过瘦的女友吃饭,时年26岁的女主太瘦了,一双死羊眼,面皮松弛,身材像根棍儿,上唇好像还有胡子,整个人看上去就非常疲且老,拍完这部片子就死球了。剧情就讲她弄了俩房子,分别跟好几个男人磨叽,这些男人还有家室,她每次就欲拒还迎、拿没主题的胡乱聊天当前戏,聊完了也没下文,有些绿茶的意思。这女的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东西,侯麦可能也没想明白这片子拍出来是为了个什么意思,台词写的也不好,这些男男女女都是进一退三,看着又别扭又无趣。女主最后裸了一会儿,除了这几秒,全片也没啥好看的了

18分钟前
  • 左胸上的吸盘
  • 很差

“我和一个占有欲强的男人生活在一起。我尝试着替自己争取一点点自由。开始他会抗拒,逐渐变得能够理解,甚至超越我的预期,这让我颇为感动,我开始更在意他而不是自己,我会对他的孤单感到抱歉,但又不想演变为怜悯之爱,于是劈腿其他一些男人,但昨晚我恢复理智,对他产生了一种无比强烈的需要!”……侯麦必须要让女主在外遇忧伤离家后去一趟酒吧,才能与邻座涂鸦人夫聊起心路历程思维脉络,否则观众实在无法自行领悟这种法式浪漫背后所蕴含的超前卫的复杂而微妙的心理动机!

20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女人心里的那点弯弯绕真是怎么看都看不够啊,够无赖,也很可爱。如果我有个女儿,我会在她的青春期给她看侯麦,教她爱是宽容,自由不束缚,但相对的也会有寂寞,悔恨伤离别需要承担,儿子就算了,侯麦镜头底下的男人都挺倒霉,也挺混蛋的。。。

23分钟前
  • 张熊熊
  • 推荐

女性版《午后之爱》,开篇的箴言“拥有两个妻子的人,会丧失灵魂;拥有两个家的人,会失去分辨能力”,刚好就是对两部影片的分别点题。但《圆月映花都》比《午后之爱》更深刻的地方是,侯麦不止探讨两性关系,他还呈现了一个开起来更加活泼开放的法国当代热闹背后的注定的孤独,于是这个有着最多舞会的侯麦影片基调却是灰色的,而影片上映后受到的广泛欢迎也证明了侯麦概括的精准。侯麦还在情爱的双重生活之外,挖掘了与之相连的另一个问题:巴黎和近郊这种空间上的双重生活。当一对年轻人,一个居于城内,一个居于城郊,两个人的关系如何维系。这个问题在今天仍然疼痛鲜活。

28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不要高估自己的感觉” ,侯麦的剧本好在,双方是同步的,而他只记录一方,观众以为那就是典型的偷情一方,殊不知,你在偷情,我已在偷情回来的路上。

29分钟前
  • Dorr
  • 力荐

我们所有人的爱恋都是矫枉过正,时过境迁。侯麦这一部开得简洁,刹得漂亮。补记:Pascale Ogier,曾凭此片拿下戛纳最佳女主角。同年在26岁生日前夕死于心脏病。可惜了。Jarmush的《法外之徒》据说也是为了纪念她。

31分钟前
  • mecca
  • 推荐

女主角其实潜意识里完全明了自己行动的理由,明了自己一定会迎来的结果,这才是这部片的最最惆怅之处。没有不会变心的爱人,没有永远舒适的居家环境,没有永远照耀巴黎的圆月,于是只能抱着必失吾爱的灰心念头不停奔走,于是最后失去了也就是失去了。就好像她从头提到尾的那个篮子,捞不起水里的月亮。

36分钟前
  • SaturnianAir
  • 力荐

她1984随身携带的蓝色塑料提篮,在2009的后街日杂小店有卖。她两个女朋友的时髦装束依然是2009的款式。刚刚装修完一个人的小屋,她躺在床上的睡衣和床单、房间的灰黑色调,在时光中不会褪色。

38分钟前
  • 时以星
  • 推荐

依然侯麦式女主和三个男人的侯麦式男女关系情感剧,三男分别为控制狂男友、未上床备胎和一夜情男孩。开头的通勤火车明示了路易斯的尴尬处境,即便市区有房也一直在装修,趴体趴不完就得赶末班车,也隐喻了她对感情现状的不满:稳定的太过安逸,刺激的又太过折腾。月圆之夜没有狼人变身,却终将生活搞成一片狼藉。她哭泣的样子真的很动容,不管你把房子买在巴黎还是上海郊区,谁肚子里没有一堆委屈呢,只是这一切真的不是潮汐引力的锅。

40分钟前
  • 巴伐利亞酒神
  • 推荐

看的过程有个错误预判,即第四部分出现的九月究竟是十一月之前,还是一月之后。没想到侯麦在末尾发力,咖啡馆里以“心理暗示”圆回标题,又将最早班车锁扣住此前不断提及的末班车。在叙事上又非常友善,创造了一个叙述的缺口,末尾空房间会面的时候,将激烈的场面/原因作了延后呈现。

45分钟前
  • 刘浪
  • 推荐

侯麦一贯的风格 关于两性关系中道德问题的探讨。依然是贯穿全片的对话 但这次却将场景全部移到了室内 加剧矛盾冲突。结尾神转折 由此得到的启示是 女生千万不要太作哪怕长得好看哪怕男朋友很喜欢 以及最重要的 三观不合的人千万不要在一起呀。

50分钟前
  • 松枝清顕
  • 推荐

侯麦最美女主。侯麦的好处是精准抓住情绪中细微的变化,又不只是情绪,情绪呈现欲望,欲望呈现哲学观。事隔十三年,终于可以坦诚爱侯麦即爱法国。完全就是当年的每日日常。

51分钟前
  • 闻人林
  • 还行

可惜了女主角,同年就挂了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候麦的片子都是这样大片的对白,某一段的时间,直接切入不会交代那么多繁复的东西,仅仅是把此刻的所想所感所期盼用台词展现出来。每次看候麦的片子都想回到没有手机电脑的时代,那种慢节奏还有人与人的交往显得尤为重要。

58分钟前
  • AMY
  • 推荐

知识分子热衷诉说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困境深重的隔阂,侯麦的世界里这种困惑似乎从不曾存在。无论年纪相距的幼齿中年旅途相碰的青年男女甚至月圆夜深毫不相识邻座陌生人,所有的交往交谈都是那么自然和倾心,零心机毫无做作。我喜欢侯麦的这种非典型人际关系与他那总是令人乍舌到吐血却回味无穷的结尾

1小时前
  • 杂技演员
  • 力荐

不见一丝道德批判,把偷腥、出轨描述得平淡如水,仿佛这就是顺理成章、俯拾皆是的事情。但现实难道不是吗?可能只是成年人都比较擅长伪装而已。25分钟处的一场舞会,揭示所有,对侯麦作品轻车熟路的我,早已看穿一切。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

一个死宅,一个瞎折腾。后来死宅受影响出去浪了,果真遇到了觉得心灵相通的新对象,而瞎折腾折到最后竟然想回到死宅的怀抱,但是已经把原有的退路给折腾没了… 咖啡馆里的男人说圆月是会影响人的,意思是月满则亏。

1小时前
  • 宇宙少女婷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