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房间

剧情片法国2001

主演:南尼·莫莱蒂,劳拉·莫兰特,杰丝敏·特丽卡,朱塞佩·桑菲利斯,斯特凡诺·阿伯蒂,斯特凡诺·阿科尔西,托尼·贝尔多瑞利,达里奥·坎塔雷利,Eleonora Danco,Claudia Della Seta,路易莎·德桑蒂斯,西尔维奥·奥兰多,Sofia Vigliar,雷纳托·斯卡帕,罗伯托·诺毕雷,保罗·德·维塔,罗伯托·德·弗朗西斯科,克劳迪奥·桑塔玛利亚,安东尼奥·彼得塞利

导演:南尼·莫莱蒂

播放地址

 剧照

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2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3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4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5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6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3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4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5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6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7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8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19儿子的房间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1-13 16:54

详细剧情

  伊凡尼(南尼·莫莱蒂 Nanni Moretti 饰)有一个和睦温暖的家庭,儿子安德烈和女儿艾琳更是让这个家庭乐也融融。而伊凡尼身为心理医生,常常接触到各式各样的心理病患者,从而更加珍惜目前的生活。然而生活的残酷随之而来,在一个看上去平常的早晨,却传来了一个令这个家庭为之崩溃的消息——儿子在潜水运动中遇上不测,不幸身亡。  伊凡尼一家顿时陷入了一篇黑暗当中,母亲终日以泪洗脸,姐姐艾琳压抑着痛苦照顾悲伤的父母,而父亲,更是因为过度悲痛而不能继续工作。而儿子空空如也的房间,深深刺痛了每个家人的心。  远方寄来一个女孩子的来信,来信成全了家人对儿子的追思,并令到这个家庭重新有了一丝生机。然而逝者如斯,各人内心的伤痛,只有时间能慢慢治疗。

 长篇影评

 1 ) 忧伤的力量

在一个不炎热的,舒适的夏日傍晚,我在E盘里“未看电影”文件夹下,找到它,慢慢跟着它轻柔的音乐和饱满的色彩,进入伊凡尼家的故事。

影片开始的三十分钟,丝毫没有电影感,平静的交待主要人物,略带性格刻画:爸爸是认真伏案工作倾听患者发泄的心理医生,漂亮温柔的妈妈,爱打篮球的女儿艾琳和她交往的小男友,有点羞涩的儿子安德烈...一个平凡富足的家庭:喜欢周末开车唱游,喜欢运动,爸爸有一鞋柜各式齐全的运动鞋,一家人的交流也没什么问题,像很多个家庭一样,饭桌上的用餐时间是一家人交流的最好时候。就是很平静很美好的那种中产阶级家庭,前三十分钟如果说有一点戏剧感的不过就是安德烈隐瞒偷了实验室化石这件事。在这件事上,父亲以一个父亲的身份认真处理对待,去与做证人的孩子家长谈判,和校长周旋。这个情节很像卡佛的一个短篇《自行车、肌肉和香烟》,讲得就是因为孩子间的冲突父亲们谈判的故事,也是有关父子感情的,非常好看。说回影片,这个偷窃事件在之后也没有更多的交代,我认为这个情节的出现只是像一种平静的交代生活里的一些有关安德烈和父亲之间的小事。总之以三十分钟为界限之前都是一卷温和的家庭生活图景,不温不火,恰到好处的平淡。

影片在三十分钟之后进入正题,安德烈潜水发生意外去世。这个事件的开始也还是在餐桌上,各种巧合他们没有按原来计划慢跑,父亲临时出诊,儿子与朋友出游。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导演很细致(噢,忘了说,导演就是演爸爸这个演员,他自编自导自演的)地描述了在医院里一家人面对永别的情景,盖上棺木的细节,给棺木钉上钉子。影片气氛直转消沉。憔悴的妈妈,不断回忆然后不尽后悔的爸爸,懂事的女儿隐藏的悲伤。

说些我不能忘怀的细节吧:
1.爸爸怅然若失到夜场游乐园里,坐上那种高空颠簸的车,在剧烈震荡中捂住脑袋,那个挣扎又痛苦的表情,难忘。去潜水用具店里咨询潜水用具的知识,他想找到儿子出事的原因,但他们说不是用具的问题,于是他又开始自责,后悔临时出诊改变计划。在那场弥撒中,神父说命运由上帝决定,即使我们不明所以。

2.姐姐艾琳在盖上棺木的第一层时,要求打开,她只是又看了一眼弟弟,在出事后她端着早餐走向爸妈的房间时,咬着嘴唇没有掉下眼泪。在篮球场上极其易怒,因为弟弟的事无法平静,和男友分手。最好的细节出现在商场的更衣室里,一个极其自然平淡的情节:试好一件衣服,妈妈说两件都漂亮,她要再试一下然后蹲在一堆衣架子和衣服的更衣室里哭出了声。

在这一大段的电影主体中,家人之间的对话很少,极少说到安德烈,主要的对话存在于爸爸和他的病人之间,他自己明明是心理医生,但在面对自己的感情和心理问题时却比常人还要敏感脆弱。这里面有一个爸爸挣扎着解不开的结就是病人奥斯卡,因为当时正是因为他才临时改变计划没有陪儿子跑步接下来发生了一切。爸爸这个人物的饱满正在于这里,他没有模式化的工作狂标本一样公正的对待这个病人,他说了些话来刺激这个得了绝症的人,但他又不愿意直接了当的告诉奥斯卡正是因为你我失去了儿子。因为他知道这样的说法不过是一种怨天尤人的软弱,相信了命运就不能再责怪其他。爸爸在工作和家庭问题上已经失去了平衡,无法正常工作。这里有一个细节,影片开头爸爸结束工作从与家相连的工作室到家是轻快的脚步,而这之后他拖沓着不愿回家面对冰冷的儿子的房间。影片最激烈的爆发出现在影片中间偏后部分夫妻两人在餐桌上的对谈,爸爸挑剔整个房间装饰的老旧和家具的脆弱,然后他摔了一个茶壶。出事几天以前老旧的家具还能带来舒适感和熟悉感,转瞬就成了他寻找环境改变的突破和着手点。他在这样的境地里终于崩溃,暂时放弃了心理医生的工作。有意思的是他和几个病人的告别,有的病人歇斯底里,而有的病人安静平和反过来安慰他,到底谁是谁的心理医生?这是不是导演想表达的另一个主题?

影片的另一个转折点出现在来自一个女孩的给安德烈的情书。夫妻两人莫名兴奋,这是他们能抓住的这个世界上与安德烈有联系的最后一点点东西。爸爸踌躇着无法写好一封回信,妈妈分析着字里行间女孩透露的她对安德烈的印象,然后再把这个异性眼中的安德烈和他们已经失去的儿子安德烈重合起来。他们想见这个女孩,这是儿子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留下的一份刚刚开始的爱情,女孩起初拒绝了,然后又突然出现在他们家里。女孩很自然,落落大方,影片结尾,一家三口以及女孩和她的同伴一起在坐在车上,就像影片一开始他们一家四口周末出游一样。慢慢的驶过公路,在加油站准备放下要搭车去法国的女孩和同伴,但看着他们熟睡的脸,又一程一程的驶向前方,驶向黎明,最后他们来到了法国边境。能够想象深夜高速路上的行驶,心也一样舒展开,慢慢的在掠过车窗的风景之外,一家人已经渐渐摆脱了失去亲人的阴影。

末尾,送别了女孩和同伴,有个镜头给到坐在大巴车上挥手的女孩,她的眼睛里也充满了泪水。但是站在海岸边的一家三口却没有流泪,艾琳生气的问为什么来这么远的地方,晚上还有篮球比赛,说完后一家三口都笑了,这是安德烈离开以后一家人第一次真实的笑,更预示一种新的开始。

电影的用光和色彩非常好看、慎重。片中人物都偏爱深红,墨兰这样柔和的衣服颜色,而主要情景以及对话发生在心理诊所深蓝的的躺椅和家中白色简单的厨房之中,朴素自然。

看完电影后,我在想为什么叫“儿子的房间”这个片名(这是直译,意译中还有翻成“人间有情天”的),我想儿子的房间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父亲自以为的与儿子的亲密度,就像父亲进入儿子的房间时那种简单和容易,而实际上儿子的房间作为一种独立于父母世界存在的空间,恰好是一种子女与父母间的距离。父亲以为自己了解儿子,而事实上不尽然。在失去儿子后,他才开始了解儿子。去唱片店找老板买儿子喜欢的音乐,看儿子的小女友带来的照片:照片里是儿子拍的自己的房间,他发现了儿子用与他全然不同的视角观察拍摄自己的房间,正如他以全然不同的视角观察儿子的人生一样。他作为一个心理医生,每日听到各种患者的倾诉,自杀狂、有洁癖的主妇、猥琐的变态,而他却没能好好审视自己的儿子也没有在发生不幸后及时调整好自己和家人的心理状态:安德烈始终没有对父亲承认自己拿了化石而是对母亲说了事实。他不对父亲说的原因就是因为他知道父亲习惯了一切理性的心理分析,拿化石这事在父亲内就要上升到偷窃的道德高度,而对他自己来说只是一时开玩笑的心血来潮。导演侧面批评了父亲之前作为父亲的不完善之处,比如强权,过于理性,也侧面讽刺了心理医生以及其他一些宣扬以科学治愈情感问题的人。

一个好电影对我来说,不在于它拿了什么奖(当然这部片子拿了金棕榈),有多少好演员,情节多么好,这在我看来都是电影的硬件,是每一个已经看了电影和潜在观众都一定会面对的事。而我在乎的是电影与我本身发生了多少联系,触动了我多少感情或是引发了哪种我从未有过的思考。《儿子与房间》正是一部这样的电影,它用平静的力量告诉我们,忧伤也可以很有力量:忧伤与力量之间是一种一瞬的转换,而其间的过程是要多少努力还是一瞬的顿悟,也是因人而异,这就是所谓的各种滋味吧。


 2 ) By This River

当整个影片行进到只剩下悠缓的尾声,Giovanni, Paola和Irene站在意法交界的海域,曙光里静静地躺着旷然无际的蓝,生命中的最爱莫如那首无意谓叹的歌,轻飘如是。

By this river,我站在这里,你站在这里,我们站在这里。是什么如此沉重,从我生命的每一个隙缝里一直沉淀下去,down, down, down。

也许那天他没有痴人一般跑去看那个病人,也许那天他没肯让Andrea独自去潜水,也许......但世间并没有如许多的也许。无法倒流的时光,如同无法挽回的记忆,在他身上刻下四个字:支离破碎。

那些破碎的痕迹,选择在同一时刻浮现出来。咖啡杯有树根般的裂痕,几案有着粗糙的起伏,就连心爱的茶壶,那几乎完美的茶壶,也是摔过了再补的。

上帝说,如果事先做好了被强盗哄劫的预备,便是有小偷来,也不用担惊受怕。
但这样的句子多么的空洞无物。
远不如那懵懂的少女细腻的情书来的真实动人。
至少她记得,那一天,Andrea穿着怎样的衣服,怎样地笑,背后是怎样的音乐。

不堤防地,她来了,天真的脸庞里有一种自矜的早熟。她说想看看Andrea的房间,那个,曾经被Andrea快乐地描述过的房间。
然而她终究是路过,要和楼下静静等候的男孩去旅行。
Paola望着她的神情,仿佛要从这个小小的女孩身上,挤出来有关Andrea的每一粒鲜活的讯息。但也许女孩已经有了她小小的男友,却不再是Andrea.

他独自去游乐场,喧嚣的少年们挂着满足的笑。夜风吹过他的脖颈,他站在晃荡的铁匣里,每一次的上升和下坠都有一种拽动人心的力度,噤叽不已。
他独自去晨跑,海风里每一步落脚都有着两个人的分量。Andrea, 他却在哪里?
他独自去儿子最常去的音像店,要给儿子买一份礼物。店主挑了最好的音乐给他,那首ByThis River. 一切如此遥远亦如此贴近,仿佛是儿子那安静羞涩的灵魂,坐在深不可测的河岸,与他对望。

他无法继续心理医生的工作,因为那个愚蠢的缘起,他不能不深深陷入自责。他无法从周而复始的悲痛里自拔,他只好对所有病人说再见。哪怕他令到他们哭,他们怒,他们窘迫,他们期待。但这些都是别人的事情了,从现在开始要面对自己。

海浪轻涌,从睡梦中苏醒的Irene狠狠地抱怨她的篮球赛。Giovanni和Paola看住唯一的女儿,不自禁地笑了。Andrea的缥缈苍茫和Irene的现实坦率,在无涯际的海蓝之上,渐渐交汇为一首喑哑的歌,渐沉,渐沉,落到心底处最靠近天堂的尘埃上。

Nanni Moretti "La Stanza del Figlio" (《儿子的房间〉)

 3 ) 另一种表达

情节简单,意味却悠远。

剧情用三两句话就能讲明白:其乐融融的一个家庭,因为小儿子的意外去世变得沉郁。爸爸是个心理医生,每天听不同的病人讲述他们的烦恼,自己却因为深深的自责而在病人面前失态。妈妈和姐姐也陷入了无尽的悲伤。

整个故事的发展和演员的表演都非常的流畅圆润,看不到任何一点刻意的转角。特别是“爸爸”这个人物的塑造。儿子去世的那天早晨,曾邀他去跑步,可他因为临时接到病人电话去出诊了。他陷入了自责,他无数次设想,如果那天他拒绝了病人,而和儿子去跑步,悲剧是不是就不会发生。他变得不可捉摸、急躁,最终决定暂停自己的工作。

影片对“爸爸”的四个病人分别做了简单的交代,到了后来,我觉得“爸爸”自己也变成了病人。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事,只是这个电影通过“爸爸”的视角去看他们的故事,但在另一个故事里,他们可以是主角,而“爸爸”是配角。但不管怎么变换,“爸爸”和他们都有自己心里的结。通过这样奇妙的方式,忧虑感呈发散状四散弥漫。

对于情节极简的电影,真实感和细腻的心里描摹往往是它的生命线。把自己放入电影里,你发现你会做出和主人公同样的反应。电影带给人们两种可能:一是去活另一种生活,在短暂的120分钟里经历自己一生都无法经历的事情,有着强烈的戏剧感。二是去活同一种生活,在这同一种生活里,和电影中的人物进行交流,或许是互相安慰,也可能是在不断争执。后者的难度会更大些,导演生活总比导演戏剧要来得不易,因为人人都经历过生活,却不是人人都能亲历戏剧。

影片的最后,一家人开始走出阴霾,海滩上,他们各自走着,似乎各自揣着心事,却又面露释然的微笑。

还是要惊呼下这种表述方式,用直指内心的情感力量,去串起一部电影。没有一个花哨的镜头,照样把我深深打动。生活即艺术。

01年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法国《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第九位。

 4 ) 小闷骚小闷骚的

意大利电影小闷骚小闷骚的,文学色彩持续升温,有的时候要把人往哲学的圈子里绕一下。很当下的电影,不像传统意大利电影里总要出现的丰满唱歌卷发女没有挑逗眉眼。Nanni Moretti把该有的戏剧元素都揉进电影了,中年危机的心理医生,漂亮的老婆,出了问题的儿子,单纯正义的一塌糊涂的女儿,当然包括儿子的死。从儿子死开始,我一路哭到最后,真是一欧洲导演啊,真是一意大利导演啊。还好导演处理的恰到好处,火候刚刚好,毕竟用儿子去世这样的情节设置很容易让人想到煽情和老套。

我喜欢欧洲人拍的平常人的生活,毕竟不是谁都跟美国人似的经得起翻天覆地的狂轰滥炸。导演把一家人的感情处理的很好,淡淡的,谁都离不开谁。儿子走后,一封女友的情书飘然而至,躺在他们家的邮箱里。我还是觉得导演引入儿子女朋友的很戏剧,很戏剧,很戏剧,不过我不觉得做作是真。况且小女孩儿长得耐看,就是新男友看着油头粉面了些,就是嫩。还是自己家儿子长得帅。
 
老婆长得很像朱丽叶•比诺什,不过要年轻些,消瘦些,看着很喜欢。她的脖子很好看,头发盘起来,有些凌乱的性感。这样的女人,全身裹在大衣里都很性感。她男人利索地把她的睡衣搓起来的时候我都心潮澎湃,真是太撩人了。

电影很文学,是文学,不是文艺,我喜欢里面的镜头,我喜欢被处理的很隐忍的感情,我喜欢最后一首歌……我喜欢一家人在汽车里把歌唱走调的感觉。

 5 ) 细节和配乐很打动人

慢节奏电影,细节和配乐特别动人。非常生活化的合理是我最喜欢的地方,以至于纯用镜头来讲述,观众依然能够领会每个人的言行、每处导演让人看到的画面。因为贴近生活,所以格外真实。
为何平凡的故事能够如此动人心弦?为何没有轰轰烈烈,没有激情四射,也能让人静下心来沉浸在其中长达一个半小时?我们的文艺创作,最终还是要回到“人”、回到“你我他的生活”上。
这部电影又打开了我某个方向的新天地。

2015.7.24

 6 ) 脆弱

1 病人群像

【抑郁1】
得肺癌那个 你想知道我现在什么感觉吗
想 (出于医生的刻意) 你现在什么感觉
害怕
以前我那么想死 现在我知道我会死了 就不想死了
啧 和我估计的一样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 人天生就有这类先见之明 不知道其他动物会不会
我不能再继续治疗他了
出事之后 这个抑郁症患者成了医生陷入抑郁的病因 继而双方互换角色 双向治疗里沉默不停出现打断刻意的不尴尬
最终 身体的生死病痛取代了灵魂的索问 貌似谁也没有治好谁
于是 一度尝试逃避的医生退无可退只得坦诚面对自己 辞去工作 也许再不回到这个咨询室的这个位置了

【强迫症】
我等你回来 我可以从头再来
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我总是可以从头再来 为了无瑕 瑕疵是多么膈应人 要么全有 要么全无 都没关系 我有耐心 我还可以从头再来
但我还是会为此感到痛苦 所以当初走进这间咨询室

【抑郁2】
你太糟糕了我受不了你了我讨厌你我恨你我⋯⋯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并非坚不可摧 波澜不惊是职业道德是装出来的 负面情绪像厚实的高墙倾倒下来 突然 病人好了 微笑对医生表达感激 下周同一时间我们不见不散再来推倒这堵墙吧呵呵
呵呵
丧逼不得不通过把别人也搞得很丧来苟延残喘 并非故意 而是失控 这就很丧

【性瘾】
我可是一个温柔的人 可这偌大的一个我 生命力却抵不过胯下三寸的一滩浓精 这野马 恶魔 一旦他醒来 我便沦为奴隶 在这漫长一生的内部斗争史中 我的失败鲜有例外
大家都被力比多驱动着 抬头望明月 低头六便士 为何我的力比多这么多 掀起狂怒与战争
我并不相信自己 你说过让我相信你 等我真的这么做了 你却要跑路 你竟然要跑路 那我怎么办

这些人都很难过 不难过就不会来这间咨询室 都一样 自我意识像脱缰野马 常常失控 常常完蛋

2 家人完成我的生命

一开始我是寻觅的姿态 直到将一个人纳入生命 也许一开始就奇迹般地自洽 也许出现排异反应的阵痛苦楚但终于坚持熬过 爱带我们回家 爱带我们去更远的地方 我变成了作为整体之部分存在的生命 却从未这般感到生命的完满
突然 家人离去 中年丧子情节与一般的老人驾鹤在这里的差别仅仅在于“突然” 从此我的生命将永远残缺
医生去了游乐园 搭乘跳楼机 急速抽离与充溢的空气 它压缩我的心肌 这让我产生错觉 误解这种痛感的真正所在
姐姐伏在试衣间门上抽泣 生命残缺的痛苦像空气一样弥漫 毫无逻辑 随时随地
妈妈搂住空荡荡的袖子 这哪里是一柜子衣服啊 是满世界奔跑的你 你的味道扑面而来 生命残缺的那一角刺眼闪光

你确定要辞掉工作 好的 那我呢 竟是相对无言 分居是人为地打乱原本的家庭秩序 为了缺失的那一角不那么刺眼闪光 姐姐为什么要和那个抽大麻的长发男(坏品味如我)分手 因为知道了永失吾爱有多可怕干脆提前就拒绝亲密关系

3.对岸的姑娘

这个姑娘的非凡意义在于 她和儿子之间联系的纽带同样是爱 人间的爱 如此 便可置换 颤颤巍巍地惊喜于发现这条新线索 顺藤摸瓜 那一头是我们未曾可知的儿子 用这新的信息 增进内心重建工作即记忆塑像的完成度

最后是逃跑 逃跑总是重建自我的无赖妙招 一条崭新的地平线 赐我一轮崭新的太阳


这个电影讲了什么呢 在我看来 中心思想是人的脆弱(家庭什么的并不是很重要 只是“举个栗子”) 中心的旁边站着心理医生 他的左手牵引一个个病人 散漫的群像 回头 右手 特写 具体解构一次脆弱的发生 直到结局 脆弱也无处也去 被封死在国边境线旁 我到过那样一个地方 一个人是溃败的千军万马 面对前方的关卡 左边有蓝蓝的黄河 没有选择只能往回走 没走几步就看到一具被车碾扁的猫的尸体

 短评

真实而细腻的反应了儿子意外身亡之后整个家庭的变化,最后静静的天空,是无法言喻的释怀

4分钟前
  • 老阿飞—故园
  • 力荐

7.14 爱不曾消逝,但要找一种新的方式将它继续却是难事。那个女孩仿佛一个天使,证明他的存在证明他的鲜活,把自责的父亲失落的母亲痛苦的女儿又重新聚合在一起,找回继续生活的信念。还原普通人的生活,幸福也好悲痛也好,看的时候才有真实的感觉,然后更确信地信仰生活。

6分钟前
  • arlmy
  • 力荐

真情实意,生活的滋味,被他们的眼泪引起悲伤的情绪,因他们的相视而笑而情不自禁的微笑。或许时间缓缓的经过还来不及将我们的悲伤的冲散,但是我们身边的亲人却足以让我们坚强起来,微笑着面对明天的生活。

9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推荐

劳拉·莫兰特,1956生人,时年四十五岁左右,与片中母亲的角色年龄是比较吻合的,可由于天生面嫩加上保养有术,看起来与其女实在很像是姐妹俩……

11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深切的痛不是撕心裂肺,它蕴藏在平静的外表之下。生命的失去有时候突然得像夏季午后的雨,而给亲人留下的伤痛却像胎记一般一生都无法抹去。

14分钟前
  • 麦兜
  • 推荐

结尾的处理,妙而且轻。大多影片解决矛盾的方法都是一场变故,突然,尖锐,深刻且戏剧化。《儿子的房间》则貌似只是一记擦边球,在原有基础上稍稍再走远一步,相当于重演一个推理假设,一切化学变化即已生成,你很难说清那是什么,却不得不承认,生活就是如此。

15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看不懂莫莱蒂是幸运的,因为你没经历过家庭的分崩离析。看得懂莫莱蒂同样也是幸运的,因为你会发现世界上还有人能百分之百理解你。电影手册谓之私人影片的普适性。《儿子的房间》里充斥着各种各样如彩照般逼真得无以复加的细节,其间五味,让人无比动容。配乐!配乐!配乐!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20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力荐

看之前以为会像肯洛奇,结果发现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去掉看待金棕榈的有色眼镜后还是挺触动人的

22分钟前
  • 顗礼
  • 推荐

Brian Eno《By This River》

23分钟前
  • 朴九月
  • 推荐

知道儿子短短的一生里面有过青涩的爱苗,很重要。所以最后父亲阻止了母亲探问女孩和陪同来的男孩是不是一对。细腻而厚重。

2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Mi mancherai, se te ne vai...朴实的爱与思念。这片子一拖就拖了5年左右,现在终于完整了。

27分钟前
  • Hao
  • 推荐

初看时的平淡很不理解中年丧子的阵痛何以表达得如此抽离客观,慢慢脑子里拉了一遍,渐渐看到了淳朴来自于生活本身的恬淡,少了戏剧化因果,却多了很多对生活本质的思考,气息均匀平缓地吞吐,才能看见最纯粹蕴藏的坚忍和美好。最后一家三口在海边信步游走,音乐响起,回忆便这样被旋律带起久久不平静。

31分钟前
  • Nortown
  • 还行

自然主义杰作。哭泣是沉痛的哀悼,沉默是深情的想念,从伊始的晨跑轻轻跟随,到终了的踱步目送远行,摄影机没有做任何多余的主观行动,只充当着一扇无所企图的窗口,调度之简,注视却愈加真切,静水流深,耐人寻味。

34分钟前
  • 蓝猫白猫
  • 推荐

情真意切,优美哀伤

38分钟前
  • 九尾黑猫
  • 推荐

心理医生的设定很加分。现实对浮在空中的理论/渐趋麻木的工作造成冲击,类似《将来的事》。最后一镜归于他者主观,很美:“我重新意识到我只是你的观众。”

43分钟前
  • Ocap
  • 推荐

2015年父亲节得知此片,观影不果;而后资料馆放映时,和力聊到此片,曾表示想在2016年父亲节观影,好在今天22点左右突然想起这茬,最终才得以如愿看了这部《儿子的房间》。-6188

45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失去亲人的痛苦,如同在口袋里放了一块石头。时间流逝,它成了你身体的一部分,渐渐忘记它的存在。但是有一天,你把手伸进口袋,才发现,原来它一直都在。

46分钟前
  • 小艺
  • 推荐

空白永不会消失,裂痕永远会在,但爱总会执著而温存地从心底泛起;不会有持久的欢乐,也不会有不变的痛苦,创痛被潮水轻轻抹去,沉淀下来的泪与笑都让人深深地怀恋和感动。就是这样的电影,质朴,宁静;就是这样的生活

47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

并非是对电影的指摘,只是它过于平淡,平淡到情节和气氛被弱化,拍摄技巧上的特色也难以察觉.尤其是与之后的《孩子》相比确实不突出,唯一让人有印象的却是这张温暖的海报.

52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有两种痛苦是科学、理智乃至宗教都难以短时间消弭的——爱情的挫败和死亡的降临。这也是莫莱蒂将主角身份设定为心理医生、以及描写讲道与圣餐式的缘由罢。拍得举重若轻,细腻婉转,实属佳作。不过绝对配不上金棕榈,特别是与同年主竞赛的[穆赫兰道]相比。PS:破碎的碗壶,如往昔般无法弥补。(8.5/10)

55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