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画仙

剧情片韩国2002

主演:崔岷植  安圣基  孙艺珍  柳好贞  金汝珍  

导演:林权泽

播放地址

 剧照

醉画仙 剧照 NO.1醉画仙 剧照 NO.2醉画仙 剧照 NO.3醉画仙 剧照 NO.4醉画仙 剧照 NO.5醉画仙 剧照 NO.6醉画仙 剧照 NO.13醉画仙 剧照 NO.14醉画仙 剧照 NO.15醉画仙 剧照 NO.16醉画仙 剧照 NO.17醉画仙 剧照 NO.18醉画仙 剧照 NO.19醉画仙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19:48

详细剧情

  19世纪50年代,朝鲜面临内忧外患,人民生活艰苦。被人殴打的乞丐少年张承业被书生金柄文(安圣基饰)所救,二人结下终生不解的友谊。在金柄文的朋友李凝轩(韩明求饰)的帮助下,他在大画院正式拜师学画。五年后,张承业(崔岷植饰)凭着自己过人的天分,开始学有所成,离开了老师闯荡 天下。  一次偶然的机会,张承业结识了青楼女子梅香,为她在群摆上画了梅花,并题写了“梅花一生不卖香”的字句。不久,他来到初恋情人李凝轩的妹妹素云(孙艺珍饰)家中,为久病的恩人作了一副《仙鹤图》。李凝轩离去后,张承业告别素云。当时的社会非常鄙视作画的文人,失意的张承业只得继续云游四方,陶冶性情。

 长篇影评

 1 ) 小小心得

衝著孫藝珍看的,可惜她只有6個take,但還是好美。《醉畫仙》描寫的是與金弘道、申潤福齊名的朝鮮畫家張承業的一生。這三位也是朝鮮晚期著名的「三園畫家」。張承業生逢亂世,自幼父母雙亡,少年後無師自通,憑著豐富觀察與記憶力,以模仿名畫發跡,成為一代名畫家。劇情高潮處在於天才自覺無法突破,帶著酒壺放逐於天地間,似乎成了文人註定的悲劇!

 2 ) 醉 画 仙

一、 楔子

    笔势挫逆,墨讥如风,开山、引水、出枝、花绽。一九八二年朝鲜国画家张承业,提笔起身开声吐气「酒来!」。银幕上,一幅孤傲凌人的泼墨山水。「一个人的天赋从小就开始发挥了!」随着张承业的狂言,镜头开始倒叙这个天才画家的一生,从童年至死。从精细临摹的本事,到自我风华的熬炼。从粗鄙生活的放浪,从「酒与女人」两相不羁的形骇到一幅幅气态恢宏、布局高伟、笔触细腻、絶美而逼人窒息的画作。观众从一九八二年的汉城的观众,至二○○四年全世界的观众,大家都只能纳闷、、、只能深思不解:粗与细,鄙与贵,丑与美,俗与雅,小与大、、、这些个二极之间,张承业用的是什么魔法把它们融合在画纸上。片尾的曲子,高吭而悲怆,苍凉而高低回旋。鼓声和笛音,引领无止无尽的思念,看着影片的人的思念。看完片子,想的不是「吾园」,而是自己。自己,是不是吾园。

 

二、 多么珍贵的手啊

「多么珍贵的手啊!」李先生的女儿,惊才,嘳叹!青年的承业,入豪门为仆,就只为了亲近名画真迹。花园中的写生,暗夜偷摹的名画,让他开始崭露头角,引人惊叹!讽刺的是,因为画,他被众仆伇围殴侮辱。讽刺的是,因为摹画,他被逐出豪门。讽刺的是,诚货的画商把他藏在妓院里画春宫。讽刺的是,他又被李先生请回去为病重的女儿作画。「永别了」歌声一再昂扬悲凉,笔下的草原暮色、水塘、飞鸟,全部融入倾诉的歌声「永别了,我的爱人。如果你必须离开我,请告诉我你何时会归来?」讽刺的是,这是永别的珍重!

  这手为何珍贵呢?答案是「金泳三」,答案是「恩人」,答案是「知遇之恩」。金泳三遇到童年的承业、少年的承业,金先生从他童年的画、少年的画里,看到了「如火的激情」。贵人的赏识与推荐,少年承业才得以拜师学画三年。这三年他学了画,识了字;学了经典文学,会了吹笛。金先生又到了妓院,把青年承业送入足桥美术学馆。惠山老师提示「感情」与「精神」的精髄之后,他完成了力作「回家」。惠山老师推荐他画「扇面」之后,他开始──出类拔萃!

 

三、 墨猴

楚山「藏寒图」的鉴赏,让他见识到绘画背后的学识,以及文化承传的背影。然后,我们就睁着眼看着他爬上楚山的肩膀,看着他彻夜喝酒,看着他抗言「诗、散文与图的合谐」,看着他狂叫「绘画不必题字」,看着他醉掌沾墨指飞拳舞摹墨猴而眠。只见他,清晨酒醒的新生。只见他,粗暴竟夜的迷惘。只见他,静默不语,任凭同居歌妓的怨言辱语。只见他,背着画具,出走。

我们一直看到他,粗鲁的生活,粗暴的生活,粗鄙的生活。看到他的庸俗、不雅、拙劣、不伦,苟且、不类。可是,我们却又看见他,闪电雷两中狂叫的他──他的眼中,却是冷识剔透的风物与景致;他的笔下,却是絶美无瑕的美艶与雄伟。

六幅宽的屏风画纸,铺在返家而必须离家的庭院上。陋居、草地、花篱,盛装歌妓的彩妆华服、侍酒、柔情,就在远山近邻的围观下,琳离挥洒的墨汁,把所有名师的精萃,完美的融化在六幅宽的花鸟屏风之中。画毕,他随风远扬。

 

四、 重复意味着死亡

     经过了惠山老师,经历了芦苇中的梅香,他爬在屋顶上灌酒狂叫。他能画任何东西,能画任何人要他画的景物,画任何山水、静物、人像、花鸟。可是,找不到自己风格的他,再也画不出自己想要的自己。他要的是那一个自己呢?他要的是他不认识的自己,没看过,想象不到,从来没出现过的自己。他再执笔,在雪中、火中、纸堆中画出「雄鹰」。他在春枝的房中,留下12面花鸟屏风巨作。他还是得跳水潭,背负中年承业的盛名,扛着皇室画家的六品官衔,死亡的荫谷却愈走愈近,因为「对一个画家而言,重复意味着死亡!」

     孝英、春兰、梅香、、、歌妓总是轻易的与艺术家藕合。耗精费神的画作,总在火烬中飞扬。白雪参天的旷野、云山、芋田和思人,变乱的政局中,他又回到了汉城。他走了窑厂,惊折于陶瓶朴美,惊折于棉衣、拳养与水画,惊折于自我一世的、、、。入窑。只见窑火炽裂,出窑是陶,入窑是人。陶有成败,人呢?惊世天才,面对官盛权势只如粪土。每一个煎熬的人生,成不成陶,成不成画,又有何不同呢?陶人已死,陶留人间。画家已逝,画传永世。这到底是死?还是不死呢?

 

五、 抟美

     抟取美感经验,创造美之极致,一定要火里进水里出吗?一定要在痛苦中挣扎永夜吗?一定要酒和女人吗?非得粗暴俗鄙才能找到华丽与富贵吗?承业的一生,是如污泥中娉婷的清莲。可是,说真的,如果这传记电影属实,承业的画真如香芬莲荷,承业的人生却如一池烂泥。污烂池泥与清莲香荷之间跃动如龙的,是那么一股追求自我、突破自我,是那茍日新又日新的强烈意志。就是这么一股冲创求新的意志,在烂泥中逼出莲华吧!

     童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天赋之美。少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热情之美。青少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知识之美。青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学习之美。成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自我之美。青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苍桑之美。老年的承业,让我们看到人生之美。

     走过宫庭,走过战火;走过芋田,走入窑火;走过庸俗与粗鄙,走入绝美与高伟;走过二个极端的影像交迭,走入片尾曲铿锵的悲凉歌声;身为观众如我,才终于惊觉而醒。惊于美不是来自于丑,高伟绝美的画作,不是来自于粗鄙庸俗的人生。

     原来呵!抟而后美。能抟而后能美,因为穷尽一生力抟人间运势与自个儿小命,才抓得到美,生得出美,才能让自己成为美。原来呵!美并非捶手可得,更非信手得生。观赏他人、他事、他物、他山、他石、他月、他花、他草、他树、他水、他土、他天、他土、他地、他画、他文、他声、他曲、、、之美,就如每个歌妓都懂得向承业索画一般,无啥难处。生命的恩典、生命的奥义,生命的精微美妙与极难之处,其实是李先生千金的那声喟叹──多么珍贵的手啊!

     「力抟山岳、气焰盖世」,承业一生力抟卑微的出生,以及坎坷的命运。不对,承业「力抟」的对象完全不是命运或世局,而是──自己。没错,仔细地思量起来,他的生命之园里,不管花开花谢,不论烈日暴雨,不管水淹土裂,不论树倒园茺,对他而言统统是「吾园」。不管多苦的日子,他从没停过自我突破的努力。他抟的不是「吾园」,而是「吾」。日子必须粗鄙,人只能庸俗;他却从不花时间、去力抟粗鄙与庸俗,而念兹在兹的画画──力抟自己。也不是怨自己、恨自己、悲悯自己,而是无所不用其极,来穷尽自己的心灵与笔墨之美。

     再艰苦的环境,他都逆来顺受。再艰苦的环境,他都坚持自己对画图的热爱。再艰苦的日子,他都没停止过画画。

     很多人都不愿向命运低头,他抟山、抟水、抟人、抟境,他把所有的悲凄、恼怒、怨怼与不甘,全都指向于环境或关系人、事、物。有些人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悲凄、恼怒、怨怼与不甘的念头,整天都在想这些念头。这些念头任意的出没在他生活的每一个Here&Now;或者,整天都在对抗这些念头,要求自己不要想,却愈想愈不可收拾。有些人把全部心力,都放在悲凄、恼怒、怨怼与不甘的情结。整天都掉落在这些情绪之中,或是不可自拔,或是愈拔愈陷愈深。有些人把全部的心力,都放在关连这悲凄、恼怒、怨怼与不甘的环境或他人。整天都在对付环境或环境中的人、事、物;又因为无法影响他人,无法控制他事,无法拥有他物,而更形拙劣不堪此生。

     承业不抟人、不抟已、不抟美、不抟境,承业全力──抟美。抟美──是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承业必须永无止境的突破自己。所以,不管环境顺逆,不论人事 顺否,他都接受他都顺应,所有的粗暴、粗鲁、粗鄙,他都照单全收、照表抄课,能怎样时就怎样,也实实在在的成为那样。他不问天、不求人、不怨己、不怼事,他只把所有心神放在「自我超越」,因为「对一个画家而言,重复意味着死亡!」,因为「他要」──抟美。

 

六、 目标

     自我定位为「画家」,然后终其一生追求自我目标的实现,这是生命哲学的典范。人生目标设定,在生涯规划的理念里,占绝对指导性的地位。许多人都会设定目标,问题之一是:只设定短期目标,而未设定一生的终极目标。问题之二是:设定了目标之后,并未如承业一般,不论横逆 否都能随意而安,因为他全心全意只在追求目标之实现。问题之三是:把目标设订为对抗悲凄、恼怒、怨怼与不甘,所以目标会随波而变、随流而逝。所以就算达成,就算快意恩仇,之后呢?还是入空境与虚无。

     承业的生命之美,不只在于艺术成就与传世的巨作,更在于他彰显了人与命与运与境与自己的关系,尤其是他凸显人之意志的绝美──不论横逆不改其志,顺境时不逐境分心,逆境时不墬境灰心,苦也画、乐也画、荣也画、辱也画──全力追求自我的超越。承业的目标是「自己」,而非他人、他事或他物。承业要超越的是「自己」,而非他人、他事或他物。

     高吭而苍凉的片尾曲,鼓声和笛子高低回旋观众的心坎。承业的意志引领他的人生,承业的画,不但超越他的生涯命运,还成为当代人心共同的慰藉。我呢?我的意志?我的目标?我的「画」?

 3 ) 画、酒、女人

可能是因为本片是一位画家的传记,画面自是漂亮。网站也做的好看。我还下过墙纸,用的仙鹤那张,用了好久。可惜孙美女戏份很少。但“老男孩”的画家扮相不错,都是老男人有味道。可惜即使涂了厚粉,老男孩痕迹依旧明显,少年时代应该叫小演员多演一会儿。我也知道那时初恋的戏份应该还是老的出来比较好,但是看着可以当孙mm的老男人回头含情脉脉地望着美女的镜头,唉,就是不和谐。

我觉得可以把这片子当爱情片看了,先后出现了七个女子都和画家发生故事。

画家在年轻时邂逅了他的初恋,身份地位的悬殊让他不能有非分之想。最后能为那个女人做的就是按照她的遗愿给她画画。隔着垂帘,能做的也就是用画笔去告别。看着白鹤带着灵魂仙去,这是本片最凄凉的场景了。

也许画家就是感情丰富的动物。从来不为画题词的他,为喜欢的青楼女子提“梅花一生不卖香”;惹得女子一生都为其所思。从来不为画署名的他,为侍童作画留名;累得小子一辈子都守着画,失去了发大财的机会。从来没有穿过韩服的他,为貌似初恋女子的青楼女子打整得规规矩矩滴酒不沾,可惜换来的只是“怎么还不上床?”的白眼,自己也投湖差点没死掉。还后,最后的老来一春看得我直担心老人的腰。

片子里面流露着一些画家为人的高深道理。我看了又忘了。只记得他说:画画就是画画!

可能画家向来是喜欢到处采风(还有采花?)的,一次侍童跟着他出去,终于忍受不了了,问他:画画为什么要这么痛苦!身体上的受罪可能倒是小,画家最不能忍受的就是自己的灵感枯竭,画不出来好画。最后驱壳也衰竭了,于是不如了结了自己。伟大的人总想些伟大的事。一般人的好死不如赖活着的想法是不能强加于他们的。看着他死得悲壮点至少也比继续晚景凄凉来得容易接受。那么他为什么又不接受女子的好意留下呢?那幅画表达出了什么我是一点没看懂,算了不深究了。电影就是电影。

电影里画家几次乱叫唤,连网站上面的intro也是,咋听一下蛮恐怖的。

看着片子我唯一笑了一次。旁人不说笑:如果爬上屋顶就能成为天才。那么我也会爬的:)

 4 ) 一生与画较劲的男人和他的几个女人

     影片最能打动我的地方,是一个女人用苍老奔丧的声音唱的一首歌曲。曲调悲怆,也许只有这种苍老的声音才能诠释人生的悲怆和无奈。电影《弗里达》里也有类似的这种苍老的声音,只是《弗里达》里的声音不仅苍老沧桑,更是歇斯底里的对人生的呐喊。这些声音都让我听着是那么的悲凉绝望。歌词更是蕴含深意,一如电影和你我的人生。
 《醉画仙》里那个女人是这样唱道:
           是梦都是梦,你我都在梦里,这个那个都是梦
梦醒了还是梦,梦醒了那也是梦
      梦里出来梦里生活,在梦里死去的人生
没有办法醒过来,为什么在做梦
  听着这样的曲调,看到这样的歌词,心都要碎掉了。我们如何追问自己的人生。我们到底要干什么?以我最近非常悲切之心情偶遇这样的词曲,心真的好痛。
  和《醉画仙》主人公相同之处是我也是画画的人。不同之处是他是男人而且是很有成就的画家,画的是国画。而我是个一个女人,没有名气,将来也未必有,画的是西画。画家吾圆一生都在探索,先是临摹后是苦思冥想追求自己的风格。一个男人一生都与画较上了劲。顺便也玩了一些女人。为什么用“玩”字。因为只有“玩”字这个词才能更好的说明在男权社会里男人的权利。女人不就是被玩的吗?或者说性是画家用来解决自己生理需要和为自己的艺术助兴的。画家与几个女人的关系最纯美的,还是所谓的初恋情结。初恋时画家卑微,爱上了李府身体病弱的李小姐。李小姐病危,画家给李小姐画了一直仙鹤,喻意李小姐在自己心中的高雅。中年后画家偶遇一个长的像自己初恋的妓女。邋遢喜欢喝酒的他,衣帽整齐的去见那个妓女,他把她当作他的那个初恋问她:“如何落到这种地步。”哪知那个“初恋”(妓女)很不耐烦道“你就别绕弯子了,还是上床吧,我都没休息好。”那意思是我就是一职业妓女早点解决早点休息。画家听后起身走了,初恋在他心中很神圣,容不得她半点糟蹋。他还是走为妙。穷小子在情窦初开的时候爱上了诸如月亮上的人物,是他一生都过不去的情结。他和那个青楼女子梅香就是赤裸裸的性爱外加少许红颜知己吧。反正女人对他来说不重要。他为梅香题字““梅花一生不卖香”;惹得女子一生都为其所思。而他从来不会为女子所留。他的一生重要的是画。画才是他的人生的追寻。这些女人不过是他的客栈。解决性欲获得灵感的工具罢了。感情也是有的,但是不是很重要。撇开他的艺术成就不说,我从来都不喜欢搞艺术,或文学青年的男人。也许这样的人是特殊材料做成的,女人爱上这样的男人,是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因为你绝不是他的唯一。女人只是他获得灵感的工具,他们在不断的追寻中获得灵感。所以爱上这样的男人注定是个悲剧。诸如这样一个经典人物就是毕加索了,如果毕加索换了一种风格,就说明他换了一个女人,他的女人为他哭泣,为他疯掉,为他自杀,都是没有好结果的。就像剧中画家说,没有女人没有酒我画不出来画。可以这样理解,女人和酒就是启动画画动力的工具而已。当然剧中这些女人不重要,她们都是小人物,都是画家的陪衬。因为他是有成就的画家,他是重要的,他的命运才重要。他身边那些女人命运不重要,因为她们是小人物。因为他的成就忽略他的小瑕疵。因为他是为画而生,为画而狂的,电影里表现画家在探索绘画不得其解的几次狂叫。因不能表现自我风格的骑在房顶上狂饮。画了又撕撕了又画的场景。影片最后画家看到窑火发呆,他也许在想,泥丕是所以成瓷器要经过窑火的炼烧。他一生都在探索,他想他是否也要经过窑火的炼烧才能成器呢?所以画家毫不犹豫爬进窑火。
    是梦都是梦,你我都在梦里,这个那个都是梦
梦醒了还是梦,梦醒了那也是梦
      梦里出来梦里生活,在梦里死去的人生
没有办法醒过来,为什么在做梦
“如果一切都是虚无,那么为什么还要做梦”,“既然是梦,又为什么要做”?

 5 ) 徒具其表

徒具其表,因拍得卖力,多加一星,让国人多点动力。
导演将自己的体验强加给人物,硬要张承业强担起民族文化复兴的重担,通过其贱民到天才乃至隐士的奋斗历程来隐喻朝鲜民族。只可惜,作为斗士的林权泽导演不明白隐士的境界。
暴戾过足毫无灵气的崔岷植,虽然我也很喜欢这个演员。但他实在是个暴徒,而不是画家,更别说醉画仙了。他的生气和脏话还是个莽夫的,而非画家的。并不是喝了酒就解放自己、能把灵感融到作品里。片中吾园虽然嗜酒如命,却并没有醉酒后的洒脱癫狂,大睡不起,让生命悬置空无,直接就灵感喷洒了,成了1+1=2了。。。而类似这样的过程并不宜省略,省略了就成情节剧了,既不真实,又不诗意。前半部分走马观花,点而不到;后半部分好些,但关键转折、铺垫、过程仍常常省略。而这使人物断裂失真,韵味全无。而这也是试图面面俱到的必然后果,自以为只取精华。少即多的拿捏,不那么容易。
而这的根本原因就是试图面面俱到,林导让这个片子、这个人物承担了太多太多。导致历史不够历史(历史的悲壮深沉大气均为出来也不可能出来)、传记不够传记(片中的张承业是林权泽附体的怪异组合体,除了奋发图强没有别的贯穿的人物特征)、传奇不够传奇(林导希望多一些现实吧)、诗意就更是没有半点(看得出他在很努力的营造)。整个就是一个历史人物情节剧,也就能唬唬老外。
而面对我们这些从小浸淫在诗词歌乐中的人,因向往而想象过无数次的境界,面对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尽管目前国人一边喊口号一边可劲地糟蹋),真伪立现。我其实也很同情这些有长期附属历史的朝鲜人,也理解他们想要找到自己的根,想要自立。但根不就在那里吗?什么你的我的,文化本来就是融合的产物,犯得着拼了命地划清界限吗?自立就意味着独立吗?而所谓中华文化就仅属于中国吗?没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就真的找不到归属吗。。。远了,回过来。
引了一套套画论,仿佛一本大学教科书分的清清楚楚,可实际的创作哪像理论一样。
构图也拼命地学国画,可惜仍旧徒具其形。光影、明暗、氤氲都严重不足,更别说气象了。《董夫人》里的比他好多了。如出现多次的梅花,也并非诗人眼中的梅花,只是学徒眼中的梅花罢了。
不得不提的是片中的音乐,很民族,却也觉得有些像日本的能剧。更是证明了其复兴朝鲜文化的雄心,尤片尾曲。
梅香(梅花从不卖梅香。。。),“屋顶为什么不涂成黄色的呢”。。。甚至最后的自杀式涅槃(拍得很实,用的特效实在令人可惜,换个角度,留白多好)。。。总之,整个电影就被写实的气统领着,容不下写意。片中几无留白足够证明。充满了恨和憾的韩国片试图洒脱飘逸一把,可片尾的音乐还是深重的恨和憾。。。
还是拍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情感、体验吧,否则难免沦为东施效颦,除非你想表达的就是东施效颦。
很多评论因东方美学、东方诗画的电影实在稀缺,加之恨铁不成钢,楞把自己的热脸贴上去了。在下实在理解。只能共勉了: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附:相关历史文化可参考此文前半部分:http://movie.douban.com/subject/1299408/discussion/23191226/
一些真迹(感觉真迹比电影中强太多,片中的画作色彩实在俗艳):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A0%E6%89%BF%E4%B8%9A_(%E6%9C%9D%E9%B2%9C)
简介:真实的张承业是偶然显露天才(电影的开端是给姐姐画画安慰,一下人物就变小了。。。),结局只有传说:隐匿山中,不死神仙。(电影的结局是自杀涅槃,流芳百世,境界高下立现。。。)http://world.kbs.co.kr/chinese/program/program_koreanstory_detail.htm?No=31875
并非考据派,欢迎各位指正补充。

 6 ) 两个心动的地方

“像你这样的画家,希望画上去的铁粉能粘上罐子,而上釉工人希望他们的釉料能均匀的铺散开,窑主则希望能诞生一两件杰作,但那些都不是我们能决定的,窑火掌握着一切。”

看到两个地方,心里震动了一下,一个是吾园的老师涉及政党变法(似乎类似维新变法)被通缉,家中人去楼空,贴满了封条,吾园悄悄翻墙进去,给墙上半破的画填上颜色。

另一个是吾园半生漂泊,独身一人又老又病的时候,和梅香重逢了。梅香说自己已经有钱照顾他的生活,他可以专心画画。他......

唯一的遗憾只是我看画儿们,有些没啥感觉,还是和我们清朝时候的画有差距的,毕竟吾园是从模仿我们明清时候文人画起家,中国那时候地大物博文化灿烂,朝鲜体量小,跟随了多年,整体水平有差距,吾园一个人的作品要谈超越是很难的。

不过从这部影片来看,不少画面很唯美精妙,似乎在表明,韩国电影界如今的传统文化水平,比起吾园那时候也是不羞愧的。我们呢?我们能拍出这样的片子吗?

 短评

上映20年补。前有《曼陀罗》的哲思、《西便制》的艺术,林权泽此作在兼具以上特点并在叙事节奏上更通俗化的同时,也更照见艺术家所处时代对其艺术追求的影响。论创作:需要一种渴望;论人文画:好画何须字?绘画是纯粹的(某友曾话苏州园林最坏在楹联,曾辩已忘言);论应制:不求变就会沦为客户的囚徒;论民族性:给侵略我们的中国高官作画?? 论独立性:绘画只是绘画,它不会听你那党派宣言的号召(幻想 vs 现实主义)…… 革命,是一种幻想;保国安民,也是一种幻想。问问自己,你要做出个什么样的罐子?…… 窑火掌握一切?漫天飞鸟付诸一炬,生之有涯却可永封存于釉底。

5分钟前
  • mecca
  • 还行

十多年前因为孙艺珍看过一次,那时候早到还没有开始用豆瓣,只隐隐约约的记得讲了19世纪一个韩国著名画家的故事,而孙艺珍也不过在里面客串了一个画家心中的白月光而已,出场的镜头寥寥。多年之后重看,确实有不一样的体会,算是十九世纪末朝鲜国的天才画师张承业的传记,从一个路边被欺负的小乞丐、到被发掘才华走上书画之路、再到临摹中国画成为大放光彩的画家、再到进入朝鲜末期的宫廷绘画师、最后年迈独自进入山林归隐。才华、专情、狂妄、荒淫、爱国、正直,这些标签互相冲突但是又确实集合在他一个人的身上。看电影的时候,不止一次想起了李白,他们的才华横溢和狂放不羁有太多的相似,都说李白的一生就是唐朝的一生。如果中国能有导演拍一部关于李白生平的电影,该有多么豪迈。

7分钟前
  • 曼靑
  • 还行

画家找妓女,为了留种结果被抓射外面了。我童年真是性欲旺盛,关注点都在哪儿??

8分钟前
  • 冰块队长
  • 还行

新年第一部电影,一部“大气象”电影。传记片的关系显得平铺直叙了一些,画家和时代,灵感和艺术,画匠和阶级,一个人和朝鲜时代,谈得很多,颇有要说的话。

9分钟前
  • 樱桃小阮子
  • 力荐

林权泽代表作,与PTA[私恋失调]共获戛纳最佳导演(首部摘得三大电影节重要奖项的韩国电影)。1.拍得典雅古朴,苍茫厚重。张承业的一生,走过了从贫苦孤儿到天资初露、由拜师学画到闻名海外、从模仿先辈博采众长到融会贯通自成一派的成长之路,又经历了政坛地震、内战烽火与外患频仍。最终,他依然选择了自我放逐,与火归一。2.崔岷植演得太棒,将水墨大师诠释得鲜活立体:醉画仙既展露出纵酒放浪、恃才傲物与癫狂不羁的天性,又有妥协隐忍、随遇而安的一面。3.孙艺珍饰演的两位女性(病故的千金小姐与优雅的青楼女子)都出镜寥寥,却次次惊艳。4.影片描摹了纷繁多样的画作与景致,绚烂终归平淡,那纯白瓷器上,只有一舟、一人、一壶酒,再无其他。5.对一个画家来说,重复就意味着死亡 | 新的一天的黎明到来了,但这个世界仍在黑暗中徘徊。(8.5/10)

13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镜头美又怎样,叙事散的一逼。2012-12-14 当时可能看不懂吧2023-05-20

16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人生如醉颠沛,江山如画空灵。

19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实在是看不下去。对画一窍不通啊。

21分钟前
  • 胡子
  • 较差

叙事很流水账,时间线拉长,没有重点。摄影很美,配乐好,唯一的一场做爱戏精彩。然后不懂画,看着片中的贵族评画真是觉得好尴尬。

22分钟前
  • 唐朝
  • 还行

书成付与炉中火,了却人间是与非。

23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众所周知“写意”是中国文人画的精魂,然而此法运用在生而为人的《醉画仙》身上却是意境全无的一道败笔。突破了美术体制的主人公最终却没能让这部作品摆脱传统传记电影的创作套路,不着眼于详尽如实细针密缕的描摹刻画只能让人物苦闷郁结的内心遁形。在动荡不安的背景下,一个买醉撒泼的莽汉跃然银幕。

24分钟前
  • Muto
  • 较差

看的第三部林权泽的电影。画面还是林权泽式的诗意美。从春香传到醉画仙,可以看出林权泽对韩国传统文化的领悟和一贯的坚持。最后对于张承业的消失,化身在自己创造的艺术世界里,除了是对张承业和艺术家们的致敬赞美,同时也是林权泽自身的想愿吧。

28分钟前
  • Ahino K
  • 力荐

公鸡,牡丹,桃子,螃蟹.春心陪睡,建筑落后,中国影响,啪的突然,人头天主,师徒分离,砸烂衣柜,扇面屏风,目无尊长,创作瓶颈,给豪醉图,活的石头,吏偷学画,重绘群马,挡道被打,曲水流觞,泡菜葛根,袁李清日,二十年了,高价春宫,除暴救民,重见恩师,钻进火坑,气测义体,手艺工匠

30分钟前
  • 小哒1
  • 推荐

看过最美的孙艺珍,陈乔恩的脸与孙艺珍有些许神似,但气质是输了不止一筹。崔岷植和役所广司有些神似,但表演更活泼一些。如果不是结尾那一段我可能会降低一星,结尾总结点题,画家,上釉匠人,窑主对一件瓷器各有各的希望,但窑火才掌握着一切;这部作品十分的工整,宛如慢慢展开一幅有着规矩方圆的墨宝,优质作品。制作此作也不知画了多少水墨画。

35分钟前
  • 蓝色幻想星球
  • 力荐

大概是看过的韩国为数不多的人物生平传记片,还是个水墨画家的生平,林权泽导的不错,崔岷植演得非常出色,整体意境也出来了。反过来想一想,中国有李白,有苏轼,有顾恺之,有王维,有王羲之,可却没有导演愿意回溯他们的生平,拍出一部醉画仙,醉诗仙,醉词仙,醉书仙...还是有些可惜。

39分钟前
  • 柯里昂
  • 推荐

一曲悲歌人生路,笔墨难画沧桑情。本片不仅是画家张承业个人的传纪,以及一代天才与世界格格不入的悲剧,也是近代朝鲜史的写照(有趣的是其中还涉及到晚清历史,以及朝鲜人真实的民族情绪),浑然天成的摄影与写意的节奏尽显「亚洲诗意电影」的风采。

44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最大的问题是男主看起来没什么才华,也不风流,可惜那么多美女了。中国的影响那么大吗?

49分钟前
  • Sabrina
  • 还行

绘画真的是寂寞的天才之道啊。画家对艺术的追求本该独立于时代,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最后总是身不由己的深陷在时代的漩涡中。同样是关于艺术与朝代变迁,《醉画仙》不像《霸王别姬》那样跌宕起伏,但有一种清溪流泉的静美,俯仰之间不见天地只见自我——仍是佳作。

53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心存天地远,万境入毫纤。世事如走笔,倏忽翻浓淡。梅香醉金盏,汀鹤立未翩。山河风雨故,归处即吾园!——看完赋诗以作记,真是懊悔我怎么才看这片子,2007年在尚可老师主编的《新电影》杂志上知道这部电影,存到了现在才看。不过也好,年轻时阅历浅,没法像现在共鸣这么深。对于画家“吾园·张承业”这类人来说,就命中注定得在折腾中悟道、奉道、殉道,以此身成就不世之高伟。全片意境空明而寓意深沉,林权泽导演将东方画的美学付诸镜头语言,不似我朝艺谋国师那样爱装裱,而是朴拙内敛中遒劲苍凉,更将人生起伏与家国命运相勾连,借吾园不断求索终自成一宗的执着,来况比韩国民族历经波折重拾主体性的历史回望,手法圆融而高妙,气象为之一阔!完爆我朝张、陈、冯、姜等诸位“大导”,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果然实至名归!!!

56分钟前
  • 弗朗索瓦·SUN
  • 力荐

终于明白现在过得不错的韩国人为啥得瑟成那样了,以前实在是太苦了。一个醉生梦死画笔生仙的画家,毫不通人情世故,风来起笔雨来入画那么一个人,却在国破家亡的情况下被要求给袁世凯的生日作画,缘何不恨!崔岷植演得实在太到位了,一位天才盖世狗屁不通多情荒淫的画家活活脱脱啊!

58分钟前
  • 日迟迟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