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孤影

剧情片德国2016

主演:艾玛·汤普森,丹尼尔·布鲁赫,布莱丹·格里森,米克尔·佩斯勃兰特

导演:文森特·佩雷斯

 剧照

柏林孤影 剧照 NO.1柏林孤影 剧照 NO.2柏林孤影 剧照 NO.3柏林孤影 剧照 NO.4柏林孤影 剧照 NO.5柏林孤影 剧照 NO.6柏林孤影 剧照 NO.13柏林孤影 剧照 NO.14柏林孤影 剧照 NO.15柏林孤影 剧照 NO.16柏林孤影 剧照 NO.17柏林孤影 剧照 NO.18柏林孤影 剧照 NO.19柏林孤影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22:32

详细剧情

1940年的柏林,纳粹大肆庆祝着对法国的胜利。住在普伦茨贝格的安娜与奥托,他们的儿子死在了前线。这对工人阶级夫妇曾经无比信任希特勒,但是现在,他们意识到了他们的元首的真实嘴脸。他们开始写附有反抗言论的卡片:停止战争,杀死希特勒,希望可以唤醒周围的人,与此同时,党卫军与盖世太保盯上了他们......

 长篇影评

 1 ) 他们和他们的法西斯祖国

又看了一遍,挺感慨的。

故事背景是纳粹德国时期的柏林。

某一天,住在公寓里的中年夫妇收到了邮递员送来的信,其实是20出头的儿子战死在战场的阵亡通知。

从那一天起,夫妻俩的天,就塌了。

老婆崩溃了,丈夫一声不吭,把一块木头拿出来在那雕刻,渐渐雕成了儿子的模样。

丈夫在棺材加工厂工作(这是个隐喻),突然某天,政府来人,宣布德国的伟大复兴计划,几年后赶上英国,几年后赶上美国,然后说,你们需要加班加点生产,才能满足需求。

是的,多生产棺材,也是为民族复兴添砖加瓦。

结果,站在最后一排的丈夫,铁着脸,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遭到了呵斥。有人说他自私,说他不爱自己的国家。

他淡淡地说,还有什么,能比把自己的儿子都奉献给国家了,更大的牺牲吗?

大家都沉默了。

不久以后,妻子发现,丈夫在写小卡片,全是不让说的话,什么希特勒是骗子,不要相信他,他会把整个国家拖入深渊。

然后在上班路上,他趁人不备,把小卡片放在角落里,被人发现,阅读。

数百张卡片,前前后后,一句句话真戳真相。

他用这种最微小的方式,最沉默的方式,进行着反抗。

为什么电影的名字叫柏林孤影,Alone in Berlin?

很有深意。

因为他们是孤独的。

更多的德国人,沉浸在大国崛起的幻想之中。

片中一个镜头,丈夫走出公寓楼时,附近的小地痞笑着问他,你为什么不开心?伟大的德国马上就要复兴了,我们会变得比法国人还有钱,我们会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德国人会变成全世界最有钱的人!你为什么还不开心?

那天和几个人聊天,他说,For God’s sake,并不是所有的德国人都是纳粹啊!

我说,是,并不是所有的,但至少在那个时候,绝大部分都是。不然,没有了绝大部分人的支持,纳粹能打遍欧洲十五年吗?

 2 ) 剧情简单,但表演很棒

其实本来想打三星的,因为拍的实在是太无聊了……前半段看的异常艰难。多出一星给丹布,被打那段之后的表演很好,以及最后自杀那个地方真的蛮震撼。

个人觉得这个自杀并不突兀,前面铺垫一大堆。从放走被冤枉的人开始,到和上司反抗(但是最后却屈服了),以及最后不忍心和别人一样将酒杯砸向男主的头,最后的独白更是一个flag。跟很多优秀的侦探一样,他聪明的同时会很佩服“罪犯”的一些手段和精神(这点从他分析“淘气鬼”的那段话就能看出来,还觉得这个“罪犯”非但不笨而且还聪明),所以到最后他其实是很敬佩男主的,更何况他说了,他看了全部的卡片,男女主心里的那种无法言语的反纳粹的精神已经慢慢的影响了他,他感受到了那18张没有交上去的卡片的力量,他感受到了“罪犯”的“美”,另一方面又感受到了己方对于无辜者的残忍,几方感受的叠加,造成了最后信仰的崩塌。最后的自杀,可以说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了。

 3 ) 柏林孤影

1940年6月的柏林,纳粹正在庆祝自己对法国的胜利,整个国家都陷入了癫狂。但是安娜和奥图却开心不起来。这一户劳动阶级家庭的孩子,应征入伍,却在前线死去。从此,安娜和奥图就不再信任自己的“元首”。对他所发动的战争产生了怀疑并且产生了强烈的自我意识——他们计划要刺杀希特勒,并且阻止战争机器的脚步。不过,他们的计划还没有开始实施,就被党卫军盯上了。安娜和奥图暴露在危险之中,他们的邻居的生命也岌岌可危起来。影片改编自汉斯·法拉达创作于1946年的小说,这是他的最后一本小说,在4周之内就写作完成。故事讲述的是安娜和奥图在1940-1943年期间对于纳粹的反抗。在当时的柏林,这样反对纳粹的人,的的确确是“孤独”的

《柏林孤影》就是一部温良躬谦的讲述抵抗故事的影片

《柏林孤影》对小说的改编到位,导演有技巧地呈现出了战时柏林的压迫气氛,纳粹到处搜捕抗议者的恐怖感也都传达出来了,艾玛·汤普森与布莱丹·格里森都尽心尽力地去诠释角色

《柏林孤影》合所有二战题材影片的标准模式:晦暗的底色,夹杂着刺目的纳粹标志,华丽卡司,再加上金牌配乐,辅以哀婉悲怆的调调。影片拍得循规蹈矩但也算是尽心尽力了

 4 ) 不能失去人性的良知

影片没有什么教条也没有什么主义,只是让我们更全面立体的看到了人类本生所具有的情感,不管你是什么主义如果一个国家带给这个民族的只有创伤,只有更多的死亡而没能创造更多好处给老百姓那么这个国家和社会就是一个空洞的社会,和没有执政根基的政府。
 法西斯德国在历史上是创造了无数的恶,而这些罪行都是反人类的,但是如果把这些反人性的恶抽离出来就变成了杀人如麻的英雄,是那个时代德国的英雄。
影片的主角是一个朴实平凡的夫妻,每天都是忙忙碌碌且平实朴素的,当然他们的儿子也被应征到战场去参军,最后战死沙场,而当时的德国以及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狂热,不在乎牺牲自己的国民多少而是要去试图实现整个德意志的开疆扩土,当然最后受伤的始终是老百姓,所以这对夫妇当得知自己的独子战死沙场后,没有哭泣没有软弱的接受 ,而是希望企图唤醒更多有良心的人去明白法西斯政权的恶,当然这样做只能是受到当时德国人民的不理解,所以本片最后抓捕夫妻两的警察也自杀了,是由于自己的良知无法过去。
 做人的根本就是不能失去良知。

 5 ) 战争,从来都不能真正地消弭仇恨

如题

我们有时说“以战止战”,但现实中更多的往往是因战生战。战争是对人类弱肉强食天性的妥协,因此,它便成为了仇恨与对立绝佳的滋生之处。

故事的男主与女主热爱着他们的国家,也深爱着他们共同的孩子。对于他们而言,孩子是他们除了国家之外的一切。他们将自己一切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祖国:他们将孩子送上战场,只因为有一个人曾许诺带给他们和他们的孩子尊严与和平。(天下送子参军的父母不外如是)

也正因为此,当孩子在前线白白牺牲,而自己的国家也在节节败退时,他们曾经相信过的一切都无比的像一个谎言。深爱的人失去了,信仰也不复存在。当一切都灰飞烟灭,自己的生命似乎也失去了意义。

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

孟子如是说

人们愿意追随领袖,是因为他们所描绘的光明图景。当人们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却发现并未换来应有的回报,便会质疑道路的合理性。孟子反战,正是因为看到战争可能带来的民不聊生。对于那些无意义的战争,往往反对的声音也越大。即使是以正义的理由发动的自卫战争,也难免会受到后世一些人的批评。

奥托与安娜的所谓“义举”,要是较真来看,也恐怕是泄个人的私愤居多。他们在发放卡片时真的抱着“要反对一切形式的战争”的思想吗?我想未必。但我想,作为领袖,在发动一场战争前似乎就该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真的有绝对的把握不让支持我的民众们失望吗?一切无非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要赢得战争首先要学会争取人心,而这其中最忌讳欺骗。

再顺带一想,发起战争后,国家的命运便不再由自身所掌控。面对前线的节节败退,是破釜沉舟,还是乖乖投降,两者的代价对于本国的人民来说,似乎差别也没有那么大。是战,国内已经反对声浪四起:是降,君不见一战后的德国、二战后的东德?

 6 )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强权政治下,每个人都是卑微的,但请不要作恶,守住作为一个人的底线。特别是手中握着他人生死的督察或者盖世太保们,命令不可违抗,但请枪口太高一尺。剧末督查开枪自尽,他是一个聪明人,在看了所有的卡片后,最终认识到体制之恶,但清新的有几人?很多时候,群众是愚昧的,容易受宣传机器洗脑而不自知。男主夫妇散发了286张卡片,除了18张其余的都被爱国群众上交,不排除有胆小懦弱者,有怕惹是生非的吃瓜群众,更有政治觉悟高的朝阳群众,18对268,悲哀吧!但再想,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1个人至少唤醒了18个,按照此传播速度,传播四轮就超过一万了,这或许就是黑暗时代给人们带来的一丝希望与光明!

 短评

没有组织,是很难查到的!没有组织,是异常孤单的!

6分钟前
  • 老羊
  • 推荐

回顾历史,无名英雄总是去做了很多勇敢伟大的事情。用丧子之痛写成的200多张卡片,没准正是那未被收回的10多张无形之中传递给了更多渴望自由和平的人们。虽然电影给人一种无甚新意的感觉,英语对白也让人出戏,但这样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记住。To Otto and Elise Hampel.

9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要出版自由,要言论自由,要一腔孤勇,要爱如高山。要沉默、要思考、要面对。

11分钟前
  • 夏天11
  • 推荐

剧本不行,格局太小(预算太少),完全靠演技撑着。央六看的,配音不错,对中国观众最大的意义大概是阅读那些明信片上的话。

16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唔,我们看完之后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德国人会生气吧,明明所有角色都是德国人,可偏偏所有人又在说英语,连我这个外国人都觉得有点尴尬了...

20分钟前
  • 2505
  • 还行

真实的故事总是更容易感动人,虽然该片的导演功力尚欠火候。

22分钟前
  • 优游卒岁
  • 推荐

人家往墙角塞卡片,其他人只会躲在墙角画圈圈。

24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平淡的主基调,讲述着上个世纪战争期间的一个故事,相对于磅礴的战争背景这个故事很小很小,但是我依然看到了人类的力量,勇气和爱。淡淡的力量,却很有力。致敬那对夫妻。

28分钟前
  • 妖妖
  • 力荐

本届最差 #柏林电影节#

29分钟前
  • 陈凭轩
  • 很差

放入一粒沙!

31分钟前
  • Jules2to
  • 力荐

故事真是太平淡了。浪费我的时间不要紧,关键是有点浪费这几位我非常喜欢的演员,演技是什么?大概就是沉默的时刻比讲对白的时刻要来得更丰富吧。

32分钟前
  • vivi
  • 还行

「It's like with a machine. A little sand in the gears will not stop the machine. But if a person throws a little more sand and more. The motor begins to stutter. The assembly line stops. In my mind I see lots of people throwing sand in the gears.」

35分钟前
  • Q·ian·Sivan
  • 还行

男女主把那种克制的深情演绎得恰到好处,放明信片的时候好紧张,不过主角只有一个是德国演员,还是反派,其他稍微脸熟的德国演员都只打了个酱油,尴尬。。。唉,德国演员太小众没有票房影响力吧。对我来说电影的彩蛋是看到了卖明信片的商店是啥样的~

39分钟前
  • 古始渐中上更全
  • 力荐

情绪很足,演员演得也很好、观众很买账,没有一个人中场离开。给Emma Thompson德语配音就好了。

43分钟前
  • 还行

该片最成功的不是反抗行动本身,而是老夫老妻之间的关系,对待丧子之痛的隔阂,以及和解,抗争,由此带来的新的牵挂,甚至可以说二度“黄昏恋”,十分动人,可以和以“白玫瑰”为主题的《反抗与希望》中的温柔的索菲(贞德)相提并论。有点可惜的是加了一个同情性角色——自杀的暗探,非常失分。耐人寻味的是不少俄国、中国二战题材电影中,都喜欢从反派里面找共情视角,迄今没看到成功的例子。

46分钟前
  • novich
  • 还行

小人物的艰难抗争,基调灰暗艰涩,演员们的演技很棒

50分钟前
  • 🐈
  • 推荐

要在战争和暴政的机器里掺和一些沙子,要用卑微的信仰含泪的爱,反抗整个时代。

54分钟前
  • chenchen
  • 推荐

没必要老纠结语言问题。。题材、叙述、节奏、表演,都还可以啊,有艾玛汤普森哦。。

59分钟前
  • 伊壁鸠鲁
  • 推荐

Emma Thompson也是老了呀 评价为什么这么低 蛮好看的啊 拿英语拍确实有点尴尬 但是强压下普通人的抗争 就是这样 平淡里闪烁着勇敢、无畏与泪光

1小时前
  • 糯米兔
  • 推荐

樊尚·佩雷干得漂亮。

1小时前
  • Die Katze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