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杀人狂

犯罪片美国1994

主演:伍迪·哈里森,朱丽叶特·刘易斯,汤姆·塞兹摩尔,鲁德尼·丹泽菲尔德,Everett Quinton,杰瑞德·哈里斯,普路特·泰勒·文斯,伊迪·麦克勒格,拉塞尔·敏斯,兰尼·弗拉哈迪,澳澜·琼斯,小罗伯特·唐尼,柯克·鲍兹,Ed White,Terrylene,玛丽亚·皮提罗,乔什·里奇曼,西恩·斯通,梅林达·雷纳,Corinna Everson,代尔·戴,Edward Conna,伊万·汉德勒,马修·法伯,杰米·哈罗德,Jake Grace,萨尔瓦托雷·哈雷布,巴萨扎·盖提,Sally Jackson,菲

导演:奥利佛·斯通

播放地址

 剧照

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2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3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4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5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6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3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4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5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6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7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8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19天生杀人狂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19:26

详细剧情

米基(伍迪·哈里森 Woody Harrelson 饰)和梅乐丽(朱丽叶特·刘易斯 Juliette Lewis饰)同样有着残缺的家庭,深种在他们内心暴力的种子在渐渐萌芽成长。梅乐丽从小就备受父亲虐待,她决定和只有一面之缘的米基一同出走,出走前把父母都杀死。米基要梅乐丽 从今起开始新生活,他们举行婚礼后,便开始了一边逃亡一边杀人的疯狂旅程。   在途中,死于二人手下的人无数。道德和法律已经完全被他们的观念清空。他们疯狂的杀人,疯狂的相爱,手上染满各种人的鲜血。这个离奇的事件,被电视当作肥皂剧来娱乐大众。他们成为青少年崇拜的偶像的同时,也成为了阶下囚。然而,监狱对于他们来说,不过是一个新的杀人场所。他们点燃了监狱里犯人们的凶暴欲念,一场登峰造极的混战轰烈上演。

 长篇影评

 1 ) 到什么时候杀人都不应该被歌颂

看完这个电影再回味,只觉得压抑恶心

不是反对暴力,但昆汀的暴力一直是一种玩笑式的暴力,到了斯通手里却非要给这种惨无人道的滥杀加上诸如“一刻纯洁胜过一生谎言”的意义,再加上对传媒对大众的批判,其立场就变成了两难的暧昧。导演你他妈难道想说大家都应该诚实的去杀人只要传媒别在一旁渲染夸张就行了是吗?

到最后,所有人都成了虚伪的傻逼,两个杀人魔成了童话式的英雄。又在豆瓣上看见这么多人或者为这个“童话般的爱情冒险”欢呼振奋着,或者为“是不是很多人都是天生杀人狂”之类的问题装逼地深思着,仿佛已经与主人公心灵相通对他们的心境感同身受,特别是那个置顶的唐门小三的评论,通篇充斥着一种以为自己的思想叛逆又深刻自己的阅历广阔又丰富的优越感,嗑药梦呓般地解读着这部影片本不该具有的种种思想和意义、象征和隐喻,我真是无语了。

我只希望昆汀或者罗德里格兹能够重拍这个电影,把暴力玩的轻松一点痛快一点彻底一点,别再让这个他妈的严肃的混乱的自我矛盾的噩梦和这群头脑不清又自以为是的装逼犯们折磨我了。
因为同种族的自相残杀,无论是从社会道德还是从生物繁衍的角度,都不应该被赋予这么一个严肃的意义,得到这么一种暧昧的歌颂。

 2 ) 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谎言的一生

这是一部爱情动作惊悚片,讲述米基和从小受父亲性骚扰的梅勒,两人在杀了梅勒的父母后亡命天涯,途中,这对疯狂爱侣大开杀戒,杀人不计其数,结果被媒体渲成英雄人物。虽然很牛b ,但晃得我眼睛花,从头暴力到尾,杀人不应被美化!

疯狂!

“我纯洁的一刻远胜于你邪恶的一生。”喜欢鬼才昆汀的作品。两个都是黑暗家庭走出来的,一路货色的同类人。其实还挺喜欢杀死变态父亲后,两人开车在路上驰骋,站在桥上求婚,十指相扣血液相融,长长的白纱随风飘扬。到最后两个从监狱逃出来,生了孩子开车流浪。

 3 ) 破碎的美国梦

破碎的美国梦
                     ——《天生杀人狂》影评

在美国历史上,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使其在20世纪成为美国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舞台。然而,作为现代美国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其繁荣与辉煌的同时则始终存在着令美国人长期颇感头痛但又无可奈何的贫困、种族歧视、社会犯罪、枪杀案件、毒品走私和贫民区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之严重,使一些美国学者以一种悲观情绪写道:“当我们进入21世纪的时候,美国面临着许多问题。随着贫富差距的加大,它似乎再也不能提供足够的岗位或者充足的标准生活……数百万美国人缺乏足够的的住房条件、医疗保健和子女保险。美国的城市处于犯罪和毒品的困扰中..而在好莱坞,美国被赞誉为自由民主的国度,人们总是沉浸在美好幸福的“美国梦“中,英雄和个性等总被光明正大的渲染。 生在今天的西方的人们,注定没有生在产生英雄的时代…...一切发明早已奠定现代文明的基础。三权分立,民主选举,舆论监督都设立了。银行,社保,工会,教育体系…… 政客的虚伪,机构的冰冷,媒体的喧嚷,一切都被那么天才地设立了。一切体制的过失都被预先谅解了,被过度诠释了。英雄的缺失使美国人对英雄的渴望愈加强烈,美国电影总是不缺乏英雄,像《超人》《蜘蛛侠》《美国队长》等多是英雄拯救世界,带有浓厚的英雄主义色彩,就连《2012》灾难片中也延续了一贯的个人英雄主义。然而这部《天生杀人狂》则间接地反映了美国诸多社会问题,狠狠地给个人英雄主义泼了剽冷水,这个世界上没有英雄。
 


  在影片中,几次出现了印第安人在美国的生存处境,梅乐莉的父亲在看球赛是就叫嚣道“该死的印第安人就该死绝!”,还有米基唯一后悔的一次是误杀了一个帮助他们还提供食物和住所的印第安人。活在丛林中的印地安人虽然野蛮,但也有着一些高尚的德行,他们虽然贫困无知,但大家都是平等和自由的;他们朴素而不知道财富的价值,因此他们不会忌妒欧洲人利用财富获得的享受;他们举止毫不粗野,反而习惯于谦让持重,甚至表现出贵族气质;又比如他们温存好客,甚至会冒着危险搭救陌生人。在影片中,印第安人讲了一个中国的关于农夫与蛇的故事,农夫救了一条冻僵的蛇,但蛇最后咬了他一口,农夫不解的问“你为什么要咬我”蛇说“因为我是蛇啊”米基在误杀印第安人之后非常懊悔,而梅乐莉则大声责备米基。这也体现了米基和梅乐莉并非丧失了黑白是非观念,在这方面,他们很清醒。这也揭露了一个社会现实,作为土著居民的印第安人善良的对待和接纳白人,但在之后几度遭到屠杀,几乎种族灭绝,而剩下的小部分印第安人被赶到环境恶劣的沙漠地区。美国对印第安人的种族灭绝行为在开发西部时期达到高峰,我想这也是影片带有西部片色彩的原因。印第安人和白人的故事像极了农夫于蛇的故事。这里表达了导演的政治倾向,他不希望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值得注意的是,片中米基杀害帮助他们的印第安老人后,背景音乐居然是中国民歌《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是否隐射了当时的中美关系呢?

   
  值得注意的是,在片中监狱里让的百分九十是黑人。为什么黑人的犯罪率如此之高呢,?
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一面收到金融危机的冲击,另一面与苏联冷战相持不下。经济危机更提高了黑人的失业率。在每次经济危机中,黑人总是最早被解雇,最后被雇佣。这也难怪“1975年6月9日的《纽约时报》报道说:‘在每次衰退中,不管是什么原因,黑人首先付出最大的而且持续时间最长的代价,许多人永远恢复不过来’,对他们来说,‘生活就是处在接近于失业的边缘或周期性的失业’之中。20世纪中后期美国黑人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黑人居住区域"内城化"、"隔离化";黑人受育机会平等但教育质量低劣;黑人家庭结构单亲化、户主女性化。这些新变化加剧了黑人经济上的贫困,造成了黑人素质上的低下,带来了黑人精神的颓废,使得黑人对现实不满、未来绝望,由此成为这一时期黑人高暴力犯罪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影片中对传媒界进行狠狠地批判,传媒人士只贪图收视率,居然将米基和梅乐莉杀人的场景公开放映出来,无视社会责任。也不想过这些报道对于心理尚未成熟的青少年会造成什么影响。我猜测,青少年之所以将梅乐莉和米基视为偶像,跟传媒人是离不开关系的,他们试图将两个杀人犯神化。而青少年把两个杀人犯视为偶像,根据问题追根溯源又离不开教育问题,影片主人公梅乐莉和米基都遭受过家庭暴力,特别是梅乐莉她甚至几度遭到自己亲身父亲的蹂躏。每一个心理扭曲的人都有受到自己家庭的影响,比如米基和梅乐莉,比如那个甚至有点变态的警察。家庭暴力在美国是泛滥的,妻子,年幼的孩子和年长的父母几乎无一例外的遭受家庭暴力,先不谈家庭教育,家庭暴力这对孩子的成长几乎有致命性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几乎在美国频繁发生校园枪击案。而美国当局在2000年才出台针对家庭暴力的法案。片中的住仍梅乐莉和米基只是美国现实社会被放大化的缩影而已。再避开家庭教育,谈谈社会教育,美国的教育历来是为全世界称赞的,而领先世界的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却有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价值观把杀人犯视作偶像,还觉得这种行为很酷,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甚至让我质疑美国教育。

   为什么这些严重的社会问题没有被严加制止呢?这个重大责任应该归咎于美国政府。而美国政府在电影中被摆在对立面,有的警察甚至比米基和梅乐莉还恶。而梅乐莉和米基杀人对象都锁定为警察并视为乐趣。这是不是梅乐莉和米基对于他们惨痛的成长经历里面,政府作为主导者却像旁观者一样从未想过伸出援手挽救他们的无情而又冷漠的报复呢。一个便民高效的政府是不会放任问题不管的。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美国政府是丧失公信力和权威的。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并非一部普通的多元素电影,而是反映美国社会问题的一个蓝本。电影中的结局也并非像邦妮和克莱德这对鸳鸯大盗一样被枪决,反倒是他们冲出监狱继续游戏人间。这是对美国民主和健全法制的一种戏谑和嘲讽,全美国十三个州的警力居然对这对鸳鸯大盗无能为力,“我纯洁一刻胜过你谎言一生”这也间接的传递了导演的思想倾向,向恶存有一丝善念的个人胜过向善且虚伪的社会,当标榜自由民主的政府变得虚伪拖沓无能时,民主的狂热将一发不可收拾。

导演通过MTV式的拍摄剪辑手法、肥皂剧和动画片的综合运用以及大量另类音乐等多种新颖的视听语言大大刺激了观众。《天生杀人狂》中的这些超前的后现代电影手法给了我强烈的视觉冲击,嘲讽了美国当下的一些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是一部出色的电影。

 4 ) 豆瓣青年的智商喜人啊

好多人把杀人狂看出正面意义,所谓自由、抗争之类的狗屁,也是醉了,这是个位数的智商吗。
这片是对传统影视文化的反讽,想想好莱坞、港片、武侠小说、漫画,具体如斯皮尔伯格的战争片、教父、吴宇森、杜琪峰、古惑仔等,共同点是什么?是对暴力的美化啊傻逼。片中出现很多动物世界的镜头,什么意思?影视文化将赤裸裸的暴力赋予了各种爱情、自由、美好、正义的狗屁,反讽还不够明显,你是怎么看出正面意义的啊傻逼。
最后记者被打成筛子是天空中的白鸽,傻逼们觉得美吗?换吴宇森来拍怎么样?
这片伟大吗?当然伟大,但不是傻逼们分析的那样,伟大在于傻逼们跟记者一样一直为暴力唱赞歌,最后却被暴力乱枪打死了。导演躲在摄像机后面冷笑呢,一群傻逼。

 5 ) 视觉的狂欢 奥利弗·斯通的PARTY

        诞生于1994年的《天生杀人狂》,不一定是奥利弗·斯通最好的影片,但无疑是最具有争议的片子。单看昆汀·塔伦蒂诺痛斥奥利弗剽窃他的剧本,痛心疾首仿佛丢失了最珍爱的玩具的样子,我相信这两位暴力美学的重量级人物撞击而来的火花不可能不精彩(虽然是奥利弗斯通一厢情愿撞上去的....剽窃可一点都不光彩).

        一
        必须要谈的便是暴力。暴力作为人的对于死亡的原始本能之一,是将死亡加之于别人身上的结果。所以暴力的发生实质上就是无意识的显露,本片的暴力分三种:

        1 米基&梅乐莉
        这对疯狂的情侣是最被人津津乐道的,也是最直接的对于无意识的展露。他们充满性欲和血腥的旅程本质上是无意识的失控,是人的本能挣脱了束缚而无限制放纵的结果。人的本能总经历着一个释放与压制的过程。一种说法是男孩在3岁左右就有性的意识,而女孩更早,几个月的时候便已经能体会到这种快感,那个年龄不自觉的自慰行为单纯只是受本能的驱使。但是这时这种行为被家长发现并制止,本能被压制。我们在社会中成长的过程是一个“兽”性减少而“人”性增加的过程,是由本我向自我转化的过程,也可以说是一个学习把本能转化成一种被大多数人接受的形式的过程,比如对权力的欲望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性欲和暴力的变体。
        而米基&梅乐莉曾经像大多数社会中的人类一样,被各种规则准则所压抑本能,但是他们选择的是直接的释放本能。他们相遇的整个过程我们好像听到了他们心中的锁链松脱破裂的声音。当米基帮梅乐莉做出普世价值认为天理不容的杀父弑母之后,他们心中最后的枷锁随着梅乐莉家中的那把火付之一炬。之后说他们走上的是一条不归路也好,一条自我救赎的道路也好,总之是一条完全不需要理智,无意识被放纵的完全反社会的道路。
        在米基&梅乐莉之间,米基像一个大孩子,他的行为更为直接,思想更单纯。他解放了梅乐莉,在大多数时候他是死亡的直接执行者,杀人对于他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就像吃饭睡觉做爱上厕所一样。所以印第安人会选择为他驱魔,因为他是他们行动中的主导。说到印第安人,这是惟一一个不代表现实的力量,他独自居住在荒漠的深处,本身就有一种超现实的意义,所以他的命运必然是被历史驱逐,但是只有他的死让米基&梅乐莉后悔,因为他根本就不属于这个社会。印第安人所代表的,其实是自我的认知,他潜入米基的梦中让他看到的,就是人的本性。但是认知的结果是可怕的,人真正的本性让人恐惧,于是米基在恐惧中不能自已杀死了印第安人。也就是说,人的本性是如此可怕以至于会让人没有勇气再进一步了解自己,扼杀掉自我认知的道路。对本性的认知的这个过程是如此让人恐惧,足以导致死亡,所以米基&梅乐莉在此时被眼镜蛇咬伤,他们的快乐之旅因此暂时结束。
        当然他们的行径是不能被社会所容忍的,米基&梅乐莉无时不在警察的追捕之中,被蛇咬,也就是对自我认知的恐惧所带来的伤害,促成了制度的反扑——米基&梅乐莉被捕。但是当杰克探长,韦恩·盖尔和米基&梅乐莉聚在一起的时候,制度的锁链在本能欲望的无限膨胀下变得荒诞可笑,于是便促成了无意识在本片中的第二次释放——越狱成功。暴力的逃脱,人本能的逃脱,这样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便再次增加,所以米基&梅乐莉再次被追捕不可避免,又开始了人的本性与现实社会的角逐。但是导演只是将电影结束在二人越狱,他也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是要还原人的本来面目还是要服从现实社会。不过既然越狱成功了,也可以理解为导演已经给出了他心目中的答案:相比较现实来说,纵使人的本性令人恐惧也要选择。

        
        2 韦恩·盖尔
        韦恩所代表的,是媒体的自我放纵:不断接受刺激,追求收视率。这其实也是人的本能通过媒体的特殊表达:不顾一切追求快感,完全放纵自己的欲望。韦恩也就是米基在媒体方面的化身。
        媒体的暴力是集体暴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什么韦恩会不顾一切大肆宣扬米基&梅乐莉的行径,是因为有人愿意看。媒体的直接目的是追求收视率,而收视率本身所反映的是观众的愿望。所以媒体便有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去做任何事情——想拍什么就拍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无限制的曝光,不管对象是谁也不用过多的考虑当事人的想法,他们所代表的是观众,可以做出一副无辜的表情说所有的这一切只是满足观众的意愿。
        电影也是如此,越残忍就越刺激,暴力血腥的场面越来越真实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甚至成为了一些电影的噱头。观众之所以能够接受电影电视中呈现的现实生活中所无法容忍的场面,因为这些毕竟是经过一个艺术加工,电视机或者说是大银幕作为一个媒介已经把现场的恐惧感移除,剩下的满足了受众的心理上的对本能的向往,在默许当中甚至会对此有渴望。比如片中接受采访的年轻人,杀人狂变成了他们追捧的对象,也正是由于观众们对于米基&梅乐莉的狂热使韦恩受收视率,也就是利益的驱使,去监狱做后续报道,媒体的宣传使米基救世主般的演说得到出乎意料的煽动效果,监狱暴动时生命受到威胁的韦恩却像得到了上帝的馈赠,不顾一切地端着摄像机疯狂记录,兴奋地甚至以为自己也会成为杀人狂中的一员,。米基&梅乐莉越狱成功,韦恩——媒体的功劳决不可湮没。
        媒体暴力就是观众的暴力,坐在电视前面的每一个人都是凶手。都杀害了韦恩·盖尔,都参与了《电视台风云》中霍华德在节目现场被射杀的阴谋。看《趣味游戏》的时候是不是觉得很愤怒?愤怒竟然让自己参与到这场谋杀之中,愤怒导演看破了你的期望并对此加以愚弄,不过是因为凶手一个并不光彩的身份被曝光,而且这就是事实你无力反驳,于是恼羞成怒。没有人是清白无辜的,我们所有人尤其是喜欢这部片子的人,大家都和片中兴奋的年轻人一样,所有听笑话的人都参与了对第三者的嘲讽,这也是事实。

        
        3 杰克探长
        杰克探长无疑是片中的大反派,他所代表的是在权力支持掩饰下的欲念,一种虚伪的暴力状态。作为反派,他必然是和本片的主角作对——追捕米基&梅乐莉,这是他作为一个警察的职责。要是单是这样,他仅仅能算上一个认真负责的讨厌的警察。但不幸的是他显然不是一个合格的警察,作为权力的代表,他的欲望表现的太过于露骨。
        他杀掉妓女而嫁祸给米基&梅乐莉,用挟持梅乐莉这样下三滥的手段逼迫米基弃械投降,在加油站小弟的尸体面前没有一丝怜悯只是在意淫梅乐莉留下的点点痕迹,他不痛恨暴力,因为他自己就是暴力中的一员。他希望自己是米基,所以他想要得到梅乐莉,可是这可能仅仅是对于自己的控制欲的爆发,梅乐莉对他来说只是一直不乖的猫,他看她的眼神表明已经视她为私物。杰克是梅乐莉父亲的翻版。他的无意识在失控,暴力和性欲膨胀到了社会不能容忍的高度,但是他有这个权力来伪装成一切为人民服务的样子,虚伪本性就像华服下套在杰克探长肥硕的屁股上的黑色丁字裤,让人恶心的更彻底。
        而监狱就是现实对欲望的压制,欲望下的暴力,以暴制暴,暴力机关的本质。梅乐莉的“我情愿下地狱也不回牢房”这句话宣告了纯精神的永恒性战胜了权力管制下的暴力。
        
        其实这三种暴力的内涵都是一致的,即人的本能。但导演对他们的认可度显然不同。米基&梅乐莉是人的本性压迫到极限的爆发。韦恩·盖尔所代表的媒体和杀人狂之间也算是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到了杰克探长和监狱的时候就由内而外散发令人反感的气息。实际上是他们本身所体现的本能的纯粹度不同。除了米基&梅乐莉,韦恩和杰克的自我放纵都带有一定的“利”的因素,也就是说都包含了一定的现实的程度。而在本片中,越是现实的越被否定,只有像印第安人这样完全的超现实的人物才获得了绝对的赞同。
        
        

        二
        除了暴力美学,这部片子不能不提的是后现代主义。何为后现代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中出现的范围广泛的文化倾向,它受各种非理性主义的影响,但又和现代主义不同,现代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叔本华、柏格森、尼采、弗洛伊德等人的思想和学说,激烈地反传统,但是在反传统的同时又构建了自己的一套规则。而后现代主义主要受存在主义,特别是海德格尔的影响,并和后解构主义合流。是彻底的怀疑主义和彻底的虚无主义,它解构一切已经形成的东西,它要消解几千年来的西方传统的哲学观年,否定一切终极永恒的东西,连历史、真理都被它视为“话语”(权威)“生产”出来;它否定整体性、确定性、目的论一类的概念,拒绝一切视同重设深度模式的哲学和重设中心的企图,主张误限制的开放性多元性与相对性。
        以上感谢万能的教科书。
        如果说现代主义毕竟还把世界看成是个整体,那么后现代主义则干脆视世界为“碎片”。这种观点在电影中的体现便是影像的拼贴。提到“拼贴”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昆汀,不过他所擅长的是叙事的拼贴,而《天生杀人狂》中所体现的是影像的杂糅。
        35mm,16mm,超8mm胶片机,家庭摄录机,新闻用摄像机;黑白底片,高感,中感,彩色反转片;情景喜剧,新闻采访,MTV的拍摄手法,动画的插入;还有天空的骏马,窗户上的狼群。过度的镜头剪辑造成的目不暇接的视觉冲击,这些是零散的,琐碎的,却不是毫无目的的随机组合。黑白的画面表现的是心灵的沟通,是本性的展露,充满了暴力;突然插入的可口可乐广告证明了商业广告的巨大威力等。
        在后现代主义的观念中,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历史性的整体。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没有任何办法将他完整还原。所谓的历史,并不可信。我们所看到的历史是带着某些人主观色彩的演绎作品。唯一能把握的只有现在,但现在在哪里?我说的话等到你听见,已经不是原来的那句了。所以后现代主义的电影之中也不存在绝对的因果联系。米基和梅乐莉相遇是偶然,米基在狱中去农场劳动时遇到龙卷风越狱也是偶然,他们杀人也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虽然最后会剩下一个传话者,但是并不每次都这样。韦恩很配合地帮助他们越狱,以为他们会带他离开或者起码放他条生路,可惜米基&梅乐莉的世界中并没有什么原则可言,韦恩只能怪自己当初站错了队。
        后现代的影片看似荒诞,但骨子里一本正经,有勇气去正视现实。我不认为这部片子是什么爱情的童话,所谓的童话是通过想象加工的理想主义玻璃球。而斯通所做的是把大家的幻想打碎,把一切浮华抛开,把每个人的心里,欲望的黑洞曝到阳光下。虽然,我们一直在小心翼翼地回避,但它毕竟一直都存在,创造了一切也毁灭了一切
        

    说到底,艺术创作是非常私人的事情,最主要是要艺术家自己玩的高兴,观众看的开心固然好,一脸鄙夷地吐酸水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奥利弗·斯通现在建了一座名为《天生杀人狂》的游乐场,还打开大门对你说:欢迎光临,为什么要拒绝这场影像语言的狂欢派对?

P.S.以上有道理的部分感谢老师的课堂笔记,剩下的是自己的胡编乱造。

 6 ) 我纯洁的一刻胜于你一生谎言



我发现自己也许不是个好孩子,至少,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这样想的时候我正在看斯通那部著名的《天生杀人狂》。本子是昆汀写的,虽然大获成功,可据称他本人对此片极为不爽,大约是源于两个天才在思想上不可调和的差异。我的思维有些混乱,由于昆汀同学那部更加出名的《落水狗》作祟,我直接把两个人的不和精简成三个字——狗咬狗。
事实上这两个家伙谁也不是好东西。他们总是假惺惺地让你欣赏一场关于暴力或世俗的盛宴,借此折腾所有甘于平凡的人们骨子里最后一点点叛逆或者良知,接着就像东太平洋上的飓风那样一扫而过,摧枯拉朽般毁掉每个人的生活。

这些牢骚话是我在电影结束后才想起来的。此前的两个小时,我一直在为米基和梅乐丽欢呼雀跃,当他们轰掉所有白痴愚蠢的头颅的时候,当他们站在桥头忘情亲吻的时候,当他们从监狱里英勇逃生的时候。
或者是担心,我始终希望他们有一个好结局。
结局本身并没有令我失望,两个人得以逃出生天,享受生活。如果不是这样,上帝,我想也许我会哭泣,坐在我的电脑面前,当着所有人,为了两个所谓的杀人狂。
仿佛为了一个梦想的破灭。

也就是这时我终于意识到大概我是个坏孩子,虽然在过去的许多年里我是三好学生是班长是所有亲朋好友的骄傲。可是此刻我站在这所重点大学的某个窗户前面肆意张狂,敲击着所有能够发出声响的东西,一边大笑一边发觉说脏话原来是件很痛快的事情。
然后我想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天生杀人狂呢?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暴力本身并不包含某种目的而仅仅是为了获得存在的体验,如果原生态的弱肉强食没有遭到社会意识的刻意扭曲,如果所有人一觉醒来才发现自己原来始终生活在一个个别人或者自己编织的囚牢里的话,说不定杀人会像中国的乒乓球运动一样普及。

你就当我危言耸听吧。



我纯洁的一刻胜于你一生说谎。这句话是米基在监狱里接受采访的时候对主持人说的。
我像个傻冒看到偶像般满怀激动地听他讲述着他眼里的世界以及死亡。这个超级牛逼的家伙身上显然有种巨大的感染力与煽动性,以至于之后的监狱大暴动来得顺理成章。
整个讲述听起来像一场总统就职演说。当然这两者本身就没什么区别。然后我记住了这句话,并且坚定不移地相信它。
沉浸在童年里的人都是纯洁的,不管那些时光是否只是一只巨大的阴影。

电影的前半段,斯通采用大量具像化了的幻觉以及纵横交错的影像风格,肥皂剧纪录片旧胶片音乐录影带拉拉拉,闪迴盘旋,横冲直撞。也许是试图告知我们,幻象无处不在,曾经的时光它们无处不在,并且充满力量,个人眼中的世界实质上如此混乱,荒诞不经。
某一刻飞刀划出美丽弧线,直指要害,不带丝毫怜悯。咽喉开出美丽花朵的瞬间,神秘女子唱响了最华丽的那个音符。死亡如此简洁而仓促,谁也不关心背后的故事。
例如米基与梅乐丽的故事。
阴暗沉闷的童年,世态炎凉的社会,面目可憎的父母被他们联手干掉了。

梅乐丽当然比她冷漠的母亲以及色鬼继父纯洁得多,可结果是她最后成为了众所失的。梅乐丽又比我们幸福,因为她可以坦然面对一切异样的目光。烧掉了自家的房屋以后,她微笑着对弟弟说:“你自由了。”那一刻的她无比真实。
还有米基,他的爱纯洁而深刻。
让那位印第安老人莫名其妙遭到枪击的一段是整部影片最失败的地方——影片需要这样一个所谓灵魂救赎的契机,导演却始终无法为米基的杀人行为找到适当的理由。
是温和慈祥的老人,他们原本可以爱他。

梅乐丽习惯在夜空下舞蹈,任由凛冽的风吹过身体,她说我是个天使。的确,她穿上白色婚纱的时候圣洁得像个真正的女神,足以让任何一个男子动心。
那件婚纱最终飘落峡谷深处,半空中看起来像一条舞动的蛇。
蛇有毒牙,不代表它不善良。



按照修罗洋同学的说法,《天生杀人狂》会让他第一时间联想到大卫•芬奇。或者是因为其中许多飞速跳转的凌厉镜象。我觉得它更像丹尼•博伊尔的风格。大卫•芬奇在他的许多作品里描述的都是中产阶级所面临的精神与道德困境,只有丹尼•博伊尔的《猜火车》,描写了一群同样在现实里沉沦却又心怀希望的人。
这些人,他们天性纯良却疲于挣扎,无一例外地反叛世界。

一开始,许多人是抱着好玩儿的心态去看这片子的。它确实很好玩,如果你只是想去看看所谓的朋克、迷幻、颓废主义或者其它什么的。伊万钻进马桶、和年轻女孩儿做爱、吸食毒品后出现幻觉拉拉拉好多段落都让人觉得新鲜甚至经典。
可是最后好多人都哭了,主要是那些平时看起来放浪形骸的家伙们。电影成了一面镜子,映照出所有真相,好多事情其实那样悲凉,并且无奈。我们迷失其中,像呼啸而过的火车那样,找不到远方。
就像我以前的好些朋友,那些成天无所事事的小混混。他们抽烟打架泡美眉,把江湖意气挂在嘴角,然后无一例外地迷恋《古惑仔》,崇拜浩南哥。古惑仔手上总爱拿着明晃晃的西瓜刀,砍人,仿佛这是唯一证明自身存在的方法。
后来,年轻女老师感动了江湖浪荡女领悟了天生小哑巴微笑了,有些情节难免让人觉得矫情,可是黎明将至,刀锋血未冷,山鸡包皮浩南哥起身独自面对茫茫江湖的时候,我身边的他们也许就假借醉酒,哭得稀里哗啦。
他们都是善良可爱的人。

其实只是方式不同罢了。我们是垮掉的一代,我们垮掉是因为终于发现这个世界的绝望来得如此铺天盖地,无处藏匿。还不如强颜欢歌、嬉笑怒骂、装腔作势、假装另类,最后也许不得好死。
我们不是存心说谎,我们只是无可奈何。

丹尼•博伊尔的新片《百万小富翁》真失败,影像方面故弄玄虚就不说了,像他这样满是愤怒忧伤的导演,根本就不可能拍出真正的童心未泯。



大卫•芬奇。
大卫•芬奇是我心头所好。最爱《搏击俱乐部》,看神一般的布拉德•彼特奋力搏击,杀出重围。最后一场戏,夜色中的石头森林集体喑哑,满目荒凉。
有时候我觉得大卫•芬奇丫是一流氓,老是凭借藏而不露的剪切技巧玩弄全体观影者的视觉逻辑。偏偏有些家伙看得很爽看得高潮迭起。
我只好也跟着假装高潮,假装看不懂故事,假装不知道布拉德•彼特和爱德华•诺顿其实他们就是同一个人。
这样还可以保留最后一点卑微的希望。
可惜终究还是醒悟晚了,他们义无反顾剥去层层伪装,却依旧没有好下场。



《天生杀人狂》跟《大象》一样,跟《天使爱美丽》也一样。

即使《大象》是一部如此冷峻压抑的电影,导演甚至没有展示任何有关凶杀的动机来源。年幼的主人公面无表情地干掉生活里一个又一个或亲密或陌生的家伙,最后干掉了他的同伙。没有理由,就像米基和梅乐丽对着帮助他们越狱的新闻记者疯狂扫射。
《大象》的名字来源于“瞎子摸象”的典故,意图阐述“每个人眼中所看到的事实其实都只是事实的某一方面而已”。而《天生杀人狂》的批判重点则是电视媒体及主流社会意识形态为了利益而对民众尤其是青少年进行误导。因而影片结尾对记者韦恩•盖尔的扫射,一定程度上带有象征性质。

《天使爱美丽》。艾美丽的最大愿望是帮助身边的人和自己找到真正的幸福。可她始终只能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如果没有那个男孩拯救她的话。同米基和梅乐丽一样,艾美丽行事只尊照自己的人生逻辑。
不过是判断方式不同而已。
当然,艾美丽是个十分讨人喜欢的女孩儿,至于米基和梅乐丽……

对不起,我也爱他们。
大概奥利弗•斯通早有远见,在影片中就塑造了一大批盲目的米基与梅乐丽的追随者。虽然这段描述带有明显的批判性质,却依旧无法影响我们的爱憎。这真是一个绝妙的讽刺。
同时也无比悲怆。

是否忆起小时候?
那时的梦想是当一名科学家,每天努力看书做作业,见到五星红旗就会想那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然后心怀敬仰。
是多年前的事情,那以后我们都学会了麻木不仁地行走和微笑。成长让梦想渐行渐远。面对米基和梅乐丽我们顶礼膜拜我们说真TM酷,也许只是羡慕他们身上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毫不退缩的坚强。
韦恩•盖尔说他生活多年,第一次感到了存在的意义。随后他迅速转变成了一名反叛者。虽然这个选择不一定正确,但他终究做了我们做不到的事情。
在这样一个不知道该相信什么,该忽略什么,该崇拜谁的时代,或许只有如此,方能获得完整的人生体验。
所以最后他心甘情愿死在自己的偶像手上。

下一个轮到谁?

即日。
窗帘背后阳光普照。




——————————————————————————
补充声明:言论自由,但请自重。
之前骂了好几个人,无论如何,是我不够大度。从现在起不在这里说任何一句脏话。

但不代表我不会删帖。
2010-03-05

 短评

走火入魔……我愿意就这样走火入魔

3分钟前
  • 老鸡|扶立
  • 力荐

一堆意象,一帮追求本性的人,一个不造作的粗俗故事。尤其是开头如肥皂剧般的两人经历设置,极尽黑色幽默之能事,令人拍案叫绝

5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影片争议比较大,从我个人角度来说,十分不喜欢,唯一让我大开眼界的就是电影在技术上的成就,技巧运用十分复杂,艺术感相当强烈,观影效果和整体精神一致。片子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强烈的摇滚情绪,一种极端的态度,因此在剧情上也相当另类、反常,虽然这是一种表达手法,一种深层呐喊,但感觉过犹不及。

6分钟前
  • 润物
  • 较差

我纯洁的一刻胜过你一生的谎言

8分钟前
  • 沈书君
  • 推荐

啊~又一个我差点看睡着的~

11分钟前
  • 还行

疯狂、浪漫、讽刺,死去活来。枪口瞄准家庭、监狱、媒体、谎言、庸常,杀杀杀!!!反社会人格魅力=魔鬼的诱惑,很少有人能抵抗得了:受虐少女迷上连环杀手,青少年疯狂崇拜曼森、狱警近墨者黑近疯者癫,一切都好理解。90年代好像很喜欢监狱暴动这题材,另一部写记者的片里也有类似情节。

16分钟前
  • ζωήιδ
  • 力荐

假惺惺地让你欣赏一场关于暴力或世俗的盛宴,借此折腾所有甘于平凡的人们骨子里最后一点点叛逆或者良知

17分钟前
  • ☂ 莎拉公主
  • 推荐

无以复加!!!精彩绝伦!!!元素丰富!!!寓意迷幻!!!

20分钟前
  • boks
  • 力荐

两个小时像四个小时

21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推荐

居然还有中国民歌做配乐《天下的黄河九十九道湾》

24分钟前
  • no~no
  • 推荐

编剧昆汀在影片创作方向上与导演存在严重分歧。他认为斯通的最大问题是,“直白消耗精力,精力冲推直白。他就是风格化的斯坦利克雷默。”……“直白”似乎是指斯通的表现方式太硬太露骨。父亲天生该死脸,警察用人质擒凶,印第安人看穿白人原罪。酷炫的剪辑风格与画面拼接只是用来掩护理念表达的直白。

26分钟前
  • 赱馬觀♣
  • 还行

虽然很牛b ,但晃得我眼睛花,不喜欢~

28分钟前
  • forever young
  • 还行

很抱歉,还真是不能理解用肾上腺素思考的人。我还常想杀人哪,没杀不纯洁,真杀就纯洁啦?给这片打高分,看来活得憋屈的人真不少~

33分钟前
  • 我爱阳光
  • 较差

昆汀和斯通都是磕了药写出这么一发的吧,顺带发泄了一下自己对当年邦妮和克莱德的怨念。。。剧情神马的就不提了,就这神经质的迷幻色彩确实还是挺high的。两个主演的牙缝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38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从头暴力到尾.杀人不应被美化

39分钟前
  • 停止的时钟动了
  • 还行

虽然昆汀不满意斯通篡改剧本,但是影片迷乱的剪辑和配乐还是最大程度的还原了昆汀的想法。影片用大多数人难以接受的反讽方法,嘲笑了无耻的媒体和可悲的看客,手法高明,但是以此崇拜那俩杀人狂的货,我只能说你们是傻逼,是傻逼,是傻逼。

40分钟前
  • 推荐

神经质变态的电影

4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奥利弗·斯通、昆汀是在为邦尼和克莱德报仇,两个主角演的出彩,但我讨厌他们两个人的门牙

47分钟前
  • 袁牧
  • 还行

奥利佛·斯通极具争议性的风格化之作,获威尼斯评委会大奖。1.血腥暴力和天马行空的视听享受之下是对媒体的刻骨讽刺;2.高速剪辑+迷幻摇滚+倾斜构图,疯癫指数爆表;3.视觉混搭与拼贴:黑白,彩色,单色滤镜,电视播报,情景喜剧,动画,DV,戏中戏,动物世界,背景幻灯片...4.飘落峡谷的如蛇白纱+1。(9.0/10)

5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Shit,多么伟大多么美丽绝爆的爱情啊。

54分钟前
  • Miss Lucky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