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击者之追凶

犯罪片中国台湾2017

主演:庄凯勋,许玮甯,柯佳嬿,李铭顺,李淳,陈彦允,郑志伟,汤志伟,卜国耕

导演:程伟豪

播放地址

 剧照

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2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3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4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5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6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3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4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5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6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7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8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19目击者之追凶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19:21

详细剧情

冲劲十足、富有野心的社会线记者小齐,在报导一则事故车还魂新闻时,意外发现9年前一宗肇事逃逸命案并不单纯,虽然提案不被长官邱哥重视,但相信直觉的小齐找上菜鸟警员阿纬帮忙,并说服女主管Maggie连手调查当年的真相。当小齐、Maggie 好不容易找到命案中唯一生还的受害者徐爱婷,并取得采访同意后 ,徐爱婷却无故失踪了…到底九年前被隐瞒的真相是什么?

 长篇影评

 1 ) 人性烂到根子了吗?

长久以来,站在处于世界末日的人类中去观察末日来临时人性的任意施展,是许多优秀的探讨人性的影视文学作品的共同选择。诚然,末日堪称打开人性囚笼的钥匙,通过它,人性的多样性、复杂性往往能够更全面、更立体地呈现出来。但它的手段显得简单粗暴——利用人类生理上普遍存在由来已久的恐惧逼迫人性无处躲藏,这样的人性展示,尽管不能说不真实,也与我们有一段遥远的距离。个人而言,更喜欢那些聚焦人性日常的作品。

这部《目击者之追凶》作为类型片虽然未能达到同类的高水准,但在日常人性的刻画层面,应该说在华语影坛同类影片当中无出其右了。

日常中的人,一生都在学习克服恐惧或者习惯恐惧。当他这么做的时候,他也在不断地捆绑人性,把人性控制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规则就是人针对人性任意施展可能带来的毁灭性后果所采取的预防措施。然而人不得不面临的永久困惑也在规则创设的同时诞生了,生存的恐惧总是如影随形,它埋伏在日常生活的各个角落,随时向规则发起冲击,企图释放人性。福柯曾说:现在已经不存在精神的问题了,唯一的问题是我什么时候会被炸得粉身碎骨。细观现代人的日常生活,我们面临的问题不像战争年代那么集中,而是日益分散了,投向现代人的炸弹变成了生活中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问题:升学就业,升职加薪,爱情婚姻,等等。这些问题,恰恰都是恐惧的温床。恐惧感越强,人性驰骋的空间就越大,规则受到的冲击也就越大。怎么去平衡呢?为了解决这一困惑,人赋予了自己对规则的最终解释权,僵硬的规则由此获得了弹性。人总是能找到理由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并且他对这些理由大多数时候是深信不疑的。影片中的小齐、邱哥、Maggie、阿伟、爱婷等人在违反规则之后,都成功说服了自己,接纳了自己。因为一旦有了说得过去的理由,人生就过得下去,甚至能过得很好。

做错事只会责怪别人,从来不会责怪自己,卡耐基认为这是人性的弱点。事实上,当我们说到“人性”这个词的时候,就把自己丢到漩涡之中了。人本善恶的争论从来没有停止过,人们总想认定人性,进而提出人生困惑的解决方案。但人性只能假设,不能认定。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丑的人。最大的真实是,人是一个未成品,或者离完美最近,或者离完丑最近,但是绝不会等于完丑或完美。在人身上并不存在非此即彼,而是亦此亦彼,或者,不存在非美即丑,而是亦美亦丑。换言之,所有人身上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综合体,只不过随着条件的变化,有时身上魔鬼的成分占主导,有时天使的成分占上风而已。至于那些完全表现出天使的成分的人或完全表现出魔鬼的成分的人?那至今也还只存在于天方夜谭之中。

因此,日常的人性真相是,没有人是清白的,没有人是无辜的。《目击者》中的人物,你不能简单地说他们是好人或坏人。他们就是人,实实在在的人。你说小齐是坏人吗?恐怕不能够,他也是会爱、会怜悯的。你说邱哥是坏人吗?恐怕不能够,他也曾经热心重义的。你说阿伟是坏人吗?恐怕也未必,他也爱过一个女孩子,也会帮邻居喂小猫。人有两张面孔,一张八小时以内,一张八小时以外。八小时以内的面孔是给人看的,八小时以外的面孔是不能给人看的。在日常生活中,难道你就没有虚荣过?难道你就没有自欺过?难道你就没有因为想让老师表扬你而违心地做过什么?如果不贪图高官厚禄,是不是就不会被骗?如果不迷信权威,是不是就不会被骗?如果能够相信自我、能够独立思考、能够敢于说“不”,是不是就不会被骗? 我们不必把自己想象得那么纯洁,因为所谓“纯洁”本身就是很有问题的。中国有一句老话:“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如此,也都是“不干不净”的。我们自身根本谈不上“美好“,而是与“美好”差了一点点,甚至与“美好”差了很多的一点点。在这个意义上,所谓的“好人”,坦率地说,无非就是比“坏人”好一点。例如很多很多的人之所以还算“好人”,那只是因为还有人比他们更坏。至于有些人被我们称作“坏人”,那也只是因为有人比他们还好了一点点。纪伯伦在《先知》中说:恶,不过是善被自己的饥渴折磨而成,无疑是至理名言!

在此意义上,真正可怕的是人们对人性真相的无可奈何、无计可施、无所适从,可怕的是明知这一真相,却只能装作不知道,打断了牙往肚子里咽。人们一边默默地、心照不宣地让自己变得卑微,一边为圣人、哲学家树碑立传,让他们在高处替自己执行规则,坚守规则,让他们变成高高的太阳,作为自己最有力的辩护理由。

歌德说:“我相信人类精神是不朽的,它就像太阳,用肉眼来看,他就像是落下去了,而实际上它永远不落,永远不停地照耀着。”

 2 ) 按时间顺序梳理下剧情

刚看完,自己梳理也分享一下,不接受反驳哈哈。
  九年前,劫匪三人则绑架小孩,撕票,车祸,男主目击并拿走200w,蠢警察拿走剩下的。
  女神撞人,邱哥找到阿吉打掩护。(女神后面应该是流产了,私以为这也是他们在一起那么多年的原因之一。邱哥觉得对她有责任,而不只是逢场作戏的小三。)
   
   
  九年间,蠢警察在医院找到瘸女,囚禁、照顾她。瘸女趁他松懈卷钱跑路,包括买楼当房东、送贵茶给妈妈。
                  男主利用200w上下打通(与警察局王组长、德哥),一路顺风顺水。
                  女神与邱哥相安无事。

  九年后,因误报立委与嫩模的乌龙绯闻,被女神背地推出去背锅,男主嚣到飞起的生活急转直下,重新调查九年前,但绝不是出于好心。啊人渣...
                  邱哥那边的人跟踪男主,并给瘸女送水果求原谅,但并没有下黑手。(私以为邱哥不像是会自己手沾上血的人,从他九年前处理车祸看出。而且他注重前途)
                  阿吉死了,不是自杀(他有老婆孩子,不至于因为九年前帮邱哥改装车而内疚自杀);不是被邱哥杀的(其实我不确定,看到小道信息说官方剪了一些阿吉死亡的真相,当烟雾弹)。
                  蠢警察开始察觉,顺藤摸瓜找到瘸女。

                  男主逐渐接近真相,最后在肢解房里做出了他自己的选择。干掉蠢警察,并黑化。

梳理完发现,蠢警察和邱哥的生活完全是两条线,双方只有在车祸交集过,竟然能和男主一起杂糅成一个故事。厉害。
最后表白女神,人美心狠。

 3 ) 这可能是今年最好的华语电影

作者:杉姐

最近,一部华语电影悄然走红。

很难想象,这居然是一部台片,杉姐刚刚打开它的时候,还以为这是一部高水准的韩国惊悚片。

毕竟,一部剧本、摄影、演技、都在线的惊悚、悬疑台湾商业片让人做梦都想笑。

被众多媒体人称为是“台湾电影的强心剂”。

台湾10年来最好看惊悚片(《中时电子报》);台湾类型片发展的一次尝试、假设和唤醒(《远见》杂志)。

一个影视圈的朋友看完后,甚至激动的告诉我——“这部电影可以预定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了”。

《目击者之追凶》

豆瓣评分8.1,好于89%的悬疑片,好于87%的推理片。

去年的口碑之作《湄公河行动》和今年的《大护法》也才8分。

如果没有记错,这部电影是近年来华语院线电影的最高分了。

开篇就是一场雨中的撞车戏。

报社实习生小齐在雨夜的山区遇到车祸,车子抛锚、手机没信号。

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

下车、上车,来来回回,慌张不已。

镜头和用光都极其讲究,越擦越浓密的雨水几乎让人窒息。

特写镜头一股脑的袭来,密集恐怖症和晕血症患者在短短两分钟就被导演整崩溃了。

此刻,片名《目击者》三个火红色大字一出,画风大转。

9年后的夜晚,城市的夜色星光点点,镜头模拟一只鸟儿的视角来到了高速公路。

开场就致敬了大卫·林奇的20世纪最佳《穆赫兰道》,这电影野心太大了!

9年后,男主小齐已从实习生晋升为某报社社会新闻组的召集人。

这次依然是遇到车祸,但他已经淡定了许多。

一手打光,一手拍照。

发现被撞的正是台湾某立委与E cup 嫩模。

小齐立刻把重磅新闻编辑好发给女组长Maggie,一边发新闻还一边约饭。

可惜女神没赏脸。

电话刚刚挂掉,小齐被撞了。

祸不单行,本以为可以凭借这条爆炸新闻再添战绩的小齐被反传,立委在电视上公开自己与嫩模的结婚证明,并要求报社处罚小齐。

小齐被报社裁员。

纳闷自己点背的小齐在这时发现他的座驾并不一般,经验丰富的修车店老板一眼就看出了这是一辆问题车。

小齐利用警局朋友的关系查出这果然是一辆“还魂车”,而且这辆车在9年前还撞死过人,肇事者逃逸,被撞人中一人死亡,一人下落不明。

开场的那场戏正是9年前的那场车祸,而小齐正是这场车祸的目击者。

又撞车又被裁员,这一切的矛盾都直指那辆让人倒吸冷气的“还魂车”。

小齐开始了一场疯狂的查案游戏。

他发现当年自己拍下的新闻照片偷偷被人删了几张,非常蹊跷。

好不容易通过“东方美人茶”找到了当年车祸中的失踪女孩徐爱婷,但她却三缄其口,遮遮掩掩。

并叮嘱小齐千万不要向别人提起与自己见面的事。

徐爱婷定期到茶叶店买7000元一斤的超贵“东方美人茶”寄给家人,却不敢与家人见面。

与小齐见面后不久,徐爱婷被人劫持,再次失踪。

陷入迷局的小齐接到修车店老板的电话,要与他面谈9年前的车祸案。

结果,到场后的小齐只看到了惨死在马路上的修车店老板。

小齐查案不成自己却陷入危机,命悬一线。

《目击者之追凶》的导演是80后台湾导演程伟豪,人送绰号“台湾温子仁”。

早在第52届金马奖上,非电影专业出身的程伟豪,就以短片《保全员之死》拿下最佳创作短片奖。

2015年上映的处女长片《红衣小女孩》以8500万新台币的票房成为近10年来台湾最卖座的恐怖电影。

程伟豪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坦言为了拍《目击者》,苦等资金和演员,直到《红衣小女孩》上映后才筹齐了4300万新台币去启动《目击者》。

影片的重头戏雨夜撞车因为钱不够,只能拍一次,不得不动用了9台摄影机。

故事的设定是夏天,影片拍摄却是在冬季,气温降到7度,剧组还为了雨戏不断洒水。

演员冻得够呛,不得不包着保鲜膜拍戏。

更惨无人道的是,为了不让演员在低温下吐出白雾,开拍前工作人员就让他们喝冰水。

男主的饰演者庄凯勋,曾入选韩国首尔电视奖、雅虎票选最受欢迎明星、入围金马奖最佳男配。

程伟豪说自己看上的是庄凯勋在草根属性之余,还夹杂了亦邪亦正的气质,他甚至还参与了剧本创作,想出了一层反转,功不可没。

女主许玮甯,也是跟导演合作多次的演技偶像派美女。

杉姐最近看她的作品是台剧《滚石爱情故事》的第15集《鬼迷心窍》。

在这部电影的演员中,最抢镜的恐怕要数导演李安的小儿子李淳。

所以,李安会去片场指导也不足为奇了。

如果不是看了《目击者》很难想象这个阳光娃娃脸的少男居然能这么邪魅、腹黑,演技惊悚到让你震撼,以致于父亲劝他再也不要接这样的角色了,怕他被黑暗吞噬。

一部看似普通的电影,一群看似普普通通的人,居然涉及到了酒驾肇事、性奴、撕票、偷情、多P、师生恋、婚外情等暗黑事件。

更借助了灵异的“还魂车”和沦丧的新闻道德彰显人性的阴暗面。

悬疑片疑点重重,每一场戏都讲究铺排。

例如故事开头,小齐发现立委与E cup嫩模的婚外情那场戏。

当时小齐媒体人的身份还没有交代,他开着车便传来某路发生追撞意外的消息。

紧接着镜头转到了一部对讲机上,杉姐还以为他是便衣出街的警察。

结果超速开车到现场的他不是去抢救也没有做疏通工作,而是拍照。

紧接着新闻发出,小齐的身份才交代出来。

一个小事件几个回合的反转,导演确实会绕圈子。

在小齐查案的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涉案,最后的口述者落到了同事仲文口中。

仲文这个人在片中很少有交代,但是导演通过三场戏的镜头强调了他的重要性。

其中一场是下面这个镜头,由虚变实。

也交代出了他才是这场戏里真正的"目击者"。

可见导演用心之精细。

抛开精彩的镜头和氛围,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就是它的多重反转。

其中的反转有两层意思:

一、案件真相的反转。
二、人物性格的反转。

《目击者之追凶》中关于案件真相的反转是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烧脑程度可给四星半。

这个案件的嫌疑人先后有报社同事仲文、受害者徐爱婷、汽车修理店老板、上司邱老师、警察局阿伟、学姐Maggie。

这个“罗生门”事件,并没有“罗生门”无解的扑朔迷离,反而是层层推进、层层推翻。

当嫌疑人锁定下一人时,上一个嫌疑人自动被推翻。

而最后肇事嫌疑人变成了学姐Maggie,但我们也无法相信她是否就是真正的肇事者。

但从结尾来看,肇事者是邱老师和Maggie中间的一人,不然邱老师不会极力妥协。

与剧情的反转相比,杉姐认为这部电影中人物性格的反转被塑造的更好。

儒雅文书生邱老师在外人面前不仅对妻子宠爱有加还十分尊重岳父,但却与自己的女学生Maggie偷情十年,修车店老板的死也与他脱不了干系。

Maggie人前一副工作狂的女上司模样,人后却是天天抹泪、人人喊打的小三。

小警察阿伟其实是残忍、变态的杀人犯。

就连那个文文静静的徐老师也曾是无恶不作的小太妹。

最让人惊喜的是男主小齐一直以努力打拼草根形象示人,开始查案后的他让人直呼正义感爆棚,他被开除人人都为他鸣不平。

结果,影片的最后才发现,九年前他是那场车祸的获利者。

9年后他又因为这场车祸案晋升为“王主任”。

看到这一切时你可能会惊讶的张大嘴巴,但细细想来导演之前并无铺垫。

整场戏几乎都是正义化身的小齐唯有在一个时刻表露出了自己邪恶的面目,让人印象深刻。

而影片最后小齐面对记者朋友讲的那个故事,是本片的点睛之笔。

人性的邪恶、黑暗让人后背发凉、目瞪口呆。

影片中的人物常常有一半是在阴影中,你没办法看清每一个完整的人。

正如影片的主题,没有人可以看到真相的全貌,因为我们都是散落其中的碎片。

本片能不能担起“年度华语最佳”,杉姐还不敢断言,但这样的诚意之作确实让我们眼前一亮,看到了台湾电影的新希望。

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华语电影。

 4 ) 巧合太多反转太刻意就有点扯淡了

一部优秀的悬疑片,不会有太多刻意的巧合,反转也是经过大量铺垫的水到渠成。

并不是设计的反转越多越让人猜不到就是好的电影。剧本在你手上再加几个意想不到的反转不是信手拈来?

比如撞人的其实是那个修车的老婆,老婆接了那个领导的车去和姐妹们快乐,结果出了车祸,修车的爱他老婆就骗领导是自己撞的,最后修车的准备坦白被他老婆残忍杀害。

这看起来也很反转也很猜不到嘛。

或者在反转一下,随着故事推进,其实她老婆有外遇,心爱一个小白脸,其实是小白脸撞的,他老婆为了不让地下恋情被发现,只能说自己撞的。

最后在反转一下,其实小白脸的弟弟得了绝症不久于人世,梦想自己能开一次豪车,身为哥哥的小白脸知道这个女的老公是修车的,肯定能借到豪车,就帮弟弟借了一辆,结果弟弟不小人撞人逃逸。

这种不需要铺垫的反转我能往下转20个,只是这种强硬的的反转越多,影片的逻辑性越差,情节显得越刻意。

最后这个有神经病的犯规罪的人能去当警察我也是服了

 5 ) 升级版《看不见的客人》,更直面社会与人心

夜里刷完本片,出乎意料的好,可以算是近年悬疑片的翘楚。影片很多地方与《看不见的客人》很像,比如同是由车祸而起,同是在同一个人描述里不断反转颠覆故事,但无疑比《客人》故事更复杂,内容更精巧,对社会的描述更全面而且写实,对人性的揭露更直接甚至残酷。

随着主角对九年前一起交通肇事案的追查,一幅幅社会画卷慢慢展开,一个个道貌岸然的角色摘下面具。收受贿赂相互勾结的记者与警察,勾心斗角挤压倾轧的领导与同事,狼狈为奸相互利用的导师与女学生,把台湾社会的阴暗直接撕扯出来。

一层层剥离,一次次反转之后,你会发现每一个人都沉浸在社会胁迫与自我欲望里,沉沦妥协直至堕落。前教授报社总编现在的内政部长,出轨女学生,参与肇事逃逸,杀害车场老板,以及各种权力交易。报社女组长,小三上位,利用着自己身边的每一个男人,前脚和男主滚床单,第二天就拿男主顶岗抗罪开除,同时是肇事逃逸的车祸主犯。女受害者其实是绑架团伙的成员,先与男朋友及小警察三人绑架作案,后不顾车祸死了的男友,骗过小警察卷了敲诈来的钱,躲在市井快活。看似中二的男警察,其实不但当年作为绑匪撕票,劫持女受害者,更隐忍九年重新抓住女受害者,将其断肢。最明显的还是男主,九年前的车祸拿了受害绑匪车里的两百万,杀了小警察后,拿车祸真相作为筹码,抹平杀人事件,高升内政部主任,眼神变的冰冷而残酷。

导演和编剧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结尾,一个老掉牙的小明买书的笑话,放在此处却实属点睛妙笔,最恐怖的事是你用1000块买了15块的东西,因为站在人生的那个路口,你毫无选择,是人就会选错,是人就会堕落,这就是人性的本质…我们谁都躲不掉…

 6 ) 有人鲜血淋漓,有人深陷污泥

(文/杨时旸)

如果非要找出一部电影进行类比,那么声名大噪的那部西班牙悬疑片《看不见的客人》可能和这部来自台湾的《目击者之追凶》颇为相似,《目击者》同样反转反转再反转,气氛紧绷,悬念诡谲,命运翻覆,和那部西班牙神作相比,这部电影其实有着更幽暗的底色。这个故事的参与者,开始都看起来善恶分明,黑白清晰,但到最后,变得一团混沌。清晰的开始抖动,明确的开始模糊,坚信不疑的都分崩离析。

这部《目击者》之所以被很多人惊呼为年度华语最佳,除了那份一直密不透风的悬疑感以及人性谜题的设问,更多的还来自于演员不动声色但扎实的表演,李淳——李安的儿子——出演了一个看起来胖乎乎、老实巴交的男孩,一位内向,不谙世事的警察,最终却翻转了身份,嗜血又阴郁,还有男主角庄凯勋和许玮甯,曾经提名过金马奖影帝影后的殊荣,他们操持着生活化的对白,松弛地搬演了一幕幕犹如生活本身一样的桥段。某种程度上说,这部极度戏剧化的故事的成功是由所有可信的细节铸就的。

作为一部悬疑类型片,《目击者》不可避免搭建了一个“无巧不成书”的巧合构架,报社记者小齐发现新买的二手车是一辆改装后的事故车,他追查这个骗子行为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曾经就是多年前那场交通意外的目击者。而这起事故影响甚广,一个事故发生后人间蒸发的女孩,一直提携自己的、看起来兢兢业业实际上野心昭昭的报社领导,一个一直与自己并肩作战、情意款款但最终发现势不两立的女同事,更黑暗的是,他发现了已经努力遗忘的、曾经的自己……

这部电影充满闪回、记忆、追查、怀疑和自我怀疑,看起来,每个人每天都按部就班地完成着命运分配给自己的一个角色,但追查真相的过程催促着暗地里的欲望一点点冒出头绪,每个人的表情和皮囊之下都渐渐氤氲出另一个轮廓,这轮廓开始时影影焯焯,飘飘缈渺,但最终,它真的显形,人们才发现那些黑暗的轮廓才是真身。

影片不停地回溯到那场事故突发的雨夜,那一场瓢泼大雨,山路边偶然停下的车,睡梦昏沉中听到的撞击声,命运捉弄,好奇使然和欲望催促共谋了一次贪念,这一切在男主角小齐的心里,像深沉的梦境不停抖落着灰烬,终于清晰地袭来。一场戏中,破碎的后视镜里折射出的错落叠放的眼睛,成为了这部电影最精准的隐喻和点题之笔——破碎的观看,不同的视角,多重的可能性,蜻蜓之眼般的逼视,各种揣度的集合以及这些视线和观念相互纠缠与搅扰。某种程度上说,《目击者》用戏剧性的故意和不停击碎的叙事,重述了一种生活中原本就存在的状况,每个人对于一桩事件都是盲人摸象,从一个固定的位置,一种固定的身份,一个固定的时间,一种固定的立场,看到一种固定的角度内的“真相”,但那些真相都是被污染过的,至少是被遮蔽过的“片段”,小齐探寻真相的过程,更像是剔除杂质,揭掉幕布,拼凑全貌的过程,而《目击者》的巧妙在于,最终,担任刺探者的小齐,没有一直被留置于安全的岸上,而是逐渐滑落进污水之中,而拖拽他进入污泥的就是自己。他以一种超然的心态,偶然切入,却正中命运的下怀。这更像是一次捉弄和不可逃脱的审判。曾经的一念,终将偿还。

小齐最终还是选择了站在了利益的一方,在经历了对真相的探寻和最终的崩溃之后,他自己完成了一场蜕变,不只是社会角色和职业的蜕变,还有心态和观念的蜕变。记者曾经隐喻着一种单纯的身份,探寻者,报道者,把一切都说出口的那个人,而现在,跟随着曾经的上司——一个已知的深陷泥淖的人——成为了官僚体系中的一员。他讲的那个冷笑话,达成了对自己最绝妙的总结:小明买了一本鬼故事,老板说,不要翻到最后一页,那最恐怖,小明还是翻了,发现,最恐怖的不过是自己购买的价格远远高于定价罢了。这是一次自我嘲讽,也是一次明确的告诫。小明和小齐重叠成了一个人。曾经想做好人的小齐消融了,成为了一个再也不想翻到最后一页的小明。

这个故事里没有“好人”,哪怕那个无辜的车行老板,也在人情世故之下,参与了隐瞒。而所有参与了这个故事的人的下场呢?有人沉闷地死去,有人鲜血淋漓,幸存的人,内心裹满黑色的污泥,装扮得干净体面,重新投入生活这场戏剧。

 短评

好看,剪得也很利落,没什么拖泥带水的,非常黑色。导演简直罗洪镇附体的感觉 ,连男主都是像河正宇一样糙帅糙帅的款,庄凯勋真的不错哎,糙帅,而且演得也很好。

2分钟前
  • RealityBites
  • 推荐

看到最后才知道这部剧居然没一个人是好人,都藏着自己不好的一面,给编剧跪了

4分钟前
  • 接十分钟的吻
  • 力荐

不错,惊悚片完成到这个程度,对华语电影来讲真是一个奇迹,故事编圆了,一再反转却不跳脱,人物之间设置了一层细密的网,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不过,因为太追求“设计”和关联,所以略显刻意,逻辑性、合理性差了一些,人物感染力也就弱了,李安儿子李淳这次有爆发力。四星推荐。

7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7。剧本很用心,把几条线混在一起,而且做了不少设计。剧情与角色的反转也都有惊喜,可看度还不错。

1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真的比较烦这种无聊九十分钟完了花半小时反转的片子

11分钟前
  • 王大根
  • 还行

用两组相撞的人物和一个目击者牵扯出师生恋、潜规则、绑架案、三角恋、性囚禁等相关的极其复杂的情节,一层一层的反转很考验编剧的功力,但感觉这个好故事还可以拍的更好!没有谁是绝对清白正义的,都有自己的黑暗面,这种一黑到底的调调很不错。话说李安儿子这种一看就知道是变态的演技大家也能高潮?

16分钟前
  • 长安目威
  • 力荐

断手断脚更疼,还是无面无心更痛?爱而不得的茶更苦,还是杀人诛心的酒更毒?沙暴来袭,每一粒沙都不无辜;杀死知更鸟,所有动物都难辞其咎。在滂沱的暴雨里,目击者还是抢劫犯只在一念之间;在暗黑的制度下,当权者还是刽子手只是一墙之隔。你的心是本书,别翻最后一页,那里藏着你的原罪和心底的鬼。

17分钟前
  • 西楼尘
  • 推荐

完成度很高,剧情发展和翻转也都颇具想象,可以当作是另一种话语情境下的“罗生门”,立场指向叙事。导演将一个雨夜交通事故与颇多人物巧妙的联系起来并成功圆满的收尾,每个人都是迷局里的一员,无人可以逃脱。最喜欢的还是整部片子写尽人性之恶,足够黑暗。

22分钟前
  • 方枪枪
  • 推荐

前半段真的很好,夜的质感,胶片感的摄影,悬疑的节奏,美惨了的Tiffany……后半所揭示的人物关系虽然看着非常巧遇联盟,但真是人尽其用,无无关闲笔,最后的高潮和终场闲笔还提了一点回来,按照影片自己的说法:这就是一部15块钱的剧本拍出了1000块的效果,甚至有点丹尼斯·维伦纽瓦的感觉了

26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罗生门剧本。总觉得有点无巧不成书的意思,可能电影里的世界真的太小了。但喜欢导演这种三步一挖坑、五步一解套的风格,没有玩弄观众智商,更像看着一只四脚朝天的乌龟一点点翻了个完整的身...

28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算不上烂,只是拍法太俗套了,尽管多次反转增加了影片可看度,开头的夜雨也不由想到前年的《烈日灼心》,而《烈日灼心》的高明之处在于一开始就把罪犯甩给了你,而本片不过是导演自己一厢情愿的数次推演,如果你看得够仔细,随着几位主角关系的铺开,你会发现导演苦心经营的多次反转其实也不过如此。

30分钟前
  • 柯里昂
  • 还行

3.5 这次上海电影节看的唯一华语片(因为怕台湾惊悚片上不了院线),结果汉字简化完善,还加了迎合内地价值观的“自首”结尾,是个龙标阉割版。和导演处女作比,制作水平脱胎换骨,繁复的七八次反转都能清晰地圆回来,节奏气氛一路吊着。李淳的表现亮眼。可惜太依赖于巧合,人物到后半程有点写崩。

33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三星半,案情支线繁多,除个别段落的巧合性,剧本脉络一直都很清晰,考验编剧功底。有效利用剪辑手段将两个时空的情节在当下反复辨证推敲。但是人物刻画不足,行为动机充分,情理改变欠奉。男主角庄凯勋的气质表演比较有力度。可惜就是看了个龙标版,能看出台本、配音有所改动。

3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翻转翻转再翻转,好人还是坏人,不过在人性的闪烁瞬间。所有人演技都在线,自然又生动。

42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过多反转与闪回,几乎要闪瞎一众人狗眼,黑天黑地黑得入骨,导致电影放弃人物角色塑造的前世今生,沦为吊着观众好奇心的功能人物,快感一时爽。没有好人,或是一般好片。难做好人,则需要更上一层楼。那么积极去查自己的家伙,太讨厌啊

47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最後以一個鬼故事結尾,那故事本身極老梗,老梗到都忘了最髒不過人性,拆開裡面全都是黑的。片子反轉多次,動能都來自於他先讓人看到人的善良與正直,最後卻又全部反過頭來跟你說,嗯其實之前只是跟你開開玩笑。這群人共同羅織了一個鬼故事,遠比真有鬼的還恐怖。

51分钟前
  • 化學超爛男子
  • 力荐

导演用两个小时讲了一个非常复杂的故事,剪辑模糊了时间线,配乐让观感更加躁动不安,各种倒叙插叙,情节不断反转,这样的剪辑方式,既保证了情节的快速推进,也方便填补故事线的漏洞,人性随着真相的解开,也在不断黑化。这不再是一部普通的类型片了,而是不折不扣的作者电影,这位台湾新导演够硬!

5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断肢那段真的没必要。

54分钟前
  • 星俊作
  • 推荐

给大家普及下:1500万台币约等于300万人民币

55分钟前
  • 大島
  • 还行

东方美人茶——冠军茶,很润喉,警察爱喝、老人爱喝、女人爱喝、记者朋友更爱喝!

59分钟前
  • 科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