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情女郎

剧情片美国2007

主演:盖·皮尔斯,西耶娜·米勒,海登·克里斯滕森

导演:乔治·海肯卢珀

播放地址

 剧照

纵情女郎 剧照 NO.1纵情女郎 剧照 NO.2纵情女郎 剧照 NO.3纵情女郎 剧照 NO.4纵情女郎 剧照 NO.5纵情女郎 剧照 NO.6纵情女郎 剧照 NO.13纵情女郎 剧照 NO.14纵情女郎 剧照 NO.15纵情女郎 剧照 NO.16纵情女郎 剧照 NO.17纵情女郎 剧照 NO.18纵情女郎 剧照 NO.19纵情女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19:20

详细剧情

一个前卫艺术大师,一位性感火辣纵情女郎,还有民谣大师。三角恋狂野派对写实,讽刺好莱坞的经典,不得不看。\r《工厂女孩》讲述的是一代前卫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名噪一时的电影明星伊迪·塞奇威克以及民谣大师鲍勃·迪伦之间三角恋情的故事……安迪·沃霍的工作室名叫“工厂”,他大量著名的平版画、电影剧本和表现性解放的短片就是在“工厂”诞生的。包括鲍勃·迪伦、杜鲁门·卡波特和卢·里德等流行文化标志性人物都曾是“工厂”的常客,这里的派对狂野异常。作为成功的模特,塞奇威克有其噩梦般的过去——她曾被父亲和兄长性骚扰,一直在与海洛因和精神疾病作战。1965年,她遇见了沃霍,成了他的“超级巨星”。沃霍让她主演了自己的许多电影,其中大多是讽刺好莱坞的。两人在1966年分道扬镳。塞奇威克后来因吸毒过量去世。《工厂女孩》回顾的正是两人在一起的这段时间。

 长篇影评

 1 ) Enjoy Your Applesauce by Yourself

好几天没干点正经事了,大概因为写了一堆杀时间杀脑细胞的稿子,太辛苦。前天晚上把Fatory Girl塞进电脑,还没看到3分钟就关掉。其实是有点叫我失望,一开头。女演员和Edie差太远了。
整个过程里我一直在想,能演Edie的,大概只有Amor Perjudica Seriamente la Salud, El里的Ana Belén,但也只谈得上和Edie有些神似——正好,也是六十年代,也是富家女。对Beatles迷得要死。黑色长发从正中分开,黑刷刷的长睫毛,浓眉。恩,还有Bob Dylan的早期女友,后来特别能“作”的那个Joan Baez。
Bob Dylan真可怜——这里再次引用戴锦华女士极为八卦的名言(她本性八卦,否则当不了大众文化专家)“对于名人来说,比有一个作家遗孀更可怕的,就是有两个。”这话虽然是说给著名的死名人王小波的,而且还十分八卦地暴了王名人的隐秘八卦,而且还多少流露出对该死名人的未免有情(虽然未能成为第三个遗孀),但仍然是鞭辟入里啊。对于Bob Dylan来说,早在这部似乎影射他对其死亡负不可推卸的责任的Edie传记片之前,就已经有不少利用他的若干绯闻女友来作文章的例子。比如Joan Baez的名歌,Diamonds and Rust。
Bob Dylan不虚此生啊,即使还没到他死!虽然Edie绝对不是因他而死,但人们出于八卦的本性,在无法拿上世纪最出名的男同性恋之一的Andy Warhol作文章时,就瞄上了他。没办法啊,女明星都像Janis Joplin说的那样,虽然表演结束仍是回家、仍是一个人睡,可她主要的生命是在台上度过的。在那里她和几万人做爱。几十年来,Factory的Super Star,悲剧性的美人Edie红了又红,红了又红,成为时尚界不老的旗帜;这就摆明了,即便死了,她仍然要和大众做爱。而且,正如坊间名言,“重要的不是和谁睡,而是和谁睡过的人睡”,那么这部Factory Girl正是在告诉那些热中于和Edie做爱、至少是精神做爱的大众们,一些关于Edie的事情,一些关于他们在和谁睡过的人睡的事情。
没错,就这么简单。这可不是一部悲剧。这可不是对Edie悲惨一生的眷顾。就连Andy Warhol与Edie父母见面餐会上,父亲在她小臂上那不伦的一摸,也不过是要附会坊间关于她自小被父亲性侵犯的传言,就连她破产后找经纪人借钱时,提及她自8岁起就夜夜担心父亲上她的床这一说法,也被她往经纪人肥胖的身躯上那色情十足、毒瘾十足地一靠,而消解了大半。对于Edie的一生来说,与Andy找到Nico后,再也不肯多抛洒一寸目光给她相比,8岁那年的夜里,父亲摸上床的那一瞬,要可怕得多。与Billy站在铁笼电梯外冷漠的指责和虚伪的邀请相比,Mindy把自己挂上农仓房梁的景象,要可怕得多。
“女性只有裸体才能进入博物馆”——游击队女孩的疑问再次有了答案。虽然,作为一个美国西部富裕实业家的小女儿,进入剑桥艺术学院实在不算什么;就算不富裕,进剑桥艺术学院也不算什么。何况,60年代的剑桥艺术学院并不是世界艺术的中心,那时候连Jackson Pollock都开始过时,酒后追尾死得十分难看。在那个古典派闭门自大的学院的宿舍里,Edie墙上贴着抽象表现主义作品和当时新兴起的Pop Art海报——要知道,这两个艺术流派可是水火不容啊,这位剑桥艺术学院的女才子,她在想什么,要做融合两派的女革命家?还是仅仅是一个爱赶时髦、不务正业的文艺女青年(而不是女艺术家苗子,注意)?
哦,没关系,我没说女人一定要当艺术家,也没说当文艺女青年有什么不对。只是在陈述一条貌似仍旧成立的真理(真理永远不会在所有范围都有效,此条真理的有效范围参见前一分句):女性只有裸体才能进入博物馆。
Bob Dylan是个艺术家?貌似是。而且他还言之凿凿地向Edie揭发Andy是个吸血鬼。可是,艺术家谁不是吸血鬼?就连伟大如歌德,也不过是从若干次爱情中汲取能量,简直是乐此不疲地多情善变。一旦爱情威胁到了他的创造性,他立刻会采取行动。Bob Dylan难道真爱过Edie,眼看着她要毁灭了,也没有认真拉她一把。
怪谁哪?自己的事情自己当心,要当艺术家,而且是女艺术家,就要付代价。Andy一早就说了,Edie不是艺术家,而是超级明星。谁都知道Andy的超级明星是什么意思,Edie把这明星光环当了真,只说明她不懂艺术,她的剑桥艺术学院是白念了,没关系,她有钱。Andy当然也受不了她有钱,Andy也说过这样有钱而不在乎的人很可爱,虽然这不说明他爱。
Edie,当然了,有钱,有貌,她会在地下艺术圈里受欢迎。艺术家也是人。人不爱财天诛地灭。难道她以为自己受欢迎了,就成了艺术家?这也太蠢了。而且她还嗑药。Andy成天和他们混在一起,但他可没嗑药。他拍了那么多狗屁不通的电影,印了那么多无聊的丝网版画,可他家里只收藏古典油画。谁说伟大的艺术家必须要真诚?他只需要拿出作品;拿出真诚来当宝贝、且再无其他宝可献的,那是社会新闻记实节目里最受安享饱食终日碌碌生活的正常人欢迎的苦情戏主人公。
完善,要完善地生活,这是第一步,过上非正常生活并不是成为伟大艺术家的第一步,而是走上悲惨人生的第一步。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不管有多残酷。
啊,顺便说一句,这电影是用的假冒记录片的形式,真虚伪。编剧才华不够,剧情说明不了的,就叫主人公原形出来诈尸,很不好。也不是所谓的前卫电影,而是好来坞大片,虽然涉及了当代艺术,可是大家都知道,当代艺术就是Pop Art。从可口可乐到康宝浓汤。从地下丝绒到染色梦露。最好的艺术不在博物馆,而是在百货商店。Pop Art的伟大之处不在于完成了对世界的复制,而是成为世界的一部分。就像勃拉姆斯的遗言,“如果有下辈子,我要……不,我不会再做音乐,我要成为音乐本身。”总之,我不想说这是部好电影,但是我实在太饭Andy,不容他人借Edie之名给他抹黑,所以我要证明Edie实在是咎由自取。虽然好象也证明不了。
最后,应该提一下Andy和Edie初相遇时,说You Are the Boss, Applesauce。Edie应邀去Andy家时(那时她刚遇到Billy,Andy终于承认爱上了她,于是请她去家宴),Andy母亲跟Edie说了同一句话。最后,在被弃边缘的Edie对Andy又说了一遍。但是,她显然没有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再来说说Andy吧,他是个冷漠的人吗?没错。想想吧,一个人说:最好的是我,而大家是有才华的。一个人说:每个人都可以在15分钟内出名(他隐瞒了下半句,也可以在5分钟内消亡,这是关于Edie的谶语,可惜她没有明白)。一个人说:可口可乐就是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都是一样的,没有更好的可口可乐。这就是美国。这就是现代。这也就是Pop-Art的真实含义。在这里,任何温情(不论虚伪的还是真诚的——不过,真诚存在吗?或者说,存在一个真诚的概念?)都应该和Bloomingdale的商品一样贵重、易碎,但决非无价,也决非不可复制。这就是现代的意义,也就是说,智力的发展及发现。所以,Edie死不足惜,而且,因为她的美,她的悲剧性,她的与名人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她死了几十年还陪着大众睡。
没办法,她是她自己的boss。生活嘛,人家跟你说You Are the Boss,并不等于说You Are My Boss;人家叫你作Applesauce,其实意思是Enjoy Your Own Applesauce。

 2 ) 《Factory girl》:我活不过三十岁

你相信命运吗?

这部片是08年夏天开始的时候看的,并不出名,网络上关于它的评论也寥寥无几,甚至很少有人说它好。“一代前卫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名噪一时的电影明星伊迪•塞奇威克以及民谣大师鲍勃•迪伦之间的三角恋情”,各个频道转载的故事梗概大致若此吧。由于对波普艺术一窍不通,鲍勃•迪伦也只是略有耳闻,因而无法像某些影评人那样“专业”地从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上进行分析——我面对的只是一个叫做伊迪的美丽女人的生命往事。
影片开场,妆容憔悴的女主角在熙攘的街头逆行奔跑,夜晚,镜头跟着她穿过一辆辆因交通拥堵而停滞的车辆。旁白响起:“有一次我去参加一个聚会,那儿有个看手相的,当她看着我的手的时候,她只是……呆住了。然后我跟她说,我知道,我的生命线是破碎的。我活不过三十岁。”就是这个开场,这段话,一下子吸引了我。
伊迪来自美国传统的富裕家庭,家里拥有自己的农场和油田。然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她并没有享受到一个富家女应有的快乐,与之相反,她的家族有精神病史,两个哥哥的意外死亡(自杀和车祸)以及父亲的性骚扰都令她一心只想脱离开这个家庭。她说:“我真的很怕看那些全家福,因为照片上的每个人都那么幸福,有谁知道他们的笑容背后隐藏着什么?”
在一个小型艺术沙龙上,安迪看到了初到纽约的伊迪。这是他们第一次见面,那天她穿着长款的白色镂花针织衫,扎一条墨绿色发带,在人群中如此显眼,仿佛堕入凡间的精灵。安迪就这样立在不远处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忍不住对身边人轻声赞叹:“真美,噢,她真美,我要让她拍电影。”不久伊迪跟着安迪来到他的“工厂”——很大的一间艺术工作室,有人拍照,有人聊天,有人在吸毒,有人在健身。这是伊迪从未见过的一群人,他们颓废、放纵、无所事事又玩世不恭。安迪是这里的主人,他领导着整个工作室创作标新立异的作品,有时拍摄成本低廉的地下电影。这种电影甚至无需任何演技,作为主角的伊迪只要对着镜头摆出随意姿势,然后,与摄像机后的安迪你一言我一语地对话。我们看到屏幕上的黑白影像:年轻的伊迪,轮廓分明的脸庞美得无可挑剔,神情却永远那么慵懒。她戴着超大的金属耳环,一边说话一边皱眉或者耸肩,漫不经心又特别真诚,其间不时点燃一支女士烟。整部片子里,伊迪一直在频繁地吸烟,无论开心或是悲伤,而导演似乎想以此暗示伊迪内心不为人知的痛楚……
只用了极短的时间,伊迪迅速成为工厂熠熠生辉的明星,她跟随安迪出席各式各样的宴会沙龙,接受媒体们的追捧和赞美。此时此刻,聚光灯下的伊迪已经与那个在剑桥画室里安静作画的乖顺女孩截然不同,她穿着风格夸张的皮草,裸露出修长小腿,剪短了头发,描黑眼线,配戴繁复厚重的首饰,一切一切,如同窜入夜空的烟花般璀璨。这光太耀眼,以至于掩盖了令人不安的真相,其中包括安迪的同性恋倾向、伊迪逐渐透支的银行帐户以及那些挥之不去的童年疮疤……歌舞升平的生活结束在鲍勃•迪伦出现的刹那,已然成名的英俊男人盯住伊迪的眼睛说,“你快乐吗?这骗不了人”——对,就是在那一瞬间,伊迪忽闪明亮的双眼突然蒙上阴霾。我不知道为什么伊迪最终没有追随鲍勃而去,尽管他们在一起时的夕阳是那么美。也许在伊迪心中,把安迪•沃霍当作了遗失的“父”,他领着她,她便义无反顾地跟着他。只是现实太残酷,安迪率先抛弃了伊迪,工厂很快找到的新的super star。无所依傍的伊迪错愕地望着眼前的一切,只能转身离开。而此时,她已经染上毒瘾。
曾经有人这样评论伊迪•塞奇威克:“她是我见过的集所有悲剧于一生的女人。”影片最后,严寒的纽约街头,形容萧瑟的伊迪只穿一件短袖单衣,她的脚下丢满了烟头。银行帐户里已经没有一分钱,父亲拒绝再给她汇款。她在等家族的律师,靠说出内心耻辱换得怜悯和金钱。之前租下的房子因为拖欠租金已经无法再待,搬到阴暗简陋的公寓,变卖首饰和衣物度日。她还要吸毒,浑身赤裸地趴在床上,臀部满是扎针后的淤青……这样潦倒的女子,已经与美丽无关。可我们这样清楚地记得,在与安迪相遇的沙龙上,正是她的光芒让整个世界黯然失色。
伊迪最终死于吸毒过量,而当年她所引领的时尚风潮却影响至今。
那一年,她二十八岁。

喜欢西耶娜•米勒的表演,自然而不造作。两位男主角也很棒。这部片自己看了三遍,推荐给多个朋友。总以为,人世间一些哀伤是不能为外人道的,而冥冥中自有注定。伊迪身上与美貌一同被记住的,还有她的纯真善良。而恰恰是这种真挚,使得她所遭遇的不幸更加令人酸楚。

 3 ) 我们同一天生日

常怀疑大家对 Edie Sedgwick 之死心怀愧疚,今天才对 Kate Moss 如此寛宏大量。若不,怎么同是 it girl、各路大师女神缪思同样滥药但却有着如此回异的下场? [话分两头,说实话自咸丰年前莫斯小姐搭上尊尼特普 (是为特普先生的黑暗时代) 已对其好感全无]

1. Edie Sedgwick 与 Andy Warhol

透过反映导演主观的电影来评定 Warhol 的价值是我的轻率,我委实是不懂 Warhol 的成就;但就其物化身边人事物、把自己调整成产品的卷标再作商业销售的技巧而言,今天的 Tom Ford 实在不过尔尔。

Hayden Christensen 的角色说 Warhol 不过是利用 Edie 而她根本从未看清世上事物的真实面,Edie 所受的冲击直是不能言传。由成长经历慢慢培养建立起来的 ego,很大一部分来自外界的肯定与同辈的认同。一个自己很爱,另一个自己一直崇拜仰慕并倚赖 (也给了她最重要的肯定);他们却都不理解 Edie 对万事万物抱持完全信任态度背后的危机,也没有爱她爱到完全拥抱她所有的地步。看不出此其中的撕裂与挣扎而双双放手的两人,完完全全毁了 Edie 的人生。

爱 Edie 的心疼她一下子失掉对她而言不可割失的二人,爱 Warhol 的会辩护说其情感与 Edie的同样脆弱而纤细因此才严重地保护自己完全抽离。Edie 跟 Warhol 走在一起,根本是极端相似的因子聚合。

2. 敏感足够杀人吗?

把 Edie 看作容器,她对身边人的爱与信任从无所谓的半满或半空,她只想有更多更多的人跟她在一起,在得到的同时她也乐于分享彼此宠爱着的感觉。如此的女子,放着她不管任由她如形随影声嘶力竭都视若不见,她心中的痛慢慢就变成黑洞吞噬意志。抑郁患者不见得全都管有自杀倾向,倒是,更常感到无能为力而逃避现实不求苟全。

对药物的倚赖与沉沦在另一角度看恰是放纵感官从而麻木自我。头痛管吞阿士匹灵,胃痛管吞胃药,情感上的痛却是无药可治;只有迷乱所有的感官让思考都进行不了她才悄悄感到宽慰得到一刻安宁。她不是不要救自己,只是实在无能为力,无能为力于找到能堵住黑洞的温热大手。

3. 电影的社会意义

看戏总是无法抓住电影的重点,或脱离影像表面阅读更深一层的意义,我看到的只是我想看的东西而已。Film as Social Practice 就曾指出观众对电影的理解取决于他们对理解电影的经验或技巧,是以才有甲之熊掌、乙之砒霜的电影门类。Factory Girl 无疑是靡烂有余内容不足,但就反映 Edie跟 Warhol、男友、家人以致朋友关系的不圆满所造成的抑郁后遗,在我看来倒是有令人印象鲜明的描绘。


Background Music: Hated Because Of Great Qualities – Blonde Redhead

 4 ) 乔治•海肯卢珀作品《工厂女孩》观后座谈会纪要

乔治•海肯卢珀作品《工厂女孩》观后座谈会纪要
/范达明整理/
                        
时 间:2014年10月25日(星期六)上午10:45—11:15
地 点:杭州南山路202号恒庐美术馆底层讲堂
(恒庐艺术影吧乔治•海肯卢珀作品《工厂女孩》观后现场)
与会者:(发言序)范达明、金爱武、潘嘉来、陈杏生、杨越辉、蔡玲、何吉、朱锡林、黄方悦、王淑金、宋先歙、张小平、赵如莺、田瑛、何如明、朱剑云、牛玉竹(观影者:高月建、朱英、何天华、张征辉、黄钢、朱松法、李兵东、王海燕、章毓苏、章毓光、范大茵、翁锡良、王月芳、任在京、王肆、栾秋瑶等)
主持人:范达明
记 录:黄方悦

影片采用倒叙手法,通过伊迪生前在医院接受他人访谈的方式展开
范达明:《工厂女孩》写了上世纪60年代前后一个走入演艺圈的美国女孩从走红到染上毒瘾,最后在不到30岁就结束了自己一生的悲惨故事。影片是通过女主人公伊迪生前(1970年)在圣巴巴拉•考特基医院接受他人访谈的方式展开的,采用的是回忆往事的倒叙手法。其中涉及了美国后来红极一时的波普(POP)艺术家安迪•沃霍尔、著名乡村民谣吉他手鲍勃的从艺情况。片中写到安迪•沃霍尔看中了伊迪而给她拍摄电影,而这些电影并非美国主流的好莱坞电影——所谓“院线”电影或票房电影,而属于独立制片的地下电影,没有大的规模与大的投资,常常是纪录或纪实性的短片(譬如拍摄《马》的电影),其中多数还正是我们现在说的“三级片”(譬如伊迪为角色的电影)。伊迪进入这样的艺术圈或娱乐圈,确实命运堪忧。而从安迪•沃霍尔的角度来看,我们当然都知道,他当时主要是通过他复制、复印性的印刷品式样的“波普”艺术,即所谓“当代艺术”或“后现代艺术”——譬如那件四方连续的有玛丽莲•梦露像的作品等——让他在美国新潮艺坛风靡一时并一领风骚,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安迪也是通过捧红他的“工厂女孩”伊迪而让他自己加速名扬四方的。

影片是一个悲剧,女主人公在她疯狂而亮丽的人生高峰时没有把握好自己
金爱武:这部影片是一个悲剧。女主人公在她疯狂而亮丽的人生高峰时没有把握好自己,她很善良,却没有保护自己的意识,也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尽管她有才华,却再也无可施展发挥了,只能是昙花一现。在现实社会中,像她这样的人也蛮多,他(她)们堕落、吸毒,我行我素,最终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她的结局当然是多方面造成的,我们见到有艺术界的无情,也有社会恶势力对她的欺负,特别在她身不由己时,但主要还是她没有把握好自己。从这部影片中,我们可以获得不少这方面的教益。

通过这部片子,我们也可以反观我们中国当下的文艺界
潘嘉来:影片描写了美国上世纪60年代在经济发达下的文艺状态。通过这部片子,我们也可以反观我们中国当下的文艺界。我们现在也有吸毒、嫖娼等丑恶现象,一些文艺作品显得浮夸,没有价值,不能触动人的心灵。习总书记召开文艺座谈会,就是要纠正这样的现状。日前看《小时代》的续集,我就不想看下去,因为有太虚假的东西在里面,所反映的现实、所表达的人的生活态度,都不是良性或正能量的东西。但是现在的80后、90后喜欢,这些作品有很多所谓“粉丝”,所以票房很可观,但这不过是虚假的繁荣,它犹如毒品,发展下去就是像今天影片主人公那样的结局。这部影片的拍摄,说明了西方对那一年代与那种混乱状态的立场与态度,他们敢于通过电影作品把它们都展现出来,应该说是有反思与批判的力度的。

人性的脆弱,不同人的人生也都会有,而在文艺界往往表现得最为典型
陈杏生:女主人公伊迪学了美术却不去画画,而去拍摄电影。从性格上说,她又太自负、太虚荣。通过她与艺术家安迪•沃霍尔以及一个吉他歌手的交往,表现出她的人性的脆弱,最后她当然是悲剧结局。人性的脆弱等人的弱点,这些问题不同人的人生也都会有,而在文艺界往往表现得最为典型。人在社会生活中,尤其在从事戏剧与电影的演艺界,稍不注意就容易走偏,这是需要我们警惕的。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可以接受的就是显示社会正能量的东西。

伊迪的后来发展与结局,显然与她的家庭背景有关
蔡玲:开始看影片,以为是写安迪的,说到他用美国的方式来对付美国;看到后来,才明白主角是伊迪。影片写了安迪在他自己成名之前,是如何利用伊迪的美丽与性格的单纯来拍摄他的电影的;他觉得伊迪合乎他艺术方式的口味。伊迪的后来发展与结局,显然与她的家庭背景有关。中国现在也是嫖娼、吸毒多,但是艺术界出现这样的情况,实际比率并不高。只是因为他们是公众人物,影响就大,尤其现在传媒发达,传播力大,似乎到处是他们在犯案。其实以前中国就有这种情况。而要做这样的事情,普通人根本也没有能力、更没有经济条件去做它,譬如去碰毒品等。

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生活。你生活在什么圈子,就是什么样的生活
何吉:影片反映了美国50年前一圈艺术人的工作和生活。不同的人必然有不同的生活。你生活在什么圈子,就是什么样的生活。你搞负能量的东西,大家觉得不好,你就没有市场,你再搞,中央也会来批评。

影片用纪实手法反映了现实,让观众看了以后自己来做出评判
杨越辉:我从影片看下来,伊迪先后有5个男人影响到了她。一个是她父亲,他有地位,却如同禽兽一般在她8岁时就占有了她。她的父母应该都是能人,她当然也继承父母的才情。但她没有父爱,没有正常家庭的温暖;第二个是暗恋他的剑桥艺术学校的男同学,第三个是与他一同来到东部纽约的查克;第四个是艺术家安迪,给她拍摄电影,让她成了名的人。第五个是吉他乐手鲍勃。他与鲍勃一见钟情,影响到她和安迪的关系。影片表现她的艺术经历也就三年时间。她对于艺术与人生分不清楚,就凭自己的激情,随性处置。她的吸毒是在安迪“工厂”受女性朋友的影响染上的,后来戒不掉了。影片用纪实手法反映了现实,让观众看了以后自己来做出评判。生活提供了多种方式,选择则是由自己来决定。伊迪成年后的堕落主要是她自己造成的,是她没能把握生活基本目标的结果。

作为传记片它有很大的历史真实性与可信性,也有相当的揭露性与批判性
范达明:从影片中安迪一边给她拍摄电影一边问她的“第一次”情况中我们知道,她在家庭内不仅是父亲法西占有过她,他的两个哥哥明蒂与鲍比(均有精神病史而进了精神疗养院,明蒂后来死去了)也都与她有过关系。有介绍说,她父亲本来也要把她送精神疗养院的,她却机敏地逃离家庭来到东部纽约发展了。所以影片中开始就有她那样的陈述,说对于家里的“全家福”照片,她甚至连瞥一眼的勇气都没有,因为她无法知道照片中的他们笑容背后还藏着些什么。《生活》杂志摄影师来她家里采访,要拍摄一张体现“完美美国家庭”的照片,显示他们中产家庭的幸福美满,而伊迪坦承,实际上根本不是那回事。这里既介绍或暗示了她那体面家庭背后的阴暗与肮脏的一面,也无形中抨击了美国媒体报道存在的片面与营造虚假繁荣的一面,这对自有其虚伪与虚假性一面的所谓“美国文明”,也算有一种反讽吧。总的来说,这部影片作为传记片有它很大的历史真实性与可信性;对于当时的美国社会与家庭有相当的揭露性与批判性,包括对于当时美国的文化与美国的艺术圈,当然也包括对于女主人公;但很显然,编导对于这个不幸的女孩还是寄予了很大的惋惜与同情之心的。关于影片的导演乔治•海肯卢珀,我们确实很陌生,后来网上一查资料,原来他拍完本片不久,就突发心脏病而猝死了。他生于1963年,死于2010年,只活了47岁。

2014年10月28-29日整理,10月31日补充

 5 ) 一切将就

    记得以前看过厚厚一本访谈录,于是对《Velvet Goldmine》不会那么感冒。时至今日,脑海里还留有新鲜的《Factory Girl》印象,不可否认,个人是冲着Guy Pearce而看的这部电影,除却这个亮点,对那些个过分戏剧化了的三角恋只得做快进处理。
    某个被我遗忘姓名(约莫着是Sterling Morrison),属于那个“时代”的乐手曾这么评价Edie Sedgwick和Andy Warhol的感情:Edie看似自由的爱恋其实埋藏着对被压抑的艺术性的不甘。直白点而言,无非是Andy的理念太过咄咄逼人,以当时已成气候却还未涉及内涵的Bob Dylan为例(按照目前的解释,Bob Dylan的音乐元素给了The Velvet Underground艺术灵感,而Andy Warhol是他们的乐队经理),Edie很容易被柔软的梦幻及洒脱的快感所征服,而这些,都是Andy所给不起的。
    影片中适当地采用了波普色块(在艺术界,这是Andy的标志),苍白而压抑的宣泄,似乎让人看到了个别样的大师。剔除某些凡人质地,将三位主人公的某方面特性充盈放大,这无可厚非,你不可能靠一部《戏说乾隆》来认识真实的皇帝也是一个道理。但标榜自己是历史的回顾,甚至爆料称唯一幸存的Bob勃然大怒,似乎就过了点儿。这理儿不能明说,给几个暗示就成,而影迷歌迷倒也乐得“窥探”那些所谓的真实。
    把存在的人物走马观花般塞进一卷盒子里,当时和Andy相看两生厌的人大抵都会哑然失笑吧(那几个段子也极为有趣,若改编搬上银幕,倒也不会失了身份。顾虑到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人还活着,调侃的难度略增)。不过即使被编排了进去,那些个大人物也不见得会重视多少,始终保持沉默的David Bowie和Iggy Pop就是很成功的一对儿楷模。
    无论如何,演员们的造型还是说得过去的,一张张脸儿都好似昨日重现。Sienna Miller更把这位艺术女神对感情的态度演出了七八成(其他的也就没必要顶真了吧),要连个抽烟的姿势都学了去,若非在生活中就有相似之处,倒也怪不容易的。
    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段1971年的历史采访,结合先前的种种认知,个中滋味,也就在不言之中(快瞌睡的自己,就在Andy停顿整理思绪时,陡然泪流满面)。

 6 ) Edie Sedgwick

她只是单纯的认为世界上所有人都像她一样真诚 她只是天真的认为越堕落越快乐 她放肆的大笑 一根接一根的抽烟 她爱上每一个为她的美丽倾倒的天才们 Andy Warhol,Bob Dylan,Mick Jagger,Jim Morrison 尽管他们当时都还只是默默无闻的青年 尽管他们后来都成了呼风唤雨的人物 成名后她的一颦一笑都成为闪光灯下的焦点 而在她身后三十年之后 风涌袭来的复古风再次复制了她当年一次次随意搭配的穿着

她轻轻的用略带沙哑的嗓音说 我知道我活不过三十岁

她叫Edie Sedgwick,六十年代的时尚女王 纽约地下电影界的超级明星

是看那部叫工厂女孩的传记电影才知道她的 严格说这部电影并未拍出她的神韵 只是将重点放在她,Andy和Dylan的三角恋上 虽然演员尽职尽责 也让我嗅到了那个疯狂年代的气息 但直到最后放出了她的本人的照片 我才惊为天人 明白不会有任何演员做到与她的神似 于是狂热的在网上找她的照片她的视频 却只有寥寥几张模糊不清的照片的访谈 确实 那个年代离我们太久远了

她怀着对艺术的憧憬和童年可怕家庭留下的阴影只身前往了纽约 在画廊打工 兼职做一些模特 直到她在一个宴会上遇到了她一直欣赏的Andy Warhol

Andy那时候还是个刚刚小有名气的艺术家 波普艺术还没有流行 他也只是个戴着墨镜说话娘娘腔的青年 Andy瞬间被她的美貌和气质所倾倒 并邀请她去拍一部她的电影

于是她带着好奇和羞涩走进了Andy那个臭名昭著的艺术工厂 看着那些成天无所事事 吸毒 滥交 拍一些只有一个镜头互相交谈的实验电影的艺术家 她微笑着跟每个人打招呼

随着Andy名声渐渐大了起来 她步入了美国的上流社会 她将名贵的大衣随意扔下 她豪放的给每一次宴会买单 奢侈的买许多没用的小东西 画浓浓的眼影 影院里也开始上映一部部她的电影

她还是个天真的孩子 以为生活可以永远那样下去 不用想明天 今朝有酒今朝醉

然后她遇到了Bob Dylan

Bob Dylan那时候也只是刚成名的歌手 帅气 不羁 写有深意的歌词 用他嘶哑的嗓音在每一次演出时随意的唱出 他可以潇洒的把昂贵的摩托驶入湖中 可以给她温柔和爱情 于是 她爱上了Bob Dylan 电影中两个人的缠绵 温暖而美好 和之前的颓靡荒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呵呵爱情 也许那的确是爱情 尽管那都短暂的可怜

随后她作出了一个也许令她后悔终生的决定 她带Bob Dylan去了Andy的工作室 Bob Dylan 在镜头下尽情的讥笑嘲讽Andy的艺术和扮腔 最后愤然离去 在电梯上 Bob Dylan说要带她走 她看着这个改变了她一生的工作室 再看着Bob Dylan渴望的眼神 最后轻轻的摇了摇头

我们无从设想 如果当时Bob Dylan带走了她 也许Edie现在还会快乐的活着 做一个摇滚明星的妻子 可惜历史已成枉然 如果真的是那样 Edie也不会像烟花一般 绚丽而短暂

之后 Andy和她彻底闹僵 而Bob Dylan也离开了她 专心去发展自己的音乐事业 她继续大手大脚的生活 终于开始入不敷出

当她大学时的同学找到她时 Edie赤裸的躺在床上 颤抖着给自己注入镇定剂 而几个给她提供药物的小混混 正肆无忌惮的拿走屋里一切值钱的衣服 家具 甚至餐具

随后就是电影里最悲伤的画面 Jane当时看的时候也不可抑制的流下了眼泪 她的大学同学拿出她的旧照 问:“Do you remember that girl?Huh?” Eide顿时语塞 轻轻的说:“That s....What was I thinking?”

“That only reason I ever went to that class was because of you.It s true.Do you remember her?”

Edie的眼泪流了下来 她摇了摇头

“No.”

电影是通过Edie Sedgwick于1968年在她家乡的一所医疗戒毒所的述说开始的 镜头下的她 不是那个化着夸张黑色眼线 戴着大耳环 穿着时尚古怪衣服 生活放荡的女孩 而是一个正在努力戒毒 衣着素雅素面朝天的普通少女 在记者面前 曾经的波普女神 谈到过去那奢靡颓废的生活时 已然没有了太多的痛苦 而只是一脸淡泊的表情

随后 二十八岁那年 Edie Sedgwick死于吸毒过量

我不敢说我真正了解了她 红颜薄命的人何止千万 何况我所知道的也未必都是事实 只是这个如此美貌又如此单纯的女子 她的一切一切仍然如此让人唏嘘

再往后 我们都知道了 Andy发现了赫赫有名的The Velvet Underground和那个冷若冰霜的Nico 借此完成了对整个六十年代的致敬和回忆 而很多年后记者采访他时提起Edie 我清楚的看到 这个从来只爱他自己的人的眼角渗出了冰凉的泪水

 短评

安迪+伊迪·塞奇威克

9分钟前
  • 蕾蕾
  • 推荐

看的时候不停地想到Jude Law

13分钟前
  • 有猫万事足
  • 推荐

http://www.56.com/u24/v_MzE1OTI4OTM.html,http://www.56.com/u86/v_NDkwMjI0MTE.html,http://www.56.com/u89/v_MzQwNzU1MjY.html

15分钟前
  • 果酱☮
  • 还行

又一个缪斯女神,两者是谁成就了谁.

18分钟前
  • 树木夕凉
  • 还行

缘分。真是神奇。原来《鸭子与野鸭子的自动存放柜》里的bobdylan就是这个呀~~~~哦,my god~

20分钟前
  • 薇啸
  • 还行

十分想了解60年代到底发生了什么...

22分钟前
  • 一只野鸡
  • 推荐

顯得B好俗啊哈哈。B和E做愛拍得真美~

24分钟前
  • 胖丁
  • 推荐

great acting from guy pearce~

27分钟前
  • ling
  • 推荐

这个Dylan巨像克隆出来的么

28分钟前
  • luc1en
  • 还行

如果单纯去看 即在不知道那个同性恋是安迪沃霍 不知道那个摇滚歌星是鲍勃迪伦 那么 这就是一部败家女的堕落史 但是 她都让我们看到了美丽都让我们抑制不住的悲伤了一小下

31分钟前
  • 仿真男孩哪吒
  • 力荐

女神

34分钟前
  • 滋滋滋
  • 推荐

事实证明,西耶娜·米勒演伊迪·塞奇威克再合适不过。

35分钟前
  • 妈渴-瞪啃
  • 推荐

so cruel

37分钟前
  • 科华北路街溜子
  • 推荐

非常好的电影,其实我身边也不乏Edie这样因为进入某个圈子而开始发生质变的姑娘,大多是被那些表面光鲜的东西迷了心窍,她们也许也早就忘了那张旧照片里的女孩是谁。PS:演NICO内女的真丑!

42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SO,I know

44分钟前
  • T.L.P
  • 推荐

好伤感。

45分钟前
  • Gaby
  • 推荐

beautiful

48分钟前
  • GOGO Dr.Gore
  • 推荐

具有意思

49分钟前
  • 教主饶命
  • 推荐

我是来看天才的 天才在哪里 我找了好久找不到 伊迪是个大傻妞 沃霍尔成了同性恋

52分钟前
  • Frank
  • 还行

星光熠熠啊

54分钟前
  • 胖纸史蒂文森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