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克的近路

剧情片美国2010

主演:米歇尔·威廉姆斯,保罗·达诺,布鲁斯·格林伍德,威尔·帕顿,佐伊·卡赞,雪莉·亨德森,尼尔·哈夫,汤米·尼尔森

导演:凯莉·莱卡特

 剧照

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2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3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4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5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6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3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4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5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6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7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8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19米克的近路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7:19

详细剧情

  故事发生在1845年,西部大迁徙的步伐刚刚迈出,想要穿越那片荒芜而又充满了凶险的蛮荒之地,除了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运气之外,智慧必不可少。三个家庭决定离开故土,寻找新的生活,为了自保,他们找到了一位名叫米克(布鲁斯·格林伍德 Bruce Greenwood 饰)的向导,希望他能够护送他们安全抵达目的地。  然而,当众人在米克所谓的近路上渐行渐远之时,越来越荒凉的景象和越来越陌生的环境让他们知道,他们迷路了。资源在渐渐的消耗,饥渴和恐慌逐渐消磨着人们的意志,就在大家觉得走投无路之际,一名当地土著的到来带来了新的希望,然而,他们并不能肯定,来人是朋友,还是敌人。

 长篇影评

 1 ) 灵性之作——现代人的迷途与神圣的宇宙

我喜欢这部片子。虽然这部片子可能会被认为是“风景片”或是探索人生道路选择的作品,但实际上我反倒愿意相信这是一部讲述现代人如何“盲目”的作品。
这就好似借古喻今,以迷失在美国荒原的拓荒者为主题,来讲述围绕在神圣世界之外的现代人——盲从于一个自己也并不确定的向导的言语(例如广告的宣传、政党们的许诺)的一帮人,而让自身陷入迷局的过程。
笔者个人并不认为这是一部微缩的西部拓荒史,硬要说的话,倒像是一部荒野迷路史——主人公们从头到尾都在迷路,而片中也充斥了他们对未来的各种不确定、失落、以及不正面的隐藏的情绪。在这一片荒原中,他们是一群闯入的陌生人,而那位大胡子的米克,则像是一个无法为自己行为负责的好吹嘘者,一个开出无数空头支票的政客,引领着大家盲目的寻找。片中很偶然地透露了这个男人对世界的理解——女性具有混沌的本质,而男性则具有毁灭的本质。
而当剧情发展到他们绑架了这位印第安人后,事情就变得更为有趣。属于这片土地土生土长的印第安人,米克给予他们十足的不正面的评价,于是大家更加不确定未来的情形会如何。乍一看之下,印第安人在前方为他们带路,但实际上笔者觉得——对于言语不通的印第安人而言,这帮异乡来客,正准备让他走在前面,带领他去往一块完全陌生的土地。而恰恰有意思的是,印第安人的自然信仰中,大地即为神圣的母亲,而天空即为神圣的父亲,所以当月亮出来时,印第安人赞美起月亮,并感谢她给予自己的照顾;当他们走到一段陡坡时,印第安人感恩神圣的大地母亲,曾经将无尽的水源提供给我们,并期盼伟大的天空之父给予指引——毕竟他不知道这些异乡的来客要带他去往哪里;再接下来,因为不爱惜自己的父亲为了节省水让自己倒下,印第安人继续为他祈祷,希望隐藏在荒原中的邪灵对这个可怜人手下留情……而这些对于神圣宇宙的敬重,则在我们所谓美国的拓荒者——也就是现代人的眼中,是完全野蛮而不可理解的,只是他们自己并不清楚,他们在看着念诵祈祷的印第安人的表情,完全就像他们在无意识状态下所对此间遭遇中的人的评价吻合——无知,无法真实,像个孩子。当树木出现时,仿佛导演在暗指迷失的现代人依然还有机会,选择跟随一位了解地球的圣者的脚步,还是遵从内心的混乱与无法安宁。如何重新返回美丽的伊甸园,则交给走失的现代人自己去寻找那个答案。
我喜欢这部片子,因为它非常隐晦而密集地表现了现代人在心灵层面的漫无目的以及厚重的失落感,以及可能前往的方向。那些建立在不安、恐惧而非爱之上的美丽话语所许诺的美丽的近路,其实是难以辨别的条条歧路。

 2 ) 凯莉·莱卡特是难得一见的当代美国最具作者性的导演

导演的风格一贯是拿掉一切可以拿掉的,作为一个女导演,如此干脆利落,真好。在她的影片中,她始终坚持着不需要让观众知道人物的背景,行为的动机,甚至结果。。。她的影片从来没有说来话长,话说从头,因为所以这类的铺陈。观众与戏中人即刻相遇,观众进入主人公的境遇,与主人公分享同样的踌躇、犹豫、迷惑、不安、焦虑。

《米克的近路》依然是一部很多中国观众所谓的“没有故事”的影片,影片仅是跟剧中人物同行的一段路程。几个无助的家庭,怀抱希望与恐惧,在向西部迈进的路途中,迷路了。他们先后有两位不可靠的向导,一位是吹着牛皮将他们带入迷途的白人向导。一位是言语不通,被米克一厢情愿当作可以帮他们找到方向的印第安土著向导。在经历了上路的兴奋,迷路的苦闷,寻路的恐惧之后,影片结束在未知。

美国人是最擅长拍摄主旋律影片的,美国电影将美国梦种植到全世界观众的心中。但新世纪以来,美国人开始严厉的质疑自己的历史,并且开始试图颠覆自身的存在。以John Ford为代表的老一辈的西部片无疑是在用极大的偏差视角讲述美国白人的西部殖民史,这种传统的家国情怀已经跟不上时代了。《米克的近路》不能说是唯一的,但肯定是少见的讲述美国西部史的故事。在歌颂与践踏本国历史这两级之间,导演选择的是更审慎更复杂更冷静的视角。荒漠里,一种文化与另一种文化相遇,土地的所属,两方的对立,生死的可能,利益的交换,胁迫与妥协,信任与辜负,所有一切都在无言的对峙着。故事可以向任何一种方向转变,没人能预料,没人能控制。就是在这个对峙的时刻,产生了巨大的张力,历史宏大感与个体生命的重要相得益彰。个体因历史而变得宏大。历史因个体而变得细微。谁也不比谁更重要,更强大。任何一方的叙事都无法篡夺另一方的存在。

影片选择了更狭小的片幅比,也是有别于福特惯常使用的宽银幕,导演排除宽银幕下西部的壮美和史诗感,意在将镜头于观众的目光聚焦于此时此地。不要被那无尽壮阔的山与沙漠而激发抽象而宏大的感慨,导演要表现的只是主人公要面对微小而具体的瞬间。

影片成本两百万美金,低成本独立电影在百年电影史里始终面临多重困难,但事实上低成本文艺片并不比高成本商业片先天具有道德上的优越性,非常糟糕的垃圾低成本影片也比比皆是,唯一重要的是导演本人显然非常享受的独立电影带来的创作自由,所以外人也无需刻意强调其低成本困境。创作自由带来的幸福感大抵可以平衡掉捉襟见肘的预算造成的麻烦。低成本影片成功的前提是导演的智识水准和勤奋。法国人提出的“作者电影”在这类影片中是非常贴切的。凯莉·莱卡特是难得一见的当代美国最具作者性的女导演。

 3 ) 《Meek's Cutoff》观感

不知道说啥了啊,全Brisbane就一家电影院上映啊。 去了发现整个厅就俩人看啊。 欣赏不了啊,太文艺了啊,太独立了啊。 导演就不是拍给俺这种观众看的啊,就没剧情啊。 就是几个人横穿沙漠啊,白天走晚上休息啊。 太冷峻了啊,镜头都静止不带动的啊。 荒漠的摄影是很好,可是晚上就不打光的啊,夜里就靠一篝火,神马都看不见啊。 还有好几个夜晚的戏啊,有木有。。。 各种看不见人啊,只能听声啊,还各种西部口音啊,听不懂很崩溃的啊。。。 还有一印第安人,说土著语啊,神马都听不懂啊,也木有英语字幕啊。 最后到底走没走出沙漠啊,神马都不知道就结束了啊,没有结局啊。 快睡着了啊,跟这比《生命之树》简直太提神了啊。 太小众了啊,奥斯卡应该没戏了啊。 小米虽然演的好,但估计也悲剧了啊。 P.S. 冲着米歇尔威廉姆斯去的,可惜戏份不够多,但表演确实很好。 几乎完全融入角色,灰头土脸的村姑的感觉,很内敛的表演。 感觉是继去年《蓝色情人节》之后又一个“没有表演痕迹的表演”。

 4 ) 对西部片就是不免疫

这电影倒是能看下去,就是没有完整的故事,也许导演就不是来讲故事的。一众实力演员,久违的保罗-达诺,当年的《血色将至》可是和丹尼尔-戴-刘易斯平分秋色,不过他不走主流,可惜了。

 5 ) 蛮荒与未知

世界大概本来的面目吧 1845年 人类还没有被现代自动机械宠爱之前 他们算是精致的人儿吗 现代深邃执着的人儿们 内心大概都与这荒原相似吧 在自然中找到过真正快乐的人大概更容易与这部电影共鸣 。

其实我们内心底里是有追求的 而且大部分人的追求都相似 敢于放逐 是勇敢的 同时 体会到的 定不是一般大多数人在人造有限的环境中可以体会到的 生命自有其自然的固执吧 😁😁😁😁😁

 6 ) 反不反西部,who care?

1.海报刚好切题,中心思想都在这了。小米举枪,对准的谁,不是印第安人,是meek。这个没有善恶对立的片硬要扯个“反派”的话,是meek吧;硬要扯个“主角”,应该是印第安人,戏点都在他身上。

2.其实无"戏"可言,像伪纪录片,发散联想的话,一个The Road,黑色末世风格,一个the way back,苦情路线,meek's cutoff不能叫"极简"吧,人物设置是成立的,三组人+米克+印第安人,性格特征都不同,对印第安人态度也不同。女主角虽然嘴里说,我讨厌他,但是我要他欠我的,边说边给印第安人补鞋子,完全是现代意识女性的做法,政治正确程度,那年头简直惊天动地吧。

3.画面都可以做桌面的,全部自然光吧,夜戏全是黑的。硬要安个什么主义的话,自然主义?其实和上面两个“道路”有关的片都不像,倒有点像“冬天的骨头”。

4.反西部片,能反的都反了,主角是女人,印第安人早就不是恐怖分子,没有善恶对立,类型片的要素全部没有,这根本就不是类型片,所以也不存在“反”西部了吧。只有朗霍华德那种发神经的,才会拍missing那种“西部片”。什么年头了还在妖魔化印第安人?

5.结局不突兀,水源出现了,人人面临选择,印第安人都往前了,这段meek的近路到了尽头。

6.个个说闷,怎么gerry倒有7.5分了?这豆瓣的评分总是让人一头雾水。

 短评

8.9;"Mama, a tree can't live without water. Can it?"

3分钟前
  • 冰山李
  • 力荐

A / 在白昼的无效交流中人物的互动被压抑以服务于近乎缓慢凋零般的时空节律,继而被藏进漆黑难辨的夜色与不被理解的异域歌声中。没有先前作品那般的时间折叠,但却有另一种在此刻的时间绵延与人物不断向四周张望的心理状态之间的分叉并行。《野草蔓生》中通过独白提供的层次被转化为悬浮在“故事”与“观看”双重光亮之上的真空,因而观众始终能置身于电影叙事与人物飘游的精神之间的完成某种黏着或是浸没的体验。

5分钟前
  • 寒枝雀静
  • 力荐

独立佳作 很容易让人置身其境 虽然相当闷

8分钟前
  • ButtMan
  • 推荐

一种印象派的影像写作,一个镜头被处理成整体的印象,相近的声量,相近的运动速率,让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边界消弭。前半段Meek的声音刺耳,提供方向感。结尾当印第安人开始唱歌,并坚定地向画面纵向走去时,电影中出现了重重的一笔,是为Cutoff。

9分钟前
  • Lies and lies
  • 力荐

我以为我会喜欢西部片中的女性视角。但是我还是困乏到昏昏欲睡。

10分钟前
  • 齊楊森
  • 较差

倒并非女性视点,不过是说女性也是西部拓荒的重要一分子。印第安人在片中被用提喻的方法处理了,其就像西部一样神秘无解。

13分钟前
  • LOOK
  • 推荐

西部依旧荒凉,但是导演的镜头下透露出了很多比荒凉还可怕的东西,或许拓荒带给印第安人的苦难才是最大的荒凉吧~!

14分钟前
  • Ron Chan
  • 推荐

一天整了4部冷片的字幕后,凌晨看了这部片第二遍,这是什么精神。推荐给喜欢看闷片的。1.33 . 觉得棒, 全方位的反类型, 反西部/男性神话

15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喜欢西部往事和血色将至的,或者是对摄影技术对一定研究兴趣的,一定会喜欢此片,可惜我两者都不是~~~对我来说,一部好的电影,首先应该是一个吸引人的故事;不光是小米和达诺,所有演员实际上都在打一个超级巨大的酱油

19分钟前
  • RIC
  • 还行

用跳切断裂空间,用画幅压缩大小,刻意强调的“时间变化”(落日镜头)无不在构建一个虚拟的“现实”。当人的本体被剥离得只剩下生命征时,其思维中的二元对立是否依然清晰如故? meek最后的选择即是答案,亦是cut off.

20分钟前
  • 粉粿症候群
  • 力荐

某种西部片。剧中人之间也好,电影和观众也好,始终保持了强烈的距离感,这种距离的忽远忽近也成了影片最大的推动力,土著人无法理解的语言也同时成了最神秘和最熟悉的东西了。【2017.9.21 @MoMA in 35mm】

21分钟前
  • TWY
  • 推荐

长征中拨乱反正。自然主义,固定远景镜头内时间流动。人所处的一种特定境况的描绘,急切地想抓住每一根救命草,对引航人的怀疑即自我怀疑。没有近路,也没有好路,关键在于一条路走到底。

24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推荐

哎,小米选片眼光太独到了吧(或许因为之前合作过《温蒂和露西》),谁能告诉我这片子讲了神马呢??西部风景倒是的确很震撼。。电影院里面都是老头老太。。。T_T

25分钟前
  • 米粒
  • 还行

比起前作,质的飞跃,颇有大师风范。必须看胶片,至少蓝光。

30分钟前
  • Enid
  • 推荐

催眠良品。

35分钟前
  • 荔枝超人
  • 还行

米歇尔的演技着实使我喜爱,可是这次电影的主题并不太符合我的口味。

36分钟前
  • Escalin
  • 推荐

00:06:00左右一个固定机位长镜,近景和远景的调度构出时间的景深

39分钟前
  • 无鬼斋
  • 力荐

又是西部风光片...

44分钟前
  • 大宸
  • 较差

框架里的motherhood很重,以至于最后西部这个框架都变得模糊不见了。三方结构的关系还是比较明显的,但似乎美学可以更近一步,文本也稍显单薄,现在这样较为尴尬。

45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原来“独立”“文艺”就是不把普通观众当回事,很讨厌这种“只顾自己HIGH”的导演,真想问问女导演Kelly Reichardt ,“田壮壮是你爹啊?”影片倒是很完整,女导演也很压得过劲儿,甚至结局颇有大师范儿,就是这年头这种自个儿玩儿的清高劲儿让人无语。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