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元甲2006

动作片美国2006

主演:李连杰,董勇,孙俪,中村狮童,鲍起静,邹兆龙,原田真人,杨紫琼,衣世雄

导演:于仁泰

播放地址

 剧照

霍元甲2006 剧照 NO.1霍元甲2006 剧照 NO.2霍元甲2006 剧照 NO.3霍元甲2006 剧照 NO.4霍元甲2006 剧照 NO.5霍元甲2006 剧照 NO.6霍元甲2006 剧照 NO.13霍元甲2006 剧照 NO.14霍元甲2006 剧照 NO.15霍元甲2006 剧照 NO.16霍元甲2006 剧照 NO.17霍元甲2006 剧照 NO.18霍元甲2006 剧照 NO.19霍元甲200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16:07

详细剧情

  霍元甲(李连杰 饰)年少时以稚嫩的霍家拳打败向他挑衅的小恶霸后习武信心大增,凭着对武术的悟性及热情,他的武艺根基日益深厚,成为天津赫赫有名的武师,可是其性情也渐变得浮躁傲慢,越来越好勇斗狠。得知徒弟被天津另一高手秦爷重创后,霍元甲不问原由闯入秦爷的寿宴,威逼其当场签生死状 与他比武,虽然最后他取得了胜利,但却因此赔上了他一生最爱的母亲及女儿的性命。大错铸成后,痛不欲生的霍元甲神志昏乱远走他方。后得某偏远村落的村民孙婆婆及其失明孙女月慈(孙俪 饰)的悉心照料,霍元甲复原了精神气,并开始领悟武学的真谛。

 长篇影评

 1 )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记《霍元甲》

这次我没有事先看影评,就是要保证得到的是最原汁原味的个人感想。《霍元甲》这部电影在年前就炒得热热闹闹,而我到现在才一睹其庐山真面目,也是为了不想赶潮流,反而被潮流左右了想法。

这部1小时39分钟的电影,我共哭了两次,一次是霍元甲回乡祭拜爹娘,一次是最终决战。年轻的时候看武侠电影,大多看的是动作帅不帅,死伤的人多不多;现在长大了,透过招式纷繁的武打镜头,更想看到的是电影背后的真意。《霍元甲》没让我失望。

电影的剧情很明显的分成了两部分,前部分是年轻气盛不懂得收敛锋芒的霍元甲,只为争强好胜而与人打打杀杀,结果却累了慈母幼女成为仇恨的牺牲品;后半部分是领悟武道精神后的霍元甲,真正明白到武术并不是为了战胜别人,而是要战胜自己,虽然死于擂台之上,却留下精武精神流芳后世。《霍元甲》给我的感觉是这部电影里并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坏人,秦爷不是、他的义子不是、大力士不是、日本人也不是,即便是那个下毒的家伙,身上的戏份也没有重到让人恨之入骨的地步。导演从一开头就想要阐述一种精神,而不是让观众的感情仅仅停留在仇恨和愤怒的层面上。

于仁泰的作品我所知的只有《白发魔女传》一部,当时对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和飘逸灵动的风格欣赏不已,时隔多年,再看到这部《霍元甲》,觉得导演有种得悟大道的感觉。为什么这么说呢,先看看几个镜头吧。第一幕是霍元甲和秦爷在边走边聊,两人行至一辆装载棺材的车两旁,按捺不住的霍元甲抢先出手,推出棺木袭击秦爷,口中还说此棺木是为秦爷准备的。这一幕我印象极深,因为抢先出手,不予人后路的作风非常符合年轻的霍元甲锋芒毕露的个性,一个动作就将霍元甲的性格跃然幕上,实际是奠定了前半段宝器锐芒毕现的基础。

第二幕是在苗寨田间,和风拂过树梢,人人停下手中工作,仰面感受自然的气息,唯有霍元甲为赶进度埋头苦干。这一幕其实隐含了道家的精神了,老子的《道德经》说天地万物都是相辅相成,浑然一体的,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是回归自然,保持淳朴的心境。去其锋芒,荣辱不惊,有所为有所不为才是大道所在。霍元甲一直以来只凭意气用事,勤修武术无非是为了出人头地,一旦受到挫败就心灰意懒,自然体会不到天地万物交融的平和感觉,甚至比不上乡野村妇的见识,也不足为奇了。

第三幕就是再一次春回大地,农活正忙时,人人努力工作,山间田野和风轻送,霍元甲和旁人一样挺起腰板,闭眼感受天地灵气,此时的他便算悟了道了。不过这还仅是道家的“道”,到了最后挑战各国高手时,他悟到的才是武道的“道”。

中国的武道精神不仅有“道”,更有“武”,且“武”在“道”之前。单纯的道推崇无知无欲,任性而为的精神,鼓励出世而不鼓励入世,“武”这一字却有金戈铁马,横剑江湖的气势,更有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侠义精神。在《黄飞鸿》系列电影中,徐大导演归纳出“侠”的定义,便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简单的行侠仗义是不够的,最难得的是在国家生死存亡之际站出来,贡献自己的力量。在电影写到这里的时候,已经不仅是宣扬平和冲虚,修身养性的道家法门,更是提出武术的真正精髓所在——为国为民,武道是缘自道而超乎道,于电影而言是一种升华。

最后的决战霍元甲身中剧毒仍然力拼不止,的确是非常教人感动,尤其是那一席话“人无法选择生命的开始,但是一定要有勇气走完最后一步”让我泪如雨下。真正的男子汉在生命即将结束的一刻也直面死亡决不低头,他的勇气唤起万千人民自强不息的信念,在那一刻,我真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无比骄傲。

电影一气看到尾,脑中的思绪还翻腾不已,其实这是一部不错的影片,只是因为每个人欣赏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到的想法也不同。大部分的人只专注于李连杰老了,或者剧情说教味太浓,衔接不上之类的缺陷做文章,却忽略了导演最想表达的思想,甚至有人说,这部片为了给老外观赏,所以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洋鬼子”这类带侮辱的词汇,林林总总的批评,不一一列举了。我的想法始终是,一部片子可以场面不大、服装不靓、人物不美,但不可以没有自己的思想,缺乏了思想,电影就没了灵魂,而有了思想,就是一部值得欣赏和纪念的影片。

《霍元甲》是一部有思想的电影,相信我。

 2 ) 有关回归、有关武术精神

《霍元甲》----有关回归、有关武术精神 1. 小霍元甲很漂亮,稚嫩的童声对挑衅的赵健说:“上台!”^_^ 2. 成年的霍元甲很霸气,要做就做津门第一。面对小时候曾打赢他的赵健说:“这么多年没见,你躲哪儿去啦?”(京腔儿)然后我惊讶地看到了李连杰摇摇晃晃地踩着梅花桩上台!吓!等这硬桥硬马武打电影整整8年了啊!比起那些上窜下跳奔着奥斯卡、飘来荡去让人头晕发困的“武侠”大片,这样的戏让我无法不激动!忽然感觉做中国功夫片观众好可怜,尽遇到一些糟蹋钱、祸害观众、沽名钓誉之徒!(无极、夜宴、十面埋伏看什么看?说的就是你们!) 3. 霍元甲一次次的打擂,要的是名,搏的是命,却远离了善。 4. 他含泪与兄弟般的农劲荪翻脸的时候,我心中有种难言的隐忧——他的称霸之路到头了。 ----------------------------------------------------------- 母亲和女儿被害,他执刀走入秦家。比武的欢呼雀跃陡然变做修罗场四周的寂静。这是只受伤的虎!第一次从李连杰身上感受“煞”字,寒气逼人!武功惩恶,亦害人啊。我知道这是把津门第一的霍爷推到极至。他赢了,其实自始至终他都没输过,然而知道了秦爷与徒弟的过节是自己徒弟有错在先之后,他清楚即便家人不死,他霍元甲也无法自处。 ---------------------------------------------------------- ……来不及回想他落入水中是要自杀还是要清醒,就电影被带到了绿竹摇摇的寨子。这样的世外桃源总能给人休养生息的力量。我知道大侠回来了。真的回来了!好莱坞电影中的李连杰身手利落,却无周杰伦所说的那种“可以在他身上看到音乐”的“太极”式的飘逸洒脱,刚柔并济。如今看他手执秧苗站立风中,周围是华语武侠标配:竹林…难得的静谧画面前我却心潮起伏!这是我想要流泪的地方。这才是武侠!这才是无根无极万法自然!这才是中国电影!这才是李连杰!只有在这样的戏里你能找到武术家而不是看打架! ----------------------------------------------------------- 微言大义电影说了很多。“高低论”也不是第一次听李连杰说。如今这部电影用品茶作比喻,很浅显,却才真正让我心服口服。——茶本身都是生长于自然当中,并没有高低之分。倒是由人来决定的。如果你的心情中了,茶的高低还有那么重要吗?世上的武术确实没有高低之分,只有习武的人才有强弱之别,通过竞技我们可以发现和认识一个真正的自己,因为我们真正的对手,可能就是我们自己。最可怕的竞技在自己内心! ---------------------------------------------------------- 电影动静相继,一如李大侠静若处子、动若脱兔的风格。居然有观众在霍元甲大限到来时激动地喊:“霍元甲加油!”有人笑,我却想鼓掌,因为我的心也揪着疼。霍元甲用他凛冽的身手、意料之中却又惨烈激荡的命运硬生生的抓住了我的心。他喝下那杯有毒的茶时,观众大多比较平静。然而当悲壮的音乐淹没了自强不息的呐喊和喧天的鼓声,世界都仿佛因他的搏杀而窒息。没有仇恨,只有震撼!他的血抛洒在擂台,也抛洒到我心上,扼腕!电影起承转合干净利落,动作场面冲力十足。而这些都没有一句"自强不息"来得震撼,都没有一句"育体\育智\育德"来得明朗,都没有"不可以武术欺洋排外"来得振奋。(无法不振奋啊,头一次听到演清末时期的电影台词里说:不可欺负外国人!) 李连杰,他敢于把心掏出来给大家看,任人怎样评说。这份勇气我打心里佩服!

 3 ) 论武的精神

霍元甲上映后,观众影评人喜恶参半,而且还惹上了官司,霍元甲的后人告李连杰诋毁其先人霍元甲形象。依照惯例,本人把这种没事儿找事儿,自我贬低的行为只能评价为:霍家后人们,你们也太陈凯歌了吧……而且,陈凯歌大叔遇到的是恶搞讽刺他的“孩子”无极的馒头血案,但李连杰这部电影无论我怎么看,都是把霍元甲神格化,伟人化了,这“诋毁”二字,真是何从谈起阿?严重估计霍家后人只耐着性子看了影片的前三分之一,便愤懑之下拍案而起,这喷气机.李,太不像话了,不仅满脸褶子装嫩,还把我们先人霍元甲大侠塑造成一个愣头青的形象。对此我只能说一句,别丢你们家先人的脸了。
 
我记得在天涯上看过一个帖子,楼主说道,能被艺术家神格化的历史人物,真是少之又少,那都是岳飞屈原一类的人才能享有的殊荣,在这个以解构为潮流的时代里,霍元甲被李连杰选上,为了体现他自己对于武术精神的理解,用非常崇敬的方式将霍元甲在荧幕上伟人化,对于霍家后人来说确实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但霍家后人如此的缺乏理解能力,真是悲哀。
 
说实话,李连杰征战好莱坞后的电影,我还真没看完过一部,去年在英航的飞机上断断续续地看了什么丹尼什么的电影,感觉也很一般,因此对霍元甲也没有抱什么太大的期望,所以这部电影就在我硬盘里雪藏了很久。电影上映后的影评也一般,很多人的意见是,这部电影说教味太浓了,换句话说就是太不矜持了。我的理解是,中国影迷的品味在变化,早些年吃了太多的说教电影,有些消化不良,所以现在希望所有的电影都能藏着掖着点儿,不要太急着把想说的话都扔出来,要让电影语言自己表现出来,典型反例就是张大导演的英雄。我个人认为,什么电影都需要,文以载道,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很多时候也是导演或者演员想要表达自己的一些人生感悟。我们作为观众,不能鸡蛋里挑骨头,首先看看这表达出来的道理是否自己也有认同感,其次再评价这表达方式是否火候恰当。其实大部分所谓的好莱坞大片也是励志为主,不得不说,因为有语言文化背景不同的原因,所以很多国内观众就感觉不是那么的别扭,甚至吃的还很舒服。在大洋的彼岸同样也有人评价这些电影太过骚情,天下影迷一般难伺候,所以我们一定不要抱着挑刺的心理去看电影,这样会错过很多。
 
我个人很喜欢这部电影,李连杰愈来愈显得淡定从容,无论是身手,还是眼神。他说道理,讲故事的方式,也并不如同很多人说的那样直白急切。前一段时间看过李连杰在北大的演讲稿,对这个人很敬佩,他拖着几乎半残的身体,学佛多年以后,已经对武术的理解到达了某种禅宗的境界,强调武术应用于强身健体,理解自己,以武止戈。相比较另一位将武术提炼到哲学境界的电影人甄子丹,其自编自演自导的用于体现自身理解的电影杀破狼,却仍停留在以武犯禁的思维模式中。当然这两部电影想要表达的东西完全不同,没有太多可比性。
 
电影中想要着重的镜头,使我想起《雪山飞狐》的最后一句话:这一刀,是砍下去还是不砍呢?在电影里,面对霍元甲的选择便是,这致命的一拳,是打下去还是不打呢?他的父亲没有打下去,因此输掉比武,年少的霍元甲不能理解,于是为了津门第一,打下了这一拳。这一拳,打死了秦爷,引发了仇恨,使得自己母亲女儿死于复仇,他手刃了仇人,又能怎么样呢?死去的亲人不能复生,所以少年霍元甲一直以来的人生理念崩溃了。他需要一段旅行,需要重新构筑自己对于武术和人生的认识。
 
在水田里插秧的那一段,开始霍元甲看见自己比别人插的慢,争强好胜的性格发作,他便只顾速度,胡乱插起来,月慈告诉他,秧苗之间也必须留有空隙,否则不能好好生长,人和人之间也同样需要互相尊重。霍元甲学到的是,要慢下来,一味的徒胜,是毫无意义的事情。
 
后来李连杰也借霍元甲的口说出,比武前签生死状是中国长久以来的陋习,要做到以武会友,而并不是毫无道理的两个人在擂台上互相厮杀。
 
袁和平的武术指导还是那么的具有艺术性,这部电影的武术竞技画面很好看,大部分都是连贯长镜头,其实不比杀破狼差。
 
在最后的以一对四的擂台赛,霍元甲明知不公平也要上台比试,这里的比武,为的是激发中国人自强不息的精神,所以最后虽然中毒,但仍得比试到底。而且最重要的就是,那一拳,他选择不打下去。就是这个选择,神格化了霍元甲,也就是李连杰想要表达的武术精神。
 
人们学武术,难道就是要在比武中以命相搏吗?难道非要取他人性命,引发仇恨吗?这就是李连杰对于武术精神的质问。
 
李连杰表示,这是他最后一部关于“武术”的电影,也就是说,对于自己对武术精神的理解,他用这一部电影就足够讲完了,希望人们能够理解。但很可惜,明白的人不少,但理解的人不多。

 4 ) 看看动作戏就OK了

李连杰的电影,无论剧情怎样动作戏是不会让观众失望的,本片也是如此。在好莱坞打拼多年的JET终于回来了,继方士玉,黄飞鸿后扮演传奇人物霍元甲,可能很多年看不到这么单纯的武打戏了,虽无太大惊喜但也非常过瘾。中间穿插了很多说教的东西,希望把功夫的真谛和他的理念传递给大家,可惜过于教条主义了,特别是瞎子孙俪,整个一心理辅导员。

感情戏是硬伤。执导过Freddy Vs. Jason的于仁泰并不是擅长感情戏的导演,李连杰同样不是会演感情戏的演员,所以影片中与孙俪的感情有点不清不楚的感觉。

影片对霍元甲的生平改动颇大,至少80%都与史实不符,虽然艺术加工是必要的但这么大的改动会让人对霍元甲产生错误的理解。

作为霍元甲老乡的我特意第一天上映去影院捧场,看完有点失望。好笑的是影片的天津话竟然让一个乞丐说(说了好多遍,估计大家看完都记得倍儿清楚),其他人都是标准普通话,看来那时的天津人素质很高啊!呵呵~

武学宗师霍元甲生平介绍

天津西南20里处,离南河镇小南河村不远的地方,有个霍元甲文武学校,学校的习武场内,几十名孩子手持单刀,蹿蹦跳跃,呼喝连连,一招一式颇见功底。也许孩子们知道,在武术大师长眠之地,尚武精神永不可失。原来,小南河村是爱国武术家、精武之祖霍元甲的故乡,这里至今保存着霍元甲的故居和陵园。  

  霍元甲,字俊卿,生于1869年。霍家祖祖辈辈一直居住在小南河村。当年,这个武术世家以种田为生,过着与大多数村民一样的农家生活。霍元甲少年时期以打柴为生,其后当过脚行。

  1896年春天,霍元甲结识天津北门外竹竿巷怀庆药栈掌柜农劲荪,遂去药栈干活。当时,药栈进货,每捆药材包重达五百斤,力气大的伙计两人抬一包还很吃力,而霍元甲能独挑两包,其神力为观者惊服。一天早晨,药栈刚开门,只见两个八百斤重的轧路石碾堵在门口。又有一天,药栈门前井台上有两个大青石倚立着,稍一触动即可将井台撞毁。这两次暗中投来的挑衅,都被霍元甲飞脚挥拳,一举排除。从此,“霍大力士”之名传遍天津。

  这段时间,农劲荪常给霍元甲讲古今中外趣事,使霍元甲大开眼界,明白了不少道理,也激发了他爱国报国之心。

  1900年,北京源顺镖局号称“大刀王五”的大侠王子斌来津,与霍元甲一见如故,霍元甲对王子斌尊重有加。1900年旧历六月十八日,“大刀王五”在与洋人斗争中惨遭杀害,被八国联军斩首示众。得知此事后,霍元甲与徒弟刘振声潜入京城。趁夜深人静时,霍元甲爬上十几米的标杆抢回王子斌的首级,在《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的协助下,将义士身首合葬,尽了朋友之义。

  1901年,有个自称“世界第一大力士”的俄国拳师到天津卖艺,声称“打遍中国无敌手”。霍元甲闻讯后,立即赶去要和他比武。俄国拳师得悉霍元甲威名,始终不敢出场比赛。最后,他登报承认自己藐视中国人的错误,灰溜溜地离开天津。

  霍无甲立志振兴武术,强种御侮,在家乡广收徒弟,传授拳术。1909年,霍元甲来到上海,以“专收各国大力士,虽铜筋铁骨,无所惴焉”的勇气大长国威,从此声名远播。

  1910年6月,霍元甲在上海创办“中国精武体操会”,后改名叫“精武体育会”。这也为霍元甲赢得了“精武大侠”的美名。创办精武会仅3个月后,霍元甲便于1910年9月14日不幸逝世,民间一直流传,他是被日本人害死的。孙中山先生对霍元甲“以武保国强种”的胆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精武会成立10周年之际,孙中山亲临大会,为“精武”会刊撰写序文,并亲笔题写“尚武精神”四个大字。

  如今,精武体育会已遍布国内外,尤其在东南亚一带盛行,会员多达几十万。这个“以国术为根本,以武术为皈依”的民间体育社团,始终高举“爱国、修身、正义、助人”的大旗。

  霍元甲去世后,先是安葬在上海公墓,1911年,他的弟子扶柩归里,将他葬于小南河村。其妻王氏一直生活在小南河村,直到1960年去世,时年92岁。  

  遗憾的是,霍元甲去世后,他的成名绝技“迷踪艺”同时失传。

 5 ) 霍元甲[导演剪辑141分钟国语完整版],要看這個版本才是王道

請大傢注意,我看的是加長版本的,普通版本早在06年初的時候已經在家用DVD租碟子看過了,普通版真是沒什麽意思,看的全部是jet li的武打而已,感覺片子沒什麽劇情,沒什麽深度...
不過今天看過這次的加長版本來說,這才像一部武術片,這才稱得上是一部大片,是的,大陸版本確實删掉了太多了劇情發展,而只剩下一個武打片的外殼,沒什麽意義在裏麵,說教也太生硬,覺得就像是在誇誇其談,而這部加長版本加上的內容將霍元甲中的人物性格都飽滿起來,劇情最後也感人至深,雖然早已經知道劇情(小時候就知道吧,還看過一邊大陸版本)
可以説這樣一句話,只是看過大陸版本的霍元甲,可以不算看過這部片子了,希望大家重新看一邊這個霍元甲[导演剪辑141分钟国语完整版]

 6 ) 智仁勇农敬荪

电影《霍元甲》应该改名叫《农敬荪》,因为农敬荪才是了不起的人物,值得我们中国人学习的真英雄。

※以下内容含大量剧情※

农敬荪对朋友尽义,对国家尽忠。小时候农敬荪替霍元甲抄书写字,无怨。长大后,习文的他在乱世不能一展抱负,未有酸秀才的心结,下海经营沽月楼,搞得有声有色,腰缠万贯,却让霍元甲风光豪气。

霍最盛气凌人时,农敢逆耳忠言,苦苦规劝,甚至不惜以绝交来阻止霍铸成大错。霍把沽月楼打个稀巴烂,最后惹来家破人亡,那时农早已与霍绝交,但农仍暗中为霍保存大宅宗祠。

霍洗心革面要从天津跑到上海打洋鬼子做民族英雄,路费还得农来接济。霍终于在上海打出名堂,为中国人争了口气,农马上不记前嫌,跑到上海来道贺,甚至还未跟霍说好,便已把沽月楼卖掉,带钱来上海为霍开精武体操会。精武体操会不是烂仔(流氓)馆,农为体操会立宗旨订会规,会长由霍来做。

农有接受新事物的胸襟和视野,他穿洋装戴眼镜,却没有当汉奸。他教霍喝咖啡,叫霍走出中国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农对事态世情心明如镜,早叫霍不要与四大外敌一次过对打,霍硬要把民族声名尽放在自己身上,到霍与日本的田中对打时毒发,霍说了一句每部戏最有人性的说话:“元甲,不要打啦,没有什么比活下来更重要。”我把这句话转赠予所有想过轻言放弃生命的朋友。

霍最后要拼死一战,农带头叫了一个不亢不卑的口号:“自强不息”(注意:农不是愤青,他不会说:“打倒东洋鬼子!”那样失格的话),让霍无论胜负与否,都已赢尽人心,日本高手最后也不得不服,举起霍手以他为胜。

霍元甲要花了几十年兼祸及亲友才懂得武术真谛;农敬荪老早便懂得大智慧,他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知识份子的典范,都是极少中国知识份子能做到的事情。试想想霍没有农这个朋友会如何。得朋友如农敬荪,死而无陷;我们国家如果多几个像农敬荪的商人,国家有救。

农敬荪处处为朋友为国家,家财散尽,却连风头都没有机会出一下,是不是很傻瓜呢?

如果你这样想,你才是个傻瓜。


***

霍元甲在电影中不是第一英雄,算个第二可以吗?不成,第二位的英雄是英国大力士奥皮音(O’Brien)。

奥皮音打遍天下无敌手,理应比年青时的霍元甲狂傲,但他被寂寂无名的霍元甲打败时,无恨,举起霍元甲的手以他为胜。奥皮音不是只是一介武夫,也不需家破人亡才觉悟。奥皮音是正宗英国绅士,尖酸刻薄的陶才子不是。

其实不需要什么一代宗师、武术至高境界,做人不要把胜负看得过重,服输,多一点大方宽容就可以了。奥皮音和日本的田中最后都举起霍元甲的手,心服口服,中国人何时有举起对手的手的胸襟?

 短评

85/100 光芒四射的导演剪辑版,李连杰以武入哲的代表作,于仁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霍元甲,从青年的傲气到中年的心平气和,开始悟道,过程转变很精彩,袁和平的动作更是锦上添花,几场动作戏精彩至极。

6分钟前
  • 波尼奈奈
  • 推荐

武打动作场面惊心动魄,尽管霍元甲的故事熟透于心,但是这部片子拍得很抓人,挺好的。

10分钟前
  • 慕詩
  • 推荐

141min导剪版。即使作为霍元甲的真实传记片来看也是完全合格的。标标准准的三幕式剧作结构,不会写剧本的可以拿这片剧本研究入门。比武行云流水,文戏真挚动人。两个半小时细腻的人物刻画使得几个主角的感情和故事线都足够饱满,也使得高潮打戏时共鸣来的自然又强烈,民族感确实太容易调动,当年看这片的观众心情或许就和我们今天看《流浪地球》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吧。

11分钟前
  • 流光溢彩`
  • 力荐

主流大片,可是节奏比文艺片还慢。里面霍元甲是爱孙俪演的那个角色么?在濒死体验里还出现孙俪。片子的亮点出现在农劲荪奥比音和田中身上,把配角刻画得这么伟大主角的光芒到哪里去?想说霍元甲是天津人吧,可是片子里只有那个疯子用天津话碎碎念,搞得不伦不类。看在乡情和最后的主旋律份儿上给3星。

12分钟前
  • 塞腮
  • 还行

6/10。大量擂台比武场景诠释着暴力美学的舞蹈化,如英国大力士一记直冲拳打来,霍元甲右掌接拳,侧上步绕其背后再顺势左拳将其推出,还利用拳台围绳的弹性迅速移动;枪术比武时利用短枪的灵活应变性,缠、拦、拿和扎逼迫对手一气之下将长枪折断;击剑对决那段潇洒柔美,将剑穿进洋人护腕里一绞令其脱手;相比和秦爷的生死之战,霍元甲愤怒、狂暴,一记重拳打入前胸,力量穿透后背,自己毒发倒下前对日本武术友人收住了那一拳,铭记了武术的最终目的是点到即止、以德服人。导演剪辑版无非增加了一股说教味,特别是将女性客体化为理想对象的男性凝视过于强烈,月慈的瞎子形象隐喻她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被作为观看客体,赋予母性教育的功能,她把霍元甲唤为‘‘阿牛’’一般与世无争的侠士,为他急着插完的秧苗重新赋予生命,帮助英雄完成出世、入世的转变。

13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怪不得霍家后人看完这部电影生气……

16分钟前
  • Ego17℃
  • 还行

我还是比较喜欢李连杰的……比甄子丹帅啊

18分钟前
  • 🧸
  • 还行

霍元甲不值七分?打分的各位在他妈逗我吗?

21分钟前
  • Freddie
  • 推荐

当年把我看得热血沸腾

22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我在里面当群众演员演精武门弟子诶,但片子恶心得让人看不下去

26分钟前
  • 默默
  • 较差

看了三遍才看全……武术从来不应该只是动作而已的。修心比修身更重要。尚武精神可以从纯粹的杀伐中挣脱,升华,通过技艺的切磋比试,来阔大人的心胸,是不是真的可能?嗜杀如果是自然进化的选择,那如果我们选择了放弃,会不会连生命力也随之消散?

27分钟前
  • 推荐

孙俪的大银幕表现总是没有在电视剧里亮眼,这次的盲女还是一样。回到故事中来,感觉导演想阐述的人生哲理有些太大了,通过一部作品要传递给观众的道理太多了,所以让人在观影时感觉霍元甲的塑造有些失真,太过于说教,这是我的体会。

32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满分当之无愧,首先说一点一定要看完整原版,2个多小时的见证了霍元甲从小习武到青年傲气当头,争强好斗得家破人亡,成为途人尔耳。在小村庄洗礼,忏悔悟出中华武术之道,他回来了,他成为了真正的武术宗师——霍元甲,我相信最后打田中那一拳绝对是霍元甲自己收手了,一拳拳的黑血,他唤醒的是一个个麻木的中国人,电影中其他角色刻画极为饱满,霍元甲一生结交农劲荪这样的好友真是圆满了,还有每一位正道的武者都值得尊敬!华夏民族历经太多的苦难,从霍元甲,鲁迅,再到复旦原校长李登辉,他说自己是一条狗啊,狂吠了一生也没有唤醒中国人,我们总是被优秀的人保护的很好,吾辈应当自强不息!这部电影从剧情、武术表演,人物心里路程成长和细腻程度的铺垫都是业界顶级,最后说下李连杰,从小就敬仰的偶像,无论怎样,当之无愧的功夫之王!

35分钟前
  • 鲸歌
  • 力荐

也许是导演想表达的太深奥了,我不太能感受理解,总体还行吧。

39分钟前
  • 美好时光只为你
  • 还行

141分钟的导演剪辑版DVD版本,这次重温感觉果然好。剧情一下子变得细腻,流畅。导演表达的也令人完全接受。这是一部好影片,记得当时北美连续两周票房第二。多出了很多剪掉的镜头,包括片头和片尾杨紫琼的镜头,武术申奥,为什么申奥。已经生活细节等处,发现完全是不能剪掉的,剪了真的就不完美了。难道,这样保留,真的是为了日后的DVD的销售?似乎这已经是国际惯例了。包括魔戒也是如此。苦了影迷,只能日后再次为了完整版本再看一遍。这个版本,强烈推荐。喜欢此片的一定要看。此片值得回味。下面说说剧组中的有名演员。导演于仁泰。演

43分钟前
  • 君心可晴
  • 力荐

剧情改编的有点过,还是应该更贴各原本的人物会更好。

44分钟前
  • 纤纤
  • 还行

那时“用武术为国争光”的题材还没泛滥,后来的《叶问》四部曲每一部都是这个套路。动作戏很精彩,结局没处理好。霍元甲都中毒了还要打,给人的感觉是他几年的归隐生活都白过了。

46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难以想象,这么好的电影居然是十年前的了。还记得那年初三的时候 学校组织我们去影院,看的就是这部电影 我和HL看了十分钟就偷偷的跑出来了。那时候的记忆还停留在街边流浪汉似癫非癫的那句「霍元甲,你嘛时候成为津门第一?」从个人荣辱上升到民族荣辱,并且上升得一点都不做作,这是一种难得的功力。

49分钟前
  • 曼靑
  • 推荐

請大傢注意,我看的是加長版本的,普通版本早在06年初的時候已經在家用DVD租碟子看過了,普通版真是沒什麽意思,看的全部是jet li的武打而已,感覺片子沒什麽劇情,沒什麽深度...不過今天看過這次的加長版本來說,這才像一部武術片,這才稱得上是一部大片,是的,大陸版本確實删掉了太多了劇情發展,而只剩下一個武打片的外殼,沒什麽意義在裏麵,說教也太生硬,覺得就像是在誇誇其談,而這部加長版本加上的內容將霍元甲中的人物性格都飽滿起來,劇情最後也感人至深,雖然早已經知道劇情(小時候就知道吧,還看過一邊大陸版本)

53分钟前
  • Wayne
  • 力荐

整个故事给人的感觉就是匠气过重,像是学生按照老师给的题目写出的一篇标准三段式作文,说教意味满满,呈现的主题和内容都非常刻意,难怪当初遭到霍家人投诉(编剧戏多)。同样的时代背景、人物传奇、武学精神,跟二十多年前同样由李连杰主演的《精武英雄》一比立刻高下立判。

55分钟前
  • 张苑希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