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审判2006

战争片大陆2006

主演:刘松仁,朱孝天,曾江,谢君豪,林熙蕾,英达,曾志伟

导演:高群书

播放地址

 剧照

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1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2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3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4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5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6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13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14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15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16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17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18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19东京审判2006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19:12

详细剧情

  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审判日本战犯,当时法庭由11个国家的11名法官组成,受中国国民政府的委任,以梅汝璈(刘松仁 饰)为首的中国法官在3月20日飞抵东京。《大公报》记者肖南(朱孝天 饰)负责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全程跟踪报道,战前相爱的恋人和田芳子(林熙蕾 饰)与他相 会。在宴会上,肖南目睹了梅汝璈的激动和欢欣,却预感到此行必定多艰难。  审判终于开庭了,中国代表团遭受到了种种困难和挫折,整个法庭不赞成死刑的人居然占多数。面对各国法官们的偏见与刁难,中国法官和检察官们与他们斗智斗勇,克服了对美国法律不了解的种种不利因素,在庭审辩论中取得了上风。最终法庭是否能将东条英机等臭名昭著的战犯送上绞刑架呢?

 长篇影评

 1 ) 语焉不详,主次不分

导演在拍摄题材的选择上,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以往看过的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大多反映的是抗战过程中的一些战役,一些故事,而对战后由国民党主导的这次战犯审判,却有意无意的很少涉及。直接的结果,便是国人对这次审判,知之甚少。
可以说,导演绝对有机会把这部电影拍成一部经典之作。但是结果,却让我十分失望。
很多国内的电影中,都喜欢穿插一些感情戏,理由大多语焉不详,顺应时代潮流?还是吸引更多的观众?利用明星效应?恐怕大家心中有数,导演心中更是有数。无数的电影,电视剧就这样被玷污了,比如《南京大屠杀》,比如《林海雪原》。
毕竟很多题材,是容不得你去编造,容不得你去“戏说”的!
《东京审判》的开头,用了大量的时间交待了“排名之争”,是为了突出梅的民族气节?还是为了展示中国人的所谓“骨气”。然后个人认为看上去更像是小孩子的怄气或耍小脾气。对排名不满意就穿衣服走人,这是长中国人的志气,还是显露中国人的小气?如此感情化的人,能理性的对审判的战犯做出理性的判断吗?对于William回到会议室,是如何向其它法官游说的,导演并没有交待。不过可以想象的到...
"The Chinese Judge do not agree with you, com'on give him the fucking second position and let's move on,okay?"
这样子?
即使这件事真的表现了中国人的所谓气节,我个人觉得导演的叙事手法也并不高明。
出了法庭,面对两个日本醉鬼的挑衅,梅却一改前面的热血和大义凛然,变现的极为木讷。甚至对司机的行为“感到一丝丝的愧疚”。导演通过这件事又想表现什么呢?中国人的包容?中国人的宽大?以我看更像是软弱和无能。
至于男记者和日本小妞的所谓爱情,在我看更加的不堪,甚至日本老兵的那句“狗日的日本鬼子”,相信也并不能引起大多数观众的所谓深层思考,更像是一个噱头。
梅在量刑投票前的那句“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更像是一个懦夫。真的想不出导演安排这个情节的目的是什么,觉得安排一些转折可以增加电影的所谓“可看性”?

匪夷所思!

 2 ) 直面泯灭了的人性

那一天路过影院,一看表差五分钟恰好能赶上看中午的一场。我总喜欢一些充满正义之气的片子,比起一些只有视觉冲击力的影片来,我想它们更值得让人走进剧院。 电影如果越来越多地只作为一种给视觉带来刺激效果的工具,等同于游乐场里的摩天轮,那真是有些亵渎电影二字了。当然我也不反对它如果同时可以给人带来这种刺激的感受,如果这种感受确实是快乐的话。
 
有些历史注定是要被拂去尘埃显露出它的一点点真相来的,象我的1918,象这部东京审判。但这样一段非常特殊的历史,任何一部影片,一个半多钟头的镜头语言又是远远无法承载它的,实际上,它象一把钢刀一刀刺进了历史,拔出来的时候竟鲜血淋淋。

没有想到,虽然很详细地知道这段历史的细节,以前读到约瑟夫季南的总结陈词的时候曾经满目泪盈,今天再来看这熟悉的一幕却还是叫人眼泪在眼眶里直转,我想我的承受力是过于脆弱了。而令我很匪夷所思的是后座有个年轻的母亲能够顾左而言他始终喋喋不休,纯粹把它当作是个跟自己无关的故事在看么?这种超脱旁观让人感到的不是害怕,而是恐惧。
 
时间过去半个多世纪了,伤痛都已经愈合了么,还是从来未曾记得?
 
二十一世纪的阳光底下,来看看二十世纪中国人的血曾经怎样流着,中国人的躯体怎样被践踏着,中国人的精神怎样被拷打着,而中国人又怎样在压力下保持尊严。一个半多小时,里面有人类历史上最无耻的、最邪恶的、最彷徨的、最伤痛的、最正义的、最艰难的、包括着死亡与生命,统统都在里面。在日本大概是彻底没有勇气去拾起这段历史了,在中国每提起一次伤就越痛一次,对于那在日本人的恶行下几百万枉死的中国人的亲人们。那么就在五十多年之后,能够找回一点勇气和承受起一些痛苦的回忆之后,应该是时候再来把那段真相展开来看看了。
 
季南:“你认为作为首相发动战争,在道德和法律上都没有错吗?”
东条英机左手撑在桌子上,挺起胸膛,对着季南强硬地:”完全没有任何过错!以前、现在还有将来,我都认为那都是正当的!“法庭一片喧哗……
季南:”那么如果你无罪释放的话,你还准备和同僚们一起重复过去做过的事吗?你还会让日本继续发动侵略发动战争吗?!“他压抑着自己的愤怒……
东条英机梗着脖子,毫不示弱的盯着季南:“会!”
 
季南:“被日本军队杀死的中国人有多少?”
东条英机:“不清楚。”
季南拿起一份文件:“这是日本大本营所发表,据年鉴上载明,自1937年7月开始至1941年6月间,中国方面死伤约二百零一万五千人…”
他停了下:“杀戮二百万以上的中国人,你是否想过,这将引起中国人的愤怒?”
东条英机沉默着。
季南:“请回答!”
东条英机:“我对此深感不幸。”
 
---有没有一种无耻可以抵达这种境地,有没有一种人性可以被泯灭到这个程度?!
 
在历时了两年多的审判后,中国大法官代表梅汝傲搞不懂为什么在对人类历史最残暴的罪犯进行审判,在大量的证据和事实面前,这场最正义的审判却如此的困难重重,一直到认定犯罪的事实后,在死刑的判决前面,反对这群最没有人道的,对中国犯下不可饶恕的恶魔进行死刑的仍旧占了多数,他在极度的愤恨与失望下做好了玉石俱焚的准备。他重重地念道“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代中国学人,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来阐述这样的悲壮!他一度想用自己的死亡来向法官团明志,这确实是符合中国一代具有尊严与气节的中国学者的最为个人的反应。

“捍卫尊严最好的方式,就是拿出你的行动来,让身边人世间人都看到你的努力与决心。”最后这番话点醒了差点留下一页悲壮的梅汝璈,历史上才有了后面几段非常精彩绝伦的辩词,有了将最后的死刑犯送上绞刑台的一幕。

其实直面那人性里最为黑暗的地方的斗争从来就不曾停止过,那块地方不曾消失,这一幕就永远在继续着,仅有“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是不足以照亮它的,几十年前在远东法庭上的那一幕带来了一个最好的启示,我们需要比死更多十倍的勇气与智慧。


 
 

 3 ) 《东京审判》是部好电影吗?

这应该是一个问题。

写着“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的海报无疑是令人不悦的,倒不是说我打算不看,而是知道至少有10亿以上中国人民看不到、不想看或者无暇去看,需要奉劝的“应该”背后究竟是什么呢?

作为历史事件的东京审判在历史教科书上的确只有短短几行字,对于KMT相关的东西我们一度忌讳莫深或者说一直有所遮掩。上升一个高度讲,并非是中国缺少此类弘扬民族精神的电影题材,相反,爱国主义题材和弘扬主旋律的玩意层出不穷,有些简直让人作呕,以致泛滥成灾引起心理排斥。

《东京审判》的积极意义来自于题材制胜,虽有一碗水端平之嫌,实事求是的说它倒还是完整地给人们上了一堂课。法庭上战犯们乃至辩方律师的嘴脸刻画都是成功的,而可以预见的,在《东京审判》之后,全国人民的反日情绪又将进一步高涨。

不难理解高群书为何要找来这么一拨港台明星,既有老戏骨,也不乏黄金配角,甚至也有朱孝天、林熙蕾这般偶像明星;于是也就不难理解电影院里有少女一见朱孝天出场就兴奋不已,这些半辈子不见得会支持一次严肃题材电影的人正是上座率的由来。假如《东京审判》是又一部无硝烟版的《太行山上》,大概迈出一小步的快感也会被人漠视。
 
实力派演员则是另外一回事,至少交了张合格答卷。不过依然要说曾志伟的角色很大程度上来自意淫,这同样是由于影片在朱孝天这一条副线上处理得相当失败,他的表演腔势、台词功底乃至人物形象简直和电影格格不入,不说大部分庭外时间里被人当狗一样责骂的毫无反应,便是最后也眼睁睁看着林熙蕾死掉,这才如梦方醒——开玩笑的说,朱孝天在影片里面梦游了几十分钟。

再一异议的是为何在如此依据历史真实而拍摄的电影里面依然要塞入纯情中国知识青年和无辜日本漂亮女子的爱情戏,观赏性?中日友好的象征?还是爱情超乎国界?而且情感处理得如此失败,毫无感染力。总要塑造出自知其罪的日本战争受难者而其实数量微乎其微,所谓的“悲悯”效果更像是呈现给日本人而不是给中国人。

期待法庭上的唇枪舌战基本没有,倒是每每现场出现诧异时总会响起一阵很无语的音效,然后镜头划过记者们的脸,如此老土手法真该丢去电视剧里。对于剧情节奏上的硬伤,也许有人会说是因为剪掉,因为送检,因为资金。然而,这些都和最后呈现在观众面前的电影没有实质性的联系。

http://moviel.movblogs.com/article-143117.html

 4 ) 《东京审判》:没有反思=没有爱国

政治题材与传记题材是当前影视创作的两大内容倾向,故事片纪实化与记录片故事化是当前影视创作的两大手法风潮,而究其背后的原因,乃是电影工作者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的增强。从这个角度上说,高群书导演借钱拍片,并以"一部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的电影"作为宣传标语,其创作热情与所体现出的社会担当是值得肯定的。

但遗憾的是,《东京审判》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理性与激情。从剧情安排及演员表现上说,朱孝天的副线故事戏份太多(比如林熙蕾的角色为什么要出现?为什么要表现爱情?),有喧宾夺主之嫌,而符号化倾向又过于明显(比如曾志伟为什么会下跪?樱子为什么会在法庭上晕倒?),削弱了主线的表现力度。在另一方面,无论是刘松仁、英达、曾江的戏份都略显不足,且在辩论方面没有拿出足够的魄力与智慧,英达那张肉乎乎的面团脸实在不适合扮演刚直的角色,而刘松仁在开头时的座次之争,并不能言及其民族气节,倒更像是在耍小孩子脾气(不答应就走人?靠别人妥协谦让?),而结尾处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说得没头没脑,缺少足够的铺垫,倒反显其脆弱与懦弱。与之相比,盟国检查官、日本辩护律师、东条英机、偏执狂雄一的角色表现倒是显得很有张力。

从表现手法上说,作为有明显纪录片倾向的历史正剧,《东京审判》留给导演的创作空间很小,其内涵主旨只能通过剧情剪辑与演员表演来体现,而前者则取决于导演的思想深度与文史功底。在这点上,高群书做得相当不够。电视剧导演出身的他把太多的时间放在细枝末节的交待上,副线尤甚,而全剧没有高潮,难以令人信服。画外音说溥仪挡住了日本律师的责难,体现在哪?"那是演戏"的对白?那是痞子的糙话?曾江说搬出杀手锏,搬了个假和尚出来,有力度吗?"操你妈的小日本",被人强行拖下法庭,就这杀手锏?而英达、刘松仁所谓的华彩辩论,有几个不懂英文的国人能听得明白?且从语气上、逻辑上远逊于盟国检察官与日本流氓律师,说中国人饱受侵略之苦,其愤怒体现在哪?其智慧体现在哪?爱国主义到底体现在哪?又靠什么支持?更不用说淡入淡出的黑幕切换手法过于单调,没有沉重,只有冗长,仅靠几段录像闪回有足够的表现力吗?

《东京审判》是个好题材,但作为历史正剧,高群书导演应拿出足够的历史真诚与反思。那个假和尚本是虚掷的人物,但是,导演却借他的嘴说出逼迫和尚轮奸中国女子的血泪历史?其用心何在?以道德底线激起观众的反日情绪?这是流氓的手法!再比如那句"狗日的小日本",骂得没有来由,但却又相当讨巧,观众似乎又听爽了,但,那是自欺欺人的意淫!

没有反思=没有爱国。作为电影工作者,我想,其职责不仅是告诉观众日本人奸淫我们的妇女,烧毁我们的家园,更应当拨开群众的眼睛,告诉国人,日本人为什么能蛇吞大象,以小搏大?又是谁在侵华战争中拼死抵抗?而一味的激起民族愤慨,进而盲目的仇视日本,其本身就是有违历史真实的。反思不仅意味着理性,更意味着敢于正视的勇气,与敢于图强的决心。不遗余力地追究别人的罪责是让人求之不得的,而痛定思痛的正视自己的过失则是于己所难能可贵的。在历史面前,我们应当拿出怎样的反思?拿出怎样的历史深度?我们应当拿出怎样的真诚?

BTW:在溥仪出场的时候,旁白把"海参崴"(hǎishēnwǎi)误读为wei,有违基本的地理常识;在决定是否死刑的投票阶段,旁白有意无意的提及麦克阿瑟与日本天皇的会面,造成某种误读,以为是美国在背后操纵了投票结果,而实际上,在英美法系中,死刑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普遍是终身监禁,这是由他们的宗教信仰所决定的,并不是因为他们无视日本的侵华史,蔑视中国的合法权益。

http://qigu.nklog.org/

 5 ) 失败的副线很遗憾

非常好的题材,但是高群书明显难以驾驭这个题材。整个朱孝天那个记者的线是非常失败的。他想用生活化的故事来烘托这个大题材,然而出来的效果并不好。也许是人选的不对,完全无法代入他们的角色,也体会不到他们的痛苦挣扎。曾志伟演日本人,太出戏了。然而相对来说,法庭审判部分还是相当精彩的。刘松仁流利的英语,从容的气魄,太适合这个角色了。两个外国人大段的对白也很出彩。然而就是可惜了,总差一口气的感觉。导演不如考虑拍一个更加纪实的更像纪录片的东西,也许会更精彩。

 6 ) 想象的虚岸,中国导演在《东京审判》面前的心理动机(之一)

想象的虚岸,中国导演在《东京审判》面前的心理动机(之一)

题记:
从《南京大屠杀》(吴子牛版)到《东京审判》(高群书版)都缺乏史诗大片的大气(可以参看《巴顿将军》和《攻克柏林》),而且,“不知什么原因”在这样沉重的历史话题里都如同注水肉一样不合时宜地加上了中国男人和日本女人的“爱情”,这样的选择在这种大题材的影片里不太恰当,它甚至有着妥协和献媚的心理,中国编剧应该明白,不是女人就能带来票房,而是你的电影是否真正触及人性的真相和人类共同道义的呈现!
――――卡夫卡·陆(KavkaLu)

http://ent.people.com.cn/mediafile/200609/01/F200609011522171547432387.jpg

在911的前夜我看了《东京审判》,我也听到上大一位老师在今天由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召开的研讨会上说当学生们听到6:5的投票同意日本战犯死刑时的鼓掌,我也听得发行方严伟先生说在成都模拟绞架的兴奋,然而,我却在这种高涨的民族主义背后的隐忧,他们似乎没有听到印度法官关于佛学的论述(虽然这些论点在中国编剧手中有些拿捏不住),他们更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些外籍法官会反对死刑,这个来自信仰的因素被电影淡化了,这种淡化无疑削弱了这五位投反对死刑的法官的宗教和人性选择,这种选择的本身是超越了国家政治的,在天主教、基督教等欧美国家的信仰里只有上帝才有剥夺人类生命的权利,这种宗教感让他们选择了不!作为一部正史电影,中国电影人应该指出这个因素。
电影最大的问题不是死刑和道义的问题,而是电影回避了最为尖锐的问题,甚至连字幕都没有的关于731的问题,为什么远东法庭回避了对他们的审判,作为国际政治它远比是否审判天皇更有现实的意义,它甚至可以延续到日本战后右翼越发猖獗的基本因素!
作为一个爱着这片故土的中国人确实应该去看这部电影,这是一种民族责任和对于历史的回忆和对话,不过,这部名为《东京审判》的电影是否可以撑起这个甚至有些悲壮的历史话题,在中华民国派驻东京审判的大法官梅汝璈的日记里记录着大量资料,然而一部本来可以以这样一位具有中国精神为主线的电影硬生生被一条关于《大公报》美男记者(朱孝天)的副线所拖累,由于中国编剧对于战后日本历史、场景的想当然(酒吧的歌和场景都和历史有着巨大差异,对于这些编剧可以从50年代日本电影找到答案)那些人物设计成为了生硬的编造,我们承认任何国家电影有着宣教的目的,但是,任何人物都应符合历史真实。
影片如果真的为这位刚正不阿的梅汝璈法官力传,可惜搞电视剧出身的导演对于单线条叙事的政论电影把握能力欠缺,所谓的的群像戏其实是他无力紧凑应有的叙事张力,听几位知道内情的老师讲一稿的剧本更加糟糕,从中可见我们编剧历史的眼光和在经济大潮里的过于迎合市场的明星化选择。
……
作为中华民国政治史的一部分,我党从题材搁置到有限崭露这是中国政治生活的一大进步
但是,我对所有掌控着国家公器和主流媒体的这些文艺工作者说一句真话,我理解你们的爱国之心和民族主义立场,然而,这样一部在娱乐(副线)和史实(主线)摇摆的电影真的没有必要让中国这些同样不知历史的80一代看,看这样的电影还不如看中国中央电视台的关于东京审判的纪录片,历史的意义是凝重而严肃的,任何在政治史实类电影里注入不着边际的爱情戏和所谓小人物的戏剧冲突都会无形中削减历史的真实感,本片可以深入的远东法庭人物心理和法庭的戏都被那条副线所牵制,这是令人遗憾的。
在今天的讨论会上,我曾经和上海电影协会的一些专家争论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曾志伟演的日本老兵那句“狗日的日本鬼子”是否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民族主义立场的宣泄,这种有悖于日本人心态(它甚至不及《一盘没有下完的棋》三国连太郎先生的下跪来得真实可信)却能引起鼓掌的片断其实过于虚幻感,还有作为中国证人出庭的和尚戏也过于戏剧,导演的意图其实非常明确他用和尚这个特殊的亚洲符号去回应当下敏感的靖国神社问题向呼应,然而,那个和尚的叫嚷是苍白的!对于细节,我后文再说!
中国人编剧应该负起历史责任,从《南京大屠杀》(吴子牛版)到《东京审判》(高群书版)都缺乏史诗大片的大气(可以参看《巴顿将军》和《攻克柏林》),而且,“不知什么原因”在这样沉重的历史话题里都如同注水肉一样不合时宜地加上了中国男人和日本女人的“爱情”,这样的选择在这种大题材的影片里不太恰当,它甚至有着妥协和献媚的心理,中国编剧应该明白,不是女人就能带来票房,而是你的电影是否真正触及人性的真相和人类共同道义的呈现!
作为一个已经不惑之年的中国人,我也了然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这正是中国编剧之难题所在,但,当我们选择了责任,我们选择了历史,我们至少应该有《鬼子来了》那样敢于揭示民族性和抗战真相的影片,口碑不是靠党务包场和主流媒体宣传来的。
口碑在每个真正终于国家和人民的中国人心里,历史即便是螺旋型发展的它依旧会在适当的时候告诉他的人民。
历史的真相不会沉默。
作为中国人对于这部电影的感情非常复杂,毕竟这是我党对于历史真相尺度放宽(对于国民党正面战场以及和他相关的历史事件)后第一部作品,虽然它有着太多值得探讨的话题和方法论上的改进,因为,我是一个中国人,我明白东京审判的意义和它背后太多的历史交易!
人民有权知道!在电影宣传的文案上有着这样一句话:每个中国人必看的电影,我看还是暂时必看吧,我们寄希望于这类影片更加深入展现历史和附着在历史里的暗流!
对于电影本身的问题,有时间再说!

感谢上海电影评论学会所有专家的发言,这些发言让我更加了然政治和话语权意义,在回家的车上,我自始至终在考虑是否讲真话,结果是不管怎样,我依旧选择了真话
另,今天凌晨贾樟柯导演《三峡好人》得了威尼斯金狮奖

2006年9月10日 星期日 下午23时32分 扬翼云间 918前夕 寒鸦精舍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kavkalu1967@hotmail.com
邮箱: kavkalu1967@126.com

 短评

看这个的时候还在上学,对这段历史在影片之外就有了解,拍的现在看来一般般,但对我来说,光看到名字就让人流泪。

6分钟前
  • ᥫ᭡້໌
  • 推荐

可以看到创作的诚意与厚度 可是这种主角都还没出来 所有命运和基调都签著好了的主旋律 真的没啥意思 科教片不是科教片 观众也根本不在乎主人公的命运 是创作理念的失败

10分钟前
  • 哪吒男
  • 还行

只能说让我了解了一段历史!

13分钟前
  • 元宝宝
  • 还行

有点像记录片,朋友看的时候一直在玩手机.说听着就可以了.全是长镜头.

16分钟前
  • Andy
  • 还行

如果不是题材原因,我真想打“较差”

19分钟前
  • 木卫二
  • 较差

好端端的庭审戏,硬是被日本一家人莫名其妙的伦理剧搅得稀烂。也许导演是想模仿《纽伦堡的审判》房东太太家的设定,在小人物身上体现大时代的掠影,但是效果很尴尬。真正重要的信息反而用旁白一带而过。这段历史配得上一个更好的电影。

23分钟前
  • Piglette
  • 还行

非常不错,但有必要说,用中国人来演日本人是最大的败笔,看着谢君豪,曾志伟这些熟悉的脸真的很难进入角色。

26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太刻意...太用力...

28分钟前
  • 某茶君
  • 还行

在一些关于中日关系紧张的历史的片子里,表现中日民众的微妙关系副线往往会有点粗糙尴尬,这部虽然将战后日本人的几个典型心理融入到副线的一个小家庭、小酒馆中,但依然处理得比较粗糙。即使如此,也无法阻挡主线的厚重和审判现场各个剧角色的魅力。

33分钟前
  • Jasmine_长乐
  • 推荐

难得看一部历史题材片,也许是不怎么深究的原因,我对这方面的电影都有某种难辨的是非力。我倒觉得此片感情厚度渲染的刚刚好,对历史的还原与控诉都是情理之中的。比如某些义正言辞的辩护最让人内心沸腾,总之挺不错的。

35分钟前
  • 推荐

这种主流历史大片只要能从虚假中找出一点真实来就不错了.整个片子开头不错,后来人物稍微显得有些高大全,刘松仁确实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利益而去,但是整个片子看起来还是主流教育意义多些。或许这样已经最好了,可惜太正经的片子已然看不进去,何况还有诸多娱乐之人出镜,故而看完也没能留下清晰印象

40分钟前
  • 文泽尔
  • 还行

国人应该看的 雄辩的口才 宏大的气魄 责任心 刘演得很好

45分钟前
  • donglao
  • 力荐

那个。我坐在她身后。她就在我前面。特殊的电影。与电影无关。

50分钟前
  • 阿依达
  • 力荐

是对日本的审判,也是对中国的羞辱,更是整个亚洲的辛酸耻辱。当时的国府全靠几个受过英美教育的法官和检察官个人的情感和能力,在美国人的手掌心儿腾挪出一点点余地,才得以遮遮羞。全体法官检察官,除了中国人和印度人(英国的傀儡),都是欧美老牌帝国主义殖民者,他们在亚洲殖民地上犯下的罪行都不比日本人少,所以日本战犯和辩护律师才会那么理直气壮、因为他们用来为自己辩护的强盗逻辑正是从欧美殖民者那里学来的,明明得了真传,还要被老师审判,当然委曲。如果中国法官真的退出,这场审判就彻底成了一次西方老殖民帝国惩训亚洲新殖民帝国的分赃会议了,将全无合法性和正义可言,所以盟国必须要拿中国来当点缀。这是梅大法官以退出相要挟时仅凭的一点底气,相当悲哀,相当惨烈,可惜这片完全没get到,光会学着纽伦堡跟着英美白左喊反战口号。

52分钟前
  • 高玉宝
  • 还行

非科班出生学新闻的高群书导演,成功的驾驭了这一史诗题材的影片,这给非科班有志做导演的孩子们无疑是种振奋。

56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力荐

居然很好看,湿了有木有!

1小时前
  • 影志
  • 推荐

朱孝天是影片最大的败笔……

1小时前
  • Touma
  • 还行

“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看来日本还是不懂这个道理。军国主义的豺狼即便被打掉两颗牙齿依然丝毫不买账。小平爷爷说他们那一代人没有那种智慧,所以岛争的问题暂且搁置最好。如今,可惜我们这一代人要令他失望了;他所期盼的智慧决策终究没能出现。(ps 英达顿挫的英文发音不错呃 -3-)

1小时前
  • 小檠的罗宾熊
  • 还行

那时候因为我们疲弱,只能任人宰割,连最终审判时,因为是美国人打下的,也无太大的发言权。这是历史的教训,这笔血债会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对这段历史越是了解,越明白什么叫做“深仇大恨”。只有国家富强,中国人才有尊严,正因为我们遭受了许多苦难,才懂得和平来之不易。如今日本首相菅义伟上台后又参拜靖国神社,日本人也从未向中国道歉,所谓的中日友善不过是利益交换,是假道德,日本这个民族骨子里的野心、冷血、凶残从未改变。如果说美国人是流氓的本性,那么日本人则是禽兽的本性。铭记历史,努力奋斗,只有强大才不会被欺压,只有强大才能立于不败。

1小时前
  • 小袁同学
  • 力荐

中国第一流的导演抢着拍所谓的商业片,中国第二流的导演又拍不好真正的艺术片,这就是《东京审判》的尴尬。感觉最好的是两个老外主角的大段英语台词很精彩。梅汝璈最后一段文明与人类的说辞也不错。【武大】

1小时前
  • 私享史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