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茉莉

剧情片美国2013

主演:凯特·布兰切特,莎莉·霍金斯,亚历克·鲍德温,安德鲁·戴斯·克雷,鲍比·坎纳瓦尔,路易·C·K,彼得·萨斯加德,阿尔登·埃伦瑞奇,迈克尔·斯图巴

导演:伍迪·艾伦

 剧照

蓝色茉莉 剧照 NO.1蓝色茉莉 剧照 NO.2蓝色茉莉 剧照 NO.3蓝色茉莉 剧照 NO.4蓝色茉莉 剧照 NO.5蓝色茉莉 剧照 NO.6蓝色茉莉 剧照 NO.13蓝色茉莉 剧照 NO.14蓝色茉莉 剧照 NO.15蓝色茉莉 剧照 NO.16蓝色茉莉 剧照 NO.17蓝色茉莉 剧照 NO.18蓝色茉莉 剧照 NO.19蓝色茉莉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4 12:52

详细剧情

  Jasmine(凯特·布兰切特 Cate Blanchett 饰)的丈夫Hal因为商业诈骗罪被捕入狱并在狱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一贫如洗的她只能离开纽约来到旧金山投靠她的妹妹Ginger(莎莉·霍金斯 Sally Hawkins 饰)。从挥金如土的生活瞬间回到普通人的世界,Jasmine精神崩溃了,她经常自言自语,并沉浸在对往日的回忆中,和周围的人格格不入。她不喜欢Ginger的前夫Aguie,更不喜欢Ginger现在的男朋友Chill。Jasmine在一个牙医诊所找到了份工作,同时回到学校上课,但她的生活仍旧一团糟。直到在一个派对上,她邂逅了一个公务员,他风趣英俊又有钱,很快就赢得了Jasmine的心。Jasmine的生活似乎回到了正轨,就在他们准备购买结婚戒指的时候,Ginger前夫Augie的出现又让她的世界昏天暗地......

 长篇影评

 1 ) 不是你破框而生就是撞框而疯

金融风暴之后,好莱坞选取不同的角度拍了一批反思电影。优秀者如《Margin Call》,平庸者如《Wall Street: Money Never Sleeps》,大多是围绕金融系统去挖掘、展示,期间伴以人性与制度的碰撞,惊喜寥寥。严格意义上《Blue Jasmine》并不属于反思金融风暴的电影,但是似乎Jasmine的悲剧是由金融风暴而来——手法堪称低级的商业诈骗曝光,推倒了苦痛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导致J用数次崩溃来让观者追问:那些道貌岸然的商业骗子是否就是一切悲苦的源头?如果人人都能像Ginger她们那样活的真实,会不会一切都不一样了?——这似乎也能构成对金融风暴的反思。

只是如若这般论断该片,实在失于荒唐,Woody习惯拿某个“阶层”开涮,把悲剧归结为一小撮人不是老爷子的打法。但是如果归因于“上流社会”的虚伪,则更是对不起Cate精彩的演绎。cate的表演冲破了Woody设置的叙事结构,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形成了更为有力的反诘,从而让该片有了流传下去的生命力。

Woody在电影里设置了两个的阶层,一个“上流阶层”一个工薪阶层,J因为揭露丈夫欺诈导致自己破产,被迫由奢入简。这是故事发生的场域。笑点和泪点都是来源于场域冲突引发的尴尬。这也构成了在影片中牢不可破的框框,Jasmine的悲剧就是撞框而来。

生活中,每个人身上都有一些社会的烙印,这些印记从出生就开始不断的强化。在你无法选择的家庭中,接受它能给你的物质和教育。在成长中接触到与你差不多的人,形成和他们差不多的价值观,走和他们差不多的人生路,然后这么一群人就被称为某个阶层。而这些阶层共同拥有的一些游戏规则就成了你日常生活可依靠的框架,遵循它,你会有安全感,违背它,就会受到强有力的惩罚,带来无穷尽的幻灭。如果无法得到拯救,就会崩溃如潮。

片中的J就是如此。让人唏嘘的是,她的悲剧并不是她做错了什么,或者她身边的人做错了什么,恰恰是他们都在按“正确”的方式行事。全做对了,结果让一女人疯了。

Augie曾经是个商界精英,赚钱的手段是在法律漏洞遮蔽下,用人的贪欲牟利。也许影片展现的极端了些,但是金融的本质不就是相对价值的变现么?不就是人的欲望与信任投射在时空经纬上的“骗术”吗?如金融风暴的产生,又怎么是某些机构某些国家的预谋呢?至少在A的阶层里,这样的行为不能称为“骗”,只能叫“聪明”、“幸运”而已。至于通奸、挥霍、伪善,不过游戏规则而已。大家都这样,都成本能了。已经不存在真实与否的判断。他们这样活着,就是他们的真实。

反观Ginger,她和她身边的人也是按着自属的阶层烙印生活着。有机会投机时一定会投机,否则也不会一直买彩票。有机会虚荣时一定虚荣,否则不会跳舞时还挎着某名牌包。有机会通奸时一定通奸,否则也不会被当成泄欲工具。只是“基因差了点”,性感指数不高,拿不到乱入上流社会的门票。至于被骗20万刀,那是因为想玩大投机可惜没有大投机的本领,学识和心智都不够……G们遵守的是他们的道德观,然后在这个框架里靠本能行事,没有那么多的杠杆、对冲做前戏,粗暴、辛辣。

被这两种“真实”放逐的就是J了。J在过阔日子的时候非常享受它的牢笼,塑性感,勤挥霍,办家宴,捐慈善,做的都对。除了不该妄想着还拥有“爱情”。爱情是两个独立生命之间的碰撞与融合。J已经被物化了,她能提供的一切都能用钱来买到。她口中的爱情,不过是一张饭票,一个通行证。揭穿A的骗局,就亲手毁掉了这个通行证,之后的追思,就只剩不合时宜了。

J一直不同意G的基因决定论调。而是把境遇的变迁归结于不努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J是对的。努力确实可以改变境遇。现代社会提供了一个相对比较靠谱的改变途径:教育。平民子弟通过教育确实可以最大程度的提升社会阶层。但是J对教育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在之前,教育于她只是点缀,读人类学也好,健身也好,只是让她成为了一个聪明性感尤物,一旦被人宠幸,则弃之如草芥。在之后,教育是谋生技能的获得手段,只要发现可以谋生的“理想”捷径,也就不觉得有任何必要了。她从来没有希望通过教育而成为一个有抵抗异化能力的人。或者这是Woody的小狡黠?在 《Annie Hall》之后再次对知识型教育的补刀?

J也不同意G对她道德上的指控。片中有个对白相当精彩:J吊上了“金龟婿”,在家苦等电话不来,G说“也许是他发现你说谎,然后一走了之了呢?”J立马发飙“你能不能别提我撒谎了?!好吧,我确实编造了些事实,省略了些细节,但是总体上,我的情感、想法、我的幽默……这不就是我吗?”是的,这些都是她,也是“上流社会”需要的印记。只要隐藏的好,这能叫欺骗吗?这叫机智啊!是急才啊!只是倒霉的是她碰上了个政客,政客需要的是吉祥物。甩了J并不是因为J的欺骗,实在是因为J连危机公关都不懂,之前的烂账都摆不平,被拆穿了还居然“可耻”的情绪崩溃,就以这素质以后成了国会议员夫人还指不定捅什么篓子呢。所以赶紧以道德卫道士的姿态甩掉J拉倒。

在社会框架里撞的头破血流的J最后把希望放在继子身上,想从人伦处取些温暖,但是怎么可能呢?你只不过是个玩物,你曾给孩子的不过是些游戏币,他都出局了,能给你的也就是最后一击而已——“他让我幻灭,但我更恨你。”可怜的J,到这时候还不懂得继子的恨从何而来,还在哭着说“我很后悔我在那一刻做的”。好像不打举报电话她就不会疯了?唉。唉。唉!

任何社会,都有阶层。只要是人,就时刻处在阶层的桎梏下。但是,人之所以是人,之所以能创造阶层而后又能超脱,是因为生命的完整性与神圣性。阶层提供了某种生活的标准,但标准不是用来框定生活。一个健全的人,是有能力在任何标准下艺术化的生活,而不是只靠本能——何况这是社会强加给你的本能——去生活啊。这种能力,不就是佛家讲的人人皆有佛性吗?

遗憾的是,J成为健全人的可能性一直在被自己、被他人、被社会消磨着,而自己又没有觉悟的能力,终成大祸。至此J冲破了Woody预设的电影框架。感谢cate把J塑造成这样一个血肉丰满的女人,这并不是简单地“装疯扮傻拿影后”可以概括,她让电影再生长了!J的痛苦不再成为一种简单地对某一阶层的嘲讽,她用崩溃让观者去看人不能破框而生之后的悲苦。在影片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成了本能驱动者,设置种种桎梏让彼此成为路人,哦,不,最后连路人也做不成了。

 2 ) 女王病

笼子里的金丝雀无法适应野外生活,精雕细琢的艺术品若是摆在市井街头,不仅不会被欣赏,反而显得碍手碍脚狼狈不堪。

上东区宴会的女主人Jasmine即便落难至平民,她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依然是一副高雅阔太太的范儿。她无数次提起同丈夫浪漫的初次相遇以及她完美的婚姻,坚持不懈地将虚伪的梦幻光环笼罩在自己身上,把有限的几件高级衣装变着花样搭配出女神的味道,丝毫不顾与周遭环境的格格不入。
“我跟这儿的谁睡觉,才能得到一杯加了柠檬片的马蒂尼?”她不耐烦地说。
——机会总会降临在有准备的人身上,与高帅富的相遇简直让她如鱼得水。凭着自己一直坚守的那股高端味儿,拼命抓住这跟翻身救命的稻草,连哄带骗地钓上了金龟婿。

Jasmine的妹妹Ginger一条线展示了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价值观,生活在中下层社会的Ginger是个完全随性的女子,谁能让她快乐谁便是她的真命天子,几句赞美和调情就可以让她跟皮糙肉厚的老男人在汽车旅馆偷情,发现对方已婚后瞬间重回旧爱怀抱,仿佛一切不忠都没有发生过,乐得畅快逍遥。

影片中穿插闪回Jasmine过往生活,基本忠诚地再现了Jasmine一直沉醉的奢华美满生活,中间Jasmine老公被Ginger目睹的偷情,还让我对Jasmine闪过真切的同情,暗线埋到后来一发引爆,老公号称与未成年的下人之间发生了真爱,Jasmine那完美的泡泡瞬间被击破,常言道不作就不会死,落得家破人亡,一切都是咎由自取。

明明一只脚已经踏进珠宝店,却被老妹前夫几句话就毁了一桩婚事。儿子冷漠的话语更是雪上加霜。
最终Jasmine坐在路边,再次絮絮叨叨地念起了过往。

可笑而可叹,放生的金丝雀还能唱起婉转的歌吗?

对于“女王病”重症患者的女主角来说,没有什么比丧失炫耀资本更残酷的了——也许对任何女人都是这样。


老头这次玲珑剔透的叙事非常调皮,凯特布兰切特作为主演当之无愧,这位澳洲来的女演员认为自然衰老也可以非常美丽,宣称此生都不会接受任何整容或者延缓衰老的手术,会享受逐渐出现的细纹和松弛,她一直在用自己卓尔不凡的气质来证明这一点。


END

 3 ) Everyone is GREEN TEA B!

对有些导演作品的无条件期待,是出于对其趣味性的信任:一个人的表现技法可能偶尔失手,创作情绪可能高低起伏,但三观突变的可能性不太大。看他们的作品,就是聆听聆听人生感想,这种导演的数量稀少,伍迪艾伦当然是一个。
 
自《午夜巴塞罗那》之后,和身边许多朋友一样,我对伍迪艾伦先生的午夜三部曲,几乎是一路匍匐着跟进过来,每一部都流光溢彩、神采飞扬。这之后的《蓝色茉莉》,依旧全程关注度高亮。观影之后也是好评如潮,身边朋友罕有反对,嘻哈一阵赞美,夸不了剧作,夸凯特演绿茶婊演得好还不会吗?
 
我唯二听到差评,来自于半文艺的两个圈外朋友,他们的评价都是——太罗嗦,看不下去,睡着了……我觉得他们说的很对啊,作为叨逼叨派导演的杰出代表人物,伍迪艾伦的《蓝色茉莉》同一主题反复渲染不加节制,姐妹双婊一主一副双线叙事设置老派,推进速度缓慢,任何戏剧性的反转都在可预期范围内,一直期待的惊喜到最后也没有发生,整个电影晃晃悠悠,一派暮色。
 
一派暮色就对了,反正79岁的伍迪艾伦的确不年轻了。
 
我觉得这个世界上,完全不在乎别人评论的导演是不存在的,但如果有基本不在乎别人评论的导演,伍迪艾伦排名居前。他根本就是把电影当成宣讲工具,年轻时可能还在乎技巧,年老了就自说自话了。其实所有老年人都一样,他们才不在乎要跟你证明什么,要向你讨好什么,他们就是拉住你,反复反复讲他们要讲的那句话,伍迪艾伦不过是刚好会用电影表达而已。
 
“天下女人都是Bitch!”——《蓝色茉莉》我看得津津有味的点在于,伍迪艾伦先生对女性的“嘲讽”可真是不留情面,“嘲讽”这个词并不准确,但大概就是这种负面的玩笑的态度:凯特布兰切特演的绿茶婊“茉莉女士”自不用说,各种矫揉造作无下限的的可笑及可怜,她一生的高低起落,伍迪艾伦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就做了总结:“我跟这儿的谁睡觉,才能换杯加柠檬的马提尼?”
 
伍迪艾伦讽刺得更无情的,是莎莉扮演的妹妹“生姜小姐“。莎莉从一出场就是作为凯特的陪衬,她总是能自觉自愿地给姐姐一切绿茶行为找到辩护理由,她对姐姐的宽容并非来自同情,至少一大半是源于幻想式的崇拜,“生姜”不过是Loser版的“茉莉”,天资欠奉,努力不够,跳两步就回泥浆里打滚儿去了。这种情结,就像绝大多数的仇富者,对财富的崇拜,远甚于富有者本身,无非是他们力有不逮罢了。
 
都是绿茶婊,凯特布兰切特演的“茉莉”是放坏了的碧螺春,莎莉霍金斯演的“生姜”则是永远能回收再泡的立顿。最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是,不少女性观众在看《蓝色茉莉》时,仿佛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审视绿茶凯特,却选择性忽视了伍迪艾伦,实则把所有女性骂了个遍:要么像“茉莉”那样,挨操是为了混口像样的饭吃;要么像“生姜”那样当劳力养活自己,然后为了挨操本身,她对男友Chili“辣椒先生”的评价是“他可能干了!”。
 
《蓝色茉莉》里出现的所有其他女性都“不怎么样”,从女仆、健身教练到律师,无论什么职业,都是上杆子的bitch,尤以亚裔律师为甚——能睡的男人睡遍了!(伍迪艾伦好像电影里对亚裔从来无爱)。“讽刺”可能是我们的定义,在伍迪艾伦看来,也许人类从来都是如此:雄性争名夺利,雌性择优而取,绿茶与否不过都是途径,自然法则才是人类的本质,可笑的是人们把粉饰的外衣穿了又脱,脱了又穿。
 
关于伍迪艾伦先生本人,他的形象是极具欺骗性的:身高劣势让他看上去缺乏攻击性,睿智形象让他看上去像个知识分子。
 
事实上,女人总是对外表弱小的男性放低戒备,却忘了男性的性冲动与此毫无关联,伍迪艾伦的“身高优势“让他可以自由地在女性腰部高度寻找快乐,让女星欣然接受他充满性暗示的挑逗评价。至于知识分子这件事,伍迪艾伦当然是,但远不止于此,查查伍迪艾伦的生平就能明白了,但显然他很懂得利用这个长处——越是他讽刺的绿茶,越是争相跳进他的茶杯。
 
伍迪艾伦对女人的热爱和嫌弃是密不可分的,比绝大多数孔武有力的导演,他作品中的性冲动都要丰盈得多。写这篇影评的时候,刚好伍迪艾伦的养女再次发表“童年遭性侵”的血泪控诉,而他赢取另一个亚裔养女的“传奇”,完全不逊于任何电影故事。供她生活,为她“干体力活”——我估计,伍迪艾伦在内心里,养女和老婆的标准也没大差吧,不过是叫法不同罢了。
 
伍迪艾伦性侵养女一事的是非,并不在电影评论讨论的范围之列,只是和前妻这一切戏剧化的陈年旧案,有可能是伍迪艾伦女性态度的根源。无论如何,道德和才华似乎不必捆绑销售,况且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要定义道德和才华两个概念本身——这就已经很难了。

只有一点倒是很确定:道德的标准从来都是改变的,倒是才华的刻度倒是一直都在那里。
你奈他何!?



继续广告下微信公共账号呗: mydunhe

 4 )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十几年前第一次看亦舒的小说《我的前半生》,讲的是一个美丽的女子嫁给一个医生十几年之后被离婚,然后进入职场,挣扎着学会站立的故事。小说的男女主角叫“涓生”和“子君”,化用了鲁迅最有名的那篇爱情小说《伤逝》里主人公的名字——亦舒大概乐于猜想在现代的香港,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故事会是什么样子。这个小说最后的结局是,子君幸运地遇到了一个白衣骑士,完成了华丽转身。

《蓝色茉莉》乍一看像是伍迪•艾伦版的《我的前半生》。美丽富有的女主角遭遇婚变和破产,接受职业培训,学着当个小职员,被各种不靠谱男人调戏,遇到高富帅,眼看着就要有幸福生活……然而不是的,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在流行小说的世界里,亦舒是犀利而又残酷的,但是在伍迪•艾伦面前,她简直是梦幻一般的温柔——伍迪•艾伦的讽刺才是不动声色不留情面的,就像他让凯特•布兰切特花掉妆湿着头发在风中颤抖一样,他精确地描绘了一个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从巅峰跌落的全貌。

作为全片的绝对主角,茉莉的主要性格当然首先是一个从普通家庭(被领养的孩子,甚至可以说出身不那么幸运)跻身上流社会的女人的虚荣和势利。从片中的信息来看,她是读书时遇到高富帅的老公,然后退学嫁人从此开始人生的新篇章,也开始她一发不可收拾的高傲与冷漠。她与金洁尔是被领养的姐妹,但是作为一个姐姐,即使不是胞姐,她对妹妹表现出的亲情也实在是有限。在茉莉破产前,看到金洁尔夫妻造访纽约,她表现出的不是惊喜而是惊吓。伍迪用一个小桥段让两个姐妹形成鲜明的对比。茉莉一再表情尴尬地推拒妹妹夫妻的饭局邀约,妹妹却单纯地说“下周是你的生日,无论如何得让我们请你吃一顿饭。”而茉莉不得不虚伪地提出了几个餐厅之后,才满面愁容地偷偷向丈夫发牢骚:“天哪,我们不得不请他们参加我的生日派对了!”在妹妹夫妻委托哈尔投资之后,茉莉似乎表现出了一丝亲情,在浴室里娇柔地问哈尔:“你会帮他们赚钱的是吗?”但是下一秒钟她已经开始担心瑜伽、普拉提、筹款午宴……在茉莉的心里,这些都比这对工薪阶层夫妻来得更重要。

破产之后,坐在露天餐厅吃着廉价的蛤蜊,茉莉居然还能不忘提一提“哦,这里多么有欧洲风情,曾经我们去过地中海”;一边面对着跟牙医和护士走得很近只知道伏特加的大老粗,一边她仍然要喝加柠檬的马提尼。(这画面本身就是绝佳的讽刺!)蓝领(工薪阶层),牙医(中产阶级),她都提不起兴趣,一个会谈时尚圈和欧洲旅行的驻外公使才能入她的法眼。能够在交谈时用那种不经意的亲昵提到纽约、派克大街,她就顾盼生辉,旧日生活的光辉又回到了她那几近崩溃的身上。这个早早把自己的名字从俗气的“珍妮特”改成洋气的“茉莉”的女人,她把自己打造成一个优雅迷人的女子,不是为了平常的主妇生活,而是为上流社会度身定制的。

她并不是天生的贵妇。虽然她向别人炫耀的版本是,为了结婚从学校退学,反正在学校里也是混日子。但是后来她也说,她在学校里还是个优等生。这样矛盾的表述并不是剧本无心的混乱,相反正是伍迪•艾伦的刻画入微:茉莉在撒谎。原因很简单,她想伪装成为一个出身优越、糊里糊涂地在学校混日子然后不经意就嫁了个高富帅的女子,尽管事实上她出身贫微,需要看顾孩子来赚零花钱,在大学里必须努力学习以博取未来。她与哈尔的婚姻彻底改变了她,或者更确切地说,上流社会改变了她,悲剧的是,然后抛弃了她。

不同于选材类似的美剧《破产女孩》,片中对跌落前后周围人的逢迎与冷眼并无关注,伍迪自始至终都把目光对准了茉莉,因为真正毁灭她生活的是茉莉自己对上流社会的执迷。她可以离开金融犯罪的老公,但是她装作不知不闻不问,享受着因此带来的奢侈生活;她可以告诉德维尔真相,但是她不,她编造谎言为了获得大使夫人的身份。她是这样留恋环球旅游装饰豪宅的生活,情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维持这个幻象,情愿在沙滩上建一个城堡也要试着接近它。她的执迷传染到金洁尔,一直简单率性地认为“性感、牢靠”就是上佳人选的金洁尔居然也跟一个音响师上床,然后喷着过浓的法国香水问姐姐“他是不是更上乘一些”。虚荣和欲望犹如跗骨之蛆,啃噬了茉莉的一生,又像藤蔓植物一样长到了妹妹的阳台上,结果却是姐妹俩都重重地摔在了现实这个混凝土路面上。伍迪在这里没有任何慈悲心,然而也正是这种“无情”造就了这部电影优秀的讽刺品质。

说到这就不能不提一条引线,虽然是个小问号,但是贯穿了整部片子——茉莉对她老公哈尔的骗局是否知情?在茉莉搬去金洁尔处合住之初,妹妹就替她说话:“哦,她根本不懂金融。”奥吉则说:“她和哈尔结婚那么多年,一起大搞地产诈骗、金融诈骗,她什么都知道!只是当看到那些钻石和貂皮大衣的时候,她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这里立刻接进一段回忆,哈尔在搞一些地产公司文件的小动作,茉莉则在朋友们中一脸天真地说:“哦,我从来不关注哈尔的生意,我从来只是签个名。”这一段是对金洁尔夫妻对话的呼应。在后来回答继子的质问时,她又说:“你觉得我要是知情,我还会让他用我的名义去注册公司、开银行账户吗?”这一切似乎都将她的嫌疑洗得一干二净,然而伍迪•艾伦在最后打开了纸团,被背叛的她的第一反应就是向FBI告发她的丈夫。原来,she did know it。剧本的精妙之处就在于这多角度、多侧面、不断地互相呼应,制造假象,直至猛然反转。

我们以为哈尔是个骗子,原来茉莉是个伪装得更好的骗子。但是,在这部电影里,人人都在互相欺骗:艾尔欺骗了金洁尔,金洁尔欺骗了奇力,哈尔欺骗了茉莉,茉莉欺骗了德维尔……没有无辜的人,没有纯洁的人,在虚荣、失败和欺骗里,所有人都显得卑微得可笑。

一反之前《午夜巴塞罗那》、《午夜巴黎》这样的城市情书和《人人都说我爱你》式的爱情喜剧,伍迪陡然回到了类似于《赛末点》的深刻讽刺路线,就连他经典的话唠都让位于冷静的观察。虽然片子一开头茉莉就滔滔不绝地讲了十分钟,有伍迪•艾伦招牌式的神经质,却不再是他那种知识分子范儿的谈艺术侃历史博典故,而是神经崩溃式的喃喃自语。

从整部片来看,回忆与现实交织,但是剪辑的层次井然;台词繁密,匆匆登场的人物颇多,但是伏笔绝不落空,于细微处处处呼应;全片布满零星散落的线索,几无赘笔,笔力之老辣令人赞叹。这部电影看似平淡无奇,但是伍迪•艾伦用一个精微缜密的剧本显示了一个现实主义作家的深厚功底,可以算是近年来他最好的一部作品。

 5 ) 放不下的自己

年少时总会有这样的梦想,长大之后要去见见世面,过更好的生活;当生活渐渐“物质化”了之后,年少时的梦想被各式各样的时尚包装着,在觥筹交错之间,仿佛觉得这就是自己想要的生活。

直到这种幻觉,最终被生活所打败。直到这种幻觉,最终只是一个泡影。

Jasmine并非一直沉浸在幻觉中,只是现实的无奈,让她更为挣扎和难过,以至于无法直视。她试着去做点什么,去学点什么,但是这些并不是她所擅长的,这些看似有意义的事情并没有让她从一种失落的情绪中得到缓解。最终当她再次施展自己的交际手段,试图回归过去的生活状态时,却被意外所打败,刹那间一切的幻像再度化为乌有。

Jasmine所经历的,我们通常称其为“落差”。巨变越是剧烈,落差就越加明显,大多数的人在挣扎过一段时间之后会渐渐适应新的生活,而总会有这一些人,是永远无法完全适应下来的。因为或这或那的原因,他们放不下自己,无法接受自己必须承受的转变,在不同的环境面前试图延续自己从前的状态,从而与身边的人显得格格不入。

环境的转变和自我的转型总是一对互相缠绕的共生体,对于自我的定义从来都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当一个人身处于某种状态太久的时候,突然的环境变化总是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当梦想幻灭、必须面对现实的时候,内心的争斗通常会伴随着失落与傍偟的情绪,以及心中略带不甘心的怨气,然后随着各式各样的打击渐渐消散。

这部影片最难把握的是情绪,而凯特女皇把细致入微的情绪刻画的入木三分。

 6 ) 《蓝色茉莉》:换个结局,茉莉会逆袭

《蓝色茉莉》:换个结局,茉莉会逆袭

我原以为剧情会这样发展下去:下半部,茉莉一边欺骗着外交官,一边继续努力学习,终于有一天,她取得了资格证书,而外交官也发现了她的谎言,但是却依然被她的不懈感动,最终茉莉的不屈不扰,勇于追求的精神使她获得了幸福。而妹妹金洁,虽然被那个结了婚的音响师欺骗了,但却也在这次外遇中对比出了以前生活的不同,开始明白生活有着更高的层次,她不肯再回到废柴男友的身边,开始追求新的生活。而继子最终也通过妻子对他的爱发现,原来亲情比金钱更重要。多么完美的一部宣传正能量的电影。

可是,导演偏偏就打碎了这个美梦,撕开所有美好的外衣,扼杀所有的希望,揭露了一个残忍、真实的世界给我们。

有趣、惊恐和心碎的堕落妇女形象是影评家对女主人翁茉莉的定义。豆瓣上的评论也一面倒的批判茉莉爱暮虚荣、傲慢、虚伪、自欺欺人。个个都正义的指责茉莉自作自受,罪有应得好象自己超凡脱俗,烟尘不染一样。我想说的是:是社会的不堪造就了茉莉的悲剧,积极上进的茉莉成为了这个充满着贪婪、欺骗、唯利是图的市侩社会的代罪羊。

茉莉不是骗子

全剧并没有说她是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的婚姻,她拥有美貌,所以她那个骗子老公才会和她结婚,这有什么错?茉莉只是享受金钱带给她的光芒和荣耀,却没有做什么非法事情。有人指责说,她其实知道她老公是骗子,但却装作不知道。我想,也许她是隐约有怀疑,就象我们所有的家庭主妇不太了解自己的丈夫真正在外面做些什么一样,并不清楚事实的真相有多恶劣,不然,她不会傻到用自己的名义去注册公司、开银行账户,这是要承担法律责任的,最后还向FBI告发了丈夫,而这同样是要用失去奢华生活做代价的。话又说回来,她的那个骗子丈夫为什么可以在这么长的时间里经融犯罪这么多,却最后由一个电话才被调查出来?在这之前,那些律师、援助生、国家机关,投资人都在做什么?只能说明,他们都喜欢金钱,对能获得金钱的事情,所有人都选择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至于说到后面遇到外交官她说谎,用茉莉自己话做解答:略加粉饰了一下,省去了不必要的细节,可重要的是,我的情感,我的观点,我的幽默,都是真实的我。大家都一样,就象应聘、相亲,先捡自己的优点介绍给对方,谁不喜欢撑门面?而后面谎言被揭穿后,外交官的表现,更证明了,茉莉说谎的迫不得已,果然,事实上,她确实也有着敏锐的设计天赋和社交能力,只是这个腐败社会不肯给她展示的机会。外交官看中的只是她的外表和她所描绘的虚假身份,对于内在真实的她,其实他不在乎。整个社会都是虚伪的,大家都在互相欺骗。偏生这些罪过,都由这个倒霉的破了产的茉莉来承担,所有的人用嘲讽和漫骂来撇清自己内心的肮脏。

茉莉没有爱慕虚荣

在淘宝上买仿版的大牌,存钱买奢侈品,遇上话不投机的朋友敷衍应付,这是我们最常做的,茉莉只是千万个我们当中放大了,特定的一个。虚荣是人类上进的动力之一,每个人都向往过上好的生活,所以我们才会奋斗,才会努力。因为破产,她不得不吃着廉价的蛤蜊却回味着美味,瞧不起护士的工作却不得不为了生计委屈求全,拒绝矮个男和牙医的骚扰却又积极寻找合适的再婚对象,就因为这样,就指责她不够现实,好高好高骛远?事实上,她只是忠与自我,她不肯自暴自弃,她告诉妹妹应该追求更好的生活,不然永远摆脱不了现状。如果我们不奢望更好的生活,怎么会努力改变?当农民就安心的当一辈子就好了,干嘛脱贫致富,屌丝逆袭?茉莉不放弃做梦,陷入困境以后,千方百计地想走出去,她没有心情和妹妹的朋友们享受人生,白天上班,晚上和周末恶补电脑,而她学电脑又是为了在网上修读室内设计的课程,她将高傲的态度和优雅的姿态化为奋斗的动力。剧中哪个人不是追逐金钱、贪图享受的呢?金吉和前夫买着彩票做着发财梦,中奖后想投资梦想着挣钱;继子恨茉莉不应该告发他老爸,因为这样使他失去了高贵的身份和经济来源;外交官购买了能容300人的海边别墅,为从政做好准备。享受生活有罪吗?当别人的行为和目的和我们不一样时,或则说太过高远时,我们会开始排斥她的存在,茉莉没有成功,所以她所有的梦想便变成了白日梦,不切实际和拜金主义。

在电影结尾处,在结婚的前夕被男友抛弃的茉莉冲出金洁的家,失魂落魄的游荡在街头,自言自语。但我相信,换个结局,茉莉会逆袭,以她好强、不甘现状的个性,她会坚强的支撑过这个潦倒时期,她的坚韧最终会为她带来不一样的人生。

 短评

一年一度的伍迪艾伦终于上映啦,这次不像前几年连续的喜剧,倒是相当严肃。“茉莉”是一位沦落的阔太,影片用穿插叙述的方法描绘了她前后天上地下的生活片段。笑料十分“纽约”。当然这个角色是可怜又可恨,布兰切特太棒了,走路昂首挺胸的样子惟妙惟肖,生气的时候说话眼神都在发抖。一定会提名

7分钟前
  • 米粒
  • 推荐

茉莉的真实与虚伪就像硬币的两面,伍迪用双时空架起这两面并产生因果效应。反射出空虚、善于伪装的贵妇的内心世界,被虚荣心搞的的濒临崩溃,在她所谓的"loser"面前,她自己才是真正的loser。故事碎碎平平淡淡,情感凄凄惨惨戚戚,全仰仗凯特女王的演技,预祝圆满封后。

8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其实凯特·布兰切特的表演与以往有很大不同,虽然偶尔能闪出昔日的阴沉气,更多时候则是伍迪艾伦赋予的神经质,这也是蛮新鲜的体验。倒觉得剪辑很有趣,也很大胆,有一种恶意插入的蔫损坏,打破情绪或是延伸情绪。并形成讽刺。除了对富人的嘲讽,还有就是女人本身,茉莉对哈尔的依赖,三句话不离哈尔。

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伍迪镜头下没有简单的女人,对我们来说这也许只是部“喜剧”,但对某些人来说伍迪又将他们批得血淋淋。故事本身精彩,只是剪得不够妙。不过布兰切特演得非常到位,每条皱纹,每滴汗水都是戏。完整地塑造出了伍迪镜头下的另一个经典女角色。

12分钟前
  • icebloom
  • 推荐

牙医收入挺高的你再考虑一下。

13分钟前
  • friendbeast
  • 推荐

不是每个人从云端跌落,都能面对现实脚踏实地。我爱这明晃晃的阳光,这油画般的景色和这神经质的女人。

15分钟前
  • 清久
  • 推荐

非常纠结,在冷酷与怜悯之间无所适从。Blanchett的表演无懈可击。看一个人在镜头前从内心深处被生活摧毁非常难受,但我还是喜欢老头子的冷与黑。镜头愈发洗练了。

19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Woody Allen最好的电影之一,剧情和台词都精打细算恰到好处,Cate的每一个微表情都如此可信,至少拿下一个提名。这一个可怜的可恨的自大的聪明到家的傻女人,却也有可笑的自尊和顽固的底线,这就注定了她无法圆融攀附,终究作茧自缚。

24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推荐

剧本好赞,不用花里胡哨的技法、无需高升立意,也能讲述一个狗血流俗的好看故事,这就是老头的魅力;女王活脱脱一个女版神经老头,每根皱纹都充满演技,虚荣、脆弱、折腾、谎言、自私、势利,如附真身,不要批判她才是真正的loser,她一定会东山再起,野心和品味就是通行证。

2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在《欲望号街车》上,被《万箭穿心》的,不只一朵白兰芝,还有一个李宝莉,如今又多了一支蓝茉莉。

3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伍迪·艾伦一刀切开了大苹果的冷酷内核。女主让人联想到《欲望号街车》,只不过挖苦取代了怜悯。布兰切特贡献了神乎其技的表演,虚荣与衰败同时呈现在她七情六欲的脸上,今年的女主单元实在太惨烈!缺点是,剪辑太生硬了...

3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伍迪艾伦这一回真是出人意料地杀人不见血,你会宁可看Jasmine哭,也不忍心看她笑。女王这次表演的复杂程度大致相当于《丑闻笔记》加上《天才雷普利》,脑残粉表示,值了!

39分钟前
  • 猪大腿
  • 力荐

08/17/13 Alhambra14:1、请记住铁律:不作死就不会死;2、小老头继续不正经,内心不强大的人看多了会对婚姻失去信心;3、平行闪回叙事貌似成了固定套路?还好片子整体风格比较工整;4、布兰切特这表演冲着今年奥斯卡影后去了啊;5、悲剧的原因不是财富,是性格

41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非常有趣的一部电影,故事简单但不单调,出色的人物塑造让整片神采飞扬。尤其是Cate塑造的这个可气可恨又可爱的女主人公,尖酸刻薄,无知自大,还自命清高的目空一切,当失去身边所有东西时,她那幅自言自语的惨样子,活脱脱的人间悲剧,可又让人忍不住窃笑--是她自己把自己塑造成这么一个莫大的笑话。

42分钟前
  • 饮歌
  • 推荐

就喜欢这种无力抗争的故事。它就像长期盘踞在我心底的难题:为什么我人不坏,从不想害人,却最终无处可逃,成为命运的傀儡?

45分钟前
  • 赫恩曼尼
  • 力荐

凯特·布兰切特演了一场“伍迪·艾伦模仿秀”,就像被小老头附体了,感觉这片子应该归类为灵异片,不是谁被小老头附体都可以像杰西·艾森伯格那么自然。剧本的各种对照用的很工整,故事也借鉴了一些经典老片的影子,结局也处理的不落俗套,女王大人的模仿秀也很了得,但相比前作也就及格而已了。★★★

4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Woody Allen表面沿襲實則顛覆《慾望號街車》,讓角色統統有別過往,使用的最大技巧是“移情”,縱使茉莉虛榮傲慢觀眾仍同情其處境(她老公是騙子),但在最後一刻連這“移情”也被逆轉打破,那種悲劇性比《慾望號街車》更甚。布蘭切特不遜於費雯麗。p.s.:intercut剪輯大膽實則縝密,佩服

50分钟前
  • 五色全味
  • 力荐

林肯广场电影院不出意料的满场,小老头电影的笑点就是多且秒,眼泪都快笑出来了。同样都是"上流物质女"「虎落平阳」的故事,我们拍出「北京遇见西雅图」不得不说从编剧到导演演员比伍迪艾伦的新片差太多了!ps 凯特布兰切要是不拿奥斯卡真说不过去!!!

52分钟前
  • Macmania
  • 力荐

尽管布兰切特演得够好,设定又够讽刺,不过剧情铺陈得挺无聊。像茉莉这种故事早已讲过,也没讲出新意,一切太清楚无碍,没有回旋空间。对茉莉,连同情都很难。她的可悲,在于自知却打死不认,只能以碎碎念缓解人生的尴尬。这部如果有中意之处,就是旧金山的散漫,适合无无聊聊过日子。茉莉来错地方了。

55分钟前
  • 时以星
  • 还行

I feel awful...really...想起粉红女郎里男人婆对万人迷说的,女人花点心思搞搞经济独立又不会死。成也太聪明败也太聪明,姐妹花两人的表演都超级抢眼(Cate真是用生命在演啊),中间笑点不少,继《赛末点》后终于再次被伍迪艾伦的剧本征服,去年《爱在罗马》我几乎是快进过去的。

59分钟前
  • CharlesChou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