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口气

剧情片法国1966

主演:利诺·文图拉,保罗·默里斯,雷蒙·佩尔格兰,克里斯蒂娜·法布雷加

导演:让-皮埃尔·梅尔维尔

播放地址

 剧照

第二口气 剧照 NO.1第二口气 剧照 NO.2第二口气 剧照 NO.3第二口气 剧照 NO.4第二口气 剧照 NO.5第二口气 剧照 NO.6第二口气 剧照 NO.13第二口气 剧照 NO.14第二口气 剧照 NO.15第二口气 剧照 NO.16第二口气 剧照 NO.17第二口气 剧照 NO.18第二口气 剧照 NO.19第二口气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7:19

详细剧情

  古斯塔夫(利诺·文图拉 Lino Ventura 饰)是一位资历老道的黑帮分子,在锒铛入狱之后,他挖空心思,终于越狱成功。之后,古斯塔夫投奔了住在巴黎的妹妹马努奇(Christine Fabréga 饰),希望能够得到她的庇护。  古斯塔夫早已经厌倦了帮派里的明争暗斗,因此,他决定伙同一帮亡命之徒,再干最后一票,凑足了“养老金”,就此金盆洗手,然而,在黑道里常年浸淫的他,真的会这么容易的就改头换面吗?警探布罗特(保罗·默里斯 Paul Meurisse 饰)就如同一只雄鹰追随猎物那样的紧紧跟在古斯塔夫的身后,他不要金钱,不要权利,唯一的目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找到机会,将古斯塔夫捉拿归案。

 长篇影评

 1 ) 梅尔维尔式

叙事的可看性几乎为零,节奏一如法片主流,几乎拉扯拖沓。如参好莱坞警匪之义评价,显然不忍卒睹。结尾被敌对帮派和警方联手摆了一道的文图拉,选择了一个所有悲情黑色狂徒的必经之路:有债必偿。于是杀死下套者万死不辞,独闯虎穴也要自证名誉。

西蒙斯和文图拉显然是有双雄设定的倾向,只不过没有按照好莱坞套路的“表现性放大”来完成建设。二人的惺惺相惜也最终体现在歹徒伏法的道德裁决背后——西蒙斯故意将文图拉逼迫局长做的陈述遗落在地,让媒体来还早已呜呼的亡命者一个清白。当然,这个清白也是在歹徒评价体系里的“黑色纯洁”,即便双手染血,当街袭警,也不能卖出节操。这样的黑色法则,就是梅式所言“警匪片是悲剧的唯一现代性形式”的真谛所在。虽言得痛快,但在开头,梅尔维尔仍旧要像他其他的作品那样,鸡贼地强调:不做道德评判,列为看官自辨。

事实上,梅尔维尔所持视点,几乎与好莱坞无二:尝试在不法之徒的灰色道德上开掘对于普遍伦理的反常超越。只是梅尔维尔的工艺是:刻意用强调性的冷峻试听风格来压制人物个体性的外溢,相比大洋彼岸层出不穷的“小凯撒”、“蒙大拿”等极端性格主导的偏激设定,梅尔维尔显然不愿意让他的英雄大张旗鼓、颐指气使。

文图拉和德龙都是冷面先生,一头金发的杜切斯尼虽有强烈的赌徒性格但时常冷静低迷…梅尔维尔的序列里,几乎看不到张牙舞爪的狂热,由此,当一个沉默寡言的叛乱分子最终走投无路时,最大化的宿命感就蓬勃而出。好莱坞所建立的性格黑色电影,最终仍是要为诗意正义的社会谴责作配,他们的存在,也是为了突出乖张性格多行不义而终遭制裁的合理性。而梅尔维尔,总是静立一旁,却在不声不响之间给这些眼见成功在即的低调先生们以最出其不意的例外。

在某种意义上,梅尔维尔甚至是史拉德意义上的德莱叶或布列松——以巨大的间离能量忽略了本身戏剧潜流的存在,又在观众对于文本叙述不在有任何情感上的充足时,骤然打碎这种断裂,进而完成其戏剧力量的全部支配。虽然没有前二者如木偶剧一般的极端,但在风格的意义上梅式仍然追求的是一种影像内涵与影像的分离。当然,或许呈现给我们的,只能是警匪类型与类型创作上的质料分离,其来源或是一种属于新浪潮的“业余质感”,但不可否认的是,梅尔维尔在警匪电影类型上所作的来源于悲剧而又抛弃了悲剧性的阐释,注定让他的名字在电影史上,与众先贤同列。

 2 ) 没有明天

古斯塔揭下最后一页日历,下一页是一片空白——他和我都知道他看不到明天的太阳。

法国的一众大师当中,我最欣赏的正是梅尔维尔。这倒不是因为他对于新浪潮运动的深远影响,而是他的片包含了我最喜欢的两种元素——黑色电影和黑帮片。

他的片黑色的味道散步于全片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就比如本片中探长最后扭曲而拿反了的香烟,比如安托万轮流坐了一番的凳子以及最后他所停留的咿咿呀呀的那一张。这弥漫着整个屏幕的黑色,就如同所有的经典黑色电影一样,把我们的主人公带往那命中注定的结局——死亡。

而作为黑帮片,与好莱坞的黑帮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世界。梅尔维尔的黑帮没有纸醉金迷,没有枪林弹雨,没有托尼.蒙大拿的嚣张跋扈也不似维托.科里昂那般阴郁深沉。它甚至不需要色彩,不需要音乐,不需要太多的背景交代,也不需要多余的衬托铺垫。

令人迷恋的,是从始至终营造的黑色气息,用一个表情,一个动作就足够诠释。这样的黑帮故事,讲的是男人的尊严和江湖的道义。


男人的尊严

其实古斯塔从一开始在乎的,就只有他的尊严。这尊严来自于发自内心的自尊,也来自于流传外界的声名。
所以他毫不犹豫的就加入了保罗的团伙,为了数目可观的猎物。其实谁都知道他不缺钱,曼罗茜的积蓄完全够他们风流快活的过完下半生。可是他只强调那是“我们”的钱,而不是“我”的钱。于是作为一个男人,他就得靠自己的双手去赢得赖以生活的钱财,也能够赢得女人的真心(当然,他显然是这么想的,事实却未必是这样)。
所以在他再次逃生之后想的不是如何带着白金逃之夭夭,而是救出保罗挽回声名。然后我们才看得到他拿到证据又单刀赴会的好戏。对于他而言,江湖的名声显然早已比金钱乃至自己的性命更加重要。


江湖的道义

这里说的江湖道义,不是指黑帮中所谓的兄弟情义,而是所谓盗亦有道的行规。这行规包括一诺千金的誓言,包括至死不变的守密,包括不负朋友的责任。这道义,有时须得以生命相维护。
古斯塔显然是讲道义的。他的名字之所以说出来能吓得乔这样的江湖大佬开溜跑路,当然不止是因为他精准的枪法。更因为他尽人皆知的仗义。纵是身陷囹圄多年,也不曾吐露半点机密。所以他面对亿万黄金仍能泰然自若的信任自己的伙伴,所以他不顾爱人和朋友的反对也要亲自去完成自己未竟的使命——挽回自己的名声。
奥洛夫也是讲道义的。理智的他清楚杀警的危险,婉拒保罗的邀请,却用自己的名誉和生命为他信任的古斯塔甘做担保。在江湖的世界里,做了这样的担保,就得用生命去维护所担保人的一切。如果他有违道义,必得亲手弑之以谢罪。所以奥洛夫从始至终都坚信着古斯塔,甚至甘为其赴最凶险的“鸿门宴”。
有意思的是,古斯塔和他所有的黑道朋友们的死对头探长布罗特也是讲道义的。唯一的区别在于他所奉命的,是所谓白道一方。所以他也许会用狡诈的智慧捕获古斯塔,却不会用下三滥的逼供手段和污蔑;所以他也许会誓死捉拿通缉犯,却也会为帮他赢得他应有的声名。我不免在他和古斯塔身上看到一点《盗火线》里老帕和老罗的影子。有意思的是,3年后的《影子部队》(依然是梅尔维尔导演)里,他们真的成了并肩战斗的生死之交。

而那些有违江湖道义的乔、安托万之流们,终归只是江湖的鼠辈,只会落得惨死的下场。

在男人的世界里,尤其是黑帮男人的世界里,女人都是最可怜的牺牲品。无论他们是否真心爱她,她也只会是第二位的。而第二位,就意味着永远的失去,生死的距离。

影片被译作《第二口气》,其实应该叫做《第二次呼吸》才对。“第二次呼吸”意味着逃出生天的新的一次生命。古斯塔在影片中,拥有了两次。

我们总会在各类黑帮犯罪电影里听到坐过牢的罪犯出狱以后说“我绝不会再回去”。我们都知道,他们真的绝不会再回去——宁死也不回去。

 3 ) 精彩的喘不上来第三口气的电影。

梅尔维尔的电影,以及萨姆佩金帕的电影,男主人公都有着一股义气。虽然也许主角自己并不一定是标准意义和法律意义上的好人,但他们看不惯那些卑劣的人,所以他们身上就有一股子义气。

另外,这部影片中,导演也用了小花招来制造紧张感和幽默感---比如在达芬奇街四个人谈判前,其中之一在房间观察现场形势,考虑危急时刻怎么抢占先机制服对手并进行模拟演练,结果,他的设计的机关被对方无意破坏了,而这个角色并不知情,正当我们观众在打算看他出丑时候,没想到他却用另一个我们想不到的方法控制了局面。这段戏拍的有希区柯克电影一样的惊险意味,够高明。

 4 ) 第二口气

五十年代,法国“新浪潮”初始,“小将们“几乎对所有法国名导都大加挞伐,唯对被他们称之为“作者”的罗伯特·布莱松和让-皮埃尔·梅尔维尔另眼相看。原因就是布莱松的作者电影揭示了人类精神的普遍本质,其冷峭幽深和静谧严谨的美学影像风格,赢得了他们的认同。

另一位被他们抬爱的就是梅尔维尔,独辟蹊径,自1947年拍摄了颇具诗意又哀恸的反战片《海之沉默》(又译《寂静的海》),以及1949年执导《可怕的孩子们》后,遂转向商业类型的“黑色片”。从1955年的《赌徒鲍伯》开始,他连续拍摄了《第二口气》《午后七点零七分》《影子部队》和晚年的《大黎明》等一系列力作。剧中主角的高智商大盗,乃无一例外地踽踽独行。梅尔维尔对生活在大都会如纽约、巴黎等地的边缘人有某种特殊的感受。

拍于1966年《第二口气》,就是他极为卖力的一部电影,虽然名头不及他于1967年执导由阿兰·德隆主演的《午后七点零七分》,但一以贯之的“独行侠”风格,仍趋于一个悲切的极至。其中几位老牌法国影星的倾力出演,也为这部影片增色不少。意大利演员利诺·文图拉的凝重沉稳,有点儿令人胆寒,这与他在《影子部队》中的表情同出一辙。最早是在1980年国内上映的《沉默的人》中领教了他出色的演技。影片焦聚于克格勃绑架人质的卑鄙之事,在中国得以公映也显现了当年中苏对峙下的政治倾向性。

《第二口气》富于节奏感的叙事影像,更是值得赞赏。这些看似拖泥带水的桥段,实则蕴藏和引爆了后续情节的因子。144分钟下来,除了叹服,没有挑剔。让人不由想起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黑色电影”,如《一世之雄》《人民公敌》这类开创性电影中的匪徒角色。

第二口气,足以摧毁观者的每一个末梢神经,犹如经历了四季的炙夏酷冬。可以说梅尔维尔就是这种“黑色电影”的延续和接力。不同的是,他融入了法式的叙事内敛和艺术张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最早的“黑帮片”没有那份悲寂,只是说美式与法式因环境的差异,仍有诸多的不同之处。

2013、7、2

 5 ) 优雅的犯罪,优雅的破案

  Gustave过着刀口上舔血的日子,却还坚持着自己的人生准则,甚至为了挽回自己的名誉情愿陪上自己的性命.真是所谓"盗亦有道".警长Blot总是全力以赴的对付那些违反法律者,但是仍然尽力维护了前者的名誉.他同样值得我们尊敬.像Jo和Inspector这样除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外没有其他人生准则的强盗和警察,显然是Melville唾弃的对象,所以他们都死于Gustave的手里.
  但Gustave和Blot的行为真的都无可指摘吗?Gustave在抢劫过程中杀害无辜的警察,说一句"我也不想那些警察死"是简单的,但也是毫无意义的.Blot为了取得口供,诱供,酷刑 ,逼供,什么都干.所谓"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现实和理想的落差是Melville主要想要表达的,Gustave和警长Blot是一对"兵与贼"的矛盾,这种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之间永恒的矛盾也是Melville想要在电影中表达的。
  优雅,,是我看这部电影时最多想到的一个词.Blot破案过程中的镇定,从容不迫,且极具幽默感的表现充满男性魅力.(特别是他在咖啡馆中的出场戏).Paul,Gustave等的犯罪过程,更是"犯罪艺术"这个词的最佳范本.
  电影对于细节的描绘是非常出色的,Gustave一班人对监狱围墙的纵身一跃,一人死于非命,Gustave也是险些掉入万丈深渊.(生命有时就是如此脆弱).一名匪徒狙击手在瞄准警察前在胸前狠狠的划了一个十字,(宗教在这里具有一种别样的嘲讽意味),Gustave在复仇前撕下一页日历.居然是最后的一张,Gustave已准备慷慨赴死,对于他来说荣誉高于一切,甚至高于生命.结局:Blot想点燃一根香烟,却抽出了一根点不燃的,受潮的香烟,(象征着他的理想的幻灭).

 6 ) FIFF12丨DAY6《第二口气》:气质独特的梅尔维尔式警匪电影

第12届#法罗岛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第6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第二口气》,下面为大家带来前线各路警匪们不急不缓的评价了!

George:

喜欢开头的镜头。

蹦擦擦:

开始怀疑自己脸盲。

果树:

既精彩好看,又气质独特。

曲有误:

好吧我承认我看这部就是感觉很无趣,也不想逼自己挤出字来夸它了。

sparrow:

独树一帜的警匪片风格,剧情在不急不缓中推进,冷峻而不失优雅,肃杀但独具古典美。

法罗岛帝国皇后:

憋足两口气只为名与利,哪里有什么盗亦有道,老警探才是真的片叶不沾身,深藏功与名。

盆满钵满赵+: 开始觉得蛮无聊,中段开始精彩,执行任务那段镜头蛮好看,但整体喜欢不起来。 警察和罪犯之间的情愫、主角必死的宿命还真有点老港片内味儿。

蝠蝠:

一板一眼,慢工出细活,是梅尔维尔特有的风格,就连挥拳揍人都是扎实无比,再一次认识到了这种老派、稳中求胜的导演的难得之处:电影是影像艺术的同时,也是一门叙事艺术。

supremacyacron:

片子比较长,人物之间的关系不太容易被厘清;反面人物所展示的人物弧光也确实是黑了警察一把啊。尘归尘,土归土,虽然一切的做法都是没有意义,但还剩下浪漫主义的情怀留存于世。

Pincent:

死亡的命中注定和突然来袭是杜琪峰、银河映像承袭梅尔维尔最好的部分,道义与尊严宁愿用本就无法避免但却是主动选择的死亡来换取,动作戏的气氛铺陈和镜头调度都非常棒,是布列松那种简洁、冷感,镜头设计和表演上都呈现为机械感,或者说这就是典型的梅尔维尔电影。

Bob_Chow:

不过是重复着固定空间内人物对话的镜头正反打,影像丝毫没有节奏和变动,单调重复不加修饰,闭着眼睛欣赏甚至无过多区别,图像化的小说,文本性过高,关键节点皆为叙述讲出,唯有最后三分之一把情绪带动,为时过晚。中间部分过度冗长反复,人物复杂且多线并近,在警察黑帮之间跳跃,但影像上无太大差别。人物演技冷面而机械,甚至于女主也如此,本就失效的影像变为更加无趣,吊着一根线跟随语言的文本意思顺着眼神和起身穿梭。

子夜无人:

其实还是很酷,而且依旧是只有梅尔维尔才可以做到的那种把气氛渗透满了、又撩人又温柔的酷。但比起之前看的两部,捕捉到的乐趣又确实是变少了。尤记得第一次看到《独行杀手》,阿兰·德龙一边优雅地吞食着孤独的味道,一边在大多数时间里与警察进行无趣的侦察与反侦察互动,因为强烈的反差感才构建了独此一份的绝妙气质;而《大黎明》里最喜欢的是那种劣质又迷人的蓝色调渲染,游走其中的每个人看上去都无比写意而疏离。而在本片当中能给予新鲜感的地方基本已经没有,警匪双方一如既往地端着自己的格调进行犯罪和追捕,各自都有自己的荣誉感与使命感。这个世界没有天马行空的江湖,你的想象力和凶器,最后都还是只能被现实世界里秩序运转的力量拖行,一起陷在泥潭里。

#FIFF12#DAY6的主竞赛场刊评分将在稍后为大家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短评

人出生的时候就注定只有一个永久的权利-选择死亡;如果说他的这种选择是出于对生命的厌恶,那么可以说他所拥有的只有别人的嘲笑。

3分钟前
  • 益暄
  • 力荐

前面铺陈有些冗长,后面越来越精彩

4分钟前
  • spaceman
  • 推荐

不经意发现漏了这部,很喜欢梅尔维尔黑色电影的调调。兄弟情义,不背叛不离弃。还是一贯没有明确的正邪符号,对警察刑讯逼供的不满,则是无声的抗议。罪犯总能得手,最终也没有一个逃得过宿命的裁决。这也是贯穿梅尔维尔作品里的核心思想。

5分钟前
  • 麻麻睇
  • 推荐

arte,2009/8/17

7分钟前
  • 王小妞
  • 推荐

没有什么事儿比生存更重要的了。

9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力荐

细节,越到后面越精彩。

10分钟前
  • 一一
  • 力荐

4星半。

15分钟前
  • 易老邪
  • 力荐

要是喜欢杜琪峰 就一定会喜欢梅尔维尔 也一定会喜欢这部片子

16分钟前
  • 我TM是党员
  • 推荐

没有靠谱的字幕都能看爽的片

19分钟前
  • 衫弃
  • 推荐

繁复的叙事铺垫导演依然从容不乱,以致我竟然不习惯这般的完美~

21分钟前
  • 阿尔法
  • 力荐

梅尔维尔电影主人公总循宿命悲情基调,可阿兰德龙和利诺文图拉在具体角色演绎上还是存在明显的差别。前者如此沉静忧郁孤独以至让人感觉似有主观厌世倾向?指认现场直视黑人女钢琴师的眼神仿佛在说:告诉他们吧,那就是我!相比之下文图拉则积极许多(当然他也不具备德龙演法的气质条件),明知有去无回也要手持双枪闯入险地作最后一搏!所以不管吴宇森多爱独行杀手,仅从义无反顾誓夺所失的性格特点小马哥还是更像文图拉?文图拉的演法更符合黑帮犯罪英雄末路的逻辑真实,却无法像德龙那样成为导演风格(特别是进入彩色后)的代言人。另外片中有俩角色不同程度抢了文图拉的风头:前半程的巴黎探长,酒吧命案现场戏谑证人的一场话痨戏;后半程的拒绝参与并转让给男主的那位英挺帅酷黑衣人,提前在会面屋内藏枪后并未因遭识破而最终落了下风的一场反转戏!

24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忘得差不多了,只能说这是梅尔维尔标志的法式黑色电影

27分钟前
  • somnambuleNRR6
  • 推荐

梅尔维尔里总有一个无比坚贞、美艳、灵魂契合的金头女,这是个神马情结。

31分钟前
  • 闻人林
  • 力荐

或许,唯有梅尔维尔才能将黑色犯罪片拍得如此优雅,从容,不疾不徐,没有炫目的特效或花哨的剪辑,叙事也始终顺时线性,但却自有一股深邃迷人的气息,引人缓缓融入其间。梅尔维尔犯罪片中的主角总是踽踽独行,秉持着“过时的”盗亦有道精神,为捍卫名誉与尊严而不惜付出生命,契如注定将没落于世的贵族绅士,又似终将被蛮暴无情的新世界所淘汰的末代武士。这是一种冷峻工致、追求体面与整全的老派风格,又充满了严肃凝郁的宿命感。抢劫押运车的动作、古斯塔夫与警长间的惺惺相惜之情令人想及后来的[盗火线]。最后特意让记者读到能恢复古斯塔夫名誉的本子,还有那根弯曲、没有点着的香烟,都让人唏嘘不已。四把椅子和一张小桌,各自预先试探与伏备的心机,两次紧张的对峙,令人无暇吸入第二口气。作案前的不安(一地蚂蚁)&快速推拉变焦。(9.0/10)

32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jeff说:“你看这种片子能不睡着吗?”

34分钟前
  • iceman
  • 还行

铁血直男爷们儿电影,身高完全不影响里诺文图拉的气场(同理还有很多其他男演员😎)。梅尔维尔酷毙了,这电影老早好开始乱枪扫射刺激观众神经了,他就是慢慢来。看他拍那种完全没有人讲话的流利犯罪段落实在太过瘾了!他的电影看完第一感觉就是必须买件男式风衣竖着领子上街装酷😎

38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一个人出生后只被赋予了一种权利——选择自己的死亡。 打小和老爸看黑帮片,本以为已经麻木免疫,不想如今彻底投拜了这个法国已故老男人:梅尔维尔。真可谓相见恨晚!

42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力荐

从我寻找片源开始,到我把片源独自压制成MKV为止,总共耗费了半年多的时间。这部电影没给我太大的惊喜,也没让我失望。死一般的寂静,时而带给我的是苦闷,时而带给我的是一点点加剧的紧张感。

44分钟前
  • 王小北
  • 推荐

梅尔维尔在商业上获得极大成功的作品,同时也是其职业生涯中重要的分水岭。影片藉一个剧情繁复充满了宿命式黑色主题的故事,表现了黑白两道之间复杂的迥异的荣誉观念,以及交织于其中的忠诚和背叛之间的冲突。影片以极其强烈的写实风格,还原了一个充满着暴力和和犯罪却不乏忠诚和道义的世界。

49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眼睁睁看到杜琪峰的师承。第一次有警匪片让我感动的一塌糊涂。

53分钟前
  • 比多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