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武师

记录片大陆2020

主演:徐克,袁和平,洪金宝,成龙,甄子丹,程小东,刘伟强,元华,元秋,钱小豪,钱嘉乐,曾志伟,吴思远,唐季礼,刘家荣,梁小龙,董玮,谷轩昭,元德,林迪安,小侯,余袁稳,元武,熊欣欣,徐小明,陈会毅,李晖,梁少松,钟发,杨盼盼,黄家良,花仔源,刘允,徐忠信,黎强权,徐二牛,火星,吴育枢,李海生

导演:魏君子

 剧照

龙虎武师 剧照 NO.1龙虎武师 剧照 NO.2龙虎武师 剧照 NO.3龙虎武师 剧照 NO.4龙虎武师 剧照 NO.5龙虎武师 剧照 NO.6龙虎武师 剧照 NO.13龙虎武师 剧照 NO.14龙虎武师 剧照 NO.15龙虎武师 剧照 NO.16龙虎武师 剧照 NO.17龙虎武师 剧照 NO.18龙虎武师 剧照 NO.19龙虎武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4-13 13:16

详细剧情

  影片集结洪金宝、袁和平、程小东、元华、甄子丹、钱嘉乐等华语电影最强“武师阵容”,首次全方位揭秘香港龙虎武师长达六十余年风云变幻,展现中国功夫影人搏命人生路。

 长篇影评

 1 ) 最早的PUA与内卷,以及一座城的兴衰史

最震撼的还是钱嘉乐们口中最危险的一次多人从七楼爆破跳出的那场戏,镜头转到结束后大伙从纸箱上纷纷将跳下的人抬出的场面。如果你是从这个画面开始看,或许会以为是地震的灾后救援工作。所以他们说着香港的动作片为什么能在世界电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的时候,听起来是会让人心酸的。

拍电影值不值得用命去博。谈及师承的时候,大家都说当年师父都是学戏的。那个年代的梨园行的确戏比天大,所以如果师承自此,或许拼命与拍电影无关,而是他们这个行当从小和压腿下腰一起刻进骨子里的。

每当一部新戏出来大家一看,他们从船上跳,在铁管上弹一下,再掉到河里,那我们能不能。有时候看到他们从七楼跳,那我们就跳到火里。你会觉得这伙人与其说是演员不如说是帮派,各自跟着大哥,输人不输阵。我想的不是怎么样安全,而是怎么样能把面子挣回来。是的,是挣面子,我不认为一个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撞车,跳楼,把自己扔出去不管碰到什么爱谁谁了,是为了艺术献身。他们只有两个念头,挣面子和挣钱。这帮从小因家里没钱饱受欺凌,看惯了人命如草芥的孩子,又没有耐心和能力学知识涨学问,只会踢球打弹。他们想要出人头地,甚至想要活下去都只有一条路,就是豁出自己。

谈及每个功夫明星都有自己的固定班底,洪家班、成家班、袁家班、刘家班,如果从外面找来的武行因为危险不干了,就大哥指派自己的人,让你上你就上不上也上。伤了大哥管养,死了大哥管埋。你的命贱就值一个镜头,你的命也贵,死了全家人后半辈子都有人照顾。让我想到我看的第一部香港动作片《上海滩十三太保》的长枪难逃。明知有人狙击,你们挨个扮成他要杀的人往外走,谁扮得像,让他信了,把你打死,算任务完成。

当年龙虎武师挣得多,每个人都有车,能从片场排到马路上。但由于大多数人没上过学,不知道理财,没工上的时候就是赌,挣的钱基本上当天就花了,而这些人往往又都是一身的伤,所以晚年基本上过的都很凄惨。因此影片后一段由北上生活的前辈引出还坚持在香港打拼的钱嘉乐,他办训练班培养后进,他三不五时聚会不忘前辈。在香港电影没落的今天尽着自己的绵薄之力。

三四十年前提起香港,这小小的一片土地,让大陆的人如此的神往,他们的电影,他们的音乐,他们的点点滴滴都是新奇独特的。但当我看完这部片子,再想起香港,才发现,似乎我们已经很久没有将它再当成一个独特的存在了,那里的演员我们不再熟悉,那里的歌声我们开始陌生。似乎香港的电影,香港的音乐,连同香港本身一起在我们的意识里暗淡下来。

这是龙虎武师的兴衰史,又何尝不是香港的兴衰史呢。

 2 ) 一个00后的香港电影迷

整场电影算上我只有两个人,另一个是个年轻的小姐姐,首先我是个00后,从小看香港功夫片长大的,时至今日在大荧幕上看到这些熟悉的面孔,感慨万千,香港动作电影因为有了他们默默无闻的付出,才会让全世界都知道看了香港电影人的那种精神,当然还是有好多武师应该是找不到了,像田俊、咖喱(刘秋生)等等,整部电影龙的心那场花絮是我印象最深的,因为以前没看到过,就是最后那一场七八个人跳楼的那里的一段幕后!钱嘉乐也为了香港动作电影一直在坚持,也很让人感动,因为他知道当时拍电影的那种艰难程度,到现在市场动作电影不太景气,还一直在坚守自己作为一个动作演员,导演的岗位,真的赞[good] 钟发的片段也好少,我知道魏君子导演有不少私货,打算啥时候放出来[偷笑],看到大嘴火星重回嘉禾片场,邵氏片场,感慨万千,物是人非,曾经创造了无数经典电影的地方现在拆的拆掉了,荒废的荒废了,但是龙虎武师们为香港电影付出的那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去记住的,这也是魏君子导演送给香港电影人的一封情书,为香港电影做了一点贡献,作为一个影迷来说能做这件事,我是觉得值得的,我也衷心感谢导演能做一件伟大让我们这种香港电影发烧友都值得为你骄傲的事!曾经的辉煌早已不在,但是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忘记,不要忘记他们的精神!我也一直在收藏香港电影以前影院门口张贴的电影海报,也希望有一天可以办一个香港电影海报展,让现在的观众看一下当年的香港电影多么璀璨,这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鲜花]让我们一起为香港电影加油💪🎬

 3 ) 逝去的香港动作电影,向曾经的龙虎武师致敬

可以说是比较系统地梳理了香港动作电影的发展历程,没有特技,只能靠拼命,那个时代的武师用几个字总结就是“玩命,敢拼,挥霍无度,幻灭,怀旧。”能在拍戏中活下来就是一种幸运,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保护措施,就是拼着胆子上,所以也完成了很多用特技也完成不了的东西,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或许也解释了为什么那个时代能拍出很多经典的原因吧,通过回忆的形式也认识到了很多曾经引领动作片发展潮流的人,比如胡金铨,李小龙,刘家良,洪金宝,成龙等,影片细致地将香港动作电影划分为几个时代,先是逐步成型期,动作戏成型于月粤剧与京剧,早期在动作上基本上是照搬了,比如在胡金铨导演的戏中,但是戏剧中虚化的美自然不能直接照搬到电影的实物当中,李小龙的横空出世,可以说是为影片带来了新鲜的血液。 李小龙将武侠动作和那种好莱坞式的冒险紧紧结合,那种“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的格斗气势在电影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填补了动作戏中的“实”的部分,每一个动作,每一下挥拳都是经过了精密设计,这样的内容可以说是一下子就紧紧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也为香港动作电影打开了一条新的道路,这样的影片对于武师的要求也是很高的,因为他们必须牢牢记住自己所要做到个每一个动作,在打击上也要做到拳拳到肉,正当动作电影蓬勃发展之时,李小龙的猝然逝世,也可以说是给这个产业带来了一次打击,影片也有详细介绍武师的生活状况,这一行不差钱,但是没有多少武师知道自己该怎么理财,基本上就是有钱就会去赌,肆意挥霍,等到没有工作的时候,也没有钱了,就会陷入低谷,甚至回去开出租,做搬运工,甚至粗活等等,可以说武师是用自己的生命换钱,又沉醉在醉生梦死的生活中。 但是这一次低谷期并没有令香港电影一蹶不振,随着七十年代末洪金宝和刘家良所代表的功夫片再度崛起,武师这个行业又一次迎来了春天,这个时候随着香港社会的一系列发展,功夫片电影中开始融入一些别样的元素,比如喜剧,比如浪漫,开始呈现出一些多元化的趋势,电影中也详细介绍了几个比较有名的培养武师的组织,比如成家班,比如洪家班,也有充分说到北派和南派功夫的区别,北派稳重厚实,南派以柔克刚,北派大张大合,南派细致精巧,北派体现变化幅度,南派讲究整体之感,南北的碰撞使得动作片的武术种类开始变得多元化,而且武师在拍摄电影的时候,其实也是非常辛苦,并且拼命的,比如我记得电影中就有举到《A计划》中成龙从钟楼上摔下来的镜头,也没有什么保护措施,真的就是敢打敢拼,还有就是《龙少爷》中,据成家班成员火星回忆,有一场从2楼摔的戏,地上啥也没有,只是将沙土稍微弄松软了一些,而且在摔的过程当中还要注意一些细节的问题,可以说是非常艰难,还有一场戏(电影名字忘了)是一群人跳楼,(我记得应该是)钱小豪回忆,当时还要从二楼那个地方在那么摔一下,然后再摔下来,下来之后整个人基本上就是伤痕累累,现在在仔细想想,回忆一下自己曾经看过的这些电影,真的就感觉这些镜头是那么的经典,或者说这些用命去拍摄的镜头,是不可再复刻的,又或者说是老外拿着再多的高科技也弄不出来的。 但是武师这个行业最后也可以说是没落了,一方面就是香港电影的衰竭,很多武师都转行了,要么去做动作指导,要么去做制片,这一行业真的是吃青春饭的,一但年龄过了,也就只能去做别的事情,随着香港两大电影公司邵氏和嘉禾的衰竭,动作片可以说也是不复往日的辉煌,邵氏的大片厂直接不复存在,承载着很多武师回忆的拍摄地点,也早已经是断壁残垣,嘉禾更是直接破产倒闭,随着两大巨头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曾经的香港动作电影就像是一场泡影一般,随着泡沫的炸裂化为虚幻的泡影,新一代武师不足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不过动作片的场景拍摄也一直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像某个人在影片中回忆的一样因为有些场地根本就租不过来,所以就只能去现场拍摄,有的时候拍一些追车戏,甚至会遇到真警察,反正感觉香港动作电影真的就是血与肉创造的辉煌,而且年轻人也几乎不愿意再去做武师了,一个是不可能做一辈子,另一方面也是随着香港电影的没落,也没有什么戏可以拍,老一代的武师有些转型了,有些就消失在了时间长河当中,感觉影片更多的还是对于一个辉煌时代的悼念,以及对新一个时代的感慨,即使辉煌不复存在,也依然可以再次创造,希望香港动作电影还有自己的繁荣。 完。

 4 ) 随笔感想

看完《七小福》再看的本片,感触更深,武行可能以后都不会再辉煌,但以前的一点一滴都在记录前人的成就和技术,后人可能无法继承,时代的浪潮,留下遗憾的痕迹。

记得《七小福》里于占元师傅说过,“10年才能出一个小生”,这种高强度训练,还有生活所迫义无反顾学艺的孩子可能不复存在,武行青黄不接在所难免,而更重要的原因,《龙虎武师》里其实有提过,就是李小龙的早逝。

最近找成龙早期在邵氏拍的电影看,发现那时候香港动作电影由戏剧班风格主导,动作夸张,打斗套路得明显,李小龙的出现改变了观众口味,要真实打斗,拳拳到肉,一击制胜。电影有人说如果李小龙没那么早离世,动作电影会发展得更好。我十分赞同,虽然翻滚跳楼等特技动作不可避免走下坡,但如果有李小龙,动作特技人会提前很多年进入系统、科学的培训,更早在戏剧特技和真实打斗间找到平衡点,像《导火线》这样结合MNA的电影可能提早很多年就会出现。但是,现实没有如果,珍惜以前靠“搏命”去比肩荷里活特效的动作电影,那些都是出色的武行留下的珍贵影像。

 5 ) 《龙虎武师》:玩命是对这个行业最大尊重

唐季礼导演说:“我们没有科技的支撑,只能用肢体语言的Low Tech来和好莱坞电影竞争。”

对于香港武行来说,从最早的“四大院校”到后来的“洪家班”“成家班”“刘家班”“袁家班”,支撑起这个行业的,乃是一种至刚至强的信念。它包括了在深夜档戏院的良性竞争、武术指导对动作精细到毫秒的设计、演员对导演的无条件信任以及视死如归的勇气。

京班出身的于占元先生南下香港,开设中国戏剧学院,以“七小福”闻名全球

在《省港旗兵》里,需要武师从商场四五层高的楼上,中枪负伤、背部摔到下面的溜冰场。在“谁做谁死”的重重顾虑中,元武说:“如果不是我师兄(洪金宝)有投资,我不会做的。我明知道这个动作作了会进医院的。”

实际上,这种牺牲通常会有两个面向,一是本身自己身体上与意志力的牺牲。另一个,则是作为特技演员、替身,他们通常都是一部电影中的点缀,观众只会记住成龙,刘家辉,李连杰,甄子丹,而那些在爆炸与坠落中与死神擦肩而过的武行,往往会淹没于“动作”之中,终究被人遗忘。这种遗忘是延宕而漫长的,就像火星坡着脚,走在嘉禾电影制片厂的老路上。他的哽咽,是对一个时代的动容。

电影《龙的心》中,武行需要在七楼的位置跳一起下,共元武、元华、元德、钱嘉乐、刘秋生、小鹏、二宝、阿虎八个人

而电影在结尾,笔锋转向钱嘉乐的工会,虽然龙虎武师会随着港片的落寞而走入困局,但更多终究有人愿意将热爱转化为对这个行业的执着。

他们可能一辈子成不了角,但却时刻等待着对讲机另一边导演的声音:

“3,2,1,action!”

“爆,嘭!!!”

 6 ) 失禁、死亡、断腿,这群替明星受罪的人,说明娱乐圈水有多深<武师背后的少为人知>原创宅少宅总有理2019-12-19

成龙变毒药,吴京成顶流:中国战狼是怎么打败香港传统功夫片的?【宅总】_哔哩哔哩_bilibili

在我们的社会中, 劳动不仅是经济的范畴, 而且是道德的范畴。” ——教育家·马卡连柯 「逝于1939年4月1日」 代表作品:《教育诗》 <本文节选自 宅总有理 公号>

1980年,成龙在洛杉矶拍《杀手壕》。 拍片间隙,纽约一档著名节目邀他出席。大哥高兴得合不拢嘴,赶紧飞往纽约。结果到了排练场,主持人说你别讲话,上去耍两招就行了。成龙还没来得及发作,主持人又说,节目取消,你可以走了。带着满腔怨气的大哥,一心想影片上映后能打美国人的脸,没想到巴掌啪啪打在自己脸上。 《杀》上映后,白人并不买账。大哥买票跑去电影院,发现只有为数不多的中国老乡支持自己,灰溜溜地就回了香港。 痛定思痛,回港后,成龙誓要在动作戏上开创新局面。这时,李小龙离世已7年,拳拳到肉的打斗满街泛滥。别说美国,香港都不爱看了。为开拓一片新气象,成龙到处去找武行兄弟,组成拳威公司。 随后打出旗号:成家班。 转折发生在2年后,他和编剧邓景生写了个《海上剿匪记》。受《夺宝奇兵》启发,设计了大量追逐、打斗戏。最著名的镜头,就是经过一连串街头追逐,爬上旗杆,跳上钟楼,然后从上面直直跳下。落地距离高达15米,中间仅有几层布阻挡。开拍前,成龙站上钟楼7次,7次都不敢跳。 后来洪金宝来了,问: “你他妈到底跳不跳?全剧组都等着你!” 成龙一闭眼,跳了。而且为拍摄效果,跳了三次。电影上映前,改名为《A计划》。从此,大哥确立了后半生拍片的风格。

一言以蔽之,十二个字: 危险动作,真人搏命,往死了整。

「《A》计划里,成龙摔了三次」

也是从《A》开始,“成”“洪”二班开始了数十年的暗斗。当年在《A》片场,凡是洪金宝的戏,成家班就上去挨打,凡是成龙的,洪家班就上去挨打。两帮兄弟轮着来,比谁动作漂亮,挨打挨得更狠,摔得更惨。10多年斗下来,金像奖最佳动作指导,成家班拿了7次,洪家班才拿2次。 原因也简单,拿成家班自己的话说: “我们能赢,是因为残废的人多。”

02.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 成家班玩命,全靠成龙在前头压阵。 为了向全世界证明自己,跳钟楼已是小儿科,什么悬崖跳海、抓直升飞机、滑大厦楼壁、飞扑热气球,成龙拍了个遍。 最危险的一次,差点丧命。 1985年,成龙跑去南斯拉夫拍《龙兄虎弟》。里面有场戏,要在毫无退路下,猛喝一整瓶酒,飞身抓住一棵树荡到悬崖边。 由于戏前去日本做宣传,在飞机上睡了两天,体力严重下降,喝酒的镜头又NG多次,成龙在空中一荡,不幸脱手坠落。头撞到一个石墩,当场血流如注,昏迷不醒。送到医院拍片后,耳侧头骨凹陷,碎骨内移。要不是运气好,有个瑞典专家在南斯拉夫讲学,他恐怕出不了手术室,更没办法成为传奇。 成家班的人,都是这么练出来的。 那时科技不发达,安全系数低。当年的威亚纲丝,不像后来能吊住大象,稍有不慎就会断。从高空摔落是常事。拍《警察故事》时,飞车要在两堵墙之间飞过。结果车子飞到半空掉下来。落地后,4人进了医院。 两个断腿,两个盆骨开裂。 即便危险不断,导演一声“上”,也得收拾头脸,继续演。曾有一个武行,拉着林青霞的替身从高空跳进泳池,因为视线被遮挡了,起跳前才能看到泳池,直栽到泳池边,差点断子绝孙。结果成龙拿着扩音器喊: “跳得像个死人,再跳一次!” 武行当场号啕大哭。 类似的剧情,每天都在上演。 当初“成家班”拍戏,片场外停着一辆面包车,被称为“白车”。里面的座位全部放平,谁一出事,立马抬走送医院。早上五六点开工,夜里十二点下班。每天都有人被它送进医院。在医院,“成家班”还有7张专用病床。今天来一趟,养好了,隔两天又来。 骨裂、烧伤、喷血,家常便饭。 正是这份搏命,铸就了“成家班”的声名。 1995年,香港电影滑坡。凭借《红番区》,成龙一雪前耻,打入好莱坞。“成家班”风姿不改,拍起危险场面,一个个磕出血来。 美国人看完,都跪了

大银幕上,全世界观众只看到成龙一个英雄做各种危险动作,以命相搏。实际上,他的每一部戏,都有大量“成家班”的武行撑场,付出无尽的汗水、血液。这些人都和成龙一样,遍体鳞伤,几度与死神擦肩而过。 所以后来《王牌见王牌》节目里,成龙对兄弟们说:“奥斯卡给我一个终身成就奖,应该和你们一起分享。” 然而,时代只记录了舞台上英雄的身姿。 人们看不到幕后的酸楚。

03

武行是香港电影辉煌的产物。 那些年,香港电影走上坡,武侠片、功夫片、动作片日渐鼎盛。飙车、爆破成标配。“早上跳楼,晚上撞车”,亦为武行基本功课。 这是一份非常残酷的工作。 首先,是抢手。当时港片体量巨大,戏多、钱多,太多人涌入这行。无论多危险,都有人做。曾志伟讲过一件事,当初在“洪家班”,一场戏要从高楼上往下跳。没有护具,生跳。一个武行上去,看了一眼,傻了。气得洪金宝亲自上场,从楼上跳下来。 一屁股坐在地上,当场失禁。 元彪武替时,从4米高的梯子跳到弹床上,由于广东数月下雨,床布早就坏了,人落到布面直接掉下去,当场把脚戳断。元彪说: “有些动作明知危险,但你一定要做。你不做,就会丢掉饭碗,给人淘汰掉。赚武行这份钱,谁的腰、脚、手没断过?” 其次,是危险。什么骨折、昏迷、肌肉萎缩乃至死亡,必须面对。香港特技人陈一言拍《海市蜃楼》,车开到悬崖边上,吊着钢丝从车里跳出来,身边就是万丈深渊。飞车跨越峡谷后,他连人带车跌落山崖,全身多处骨折,昏迷28天。那个年代没特效,拍跳崖戏,“缓冲设备”只有烂棉被。 刘德华在《刀剑笑》里的替身张国伟,去新加坡给马景涛替戏,由于威亚断裂,从10米高中坠下,当场摔坏了腰。养伤期间,没机会进组,经济来源被切断。此后,只要能下地,就算打着绷带,他也要继续工作。 他曾缝过30针,不到七天就拆线回组,结果再一次摔倒,伤口崩到喷血。 成龙回忆武行岁月时也说:“刚入行,每天摔无数次,导演问有没有事,我永远都说没事。因为只要说有事,明天就没得开工了。” 再者,就是难熬。武行吃青春饭,过了35岁,别指望了。就算转行,选择也不多。一身伤病,腰肩受损,出租车都开不了。干这行,最幸运的无非从替身干到武师再到指导,最后升任导演。大部分人,干到武指前就废了。 当初成龙入行,干了三年,却一无所获。去澳洲探亲时,他爸对他说:“我烧菜能烧到60岁,你当替身能到60岁吗?” 返港后,成龙发誓要做武指。 只是他命太好,直接成了巨星。 然而,成龙只有一个。这么好的命,不是人人都有。在一个成龙的身后站着的,是无数受伤、病痛、默默无闻的小替身。

被汽油弹烧伤、炸伤,替戏时断胳膊、断腿,像“成家班”那样拿命去拼,是武行不得不面对的生存处境。想出头?要等,要看机会。 比如大名鼎鼎的的罗礼贤,去《警察故事》里当特技车手,然后被吴宇森看中,为《喋血双雄》设计动作,这才从一个普通替身,成为亚洲特技指导第一人。 得不到这样的机会,只能熬。 把身体消磨了,拿命换钱。

04

香港电影好的时候,武行确实赚钱。 哪怕吃青春饭,也吃得痛快。 洪金宝当年给“洪家班”的人,月薪开一万五千港币,没戏也照开不误。此外,电影市场好,有大量上位机会。元华、元彪、林正英、曾志伟,都是武行出身。 只要脑子好、肯学,搞好关系,被上面的人看中了,演电影、导片,不在话下。 然而,千禧年后,港片垮掉。创作系统迁移北上。内地影视崛起,武行的主战场,也转移到了内地。不像当初香港给那么高的月薪,还有每天9小时的工作制。内地武行,靠的就是“价廉物美”。由于薪酬低、工作任劳任怨,短短几年,就占到了整个行业三分之二。电视剧产量提高后,替身人数剧增。 而在横店拍戏,如果不是专业武行,以群演身份做替,大场面,130块一天,对打,180块一天,某些危险动作,也不过200块一天。

「武行“摔戏”,可谓基本操作」

困了,明天再贴

 短评

看了这片子才惊觉,连小侯、小熊、元德这些人脸上都已经有老人斑了。熟悉批判视角的人当然可以指出,龙虎武师是资本主义加传统男性气质孕育出来的不健康的搏命电影文化,可鄙人和无数的同龄人一样,很荣幸地躬逢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从那些激动人心的名作里学会了血性、义气和尊严,这些在当年的大陆电影里几乎已经绝种的可贵品质。正是这些连小学都没上过的电影民工们教会了我传统的人情美和英雄气。感谢老魏为他们留下了这一曲挽歌,但愿一个时代的落幕预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

8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片子拍的很有诚意,开头看到魏君子和竹聿名的id感觉青春回来了。。。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背后,是这样一群“影帝影后”,极少数出了名但更多是籍籍无名甚至离去。短短几十年之前的事情已经需要记录怀念,虽然很惋惜但也是时代巨轮前行的结果,人才断层也难以避免,即便如此也有人一路坚持,或是因为爱好或是出于责任感。导演能坚持十几年来钻研那个年代的港片实在令人感动,另外钱嘉乐也太棒了吧。

12分钟前
  • Craaaaaane
  • 力荐

如果打开我的书影音档案,按照豆瓣的分类统计,我看过的动作片多达571部,在所有标记的2112部影视作品中占比高达27%,仅次于剧情片,可见我对动作电影的钟爱了。因此这部龙虎武师的确让我多有触动,百感交集。华语动作电影已经断层多年,作为动作片影迷实在难过。本片是一首香港动作电影的挽歌,也是一次在如今港片集体式微年代对香港动作电影时代的一次深情回眸。有辉煌也有彷徨,有荣耀也有血泪,有巅峰也有反思,数十位曾经摸爬滚打过来的武师亲自出镜讲述构成一部香港动作电影的微缩影像史,不夸张地说确实有很珍贵的史学价值。可是由于鸡肋的宣发和观众影院普遍对纪录电影的偏见,这部电影经过平淡的首周末后就会不声不响地从院线中消失,实在有些可悲可叹,唉。

15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力荐

两处痛点:当年看得热血沸腾的动作场面是真打,以及武师们人到中年后的无奈。如今功夫电影有些“青黄不接”的味道,受技术、类型发展的影响,一些“大哥”的作品也难有原来的味道了。未来很难再有这样的真功夫了,多以致敬为主。尽管本片在功夫片的梳理上不是很全面,不过重点还是把情绪渲染出来了。

19分钟前
  • 拜见冥王
  • 推荐

7分。即便自诩半个港片迷,在这部纪录片还是可以看到很多之前没注意到的内容。这部影片主要还是可以让这些平时没那么受关注的武替,可以成为主角,让大家去关注他们。虽然,因为篇幅有限,纪录片还是有不少缺憾。但,终究是对那个时代的点滴记录。也进一步说明,为什么那时候的香港武侠或动作片那么强,因为,他们真的是在搏命。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成龙永远的神!拼音缩写yyds 表达不了我对他的崇拜

24分钟前
  • ilihggfff
  • 力荐

可以说是一代香港武行的血泪史,从龙虎武师的发迹到人物志,再从片场追忆到武行如今的生存现状,有逸事也有旧闻,追忆片场的惊险片段最让人触动,生存现状则最让人唏嘘,不过每个受访者忆往昔时眼神里满是对这一行的钻研和热爱,言语中又有一份坚守和遗憾。曾经的七小福、洪家班、刘家班、袁家班、邵氏、嘉禾……无不让人感慨,唯有祝福香港武行在未来的电影市场仍有用武之地。

25分钟前
  • 亲切的昊子
  • 推荐

那个香港精神已经离我太远了 每每回光返照般瞥到一丝 仍能热泪盈眶

30分钟前
  • 孑生
  • 推荐

“为什么叫我影后,是影我后面,不是影我前面嘛。”几多闪光,几多辛酸。一部在2021年连100万票房都不到的电影,感谢有它出现。

35分钟前
  • 21岛
  • 力荐

看到弹幕里都在说“6块钱就给我看这个”“骗子,纪录片还要钱”“骗我6块钱”……我就知道,那个时代彻底过去了。

38分钟前
  • 如花和尚
  • 力荐

一部扎实的纪录片,数十位大咖现身讲述,回望了香港武行从鼎盛到没落的岁月,看得人热血、感动又怅惋、唏嘘。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去,且身体力行地抢救着历史,魏君子和荣超这几位老港片迷又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成龙洪金宝袁和平,那些默默无闻的武师晚年很多都贫困潦倒、病痛缠身,而大众记忆里只有以一敌百的主角,没有那些被主角揍倒在地、摔出楼外、豁出命给主角做危险动作替身的无名英雄们。可能不止武行圈子是这样,残酷的游戏规则令人心疼无奈。映后徐克上台,叹了一口气说,哎,能怎么办呢?我们几个都白发苍苍了。

40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看这部电影你会感慨:原来那些年我们在港片里看到的每一场精彩绝伦、真实刺激、天马行空的功夫动作场面,背后大多是由这些武打替身演员用命“博”来的。“你能从八楼跳进水里,我就能从九楼跳进火海。”在那个没有特技的年代,这些担任替身或龙套的武师们,在没有任何保险的情况下,完成了一个个危险的动作场面。给观众带来刺激冲击的同时,也给自己带来满身伤病。魏君子不单通过这部电影记录了香港动作电影的兴衰史,更是表达了对这些具有香港精神的龙虎武师们的敬意。无论你是一个港片爱好者,还是普通影迷,相信你都会笑中带泪的看完电影,并被这群人的专业拼搏精神所感动。做为一个港片迷,没法不给五星并锁定个人年度十佳,我爱港片!

43分钟前
  • 阿德
  • 力荐

无比怀念那个拳拳到肉、昙花一现的香港武打片鼎盛时代。没有特效绿幕,只有以命搏命的敬业精神,拍完不是喊收工而是喊救人。武行里出头的不过三五人,更多人永远活在幕后和镜头边角落,然而正是他们扛起了“东方好莱坞”大旗。当初京剧的没落成就了武打电影,而如今武打电影的没落只催生了一堆视觉垃圾,我无比痛心...

45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把我看得可真是…百感交集 紀錄片技術和手法絕對還有很多進步空間 音乐毁了很多 但人訪內容太令人唏噓和感動了 香港武行精神可不就是香港精神嗎 在夾縫中求變、求存的拼搏、努力 Never say no to your job 哭著也要上 我想這也可能是大家都沒提到的當年香港動作片風行的原因 香港人能在裡面看到自己 能不受歡迎嗎 僅僅是聽受訪者憶當年 都已經是一種享受 講到如今的局面難免伤感 成功上位的武术指导北上 为内地影坛培养了很多武术指导 将香港技术输出到内地乃至好莱坞 但同时香港电影式微 在香港的普通武行生活艰难 这何尝不是整个电影业的转变 钱嘉乐和工会培养年轻武行固然好 但听到一个人打几份工才能生存 这种整个香港年轻人的生存困境又令人难过了 是不是绝望之中尚有希望呢?竟然有台湾女生特地来香港做武行 佩服……

49分钟前
  • igrɛkonze
  • 还行

从南下的戏班子发迹,经历无数人血泪和多次革新到达巅峰,再慢慢被时代淘汰,又北上回到原初的地方,令人唏嘘。是在大陆比较难得的关于幕后职业的非电视纪录片,也是香港电影一个时代的挽歌,现在很难再有这么拼命的电影人,他们值得被记录。

51分钟前
  • 理易封
  • 推荐

比较像一个口述类的纪录专题片,从结构上还达不到记录电影的水准,结尾有点仓促了,感觉可以做成一个剧集的。如果能有成龙和李连杰就好了。

53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还行

老实说从技巧还有形式上来看就也不见得就拍得有多好,因为基本上还是在以一种相对比较笨的口述史的方法来记录,但还是看得人感慨万千+感动不已。香港功夫片或许落寞了,但曾经的辉煌是一个又一个“无名英雄”用命搏来的,这份精神永远不会消亡。纪录片看得人太疼了,多次看到我不由攥紧拳头,一个时代逝去了,我会一直怀念它。献给香港,献给香港电影。

54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推荐

真的要存钱,不要赌博,不要做不切实际的梦,存够了钱早点退休安享晚年,别被人利用了还帮别人数钱。

56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为一个时代作结!跟导演聊过,其实整部片子还是不完整,更多的可能是一个嘉禾时代的电影记录。因为导演说邵氏的版权太贵买不起

60分钟前
  • 猜猜猜火車
  • 推荐

非常纳闷为什么可以绕过张彻导演不提,也完全没有带出唐佳师傅,源流有些没交代清楚。但是如今能看到这么一部电影,还是感到了一丝慰藉。10.13二刷理清了电影脉络,后半段过渡是很顺畅的,问题还是在于李小龙之前的标杆式人物都未被提及。P.S推荐一下B站up主“-食目-”的《1920-2020百年武打影史》

1小时前
  • 薛玉茗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