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记录片美国2016

主演:Celeste Corcoran  Sydney Corcoran  Patrick Downes  Jessica Kensky  

导演:里奇·斯坦恩  安妮·桑德博格  

播放地址

 剧照

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1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2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3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4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5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6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13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14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15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16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17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18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19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17:44

详细剧情

  Documentary about several survivors of the Boston Marathon Bombing which took place April 15, 2013.

 长篇影评

 1 ) 回忆过去是为了放下仇恨

People came here for cheer, for their family and strangers.The finish line means happiness but they took it. But now we get it back.自小到大,学历史背政治,也许是我个人理解力太差,一直感觉中国孩子好累,打小背负血海深仇。我们不断的教育自己的子孙回看历史,重温回忆,不是为了要每个人做个国骂爱国者,更不是但凡有点不平都能上升到爱国主义角度,是为了提醒自己不要再落后,落后要挨打,要防微杜渐,不要在相同的地方摔倒好几次,是要知道仇恨永远无法用仇恨偿还……

 2 ) 更好的世界

“陈述”和“反思”,是我认为作为一部纪录片应该要去做的事情,但也不是必须兼备。只要能把前者做好:【公正客观的把事件本身呈现到荧幕上】,仅仅是针对“提升了观众的认知”这点来说,就已经算得上是一部合格的纪录片了。如果能在这个基础上再做出一些有理据的思考,那么在可以提升片子质量的同时,也会另观众受益匪浅。

这部纪录片里是没有反思的,它只是陈述了事件的发生和抓捕疑犯的过程,之后是部分受害者从彼到此的日常。从这些亲历者身上,我感受到了很多正能量,他们都很伟大。如果范围仅限于此,即便是没有对事件之外的思考,我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然而让我感到失望的是,作为纪录片,这部片子给我的感觉就是有点过度消费受害者的遭遇来宣扬主旋律了。

【“So,we were trying to put together a picture of what had gone wrong.Who are these people? Where'd this messed up family come from? ”我们试图搞清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这些人是谁?这个混乱的家庭究竟从何而来?】这种言论如果出现在这部纪录片里,我想接下来它应该告诉观众的绝不只是这些人姓甚名谁来自哪里。至少通过字里行间我会想到的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次恐怖袭击行为;这些人都是哪些群体,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恐怖分子(因为没有成为拳击手就加入了极端组织的说法未免太敷衍);混乱的家庭是怎么形成的;极端组织是怎么形成的;和战争有没有关系;等等。可惜的是我说的这些里面统统没有提到。这种言论如果从普通大众嘴里说出来没什么问题,毕竟人们看到的世界未必是它本身的样子,而是媒体想让我们看到的样子。但作为一个媒体人,抛出问题却不去解读它,不管你是真无知还是装无辜,这都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华氏911》通过9.11事件,做出了对恐怖袭击、美国政策、伊拉克战争的思考。《科伦拜校园事件》探讨了平民持枪。《看不见的战争》揭露了美国侵略军在伊拉克对平民百姓进行屠杀,并谴责世界主流媒体进行虚假报道。一幕幕受害者的惨状让我触目惊心,施暴者的行为完全就是对生命的亵渎。在本片中,我没有看到类似的东西,【Why did we do whis story? ‘Cause we had to figure out what's next and how do we prevent this from happening.And the only way to do that is figure out who these people are. 我们为什么要讲这个故事?因为我们必须知道接下来会怎样,怎么预防这类事件的发生。而唯一的办法,就是弄清这些人的真面目】,我的槽点在【唯一】上。

















我想他们也很想搞清楚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








尊重生命,远离战争




我相信没有人天生就是恐怖分子。战争,难民,孤儿;性别、地域、种族的歧视,等等等等,这些都是滋生恐怖因素的导火索。更好的世界,需要越来越多心怀善意的个体和单位通过努力才能实现。就算有生之年也很难看到世界和平,我还是坚信我们的后辈总有一天会享受到世界大同所给他们带来的美好。

 3 ) 愿每个个体生命能被重视

这是一部不需要用手法和技巧去分析的一部电影。在周五的时候,埃及西奈半岛清真寺发生了恐怖袭击,造成了115人死亡,120人受伤。而美国,几乎时时刻刻都发生着枪击案。不知何时,我们对这种行为已经司空见惯,一个一个的伤亡对我们来说只是数字。在中国,我们甚至第一反应会想,这个事故人数是35人,没超过36人,领导不会被免职。我很惭愧的说,当电影开始,我看到波士顿爆炸惨案的伤亡数字“仅仅”是3人死亡,几百个人受伤,甚至会觉得这没什么大不了,我们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但当电影的深入,聚焦到每一个个体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想法是多么的荒谬绝伦。可能一直以来我们集体意识的灌输让我们忽视了个体人性的关怀,很幸运,这部电影让我们看到了每个个体人性的光辉一面,在面对灾难后虽然有过痛苦,迷失甚至几乎丧失自我,但最后依然可以勇敢面对人生,重新起跑。

有一个广告创意是这样的:

主持人问一名男子,"在澳大利亚的xx洲,你觉得这里每年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数是多少呢?",他是这么回答的:70人差不多吧。

但当他的所有亲属249人(这个州实际每年死亡数字)迎面向他走来时,他愣住了。

现在,他会回答多少人呢?或许,你也有了答案。

愿世界任何一个角落不再有悲剧,愿每个个体生命能被重视。

 4 ) 逝者已逝,活下来的,请好好活下去

在积水潭的假山顶上看的。波米在《爱国者日》中提到过。心情很复杂,作为观众来说,新闻热度过了可能也就没那么关注这个时间了。但是对于受害者本身来说,生活还是要继续,在观众没有看到的地方,努力地复建着,过程的痛苦真的不足为人道。作为一个骨科医生,我的视野往往也只是到病人术后出院为止。这部纪录片,也是我第一次看到患者术后慢性疼痛,还不得不行二次手术截肢。片中的受害者还是幸运的,因为在美国,还有那么完善的康复体系和生活中遍地可及的无障碍设施。逝者已逝,活下来的人,还要继续努力地生活下去。

 5 ) “This is our live”

有时与其去看一些胡编滥造的电影,不如看上一部纪录片来得更有意义。HBO出品的《马拉松:爱国者日爆炸案》纪录了2013年“波士顿马拉松爆炸案”的全部过程,以及在之后的两年时间里,这场爆炸案中的幸存者是如何坚强生存下去的。

不知为何,记忆中对于2013年波士顿爆炸案的印象几乎没有。不知是当时新闻报道不多,还是确实没有关注。看完这部纪录片后才发现,这次爆炸案给波士顿和美国人带来了怎样的伤害,其实想想如果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边,绝对会给人生带来颠覆性的改变。

随着国外纪录片体系的成熟,在很早之前就已基本告别了“沉迷煽情“或”强烈渲染某种情绪”的阶段。但正是这种成熟,也让纪录片产生了很多真正摄入人心的元素。往往是平叙近乎于水平面的镜头,却让人感到了很多难于言状的力量。

影片有很多镜头都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一对兄弟在这次爆炸案中均受到了伤害,平时朝夕相处的两兄弟,因为各自治疗导致长时间没有了交流。所以在治疗期间,两人一直十分惦记对方。终于在一段时间俩人情况相对稳定后,两人坐着轮椅见到了对方,此时也有了全片非常让人感动的一幕——“在狭窄的走廊内,两兄弟的轮椅基本占满整个空间。这也是爆炸案后两位兄弟的首次见面,见面后俩人并没有太多语言,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凝重。随后其中一人拍了拍对方,然后两人默契地抱在一起,接下来便是俩人埋在对方的肩头哭成一团”。此时,画面里没有配乐、没有特效、没有旁白,观众就如同在场的旁人一样,只是静静地观看着这一切。但很快的,观众就会与镜头中的二人一样,瞬间泪如泉涌。这并不是来自于任何煽情的手段,而是一种压抑终于得到了释放。

这样的镜头在片子里比比皆是,比如摄影师对其照片中人物的致歉等等。不过,这部纪录片并没有做到面面俱到,可能像片中所说,很多在爆炸案中的幸存者,并不希望去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干出了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所以,影片对于凶手的篇幅很少很少,几乎算是一笔带过。对于想知道更多凶手方面的事情,这部影片是不能够满足的。

不过,如果看过类似恐怖袭击的纪录片,如迈克尔摩尔的《科伦拜恩的保龄》、BBC拍摄的《挪威大屠杀》等。其实对于这些凶手来说,类似“信仰扭曲”、“不满社会”这样的通病似乎也是共同的存在。所以,对于这部纪录片的创作团队来说,更核心的诉求,其实是想展示出面对着如此可怕的人生遭遇,人性对于活下去的信念是多么的珍贵与强大。

这部片子真正能给内心带来多少震撼,还是要看完片子才能感受到。最后还想唠叨一句,看了不少美国、日本的纪录片后,总感觉在意识形态上,国外的创作理念与意识形态已超出国内太远。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内心有时总闪出一个念头,这片子如果交给国人拍,估计就真的毁了。

比如上述兄弟见面的镜头,总感觉如果当下放在国内展现,一定会不合时宜的派一个人冲上去问兄弟俩,“此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然后这部片子的风格,一定会重头到尾用更多篇幅出现领导人如何关注此事,或是某位政府官员、医院从业者对于这件事情如何上心、没日没夜不停地为此事操劳。总之,就是各种煽情的套路一股脑没完没了的往上整。

不知道对于国内来说,究竟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告别“煽情”元素。至少行业的权利者,一定要懂得作品不是靠煽情才能显得有深度。十几年前,我们讽刺的那些夸张元素,感觉这两年又突然大范围重现市场。相比来说,中国更有很多值得纪录的人和事,什么时候,我们才可以拍出一种客观冷静,但真正震慑人心的纪录片?

 6 ) 爆炸之后

相比电影《恐袭波士顿》,这部纪录片全面的记录了波士顿爆炸案的发生的全过程,侧重于爆炸案发生之后已造成的无法挽救的伤害以及受害人重新面对生活的乐观积极心态。《恐袭波士顿》侧重于警方的破案过程以及展现全城面对恐怖袭击的勇气,而纪录片讲述了爆炸发生过程,破案过程,已造成的伤害,爆炸之后受害者的态度,犯罪分子成长过程和所应受到的审判以及受害者重回马拉松赛道等等诸多方面。虽然伤害无法挽救,但我们仍能从这场爆炸中学会很多,学会如何去面对这场灾难,当大家穿着假肢学习走路,重新奔跑在赛道上时真的让人触动。

 短评

基本不出人意料的纪录片,无论是内容还是结构。动人的在于题材,素材可贵,但制作只是差强人意。法庭审判受害者希望不要判处死刑的一段最为动人。

4分钟前
  • mOco
  • 推荐

正好可以和《恐袭波士顿》一起看。中字百度离线:magnet:?xt=urn:btih:1ec262c65231bb608a244a6de3dd511bbf409ce9&dn=

8分钟前
  • 艾晨
  • 力荐

11分钟前
  • 熊仔面
  • 力荐

作为一部意在抚慰人心的纪录片,它成功了

15分钟前
  • 谢谢你们的鱼
  • 力荐

我以为是沃尔伯格那部电影,没想到居然是部纪录片……

17分钟前
  • 贝果在唱歌
  • 推荐

消灭绿毒人人有责!

22分钟前
  • 吴政委家小地主
  • 力荐

珍贵的素材,一眼就能看出女性导演的作品,温和动人。那部电影也是很良心的实景还原了。

27分钟前
  • 火龙果不耐受者
  • 推荐

一面是爆炸后幸存者艰辛难熬躺在病床上,坐在轮椅上,进而装上假肢从头迈步,一面是警方网罗线索锁定嫌疑,交火,搜索,抓获死不悔改的弟弟,判其死刑,两面皆触及人心,曾是充满胜利喜悦的终点,成了伤心之地,也成了站立的起点。

31分钟前
  • 醉梦·聊生
  • 力荐

没有追问,没有思考,美国版《知音》

32分钟前
  • frozenmoon
  • 还行

非常真实,非常完整~信息非常丰富全面~完整不仅体现在报道事件上,也在人物表现上~声音照片影像剪辑切换非常棒~成熟的纪录片制作,impressive

34分钟前
  • 七夕夜_半步
  • 力荐

任何针对无辜平民的恐怖袭击都是可耻、傻缺、没人性的! 8

37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认为这部片的使命是情感向,而非理智向。它把这个使命完成的很好。也并没打算像新闻或社科类去剖析这个话题。呈现了三个伤者家庭漫长的回暖期,感觉拍出了人性。一手资料很棒啊。

38分钟前
  • chrissy
  • 力荐

声泪俱下。那些伤痛与经历没办法感同身受。不管是赞成对梅兰德执行死刑或者终生囚禁都是受害者他们各自的选择。最后站在波士顿马拉松终点线上的幸存者们哭泣相拥打着招呼,用他们的痛苦与坚韧告诉未来无数美好的日月:生活将会继续。有的人走出来了,有的人未必。7.6

40分钟前
  • LoudCrazyHeart
  • 推荐

真实地经历了波士顿从爆炸案发生,到全民空城捕捉嫌疑犯,到后期大家一起彼此鼓励,打响“BostonStrong”的口号,给城市注入生命力与凝聚力。这段经历,让我爱上了这个城市,哪怕她有一段触目惊心的伤疤。

43分钟前
  • Angel安酱
  • 力荐

Humanity will always shine through the darkest time. 哭崩

45分钟前
  • SingLesinger
  • 推荐

主线是几组受害者家庭的康复重建生活的过程,海报上的假肢是创伤也是三年后重新出现在马拉松终点线甚至参赛的见证。再结合第一手的触目新闻现场影像直至抓捕到罪犯的一系列宣扬美帝的伟大。恐袭固然可怕但随后的措施举动不得不让人对这个国家肃然起敬,包括对凶手的介绍和死刑的辩驳,要死也做美国鬼吧

50分钟前
  • seabisuit
  • 推荐

拍得很好,素材丰富,剪辑有感染力,美国式励志,充满治愈系感情力量,可以和剧情片一起对比观看

51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煽情对于此片并不是贬义,如果《恐袭波士顿》讲的是追捕,本片讲的就是疗伤和治愈。丰富的一手影像资料让全片保持着丰沛的情感,眼泪从头流到尾。

52分钟前
  • 今人昨事
  • 力荐

幸存者们了不起,非常感人。肇事者部分叙述不够力度。

57分钟前
  • vivi
  • 推荐

之前只知道这个这个新闻,看完才了解这场人为灾难背后还有这么故事。吕令子虽然出现的不多,但每次真的都是泪点。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医生说很多人以为截肢再安上假肢就结束了,其实不是,这是一个慢性病。对于截肢的人来说,之后要承受的比当初做一个手术难多了T_T幸好大家都还在往前,Boston Strong!

60分钟前
  • 奶奶徐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