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的火车

剧情片大陆2002

主演:巩俐,梁家辉,孙红雷,李志雄,师春玲,孙周,戴克,张恒

导演:孙周

播放地址

 剧照

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1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2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3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4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5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6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13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14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15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16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17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18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19周渔的火车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06 04:52

详细剧情

周渔(巩俐 饰)在小镇上从事陶艺工作,美丽善良的她遇上诗人陈清(梁家辉 饰)后,对他的眷恋油然而生。尽管陈清在另一镇上做图书管理员,生活清贫,爱情的力量还是让周渔甘心劳苦,来往于两地只为照顾陈清。慢慢地,她变得有点疲倦。 火车上经常有同车人张强(孙红雷 饰)。张强暗暗为周渔美丽的气质所打动,二人由起初的争拗渐变理解。张强总是在周渔失落烦恼之时为她解忧,帮她找寻陈清诗中所写的湖,感情在暗涌,周渔也在两地、两个男人之间矛盾的徘徊。在张强身上,她感受到强烈的男子气魄和欲望,然而却也离不开孱弱的陈清。 一天陈清告诉周渔,说他要去边疆支教。这一决定最终成全了周渔和张强,还是让周渔看清了该如何决断?©豆瓣

 长篇影评

 1 ) 火车开往哪里

张强望向周渔的第一眼,我就知道他必然会与这个女人有所牵扯。张强是个典型的汉子,对于自己看中的女人,他不会有任何的迟疑,他知道自己要周渔,只是周渔这个女人,眼神中有太多的飘忽不定,就像她蓝色的裙子,总是令人引发太多的遐想,难以割舍却也难以挽留。喜欢看着孙红雷小小的眼睛里露出狡黠的光,表情有时坚定,有时透着对这女人的放不下。如果没有陈清,张强是温暖的世界,足够将周渔包围。

陈清是周渔的梦想,一个敏感、有才气却不得志的诗人。文人常常有着一种特殊的魅力,这种魅力特别吸引女人,却很难养活女人。陈清是一个有梦想的人,然而梦想太过沉重,而周渔的爱也太过沉重,他无法承担。陈清爱周渔,但他的爱里面并没有太多的付出,他享受着周渔每周来看他,却渐渐发现自己不能承担这样的爱,所以他最终逃离。这是一个想爱而不敢爱的男人。

周渔觉得自己很爱陈清,是的,她可以为陈清做很多很多的事情,却渐渐发现陈清逃离了她,也许这就是男女关系之间常常发生的情况。张强是现实中一个温暖的拥抱,周渔在贪恋这个拥抱的时候,却发现这并不是她真正想要的。

也许很多时候,人们也是宁可放弃现世的安稳,也要追逐着自己永远达不到的梦想,只因为寻找的道路上,能够遇上很多不一样的事情。许多人一辈子也找不到,就死在了半路上,但我想,周渔依然是幸福的,这种幸福,与旁人无关。

 2 ) 一节节的情怀

跟火车有不解之缘,来了又去,去了又来,但无论如何,人总是要下车的。于是看这部影片分外用心,又或者说,内心的某种感觉是随着影片的节奏而张舒有致的,浪漫,现实,执着,割舍,所有诗句般的感触都卷入了火车的轰鸣之中,然后随着它渐行渐远,拉长了一个空空的影子。

 3 ) 寻梦人!

周渔的爱是没有答案的。她爱上的男人:陈清 只是个懂得书本 懂得浪漫的 生活在自己梦里的男子 他担负不起周渔对他的爱 他只有逃避 逃到一个他愿意保持他自己状态的地方 自私地把周渔抛进那无望的“希望”里 周渔的爱只有在通往陈清的地方 在那心里有才有的“仙湖” 那列有爱的怀着希望的火车上才有 真的看懂 能慰暖她的男人其实就是平凡的兽医 这上要让我们明白:爱情是现实的 是平凡的 它不是诗歌 但它让我们继续存在 真实地生活的东西!可我们还是会象周渔一样会去追寻它 就因为它的不完美 而我们奢望可以通过我们的自身的找寻 有奇迹在自己身上发生 !祝福我们吧!

 4 ) 真实和幻象的交叠

2002年,周渔的火车上映,我还在上初中。我的好朋友跟她爸妈去影院看了这部片子,回来跟我说,没看懂,挺色的。于是我是抱着一种看晦涩情色片的心情来看的。但是实际上,它没有我想象得那么天马行空不知所云,也没有过多香艳的镜头。但是如果是十年前观看,我可能会有跟我好朋友得出一样的结论。谁能要求初中生对故事和对情色尺度的有多高的理解呢?

言归正传,影片的人物设定十分巧妙,两男两女(巩俐演的算两个角色),周渔和张强生活在三明,陈清和阿秀生活在重阳,而四个人的联系是通过往返于这两地的周渔的火车。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三角恋或者四角恋的故事。两个男人通过周渔这个女性角色产生了间接的联系,而两个女人则是通过陈清这个男性角色产生间接联系。互为间接关系的两对角色之间未曾谋面(暂不提阿秀对陈清声称她见过周渔)。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张强对陈清的认识是通过周渔的描述,而阿秀对周渔的认识是通过陈清写的诗。而陈清和周渔,一个是诗人,一个是画家,从事这两种极富浪漫气质和想象力的职业的人,你怎么会知道他们对一个故事的描述有几分真实的成分,又或许根本就是他们自己臆想出来的故事?

这部影片虚实交错互为映射的手法并不是我在看完整部电影之后体会出来的,而是从影片一开始就被点明了。影片有三个时间轴,一个是当下陈清和阿秀故事的时间轴,一个是过去周渔和陈清故事的时间轴,还有一个是过去周渔和张强故事的时间轴。这两个过去的时间轴在后面交叠在一起不容易分辨,但是在最开始切入故事的时候是明显的两个时间点。

影片第一个镜头给阿秀手里拿着陈清的诗集,第二个镜头阿秀躲在暗处窥探周渔的背影,然后阿秀跟过去喊了一声周渔,周渔回头。随着陈清念诗的声音响起,周渔曼妙的身影出现了。影片从阿秀的视角切入以后,并没有急着描写周渔和陈清的故事,而是转而又从张强的视角切入故事。张强第一次对周渔有印象是周渔在火车上借烟,他开始留意这个女人。紧接着切入周渔视角,她第一次对张强有印象是在上火车的时候,这个鲁莽的男人不小心磕坏了她的瓷碗。在真实时间上对于周渔和张强的彼此“发现”,周渔的切入点要略早于张强的切入点,但是影片里却把它安排在张强视角之后,这样时空错乱的表现使观影者自身在不同的角色之间切换,这就有了不同的主客虚实的体验。这之后甚至又切入了一个列车员的视角,看到周渔在火车上抽烟。然后是张强和周渔第一次的一个长接触,张强想买她的瓶子,她不肯卖,一怒之下把瓶子砸了。观众一头雾水,正如一头雾水的张强。这时候观众是站在张强的视角上看神秘女人周渔。(后面再交代周渔的生气是因为陈清叫她以后不要两边跑,就存在于周渔的叙事视角了。)然后另起一条线,交代周渔死后,阿秀跟成名后的陈清认识的过程,接着由阿秀的口开始叙述陈清和周渔认识的过程。这就又回到了过去。陈清第一次遇到周渔,是被周渔的舞姿迷倒。他写了一首诗,“我在梦中看见你,犹如一团流动的水气,你不经意的舞蹈。。。”。这里很难让人分辨这究竟是两人现实的相遇,还是陈清梦里的相遇,又或者是阿秀在读诗的时候想象出来的二人相遇。即便所有的故事都是真实的故事,影片的叙事手法也不是简单的倒叙,因为在以阿秀的口吻(也可以理解是陈清的口吻)倒叙周渔和陈清的故事之前,就先后有张强和周渔两个口吻来给周渔和张强的故事起头,而张强和周渔的故事从时间上开始于周渔和陈清故事之后,这样一来,先写讲张强和周渔再讲陈清和周渔又是某种意义上的倒叙。如果分析地更细致,最开始阿秀已经处在寻找周渔的旅途,后面再介绍她与陈清的相识,也是倒叙。这几段倒叙夹杂在一起,同样让人产生虚实主客互换交错的观影体验。

电影里两句关键台词。“爱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她会让你更加清楚地看清自己。”“心里有就是有,心里没有就没有。”这两句台词更进一步点明了影片里虚实交错又互为一体的表现手法。

这故事最让人着迷的是可以把其中几个人当做真实存在,而另一部分人当成是真实人想象出的幻象(在镜子里),无论你把真实安排在谁的身上都是一个很棒的故事。

从张强的角度分析,可以把他和周渔之间的故事看成真实,而陈清和周渔的故事是他的想象。他想象中的陈清是一副躲在图书馆里的穷酸书生样,不能接纳现实,只会消极逃避。而被张强做了镜像的周渔则有张强身上敢于担当敢于直面现实解决问题的性格,而这个性格必定会与陈清产生矛盾。

从阿秀的角度分析,她对周渔这个死掉的女人则有更夸张的想象。在她想象的世界里,周渔背着陈清有了别的男人,而且那个男人俗不可耐,就像并不清高的周渔一样。情敌之间又怎能有什么美好的想象呢?

从陈清的角度分析,周渔死后,回忆里的周渔美得不像话,为了寻找心灵的寄托,他找了一个长得跟周渔一模一样的女人谈恋爱。而这个女人却无中生有地污蔑周渔,居然还说见到了她,陈清一定认为这个女人疯了。

从周渔的角度分析,两个男人是她的两面镜子。对诗人陈清的迷恋让她可以做一些像诗人一般浪漫得过分的事情。周渔的火车象征着周渔对诗人爱情的追逐,她不能满足于跟她同住三明的张强给她现世的安稳,她的爱情是在别处的,她执着地每周两次坐火车去重阳,连列车员都说这怎么受得了,她为他画瓶子画碗,甚至当他躲去了西藏她也要坐车去看他。而在兽医张强那里,她却能像一个普通村妇一样给他的朋友烧一大桌子菜,但是她绝对不能接受张强跟她玩浪漫。张强像个傻子一样想讨好她,没想到反而弄巧成拙。她是喜欢浪漫,她喜欢的是陈清的浪漫,不是张强的,她想借助张强去拥抱一种真实的世俗的生活。周渔是矛盾的,她既有浪漫的气质,又有世俗的观念。当她的世俗观念在浪漫的陈清那里受到打击的时候,她要在世俗的张强那里寻找安慰。而张强又满足不了她对浪漫的想象,所以她又一遍一遍地坐车去找陈清。这样被两种生活撕扯着,最终她也顺理成章地毁灭了。

四个人可以是四面镜子,究竟哪些人是真实存在的,哪些人是镜子里的虚像,取决于镜子摆放的位置。可以确定的是,这电影的画面和镜头下的巩俐真是美到超脱于真实了。

 5 ) 你的火车开向哪里

很久就想看的片子。分两次,今天终于看完了。

周渔:在火车上就像在家一样,跑来跑去,总觉得会发生些什么。

陈清:陶醉的青瓷,在我手中柔软得如同你的皮肤。

张强:你心里有就有,要是没有就真没有了。

记得以前就对朋友说过,我很喜欢坐火车,喜欢哪种在路上的感觉。整部片子贯穿着这样游动的绿皮火车,飞快流动的铁轨,还有妩媚的女人飘逸的长发。只是周渔这样的执着的奔跑,直到后来包括陈清走了,她还是坚持去恋人的地方,每周两次火车,她说,习惯了。突然让我想起《千年女优》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她们的爱都已经和男人无关。藤原千代说,原来那时喜欢的,是不断寻找的自己。徐静蕾说,我爱你和你无关。周渔说,爱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她会让你更加清楚的看清自己。你的火车开向哪里,是虚无缥缈的仙湖,还是永远都到达不了的天水。

后话,发觉自己恋上了孙红雷的声音,啊啊啊啊囧

 6 ) [疯评影行]黄和祥的火车

    主演:巩俐、梁家辉、孙红雷
    导演:孙周
    编剧:孙周、北村、张梅
    出品人:杨步亭、赵新先
    
    首先,因为这个题目,俺代表俺自己向巩俐阿姨致歉。有故事的女人、巩俐阿姨离开张导以后,电影艺术的表现张力有所提高,有关的新闻不断发布:黄和祥高频率亲昵探班、L’OREAL那套香港著名设计师蔡慧娴价值362.5万美元的手饰、“希望工程”案、以及八卦新闻里的孙导……不管是张导、孙导、还是其他的什么导,只要是好的电影,就是好导,只是辛苦了黄总。对于这样一部文学作品与电影艺术缔结的作品,巩俐在整部电影里是绝对真挚出彩的。
    
    其次,因为这部电影,俺代表俺自己向孙周同志致歉。有勇气的男人,孙周是勇敢的,敢于将一部严肃意义的文学表现成生动的静动结合的艺术流,并且将一部严肃意义的文学言情片宣传成艳情电影一般的猥琐,热辣的电影海报、喧闹的商业炒作,虽然俺没有如愿地看到梁家辉同志屁股上那几颗性感的小黑痣,但他大胆的尝试,对于女性复杂心理的刻画,动静镜头的切换是在进步的,随着国内电影分级制度的呼声,俺开始深切地认识到大陆电影业积极探索的脚步。
    
    最后,因为这篇文字,俺代表俺自己向北村先生致歉。复杂的群体,当前作家已沦为最没前途的职业,国内对纯文学探索的停滞,互相的谩骂或是互相的吹捧,沉静在浮华的泡沫里,北村的文字有对文学理想真挚的追求、对文学现状无奈的嘲讽,对未来无限的渴望。于是乎,因为这样一部电影,对原著大作手术看来也是应该的了,孙周对女人的偏爱于是性别大挪移了。
    
    伟大意淫时代的终结,套用一句聊以自慰的话:文学依旧高尚。
    
    孙周和巩俐合作的影片,从《荆轲刺秦王》那个透着充分滑稽色彩的燕太子丹(孙周饰演)和赵姬(巩俐饰演),再到《漂亮妈妈》,对于女性心理的细致洞察已经到了变态追求唯美的境界。
    
    旁白:
    为了让你听见我的话
    有时候变得纤细
    微风吹起鳝鱼的……
    
    一首寄予极大爱意与渴望的唯美诗句,开始这样一个良家妇女与业余作家陈清、兽医张强两个男人之间意味深长的故事。文学来源与生活,真的是来源于生活吗?将一个完整男人分割成两个感性的角色,爱与被爱,追求与善意的放弃。
    
    火车,穿插着间断的三个隧道,然后将时间在电影的空间里回环倒叙,调戏时间概念的电影屡见不鲜,《罗拉快跑》正是将一个故事并行在几个空间里,然后用不同的结尾诠释生活。
    
    一个经常游走火车与两个城市之间,一个游走香烟与两个男人之间的女人,一个很直白的开篇,然后开始慢慢交代两端时间跨度不大相识很普通的会面,先是因为彩绘碗的无意碎裂,后是彩绘花瓶的有意坠落;接着是与陈清在舞会无意的邂逅,后者因为他的诗爱上他。主线还是陈清的诗和因为文学的邂逅,是轻逸脱俗的美丽,呵呵,俺看来是高估了文学的魅力。
    
    木讷的诗人,是周渔这样一个女人给他无尽的爱和涓涓的创作灵感。陈清代表理想、梦或是虚幻的东西,那么张强则代表现实。
    
    “一周跑两次……”呵呵,年轻人,厉害,相识、相知总伴随着美好的回忆,轻快的时间流逝,回味无穷的感怀。
    
    为“爱”奔走与现实与理想之间,陈清是个活在文字理想里的懦弱男人,张强是个懂得生活的乐观男人,一个女人穿插在两个男人之间正如同奔走与两个车站,火车是主要的工具,火车不会停歇,也不会刻意地留守在任何一个车站,它永远只是穿梭与奔走,正如女人的本质一样。
    
    涉及伦理,或是说爱情、憧憬、诱惑、背叛,恰恰在一部女性视角的影片中却是如此的不堪一击,俨然没有了一切道德的负重,只是期盼着火车能真正地停歇在一个车站不再游走,只是期盼着女人能沉浸在切实的幸福里,矛盾就是如此,完美也不可能真的存在。可以说,是文学的力量主驶着观众的思想曲线,是导演牵引着一个既简单又复杂的感情故事。
    
    纵观整部电影,摄影和配乐是很大的亮点,导演运用了很多动静结合的长镜头,是意味深长的写意镜头与东方审美细致与含蓄微妙地处理是很切合主角的心理世界,此类场景包括车窗掠过的田间房屋,有高山绿林。其中,陈清与周渔在书库做爱就是用转切镜头处理的,在没有分级制度的情形下,通过电审的办法不是剪刀就是所谓的移行换影大法了,具有像征意义的就是那个冒着黑烟高耸的烟囱,这个烟囱在后面的情节里还出现过一次,只是没有冒烟的长静景。
    
    场景的动静对照是依据情节需要变化的,这样频繁切换的目的正是将强烈的对比固化,孙周在电影里作到了散文记叙的目的,不断重复的诗句,加插现实的冲突,情节方面,北村的无非是鞭挞文学的孤独,在缆车目睹周渔发宣传单的动容,到诗歌朗诵会的孤独两个人,再到桥头飞撒诗稿的慢镜头,最后激情狂吻……俺认为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张强是现实生活的化身,他总是清醒地拉近周渔与现实的距离,让她正常地归附平庸。
    
    伤感是最后的那句,“我认识的周渔已经死了……”文学的世界是孤独的,一个女人会抚慰一颗腾动的心,会安静浮躁的灵魂,会善解得如同不染的天使,同样一个女人会选择现实,选择离开,选择一个又一个的驿站,离开的同时是冷酷或是平静地扼杀一切……文字有她的归属,文字有她的梦想,却永远不是永远的知音……正如片中周渔最后选择汽车离开一样。
    
    女人最使我们留恋的,不一定在于感官的享受,主要还在于生活在她们身边的某种情趣。(卢梭语)
    
    不过本片有一个明显的BUG,就是在寻觅雨中仙湖的情节,先前巩俐是穿棕色皮鞋,接着转切的场景就成了白色的旅游鞋,再回切到铁轨边的场景又成了棕色皮鞋,而手里的提袋可以随风摇曳,俺考虑那双旅游鞋是神来之物。(文/畅游四医院)

 7 ) 我的热情如同一辆永不停息的列车...

   

  是不是有这么一种女人,她们炽热,美好。却孤独的仿佛不可碰触。

  她们总不停的寻找,却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如同飞蛾般盲目。

  所以,在第一束光出现的时候,她们便冲了过去,如此奋不顾身地.


  影片里有很多周渔走路或奔跑的镜头,发现这个女人的小腿长得很好看.

  梁朝伟在《重庆森林》里有句对白说:女人的小腿最性感.

  这么漂亮的一双腿,是不是注定要用来奔波 找寻

  孙红蕾扮演的张强大概是看出了这个女人的不同,我猜他一开始是打算放手的,所以周渔第一次来找他的时候,避而不见.

  可是又有谁可以拒绝这么一个美丽而不安的灵魂?所以宁愿自己跳进命运的洞穴.


  不喜欢梁家辉扮演的懦弱诗人.从未忘记,火车来了的时候,是他先甩开周渔的手.

  他的懦弱和自私,要了周渔的命.........

  几十年后,他却在西藏吼着:不可能,周渔不可能爱上别人!

  是的,他说对了,周渔没有爱上别人.飞蛾扑火,一生只一次.

P.S.其实很喜欢孙红蕾。觉得是那种拼了命让自己喜欢的女人幸福的类型。还记得在《七剑》的首映礼上他跳了段霹雳舞,让我觉得有点意外,好像发现了他另一个真实的一面。其实对他的印象完全来自他的角色,大概是不能和本人挂钩的吧。。。可是,融合真实与虚幻,才是演员最大的魅力吧。。。
http://lyne-edge.blog.sohu.com/41420465.html



 短评

有时候女人为了让自己信以为真,便故作姿态的做些特别情绪化的事情,这种偏执的追逐被扣上了文艺的帽子后,所有的不切实际都变得容易理解。女人最后只剩下映照在脸上明媚却冰冷的阳光,清脆又单薄的虫鸣。电影的结局是死,生活的结局是认命罢了。电影里环境氛围烘托的很好,但过于文艺,有点做作了。

7分钟前
  • MUSHROoM
  • 还行

喜欢巩神穿裙子时,裙摆拍打小腿的画面……

12分钟前
  • 露娜peace
  • 还行

要我就选孙红雷。跟文艺青年除了自虐找抽添堵之外还能干啥。找个土鳖多欢乐啊。

16分钟前
  • 黑色七月半
  • 还行

绿皮火车是一种很魔幻的存在,它用最廉价的方式打破了不同时空的壁垒,一个个站台之间,时间仍在,而你我不停飞逝

21分钟前
  • 尘埃眠于光年
  • 还行

这些诗是大面积抄袭聂鲁达的吧

23分钟前
  • watly
  • 还行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昏瘦。过去、现在和未来,在《周渔的火车》上,真是乱成了一团麻。我们随着这台时光机边走边看,最终看到的是一个沉醉在昔日世界里,不愿前行的男人。大概是受了王家卫的影响,从当下穿回过去,飞蛾扑火般的「周渔」似乎又走到了《漂亮妈妈》的反面。你喜欢我的诗,还是我的人?周渔答得完美而认真。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位诗人,犹如那件刚烈而又柔软的青瓷,亦如画在泥坯上经由炽热的爱情淬炼而溢出的仙湖。然而她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文青性格也着实将自己推向了历史的潮水当中。这是一个被过去填满内心的男人,他的世界再也容不下将来。幸好,周渔不是「周渔」的替身,倘若这辆小火车呆腻了,那就搬进豪华的《2046》去住吧。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25分钟前
  • Muto
  • 推荐

忘记了结尾,最后巩俐有没有跟了梁家辉?印象最深的是巩俐去看望梁家辉,带着吃的。梁在家穿着松垮的背心,用手提着两大摞书,巩俐被他狼狈的模样逗笑,问他这是要干嘛,梁说,要锻炼身体。

28分钟前
  • 有些话不必问。
  • 推荐

我的仙湖 用尽世界所有语言,也不够弥补我们分离的忧伤。 把泪水留给自己,如果我消失,你也将寂静无声音可听。 为了让你听见我的话,有时候变的纤细,微风吹起鳝鱼的冰裂, 仙湖,陶醉的青瓷,在我手中柔软得如同你的皮肤。

33分钟前
  • 海 盗 砰 恰 恰
  • 推荐

巩俐在这部戏里散发出柔软的光芒,豆瓣评价不高,我却很喜欢这部电影,那种火车声贯穿全剧的氛围,被感情溢满之时,痛苦却无法分清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东西,绵绵柔情真的就是你想要的吗?生活里爱情是次等的,即使开局的时候无限的甜蜜与美好,磨合之后的粉尘也会让你灰头土脸,一切要看你怎么收拾

35分钟前
  • 碧落亦然
  • 推荐

在从爱丁堡到诺丁汉的火车上看的 身临其境地听着那一串串迷人的轰隆隆 就忽然特别能体会这片子想要表达的流动意象 女人像是火车一样 永远在开往不同的站点 不停歇。周渔不爱陈清 爱的是她作为一个女人诗意的转变 因为爱人有时候真的像是一面镜子。

39分钟前
  • 四月姑娘
  • 力荐

不是跟诗人有关的电影就一定非得文艺至上,素材被胡乱的剪辑,看着令人思绪凌乱,感到莫名其妙。为你写诗却又不给你承诺的男人,大多就是渣男,写诗的真不如养猪的。以及,巩俐真的不适合周渔这个角色。

42分钟前
  • 有心打扰
  • 较差

铁轨是来来回回的眼泪,纵横交错,编织着你我之间不可言说的梦。你给我沾满露水的鲜花,给我纯净而热烈的湖,却也给我如影相随的寂寞与不安。我是爱情里的流浪者,漂泊不定才是我的归宿,在陌生的车厢里寻找熟悉的脸,还未出发,就已经望见归途。爱人如镜,爱意如梦,恍然间看见你,原来却是自己。完全被低估的神作,看孙周审美水准这一部就够了。房屋里错落的光影,一如漂泊无依的心,周渔之所以往返于三明和重阳,是因为诗意是流动的,绝非一潭死水,她的救赎起源于一种“生活在别处”的流浪意识,这种不确定的求索,本身就带有强烈的淹没属性,足以击溃(干扰)任何一种生活状态。无论张强或陈清,在周渔面前都有点怯,火车在此处象征一种永不休止的汹涌爱意,二人互为终点和起点,如此反复。剪辑上故意做的杂乱,如同交错的轨道,绝美的超时空质感。

44分钟前
  • 拔剑四顾心茫然
  • 力荐

巩俐:坐火车上瘾,徘徊在两男之间,抽烟,做爱,迷茫,追求幸福又一无所获,这就是那在瓷器上作画小资得不行的周渔。

45分钟前
  • atmosphere
  • 还行

耽于唯美,这样没出路的啊。把一个逼仄的爱情故事用一种自怜自爱的方式来表达,视听很美,但也很造作。

48分钟前
  • 鬼腳七
  • 较差

巩俐太太太太太太美了!!!!!!这俩男人谁都配不上她!!!诗人只爱自己 医生爱她但是又hold不住她 拍得气氛很好 湿润朦胧 但是后半段太散了 节奏不好 看着闷又没闷到位。。导演火候还不够啊 但是演员都很棒~还有那首什么仙湖的诗 其实写得很俗啊。。没觉得哪儿好

52分钟前
  • 小M
  • 还行

再次承认我不适合看文艺片,除了色彩流动的小镇,几乎什么都没记住。小镇故事多,仅仅一个暖黄调的镜头就可以衍生出许多情节和遐想来。瓷器,清画,红色旋转的裙摆,火车,这些元素糅杂得太乱。片中写诗的男人太虚,不如给猪配种的男人来得有味儿。影片的每一段都太突兀,像一个来不及收场的成人游戏。

56分钟前
  • 苢蘩
  • 较差

张元的《绿茶》,徐静蕾的《陌生女人的来信》,娄烨的《苏州河》,孙周的《周渔的火车》,大陆华语文青必点之四大。这样的低角度中近景、暖色调、微醺晃动感,张淑平拍情色片会有多好。6.5

60分钟前
  • 巴喆
  • 还行

在一个小城市,总有一些向往温情向往文艺的青年,一个图书馆管理员,另一个是瓷器厂的画工,都是和文艺搭边的工种,碰巧一个人会写诗,另一个人还画的不错,这样的两个人只要看上一看,就会象磁石一样互相吸引

1小时前
  • 千寻亿选
  • 力荐

把巩俐阿姨拍得这么美绝对是比老谋子还成功的!+1星。

1小时前
  • M.
  • 推荐

它溢出了我的仙湖, 由你完全充满, 完全充满。

1小时前
  • 西决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