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在巴黎

剧情片法国,意大利1974

主演:让·雅南,尼科尔·卡尔方,米歇尔·塞罗尔,玛莎·梅赫勒,长塚京三

导演:让·雅南

播放地址

 剧照

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2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3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4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5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6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3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4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5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6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7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8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19解放军在巴黎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6 16:54

详细剧情

20世纪60年代,在主席以及我党的英明领导之下,中国人民终于挫败帝国主义的阴谋,将鲜艳的五星红旗插在欧洲的土地上。六亿雄狮镇西方,欧洲民众尽欢颜。   腐败堕落的法国总统及其走狗落荒而逃,我军兵不血刃,顺利入主巴黎。为了帮助欧洲民众改造资本主义思想,早日脱离苦海。我军响应主席的号召,在欧洲实行计划经济,以国家为单位对各国工业进行整体规划。在思想改造方面,我军将中国的成功经验应用到欧洲各国,如在法国电视台开办一档名为《电视批斗》的节目,对思想落后的坏分子批倒批臭;彻底改造奢华淫靡的社会风气,将一切资本主义的堕落符号与象征扫除殆尽;适时举行军民联欢,排演大型红色歌舞剧《卡门》。在一番大力整治之下,法国巴黎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积极进取的好局面。   然而,仍有部分反动分子亡我之心不死,在他们鬼祟的动作之下,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岌岌可危……

 长篇影评

 1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巴黎

1974年,中国还在进行着轰轰烈烈的文化革命,想必当时有很多知识青年正为着解救全世界四分之三的人民而绞尽脑汁,挥洒青春,可就在这一年,法国却拍了这么一部设想人民解放军占领法国的荒诞电影。

电影讲述中国派出7亿解放军进攻欧洲,只会装模作样的法国总统(好“纸老虎”啊)在发表电视演讲后仓惶出逃,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就解放了巴黎。随后裴将军开始按照中国人的思维治理巴黎。他选定一座百货大楼作为指挥中心,认为汽车影响效率而销毁汽车改用人力三轮车,让法国只制造烟囱,强制要求互相检举……为了消灭法国人的抵抗,他接受资本家的建议给法国人放假(一年超过200天的假期),实施阶级政策,开放酒吧舞厅等色情娱乐场所。最后裴将军失去了判断能力再次听信资本家的让解放军也与民同乐,这些“腐化”法国人的政策反而激起部分法国人的反抗情绪,裴将军认为解放军已经失去人民的支持,撤离巴黎。法国人民一枪不发就夺回了巴黎,总统也回来了。曾经和解放军交往亲密的人受到批斗,资本家除外,他再次取得当权者的信任。

我想这部片足以说明法国人的幽默。一般想来拍摄国家沦陷的电影,必定会弥满着悲壮的情调,可法国人却是一片欢乐。明知道解放军就要占领巴黎,逃跑之前还要来一发,被占领了生活还是照常,该干啥干啥,要不是有几个人被解放军送去进行思想改造再教育,连反抗的人都没有。即便是反抗,也就是在餐桌上发表一下演说。法国人的这种幽默反映了他们的自嘲精神,他们是具有自我审视能力的。

电影中唯一一处哀伤出现在强制要求人民互相检举揭发的大厅里,所有法国人都表情木然,导演把镜头慢慢定位在人群中的一个小丑的脸上,小丑本应该是带着笑脸逗别人笑的,但此刻,他脸上有泪。也许导演认为,比之国家沦陷,一个使人向恶的制度更加可恶。

尽管这部片有很多看起来像中国人的人,近一半的对白是华语(那样的普通话只能算华语吧),但这部片的中国味并不浓——配乐中没有用到一首中国曲子。它反映的其实是在那个时候法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人多,笨,单纯,无知,迷信人的力量,穿着绿军装,拿着小红书,张口就是马列毛。作为中国人,可能有人会反对这些看法,认为它说明其实是法国人自己的无知,但我反而觉得,傍人眼中的自己要比自己心中的自己更加接近真实,不管中国把自己定位为负责任大国还是第三世界国家还是什么,人家当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自以为是是没有用的。

电影的内涵还是很丰富的,但是都是段子式,人物也脸谱化,算是有趣的电影,说不上优秀。其实全片我最喜欢的是那个舞台剧(有那么一点芭蕾味,不知道是不是舞台剧,有没有受《红色娘子军》影响?),讲了个一波三折的战争爱情故事,觉得好好看啊。可看到裴将军也喜欢,我忽而又怀疑起自己的审美趣味是不是还停留在文革时代。

(完)

 2 ) 强,十分强

天才啊,杰作啊,对两国的劣根性都了如指掌加上十足的想像力才能做出这样讽刺的作品。

居然是1974年就出品了。

 3 ) 批判本片的几种方法

一句话影评:这是一部成功总结了前30年并令人震撼地预言了后30年的伟大电影。自然,前30年和后30年不能割裂开看,这话说的很英明。

看到本片被恶意刷差评仍然能得7.1分我感到很惊喜。这部电影可能跟理查基尔的《红角落》一样,看过之后大家其实都心里明白,站队什么的,只是各自扮演的角色不同而已。

由于本片无所不黑的屌丝本性,直接攻击显得仿佛拳头打在棉花上。这跟高帅富遇到屌丝的场面是一样的:屌丝黑高帅富,也黑屌丝自己,但是高帅富有不能打的,屌丝却没有不能挨的。高帅富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屌丝已经躺在地上了,怎么打?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跪舔屌,我在这里给各位高帅富出出主意:

一、当然是从艺术的角度

电影是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虽然它是由阶级敌人法国人发明的。但是,本片导演作为发明电影民族的一员,无疑是羞辱了高尚的电影艺术。本片在视觉效果上不如星球大战;叙事结构不如希区柯克;演员表演不如乱世佳人……电影是艺术,不应该用来传递险恶的政治信息;想探讨社会问题的电影都是装逼;塔伦蒂诺才是神,低俗小说都比它深刻的多。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二分法

导演和编剧作为法国人,对自己民族的讽刺很深刻,但对中国的描写却完全建立在臆想上。导演对中国文化和中国革命史的完全不了解在影片中暴露无遗。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拿演员拙劣的中文和国籍砸砸卦,最后,可以用“对中国的污蔑不能掩盖对法国的深刻揭露”作为结语,以显得客观公正,并可以顺便打三星。

三、导演背叛了革命

这是一种坚持革命传统的策略。导演自称是一个左翼人士,却对走在解放深处水深火热之中的世界三分之二人民路上的革命队伍百般抵毁,说明导演是一个披着革命外衣的走资派。中国人民在70年代从来就没有像法国人那样互相告发揭露批判;革命干部向来保持了铁的纪律,绝不会被法国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所腐蚀,直到今天也是如此。

四、本片显示了法左的注定失败

这种姿势表面上看似乎同“三”不同,其实技术动作十分相似。主要可以批判作者的左翼背景和法国的五月运动;也可以讽刺影片中历来自命正义的法国公知记者等的墙头草精神,相反占领军“马照跑、舞照跳”的安抚政策充分证明一国两制的正确。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赞美一下吃里扒外的商店老板和闷发财的法国军政要人,表扬他们才是真正资本主义精神的代表。

五、关于打分

第一、三种姿势属于刻骨的阶级仇恨,可以理直气壮地打一分;第二种要装的理性中立客观一些,绝对不可以打一分。第四种属于黑人不黑片,可以打任意颗星,但评论重点必须全都提到。

以上属于保留项目,各位高帅富可以任意组合,开发出新的姿势来。

 4 ) 世界是需要被调侃的

法国人很浪漫,也很喜欢恶搞。在这普天同庆的奥运期间,观赏品味这部法国人拍摄的恶搞电影『中国解放军占领巴黎』,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也许是出于对中国日益强大的势力的畏惧,法国人虚构了一场荒诞的中国征服世界的闹剧——中国派出七亿人的军队攻占了整个欧洲,并把欧洲各国统统变成中国『世界工厂』的一部分。

本片中,浩浩荡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伴随着气势恢宏的『欢乐颂』交响曲大肆开进了法国巴黎——当然,法国总统落荒而逃躲去了美国——推翻了法国的资本主义统治,设立法国人民代表大会,让法国芭蕾舞团排练革命主题样板戏,甚至在法国全境发动『文化大革命』——并发明了『电视批斗』这个新玩意儿。

但是,子弟兵们最终还是被法国特有的美酒和美女这些糖衣炮弹击溃,痛感愧对党和国家的他们只好连夜撤离法国,留下一堆乱七八糟的装备。世界恢复了和平……

这部奇怪的电影虽然有着强烈的『中国威胁论』色彩,但表达方式非常搞笑。也许,导演并不想上纲上线地谈论什么政治问题和伪政治问题,因为这只是一场闹剧。

这只是一场闹剧,因为世界是需要被调侃的。


---------------------------------------
http://www.leeforce.com

 5 ) 旷世奇片

在好莱坞大片充斥的今天,法国电影依然能屹立不倒,得益于其独树一帜。除了意蕴深远感人至深的文艺片外,诙谐幽默的法国轻喜剧也是一大特色。《人民解放军在巴黎》就是这样一部典型的、令人捧腹的法国轻喜剧。
 
    这部电影讲了一个看似荒诞的故事。彩旗、欢迎横幅、“合作”标语、“法奸”队伍……一切都似曾相识,只是纳粹军服换成了解放军的绿军装,金发碧眼的雅利安人换成了黄面孔。1970年代,中国派遣了7亿人民解放军征服欧洲,打着红旗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了法国。法国总统发表电视讲话,号召大家团结一心,共同抵抗中国的入侵,结果跑得比谁都快,一溜小跑坐上飞机逃到美国。而可爱的法国人民,却为了抢先逃出城自相残杀起来。法国军方准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关键时刻却找不到开启核弹的钥匙。中国军官大摇大摆进了国防部大楼,随便拉出一个抽屉,从背面找到了核钥匙。
 
    红旗招展,解放军排着整齐的队伍,秩序井然进城了,市长、主教、总编争相前往占领军司令部宣誓效忠。解放军谢绝了美轮美奂的各种宫殿,把老佛爷百货大楼作为总指挥部,决定建立法国当地的傀儡党政军机构,于是法国老百姓们争先恐后地前往报名,在占领军面前积极表现自己的共产主义觉悟,希望能在充分利用这“改朝换代”的大好机会,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的。鉴于占领军的选择,“合作分子”们成立的“中法合作共和国”(担任首脑的仁兄竟酷似希拉克)也将自己的总部设在了百货大楼分销店。

根据北京的指示,社会主义占领军当局不让法国建立起健全的工业体系,只允许法国生产一种产品。那么生产什么好呢?根据中苏情报机构和美国、联合国情报调查显示,法国是一个最大的“Fumistes”国家。这是什么?一查字典,原来是安装和维修暖气管子和烟囱,制造烟囱的(原意是爱搞恶作剧)。可怜的法国人终于为自己尖酸刻薄的名声付出了代价,一门心思生产壁炉烟囱去了。
 
    占领军还禁止饮酒,取缔色情业,最要法国人命的是以“禁止淫乱”的名义抹掉法国人天生的浪漫。他们还提倡人人检举揭发,结果收到很多举报信。夜间宵禁期间,法国伪警察对街上的可疑分子抓到就是一顿暴打,幸而几个路过的解放军军官阻止了。对于这个思想觉悟低,从来都没有举报过别人的人,他们和气地用毛主席语录开导他,然后把他送进了集中对顽固分子进行审查和“教育”的体育馆。
 
    由于上班时间经常堵车,为了让法国人民提高工作效率,改变他们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劳动思想觉悟,占领军当局开始没收所有小汽车,并将行动命名为“长龙作战”(晕倒……),出租全改成人力黄包车。此后,一切东西都需要凭票供应,还要限时限量供电,所以经常停电。
 
    法国人民似乎在占领军统治下生活得无精打采。最高秘书(占领军司令)告诫总督:“如果幸福是被强迫的,那它就不是真正的幸福。”于是,在“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下,总督在香榭丽舍广场办起了露天庙会。俗话说:“一个人的美味也许就是另一个人的毒药。”最高秘书对于法式庙会深感气恼,在总督兴高采烈之际拂袖而去:“我发现法国人真是不可理喻!”这时候,某承包商借机出主意,得到最高秘书的充分支持和肯定。高潮来了。巴黎大剧院举行了一场大型爱国主义教育舞会——革命芭蕾舞剧《卡门》。把《卡门》变成法国版《红色娘子军》,这一出叫人喷饭。
 
    占领军将反抗当局的捣乱者集体拉到城外,不是枪毙,中国人没有德国人那么残暴。他们改用中国特色的办法对付这些人——办学习班。从学习班里回来的人在火车站排着整齐的队伍,一齐举着红花挥舞着喊口号:“我们,不再是纸老虎!我们,不再是纸老虎!”,其中一个情绪激昂地向迎接他的女友说:“噢,这是安排得最好的民主。它使一个可怜的人转变成一个跟守旧的资产阶级斗争的人。不要成为资本家,有另一种武器能令你成为革命的英雄。”女友说:“可怜的阿勒贝尔,你真的没事吗?”他回答说:“不要叫我阿勒贝尔,叫我同志。同志,我从来没有这么好。”显然,他的大脑在学习班受到的待遇类似猪肉在上架前在卖肉的手里受到的那种处理。
 
    法国人开始反击,治安日差。受奸商撺掇,占领军开放赌场、妓院、夜总会,意图消磨法国人抵抗意志。法国人也真的陶醉其中,可惜那位扛了一脖子注水猪肉的仁兄跳出来搅局。最后,奸商建议解放军起带头表率作用。于是,赌场、妓院、夜总会里挤满了兴奋的士兵。在和法国女人缠绵了一夜后,最高秘书终于精神崩溃,语无伦次地向北京哭诉。北京下令:全体撤退!红色军队终于没能抵抗住糖衣炮弹的进攻,全线撤走。
 
    法国总统终于扛着一脑袋肥肉以胜利者的姿态回来了。法国人把和中国占领军有情愫的女人推出来,大叫婊子婊子。占领法国的红色军队撤到了意大利。意大利梵蒂冈大主教布道后,在高塔上与身后的中国军官谈笑风生。在梵蒂冈广场上,伴随着四处可见的人力三轮车的,则是“哈里路亚”的祈祷声和国际歌旋律相夹杂的声浪。
 
    这是一部处处充满了反讽的轻喜剧,片中的错误不少。里面的中国人和中国话很别扭,一看就是法国牌中国人(估计是冒充的)和巴黎普通话。作为印支半岛宗主国,本片中的很多“中国占领军”群众演员可能是在法国的越南人和日本人,而关键的有台词的几个中国人角色可能使用了华人演员。另外,军车也很别扭,而且中国军人居然行的是纳粹军礼。片中的中国占领军是毛牌红卫兵(胸前的毛主席像章和红宝书)、苏式“社会主义大家庭”经济路线、纳粹占领军形象等等的杂糅体。片中有句超级搞笑的台词,最高秘书在北京向他的上司说:法国总统跑到美国去了。上司说:资本主义国家都不堪一击,欧洲人都是这样,你看英国女王,跑到香港去了。片中也强调了中国军队的一些优点,比如说中国人做事有条理、有计划,中国人有礼貌、守纪律、不残暴,禁止跟当地妇女眉来眼去,领导人也不住宫殿,而是在居民家里的小房子里四人挤一间。人链传递的做法也相当搞笑,大约是因为法国人对中国人的这一做法印象太深刻了。另一方面,导演对时代的刻画也很到位。电影基本保持了文革的原貌,特别是那一段《卡门》,样板戏动作非常真实到位。



这片子粗看起来似乎是对中国军队的讽刺。其实,法国人分不清解放军和红卫兵,也分不清中苏两种社会主义之间的区别,更搞不懂中国军队的军礼、车辆式样。作为一个外国人,导演对文革中国的刻画已经尽可能贴近真实。片中的一些错误,与其说是讽刺和丑化中国人,不如说是西方人避免不了的哈哈镜里看毛领导下的中国,那种特有的模糊不清和扭曲。不论是美化还是丑化,一切都源于距离和陌生。有一些地方让我们觉得不舒服,则是因为我们离那个疯狂的时代已经很远,所以觉得法国人是在讽刺。
 
    全片与其说是挖苦中国人,不如说更多的是法国人的自嘲。内容“左”化的电视节目,冷场的全民嘉年华等等在现在看来可能比较讽刺,但在70年代法国左倾化年代也许不是什么讽刺。而对法国人自己的讽刺就露骨深刻的多了,只顾自身利益一到危险就溜之大吉的政客、糊涂到关键时刻找不到核钥匙的将军们、满公路为了争相逃命而自相残杀的国人、争相卖身投靠占领军,拼命献媚的官员和市民、发国难财的奸商、从教徒摇身一变成为“政治辅导员”,满口“我的孩子同志”的主教大人、因为去过上海就满口“我们中国人”的烟囱厂厂长、“腐化堕落”好酒色看脱衣舞的人群、明明是解放军自己撤走却认为是自己打败的阿Q式市民、自己也没抵抗等解放了却拿女人出气的法国人,等等。讽刺还包括影片开始法国的主教和中国占领军司令一起选总部,介绍自己的教堂说:许多人进来祈祷,但他们通常都会得到别的东西。片中,法国电视台搞了一个“电视批斗”节目,将犹太“奸商”戴上木枷锁链予以电视示众,并辅以“戈培尔”式旁白,而观看节目的奸商家正在举行豪华自助餐会,谈笑风生。诸如此类,形形色色,可以说法国人对自己的嘲讽的确不负片中所说“尖酸刻薄”的名声。
 
    在整体充满荒诞场面的片中,有两处却采用了直接白描手法。这一叙事风格的运用,所产生的突出效果类似于《辛德勒名单》这部以黑白为基调的影片中唯一的彩色镜头——犹太集中营里的烛火和小女孩身上的红毛衣。一处是女主人公被人揪着头发拖出来,一处是体育馆里一排排被推来搡去等待接受审查的人群身边唱着悲伤歌曲的那个小丑。这两处,导演没有使用全片惯用的讽刺手法。对于前者,二战和越战后很多国家都有这种妇女儿童,被社会所排斥、遗弃,这种历史加诸于人性的黑暗让人格外沉重;后者则反映了西方社会对“老大哥”所怀有的深切恐惧。
 
    该片导演(Jean Yanne)为法国著名左派人士,拍摄过《包法利夫人》、《屋顶上的轻骑兵》、《印度支那》、《马赛轰天炮》等名作。本片拍摄于1970年代,那时,越战战火正炽,而革命的风暴正从北京一路扫荡到巴黎。1968年,当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还在进行之际,巴黎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五月风暴”,大街上出现了身穿中国绿军装、头戴绿军帽、胸前佩带毛泽东像章的法国青年,他们自称信奉“毛主义”,在巴黎的大街上挥舞着“毛主席语录”小红书。报刊疾呼“巴黎街头出现红卫兵”。大学生们罢课、竖起路障,巴黎警察用警棍、高压水龙、催泪瓦斯镇压学生,学生焚烧汽车、投掷石头回击警察。学生罢课迅速扩展到全国的大学和高校。最后的5月22曰,参加罢工的工人已上千万,几乎是全法国劳动力的总数。从汽车厂到飞机厂、从商店到码头、从电影院到殡仪馆,……所有的工人都投入了罢工罢市。工厂停止生产,商店停止营业,银行中止业务,海陆空交通全部中断,整个法国曰常生活的全部秩序都陷入空前混乱。
 
    今天看来,法国“五月风暴”青年对中国“文化大革命”的崇拜和误读是如此明显,而在整个左倾化明显的70年代法国,左翼导演拍摄的此片何尝不是对当时法国社会及其国民性格的一种讽喻。

 6 ) 解放军万岁



    法国人民和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源远流长大概和他们的共性有关,都有点女性元素的柔软气质,不同的是法国称为浪漫,中国的称为中庸。

    1974年,中国人的雄性激素集体爆发,在广场上汹涌澎湃的人们如同高潮的瞬间压抑了若干年的精子,有些疯狂的冲向卵子,有些连卵子都看不到,只能望天舞蹈。
    
    那一年,法国人可能恰恰相反,其实法国人和中国人差不多,都有点象煮不啪纬不熟的温吞水,可能和欧洲人尤其是法国人过于浪漫有关,所以题材上通常出不了”抨击性”的题材,只有”讽刺性”的。

    从戈达尔的《四百击》中就可以看出,小家伙这么受不了家里,他也不敢拍桌子打板凳的和父母抗击,他只能一个人到海边去。中国人也差不多,我那么大的时候经常一个人骑单车到长江边去静望。要是放美国,早就开打了。

    有时候太软了会让人很无语,我就时常惭愧自己小时侯打架太少,怕以后自己生个小孩象方枪枪的话我连故事都没得向他讲。法国人拍的电影很温存,解放军进城了也不忘接吻,完全没一点恐慌。可见浪漫是多么可怕的力量。就这个浪漫的骨子,不用说好坏,反正没得变。
    
    变是没得变,人家有的东西总是很向往的,何况流行总是叫人无法抗拒的东西。人类总是短见,哪管它十年半载或许一辈子都跳不出灵魂看不清好坏。

    当年就流行这个,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戈达尔,曾经就非常向往红色中国,后来他坦承了自己年少时的盲目和对红色中国的误读。现在你到美国去,还可以很方便的买到红宝书,毛主席语录,就象切.格瓦拉的头像,卖的也是个流行,管它红书黑书,卖得脱就是好书。

    人都图个闹热,当年东方人在广场上集体疯狂的场面,哪个DJ可以打碟打到这个程度,法国人的酒吧场子小,就图接吻方便,回头一看人民解放军,齐刷刷的绿军装,红宝书,忠字舞,那才叫个气派,看得心痒痒啊,人家可以红色娘子军编排成芭蕾舞,我也可以让法国人穿上蓝军装绿军装,恶搞<卡门>。

    看电影,也就那么一回事情,若干年以前知道<解放巴黎>这个名字,以为是战争电影;过了几年听人说,又以为是政治电影,现在看到了,才晓得是一部喜剧片,还是关于人民解放军的。

    关于人民解放军的喜剧片相当稀少,我建议在碟架上,把它和《三毛从军记》放在一起的。

 7 ) 请抛开意识形态的立场,这只是法国人对“Mai 68”的思考

       Jean Yanne在音乐和电影上的造诣始终不高且倍受争议。这部影片在公映之初就引起的媒体和舆论的广泛关注。争论的已经不再是影片本身而在于对68年那场风暴的评价。
    Yanne的观点还是比较中立的,影片一方面在讽刺法国政府的无能,另一方面,则将东方意识形态的特点进行了夸张和批判。这也或许是为什么影片会引来争议的原因,68年的弄潮儿尚未愈合的伤疤又一次被揭开,而反对者们也认为影片刺痛了高傲的法兰西民族。
    很显然,Yanne对于中国近代历史是很了解的,样板戏、批斗和三面红旗屡屡出现在影片的片段中。只可惜,片中的解放军的扮演者都是日本人,最大的败笔莫过于在教授片中演员中文的时候,翻译还带上了某种很浓重的西南地区口音。。。
    影片中的每一个片段似乎背后导演都暗示着某些特定的历史事件。解放军横扫欧洲的背景设定几乎就来自于56年的布达佩斯事件和与五月风暴几乎同时布拉格之春。导演或许是在暗示东方的意识形态具有的某种侵略或者扩张的特性,只是将主角换成了中国。电影中,解放军在占领了巴黎之后对法国工业生产的重心进行了调整,几位领导人的对话体现出这整个过程中的无序、盲目和脱离实际。这多少也在暗指当时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早些年的“大跃进”。影片中一尘不变的样板戏和永远高举着的三面红旗也在暗指中国当时文化生活的乏味和政治活动的单一。另一方面,面对节节逼近的解放军,影片中的法国将军竟不知前线在何处,政客们依然在忙于勾心斗角,甚至对于服装的关心都胜过了前线的战局。以至于解放军进入了总统的办公室,法国人依旧没有找到至关重要的钥匙,而这个过程,解放军只用了2秒钟,这或许是Yanne在抨击戴高乐政府在应对“Mai 68”时出现的混乱和对形势彻底的估计错误,也或许是在暗指法国政府在二战中近乎弱智的表现。。。这样的细节还有太多太多,或许将影片设定为解放军不费一枪一弹就占领巴黎、大量的市民不惜以中国人自居来讨好占领者这样的背景,本身就刺痛了高傲的法兰西民族最为阴暗的一面。
    这是一部政治喜剧,荒诞的剧情和令人捧腹的台词背后蕴含着的思考却怎么样都不能令笔者发笑。导演毕竟是一个法国人,无论他对法国政府的抨击如果尖锐,将法兰西民族的劣根性批判的怎样地鲜血淋漓,最终,影片中的法国人还是在觉醒之后光复了巴黎。
    作为一个中国观众,我们既可以将这部影片当成茶余饭后的甜点图个乐子,也可以静下心来跟着影片一起去思考一些问题。
    导演将解放军“请”到了巴黎,如此尖锐的批判法国,这并不是因为他不热爱他的祖国,只是因为只有这样的做法才能刺痛一些尚未平复的人一起来客观的思考过去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或许,我们也要带着这样的胸襟去看待这部影片,我们可以学到很多,思考许久。

 短评

红色文化入侵!!太帅了!!特别是法国人演的红色娘子军。配乐也很棒,色彩很好,我从头笑到尾,太他妈幽默了!

8分钟前
  • Little Punk
  • 力荐

中法合作万岁!

9分钟前
  • 郁殷
  • 推荐

完全没有艺术感的胡扯!

10分钟前
  • 艾小柯
  • 很差

芭蕾那段儿是高潮!~

12分钟前
  • Andor-Genesis
  • 推荐

那个年代会有中国人拍这个电影,就跟我第一次看十大禁片一样觉得不可思议。

15分钟前
  • mon babe
  • 还行

法国人的娱乐精神还是很乐观的,英女皇都逃到香港了,意大利还是专心做面吧。

18分钟前
  • 朋克大帝
  • 推荐

歌剧一段雷到了

19分钟前
  • Nobervem
  • 还行

已入手九区精品DVD

23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老师大一的时候就放了这片给我们看~

28分钟前
  • 小耳朵图吗
  • 还行

变调的马赛曲Nicole Calfan!

32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片儿里解放军普通话都不够标准

35分钟前
  • 杜边生
  • 推荐

即使剧情在意识形态上再CULT,也难以掩饰其想象力的匮乏,哪怕就将一切视为无耻的胡扯,它也扯的太无聊太匪夷所思了,也恶趣味都算不上,更别提单纯的娱乐性了。虽说是解放军攻占巴黎,谁都看出来电影在玩拙劣低级的讽刺,除了《卡门》算得上黑色幽默,剩下的就是各种毫无趣味性的扯淡。★

36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很差

悲剧啊,三十余年后回头看,依然被讽刺的针砭击中了

38分钟前
  • 彩虹几度
  • 还行

影片最后那场洋妞板的样板戏《卡门》,看的人冷汗直冒笑不透气。

40分钟前
  • 梅林
  • 还行

芭蕾舞那段太有爱了

43分钟前
  • 浪味仙
  • 推荐

原以为这是一部政治偏见作品,旨在调侃讽刺时处文革动荡时期的中国人民意识形态,看完之后才发现幽默的法国人拍这部电影更多的是自嘲,自讽,乃至上升到专制与无政府主义的博弈对抗。观众如果仅仅看到这片子对于中国军人的丑化显然太狭隘了,透过现象看本质,唯有了解祖国的过去,才能憧憬更好的未来啊

48分钟前
  • 鲁大师-鲁提辖
  • 还行

让我很是失望,蹩脚的演技

53分钟前
  • 小4
  • 还行

我一直以为这片子和戈达尔有关系...

55分钟前
  • bloom
  • 较差

电影一般,只是我对这段历史有一种狂热的追求

57分钟前
  • 武侠小王子
  • 推荐

明晃晃的讽刺喜剧。这确实是个大胆的设想,但浅显极端化的描绘并不能带来趣味。不是想象力太多,而是不够。

1小时前
  • 九尾黑猫
  • 较差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