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下的鱼

剧情片中国大陆2020

主演:高放,周波,庄馨,王莉,崔璐,张弘海,朱艳彬,周洪儒

导演:张力

播放地址

 剧照

冰下的鱼 剧照 NO.1冰下的鱼 剧照 NO.2冰下的鱼 剧照 NO.3冰下的鱼 剧照 NO.4冰下的鱼 剧照 NO.5冰下的鱼 剧照 NO.6冰下的鱼 剧照 NO.13
更新时间:2023-12-06 12:55

详细剧情

本片讲述了冬捕开始前的七天里,发生在中国东北一座老工业城市的一个老人的故事。丈夫去世几年后,82岁的赵丽华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她打算去职工浴池泡澡,却多次被拒之门外而且遭到羞辱。儿子朱红兵为了找到两个陪护母亲洗澡的女人费尽周折,一个看似简单的日常生活,摆在这对母子面前却显得异常地艰难。母亲最后也没实现在职工浴池泡澡的心愿,尽管她曾在这个工厂工作了一辈子。对于赵丽华而言,“泡澡”是洗礼一般的自我清洁,有尊严地“安乐”地离开,是她最后的选择……

 长篇影评

 1 ) 《冰下的鱼》

《冰下的鱼》是一部小成本制作的文艺片,该片讲述了一个老太太想在工厂洗澡却多次遭拒绝,而儿子为了帮助母亲费劲周折的故事。片中没有激烈的场面,但每一个画面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经历的,而导演张力正是通过发掘这些温馨的画面,抓住观众的内心,使观众产生共鸣。从家庭里的婆媳矛盾,到工作时对领导低三下四求人办事。这些画面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就会使我们更能体会到朱红兵生活中的无奈。 在影片开始,构造了一个冰冻的湖面从里面蹦出一条鱼。就是这样简简单单的开头蕴含了深刻意思。以我个人理解第一点这个画面直接点亮了电影的片名冰下的鱼,同时告诉我们这个故事发生在冬天,使电影整个环境都是暗淡荒凉的。其次,这个片头中鱼是摆脱了冰的束缚,它自由了,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而在看完电影后,我认为朱红兵就是冰下里的鱼。在家里,他为了照顾母亲,不惜打了自己的妻子;自己本身生活贫困,而又摊上一个啃老的儿子,为了儿子买房装修又把老家的房子卖了;在工作中,他为了说服领导让自己的母亲能在工厂的浴池里洗个澡,喝的自己是不省人事,但最后也没能还是没能洗上澡。自己作为房东把房子租给别人后,还被别人骂……这一系列生活中的繁琐的事情都是困住朱红军的冰块。虽然他为了母亲打了妻子,为了儿子买了房子,为了洗澡陪酒。这是他从冰中跳出呼出的一点气息。但是影片最后,得知自己母亲在洗完澡后去找自己的父亲后,他崩溃了。这个男人的瞬间被冰冻了,生活上的贫穷和不如意都比不上母亲的离去。影片最后朱红军绝望的站在火车轨道上,那个冰冻已经封住了,他不知所措。而这个电影最精彩的部分我认为就是结尾。朱红军的母亲是他生活的支柱,在电影结尾,并没有交代朱红军之后发生了什么。这个就给我们留下了一个悬念,让我们思考。其中我个人认为,影片中最后的配音声音杂乱且越来越大,可能是这个配音是驶来的火车,最后朱红军也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但这都是我个人的猜想,但是最后的结尾是真的精彩。 一个好的电影就是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引发我们的思考。影片中的朱红军一个平平淡淡的普通人,却经历百般刁难。但他没有放弃,依然以给母亲洗澡为目标生活。而这从电影中反映出社会的黑暗,那些官大的反而会用政权欺压,本身洗澡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却处处为难朱红军,反而按摩女却心怀善良,在最后一直帮助着朱红军,帮助他的母亲洗澡。这部电影将生活实际反映的淋漓尽致,这也是打动我的地方。从朱红军与母亲的母子情,与媳妇的爱情,溺爱儿子的父子情。就是用这些简单的情描绘了一个简单的生活,更反应了社会的黑暗与人际关系的复杂之情。

 2 ) 【原创】《冰下的鱼》影评

《冰下的鱼》以东北重工业城市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很有现实意义的故事。影片由明暗两条交织构成,明线为:朱红军为圆母亲去职工浴室洗澡的心愿,四处求人帮忙。母子二人在这过程中展现的生活困境,是这条电影的暗线。其中的情感没有大悲大喜的情感,却让人感到窒息。影片中的人物就像鱼一样,终于如愿打破冰面的禁锢,迎来的却是死亡。 一、人物塑造 《冰下的鱼》原名《不孝之子》,“不孝之子”自然指的是朱红军,但不孝之子真的不孝吗?朱红兵为了圆母亲洗澡的心愿想尽千方百计,不断求人托人,但朱红军最后也没能让母亲在职工澡堂洗澡,而是在一个旅店亲自为母亲擦了背。洗澡这一件小事在此时显得比登天还难。朱痛苦的呜咽、母亲在阴影中的无言,诉说着生活的无奈,让人不禁感叹在生活中保留一点体面竟然这么难。在朱替母亲洗澡后说,给母亲洗完了澡心里真痛快。他心里又何尝不知道并没完成母亲的心愿,但是生活已经压得人喘不过气起来,不试着欺骗自己又怎能得到喘息?母子二人都曾有过关于芦苇荡的镜头,这部分镜头光线温暖明亮,代表的是母子二人对单纯与爱的向往,但是镜头中冰下的鱼又打破了美好的氛围,强硬地将人打回现实。面对这样的现实,母亲选择冲出冰层,在死亡中寻找逝去的爱。影片对母子二人的塑造,体现了小人物在各种社会问题下的无奈境遇。 二、视听语言 影片的前面部分多在狭小的房屋或黑夜中拍摄,昏暗的环境向我们呈现了一个中年男人生活的压抑。片尾终于迎来了明亮,但终究是短暂的,母亲的自杀必然会使朱的世界再次灰暗。朱红军和我们或许都是冰下的鱼,无法从禁锢中彻底解脱,只能一次又一次撞击冰面。 除此之外,影片中的音响最让我印象深刻。其一是环境音,影片总体来说很安静,但是充斥了许多环境音,比如:酒桌上的嘈杂声音、房屋隔壁闷闷的交谈声等等。这些声音环绕着、包裹着朱红军,扼住他的喉咙,虽然不致命,却在漫长的时间中消磨一个人,完整的体现了中年人对生活的无奈和疲倦。其二是影片中的民族歌曲,第一次出现是在刘朝红对朱红军诉苦,被刘朝红丈夫遇到的情节中。这段音乐在刘与朱的对话中比较和缓,但是当象征刘朝红丈夫的卡车停下时,音乐就开始紧张起来,朱与魏打斗时到达高峰,同时将气氛推至高潮。又有一小段安静的空隔,最后以一记重击使挡风玻璃破碎中结束。第二次出现是在影片末尾,朱红军发现母亲的遗书,冲出屋门寻找母亲,音乐也是由弱到强,最后在朱红军凝视镜头中爆发,朱红军的眼睛和音乐的结合直击观众心灵,好像在说“看,这就是生活”,朱红军会不会与母亲走向相同的结局?我们是不是也将成为朱红军?极具冲击力的镜头强迫观众思考、直视被忽略的老龄化社会面临的困境。 开放式的结局留给观众更多的思考空间,我们或许像鱼一样终生都挣不开束缚,但我个人有一点想法:痛苦是无法彻底消亡的,我们所能做的只有更加关注种种社会问题,让在痛苦中的人们不用再默默忍受,而可以放声呐喊,聚集一点又一点微弱的力量,将无奈的现实转向更美好的存在。

 3 ) 【原创】冰下的鱼,无谓的挣扎至死方休

——有关电影《冰下的鱼》,一些拙见

“人的困境是从生到死都伴随着的,没有一刻能够离开。我是,你也是,我们每个人都是冰下的鱼。”映后交流中,导演张力用一种稀松平常的语气如是说。我想,作为一个中年男性,他也许已然接受了这个现实,这个“居于冰下”的现实。

电影《冰下的鱼》是一部带有浓厚个人风格的国产文艺片,其内容无大悲大喜,大起大落,同样是以稀松平常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极生活化的故事。本片以早年丧偶的空巢老人赵丽华“去职工浴室洗一次澡”的心愿为开端,引出了赵丽华之子朱红兵完成母亲愿望之路上牵连的一系列困境,“中年困境”与“老年困境”相交错,编织出了经济空洞下东北人民普通而又引人深思的生活现状。

(一)《冰下的鱼》的整体氛围塑造

《冰下的鱼》无论是在色调还是配乐上都极具“电影感”,与平日我们常看的通俗的商业片不同,《冰下的鱼》做到了“通俗”又“不俗”,在强烈的文艺片氛围下直击人心。

一、色调

影片在主角家中主要采用暖色偏暗的色调,不仅是在人物关系表面还算和睦的段落,在人物之间产生矛盾冲突时,室内的色调同样是暖色为主。一方面,暖色表现了在当时主角们的生活现状对比下家庭关系相对而言的温暖,能够抒发主角们对于亲密关系的期望,另一方面,家中的光线无论白天黑夜都比较昏暗,这也代表着主角们之间亲密关系的不完善,他们之间经常爆发大小争吵,昏暗的环境无时不在传递着亲密关系中存在的沉重压抑。

在室外,影片则采用了偏冷的蓝色调,这一点在片尾尤其明显,是对社会环境,也是对人物心理的一种渲染。本片结尾老母亲赵丽华选择了自我了结,其子朱红兵陷入无助的寻找,他肩上的重担没有减轻的同时又遭遇丧母之痛,人物的情绪陷入迷茫与绝望之中,冷色强化了这种人物情绪的表达,也更鲜明地体现出社会环境的冰冷无情。

二、配乐

《冰下的鱼》讲述着平淡无奇的故事,配乐的选取却别出心裁,其中达吾尔族呼号与萨满鼓的结合在片中主角朱红兵的境遇下出现了至少两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佛自己就身在朱红兵的处境,急促的呼号与鼓声犹如过电,令人窒息。在配乐的处理中,达吾尔族呼号节奏逐渐加快,音量渐强,与萨满鼓的鼓声结合,一方面突出了多个难以解决的事件积压时朱红兵的复杂躁狂又无处发泄的心境与其并不甘屈服于生活的性格,另一方面将影片中蕴含的情绪推向小高潮,也成功地从听觉切入,调动了观众的情绪使其与影片同步,在本片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实在是画龙点睛之笔。

除此之外,《冰下的鱼》的配乐较少,多处直接使用拍摄现场的白噪音,增强了本片的生活感。作为一部文艺片,环境音使其更贴近真实生活,避开了部分文艺片显得假大空,虚无缥缈的缺点。其余配乐多为钢琴曲,导演张力直言他对配乐的要求仅仅二字“凛冽”,这是配乐的风格,同时也是影片中社会环境的现状,经济重心南移后工业化的东北出现了明显的经济和人力空洞,步入贫穷的平民生活环境冰冷、淡漠而锋锐,这样“凛冽”的配乐有效协助了导演对于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的成功塑造。

(二)《冰下的鱼》别出心裁的拍摄手法

《冰下的鱼》引起我注意的拍摄手法,首先是长镜头的运用,其中以结尾朱红兵的“寻找”最令我印象深刻。联系以长镜头为亮点的电影《鸟人》和同为国产文艺片的,灵活运用长镜头的电影《大象席地而坐》以及之前课上举例的战争场景长镜头片段,《冰下的鱼》的长镜头同样以运动镜头为观众提供了“一只悬浮在空中的眼睛”。在《冰下的鱼》的结尾,我仿佛进入了影片中的世界,以一个路人的角度旁观着朱红兵无助迷茫又绝望的“寻找”,长镜头在此处提供了强烈的代入感和真实感,使观众犹如身临其境。

其次,不同于大部分电影在人物交流的镜头中普遍运用的“正反打”,《冰下的鱼》选择的视点十分巧妙。影片开头赵丽华与职工浴室前台员工的争吵就凸显了这一点,画面中始终只出现了赵丽华一个人,前台员工则作为画外音出现——不止是开头,全片中这位前台员工都没有出现在画面中,这让观众很自然地把关注点落在主角身上,有利于影片对主要人物的塑造。此外,车内的镜头则是固定在汽车后排座位,主驾驶和副驾驶的二人不论是谁,交流和缓或激烈抑或发生矛盾,镜头都始终是固定的,我们看不到人物的表情,只能通过台词和少量的动作来获取信息,这一手法十分大胆,对于演员台词功底和剧本的表述都有了更高的要求。观众像是坐在车后排的一位局外人,面无表情地观察着影片中发生的一切,社会的生硬、冷漠与压抑感也如此体现。

另外,《冰下的鱼》在拍摄中大量使用了手持拍摄。手持拍摄在文艺片中很常见,常用于情绪的抒发,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起伏和情绪不稳。我认为,长镜头也在《冰下的鱼》这类取材于真实生活的影片中有效增加了生活感,减轻创作的痕迹,使其更真实,更易代入,利于观众产生共情。影片中朱红兵夜晚醉酒,在马路边晃荡前行的片段就采用了手持,镜头的明显晃动一方面是朱红兵在酒精麻痹下昏头转向的精神状态,另一方面也表现出这个中年男人在各方的重压下摇摇欲坠却又只能硬撑的心理状态,突出强调了朱红兵拼尽全力却难以让母亲如愿的无奈与生活各个方面的艰难境遇,相信很多中年男性观众在这里都会产生相对强烈的共情。

(三)《冰下的鱼》的剧情、人物与立意

本片是一部纯粹的作者电影,取材于导演张力在故乡东北的生活历程,全片生活感强烈,极度贴近社会现实。《冰下的鱼》以出现经济和人力空洞的东北为时代背景,描写了这样一个庞大又空虚的时代中,一个极普通家庭的生活起伏。影片开头是一段于片名而言很具象,却又充满意识流质感的片段。或许是冬捕节人们在厚实冰面上凿出的冰洞里,一条鱼猛地奋力跃出,却只能在冰洞旁的冰面上挣扎,窒息,直至垂死,最终,它跃回了冰河,回归冰下。这个片段明显有其深意,我能感受到导演想表达的,影片的立意就在于此,这一点在正片内容结束后也得到了印证——“我们每个人都是冰下的鱼”。这个片段中的所有意象在正片中都有所对应,冰河相当于冷酷淡漠的社会环境,冰层是各种社会问题施加的压力(因为社会环境的存在,才会有这些社会问题的产生),主角们则是冰下的鱼,想要逃离当下的生活现状,却发现逃离的方式唯有死亡。

本片两条主线交织并行,一条是老人赵丽华看似想去职工浴室洗澡,实际是想把自己洗干净后结束生命的一条“解脱线”,另一条是中年男人朱红兵帮母亲圆梦的过程中牵引出了一系列“中年危机”,是中年人不得不扛起生活重担的“挣扎线”。

我将赵丽华这一条主线称为“解脱线”,是因为映后交流中导演张力随意带过的一句“死亡即解脱”。早年丧夫导致轻度抑郁,晚年经历婆媳矛盾,孤苦无依,生活无望的赵丽华在世只剩下唯一的执念,到曾经每周都和丈夫去的职工浴室洗一次澡。这个执念是故事的起源,也是将影片全部情节串联起来的线索,在全片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然而在其子朱红兵用尽浑身解数之后,这个执念依然没有被完成,朱红兵带她去了钟点房亲自为她搓澡后,她平静地选择了自我了结,离开身处的冰河,去向她心中祈盼的“自由”。赵丽华这一形象及其相关情节一方面反映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问题,经济空洞下老无所依,老人的合理诉求得不到满足与尊重,另一方面体现了导演“死亡即解脱”的这一人生观。这一观点看似并不“政治正确”,不积极向上健康阳光,但站在赵丽华的角度上,我看到的是一位老人历经人生风雨后看破红尘的通透。她对过去无限感怀,最终选择的“结束”其实是她对过去爱情的追寻,是她所认为真正的自由。既然人生已经无所留恋,死亡又有何所惧?脱离苦海而已。这是赵丽华的最后一次固执任性,是她为自己做的最后一次选择,是赵丽华人性最后的光辉。

赵丽华对人生毫无牵挂留恋,于是她选择了解脱,朱红兵则不然。作为中年男性,朱红兵有年迈的母亲要奉养,简单的一个愿望使劲浑身解数也完不成;他有北漂的儿子要扶持,掏出毕生积蓄只为帮儿子付北京房子的首付;他的妻子与母亲之间隔阂颇深,婆媳矛盾难以调和;同时他又因自己年龄渐长,在工作岗位上时刻面临着被年轻人淘汰。这并非凭空的创作,而是现实生活中实实际存在的,中年危机的真实写照。影片中朱红兵一直在为完成母亲的心愿奔忙,从一开始的找妻子陪母亲结果引发婆媳争吵,到去陪浴室的郑总喝酒喝得酩酊大醉,当街呕吐,再到找曾经做足疗认识的技师并答应用一部千元手机与其“交易”,却又被突然现身的郑总搅了局。迫于无奈,最后朱红兵只得带母亲开钟点房并亲手为母亲搓澡,以为一件大事了了,却遭丧母之痛当头一棒……同为“冰下的鱼”,朱红兵不是没有尝试过跃出冰河。他提出让北漂的儿子自力更生,他酩酊大醉地走在夜晚的路边,他以师父姿态强势反驳怀疑他贪污的“八零后”,他不经诱惑与红颜知己“越界”,他在酒精麻痹下与旧相识的技师共枕,他不断地寻找机会,把头颅探出冰河——但他最终还是又跳回来,一劳永逸的方法只有死亡。赵丽华跃出去了,了无牵挂,可朱红兵不能,如同他每次陷入迷茫时他背后路过的货车,他和铁栏里的猪牛羊一样,是等待屠宰的,是要被迫献祭给家庭和社会的,这个世界冷漠却在他身上有太多牵扯。

本片的人物塑造把重点放在朱红兵“中年危机”的这一部分,我认为人物形象并不算立体,重点的负面刻画导致了人物积极一面的缺失。立足于全片主旨及情节,这一部分人物塑造也已足够,但在此基础上增加一些母亲、妻儿、工作与交友上朱红兵的慰藉与他本人的爱好,能借此略微强化朱红兵对生活依然有牵挂的心理,这个人物会更加独立、充实和鲜活,更加具象地生活在这个社会。相对朱红兵,赵丽华这个角色则是用寥寥数笔建立起了鲜明的人物框架。从影片开头沉默、吵架、抽烟、沉默的过程中,一个倔强有执念的老妇形象便活灵活现。赵丽华对过世丈夫的爱与怀念则是多从侧面体现,再用赵丽华淡淡提起一句以前她和丈夫每周都去职工浴室洗澡,将这份感情彻底点明,赵丽华便拥有了理性感性两面,最后她的选择又见其通透。

此时,我脑海里生出一个想法:影片以朱红兵迷茫的寻找为结尾,赵丽华本人仅仅是留下了一封寥寥几行的遗书,也就是说赵丽华的自我了结并没有在正片中落实,我认为它是一个略带开放式色彩的结尾,冲淡了死亡在普世意义上的沉重,突出赵丽华摆脱俗世,追求本心的信念,从而强化了“解脱”的意义——也许,这更是本片立意隐晦的传达。

导演张力在答同学问时称,电影的魅力在于观者能从中读到更多不同的、深层的东西,每个人从电影中读到的,都是正确的。《冰下的鱼》正是如此,我相信各年龄段的人群能够从中看到不同角度的信息,在我们步入社会后,也会更能与中年危机的朱红兵共情,待到年老,也许也会像赵丽华一般渐趋通透。电影带我们看到的是世界,是众生相,我们之所以热爱电影,是因为我们有解读它的无限空间,是因为它是主观题而非客观题,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我想,电影的可爱之处与其真谛都在于此。

一学期的电影文化与电影史选修课中,我学到了很多,除了实际的电影理论知识,更多的是感受其氛围,随之增进热爱,只后悔因胆怯而没有更深入地参与课堂与实践。如今结课,我却仍求知若渴,未来计划中,大幅提高阅片量与阅读《电影语言的语法》这两项的排名不断刷新向前。

借用杨柳老师最后一堂课上很触动我的一句话,“光影之梦,好梦成真”。若未来有幸成为电影人,便是好梦成真。若难偿所愿,另一条路上能常做光影之梦,也可以说是幸运之至。

 4 ) 《冰下的鱼》影评

这部《冰下的鱼》作为“自媒体电影”所做出的勇敢尝试,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获得了很好的评价。影片将故事背景设定在了上世纪我国的工业重省东北省,这也为电影里重要的场景--浴池提供了合理的出现方式。主人公赵丽华在丈夫去世几年后,患上了抑郁症。影片中,多次出现了老人在阴暗的背景下抽烟的场景。飘散的烟雾与周围的光线以及年老的妇女沧桑的形象,都表现了这位老人的孤独与无奈。老人在工厂用自己的老本事工作了一辈子,却面临着工厂转型这样现实而又深刻的问题。作为老员工,在工厂的浴池洗一次澡一直是她自己的小心愿,代表着她对自己工作了几十年工作岗位的留恋,只有在最熟悉的地方,才能心安理得地洗去一生沾染上的污浊。可是老人年事已高,不被允许进入澡堂,想要托人关系—或许也是老人的老方式—时却发现自己以前得罪过澡堂的老板。这一系列巧合与境况,为电影的主体,这位老人设下了矛盾。

而老人家中也并非一帆风顺。老人的儿子为了给下一代在北京买房而不得不卖掉了老家的房子,携着妻子与母亲住在一方屋檐下。婆婆和儿媳之间水火不容,家庭关系紧张,更加深了老人不被下一代理解的固执与孤独。而老人的儿子家庭关系也极其复杂,人至中年却仍然没有安定的家庭,在抚慰母亲,回忆过去,安定家庭之间反复周折的儿子,为影片添上了一种无声的躁动。正是这些琐碎的小事交织在一起,形成了老人的家庭矛盾。

看完电影再回忆老人的欲求,我发现老人想在职工澡堂洗澡这一小小的愿望没有得到实现的背后,正是当时家庭与工作岗位和老人自身的矛盾心理所促成的。老人思念老伴,想去澡堂再怀念一次老伴,找到一些老伴的熟悉感却又不被家人理解,遭到外人的冷落。这正能引起我们对于现在养老情况的反思。老人其实与小孩是一样的,在经历了一生的风雨洗礼后,他们的欲求已经变得非常简单,却被子女认为人老了应该懂事不要再去固执地追求一件小事。影片中,老人就像一只被困于冰下的鱼,想突破冰层去实现自己的愿望;老人的儿子也像一只冰下的鱼,想要帮助老母亲实现愿望却面临着重重阻隔,体现着自己的无力感。

片中儿子为母亲搓澡的片段我认为是整片的高潮,历经各种磨难,儿子最终租到了钟点房为母亲圆了梦。在搓澡的过程中儿子回忆着人生的点点滴滴,两人默不作声,但是无声中却又饱含着一切,直到孙子要钱的电话,才将儿子拉回了冰凉的生活,压力无处不在。他最终还是崩溃了,抱着母亲痛哭。

这部电影虽然将时间背景设定在了上个世纪,却对我们有着莫大的惊醒作用。如今社会的工作节奏变得更加快,子女们陪伴老人的时间又变少了,社会的压力和应尽的孝道让人们难以抉择。我们也应该从艺术作品中获得启示,为己所用。

 5 ) 【原创】冰下的鱼

故事发生在中国东北老工业城市--齐齐哈尔,82岁的赵丽华在丈夫去世几年后患上了轻微抑郁症。她打算去职工浴池洗澡,浴室管理员却因其年老怕出意外担责任而多次拒之门外甚至羞辱她,儿子朱红兵也为了找到两个陪护母亲洗澡的女人而费尽周折,可是母亲最后也没有实现在职工浴池洗澡的愿望,结局以一封遗书离开。 《冰下的鱼》镜头一开始聚焦于一条跃上冰面的鱼,经过一番挣扎,重新跳回水里,或许这就暗示了人物的结局最终也如同回到了冰封的世界。整部电影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影片配乐的设计,其中包括水壶烧水水沸腾尖锐的声音,朱红兵为母亲浴室洗澡找人帮忙无果蹲在路边时机车轰隆隆驶过的声音,整体来说这部影片的配乐紧张而尖锐,给人以窒息感。同时,电影使用了多处暗喻,电影中朱红兵三次站在街道上,身后载有猪、牛、羊的货车三次经过主人公,而这三只动物在最后也被宰杀,这也象征着朱红兵被生活肆意“宰杀”。电影的名字叫做《冰下的鱼》,生活中的琐事如儿子的装修费、厂里人的质疑以及婆媳关系的不和谐等,都是阻挡朱红兵这条“鱼”冲出水面的“冰”。这部电影是张力导演对于日益迫近的老龄化社会的关注与思考,而我更为人物无法解脱而惋惜。

 6 ) 原创!!《冰下的鱼》影评

《冰下的鱼》影评

《冰下的鱼》是由张力导演自编自导的一部生活类文艺电影。本片主要讲述了儿子朱红兵为了找到两个可以陪护母亲赵丽华洗澡的女人而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母亲今年已经82岁了,在她的丈夫去世之后,她患上了轻微的抑郁症,再加上建华机床厂职工浴池老板郑总的阻挠,她多次被拒绝在了职工澡堂外,她只是想洗的干干净净之后,再去另外一个世界找她的老伴儿。

本片构建可谓十分精巧,该影片从最朴素、靠近生活的“泡澡事件”发出,反映出了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等民生问题,导演以小见大,由浅至深,逐渐反映出导演想要表达出的主题。

从视听语言来说影片配乐极其讲究。开水壶开水的声音,马路上人来人往的声音,东北特色民谣和劳动号子,在东北的冬天都显得格外生活化。

从拍摄的手法来看,影片以蓝、灰作为主要色调,多次出现老人抽烟解闷的场景,可见老人十分孤独,也也给整个影片奠定了压抑的基调,描绘出人生的不易。

朱红兵的家庭关系也不是那么美满。他为了儿子卖掉房子;妻子和母亲的关系本身就不好,并且因为搓澡的事情使婆媳关系更加紧张了;朱红兵自己也在外面找了情人。

朱红兵在外面的时候有三个镜头,我们可以分别听到猪、羊、牛的叫声,随着导演镜头的不断推进,表现出了主人公朱红斌对于生活的无奈,他在生活面前就像这些猪、羊、牛一样,任人宰割,毫无办法。而且三种牲口的声音就是给人一种极其无奈、悲惨、等待着任人宰割的感觉。

公交车上有人给赵丽华让座,可是年已82的她拒绝了,这从侧面反映出赵丽华的执拗,她并不服老。就像她一定要去搓澡完,干干净净的去找她老伴儿一样,她已经不再害怕眼前的苦难了。当然影片中的这件事也反映出当今社会公交车让座问题,年轻人是不是必须给老人让座?不让座就应该收到辱骂吗?

最终给予了朱红兵一个长长的特效镜头,他离母亲越来越远了。母亲也要去找老伴儿了。

本片原名《不孝之子》,但我也认为该名字太过偏激,男主本身生活就已经很苦了,他也很想满足母亲搓澡的愿望,只是由于生活上的种种苦难和郑总的不配合,男主人公在心里上遭受更多困境,一个个的问题,正如渴望从冰下蹦出来的鱼。再者,《不孝之子》这个名字不如《冰下的鱼》隐晦。

电影一开篇,一条鱼从一个冰窟里面蹦了出来,经过一番挣扎,最终又蹦回了湖中。这是整个电影里面最意味深长的一个镜头。 此处运用仰角拍摄,带着观众走进鱼生活的世界。人生就像这条鱼一样,是选择一直被困在冰下,还是勇敢的从水中跳出?如果选择从冰窟中跳出,能否有勇气承担之后的一切后果。人有的时候就像冰下的鱼一样,多有困境。赵丽华失去丈夫的痛苦、邻居老头对她说的那些露骨尴尬的话。就像导演所说:每个人都是“鱼”。

最后,说一下拍摄的城市:东北老工业区——齐齐哈尔。当今东北重工业逐渐衰落,大不如前,人们的生活水平不高,经济下滑造成家庭矛盾尖锐,这也是这部影片折射出的一个社会问题。电影不就是基于现实但是高于现实吗?所以,一部优秀的影片,或多或少都应该反映出那个时代当时社会,或是在故事发生地区的一些状况。

总的来说,《冰下的鱼》作为一部文艺片,主题明确,内容不空洞,不是假文艺,不有华无实,并且该影片反映出了当今很多社会问题,真的很不错,期待上映,等上映之后,还会去电影院观看!!

 7 ) 影评

冰下的鱼影评 工业化的城市,高领的老母亲赵丽华在工厂兢兢业业上班后的退休生活,只想要在职工浴场洗澡,却未能如愿,她的儿子朱红兵为了让母亲能够完成这个微不足道的心愿,在城市奔走寻找可以陪同的两个女子,在充满压力和困境的期间备受煎熬。最后的最后,儿子也未能完成母亲的遗愿,老人欣然离去。 这部影片从片名来看,冰下的鱼,冰指的是社会阶级的桎梏,象征社会生活的压力,束缚,鱼生活在冰下,在水里游走却从未冲破这环境,运用仰角拍摄,让观众代入角色,开头的鱼即使冲破冰面来到地面上,滚打一阵又能改变得了什么,等待它的也不过是无情的死亡。赵丽华为了工厂辛勤上班,为的就是寻求更好的生活,打破社会的残酷,最后也不过如同冰下的鱼而已,打破冰面也只是被社会抛弃,在另一个孤独残酷的冰面直面死亡。儿子也像冰下的鱼,在深水里摸索,工作的压力,母亲的压力,家庭负担,面临着各种困扰。他只不过是还没有突破冰面,这面残酷过后等待他的却依旧是另一面社会的残酷。因为年纪大被人嫌弃被人排斥,完全反应出了在这个残酷的社会里用完即弃的人性本恶以及老龄化社会带来的问题和思考。这部影片围绕在一个社会底层阶级里面一个孤独的家庭发生的一件平凡无奇的事展开,却真实的反应出社会里的残酷,生活间的无奈悲情,对社会老龄化的发掘以及老龄人不得善终的反思。 印象最深的实属配乐作曲方面,有的是跌宕起伏人声民谣,由缓变急深刻展现人物内心的焦虑恐慌,营造出贴切的氛围,给观众一种强烈的代入感。尤其是结尾母亲寻死出走,作为儿子急匆匆地前去寻找,由走路变成疾跑,由一条路线变成慌不择路,这时民谣响起,在展现儿子内心逐渐焦虑崩溃的同时,也有一种挣扎却无可奈何的悲伤感,人物在此刻画的淋漓尽致,氛围表现地紧张恐慌,也暗示接近尾声,结局再无反转的绝望。此外,在夜晚儿子三次走在路上周围都经过装载待宰动物的货车的场景也令我印象深刻。萨满鼓的配乐,动物哀嚎一片,再加上平拍转换到儿子正脸的特写,这种无奈悲伤苦楚的内心世界就很彻底地展现出来,动物不仅象征自己在社会立足所面临各方面压力的焦虑烦躁如同待宰羔羊,也有背负的责任,满足母亲心愿的努力却被枷锁束缚的无奈心酸,等待生活进一步蚕食自己,直到吞没最后的希望。配乐与人物配合紧密,恰当,豪迈紧凑的节奏也别具一格。 全程画面都贴近现实生活,没有过多滤镜,而且整体色彩偏暗偏蓝调,大多是阴暗的场景,全程给人营造一种冷清的氛围,这种环境下主题的悲伤感,落寞也自然而然体现出来。其它方面也会使用平拍镜头,这种深度刻画人物面部表情与细节,角色在当下情况的内心就能很好的体现到位。也有跟拍镜头,近景与特写镜头,跟拍镜头很好的代入事件发生过程,增强代入感。特写镜头也是突出刻画人物,比语言更具表现力,更深度的感染观众。 人物方面刻画也十分细腻,演员演技都十分入戏,表现的像是真实生活的普通写照。在开头就有老母亲独自吸烟的场景,很难想象高龄的老母亲抽烟只是为了悼念自己先生而做出的改变。从吸烟这点就体现出一个空巢老人孤独与落寞,后期儿子带自己寻求多出无果,自己也不出声静静地看着这一切,展现了将这种无所可为的无可奈何,车上无功而返时,气愤的说不洗了也展现自己固执,在最后自己独自在浴缸洗澡的安静,只给观众留下一个背身,孤独悲伤的情感纷涌而出,带给观众极大的冲击。朱红兵很多时候都在发愁而抽烟,也有过几次呕吐场景,从这些时常发生的小事再搭配他本身也是微不足道的工作员工,展示的只有无奈与辛酸。在多处奔走的场景,调和婆媳之间的矛盾,为人处事的种种,以及母亲洗澡被拒的愤怒反抗,都体现了一个普通男人身处压力之大,多方面多角度的事件渲染,得到的是一个这样辛酸,无奈,被束缚却一直冲不破牢笼如同待宰羔羊一样可悲的形象。最后在母亲独自洗澡时给她搓背,母子二人苦难相依,儿子希望尽孝却无果而终,在这种悲伤环境里这也充分刻画了一个孝顺的好儿子。 叙事方面是平铺直叙,这种叙事手法使得影片全程不存在太多亮点,这也正好符合电影主题风格,却又处处贴近现实无不出彩,朴素大方。一方面围绕儿子周围事物的种种遭遇展开,一方面跟进带老母亲洗澡的情节为中心,双线一起共同发展,叙事上显得节奏紧凑,让叙事更加充分。

 短评

PYIFF我很喜欢这部电影,不仅仅是喜欢片子本身,更喜欢的是它代表的拍电影的一种态度,踏踏实实拍一个故事,不擅长镜头就不用太多镜头,围绕自己想表达的去营造氛围,打磨剧作,太太太难得了。电影的情绪在最后那句“献给我的父亲”被推到了顶点,我流下了这个影展唯一的,也是最真情实感的两滴眼泪。

4分钟前
  • 笑聪
  • 推荐

景行中几次出现关着牲口或动物的屠宰车,显然是某种隐喻,隐喻男主的生活处境。最后一个镜头是男主直视镜头,是无耐,惊惶,羞愧,抑或另有深意?还包括那艘在冰封的江中倾斜的船,是否已正是男主的生活或家庭的某种隐喻。

5分钟前
  • 句句
  • 力荐

#8 PYIFF 影片前三分之二中年男人的困境建构得特别好,摄影冷静克制,虽然过分强调现实压力,但依然成熟可信,很大部分归功于成功的表演。到后三分之一像泄了气一样,特别是结局的处理不但没有升华,反而影响观感,大部分时间主角是中年男人而不是老人,对于老人个体的自尊和情感点到为止浮于表面,导致最后老人出走这个举动显得苍白无力。

7分钟前
  • HoSaiiRai
  • 推荐

PYIFF | 非常典型的小镇传统家庭,中年苦闷的日子,70后的男主人公性格轴脾气倔,自尊心极强,工作不顺,家庭不合,儿子只会伸手要钱,妻子母亲水火不容,无数个底层普通人的家庭写照,真实、有烟火气。电影中出现过三次非常有宗教色彩的片段,一辆屠宰车载着牛、猪、羊分别三次经过男主身边,不禁让我想到《撞死一只羊》这部作品中羊的宗教隐喻。中年男子的无力感,就像这些最后被献祭牲口一样。最后一幕也让我想到了奉俊昊导演的《杀人回忆》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窒息绝望。

12分钟前
  • NerveDamage
  • 推荐

【平遥国际影展展映】世界首映场。现实主义惊喜佳作。围绕“让80岁老母亲进职工浴池洗个澡”这件小事为中心,展现、表达诸多命题:老年人生存和死亡的尊严、中年男人精神压力与生活困境、国营工厂职工世代更替矛盾、中年男女关系的复杂暧昧、下一代啃老问题等等。剧情、台词、表演都在国产片中属突出且亮眼的,精准再现了东北各种身份阶级人群的为人处世风格与种种“人情世故”现象,真实可信且尖锐。巧妙地以“牛猪羊”等动物起到承上启下分章节的作用。80岁演员高放奶奶收放自如的表演令人惊叹,为拍戏而去抽切掉过滤嘴的香烟并出演裸戏,贡献了动人的桥段。周波极好地演出了男人被生活压力喘不过气、苦苦周旋的疲惫与固执。素人演员也都可圈可点,状态自然、对白真实,非常难得。至于“冰下的鱼”意象则过于明显刻意。瑕不掩瑜值得鼓励。四星半

14分钟前
  • 汪金卫
  • 力荐

细节的捕捉、人物的状态都很到位,至于缺点,不提也罢。反正能戳中我

19分钟前
  • Joeb
  • 推荐

#4th PYIFF# 首映-世界首映。挺有意思的片子,其实比较像FIRST选出来片子的风格,讲了一个“疲惫的中年人”的故事,小事儿变大事儿,处处碰壁;又放在国企背景下(地点落在齐齐哈尔),说起来也蛮“东愁”的,点题句子比如“这是工厂职工的,怎么就能卖给你私人了”,这句话背后的血泪还真是不少。男主角写得挺真实也挺有人味儿,身边三个女人各有生动之处。不过导演很多地方使得太过了,比如不少长镜头,比如背景中滑过的屠宰场的车上的动物(好歹拍到屠宰场家暴男的时候你换辆车啊),比如除了找茬啥都不干的十几家连锁浴池老板,比如隔壁老王,比如“除了嘴硬哪儿都不硬”,比如达族的无伴奏合唱,方向是对的,分寸拿捏还欠火候。

21分钟前
  • 胤祥
  • 还行

#2020平遥

26分钟前
  • 豆友83908392
  • 还行

非常一般的水平,但结尾的镜头实在减分,近两个月已经看到两部国片这样结尾了,不会都以为自己是特吕弗吧……过程中想到《诗》但真的差远了……高放老师其实演得蛮好,怎奈剧情撑不起来。

27分钟前
  • 已汪销
  • 较差

情节有些刻意,用力过猛

31分钟前
  • 较差

虽然视听不够成熟,表达也不够艺术化(那些与电影主基调脱节而格外惹人生厌的造作意象不和谐感太强),但除此之外对东北困境与东北人(乃至中国)情境和精神状态的捕捉应该是见过最为真确、精准与尖锐的,尽管它是如此直白、粗暴、丑陋。若是好好打磨一下影像与选择刻画线路(主视角由中年男性改为老年女性)应该会是极有力度与冲击力的电影。

33分钟前
  • 推荐

八旬老太太找地方洗澡却困难重重,这个入题点出了问题。随剧情展开,老太太却并没执着于非得职工澡堂,更让角色接下来陷入的一系列窘境非常不可信,工作和感情线到人物关系也就变得很拧巴。虽然刷小聪明的弄了一些捧腹笑料,并在结尾为洗澡园个说法,但已经不可挽救。倒是有视听最出彩的一幕,两人在车内“被迫”偷情,广播放着喜庆的节日预告。

37分钟前
  • seamouse
  • 还行

整体还行,但故事还是没讲好。

39分钟前
  • 白又白
  • 推荐

有点可惜,因为有点刻意

41分钟前
  • 在那之前要多想
  • 还行

很像《老兽》,都是讲的典型的中国男人的中年危机的事情,会是今年最被低估的片子。

43分钟前
  • 独孤一竿
  • 推荐

勉强三星,设计感过强,很多自以为是的设计和符号,尤其是结尾那个朝镜头跑,都知道是致敬,但太变扭了。台词写得也不好,很多信息都是用台词硬说出来的,太别扭了。唯一的亮点是,有一场中老年夫妇的床戏,挺难得的,国内电影很少有这个领域,因为不美,但却是难得有人拍的。

45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PYIFF#第二部。视听语言和部分细节处理,已相当成熟。冰下的鱼,明喻生活在寒冬东北的,那些内心荒芜、无处安放的灵魂。牛、猪、羊,这些最常见的生活事务,被置于片中,指涉某种隐喻。配乐与影像的配合,震撼人心,压抑的生活状态,被导演拿捏、处理得相当高级。最后一个镜头,暴雪将至,一个遭遇中年危机的男人,脸上挂满了无奈。唯一缺憾,可能是全片的节奏有些问题,但瑕不掩瑜。

48分钟前
  • 凡凡不在家
  • 推荐

#4rdPYIFF#出了意外,这部尤其戳到了我。啊,献给我的父亲,真好啊。

53分钟前
  • 艾因斯忐忑
  • 推荐

所有演员演技在线,导演对音乐的运用也十分大胆,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电影里面不断缠绕,抽丝剥茧出人和人的爱恨别离、官僚和各式脸谱,但问题也出在这个简单的问题上,一大早就酒店开房洗澡不就完了?或许作者想表现这家澡堂对老太太的重要性,如果放更多笔墨在这上面可能更有说服力一点。片头的第一个镜头印象深刻 #SIFF 24

57分钟前
  • Colman
  • 推荐

张力导演的这部作品,基于对齐齐哈尔深厚的情感而沉淀下来的作品。沉稳有力量,时光对于人们生活的侵蚀被张导诠释的淋漓尽致,周波和高放的表演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那些苦和累的后劲比肯洛奇劲儿还大。不过开头鱼的镜头有失自然,过程略显沉闷,题材比较小众,对观众的观影门槛要求较高。

58分钟前
  • 未卜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