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浩劫 第一季

记录片加拿大2003

主演:内详

导演:Greg Lanning

播放地址

 剧照

空中浩劫 第一季 剧照 NO.1空中浩劫 第一季 剧照 NO.2空中浩劫 第一季 剧照 NO.3空中浩劫 第一季 剧照 NO.4空中浩劫 第一季 剧照 NO.5
更新时间:2023-09-05 17:40

详细剧情

  空中浩劫(英文:Mayday、Air Crash Investigation或Air Emergency)是一个由加拿大的Cineflix公司所制作的纪录片节目,分别在世界各地的国家地理频道及Discovery频道播出。此节目主要介绍1970年代黑匣子发明之后所发生的近代重大航空事故。目前正在播出第十一季,第十二季中也正在计划中。在第三季时,有三集穿插铁道事故及航海事故(此三集在海外地区播出时未必归为空中浩劫系列,台湾地区国家地理频道将此三集列为“浩劫现场”系列)。

 长篇影评

 1 ) 原因记录

S01E01 美国航空1420号(1999) 在雷暴天气强行着陆,副驾驶经验不足,导致机组慌张降落时忘记打开扰流板。也与航空公司”务必到站”的规定有关。

S01E02 联合航空811号(1989) 货舱门锁先天设计缺陷,厂家发现缺陷后提供了改装方案,航空公司为了不影响飞机正常投入飞行使用,并没有及时进行改装,导致飞行途中货舱门自行打开,撕开与货舱门连接的部分机体,3.4号引擎失效迫降在就近机场 S01E03 瑞士航空111号(1998) 机上娱乐设施过载,驾驶舱起火,电线材料助长火势 S01E04秘鲁航空603号(1996) 地勤维修失误,静压孔被胶带堵住 S01E05 阿拉斯加航空261(2001) 伸缩螺杆润滑油不够,航司为节省成本延长零件保养的间隔时间,没有设计多余的备用系统 S01E06 越洋航空236(2001) 地勤维修失误,更换的液压泵尺寸不合适导致磨断油管

 2 ) 梳理记录

101阿拉斯加航空261:

每一个细小环节都可能造成巨大的后果;从具体的受害者角度叙述让纪录片有了人情味和认同感,能激起观众的内心波澜。

102联合航空811:

这对执着不懈调查儿子死因的夫妻最终成功改变了官方的说法,迫使航空公司改变策略,依赖于雄厚的财力支持,自身良好的教育背景和工程专业知识,还有最重要的毅力。

105瑞士航空111:

一个小小的线路短路导致了整架飞机的坠毁,无论按不按照程序进行飞行员都会受到相应的谴责。死者的父亲搬到了女儿坠毁的大海边生活:“很多人以为我是为了更靠近女儿才这么做,但我不是,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只是必须这么做,潮起潮落的大海给我带来永恒的慰藉。”

107越洋航空236

飞机管道摩擦导致漏油,驾驶员未迅速判断出来,漏油至双引擎全部失效,飞机在无动力情况下靠滑翔降落到机场上。多么惊险刺激,如果没改航道,他们就很难生还了。全速冲下跑道时也是生死关键。

108中华航空006

机长过度疲劳导致操作失误,但他成功降落拯救了全部乘客。飞机向下俯冲两万米时巨大的生理压力和生死莫测的心理压力真是恐怖。

 3 ) 空中浩劫第一季

是印象中那个空中浩劫的感觉,主要篇幅都是模拟机上情况和遇难者家属,事故分析时间短,挺好。 第一集(美航1420) 一次空难反映出制度问题。雷暴天气加风切,飞行员仍执意降落,最后在高压下忘开扰流板,飞机冲出跑道失事。飞行员真的勇,正常侧风40节都不敢降落,下着雨有雷暴还敢顶着侧风降落,早该备降的。 第二集(美联航811) 这次是神机组,货舱门飞了导致爆炸性失压,撞坏三号引擎,四号引擎后来也失效靠单边的两个发动机迫降成功也很不容易,最后除了当场飞出去的九个人其他人全都幸存。值得一提的是遇难者家属真的牛,拿走资料自己调查找出了事故原因,还用赔偿金以死去的儿子名义建立了奖学金。 第三集(越洋航空236) 双发失效滑翔机飞了一百多公里迫降成功。我觉得机长遇到手册也没写的突发状况认为是电脑出故障也无可厚非,也确实拯救了三百人的性命,已经做得足够好了。 第四集(瑞士航空111) 真·娱乐至死。虽然又是麦道,不过这次和机型没什么关系。娱乐系统功率过高发热,加上材料阻燃性差,导致燃烧,且燃烧十四分钟就快速蔓延至驾驶舱。燃油过多,仪表失效,机组也无力回天。 第五集(秘鲁航空603) 一条胶带引发的惨案。飞机失速振杆和超速警报一起来,高度表一万英尺响近地警告,又快又慢又高又低这谁顶得住?不过看B站弹幕飞行员马后炮就很搞笑,躺在床上看着手机指点夜间听了十五分钟警报狂响的飞行员开飞机,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第六集(阿拉斯加261) 经典的DC9,这次是安定面的伸缩螺杆出问题了,飞机变成空中健身房,机组尽力控制还是没办法挽回,令人唏嘘。航空公司为了省钱延长维修间隔,只能说不该省的钱还是不能随便省啊。

 4 ) 空难事故原因调查报告(伪)

最近研究了一下空难[作揖]

空中浩劫快看完了

调查出来的空难原因:飞机硬件(大多数因为引擎坏了,基本都是引擎爆炸着火)或者电脑系统突然故障,空管指挥不当,地勤修理不当,机组人员疲劳驾驶或飞行员错误操作等飞行技术问题,鸟突然出现,地图不对,极端天气如暴风雨冰雹,货仓中锂电池着火,恐怖分子劫机或有人想自杀,checklist太长机组没时间check完,机组到死都不知道什么原因导致飞机失控而乘客知道原因却无法与机组交流……

新知识:

1.飞机爆炸着火后的烟是有毒的,很多人是被烟雾毒死的而不是被烧死

2.坐在飞机靠后的位置存活机率更大???

3.海上迫降不成功的话全靠自己的游泳实力了 4.空难大多数是因为人为因素

5.世界民航一步一步的程序规范化都是因每一次的空难用生命的代价改革的

6.延误的时候,机长可能比你还着急

7.年代久了的飞机基本都有问题,机组再神都没用……

8.不要在客舱里给救生衣充气

9.黑匣子是橙色的,事故中被焚烧后才会变成真.黑匣子

10.安检是个好东西,国外也需要了解一下我们的安检强度

11.红眼航班在安全系数上讲还是挺……

最刷新我认知的是:绝大多数空难发生的时间是:起飞和降落阶段

感想:

1.不要住在机场附近

2.要学会游泳

3.一定要好好安检!

4.延误真的没有关系,确认飞行环境安全了再飞很有必要!所以一定要买延误险!

 5 ) 瞬间觉得自己命大得很。

惊心动魄看完了几季,觉得对于那些坐在飞机上无辜受难的人来说,这就是命,急着和家人团聚,准备退休,打算和女友结,开开心心准备圣诞节,上一秒越平静美好,下一秒支离破碎。
但是更多时候,是令人糟心的人祸,飞机的零件是假货,哪怕是空军一号;飞机尾巴上巨大的裂缝没人理,一升空就支离破碎;行李舱门关不紧,行李小哥会三种外语确认不得 system safe, 估计哈萨克斯坦的飞行员,大学六级也没过...其实这些小事,平时遇到也就罢了,顶多汽车抛锚,但是真到了几千几万米的高空,几百人的命运瞬间决定。
瞬间觉得自己命大得很.
看完几十场空难,反倒释怀了,飞机上真的有安全位置么,完全取决于飞机怎么从天上摔下来。
据说65%的事故发生在起飞降落间,坐飞机应该尽量避免“黑色13分钟”, 我瞬间明白为什么每次订机票转机便宜那么多了,是在搏命么...
我原来担心的,类似于会不会找到不到转机处,行李会不会丢之类的全是小事,提着行李免费参观苏黎世机场免税店貌似也不是什么高端大气的事情。作为普通乘客并且囊中羞涩,唯一能选的就是避开那些英语讲不好的飞行员和穷到没法维护飞机的航空公司。

此片是夏季消暑佳作,看完后泪流满面,骨头发凉。

 6 ) 空难悲歌——充满人文关怀的真实再现

空难悲歌——充满人文关怀的真实再现
——国家地理频道《以色列航空货机意外》影评

《以色列航空货机意外》是在国家地理频道播出的两个关于空难的电视纪录片系列中的一集,这两个系列是《空中浩劫》和《重返危机现场》,由加拿大Cineflix公司和英国Darlow公司制作(制播分离),本集被分别归入这两个系列的第三季和第二季。

这个空难系列的电视纪录片取材于事故调查报告及相关新闻报道;若因调查单位不公开报告以致无法取得事故调查报告时,则会征询相关专家的说法以拼凑出全貌。

纪录片的线索是以生还者回想经过和官方资料,在相似场景或电脑成像以顺序形式重演事件发生的经过至发生意外的一刻,并分析每场事故的起因和经过对事件的影响。

拍摄时采用的是真实再现的手法、模拟演出的方式,分别以乘客、机组等不同人的视角,从一开始旅客登机、起飞,一直到事故发生、后续善后及调查为止,重现整个过程。

除了演员的演出,纪录片中还穿插着对生还乘客及机组、空难调查人员和目击者的访谈。纪录片对于飞机外观、空服员制服、机场等细节十分考究,力图体现真实性。

在几十集的节目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以色列航空货机意外》,首先是因为纪录片真实再现了这次飞机撞向居民区的空难中惨烈的场面和灾难的后果,让人万分震撼;其次是本集对人物的刻画,让一个母亲的形象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最后是贯穿整个影片浓浓的人文关怀,细微之处体现着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一、真实再现:“灾难不会凭空发生,而是关键事件的连锁效应。”

纪录片从摄影爱好者拍摄的失事航班的一组真实影像开始,体现了纪录片非虚构的艺术手法,力图将观众带入真实场景之中。在每个关键事件发生的时刻,都会在画面中央显示当时的时刻,给人以紧张感和压迫感,使空难特有的一种让人窒息的感觉扑面而来。

满载的以色列航空1862号747货机,于1992年10月4日从阿姆斯特丹的斯奇泊机场起飞。飞机爬升到城市上空时,右翼的一个引擎由于金属疲劳脱落,脱落的引擎恰巧撞上右翼的另一个引擎,两个引擎掉落地面。机组经过八分钟的努力,却无法让飞机返回机场。飞机失速,最后撞上一栋公寓大楼,导致飞机和地面一共43人罹难,成为荷兰最严重的空难。

电脑模拟的几可乱真的全景画面,和在模拟器内由演员再现的机舱近景画面交替出现,通过精当的剪辑使节奏控制得扣人心弦。这体现了蒙太奇手法的精髓,使原来的分切镜头按照纪录片叙事的逻辑表现出新的含义。此外,在飞机遇险时采用的手持摄影和晃动拍摄手法运用得非常出色,大大增加了纪录片的表现力。


二、人物刻画:“灾难面前,我突然想起了生命中的点点滴滴。”

与空中场景交织出现的是黑人护士马琳特一家的故事。马琳特一家生活在阿姆斯特丹郊区,空难发生时,马琳特夫妇刚刚离开家不远,而她的一双子女留在了后来被飞机击中的家中。

在演员对她们一家生活场景再现之后,现实中的马琳特本人出现在镜头前。回忆显然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看到马琳特红着眼圈面对镜头数度哽咽,没有人不会为之动容。马琳特回忆着孩子们生前的点点滴滴,辅以出演她孩子的演员的画面,这样的手法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真实,也更具有艺术感染力。

纪录片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并不是飞机坠毁的大场面,而是马琳特在事故发生后,飞奔回家,在一片火海中绝望地搜寻着自己的孩子,歇斯底里地哭喊着两个孩子的姓名的场景。而夜景拍摄的画面色调,更加凸显了她撕心裂肺的无助;悲戚的背景音乐的烘托,更让这一画面深刻地触及了每个观众的灵魂。

演员忘我的表演带给观众不只是心灵上的震撼,还唤起了对母亲和母爱的敬意。之前的细节一一浮现在眼前,玛琳娜看到灾难发生时慢动作的脸部特写、她心急如焚地挣脱了已经惊呆的丈夫独自冲进火海……这部纪录片正是用这一个个感人的细节,真实地刻画了一个母亲的形象。

三、人文关怀:“每一次调查空难,我们都想防止它再度发生。”

人物的刻画也反映了这部纪录片的人文关怀价值导向,它的着眼点更多的放在灾难中的人身上,关注灾难中发生在他们每一个人身上的不幸,关注在灾难后如何抚平他们心灵的创伤。

这就是这部纪录片的主题,也是为什么本片要用后面一半的篇幅来讲述事故调查的过程的原因:从每一次灾难中,我们都要学到点什么,防止相同的灾难再次发生。绝不是去遮遮掩掩,隐瞒事实的真相。

    最后,纪录片以对玛琳娜的访谈作结,讲述了她在灾难过后搬家开始新的生活,她说:“孩子们给我留下的记忆是我最宝贵的财富,谁也不能将它夺走。”

此外,这部纪录片的旁白也很出彩,让场景转换衔接自然,引导着观众的思绪,有力地推进了叙述的铺陈,让人切实的感受到好的旁白是一种艺术。同时,旁白者语调冷静、客观、平稳,语速恰当,脚本用词科学、精准,着重于理性的再现,避免了感性的煽情,很好地把握了真实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纪录片的一些细节还隐晦地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首先阐述了失事班机的航线:由从纽约始发,在阿姆斯特丹经停,飞往以色列。随后对机场地勤进行访谈,暗示当天飞机上运载了以色列从美国购买的用于巴以冲突的武器和危险品。这对后面的灾难产生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在纪录片中,也通过一个飞机坠毁后再度爆炸的细节印证了这一点。但由于一些原因,本片并没有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四、关于灾难纪录片的“真实再现”手法

真实再现,就是事后根据创作的需要,采用虚构的方式把当时发生的东西模拟重现出来。

有人说:“‘真实再现’之所以能在纪录片中找到生存土壤,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原始影像资料的匮乏。”在灾难题材的纪录片中更是如此。

制作者拥有的声音、影像资料为零,有的只是图片资料和实景资料,还有亲历者、知情者一段段生动难忘的回忆。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如何去真实地反映事实的经过?“真实再现”便成了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法。在本片中,导演采取的真实再现手法是扮演,即由演员对过去发生的历史事件或人物行为进行扮演。

而现在有不少人把真实看成是纪录片仅有属性,但是,有了虚构的表现手法就不真实了吗?什么是好纪录片?为汶川地震拍摄的纪录片不计其数,但我们究竟记住了几部?我认为,好纪录片一定要打动人心,表达人的真实情感。而为了表达人的真实情感,再强调“完全真实”就有很大的局限性。真实的定义是多重的,就算是故事片,你也可以从中看到真实。

我认为,维护纪录片的真实性要从细节做起,仔细看这部纪录片,我们可以看到制作者在每个细节上至臻完美的努力:机舱、机场、飞机机型、对事故现场的拍摄,甚至是光线色彩、对演员的选择,每个环节都很用心,都希望能再现事故的真实情形。

演员的演出或许不能跟当时的现场完全吻合,但首先他们的表演是根据当事人的叙述进行的;再纵观本片中演员们的表演,如果他们表现出的不是人最本性的东西,又怎么会具有这么大的震撼人心的力量?

诚然,观众希望从纪录片中获得真实的震撼、真实的美感,观众爱看的纪录片是要有戏剧性的,但任何手法都有其局限性,如果把握不当,“真实再现”也可能动摇纪录片真实性的根基。再现不真,会扼杀了观众的想象力,降低了观众的欣赏品味。

    反观中国的纪录片拍摄,几十年来依附政治。干的活儿是领会精神,组织画面。重大的历史事件,无论国家人民受到多么重大的创伤,我们的纪录片永远是莺歌燕舞、千人一面。
现在有很多纪录片制作人,不摆布、不导演,就不会拍纪录片。

最后,我不禁要问,我们什么时候才能有这样对灾难进行深刻反思的好纪录片?或者说什么时候才能有注重人文关怀的透明的事故调查?




2011年10月20日

 短评

讨厌,我泪点低。。。。

7分钟前
  • momo
  • 力荐

场景再现做的极佳。

8分钟前
  • 梅林
  • 力荐

90%的空难都是人为

13分钟前
  • _(:з」∠)_
  • 推荐

我真佩服这片子讲故事的能力,就是这么充满了张力。让人可以不睡觉都要看每周三深夜守着电视揪着心看。

15分钟前
  • Raine
  • 力荐

由马航370事件接触到这个纪录片,然后停不下来了,从第一季追到了16季。拍得太用心了,演员都找得极其相似。

19分钟前
  • 皮皮的皮神
  • 力荐

长久“在看”的纪录片(豆瓣对此片无“在看”选项),目前在播第十一季,十二季计划中。在相对已经很细腻的拍摄细节中体现出了人文关怀,让人感怀航空事业的高度秩序。每集的顺序都是:前三分之一的时间重现现场,后面部分都是调查分析事故原因的部分,也让人感到了高度的责任心

21分钟前
  • Charles Rosen
  • 力荐

美国大陆航空3407航班

23分钟前
  • 阿妙妙
  • 推荐

氧气罩掉下来要用力拉扯才能吸到氧气,每人只有12分钟的容量,理论上足够让飞行员把飞机降落到地面;当要进行水上迫降,穿好救生衣后,不要先行吹涨救生衣,否则飞机入水吹涨的救生衣会把你顶到机舱顶而无法游出去;安全带扣好永远是万无一害的,它能把你固定在位置上。

25分钟前
  • 昏金暗玉
  • 力荐

太好看了,细致的调查背后是对生命的尊重

29分钟前
  • silent noise
  • 力荐

前三集有悲但还能归算Happy Ending,最悲伤的是后三集,惨烈“无人生还”:瑞航111、秘鲁603、阿拉斯加航空261。瑞航飞机坠海化为几百万碎片,完尸仅一具;秘鲁603和阿拉斯加261登机即预示着死亡,机长在最后一秒还在努力—换做萨利机长也是殊"命“”同归吧,anything都可导致致命的结局。

31分钟前
  • 千寻|Scorpio
  • 力荐

学了几点:尽量不坐夜间航班;随时都系好安全带;救生衣不要提前充气;知道距离自己最近的逃生出口位置,明确隔了几排座位,有烟雾的时候摸椅背跑出去;如果碰上宗教狂热分子劫机,不要暴露自己是无神论者。( ̄▽ ̄)

35分钟前
  • 可可爱爱郭麒麟
  • 推荐

绝对惊心动魄!因为这是真人真事,每一集都实实在在地死人无数,每一集的成本都数以亿元计数。不知道看完之后,你还敢搭飞机吗?

39分钟前
  • Jason
  • 力荐

怕怕

42分钟前
  • ashy
  • 力荐

系列里有萨利机长,来看是因为《虎胆龙威2》的飞机以头抢地,身心冲击太大;此纪录剧讲揪心痛心的真实空难调查,先场景复现,还原危机时分的机组操作,有乘客访谈是极大relief:没有全机覆没,而后事故分析,归咎责任,吸收教训;6起事故为:①雷暴夜行慌乱中忘开阻流板,无法刹机冲出跑道②舱门掉落拽走乘客,事故祸首为金属卡扣硬度不够且关门后仍通电流③零件尺寸错,摩擦致油管断裂,失误操作漏光油,空机最长滑翔,爆八胎保住所有人④娱乐电流过载生热,电路材料绝缘性差,机舱起火应对不及时⑤清洁工失误,胶带堵住静压孔,仪表全乱套,惊魂半小时无人生还⑥螺栓磨损,水平尾翼不受控,高估控制力俯冲坠海…大多可推出航空公司在赚钱和安全中选择趋利,零件设计更换、维修保养的坑很深;乘客死前惊恐太虐心,安全是以人命为代价的。

43分钟前
  • 穿山
  • 力荐

各种惨烈各种绝望,留下不少阴影,建议空中飞人们绕行。一早又重温了对撞那集,真是没有比平衡板断裂更悲催的了,最小的损伤导致最严重的后果:机头接近垂直往下扎,无计可施,死亡率 100%,绝对没有全尸~

44分钟前
  • mockee
  • 力荐

我很喜欢的节目每集必看

45分钟前
  • iason
  • 力荐

#空中浩劫#这个纪录片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专家们始终试图去探讨人祸背后的规律,塔台调度人员的失误抑或是机组人员违规操作都可以简单归罪到个体身上,但是如果我们的自动控制系统和操作规程制度足够面面俱到,很多事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每个人都是凡夫俗子,无法事事周全,但制度可以是完美的。

49分钟前
  • 是我
  • 推荐

瑞航那个23岁遇难者的爸爸跑去他女儿坠机的海湾边上开了个餐馆;秘鲁航空的受害家属说I'm not gonna let it go, I don't wanna let it go.

53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我现在最崇拜的人是神机长和NTSB调查员!

58分钟前
  • 闻朵
  • 力荐

玩笑话说,每天要看一架飞机出事才能心安,正经说就是非常佩服空难调查,做过调查和分析的人都知道吧,盲目调查大范围列数据都是简单的,调查出结论以及证实结论的正确,再运用到实践真的太难了。后几季也有提到,调查出了正确结论,但是资本牵制没有实施,DC的舱门依然杀死了很多人。

1小时前
  • 阿右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