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夹竹桃

剧情片美国2002

主演:米歇尔·菲佛,蕾妮·齐薇格,艾莉森·洛曼,罗宾·怀特

导演:Peter Kosminsky

播放地址

 剧照

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2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3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4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5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6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3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4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5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6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7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8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19白色夹竹桃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0-30 20:53

详细剧情

  在阿斯特丽德(爱莉森•洛曼 饰)15岁那年,母亲(米歇尔•菲佛 饰)杀死了抛弃她的情人。阿斯特丽德亲眼看着母亲被捕。自从母亲被捕,她便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与此同时她被收养了。  阿斯特丽德从女主人的男友身上感觉到了父爱,却被女主人认为她勾引自己的男友,向她开枪。康复后的阿斯特丽德居住进抚养院,她常被欺负,但自从被枪伤之后她便知道她需要依靠自己力量来保护自己。  在抚养院中,男孩保尔主动接近阿斯特丽德,他们都喜欢画画。他们的来往却得不到母亲的赞同,母亲告诉她无论如何都要靠自己走下去,不能靠男人。  在后来阿斯特丽德被一名女明星克莱尔(芮妮•齐薇格 饰)收养。克莱尔很珍爱经历坎坷的阿斯特丽德,可是阿斯特丽德的母亲却嫉妒她们,那次见面之后,克莱尔竟然自杀了。  克莱尔的死对阿斯特丽德的打击很大,她要求被一名俄罗斯女商人收养,她变得自甘堕落。这时母亲要求阿斯特丽德为她出庭作证,并从母亲嘴里知道了有关自己的身世,可是她要求母亲放她走。  母亲果真放她走了,母亲没有要她出庭,阿斯特丽德看着母亲走上囚车……

 长篇影评

 1 ) 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

白色夹竹桃

白色夹竹桃是一种美丽但含有剧毒的植物,正如本片主人公Astrid的艺术家母亲——美丽优雅却又极度危险。

站在孩子的角度,Astrid有着充分的理由恨她的艺术家母亲。她极度自私,固执地坚持只有自己的信念才是对的,其他的都是错的;她控制欲强,千方百计阻止女儿接受异于自己执念的事物;她缺乏母亲的责任感,竟把刚出生不久的女儿丢在家里长达数月。她阻止Astrid的亲生父亲来看望女儿,让女儿从小就缺乏父爱。

我们每个人在小时候都会别人被告知,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而扮演这一角色的一般是我们的父母。他们的偏好会塑造我们的认知。尽管子女不是父母的复刻,但不可否认,父母会对他们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在孩子们心智还不完全的时候。

Astrid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所以对母亲有很大程度的依赖,会理所应当地接受母亲灌输给她的想法。因此在母亲做出那么多有悖于常理的事情后,她都不曾试着阻止,这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她预感到母亲会杀那个男人,却什么也没做。

三个不同的寄养家庭,让Astrid了解到了母亲之外的世界,与母亲以外几个人产生了情感上的羁绊。这使得她开始思考,开始全方位地质疑母亲的教导是否正确。经历种种之后,她得出了结论,母亲的教诲是错误的,至少它们不适合自己。她几乎就要认定,自己的不幸几乎全是拜这个女人所赐。可是母亲最后的决定,又把母女之间几乎要断掉的联系重新连了起来。

要是没有母亲最后的决定,Astrid就能认定,她的妈妈是个极度自私的女人,是她把自己拖入了地狱,让她流连失所,失去父爱,担惊受怕。可是那个决定,又动摇了Astrid的结论。她的妈妈终究是爱她的,尽管这份爱让她伤痕累累。

我一直在想,父母爱子是本能的,而伤害他们也是本能的吧?因为有时候,很难区分爱与伤害的边界。人们常常以爱之名行伤害之实,造成了爱与恨的纠缠。Astrid就陷入了这种挣扎之中,最后以某种方式达成了和解。而不幸的是,在更多的结局中,情分一刀两断——正如Astrid在最后的决定之前,本打算做的那样。

 2 ) 我们永远热爱危险

什么是女性电影?

这就是女性电影。

用整个片长拍摄一个美丽女孩的混乱迷失、迷恋渴望却是为了另一个少有镜头、少有表情的女人可以大放异彩。

 英格丽特对于谋杀完全没有愧疚,她理所当然的把人生看成自己一个人的事,无论是情人或是女儿对她来说都是猎物而已,她在意猎物的举动,甚至会注入热烈的情感,但至始至终从未放下枪。

她是清醒的,有分寸的疯狂着,她是优雅的,有节奏的散发毒性,她是全心全意爱自己和生命的人。她是类型女人的范本之一。

阿斯特丽德从未能挣脱母亲,她永远都只能活在她的诅咒之下。那些关于完美的,做自己的,不妥协的诅咒是她的紧箍咒,也是她效忠母亲的宣誓,虽然以她的能力举步维艰,但因为爱,她边流血边仇恨边继续,她对母亲的爱,不是以女儿的角度,而是一个女人对另一个女人的投入。

我们永远热爱危险,我们永远都没有我们想象中需要安全。我们心口不一,能力不足,所以才把一条路走得歪曲。偏偏那么可惜,到了结尾我们才会知道开始的意义。

 3 ) 我的罗盘

《白色夹竹桃》小说的最后一段:
‘我再次闻到那个火烧午夜的焦味,
我想感受圣安娜风的炙热。
这是一个隐秘的渴望,
像我无法停止哼唱的一首歌,
或者像我永世不能拥有的某个亲爱的人。
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的罗盘总是指向西方,
我永远知道加利福尼亚的时间是几点。’

看了这电影,从头到尾都能感受到那种挣扎和成长的疼痛。
我们降临在这个世上,不论贫穷还是荣华,都是要承担一段无法预料和不能控制的生命。每一步都拼成我们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我们从一堆一堆的伤害中脱逃,从一片一片的幸福中经过。那些经历并不能灼伤我们的皮肤,却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让我们认识到来自这世界的个人的终极孤独,以及需要穿上盔甲、张开双臂、敏感地寻找生活中的美好。
作为女人,当你认识到世界上除了父母真的没有任何人或物是可以永远依赖的安定,当你在重重虚幻的美好中逐渐清醒,也会不愿承认地发觉只有让自己的双手变得坚定有力,才能不受伤害的与这个世界磨合。
英格丽德就是在历经各种不确定和伤害之后变成一朵有毒的花朵。没有人天生就是武器。没有攻击也就不需要武器和盾牌。一切伤害源于最初的被伤害。所有的不美好都是有原因的。
而作为女人,被认为是弱者的女人,在泪水和悲戚得到唾弃的时候,在柔弱不能换来幸福之后,只有选择变强大。变成武器或者盾牌,坚硬、固执和冷酷无情。
又有什么办法,世界原本赋予我们温柔和甜美,设定这是我们的力量。后来世界改变了,世界不再需要灰姑娘,灰姑娘只能变成另外的样子。
好在大多数的我们,孤独并不是彻底的。因为我们都有生命的罗盘,都能找到有内心永远存在的温暖和托付。比如父母、比如信仰、比如梦想。

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的罗盘总是指向西方

 4 ) the movie and the novel

1.这里刊登的这部电影的情节介绍太烂了,完全都没看懂故事情节就乱讲。
2.这部小说很棒。英文和中文翻译的都好。虽然译林精装版封面很丑,简介很烂。
3.电影大大压缩了小说。另外感觉上导演没有特别好地把握小说的风格和精神……艺术在原小说中有着重要作用,在电影中则没有这种感觉。另外选角的问题……唯一也是最失败的:Renée Zellweger。感觉她和小说中描述的气质高雅但精神脆弱的女演员相去甚远。
4.但因为太喜欢小说,还是对这部电影有好感。片尾音乐safe and sound特别美。另外惊喜的是k-pax的片尾音乐也是它。这部小说和同名电影都非常棒。(看看人家的翻拍水平……)
5.买英文小说的话,最好还是第一版的封面,优美含蓄。后面的版本为了配合电影宣传换成了电影海报。一点遗憾。

 5 ) 女人当自强

       电影的故事离我太遥远,我的经历也远不及女孩儿的挣扎。这是一部女人的电影,为了爱伤害爱你的不爱你的人。虽然我们的生活没有电影里那么跌宕起伏,但你会在这里找到你的些许影子。作为女生,我们一定也干过不少傻事吧。
   或许早几年前看这部电影,就会是另一种感觉。一直认为伤害别人来保护自己的方法是不正确的,尽管你自己不觉得自己做错了,甚至认为是一种正义使然,可是它终究是不对的。每个人都是一个值得被珍爱的个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这种选择只是他自己的,与其他人无关。你可以给他建议,但是你不能剥夺他选择的权利。有些时候在你眼中对他好的事情,放在别人那里也未必是好事。就像电影中女主的妈妈强加给女主的思想意识,妈妈因为情人没选择自己就杀死情人的做法,女主的第一位养母因嫉妒而开枪等。都是因为自己的情绪和感触无法得到理解和安慰而爆发。可是谁说过别人一定得理解你呢?在你自己眼中你是最特别的人,最需要被重视的人,谁规定别人眼中也必须最受重视呢?谁一定得爱谁呢?
   女人都希望别人把你捧在手心,围着你转,把你当成最美丽的钻石。不能抛弃你,不能不爱你,而且只爱你。可惜现实不是童话,任凭你受不了,任凭你哭闹也改变不了。不爱了就是不爱了,就像当初爱上一样简单。可怜,女人啊,何苦那么在意!

   女人是如此在意自己是否被爱,如果你没给我应得的爱,我就要毁了你,让你也不会有好日子过。我是个追求平等相处的人,不希望自己活在男人给的世界下,也不想死盯着男人。有些事情没有办法勉强,有些人没有办法不失去。我们不要埋怨,不要彷徨,不要疯癫,不要失望。我们女人只有做好自己!就为自己,为自己而活,才能坚强,才能获得爱!

   

 6 ) 白色夹竹桃:热风吹过圣安娜

文/祖乙

珍妮特·芬奇《白色夹竹桃》小说最后一段:

我再次闻到那个火烧午夜的焦味,

我想感受圣安娜风的炙热。

这是一个隐秘的渴望,

像我无法停止哼唱的一首歌,

或者像我永世不能拥有的某个亲爱的人。

无论我走到天涯海角,

我的罗盘总是指向西方,

我永远知道加利福尼亚的时间是几点。

《白色夹竹桃 White Oleander》电影改编自珍妮特·芬奇同名小说,艾莉森·洛曼饰演女儿阿斯特丽德,曾出演电影《大鱼》,米歇尔·菲弗出演母亲英格丽德。本片,导演运用女儿成年后回忆视角,摊开心灵深处无法完全愈合的伤口倒叙,再以现实的安宁把躁动锁进独白,给看客留下驱不走的一帧帧怅然。

牛奶缓缓倒入玻璃杯,夹竹桃插入杯中,迷幻的白,随后玻璃破碎的声音,画面混乱,镜头切到母亲被警察带走……这一幕,过了很久,伴随成长,始终活在阿斯特丽德的梦中。当然,她还记得那年秋天,沙漠热风来得猛烈,大地在午夜焦味四溢,故乡圣安娜小城,母亲拥着她,在高高的屋顶上,迎着风说笑……

两次探监,母亲对她说:“你在信里好像很惊讶,我在这里还是很漂亮。我们的美来自于我们的力量,它改变我们。因为别人给了你一点点注意,就把自己和他扯上关系。因为你是孤独的。孤独是人类的状况,没有人能填补那空虚。你能做最好的事就是了解你自己,了解你想要什么。别让那些畜生挡你的路。没有朋友生活更容易,也许。”

“永远不要留男人过夜,从不道歉,从不解释。你难道不会想一想吗?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我养育了你,而不是宣扬圣经的垃圾养育了你。我让你自己思考,如果自主思考是邪恶的,那每个艺术家都是邪恶的。邪恶是狡猾的。一旦你认为它是什么,它就改变了它的形式。需要用一生的时间去学习了解它的本性。别忘了你是谁,你是我女儿,你是完美的。我生了你,就是要你自己独立思考。”

违背了自己所有准则,杀害情人入狱的英格丽德,注定将改变母女之间固有的轨迹。从此,阿斯特丽德开始了孤苦伶仃寄养生活,美丽的她常常遭受敌意,即便换了一家又一家,一段自我发现的历程。每个家庭都有对她来说不同危险,从中她也汲取了每个家庭的深刻经验教训,却怎么也逃不出身在狱中母亲的管束,通过书信以及探监。

当伤害来自父母,没有决裂,走不出控制,伪善的面具后是残忍的自私、嫉妒与占有。这点像极了现实生活里,以爱的名义强暴家人的精神,孩子们永远无需长大。所以我们不难发现,诸多拥有强势父母的家庭,子女往往懦弱卑贱,而生性叛逆倔强的子女往往拥有怯懦甚至于窝囊的父母。原生或是再生家庭皆是。个体人格成型往往是两极分化。好比物理定义上,事物之间的相互制衡与平行。

说回电影,阿斯特丽德来到第一家寄样家庭,从女主人男友雷的身上感到了父爱,却因自己拥有母亲一样美丽的容貌被女主人误为勾引其男友,险些一枪毙命。康复后进孤儿中心,又因漂亮常被欺负,她剪掉金发,顶着一头狗啃发型,开始学会保护自己。

男孩保尔主动接近她,他们都喜欢画画。得不到母亲的认同,甚至告诉她无论如何都要靠自己走下去,不能靠男人。再次走进收养家庭,得到这家人的疼爱,尤其是过气明星养母克莱尔。可因母亲对养母的嫉妒,挑唆原本与丈夫有罅隙的克莱尔殉情自杀。克莱尔的死对阿斯特丽德打击很大,她认识到母亲的毒性非同凡响,主动请求被一名俄罗斯女贩收养,自甘堕落。母亲要求她为自己出庭作证,知道了有关自己的身世,她要求母亲放她走,看着母亲走上囚车……

阿斯特丽德这历经艰难和迷失、直至成熟,喜悦和真正自立的过程。暂不论贫瘠或荣华,就像绝大多数人一样,总要承担无法预料和不能控制的变故,每一步艰难生长拼贴的血肉,都是从大堆伤害中愈合,从大片的幸福中掠起,塑造成与人不同的种种人格。就像大哲小贤们所言,而人生终究是孤独的,在伪善的世上,需要穿上盔甲防护丑恶,张开双臂迎接朝阳,头脑清醒地避开猥亵,敏锐且迅捷地抓住转瞬即逝的美好。

当认识到世上除了父母真没任何人或物是可依,当在重重虚幻的景致里顿悟清醒,也会不愿承认地发觉只有让自己的双手变得坚定有力,才能减少与世界磨合的伤害。当被认为是弱者时,连最起码的悲悯也是经不起多次唾弃的,即使你拥有无可匹敌的信仰,梦想,甚或其他,一切坚硬的柔软的东西都会化为凉薄。做人难,难做人,谁不都是在夹缝中顽强存活,无论是成长中还是成年之后,人们在家庭也好,事业也好,无数次想逃遁,又都咬咬牙坚持挺了过去,直到生命以某种形式终结。

电影中的母亲,酷爱白色夹竹桃,也像夹竹桃花球一样风华绝代,恰似一朵极其标致的白色夹竹桃。她不仅仅是阿斯特丽德的母亲,更是妖冶、性感、魅力四射的艺术家英格丽德。导演彼得.考斯明斯金追随小说作者珍妮特·芬奇的构思,将她刻画为自私与自恋,傲慢与偏见至玩火自焚的人设;她注定是一个经验主义传授式的母亲;得不到就要毁掉对方的有毒情人;也非顽石般坚不可摧,起码在面对成年后的女儿时。

在母亲的阴影中,这是羁绊,也是想方设法的奔逃。阿斯特丽德终将遗承为如母亲那般的艺术家。因而,在导演看来,作为超越生活的艺术与艺术作品,它想说:爱的境界是放手,不是控制;是独立,不是孤立。

总有一天,你从窗外看,我会在那里。

 7 ) 美丽植物的背后

White Oleander,毒自美丽,美丽亦自毒。 我喜欢这部电影的味道,冷淡而疏离。就像最开始的照片作品,一张张面孔,看似完整,其实却缺失了幸福,欲语还休的表情背后是无处诉说的寂寞。寂寞的味道,就像夜开朝合的花,唯有梦短,才觉夜长。 Michelle Pfeiffer入木三分的表演,让我想起了亦舒的一部小说《阿修罗》。阿修罗,男性丑陋异常,女性美丽魅惑,倾倒众生。阿修罗性子执拗,刚烈,能力极大,凡与之接触,倘不蒙他喜悦,就必然遭殃。而Michelle饰演的单身母亲似乎也是如此,和师太小说不同的是,这位美丽的阿修罗最后皈依,舍弃了她的毒,付出了她的爱。 无疑,这是一部女性题材的电影,Astrid和她的母亲,一个个领养家庭中的女性成员,甚至连律师都是女性。然而,这只是表象,和表面上男性只是作为配角点缀本片正好相反,本片的光影背后恰恰剖析了男性对女性生活深刻而隐秘的影响。 Astrid 对男性有一种深切的依赖。在第一个领养家庭中,她自觉不自觉的追逐养母男友的脚步。这段关系短暂而暧昧,一方面,Astrid把其看成是父亲般的年长男性,而另一方面,这也是一个成熟男人对小女孩青春悸动的一种吸引。然而,同时,她又对男性有一种无名的排斥,因为男性总是能占据关心她的女性的心灵。这种排斥很明显的表现在第二个领养家庭中,Astrid刻意的疏远着养母的丈夫,似乎害怕第一个阴暗的故事再次发生。 Astrid的母亲杀死情人而入狱;Astrid的首个养母因为嫉妒和猜疑枪击了Astrid;Astrid第二个养母因为丈夫的抛弃而自杀。表面上看来,Astrid的母亲是一个成功坚强独立的艺术家,实际上,她却一直受男人的精神控制,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女性渐渐从男性的附属品中脱离出来,她们有了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好恶,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天地,似乎女人已经坚强到可以独立生活。然而事实真是如此么?导演便用这样一个故事委婉的给了我们答案。 寂寞是锥心刺骨的毒,因寂寞而生依赖。然,有了依赖就等于有了枷锁。并非说这样的锁就对男人不起作用,不过,毋庸置疑的是,这把锁更容易桎梏住女性。或许和生理有关,或许和社会轨迹有关,但这的确是事实。这不是什么弱女子鼓吹论,女性可以拥有独立的一切,精神上却依旧需要倚靠。 或许是我们修炼的还不够,但我却相信,女性拥有天赋的柔弱,适当的倚靠是美好而神圣的。就像那棵她家门口的夹竹桃,毒也只是为了保护自己美丽外表下脆弱的心。 另:影片尚且如此细腻,可想见原著会多么动人。深深期待原著……

 短评

白色的夹竹桃,美丽却有毒,就像人,往往以爱的名义去伤害最亲近的人。当爱已经变成一种束缚的时候,唯有挣脱,才能获得新的成长。

8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由一对母女串起来一群女性影像,美且冷酷的米歇尔·菲佛,是这一个搞艺术的母亲,用自己近乎于苛刻的态度对待女儿,为了让女儿独立自强不惜伤害她身边的人,她的“毒”带着美、自信和嫉妒。最后与其互相伤害,不如各自放手。Claire自杀一段真心被震撼了。

13分钟前
  • touya
  • 推荐

阿斯特丽德是个孩子,却承受超过其能力的思想压力。成长史太残酷。

15分钟前
  • 半城风月
  • 推荐

如诗一样神秘隽永的笔触娓娓道来,起初不明所以,只沉浸在Alison Lohman柔软芬芳的美,直到一席谈话让我触摸到故事的内核,饱受遗弃之苦的母亲和因为她的偏狭而命运轮回的女儿在谅解和释怀中破茧重生,由彷徨到坚定,由激越到平和,只有这样才能面对鲜血淋漓的峥嵘岁月。

17分钟前
  • 没有就是没有
  • 推荐

Astrid babe, u r so beautiful. guess some people jut dont fit in the world.secretly wanting the feeling of wind? I do,2. dangerous but beatiful.MARK 4 forever inspiration.

20分钟前
  • Fanny❤
  • 力荐

白色的夹竹桃,美是美但有毒。当伤害来自与自己的母亲,仅仅在《父母皆祸害》组里抱团取暖是不够的。没有决裂走不出母亲的控制,伪善的母爱面具后是最残忍的自私、嫉妒和占有。

22分钟前
  • 倪娜
  • 还行

生活中所倚仗的爱如果没有了会怎样. 真正又能倚仗什么. 有时候真的要对自己好 因为真正拥有的也只有自己 而已.

23分钟前
  • 不说
  • 推荐

Loneliness is human condition,no one's ever goin 2 fill that space.The best u can do's know urself&what u want, don't let cow get in the way

25分钟前
  • 木子汐
  • 推荐

finding the path is freaking hard

28分钟前
  • verrückt
  • 推荐

三段式的美国女性成长电影,情节还算铺陈有序,合情合理。对“爱”、“占有”与“独立”等概念的探讨也意犹未尽,充满睿智。

31分钟前
  • 踢迩达
  • 推荐

该片是一部通过坎坷的人生遭遇来讲述成长历程的影片。它以敏锐的视角、跌宕的剧情、血肉丰满的角色为观众奉献了一个如此伤感而又凄美的故事。

32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荆棘丛生,美丽而独立。阿斯特丽德,阿斯特丽德。其实是一对多有爱的母女俩

36分钟前
  • 力荐

看了这电影,从头到尾都能感受到那种挣扎和成长的疼痛我们降临在这个世上,不论贫穷还是荣华,都是要承担一段无法预料和不能控制的生命。每一步都拼成我们自己的身体和生活。我们从一堆一堆的伤害中脱逃,从一片一片的幸福中经过。那些经历并不能灼伤我们的皮肤,却可以塑造我们的人格。

38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力荐

Alison演的实在是太棒了,无法言说~当我们在成长中身处逆境的时候,该如何抉择。

42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2008.07.19很多时候会想起曹雪芹说的那些,以为那就是女人最悲哀的终点,但如今我想经历过伤痛甚至毁灭的女人,最终还是会独自走出,向着更宽广而去

46分钟前
  • 遊離態俩跳棒糖
  • 推荐

占有欲强的母亲毁了几个家庭。最重要的是颠覆了女主角的三观!

47分钟前
  • 七十三
  • 推荐

woman/mother and daughter/love or life . 在她那样的年轻岁月里 没有做好迎接一个完全需要自己付出投入的生命的准备,她在学习当好一个母亲。在她成长的道路中,在她的母亲学习的过程中,她失去认识父亲的机会,失去母亲的一些零碎记忆,质疑自己的爱。

49分钟前
  • 大v
  • 推荐

以母爱之美丽名义实施的控制与精神暴力。与这种自恋型、边缘型人格障碍的母亲切断心理联系是件困难的事,单纯拉远物理距离并不足以摆脱纠缠,需以极强大的内心力量、划清心理边界才可自泥淖中起身。女儿有句反驳很精彩,直指要害:不!你并不想要我学会独立思考!你不过希望我学会像你那样思考!

54分钟前
  • 匡轶歌
  • 还行

家庭教育。母亲对女儿的完全占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机能。AlisonLohman演少女美呆了。MF一如既往地美到夺命!Z老了。

56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阿斯特里德肯定让人印象深刻。不错的电影,压抑,但总感觉最后高潮不够。不够压抑,不够黑暗。。。

1小时前
  • 小麦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