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杀手不太冷

喜剧片法国1994

主演:让·雷诺,娜塔莉·波特曼,加里·奥德曼,丹尼·爱罗,彼得·阿佩尔,迈克尔·巴达鲁科,艾伦·格里尼,伊丽莎白·瑞根,卡尔·马图斯维奇,弗兰克·赛格,麦温,乔治·马丁,罗伯特·拉萨多,亚当·布斯奇,马里奥·托迪斯科,萨米·纳塞利

导演:吕克·贝松

播放地址

 剧照

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2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3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4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5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6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3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4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5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6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7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8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19这个杀手不太冷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22 12:52

详细剧情

里昂(让·雷诺饰)是名孤独的职业杀手,受人雇佣。一天,邻居家小姑娘马蒂尔达(纳塔丽·波特曼饰)敲开他的房门,要求在他那里暂避杀身之祸。原来邻居家的主人是警方缉毒组的眼线,只因贪污了一小包毒品而遭恶警(加里·奥德曼饰)杀害全家的惩罚。马蒂尔达得到里昂的留救,幸免于难,并留在里昂那里。里昂教小女孩使枪,她教里昂法文,两人关系日趋亲密,相处融洽。  女孩想着去报仇,反倒被抓,里昂及时赶到,将女孩救回。混杂着哀怨情仇的正邪之战渐次升级,更大的冲突在所难免……

 长篇影评

 1 ) 关于《杀手莱昂》中暴力场面处理的讨论【小Essay】

关于《杀手莱昂》中暴力场面处理的讨论
关键词:暴力电影 镜头语言 叙事学 精神暴力


■ 引言
当暴力元素几乎成为各商业大片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时,它便不断地被赋予这不同的精神意义,并以纷杂的方式表达出来。 《世界暴力电影》中收录了各类经典暴力电影,也少不了《杀手莱昂》的名字。而本片暴力镜头的表达既不完全血腥,也不尽是隐讳,而是根据不同情节需要,进行了不同的风格化处理。
本片中主要的暴力可以分为四个部分,莱昂职业的完成任务,玛蒂尔德一家被残害,杀手教玛蒂尔德杀人,杀手与警察团体决斗。至于在中国城杀死的几个黑道人士,以及杀手营救玛蒂尔德的部分由于并不直接推动情节或暴力场面表现不多,不放在本文讨论之列。
根据现代暴力学术研究的前沿分析, 暴力镜头的表达方式可以分为四类:纪实客观化,写意唯美化,游戏娱乐化,变态恶心化。本片以第二种与第三种为主,并在表达上刻有吕克贝松深深的影子。

引文:
  华典艺术编辑室:《世界暴力电影》,北京,九州出版社,2003,目录页
  汪献平:《暴力电影:表达与意义》,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P78-P93

一、 暴力写意化与叙事延时

◎在第一部分中杀手莱昂只隐约出现过一次,与观众仍有一定距离感,并且为了增加悬念,在杀手莱昂完成任务的部分中,镜头语言仍对准了那些被杀的目标,多用近景甚至特写来表达他们的惊恐与死亡。但是导演有意将死亡写意化,只展现死亡的迅速与其结果,不表现血腥的过程。如在4:30时黑帮的唐托被杀手利索的干掉时,只有一个特写晃动出血腥的手,紧接着中景展现大家惊恐的表情,然后一个升镜头拍摄背影展现了他的死。之后各个小罗罗的死也处理得十分节制(但电梯里那一个背影就以足够使我想到生化危机),我们列表加以说明——
人物 死亡时间 死亡时景别 拍摄方向 *镜头时长 积蓄情绪画面 直接出现带血镜头
1 4:27 特写;中景升镜 手;背面 0.3s ;3s 电梯等待 是
2 4:57 全景 无法判断 0.3s 无垠的楼梯透视 否
3 5:44 近景;特写 头;脚 0.3s ;1s 监视器等待 否
4(群) 6:16 全景 正面 >5s 巡查 否
5 未死 未死 未死 未死 慌张逃跑电话;刀架脖子 否
*注:镜头时长仅估算而得,并不确切
我们从最后一行就可以看出,在此段并没有病态的暴力描写,所有的屠戮镜头都被巧妙的弱化到人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在其中常用的手法有
1.缩小景别
2.背向拍摄
3.大景别特写局部拍摄,回避脸部或者血
4.提前透露死亡讯息(如3中天花板被拉开的镜头)
5.交待死亡讯息,但不直接拍摄(如5中千疮百孔的铁窗)
6.缩短暴力镜头时长
但弱化暴力并不意味着紧张气氛的削弱——相反本片在制造紧张气氛吸引观众方面十分出色,这与吕克•贝松式的镜头风格不无关系——不通过直接的镜头刺激进行, 而是利用长镜头或者叙事上的延时制造悬念来制造紧张气氛手法,例如电梯的等待后唐托尸体的出现,之后黑道保镖在楼梯上谨慎的俯视,小女孩练习射击运动员等等,而且似乎被摄对象越是谨慎动作越缓慢,越是意味着它死期的来临。这种缓急对比的手法运用尤其丰富,应归结于主人公的非正义性,即从道义上影片中无论主角配角正面反面看几乎都可能在下一秒遇上危险境地甚至死亡。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悬念是一种顺序的悬念。在日本影片中,我们更可以看到许多缓急对比或东京对比, 有如北野武,这个制造悬念功力也很深厚的暴力电影大师,他所经常运用的便是 信息差式的回溯式悬念,如在影片《那年夏天宁静的海》中,男主人公北大海吞噬的情景并没有完全展现,而是运用格式塔叙事原理省略不讲,让女主人公仍平静的走向大海赴约,结果只有男朋友冲浪板的随波浪平静的运动,影片积运了一个多小时的温情终于在此刻浑然爆发,并且是随着一组绵长镜头。这种拖延和吕克贝松有一曲同功之妙,不过显然,东方人的耐心要更绵亘隽永些,镜头也更长。
 另外,音响的使用在制造气氛方面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这其中既包括客观音响,如3号人物死亡时绳子勒断脖子的声音;也包括主观音响,如1号死亡时飘起的诡异的电子音。匈牙利影视声音理论家 巴拉兹•贝拉认为,人对声音的具象判断要比对画面的判断困难的多,这也是为何削弱画面恐怖,保留甚至强化声音恐怖能够得到最人性的紧张气氛收效。

◎最后的决斗片段最富盛名,尤其是杀手莱昂在迈向光明时突然倒下的主观视角,以及被拉长变形的枪声,已被奉为电影史上的经典。暴力的浪漫化的处理,使得杀手的死变得有如壮士一般英武,又如安眠一般肃静,在强烈的声画对立的舒缓而神圣的音乐中,我们都深信,莱昂即使作为一个杀手,也能走向天堂。

二、 暴力的写实化

◎ 在第二部分玛蒂尔德全家被屠戮一场中,导演似乎更多的展示了血腥。在镜头处理上也更多采用了写实的手法,同样我们以表格形式加以分析——

人物 死亡时间 死亡时景别 拍摄方向 *镜头时长 重复出现 直接出现带血镜头
后母 23:37 全景 全俯拍 0.5s 是(近景) 是(溅上镜头)
姐姐 23:54 全景 背向 0.5s 是(近景) 是
父亲 5:44 中景 背向 0.5s 否 是
弟弟 未知 没有展现 没有展现 没有展现 没有展现 没有展现
*注:镜头时长同样估算而得,并不确切

第二部分的血腥展示有几个作用:突出变态警察的惨无人道与人格扭曲;为小女孩求援杀手莱昂以及莱昂打开门接受她做充分合理的解释;为小女孩的复仇增添合理性——言而总之,是为情节的合理展开作铺垫的。
虽然写实,导演还是将其视觉冲击控制在观众能够承受的范畴,且基本采用第一部分的方式,不过由于血腥镜头直接的出现,更多的使用了小景别以削弱效果。 “画面景别的这种距离性,使审美有一种远离效果与接近效果,从而产生一种非参与性与参与性,一种旁观效果与渗透效果……全景系列的画面景别对人的心理渗透较小……”可见这种削弱效果是很明显的,保证了观影的心理健康。侧面交代弟弟之死则更是人性化的体现。
同样音乐在屠戮中作用绝大,本段采用了声画对位的手法,运用颇有阿拉伯风格的序曲进行衬托,壮烈而悲悯。

引文:
  张会军:《电影摄影画面创作》,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7,P36-P37
  豆瓣网:杀手莱昂影评 作者和菜头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10612/


三、 暴力娱乐化与精神暴力

这里充斥暴力,我们却只读出温情——多数观众观后感如此。但众人不曾注意的是,本片中在杀手莱昂教授玛蒂尔德杀人技巧是镜头的展示方式,与好莱坞式纯暴力感官刺激或日本与沉静美互相对比的暴力美不同,而是更具一层戏谑与黑色幽默成分,颇有一种娱乐化意味,很少有观众不因中“弹”人慌张的神情而会心一笑。尤其在第二次射杀中,观者都认为小女孩应该换用真枪实弹了,可出乎意料的是,沾满吸毒者衣服的仍是红得发假的仿真血。 “‘手’在中文里,有某项操作员的意思。杀手于是对于终结生命有了一种操作的精确,杀人变成了一项同时具有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特色的工作。”看来如此阐释,也是本片的必然——但笔者认为,当暴力被主人公玩弄,尤其是被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玩弄时,甚至产生了一种“精神”暴力,即在内心价值观上的暴力,几乎让观者爆发出窒息而哑然的尖叫,压抑至极。
影片中如此段落有三层,分别是玛蒂尔德狙击运动员,“黑白双煞”勇闯人家渐入佳境,玛蒂尔德举枪入室试练。其中第二个段落在导演剪辑版中被删节,只有加长版中予以了保留。个人认为,幸好导演将其删剪了,否则那将是影片中相当大的败笔。
当小女孩举起枪准备射杀无辜民众并时不时问着“我能用真的子弹吗”,我们就意识到一个纯洁灵魂的堕落;当玛蒂尔德说出“先生外边很黑,我很害怕……”以骗取同情使其开门时,我们则看到一种无与伦比的丑恶,狰狞着吐露出典型而腐恶以怨报怨的价值观。那些接二连三被杀的人,难道真的一无是处无可辩驳的应当遭到神的审判吗?我想答案是否定的,仅从一点就可以看出——他们给玛蒂尔德开门了,他们在看到一个女孩的无助时打开了门,无论他们多么罪恶,心灵深处仍深藏一份对世人的同情,这是一个真正泯灭人性的杀人狂绝对做不到的。正是在此处我们经历了一场最大的精神暴力,内心价值上我们需要倾向于杀手和小女孩,但他们并不代表正义。当杀手很随意的用两枪杀死吸毒者时,他们也正一步步沦为罪人。复仇有多么充分的理由,裹上多么华丽的包裹还是复仇,与哈姆雷特的悲剧无异,可憎而心恸,只能将主人公逼上死亡的绝境。观众像是一下子没有了任何支持中心,因为一切都是荒诞而疯狂的,笔者必须完全将自己先前对主人公投入的感情完全抽离才能摆脱精神暴力的折磨,但这并不容易。影片被评为R级,大概不完全是充斥暴力的原因,更有价值观上的扭曲与强说。 “大众传播对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它对个人社会化的影响上……个人社会化过程是内化社会规范、继承社会文化、形成和完善自我意识的过程……在生命的前20年中,社会化尤为重要。”因而笔者认为,本片部分段落的价值扭曲不能完全通过分级解决,精神暴力的影响并不能通过十七岁一个年龄界限完全分开。因此应该说,这是本作的遗憾之处。
  “暴力与喜剧糅合起来,暴力只是成了从属于喜剧,为喜剧叙事而存在的一种种元素,它让观众哈哈大笑的同时,也丧失了对暴力行为及其以后果的基本认知。”大概导演也迅速认识到暴力喜剧于此处的不合时宜,最终将其部分删节了吧。
        当然导演还是相当仁慈且及时处理了这种扭曲的。首先,小女孩虽然经常要求使用真子弹子,但始终没有使用真枪实弹射杀过一个人,所有的罪恶似乎都负担在杀手莱昂身上,他替她死,也替她担负着罪名。对于一个一身负罪的人来说多一项少一项已经没有任何影响了。其次,小女孩最终被善良的校长收留,并种下象征杀手莱昂的绿色植物,足以让人相信她将抚平伤痛,忘却欺骗,回归那份本属于她的纯真。

■ 小结
吕克•贝松终究还是亲重人情的导演,从本作到《第五元素》再到《圣女贞德》,这位人本主义的导演在暴力题材中示众展示着节制的暴力视觉冲击,并在精神紧张气氛的营造上超越了很多同类电影。影片结尾暴力的浪漫化处理更是将千古传颂。
本片在暴力所承载的道德价值观上,导演拿捏基本到位,个别无意产生的精神暴力也是情节所迫。成功的代名词几乎就是争议,提供高质量正反两面的借鉴也是一部精华影片价值所在。
        总之《杀手莱昂》无愧于主流影片的上乘之作,其中的暴力场面处理也将为后世电影学界长期研究,称颂。

 [参考书目]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理论和实例》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
  毛过:《北野武完全手册》朝华出版社,2004
  华莱士•马丁[美]:《当代叙事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李南:《影视声音艺术》,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
  巴拉兹•贝拉[匈]:《电影美学》,何力译,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2 ) 假如马蒂达变成洛丽塔



“你说莱昂和马蒂达算不算恋爱呢?”

看完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许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吧。就像看完新版的《大侦探福尔摩斯》,大家也会揣摩一下,福尔摩斯和华生之间是否有奸情涌动。虽然导演并未对上述疑问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但他们喜欢观众会产生这样“邪恶”的想法。或者,这将大大地丰富电影的内涵,起码更有看头。

马蒂达的扮演者娜塔莉·波特曼,堪称一枚极品萝莉,她不仅可爱,而且强大,可爱得如同村上春树所说,“让全世界的老虎都融化成黄油”,但是,她的强大也可以让“全世界融化的黄油都凝固成老虎”。她在大屠杀中逃出生天,非但没有吓得失魂落魄,像地洞中的小鼠一样藏匿起来,还敢于单枪匹马直闯警局,找坏蛋警察寻仇。

娜塔莉辞演了《洛丽塔》,有人评价,“所有男人的遗憾,就是她在15岁时拒绝了《洛丽塔》。”但我一点都不遗憾。洛丽塔只需要有一种没脑子的性感就可以了。亨伯特对洛丽塔的病态之爱,犹如飞蛾扑火,是一种自我毁灭式的癫狂。假如换成了娜塔莉扮演的洛丽塔,魅力会过分强大,让人觉得亨伯特这只飞蛾扑向的不是烛火,是烟花,一切顺理成章,堪称死得其所,反而彰显不出亨伯特这个怪叔叔之“怪”。

马蒂达没有变成洛丽塔,实在很好。

 3 ) 为生活开另一扇门

        第一次看《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在6、7年前,时间太长,以至于最近看了导演剪辑版后,也不能搞清这版本多了哪些镜头。同样的电影,不同阶段看,可能感受也不同,几年前看电影时,还是个无忧无虑的学生,关注的是奥德曼如何坏的令人崇拜,主角莱昂何其生猛,一人敌过数十人,感觉他遇上小姑娘马蒂尔达倒更像是一场劫数。

        再看《这个杀手不太冷》感觉有些不一样,两次观影之间,看过了梅尔维尔导演,阿兰•德龙主演的《独行杀手》,感觉到了吕克•贝松对这部影片的致敬,和两片气质上的一些想通之处。阿兰•德龙扮演的杀手孤独中带着一丝忧郁的气质,与他作伴的是鸟笼中的一只鸟,恰如莱昂那时刻带在身边的一盆植物。莱昂显得更粗犷一些,络腮胡,杀人动作犀利,感情上更外露,虽然是个大叔但是性格上更多大男孩气质,也让他的形象显得更有亲和力,让他的悲剧对观众也更有感染力。在遇到马蒂尔达之前,莱昂的生活显得很酷,吕克•贝松在这片中,几个人物的开场都拍的非常漂亮,都让你很快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比如莱昂,开场他教训黑道分子,让观众很快认识到这个人:本事很大可以以一当十;留有原则并不嗜杀嗜血;行事谨慎有勇有谋,再紧接着后面他买牛奶,照顾植物,让他的孤独和感情细腻的一面呈现出来,一下子这个人物就饱满了。看上去,他过的是一种简单、刺激、自我的生活,很酷很精彩。而马蒂尔达的生活境遇很糟糕,却有着很酷的作风,早熟敏感,小小年纪抽着烟,以很成年人的表情说着很成年人的话,也是一个街头酷少女的感觉。似乎,这两个人都已经有属于自己的生活规矩,有痛苦,也有了既定模式。

        但是,现实却是,酷个屁。莱昂在最后决战中,对马蒂尔达的一句话导出了本质,“你让我尝到了生活的滋味。我想要快乐。睡在床上,有自己的根。你永远不会再孤独了,马蒂尔达。”。无论莱昂和马蒂尔达,他们过的都是被迫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他们以惊人的适应能力,努力在既定轨道前行,却并不排斥在下一个十字路口转弯的可能。如果以“活下去就是最好的”生存功利主义观点看,两人的相遇或许是一种劫数,强大的莱昂本可以接些可控危险的活儿,继续安然的做个杀手。可是,即使如此,也可以想见,他不过是在命运不定的死亡之路上,可能走得更长些而已,而精神上的孤独和其中带来的潜在的伤害更延长一些。而对于马蒂尔达,只能渐渐走向歧路,或许如她所说,真的有一天亲手杀了父母。很多时候,生活的痛苦常常就是一种机会成本的隐形痛苦,你可以延续现在的生活,可能孤独、乏味,但是又因为不变让你麻痹于安全感中,却也在时光流逝中,因为你未去选择另一种活法,而损失生活的质量与厚度。最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损失是不知觉的流逝的,就如你青春时代未觉一个美丽少女一旁对你爱恋的目光,还习惯性的延续自己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到了成年得知真相,才为自己错过一段青春爱情经历而感到遗憾。对于莱昂,对于马蒂尔达来说,幸运的是,他们相遇了,他们开始了另一种活法;不幸的是,他们相遇了,造成了一个人的死亡;而最终,幸运的是,死去的人死而无憾,活着的人回归生活阳光的一面。

        几年后,再看《这个杀手不太冷》,它已不再仅仅是部动作电影,而是一部关于人生抉择的电影。在影片开始不久,面对马蒂尔达的问题,“人生是一直辛苦,还是长大就会好起来”,莱昂的回答是,“一直如此”,这与他在为马蒂尔达拼死一搏前,对女孩的倾诉形成了何其鲜明的对比。看上去一成不变而又稳定有安全感的生活常常不是最好的,或者说它曾经是令你感到兴奋,愉悦,充满激情,而如今变得循规蹈矩而成为一种生活惯性的。保持当前的生活状态是一种选择,哪怕它已不再让你保持之前的生活幸福度,但是它“安全”、可预期,就如莱昂习以为常的生活。然而,还是有很多人,常常在有意或无意间,遇上那个人生抉择的拐点,就如莱昂,小女孩流泪绝望的敲打他房门的一刻,是一场无意间送到他面前的人生拐点,而最终打开房门的一刻,则是他有意的选择。很喜欢莱昂打开房门那一刻导演的处理,绝望的马蒂尔达仿佛看到人生的一丝阳光,而这道光也反射到莱昂身上,照出了人生另一条路径。《这个杀手不太冷》以有些感伤的故事,讲述着其实很明亮的人生态度,这种态度让这部影片除了紧凑紧张的剧情外,给人更深的回味。或许,特别对上了些岁数的人,这种感觉跟深,七年前看,坏的魅力无穷的加里•奥德曼让我崇拜,七年后看,憨的善良无穷的让•雷诺更让我尊敬,毕竟,在这样一个显得有些冷漠的社会,看到这样一位肯为绝境的女孩打开一扇门的大叔实在是感觉太温暖了。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item/9ba5f08e12451357e63d19aa

 4 ) 這個杀手真的不太冷

杀手原該是冷酷 冷血 冷靜!! 最厲害的殺手不该善良溫柔,不可以愛上一個人。里昂不是一个好杀手。卻是個很有魅力的大叔。
 一個不太冷的殺手, 天天細心照顧盆栽, 愛喝牛奶, 獨自看個電影就熱淚盈眶...... 做为职业杀手的李昂,他的生活太過单纯的, 這和單槍匹馬就俐落殺死一眾擁有強大武力的黑幫於眨眼間的殺手形象, 似乎是違和的,聯想不到一起的....雖然老先生說//你刚来这个国家的时候,乱七八糟,被女人弄的一塌糊涂。现在,却是一个优秀的杀手。//暗示他今日能成為強大的殺手源自痛苦的過往, 但很明顯,在他心底仍是有份純樸的溫情,期待生命中有值得去愛去守護的人事物,他雖然盡力'裝酷,...但是不论走到哪里李昂都要带着的盆栽,正代表着李昂曾经无法保护的爱情,也代表他與大地隔絕, 無法恣意生長。其实,他很想去爱人,保护她,照顾她,呵护她,想要自由自在簡單地生活著。身為女人我其實還是無法想像他第一次殺人時的心理狀態,即使殺的是萬惡的壞人.我還是好奇他如何說服自己動手.....但是,這矛盾似乎正能讓他代表着男人 除惡扶弱的一面, 這衝突元素也使部戲更加地出彩不俗
使這部戲熠熠生輝的元素,當然要提及天才童星 娜塔莉·波特曼扮演的玛婷达,13歲的女孩聰慧過人,表現得真好, 她扮演一個在充滿罪惡與暴力的問題家庭中長大的孩子,似乎有著超齡的早熟與世故的氣質, 她常坐在旋轉樓梯頂樓上,晃著小腿,學大人說話抽菸,伶俐的眼轉著細細觀察世界.但是她畢竟是個敏感善良的孩子,她出現在李昂的生命中,一面是尋求保護, 另一面卻是里昂殺手人生的救贖.當他在面对她家人被血洗之后惊慌无措时刻的那一瞬的开门,他的人生就有了一種昇華價值!玛婷达是他無法拒絕的陽光,他被疯狂执拗又天真的她改变,而她愛上了內心世界極其溫良的他。自此里昂殺手冷酷無情的人生轉變 , 我甚至感到他生命裡有了詩篇與樂章。
理智告诉里昂,杀手不可以有感情,但他的心卻已無可救藥地愛上她。他可以为了她置身險境甚至犧牲自己。他的爱是那么的深沉, 他們之間有太多世俗的差異橫阻在兩人之間 , 年齡,身分....都是不可跨越的鸿沟。他只能隱藏壓抑自己的爱。不断拒绝否認。直到最后一刻,才敢对她说;我爱你
戲中還值得一提的是: 壞人喜愛贝多芬,莫扎特....等古典音樂, 却是極其残忍冷漠之人;原来善良高貴的人性, 並不是在於你聽懂什麼音樂,讀過什麼名著,可以談什麼學派什麼哲學 , 而是靈魂中的溫暖慈悲

 5 ) 关于杀手

杀手是我们平淡无奇生活的一种补充,那是另外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状态。与之类似的单词还有海盗、间谍、猎人、流浪者。我一直觉得这些都是纯粹的男性职业,在这个男人也穿耳洞、着闪亮衣衫,雌雄莫辨的时代里,这几种人分明让人感觉得到一种原始的男性的魅力,雄性的力量。他们不见于我们日常的生活,但是在传说中他们又的确存在。我们通过事件去了解他们,经由我们的幻想去完整他们的形象。他们是男人的梦,属于在黑夜里滋生蔓延的东西,满足我们最原始的欲望和冲动,和对神秘本身的向往。

男人对这些职业的态度,让人不由得想起古龙的小说来:深处闺中的少女,正在窗前寂廖看着满天的星斗。就在那某一个夜晚,有一个黑衣人风一般的掠过她的窗口。突然间,他又返回来,用脚勾着屋檐,露出雪白而整齐的牙齿,给她一个充满活力的微笑。然后非常自信的介绍道:“你好!本人是一个采花贼。”少女紧张、慌乱,因为她是第一次看见一个采花贼,一个如此有魅力的贼,偷心的贼。他们谈了半宿的话就分手了,而少女甚至成为了别人的奶奶了,还一直甜蜜的回忆着这个故事。在杀手的问题上,男人的态度很象这个女孩子。

古龙对女孩子的这种心理上的把握,我因为身体很重,没有亲身尝试过,因此不知道是真的还是假的。我只知道,一个中国男人是在各种英雄的故事里成长起来的,我们在童年时代里听过的最多的故事就是关于英雄的。英雄,雄性的雄。但是,等我们成长起来的时候,所有的英雄都已经死掉很多年了。所以,作为男人,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变成女人。

女人的小鞋穿在脚上,男人的小鞋勒在灵魂里;女人打扮自己取悦自己心爱的人,男人奴颜婢膝满足农业社会体系的要求;只有一个女人成为了将军,她叫花木兰。有很多男人阉了自己完成个人价值,他们叫九千岁,叫做帝师,叫做文王。。。。。。他们比母亲更坚韧,比织毛衣更耐心,比计算鸡毛蒜皮更严密,比后宫里争风吃醋更善妒,比揪头发骂街吐口水更下作,最终才能成为伟大的男人。

所以,每一个男人象个怀春而寂寞的少女,等待着杀手先生从自己的窗前经过。看着街对面房子上跳跃潜行的模糊身影,看着自己的小脚,他们流泪了。不是每一个春夜里都有杀手先生经过,所以男人们寂廖的剪下一枝玫瑰,惘然插入瓶中,一声长叹。

在这种阴柔的气氛里,杀手坚硬的存在着。杀手早已经将生命卖给了浮士德的那个老朋友,所以杀手是高贵的。“手”在中文里,有某项操作员的意思。杀手于是对于终结生命有了一种操作的精确,杀人变成了一项同时具有暴力美学和黑色幽默特色的工作。记得在我居住的城市里,杀手敲响了某国际公司亚洲总裁的门。门开,枪响,两眉之间。门关,人杳,尸体倒地。一群人抽着烟讨论这事,有人长叹曰:“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也有人说:“瞧这效率。”

法国人很好的满足了我们的这种需求。每个人都有造梦的权利,要做就做一个最大的,最狂野的。Leon穿着大衣,戴着墨镜,悄无声息的站在你的身后,用放在你的脖子上的刀子,和你对话。这种最直接的对话,其实是每个人都最爱的。我们的意志顺着那冰凉的金属渗入和控制对方的灵魂和身体,远比妥协、斡旋、协调、平衡来得直接而干脆。我们在现实的各种力量间举步维艰的时候,当我们在纠结的各种关系间奋力爬向目标的时候,Leon用一把小刀向我们证明了一点:并非亚历山大才能用最简单的方法解开“谜之线团”。Leon隐没在黑暗中,强悍而凶猛,具有一个帝王的那种非凡力量和控制力。而在灿烂阳光下的我们,苍白而无力,软弱的爬行着。

据说,Leon是法国男人的代表了。我喜欢的是杀手的那种简单生活和男人应该具有的笨拙。毫无疑问的,通过他手里的那盆永远不开花的植物有一种隐喻:杀手得封闭掉一些东西。我们以为自己是在幸福之中,所以甚至建造了花园,却不知道自己因此变成了一个终日在繁重劳动和沉重责任下的花匠。建造一个花园容易让人变得迟钝而平庸,因为对这花园的爱,使我们永远的锁在方形的天空下。其实,一个人连一盆花都带不走。而我们却建造了整个花园,变得精致和细腻起来,一个精致和细腻的男人给人的感觉是倒尽胃口。男人应该精于使用斧头,在任意一个精确的弧线下将圆木劈成两片,而不是善于飞针走线。在这手脚的笨拙之中,我们留下了广阔的空间交由女性的温柔和细腻去填补。这世界很复杂,但是我们只能放下一盆不开花的植物;这世界很简单,只要你会使用一把斧头。

或者,有人会追问生命的意义何在?我看见炸弹的拉簧飞起的一幕,我以为那就是全部的意义。传说中的杀手都会有那么一天,他们要向魔鬼赎回自己的生命,把它慷慨的奉献给自己珍视的东西。如果一个杀手终生为金钱而杀人,那么他永远只是一架毫无感情的机器。一个没有什么珍惜的人,生命是不完整的。杀手注定必死无疑,在这一天到来之前,他必须找到什么东西,把自己的生命放在祭坛上,才能完整的完成他自己。他简单的一生,由于他当掉了自己的生命,所以超越了一起羁绊,成为了他想要的自己。他唯一不能控制的,就是自己的生命,因此他必须把它赎回来,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把人性和生命的尊严重新拿回手里,在最后的时刻,拥有生命的完整。这样的杀手,死而无憾,他的植物也终于能找到一块大地而安详的生长。

 6 ) 小萝莉与怪蜀黍阳光灿烂的日子

没人再有耐心读文字的时代

我想在每个周二晚十点,讲一个荒唐的故事,欢迎关注

---------广告结束,我让路----------- 1994年,娜塔莉波曼刚满13岁。这个双子座的活泼小萝莉在街上闲逛时,偶然被星探发现,继而被介绍给了吕克贝松。既然说是小萝莉,那么吕克贝松自然也不敢轻易下手。当时他正为《Leon》选角。与女主角搭档的是怪叔叔让雷诺。虽然挑选的过程比不上超级女声那么声势浩大,但用一波三折形容到底也不过分。总之这个满身灵气的女孩子俘虏了吕克贝松的心,事后证明也俘虏了一代又一代萝莉控们的心。 以美女作为开头,当然是为了吸引众多的眼球。话说回到本片,《Leon》,吕克贝松是奇才。无论是诸如《圣女贞德》之类的史诗巨片,还是《的士速递》这样的喜剧片,又或是众所周之的《第五元素》及《碧海蓝天》,吕克贝松永远都能够以他极具魅力的个人风格准确的把握叙事过程。对于枪战或是打斗,十分想要推荐的是另一部《暴力街区》,开头一系列的追逐场面让我顿时想要去学习攀岩。 话又扯远了。 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一个小萝莉,一个怪叔叔,还有我们从中作梗的小天狼星(片中的Stan后来出演《哈利波特》中的小天狼星布莱克,他总是适合这种疯疯癫癫的角色)。 Leon可谓是史上最为可爱以及百变的杀手。如果你想找个杀手做男朋友,并且带有那么一丁点儿“叔叔控”,那么Leon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熨烫衣服,只喝牛奶,洗拭叶子,每天让他的万年青在阳台上接受阳光雨露,自己独自去电影院傻乎乎笑嘻嘻的看《雨中曲》。这个男人在平日里看起来的确是呆头呆脑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可是他的确够体贴够温柔也足够聪明。更重要的是,磁性的嗓音和性感的胡须实在是足够浪漫。 于是,我们的小萝莉爱上了他。 所谓人生之事不如意十有八九。玛蒂尔达从小摊上了那么一家子的确也算是上辈子的冤孽。急需安全感的她在危机关头终于碰到了真命天子。Leon换上圆形墨镜,戴好瓜皮小帽之后,虽然穿着一身让人汗颜的不太得体的大风衣,不过的确是酷毙了。一个是不杀女人不碰小孩儿的怪叔叔,一个是决心复仇太过早熟的小萝莉,天造地设的一对。 怪叔叔是罗曼蒂克的,即便他自己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不过口味也是足够重的,撞上这么一个不好对付的小女孩儿。 所以千万别惹身边的小萝莉,她们随时可能拿把枪出来把你给毙了,要么就是轻易俘获你的怦怦直跳的心。 片子拍的不错。理所应当给五颗星,强大的导演,强大的演员,强大的制作团队。靠,居然连配乐也那么牛逼。比约克的《维纳斯般的男孩》或是结尾鼎鼎有名的斯汀为本片量身制作的《心之形》,无疑让吕克贝松彻底成功的从艺术影片向商业影片成功过渡。 众人齐心,合力断金。一个留芳百世的浪漫爱情故事应运而生。 那么,就从明天起,做一个会熨衣服的男人,为了健康不抽烟少喝酒养点花花草草,坐在椅子上睡觉就算了,但是诸如《雨中曲》这样的老电影是一定要看的。你很呆么?或者你并不怎么会穿衣打扮?没关系,只要热爱生活,懂得浪漫,那么小萝莉一定不会对你视而不见。 结局并不美好? 扯淡吧,只要安分守己,别老想着掐断别人家的门锁,结局注定是幸福的永远生活在一起。 今天是七夕,就祝愿这阴阳两隔的一对壁人来世可以相拥而坐,依偎在沙发上吃薯片看TVB吧。

 7 ) 再多爱一天也不够

我以为自己再也不会为了一部电影如此难过,我错了,我真是低估了我自己的“滥情”,以及我现在“滥情”依旧。 加班造成的脑子纷乱和剧情的精彩,双管齐下,我从看最后的半小时开始,似乎就已经在酝酿落泪的情绪。 里昂颇有几分失态地撞开警局的门,不由分说枪杀了那几个喽啰,马婷达和他紧紧拥抱,我宁愿相信,这样的爱,也是爱情。 谁能说一个12岁的小女孩能给的不是爱情?谁又可以肯定一个12岁的小女孩不能打动杀手那颗常年伪装冷漠的心?当马婷达勇敢地表示一些什么的时候,里昂诉说了自己的故事。看到小女孩脸上浮起的温柔怜悯的超越她年龄的表情,猛然觉得心中一恸。呵,我恨死了那么善于演戏的孩子,让我的心瞬间纠结成一团。 马婷达像个长大后的女人一样伺候里昂躺下,枕在他的手臂上,像只小猫般缩在他怀里,不知为何,想像中40岁的男人和一个12岁的女孩相拥入眠的情景难免带着几分猥琐,在这里,却很美很美。看上去,很温暖。 据说睡觉时从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里昂居然有了鼾声,这大概是他刀头舔血这么多年最奢侈的一次睡眠吧?只是,这样的美好来得太迟。我一点都不怨恨他也杀了许多无辜的人,在他最终死去的时候,一阵阵难过。泪水尽情流。仿佛我也和马婷达一样,深深爱上了这个孤独的杀手。 在最紧要关头,马婷达哭,怎么也不肯离开里昂。他承诺,他不会离开她,他感谢她,自从遇到这样一个小女孩后,他第一次躺在床上睡觉,他开始有了牵挂,他享受到生命中许多美好,最后的最后,他说,马婷达,我爱你。我不想去揣度这样的爱是怎样的爱,是爱就好。一点都不逊色于任何生离死别的熵情,我开始愚蠢地希望里昂不要死,只是如果他不死,那么马婷达怎样开始她的新生活呢? 只是我知道,如果我是马婷达,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里昂,不管以后会遇到怎样的人,发生怎样的事,里昂这个名字就是最温暖的一盏灯,他永远都会指引着生命中最让人眷念,让人觉得最安全的方向。 他死了,却带给马婷达一辈子的温暖,还有一辈子的思念。我不愿意用“初恋”这个词来形容马婷达的爱情,这样似乎太过轻浮;也许,那样的一种强烈的眷念和依恋,根本不能称为“爱情”。 只是,我还是很遗憾,里昂只度过了那么短暂的美好的时光。他为了一个这么小的孩子,奉献了自己的所有,直至生命。我不知道谁爱谁多一点。他就像一口干涸的泉,而马婷达凿开了他冰封的心,自此,涌泉相报,还嫌不够。如果非要说恩怨轮回,那么他上辈子一定欠了她的,欠了很多很多。这辈子,他用他的守护,包容,甚至宠溺,还有绝对的付出,来成全马婷达对他的爱情。 一个人一辈子活在一种绝望而甜蜜的怀想里,还会不会快乐? 我很坏心眼地希望马婷达一辈子都郁郁寡欢,就算她笑颜如花,在想到里昂这两个字时,瞬间心如刀割。我的确过于残忍,但感情向来残忍,期待也一样。 我总是喜欢纠结着过去不放。其实不是马婷达爱上了里昂,那个爱上里昂的人,是我。

 8 ) “每个女人的心里都有个里昂。”

冬日的城市傍晚,车辆飞快穿越过高架桥。
高大梧桐树与深蓝天空交际处,一群飞鸟在夜幕中盘旋。
我忽然记起玛蒂尔达说,在这儿我们安全了,里昂。
女孩抱着里昂的盆栽,穿越过校园长廊,从一群人身边沉默着穿过,走到绿树葱茏的校园草坪,走到秋日午后的阳光里。
女孩跪在草上,一边把兰花从盆中移入草地,一遍对着它轻轻道,这里安全了,里昂,我们会永远在一起。


里昂已经四十岁了。
他的生活除了做职业杀手外,每日一心一意擦拭他心爱的兰花是他全部乐趣。
女孩说,里昂,我想我是爱上你了。杀手问,你怎么知道。
女孩说,我感觉得到。杀手问,在哪里?
女孩把手放在肚子上,在这里,在我的胃里,它是热的。以前这里总像打了结似的,但现在不会了。
杀手说,恭喜你胃病好了,但这不代表什么。

可杀手在女孩向他表白后的那一次任务中,受了伤回来。
是啊,一向身手敏捷专业的他,怎会如此容易受伤。
那一定是他爱上了一个人,怪不得人们都说,你在爱的时候,总是不能心无旁鹜。
魂儿都被别人勾了去了,怎能专心致志干别的事?

可他告诉女孩,你只是胃病好了,并不代表什么。


原来我们都是那个十二岁的玛蒂尔达呢。
里昂,你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一句接一句的向你倾诉我爱你。
里昂,你不知当我在一场劫浩中逃离走进你的门前,你开门时那束阳光倾泻在我身上,我感觉好极了,我知道我有救了。
里昂,你不知我多希望我是你的那盆兰花,你在枪林弹雨中都要舍命保护它呢。

可终究,里昂像保护那盆兰花一样保护了玛蒂尔达。
并且在最后关头,在里昂埋了全身的炸弹拼命为女孩找到一条出路后的那个拥抱里,女孩哭着说,里昂,我不能失去你。杀手一字一句说,你不会失去我,你让我尝到生活的滋味,可以睡在床上,有牵挂。我爱你,玛蒂尔达。

我看到里昂终于逃了出来,脚步缓慢疲惫的走向门口。
我听到他沉重的呼吸声心跳声,我看到门外那温暖阳光和匆忙人群和车辆。
他们在经历一场生死患难时,你看世界,它不曾改变,它依旧匆忙。
我以为他们要见面要重逢了。可他还是被对手击中,沉沉倒了下去。
……


我还记得玛蒂尔达问里昂,人生好辛苦,还是长大就好了。
里昂道,一直如此。

呵,一直如此啊。

 短评

-Is life always this hard.or is it just when you're a kid-Always like this.

3分钟前
  • 浪味仙
  • 力荐

Leon的门打开,一束好象来自天堂的光照在Mathilda脸上。给他快乐,从不发问。细节和大方向都很出色,一部控制得几乎完美的电影。

7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力荐

或许是很多姑娘大叔控的根源。

11分钟前
  • Nalakuvara
  • 力荐

爱上了让雷诺。爱上了这个意大利杀手的温情。爱上了他脸部轮廓,和刚毅的线条。“人生诸多辛苦,是不是只有童年如此。”玛蒂尔达问。里昂说,“一直如此。”这样的话,击中了内心深处。

13分钟前
  • 。光本
  • 力荐

传奇,童话,传奇,童话,传奇,童话……

16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一半的魅力来自反派:Gary Oldman.

17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力荐

我到哪里找,像你这么好。

21分钟前
  • 高歌
  • 力荐

萝莉有颗御姐心,正太有个大叔身——邪恶又天真、残酷又温柔,多完美~

22分钟前
  • 沉歌
  • 力荐

我开始想要过得快乐,睡在床上,有牵挂

27分钟前
  • 杜扬Seatory
  • 推荐

这个男人他是从儿时的动画片里走出来的,是邪恶和童真的混合体,这令我着迷。

31分钟前
  • shu
  • 力荐

喜欢这个喝牛奶的男人

36分钟前
  • Cherry
  • 力荐

她对Leon说,自从遇见你后,我的胃,再也不痛了……

39分钟前
  • 眠去
  • 力荐

里昂只有一颗盆栽,不善言辞,爱喝牛奶。他不像,却真正是一个杀手。玛蒂达的到来,是包袱,也给里昂带来了生机。不过这种设定,注定是悲剧收场。里昂死后,玛蒂达将他盆栽的种子落地生根,里昂终于不再每日拿着手枪在椅子上不安地入睡,他落地了。娜塔莉波特曼太灵了,玛蒂达是如此特别。

40分钟前
  • 瓶子不能倒
  • 推荐

大叔萝莉的爱情💏,电影很好看也很经典,但我还是有点接受不了这种年龄差,这个里面还是诠释的很好,可惜大叔最后死了😭

45分钟前
  • 百骨金titi
  • 推荐

看到泪飙,世上最温情的杀手。幸运的姑娘在12岁就遇到了真正的男人。

46分钟前
  • 酚酞
  • 力荐

杀手又怎样?警察又如何?冷酷或者温柔,不是靠职业来评断。那个警察冷血的想让人捅死他~!而这个杀手,让人心疼的只想轻轻的温柔的抱抱他。

48分钟前
  • 伊豆
  • 力荐

我没啥感觉的公认好片。

50分钟前
  • 李同学live
  • 还行

Léon: You're not going to lose me. You've given me a taste for life. I wanna be happy. Sleep in a bed, have roots. And you'll never be alone again, Mathilda. Please, go now, baby, go. Calm down, go now, go.

53分钟前
  • Camellia
  • 力荐

一个杀手被一个萝莉害死的故事

56分钟前
  • 左宜右有Haak
  • 力荐

Here in my stomach. It's all warm. I always had a knot there, and now.. it's gone.

60分钟前
  • 小儿勾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