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之歌粤语

记录片大陆2023

主演:梁岩,苏扬,萍措卓玛,格桑央拉,丹真罗布,江村平措,顿珠次仁

导演:沈世平,阎昭

 剧照

更新时间:2024-06-02 04:52

详细剧情

  全片共五集,以年轻人为代表的当代西藏各族群众所折射出的精神特质进行分集,分别从“成长”、“新风”、“逐梦”、“守护”、“求索”为切面,记录下西藏当代年轻人正在发生的故事,讲述西藏在现代化的进程中,他们如何从传统中汲取智慧,利用所学,抓住时代机遇,实现人生梦想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正汇聚成一股潮流,寓示着西藏的未来。该片希望藉此向全球观众呈现一个丰富多元、具有强烈时代风貌的现代西藏,一个传统与现代正在交融的西藏,一个既古老又年轻、活力四射、富有想象力的西藏,让世人感受到世界最高的土地上当代中国人的生命高度和温度。

 长篇影评

 1 ) 是梦想中的西藏啊!

许多人都怀揣着对西藏的梦想,向往那里的蓝天白云、清澈见底的湖水以及充满历史文化底蕴的建筑。那些尚未踏足西藏的人们永远期待着启程的那一刻,而那些曾经去过西藏的人们总想再次回去,这就是西藏的魅力。 这部纪录片共有5集,由导演曾海若执导。整部片子以年轻人为代表的当代西藏各族群众所体现的精神特质为基点,分别从"成长"、"新风"、"逐梦"、"守护"和"求索"等不同角度记录了西藏当代年轻人正在发生的故事。讲述了在西藏现代化进程中,年轻人们如何从传统中获得智慧,利用所学,抓住时代机遇,实现人生梦想的故事。他们的故事正在汇聚成一股潮流,寓意着西藏的未来 世界上所有美好的生命都是有痕迹可循的,这正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意义所在。让我们共同成为美好的人,拥抱美好的生活,并通过文化使更多的人变得更加美好。

 2 ) 新西藏的样貌和女性形象,真的强推

本剧表现了新时代的新西藏是个充满活力、富有想象力的地方。它展示了一个融合了传统和现代的西藏,一个充满希望和潜力的地方。

《高原之歌》以其细腻而美丽的画面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片头的构图极具艺术感,藏族女孩穿着民族服饰与小羊在一片美丽的草原上共舞,展现了西藏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片中展示的美丽自然风景、丰富多样的动植物画面让人为之惊叹,仿佛置身于西藏的大自然之中。

除了出色的画面,本片还通过真实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引起观众的共鸣。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女性生物学家们和学校的女老师代表了当代西藏女性的坚韧和自信,展现了她们在现代社会中积极进取的形象。这种对女性的赞美和呈现让影片更具现代气息,也为西藏社会的进步增添了一抹亮色。

此外,片中展示的西藏样貌不仅承载了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也为西藏的年轻一代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和想象力的空间。

这样的情节让人感受到文化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让人对西藏年轻人的未来充满信心。

马术场景及对动植物的守护呈现了年轻一代对大自然热爱和保护的态度。他们不仅展示了自己的技能和能力,还呈现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之情。

这种对生态平衡的关注和保护意识让人对西藏年轻人的责任感和环保意识深感钦佩。

最后,以小羊为象征的“求索”展示了年轻人对未来无尽的好奇和探索精神。他们勇于追求个人梦想,并在不断尝试中寻找人生的意义。

这些故事情节表达出了西藏年轻人的坚定决心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总的来说,我对《高原之歌》给予高度评价。它通过五个分集生动地展现了当代西藏年轻人的成长、梦想和困境。

同时,影片所传达出的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对自然生态的保护以及对个人梦想的追求,都让观众感受到了西藏年轻人的智慧、活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高原之歌》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潜力的现代西藏,让观众感受到了这片土地上年轻一代的生命高度和温度。

它不仅是一部有关西藏的影片,更是一部探索人类精神和文化的作品。

推荐给所有喜欢探索多元文化的观众,相信你们会被这部影片所触动、启发和感动。

 3 ) 《高原之歌》——西藏童年的创新潮流

《高原之歌》纪录片展现了西藏童年的多彩世界,不仅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故事,也是西藏新潮流和创新精神的见证。影片通过展示西藏年轻人的热情和活力,揭示了西藏这片古老土地上的新气象和创新潮流。

影片中介绍了一位以原创藏文音乐讲述童年的斜杠音乐人。他将现代音乐元素与传统藏文相结合,创作出独特而富有张力的音乐作品。他通过音乐,表达了对童年回忆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向往,展现了藏族青年的创新和个性。

另外,影片还聚焦拉萨这座古城,展示了西藏年轻人的时尚思维和创新力。这些年轻人受到良好的教育,眼界宽广,视野开阔。他们热爱祖国和家乡,用所接触到的知识和文化,将传统与现代相融合,为西藏注入新的活力。

在西藏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越是古老的地方,越是有创新的空间。《高原之歌》展现了西藏年轻一代的热情与激情,他们将自己的才华和热爱投入到西藏的建设和发展中。他们以新的理念和创意,为这片古老城市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总而言之,《高原之歌》以其真实感人的故事和精彩绝伦的画面,展现了西藏童年的五彩成长和创新潮流。影片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了西藏孩子们纯真快乐的童年,也向世人展示了这片土地上年轻一代的热情和活力,以及他们为西藏的发展所做出的贡献。无论是西藏的文化传承还是创新发展,都在《高原之歌》中得到了生动的呈现。推荐给所有热爱纪录片和关注西藏文化的观众,让我们一同领略西藏童年的绚丽多彩,感受创新潮流的魅力与活力。

 4 ) 央视的纪录片《高原之歌》展现了西藏美丽的人文与生活,令人深感触动!

该片记录了现代西藏人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与其他西藏系列纪录片聚焦于信仰不同,这部作品专注于西藏人的生活方面,展示了他们的梦想、热爱和手工艺。这些热情贯穿于他们的生活中,使他们的人生绽放出耀眼的美丽。

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为重要。”这部纪录片再次坚定了我对这句话的认同。影片中展示了那些从小学习骑马、释放天性、展现个性的孩子们;那些在求学时就明白自己热爱西藏戏曲的学生;那些热衷于传承手工艺的人们;那些怀揣梦想,通过文创商品传播西藏文化的年轻人们;那些仍然坚守古老神秘的祭梦习俗的年轻人们。

正是文化与信仰让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坚定自己的选择,并热衷于追求梦想。这就是西藏文化的力量。

我相信,在中国的每一个城市、每一块土地和每一个民族中,都存在着独特的文化和价值观。只要我们发现并选择坚持传承,每个生命都能散发出世俗无法带来的光彩和美好。这也是我们作为人类所生而具有的意义之一。

因此,如果可能的话,请让我们共同去探索本土文化,推广和传承。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你永远无法知道本土文化背后蕴藏着怎样的光芒和力量。

 5 ) 看完《高原之歌》,我心神往,期待再去西藏。

我对《高原之歌》感兴趣也是我2012年准备结婚,我和对象说服双方父母,准备旅游结婚,最终的目的地就是西藏拉萨。我们从湖南出发,经过西安,青海湖,一路做火车前往终点站西藏拉萨。

记得第一天到了很兴奋,之前还担心高原反应,发现没有,当天晚上还参加村民自发组织的舞会。第二天很开心的游玩布达拉宫,我还开心的跑起来,谁知第二天就有点高原反应,刚开始还以为自己感冒了。不过,那会年轻,身体扛得住,游玩了三四天。

不觉得十年过去了,这两天再回看曾海若导演的《高原之歌》,还是感慨,也收获了很多回忆,看着熟悉的场景,很是亲切。十年了,一直在忙碌,希望再去,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时间和机会,先就从曾导的纪录片里感受今天的西藏。

片子整体效果看出成熟的摄制团队,保持着很高的水准,更主要让我看到了同时期西藏年轻人正在做的事情,他们正青春,在追寻自己的梦想,丰富多元的呈现,活力四射的西藏。是的,我也青春梦想过,关键看到他们在行动,在践行自己的梦想,那么的亲切和共鸣。因为热爱,而付出幸福的汗水,因为坚守,收获那么多感动。歌声,马术,生物学家,草原和童书馆,那么的和谐,正在西藏高歌。

看完很想早日再去西藏,再去,我可能会有着不同的心态,不一样人生感悟,毕竟离上次来西藏有十几年了,这十几年我经历让我相信,我能在这片土地找到归宿。西藏有太多我向往的地方,神往的美景,相信再次去会有更多收获。

 6 ) 高原之歌:这一代西藏的年轻人

《高原之歌》为央视出品的一部西藏主题的纪录片。将镜头对准雪域高原的影视作品不胜枚举,本片却没有拍摄巍峨的雪山和壮阔的草场,而是把目光锁定在人文层面。但你依然找不到刻板印象中摇转经筒的老人和磕长头的信徒,因为这部片聚焦的是一个你既熟悉又陌生的群体——那些生活在藏地的年轻人。

全片总共五集,分别从“成长”、“新风”、“逐梦”、“守护”和“求索”五个角度,讲述着西藏这一代年轻人中发生的故事。看完第一集的“成长”,便已感受到出品方的诚意。这的确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既有央视系列作品一贯的大气,又能在细节上予以雕琢。四个迥然不同的小故事,流露出的欢笑却是相通的,还有成长过程中那些如影随形的烦恼,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似曾相识的过往。

“成长篇”的第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一对马术父子。5岁的旦增格平,已经能够熟练地骑在马背上了。作为西藏最小的一名骑士,他有一个严厉的教练,那就是他的父亲扎西。去成都,既是去参加马术比赛,也是一次难得的亲子行。比赛时扎西紧张焦虑的不行,然而格平看上去却一身轻松,因为对一个孩子来说,玩是一种享乐。

第二个小故事,主角是一个痴迷藏戏的少年。14岁的丹真罗布,正面临一个甜蜜的烦恼。西藏第一届甜茶馆艺术节马上就要开始了,可他的藏戏团连人都凑不齐,还只能偷偷摸摸的训练。身为聋哑人的父亲,希望儿子专注学业,不想他搞什么藏戏。但对丹真罗布来说,失落的时候只要把扎念琴、鼓和钹拿出来,听到这些乐器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就会感到开心。

第三个小故事,发生在一个7岁的小女孩旦增益旺,和她在羌塘无人区做巡护员的父亲强巴之间。小女孩从牧区来到城市的幼儿园,准备在儿童节进行舞蹈表演,而父亲却日复一日地穿行在“人类生理极限试验场”中。那里不适宜人类居住,却是野生动物的乐土。强巴会把羚羊头骨和牦牛头骨等集中埋葬,防止被盗卖。有趣的是,旦增益旺的班级也不像内地幼儿园的小兔班或熊猫班那样,而叫做“小羚羊班”。

第四个小故事,总算轮到了一个“大朋友”,快30岁的大男孩丹真罗布。没错,和表演藏戏的丹真罗布撞名了,但大的这个也是一位艺人。他在创作新歌的时候陷入瓶颈,于是来到出生的地方——西藏当雄羊八井。在青藏铁路的柴油机车不断发出轰鸣声的青稞地里,他开始追忆童年时代一边玩耍一边看父亲修铁路的往事……

5岁的旦增格平,最终顺利地完成了马术比赛,尽管没有拿到名次,但这样的成绩足以让父亲骄傲。旅行结束后,严厉的“扎西教练”也变得温和了。需要成长的不只是孩子,大人亦然。化身《斑玛文巴》里国王的丹真罗布,和他的少年藏戏团在艺术节上大放异彩,就连班主任的儿子也在随后成为团队一员,他们再也不用秘密训练了。不苟言笑的强巴,却在女儿的舞蹈表演后连声赞叹,“你以前不跳舞可惜了,今天跳得太令人惊讶了!”

而我们的大男孩丹真罗布,也在雪山脚下的青稞地里,感受到生命的意义,那就是“一粒青稞”。他就是大地上的一颗种子,在这里生根发芽,长大成人。就像的儿时父亲修铁路,长大后他沿着父亲修的铁路,去东南沿海上大学,然后叶落归根,回到拉萨。直到这一刻,你才明白他为什么会在影片中说,“其实拉萨已经跟内地融为一体了”。

诚如第一集的片尾总结,“每一个童年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部纪录片的其余四集也都保持了高素质的制作水准。在此以第一集为示范,抛砖引玉,做个安利。希望有更多朋友来打开西藏年轻人的内心世界,因为无论何时何地,快乐都是成长的底色。

 短评

新时代西藏新风貌。现代西藏新青年的工作、生活。古老和现代的碰撞。最喜欢第三集,女性互助让生活更美好

5分钟前
  • 宝宝金水
  • 推荐

可谓另辟蹊径——从日常生活的视角出发,更聚焦关注年轻一代人的梦想和现实,着眼于当下人们的心态和目标,节奏片明快,满溢着强烈的青春轻盈气息,既有央视传统的自然风景摄影大片风格,亦兼顾到普通小人物的精彩人生故事分享;因而无论是视觉画面的纷繁流丽,还是故事所独具的剧情吸引度,虽也不无教化的宣传意味,但值得一看,更是世人了解当前藏区的一个切入点,以放低的视角刻意祛魅,从而让观众产生西藏与时代同进的现场感。最爱第三集“等梦”和第四集小藏羚羊与人类母亲的互动(心都要化了,有谁告诉我后来小羊到底怎样了)。

8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传统专题片,用来认识西藏。

9分钟前
  • 令希丰
  • 还行

央视出品的纪录片,质量就挺好的。几段西藏年轻人的故事串联,以“成长”“新风”“逐梦”“守护”“求索”为主题,从不同角度讲述了新时代新西藏,较好地展现了西藏的现代化,也更具青春化。藏区的风光真美啊~藏民更美~

13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不聚焦西藏的自然景观、历史人文……从年轻人视角展现西藏充满活力的崭新面貌,让人眼前一亮。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正赋予雪域高原新的机遇,在经济发展和文化振兴过程中,艺术是很好的抓手。

18分钟前
  • 把噗
  • 推荐

还不错 选材能看出有着明显的去神秘化倾向

22分钟前
  • 計画通り
  • 推荐

政绩验收成果报告的正能量短片,鸡汤味儿太重,拍得也很肤浅。

26分钟前
  • 阿孝咕
  • 较差

没去过拉萨,想象中肯定和低海拔地区的城市不同。但看过纪录片就会发现,其实拉萨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和低海拔地区没有什么两样。藏民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7分钟前
  • 月山行
  • 还行

最难得的是不猎奇,不把西藏作为一个神秘而遥远的圣地来“揭”、来“探秘”,而是用娓娓道来的家常式语气,来白描与讲述生活在那里的人,生活,劳作,努力,以及时间流逝的普罗日常,让你感觉西藏不远,而生活在西藏的人们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行走呼吸过日子。这样的风格像一个老熟人坐在你身边云淡风轻地说故事唠嗑,显得亲切,贴肤,舒适,有烟火气。

32分钟前
  • 不良生
  • 推荐

新时代的西藏,打破了我们对传统西藏的认知,天还是那样蓝,还是那样干净,只是人有了不一样的情怀,更充满希望和热情

35分钟前
  • 陈默
  • 推荐

拍得很美,看完想去西藏旅游了。在美景与诗意之外,纪录片也呈现出来了真实的藏区生活,能看到古老与现代、坚守与梦想交织在这片土地上,打破了在上世纪叙事下的香格里拉刻板印象,呈现出一股蓬勃向上的生命力。骑着马儿的少年,弹琴唱歌的男人,刻苦学习的学生……这些认真生活的人,才是西藏最动人的风景。

37分钟前
  • 枨不戒
  • 力荐

分成五个章节,以个人为主题的纪录故事,透过旁白,指出他们在做什么,和西藏的关系,面临什么样的境遇,叙事十分简单,也非常依赖旁白的解说,总体来说是一个新西藏的人物素材库。影片聚焦的大多数都是文体或者社区建设相关的人,也有叽萝喜欢表现的传统住民,在第三集中有一位律政新人从职业属性来说很新,从这些人的故事里可以看出拉萨和中国其他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了,第一集丹真也提到此点,开发模式也与其他古城类似。我很喜欢第四集那个守护药谷的人,那个小段落用了酥油花转场,很好看,但实际讲的事药谷里的植物,主人公自己将它做成成药,后续没有多说,不过第五集出现了一位种子猎人的教授,也是做关于藏药部分的研究,从素材内容来说,这两人其实重叠度很高,完全可以以藏药延伸去说,还能感觉他俩是有志同道合的人,不过这又是另一种叙事了

40分钟前
  • Morning
  • 还行

推荐第五集女性生物学家们,前面一集学校里的女老师。片头也做的很好看。藏族女孩穿着民族服饰和小羊的那个构图,太美了!童书馆,能看到很多优质内容童书的童年是很幸福的。马术,动植物。小羊在草地上。

41分钟前
  • 祭司(Ojas)
  • 推荐

藏民日常,高原风光,太喜欢了!

44分钟前
  • 承泽明
  • 推荐

我们用不同的步伐,走在相同的路上。视角很日常,可能也是因为这样内容就没有那么抓人了

47分钟前
  • 慢不下来的G
  • 还行

挺意外的是,着眼点是现代化的西藏。现代化中保留传统。学习现代马术的藏民,“用艺术唤醒古城(拉萨)”各种艺术探索。多一个视角,了解多面的西藏~

49分钟前
  • cynthia
  • 推荐

恐怕多数人对西藏的印象还停留在旅游式的猎奇,关注点多在自然风光,少有《高原之歌》这样,能有把视角落下来、落到普通人和普通人的生活上去的。当然,拍得依然很美,只不过这种美是带着温度的美,古老与现代、自然与人文交织在一起,让我看到一个生动的、充满活力的西藏。

50分钟前
  • 安东
  • 力荐

关于西藏,大部分的记忆还是在膜拜,遥望。譬如净化灵魂,譬如磕长头。但恰恰忽视了西藏人民,正在西藏生活的普通人究竟是如何日常的。央视的这部纪录片给了一个很好的入口,天路漫漫,我们要走进西藏,要唱起属于这个时代的歌,还是要靠这些普通人的故事。

52分钟前
  • 本来老六
  • 力荐

最近在看,每一集都透露着淳朴,原生态,是一种让城市人向往的理想之地

53分钟前
  • juicyzombie
  • 还行

五个切面里比较喜欢求索那集,为走到大地上的科学家们点赞,为青藏高原上顽强的人点赞,其他的都太飘然遥远,拉萨已经人满为患。西藏说不完的故事,却只说了一半,20230508R.I.P万玛才旦sad day.

54分钟前
  • 深夜声噎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