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24小时粤语

记录片大陆2019

主演:内详

导演:张旭,张昱,海金星,纵红雨,喻峰,俞格,李泽英,林宸西,麦克峰,方程,杜马斯然,王绮娴,赵擎,刘宁宁,周凝

 剧照

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1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2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3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4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5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6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13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14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15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16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17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18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19城市24小时粤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5-31 16:52

详细剧情

  由央视纪录频道推出的系列纪录片《城市24小时》(第一季)于2019年5月20日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首季《城市24小时》聚焦郑州、武汉、深圳、成都、厦门五座城市,以一天24小时为观察轴线,通过不同时间节点上真实和鲜活的生活图景,找寻每个城市独特的气质和个性;从司空见惯的日常琐事中还原被忽略的城市之美。

 长篇影评

 1 ) 至少应该打8.5分

这么好的纪录片,不知道为什么给这么少的分数。

每一集都喜欢。越看越感动。尤其厦门那一集。东北口音一出来,马上想知道这个人的故事了。

有趣的地方也多。印象最深的是成都软件园那几个直楞楞站着的人,随身携带物品的展示。最后一个人狡黠地一笑,浑身上下只有一把钥匙(还有个什么忘记了),也马上想知道这个人的故事了。但是导演没接着说下去。

还有九十岁的成都老爷爷,他孙子已经是爷爷了,他还在厨房里做回锅肉呢,这也太可爱了吧?

喜欢每一集洋溢出的烟火气。

敬佩编导的才情。

期待能有下一季。

如果没有第二季,打算再看第二遍。

 2 ) Untitled

一、郑州——20200120

作为一个南方人,我觉得我对广东省以外的区域都不太了解,于是看到北方城市的生活才会觉得这么新奇。火车拉来的城市,开头讲的就是郑州站,各式各样的人在这来来往往,车站的工作也很忙碌。看上去火急火燎甚至有点“凶”(个人感觉)的站长,在遇到走丢了的小朋友时,脸上流露出了微笑与温情,令我感觉很真实。学习豫剧的小姑娘勤学苦练,小小年纪就被送到豫剧学校学习。棉厂里的伯伯和昔日老友吃着烩面、富士康的工人们下班后的休闲时光,回想起来记忆点也不是很多,但是当时看的时候只觉得很有生活气息,很真实也很感人。

二、武汉——20200121

一上来就是吃!早餐,过早,热干面,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出来买早餐的景象,热闹非凡,每家早餐店都排得水泄不通,又是我没见过的场景。早餐店的工作者、制作面条的工人,凌晨四五点就要开始准备了。北方的城市总是给我一种秋天才有的萧瑟之感,可能是我想到北方时总是想起光秃秃的树干吧,但武大的樱花除外。下午时分是修整武汉长江大桥的时刻。晚上总是大家放松的时候,小龙虾供不应求。

三、深圳——20200122

与前面两个城市不同,深圳一上来就是投行老板上班记,高楼大厦、西装革履,少了点吃东西的烟火气。996在深圳进行的如火如荼,大老板分分钟几千万上落。接下来是三和人才市场,各种HR在招聘各种人才。关于深圳的故事几乎没有吃喝玩乐,大多是奋斗、拼搏、高科技。但城中村里的老阿姨、青梅竹马的小学生也让人感觉有丝丝温馨。

四、成都——20200122

本来挺期待成都的,但是感觉时间线比较混乱,比不上前面几集。先从大熊猫说起,这里就有好几个时间线了,大熊猫憨态可掬,和饲养员玩得不亦乐乎,虽然有很多人还想再看多一点熊猫,但是我觉得关于熊猫的内容过长了。接下来是茶文化,成都出美女,男女老少皮肤都很好,脸蛋还红扑扑的,很可爱。接下来是太古汇、宽窄巷子、徐家大院、陶艺,陶艺师突然做起了叫花鸡哈哈哈。本来是很期待拍摄的成都的火锅的,但是只拍了排队的场景和网红直播,都没有拍到关于火锅的实质性内容。

五、厦门——20200123

文艺之都,鼓浪屿、曾厝垵、沙尾坡、厦门大学……闽南语真的很温柔,男女老少都是那么的文艺。

 3 ) 中国五座城市的特色

中国五座城市的特色

总结下这几座城市在编导心中的特色:

深圳:金融;

郑州:铁路;

成都:熊猫;

武汉:大桥;

厦门:海鲜;

数字:

世界最大医院=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8000多床位;

世界最大大学城=武汉,120万学生,89所高校,95家科研院所;

成都=中国唯一一座2000多年城名未改,城址未变的省会城市!

另:

关于片中深圳工资收入的描述,似乎觉得有些过于夸大。动辄50万、100万年薪,深圳真的已经盆装斗量了?

9/22,智联招聘发布了《2020年夏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2020年夏季求职期深圳排名第3,平均薪酬10565元,

这个数字比4月份低了,当时智联发布《2020年春季中国雇主需求与白领人才供给报告》深圳平均薪资为10616元/月。

即便是排在他前面的上海,老羊也没觉得有那么多的50万、100万年薪者啊,尤其还是传统制造业领域的普通管理人员。

 4 ) 编导真题,深圳

其实这部片子感觉真的不咋样,但我真的很想抛掉一切专业的东西,仅仅从一个普通观众的角度观看,其实还是不错的(个人觉得),但我真的要感谢,湖南省教育考试院终于做了一次人。。。。。。。。。。。。。再次谢谢您,最后祝各位都有个好成绩。。。。。。。。。。。。。。。。。。。。,。。。。。。。。。。。。。。。。。。。。。。。,。

 5 ) 《城市24小时》随手记

1.郑州 郑州火车站,中国最忙碌的火车站,平均每5分钟就有一趟火车经过,可以通往所有省会。 服装物流大省。 铁路搬过来的城市,胡辣汤。 最大的货运列车编组站,郑州北站。 中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 梨园春,号称世界上播出时间最长的电视戏曲节目。 八大古都之一。 四厂烩面,童年的回忆。 富士康的普工。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球最大的医院。 2.武汉 曾经中国只有两座“大城市”,一座是“大上海”,一座是“大武汉”。 这个城市几乎没有人在自己家里做早餐。“过早”,因为码头兴盛起来的城市,九省通衢。 热干面。 武汉长江大桥,传统轮渡,养桥人。 光谷创业,创投会。 2018年武汉在校大学生人数突破了120万,超北京和上海,成为中国在校大学生最多的城市。 武汉大学,最美大学。 风光村,全中国位于城市中心的小渔村。 湖北博物馆,曾侯乙编钟,不能国外展出。 武汉东湖,城中湖,是杭州西湖的六倍。 雪松路的小龙虾 3.深圳 三和人才市场。 每4件国际专利申请中,有4件来自南山。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华强北,一米台面,就可以是一个公司,必须是创业公司。 全世界最多摩天大楼的城市,圈海造地。 深圳没有老龄化的焦虑。 深圳77位入选胡润全球富豪榜,人数仅次于北京,纽约,香港。 深圳最爱读书的城市,人均购买书全国第一。 4.成都 大熊猫基地 成都私家车保有量仅次于北京。早高峰的时间,至少比全国晚开始15分钟。 成都地处四川盆地,一年中阳光灿烂的日子不超过50天,于是,晴天便成了节日,过节要去泡茶馆。鹤鸣茶馆。 绿茶+茉莉花茶,名曰碧潭飘雪。 成都,看得见的地方写着休闲玩乐;看不见的地方藏着勤劳能干。 成都的回锅肉。 宽窄巷子,锦里。 成都是最盛产农家乐的地方。 天府软件园。春熙路 成都是中国最晚入睡和最常熬夜的榜单冠军。 成都的酒吧数量全国排名第三,仅次于上海和北京。 成都共有书店3460多家,只排在北京之后。 5.厦门 鼓浪屿的生活补给来自600米外的厦门岛,禁止机动车同行,所以200多名板车工人,保障着小岛最基本的生活。 鼓浪屿没有淡水,管道输送的淡水只能满足生活所需,没有洗衣店。 鼓浪屿的人口密度,是厦门市的三倍,岛上一万多常住人口。 游客的鼓浪屿。 跳岛。 中国76个国际机场中,某种意义上中国最繁忙的机场,因为只有一条跑道。 国际港口,引航员。 中国的高级引航员只有不到200人。 80多年前,厦门岛先后出现了9个以序号命名的农贸市场,唯独第八市场存活,最古老新潮文艺的菜市场。 10间店铺就有一家沙茶面,海洋文化的融合。 厦门最不缺少的就是文艺。 沙坡尾,过去的沙坡尾是避风港,如今是文艺的代名词。 我还真见过厦门大学网红导游,老纪。 曾厝垵,传统与潮流你方唱罢我登场。

 6 ) 无题

我严格意义上不是100%的成都人,我和我父母的籍贯都在川中一个小县城。在某沿海小城市出生,到了9岁才到的成都,18岁出国。

这部片子里所传达的那种所谓“老成都”的悠然境界,我不置可否。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我的确是去过的,但那也是出国两年之后再回来想接接地气,体会一下所谓“老成都”生活了。泡杯三花,可惜的是作为半个成都人,我打不来麻将(四川话,就是不会打的意思)。再掏一下耳朵,中午和跳广场舞的大爷大妈们一起吃10多块一盘的盒饭,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个城市的一部分

我最初到成都的时候是住在水碾河,那是一个银行的老职工宿舍,五层楼高,不通电梯,住在顶楼虽然夏天很热,但我经常喜欢爬到楼顶去看在猛追湾的电视塔。下课之后有时能遇到用扁担或是摩托车驮着两个大黑木桶卖凉面豆花(一般这种车子上还放了个喇叭,里面虚幻地播放着摊主的吆喝:“凉面~豆花er~“)

可惜,这种比较接成都地气的市井生活只过了两年。之后就搬到三环路旁的新房子,周围全是安置房和没有拆迁的城乡结合部。一种非常粗粝、半原始的状态,仿佛见证着这个城市的新陈代谢。出国之后每年回国一次,感觉城市化的速度越来越快,地铁通的线路越来越多,以前自己总是身处在这个环境中浑然不觉。当作为一个留学生被强制从自己从小长大的环境中抽离出来,每隔一年再放回去一段时间,这种巨大的变化让人的感觉是十分真切的。快速进行的城镇化,给我带来的冲击,我作为一个所谓的“成都人”每次回国都要借助大众点评或者某某微博、微信公众号才知道哪里好玩了。每个中国的旅游城市都有一个古镇,上面有卖烤羊肉串、烤鱿鱼的摊子,有所谓的原生手工艺品,实际大多来自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还多半有一个抱着把破吉他卖唱的伪文青,安抚着远道而来集体刻奇的人们。

我不知道,我还是否有资格评价成都了。

 短评

又是不可避免地以一种外地人的刻板形象来拍,没有人天天喝胡辣汤,那玩意上火,天天喝顶不住,更无语的是每个河南人学说话的时候都被家人教豫剧?!铁路和纺织厂部分确实是郑州的灵魂,豫剧小学和郑大一附院部分没必要拍那么多,既然代表劳动力和制造业富士康都被拍了,那代表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龙子湖大学城和东区cbd,高新区也应该上镜,所以很片面。

5分钟前
  • 风轻轻地吹呀吹
  • 还行

深圳人人996,隔手下一集成都,6点多熊猫基地门口一堆人在排队等看熊猫

10分钟前
  • 稻田里的大米
  • 还行

地球知识局推荐的纪录片,看了一集,郑州,不想看后面的了,感觉一般。城市,是目前大多数人生活和工作的环境,它的24小时都在经历什么,从凌晨4点的郑州火车站开始,货运编组,二七塔,商代古都,胡辣汤,豫剧,棉纺织基地,全球最大富士康工厂,全亚洲最大医院,一个个零碎关于郑州的前段被刻意拼凑。表现城市不应该只是一些代表性元素简单的堆叠,而这些元素也不并符合24小时这样的定义,没有升华主题的记录,就是视频映像的流水账,一个个元素切换,郑州这座城市对于生活在其中的人,和看到纪录片的观众意味着什么,好像完全没有表达,解说也很空洞,没有内涵,不及格。

15分钟前
  • 立冬
  • 较差

第一集就热泪盈眶了

18分钟前
  • 河源
  • 推荐

“悟空悟空,你愿意拍纪录片吗?” ”不愿意,因为不挣钱”

19分钟前
  • 姗姗白衣示如心
  • 推荐

郑州:真的没听说要从小学豫剧,倒是想尝尝咖喱味的四厂烩面。武汉:拍出了大武汉的江湖气~怀念2009年华农一块钱一碗的热干面。深圳:借人工智能之口,吐槽拍纪录片不挣钱,服气!成都:陶瓷窑里烤出荷叶鸡,萨克斯奏响苏三起解,窗含西岭千秋雪,碧潭飘雪最成都~厦门:要不是看这部片,我还以为厦门的关键词叫“过桥”……郑州五年,又刚好在过去十年间行走过武汉、深圳、厦门、成都。一座城市的24小时哪能浓缩在50分钟里,值得纪录的又何止24小时。

21分钟前
  • ysole🌙
  • 还行

不得不说,中国的城市已经越来越趋同,只有吃,能区分彼此~

23分钟前
  • 老韩
  • 推荐

本人生活在郑州,所以特意看了第一集。在这里你几乎看不到高楼宏宇,也没有官方gdp式的城市色彩,里面是这个城市里最有温度的人物,行色匆匆,来去无名,被裹挟在这个城市的机遇与没落的洪流中。本集呈现的郑州像一杯泡好的茶,用力一摇,茶叶,茶根,茶渍,在杯子里翻滚,混混不清,但有茶香飘过。

26分钟前
  • Tutubaba
  • 推荐

深圳三和人才市场和证券交易投行大鳄真是千差万别。

30分钟前
  • 苏黎世的列车
  • 推荐

不明白为什么要选深圳这个毫无个性又面目模糊的人工城市,堪称最大败笔,果不其然也是全季最难看的一集,渗出屏幕的铜臭味和尴尬。虽然创意是抄的,但素材和编排还是不错的,最大的看点还是人情味啊。

34分钟前
  • m89
  • 推荐

依旧是以武汉的过早作为切入点,场景和时间的转换衔接十分自然流畅,恰到好处的现场音生动展现武汉人的烟火气,某些点会讲述繁华热闹的现在,也会追溯过往,城市的立体感更强了!下午3点半的东湖和民谣歌手的那段转场,看到了更年轻,更时尚的武汉气质,让人特别喜欢!

37分钟前
  • 叫啥好呢
  • 推荐

看了第五集厦门的部分。要介绍这巴掌大小的地方,连出岛都没有。鼓浪屿八市沙坡尾曾厝垵,依旧是游客的厦门。

39分钟前
  • 木木
  • 还行

高配(山寨)版NHK纪实72小时

42分钟前
  • 桥下雪
  • 推荐

看了郑州,武汉,成都三个城市,看不下去了,总觉得台词有点尬,尬的原因是内容过于的绝对,没有展现出一个城市的核心和多元化,刻板印象的概括了一个个城市,24小时的内容显得空洞,并且每个城市没有完整的逻辑性。

44分钟前
  • cancan
  • 还行

我想喝胡辣汤

47分钟前
  • Яανeη
  • 推荐

希望出第二季。作为旅游城市,成都和厦门这两集明显突出了美食美景的比重,休闲或文艺模糊了24小时,很符合外地游客对两座城市的幻想,但一时间也让观众忘记了主题。也许这也是城市的特色使然,它们本身就没有那么争分夺秒。而本地观众有时候也不买账,永远觉得拍不出他们记忆里的风土人情。可是啊,工业化以后,故乡便变成了城市,信息化以后,连城市的面目也开始模糊,改变成了唯一的永恒,我们需要警惕这种现象。第一季虽然不完美,但是瑕不掩瑜,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城市的专属记忆,我们需要呼吁和鼓励多多的记录者,从千千万万个侧面去留住我们共同的家园,保留住每个地方的特色,哪怕是正在变化中的特色。

50分钟前
  • 再喝咖啡是狗
  • 推荐

看第一集感观不错,当看到深圳的时候发现拍的太表面了,当看到成都就更加明显了,我生活在成都,无法认同这种旅游攻略式的描述,尤其是请斗鱼网红来我不如直接去看直播好了!剧组里有人是这位朵一的榜一?每天刷大飞机吗?

54分钟前
  • 小熊King
  • 较差

铁道,服装批发,豫剧,商代遗址,四厂,富士康,郑大一附院。48分钟的时长,其中铁路说了将近20分钟。形成的画面和印象是火车拉来的城市,全国最繁忙的火车站,全球最大的医院,人口大省,劳务大省。非常典型的河南印象。我强烈怀疑导演直接从新闻里抓取的内容要点。(而且文案写得真差

59分钟前
  • 周五晚
  • 很差

郑州,武汉两集尚可。其他三集,尤其深圳……怎一个乱字了得。形散神不散何意?可不是强行串联。写文本的人迫切需要进修。

1小时前
  • 林雁飞
  • 还行

热干面、大桥、轮渡、江汉关、光谷、武大、编钟、武汉人的东湖、红钢城、小龙虾、冯翔的汉味民谣汉阳门花园…很了解武汉,拍出了武汉的烟火气,一个江湖气十足、码头文化深刻烙印入骨的武汉栩栩如生。热干面贯穿首尾,这就是武汉的精髓。乡愁 武汉 怎不思念他。

1小时前
  • 纵马拜尔戈斯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