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间(2015)

剧情片其它2015

主演:布丽·拉尔森,雅各布·特伦布莱,肖恩·布里吉格斯,温迪·古逊,阿曼达·布鲁盖尔,乔·平格,琼·艾伦,卡斯·安瓦尔,威廉姆·H·梅西,兰道尔·爱德华,罗德里戈-费尔南德斯-斯托尔,罗里·奥谢,汤姆·麦卡穆斯,杰克·富尔顿,梅根·帕克

导演:伦尼·阿伯拉罕森

播放地址

 剧照

房间(2015) 剧照 NO.1房间(2015) 剧照 NO.2房间(2015) 剧照 NO.3房间(2015) 剧照 NO.4房间(2015) 剧照 NO.5房间(2015) 剧照 NO.6房间(2015) 剧照 NO.13房间(2015) 剧照 NO.14房间(2015) 剧照 NO.15房间(2015) 剧照 NO.16房间(2015) 剧照 NO.17房间(2015) 剧照 NO.18房间(2015) 剧照 NO.19房间(2015)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4-06-18 05:16

详细剧情

女孩乔伊(布丽·拉尔森 Brie Larson 饰)被一个叫“老尼克”的男人拐骗,之后被他囚禁在其房子后院的棚屋里长达七年之久。在此期间她遭到强奸,并生下儿子杰克(雅各布·特伦布莱 Jacob Tremblay 饰)。靠着老尼克时不时的物资补给,母子二人艰难度日。尽管如此,母亲还是竭尽所能,为儿子杰克创造了一个安全而开心的成长空间。这个狭小逼仄的房间,成了杰克生活成长的神奇小天地。在杰克度过了他的五岁生日后,母亲决定告诉他真相,在这个小小的房间外面,有着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开始策划逃跑计划,决心要逃出这个囚禁他们的房间……  本片根据艾玛·唐纳修的同名小说改编。

 长篇影评

 1 ) 即便囚于牢笼,也不要丧失定义自由的能力

(文/杨时旸)
    事实已经证明,今年真的是奥斯卡的小年,入选的片子大多数都没有惊喜,当然,那些片子谈不上是烂片,但问题在于都透露着一股看见开头就能猜到全部走向的平庸气味。这种正确得毫无瑕疵的状态有些让人厌倦。在几部热门电影之中,这部《房间》似乎还稍稍有些不同,相比于《间谍之桥》中充满着陈词滥调的国家和历史宏大背景的叙事,这部电影更贴近“个人”。
    大多数人在开头就能看穿这个设定:一对被囚禁的母子如何挣脱桎梏重回世界的故事。不同的地方在于,被囚禁的那个男孩从未见到过外面的世界。他短暂的五六年的生命中一直在这个几平米的小屋子里度过,唯一与外界联系的就是房顶的一扇小天窗,以及一台信号不太好的电视机。有趣的地方就在于此,对于这个男孩儿来说,这个房间就是全部世界,他在电视中所看到的,他都认为是只属于电视的、虚构的东西,只有他在房间中能触摸到的才是全部的真实。所以,相比于母亲的绝望,孩子觉得一切都好,一直安之若素。
    妈妈是几年前上学途中被绑架的,日后一直囚禁于此,无法逃脱,被迫与绑架者生下了孩子,直到孩子稍稍懂事,她才觉得似乎可以借助孩子逃离这里。她训练自己的儿子,让他装病,装死,以便让绑架自己的男人把男孩儿的“尸体”带出去,寻找求救的可能。这并不是一部惊悚、悬疑类型片,所以,即便有着紧张的氛围,电影的着墨也并不在渲染这些,而是探讨了一个人在内心中关于自由和禁锢的定义。
    男孩儿从不知道树叶是真实的,也不知道街道、汽车与人群的概念,更缺乏与人类互动的经验,所以,当他背诵着母亲教授的办法,从那辆皮卡上跳下,在街道上奔逃的时候,基本上处于一种震惊之中。一个适应了囚禁的人,对于自由是有恐惧的。这一点并非虚构,在现实中已经被证明,某个小国的人由于特殊原因逃往他国,原本认为应该从此享受正常生活,却发现那个群体的自杀率居高不下。这一点,真的让人感到悲凉。
     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在讲述如何逃出有形的囚禁,那么后半段则是讲述如何逃出无形的、心灵的囚禁,从而进入真正的自由。后者,更加艰难。
    大多数人错误地认为身体被从牢笼中解救出来,一切就会顺理成章地变得顺遂,似乎一些都得到了妥善地解决,但其实,只有当事人知道,更深邃的囚禁是对于内心的封闭,以及挥之不去的恐惧与隔膜。就像电影中所展现的,无论媒体、家人、邻居,都把这一对母子当做一种“观看对象”或者“呵护对象”,他们成为了深藏故事的人,其实,什么时候他们能被“无视”,什么时候他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而更重要的是,他们自己什么时候才能平静地审视自己的经历,承认它,并只把它当做一段过往,而不是一个障碍。
    那个男孩儿成为了最重要的转折点,他比成年人都要无畏,即便最初也经历了不适应,但很快就能更好的融入社会。更巧妙的是,在不经意间,孩子拯救了母亲。他一直念叨着想回到那个被囚禁的房间看看,对于孩子来说,那是曾经的家,有着温馨的记忆,即便这听起来很残忍,但对他而言,就是如此,而他母亲的态度从最初的阻止、厌恶到最终答应。孩子回到了那个破乱不堪的地方,对着椅子、水槽、衣柜,说着再见,就像影片开始,孩子每天早晨对着房间中的一切问着你好,当孩子用稚嫩的方式挥别过去,在一旁的母亲也同样真正走出了内心的牢笼。
     对于妈妈来讲,这个男孩儿的身份本身成为了一层隐喻,他是绑架者与自己的儿子,他身上混杂着一半爱意与一半仇恨,而他终将伴随自己的一生,她必须学会接纳这一切,曾经的苦难是无法回避的,就像眼前的孩子,但我们需要具备那种自己解放自己的能力。他人只能从外部对我们进行有形的囚禁,只有我们自己才懂得如何卸下内心的镣铐。实施囚禁的人就是为了毁灭他人,但我们即便触摸过牢笼,也仍然不要丧失定义自由的能力。这本身就是一种反抗和胜利。

 2 ) Mom,say bye bye to room

      女主凭借这部电影获得了奥斯卡影后,慕名而来。看完我只想说一句话:那个小男孩是没有提名么?完全可以提名最佳男主啊?难道是有年龄限制?另外,要不是我之前就知道他是男孩子,单看影片,他真的太漂亮了,还是长头发,就像一个洋娃娃,跟女孩子一样漂亮。

      回到电影本身,我想女主真的从room走出来应该就是jack叫她说的一句话:Mom, say bye bye to room。至此,她才真正脱离了room。

       一开始在房间里的戏份都比较昏暗,本身房间环境就局促,只有一个天窗可以透些许光亮出来,作为旁观者我们也许是冷漠的看客,影片说七年了,女主被困在这里,不过有个小孩,估计被迫生了下来。这七年间要是没有后来的这个小孩,估计很难挨过去吧。但我却没有那么强烈的感受,只是慢慢的随着剧情的发展,开始理解她的那种心情。绝望过,发疯过……

      我想我没有那么坚强的意志,七年我就疯了吧。女主跟小男孩相依为命,同时不放弃出逃的机会。就在jack五岁生日的时候,女主开始跟jack说外面的世界。她想借助jack的小小力量出逃。我们站在jack的视角想一下,五岁,自从出生便生活在这个小小房间里面,这个房间就是他的世界,他的宇宙。外面的所有的一切都是虚无的,对他来说都是假的都是不存在的,电视剧里的也是假的。所以当他妈妈颠覆了他这个世界观时他是崩溃的,他不愿意接受,他大喊大叫着,不想讨论这个话题。Poor child。幸好得益于女主的良好教导,jack生性乐观,爱妈妈。为了妈妈他愿意去做妈妈交代的事情。真是个好孩子。

      经过一次失败,他们计谋成功了。他们得救了!在女主从房间里跑出来跟jack相拥的一瞬间,我还是感动到了。故事当然没有结束,他们是从房间出来了,可是他们的心还没有走出来。

      孩子越小,越容易重塑 世界观,所以,Jack很快就慢慢适应了外面的这个世界,这当然离不了亲人的爱护。可是对女主来说太难了。噩梦般的七年很难从脑海中抹去。所以,她歇斯底里,她想不开,在上了访谈节目后,记者问她:为什么不在刚生下小孩子的时候把他送走,这是不是对小孩子最好的选择呢?本身女主就没调整好状态,这么一问她更加想不开了,看了真是心酸啊。也许是母子连心,女主吃安眠药自杀,Jack听到了声响跑去看她,又一次救了妈妈。

      救了妈妈两次的Jack说想回到room去看看,毕竟是他出生迄今为止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一一告别房间里的一切,并跟妈妈说:Mom, say bye bye to room。

      未来还很长,从房间走出来走向未来。

 3 ) 严肃影评#7:第一次看见世界的感觉 --- 8.5/10

<图片1>
小时候,总会有大人跟我们说:“一定要珍惜小时候的无忧无虑,长大了世界就会完全不一样了。”但作为涉世未深的小屁孩,我们总是挥霍着这些成年人看起来珍贵无比的时光。只有到我们终于长大了之后,才会感到遗憾。遗憾眼前的世界不再无忧无虑了,遗憾我们不能再天真无邪地大笑了。所以后来每当我们见到眼前的孩子活蹦乱跳的时候,我们总是蹲下身子告诉他们那些同样的话,希望他们能够好好用一双天真无邪的眼睛看这个世界。

电影是一种奇特的媒介,因为在有限的两小时内,它给观众们提供了一条通道去体验平时无法感受的视角。我们喜爱电影,大概是因为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能逃离喧嚣的现实,感受与平时不一样的世界。但即便如此,导演们却很少在非动画片中试图通过孩子们的视角带给我们一段特别的经历。归根到底,电影观众们绝大多数都是成年人,而为了更容易让大家进入和了解角色们的世界,一个跟我们平时生活相近的视角似乎是必须的。但是《房间》这部小制作独立电影却向这种必须说不。在这一部充满着各种复杂感情的电影里,导演仑尼•阿伯拉罕森试图用一个对世界完全陌生的视角来讲述这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图片2>
这个视角来自一位五岁孩子的眼睛,而这位孩子却从来没有见到过我们眼前色彩斑斓的世界。《房间》的设定是那么的简单而残酷,由布利•拉尔森饰演的“妈”在七年前被诱拐禁锢在一个十平米不到的小房间里从此不见天日,而陪伴她的则是由雅各布•特伦布莱饰演的儿子杰克。我们看到她在狭小的空间里试图做一位坚强而严厉的母亲,我们也看到她使用着有限的资源尽力为儿子提供更有趣的生活。我们还看到这位孩子会跟房间里所有物品说早上好,我们还看到他也像一个正常的小朋友一般哭闹着要玩具。终于在杰克五岁生日之后,“妈”准备告诉这位小大人他所不知道的一切,以及想办法逃离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木屋。

虽然这种背景设置让《房间》不可避免地在很多地方有着悬疑生存片的元素,它却并不是一部简单的类型片。观看《房间》的过程注定是艰难的。事实上,我甚至觉得对比起同被提名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荒野猎人》,以及同时期昆汀的新作《八恶人》,《房间》虽然没有那些悬挂在镜头上的鲜血,却是一部更让人难受的电影。但不同的是,观众们在《荒野猎人》和《八恶人》结束后似乎并不能从艰苦卓绝的观影过程中得到什么回报(当然,这两部电影也不在乎要给予观众什么回报),而《房间》却能让人更热爱身边这个世界,以及生活本身。

<图片3>
电影有意识地在一开始就让观众们进入杰克的视角,让我们去发现在这一个五岁小孩的眼中什么是现实,什么是幻境。在杰克的眼里,“房间”就是世界的全部。他会跟“房间”里的物品打招呼,他也相信着天空只有头上的窗户那么大。我们跟随杰克的视角在简陋的“房间”中找乐子,我们同样跟随杰克的视角在晚上躲在衣柜里,我们甚至跟随杰克的视角目击了晚上发生在“妈”身上的龌龊事情。不一样的,仅仅是作为成年人的我们知道“妈”为了生存而选择接受这些残酷的事,而觉得世界上只有母子二人的杰克在知道不能作声的同时却不明白外面发生的是什么情况。杰克甚至可能不明白“妈”告诉他的逃跑方法,但他知道他不能没有了这位唯一的亲人。尽管他不知道周遭的警察们都在做什么,他却知道要回去找“妈”。而当杰克终于见到“妈”平安无事不顾阻拦地向他跑来的时候,观众们不知道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有锥心的痛,但却能肯定这个场景真的是本年度最催泪的拥抱。

或许是对外面真正世界的未知感,让观众们能更容易在感情上投注到杰克的身上。所以当他终于逃离“房间”在医院醒来,当镜头别有用心地对准那块杰克从来没见过的光滑地板的时候,当他小心翼翼地在这块陌生的地板上踏出第一步的时候,观众们很容易在心里呐喊感慨的同时感觉到久久未有的由未知带来的陌生害怕感觉。这,就是第一次看见世界的感觉。

<图片4>
然而第一次的新鲜感很快就被消耗殆尽,取而代之的总是对未知的恐惧。无论是对“妈”还是杰克来说,在“房间”长时间的生活意味着他们对外界的适应将不会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说《房间》的前半部分更多地选择了使用悬疑来推动剧情,那后半部分的焦点无疑是关于母子二人的纽带。无论是陌生媒体的追问,还是家人的不解,抑或是对过去的猜疑,母子二人都必须一起面对。

跟“妈”和杰克这段母子关系平行的,则是“妈”与她母亲的母女关系。我们能很容易地看到老母亲内心对女儿的罪恶感,同时也能明白她内心希望女儿和孙子往后能得到平静生活的渴望。但多年的分开让他们的关系变得复杂,还好杰克的存在拯救了“妈”,甚至拯救了这个家庭。“我爱你,奶奶。”仅仅是这么一句简单的话,我们再次被这个五岁小孩子纯粹的爱所感动,我们同时也被小孩子们那颗能迅速恢复的内心而震撼。当然,“妈”的情绪从谷底被杰克拯救起来的过程似乎过于简单了,尤其是考虑到他们在“房间”里七年时间所经历的一切。但正是这一段母子在最难以忍受的逆境中仍然坚不可摧的关系,这一段所有观众都在生活中略有体会从而能轻易联系到的关系,给予了《房间》触动观众心灵的力量。

<图片5>
布利•拉尔森对“妈”这个角色的演绎,可能将会是定义她职业生涯的精彩演出。拉尔森在制作期间选择持续呆在角色里,就算是休息期间也不走出角色,更是故意调整饮食习惯来反映“妈”的所处环境。她也顺理成章地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女主角的提名,甚至可以说是大热人选。这位在《少年收容所》中就展现出超越同龄人演技的女演员,即便是在喜剧《生活残骸》里的演出也足以让其他人瞬间失色。但她细腻而有深度的演出却不是《房间》中唯一的亮点。雅各布•特伦布莱对杰克的演绎,作为观众们理解电影中世界的第一视角,真真正正地诠释了什么是天赋。很难知道到底特伦布莱在这个年龄知不知道什么是表演,但无论如何杰克毫无疑问将会是2015年里被演绎得最好的角色,甚至没有之一。他向一个容易被演绎得过分花俏的角色注入了朴素,尤其是贯穿电影的配音。毫不夸张地说,在这个大家都在为黑人演员喊冤的颁奖季,特伦布莱才是那颗最被忽视的遗珠。

拉尔森和特伦布莱在拍摄之余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培养他们之间的感情,而我们也可以肯定到房间里面必定少不了各种各样出自他们之手的装饰和细节。也正是他们建立起的这种真实的感情,让不乏煽情情节以及身体和精神上折磨的《房间》,更像是一部近距离观察母亲与儿子如何在分离的痛苦、自由的释放、发现的喜悦下慢慢成长的精美故事。而电影的最后就像开头一样,镜头里再次只剩下了“妈”和杰克。这大概也是最合理的结局吧,因为只有当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把身后“房间”的门关上,共同走向正在发生的未来。

 4 ) “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

《房间》是由兰纳德·阿伯拉罕森执导,布丽·拉尔森、雅各布·特瑞布雷、威廉姆·H·梅西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于2016年1月15日在爱尔兰上映。该片改编自爱玛·多诺霍的同名原著小说,讲述了一个女孩被邻居所骗,之后被囚禁在一个狭小的房间里长达七年之久的故事。
《房间》讲述的是一个有关逃脱的故事。
小正太的母亲是被一个叫“老尼克”的男人拐骗,后强奸才生下他的。从他出生起,他就和母亲乔伊生活在一个小房间里。那个房间只有一个天窗,门也只有老尼克能打开,他们靠老尼克给的物资生存着。在母亲在努力之下,小正太在这个狭小的房间安全而开心地成长着。直到小正太五岁生日后,他和母亲开始策划逃跑计划。小正太只有装病,装死,在地毯里滚动,记住停车、大叫、跳车、求助的步骤,才能逃出魔掌,获得自由。对于母亲来讲,这是逃脱长达七年的痛苦囚禁,而对于Jack来讲,这是对新世界的冒险。母子两个相依为命,母亲从一个小女孩变成一位伟大的母亲,而小正太也成长为真正的good boy。
 “没有人可以独自坚强,是我们每个人使彼此变得更坚强。”
“我们总要与社会联系的,没有谁可以一个人独立坚强成长。”
小男孩演的实在太好了!九岁的雅各布·特伦布莱,气场强!很棒!

 5 ) 徘徊的十七岁

期待很久的一部片子,今天看完后,真的感到很大的惊喜。第一遍看完又立马看了第二遍。

前半段剧情丰富,引人入胜,特别是Jake装死逃离囚禁的那一段,真是扣人心弦,不禁为他捏了把汗,生怕他在跳下车前被发现,又害怕他跳下车找不到人。后半段,展示的是逃离囚禁的母子俩如何面对全新的生活。这部分很多人都觉得力度不够,剧情有点乱七八糟。我第一遍看也这么认为,但第二遍梳理一番后,觉得电影对母子俩的心理刻画真的很到位,两人的心理变化差异更值得深思。

首先,我们要明白,离开那间小棚屋对于两个人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对于母亲来讲,这是一次逃脱,逃脱长达七年的痛苦囚禁,重新回到她原本生活的那个世界里。而对于Jack来讲,这是一次新世界的冒险,是惊险刺激的发现。在他单纯的世界观里,房间外面,天窗上面是电视的世界,电视的世界上面是天堂。他离开房间,只不过是去往那个他从未看见过,却无数次憧憬过的更高层次的世界。


正因为有着这种差异,所以两人在面对新生活的心理状态是完全不同的。在逃脱之初,Jack面对着全新的事物,虽然有着恐惧和疑惑,但更多的是惊喜,他要做的只是逐渐熟悉新事物,接受新事物,适应这个更好的世界。而对于joy,这个世界不是单纯的更好,她要承受的远比孩童眼中的新事物复杂的多,那是生活的改变,人生的崩塌。承受这种改变远比处于可塑阶段的小孩子适应新事物困难的多。

在她被囚禁在小棚屋里的时候,那个世界只有她和儿子两个人,Jack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和力量来源,她的整个身心都被母爱占据着,孩子是她的一切,她的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孩子。在这种母爱的激发下,她成为了一个坚强而称职的母亲,努力维护着孩子天真无邪的心灵。可是当她离开了囚禁,回到了那个充满无限可能与希望的世界里时,她要面对的不再只有她的孩子了,她的注意力不得不转到自己的人生上,她的欲望也因此变得比逃出那个小棚屋复杂的多。

在医院里,Joy拒绝了医生留院评估的建议。她说她真的很想回家。但这里的"回家"其实包含着远比回家多得多的期望。她不仅是想回到那个父亲母亲的家庭,其实还想回到自己原来十七岁时的生活,青春浪漫,无忧无虑,接受父母的爱。她在医院里与父母重逢之时,在感受着重回这个世界的欣喜之余,她的潜意识里产生了这种欲望。她只不过是走进一间房间,在里面呆了很久又走出来。恍若隔世但又没有真切感受到那种改变。

可是她的这种欲望注定得不到实现,当她回到家后,一切都不对劲了。她再也回不到那个可以在吊床上吃冰淇淋的家了,她的父母离婚了,住在了不同的地方。她翻出学生时代的照片,才意识到自己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轨迹有多远,自己的命运多么的不堪,她从一个十七岁的少女变成了一个五岁孩子的母亲,而原来的朋友过着她们原来的生活,什么事都没发生似的。

在小棚屋里,她对世界的所有信念都依托于Jack而存在。而当那扇门被打开后,房间不再是房间,她原来对于世界的信念也不复存在。在现实和旁人的映照下,她强烈的意识到她的人生被毁了,她的世界扭曲崩塌了。她要求父亲正视Jack,其实是要父亲正视自己,接受自己。她与母亲争吵,接受采访,其实都是在寻求内心悲愤情绪的突破口,期望得到关注与安慰。

正如Jack从孩子视角所看到的

"妈急着要冲上天堂去,但她把我忘了,所以外星人们又把她扔下来。"

她陷入了严重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困境中,自己的人生被毁了这种意识完全占据了她的内心。她忘记了自己还有作为一个母亲的伟大职责,她忘记了Jack还可以成为她的希望。所以,在那么漫长的囚禁过程里,为了Jack,她能够获得生存下去的力量。可是当她脱离了囚禁,她却忍心舍弃Jack选择自杀。

从十七岁一跃变成二十四岁,从青春少女变成一个母亲,这之间只经历了一间房间。这种人生的残酷是难以想象的。某种程度上,Joy其实还只有十七岁。在真实的世界面前,她被打回原形。

而最后能够拯救Joy的也只有Jack。正如他在房间里给她活下去的力量一样,他还要在真实世界里把她救出来。他在电话里用强硬的语气要她回到自己的身边,他把他的头发寄给母亲。当Joy说她是一个不称职的母亲时,他告诉Joy:可是你是妈啊。Jack带着他的母亲一起回到那个房间,要求母亲和他一样向房间里的一切告别。

Jack做的这一切,都让Joy不再逃避,重新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母亲的职责,Jack又成为她的希望与力量。她终于能够面对现实,接受这被彻底改变的人生。

 6 ) “男人”在《房间》里的形象

影片中的男性角色主要就四个:Old Nick,Joy的父亲Robert,Joy母亲现在的伴侣Leo,当然还有Jack——但他还是个幼儿,一头长发也模糊了性别,作为“男性”在前半部分影片中的重要性不高。 一切因Old Nick而起,男性是这场悲剧的始作俑者。男性的残忍和无情在Old Nick身上表露无遗,他面对追求女性的无能(=不能正常结婚生孩子只能靠绑架=不会沟通只会用暴力表达),除了生理需要在精神方面低标准要求;对自己亲生骨肉的不在意,包括杰克假装生病时他不急着及时送医,假死时也没表现出一点悲伤,倒是马上想到草草埋葬了事。 这其实是男性一种非常原始的表现,甚至可以说是男性的本性。现代社会男性的进步,其实就是学会一定的女性化。学会让步、包容、怜惜,学会爱。因为残忍和无情适用于在远古时代活下去的需求,而现代社会不仅要活下去,还要高质量地生活。可是Old Nick没有这些品质,他的生活就是简单地“活下去”。他是男性不堪一面的极度夸张。 Joy的父亲Robert,要比Old Nick进步得多。他是一个中产阶级的丈夫和父亲,如果没有绑架事件,他的人生算是美满幸福。可是他的致命伤在于“逃跑”:女儿失踪后不堪打击逃离妻子,找回女儿和外孙之后却不愿直视Jack,在Joy和Jack后期疗养的时间里也再也没有看见他露面。可以说,他的能力只够保全自己,所以每一次他都选择靠牺牲家人来渡过难关。 暴力和逃跑是远古时代男性的必备生存手段,从这一点来看,Robert仍旧没有洗去他身上原始的色彩,也不算一个合格的现代人。 而Joy母亲现在的伴侣Leo,展示的是一个理想的男性形象:内心柔软,善于沟通,富有爱心。影片在他身上的着墨并不多,但都是积极的描写。从Joy的母亲,以及回家的Joy和Jack最后是由Leo——而不是跟他们有血缘关系的Robert照顾这样的剧情设置来看,可以理解为他是我们追求的一种男性形象,是我们的美好愿望。 最后说到Jack,前半部的时间里,他都是仅仅以儿童形象出现的,包括一头长发、哭泣、需要喂奶等等,在房间里囚禁的日子使他成为了一个会说话的婴儿。但在他决定剪掉长发那一刻开始,他的男性特质就显露出来了:他开始接受母亲不是总在身边,他交了同年纪的小男孩朋友;最后,他与房间还有个告别仪式,他堂堂正正地进入了新生活。 在Jack身上,他没有遗传到Old Nick的残酷无情,也没有遗传到Robert的懦弱胆小;他是母亲生活的曙光,也是母亲逃出房间的动力,我们可以理解为,他是我们对新一代男性的希望和寄托。

 短评

用孩子视觉掩盖一个冰冷世界,第二次走出“房间”说byebye才真正的走出了房间。“我是个坏妈妈”“但你是妈妈”。世界险恶,但还是很美好的。故事不煽,依然感动。

3分钟前
  • 帕拉
  • 推荐

小男孩才是真正的主角,故事站在受害者的视角上,讲心理自救,母亲努力让儿子和同龄的孩子一样,故事选择了一个非常有趣的切入点,环境改变到内心改变,一切都以小男孩的情绪展开,很有难度,所幸小男孩的演技是奥斯卡级别的,剧本是模式化的类型片写法,前一个小时非常完美,拍的工工整整。★★★★

7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3.5入;被小主角打动好多次,那个在成人眼里充满黑暗龌蹉的“房间”,却是他童年梦幻的乐园,可以和光影追逐,可以和家具嬉戏,孩子无穷的想象让密闭空间变得无穷大,前半部拍得既美丽又残酷;融入外界后线索较芜杂,没有处理好,“你又救了我一次”和告别仪式真催泪。

1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后半段差了点,仍然是个不错的故事,主要是两个演员太棒了。某场戏太催泪,哭得不能自控。

15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我们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以每样都试试…这世界上有那么多东西,有时候还很恐怖,但是没关系,因为还是你和我在一起…”缩小的房间,变大的世界,2015像《阳光小美女》一样的惊喜黑马之作。结尾和房间再见有强力泪点:“再见盆栽,再见椅子一号和二号,再见桌子,再见衣柜,再见水槽,再见天窗…”

16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终于明白为什么纵然逆天如卡罗尔里面的女王大人,今年影后的赔率还是不如 Brie Larson了,演得真好。虽然后半段节奏有瑕疵,但故事说得挺完整 #向过去告别才能拥抱新生活的开始,否则就永远是个阴影#

17分钟前
  • davekozg
  • 推荐

女警察询问那段。。热血沸腾

20分钟前
  • Pirouette
  • 力荐

电影开场一个半小时:卧槽原来这孩子是男的!!!

23分钟前
  • Fay Kellum
  • 力荐

#LFF2015# 前半程在room里是有趣博眼球的地方 但后半程逃脱room之后才是决定该片是鸡汤还是严肃戏剧的时候 然而后半部分表面化了所有实质性问题 两位主演都一级棒 可惜沦为了亲情鸡汤

24分钟前
  • litanerr
  • 还行

小童星的演技天分闪耀,令人惊叹,不是该给个表演奖的问题,是险些威胁了小李子。故事讲述了两次出逃:一次是物理性、空间性的;一次是精神性的“心牢”,说导演后半段跑题走偏的,大概心理预期只满足于看个惊悚片。原声音乐的作者是谁?中间高潮部分完全照搬<点球成金>的一段旋律,听得也是出戏。

27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确实好电影,低成本,无炫技,本以为会很无聊,没想到俩小时里基本没有走神的时候

30分钟前
  • 黄青蕉
  • 力荐

小演员没提名最佳男主角,一定是为了把小金人让给莱奥纳多。

32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在房间里你是我的全世界,走出房间也不会害怕,因为我们依然在一起…这句话是孩子说的,但同样适用于母亲,甚至可以说其实是孩子拯救了母亲!片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看似容易接受些,但实则更让人觉得残忍,男孩的独白好多地方直戳泪点,无耻弗兰克来演外祖父很出戏,最后这条线也不了了之了

37分钟前
  • 20个小明≯
  • 力荐

获救或创伤治疗的故事本身俗套,杰出之处是对那个孩子经验的世界的展示,我们都曾独有那个先验的经验主义的特异时空,却最终被这个符号的单一世界取代,有人温柔告别有人没有告别有人甚至忘了它的存在。问题不在于world解放了room,而是我们应该将room扩展至world,如果这真的是德勒兹的世纪。

38分钟前
  • xīn
  • 力荐

克制而细腻,在基于母亲的事件论述和儿童视角中获得了平衡。前半部分和后面的节奏把握都很好,小演员的表演令人震惊,一个孩子的真实而纯洁的灵魂,大美。

43分钟前
  • 艾小柯
  • 推荐

Babadook 2.0.娘送我一颗烂掉的牙,我还娘一头秀发,这母子情的信物把那些男女,男男,女女,各种爱情全比得没影了。最爱的角色其实是奶奶的丈夫,是要多温柔善良的人才能耐心去慢慢抚平脆弱的小心灵。

44分钟前
  • 傻乐的猫
  • 力荐

被偷走的岁月,被伤害的生命,被禁锢的灵魂,终将被希望和善意救赎。

47分钟前
  • 麻绳
  • 推荐

真人真事改编,可惜拍得流于表面了,完全没有被打动到。顶着锅盖说一句:小男孩演得其实比妈妈好...(第一次看女人在电影里素颜这么久)

50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多伦多人民眼泪奖吧。Room是牢笼,母子俩一直都在逃脱,前半部是身体逃脱,后半部是心理逃脱。前半部有噱头博眼球够精彩,母子第一次在外面世界拥抱时无比催泪。但之后对心理上的转变的处理有点软塌塌,能感觉已经克制煽情,但试图从小孩儿的视角来描述心理上的微妙转变似乎难度过大,没拿捏好。

54分钟前
  • 留不
  • 推荐

没想到是这样一个故事,小男孩扮演者雅各布·特伦布莱的表演实在太让人惊讶了!以小男孩的童趣视角来推进一个悲惨的故事,屋里屋外,成年与童真,既对立,又统一,“我本该高兴的啊”。最后小男孩跟那些物件告别的时候,太揪心了。但有一点不太通吧,施虐者为什么抛下了小男孩儿?

58分钟前
  • 心生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