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四十

海外剧英国2003

主演:Hugh Laurie,Anna Chancellor,Benedict Cumberbatch

导演:Hugh Laurie

播放地址

 剧照

男人四十 剧照 NO.1男人四十 剧照 NO.2男人四十 剧照 NO.3男人四十 剧照 NO.4男人四十 剧照 NO.5男人四十 剧照 NO.6男人四十 剧照 NO.13男人四十 剧照 NO.14男人四十 剧照 NO.15男人四十 剧照 NO.16男人四十 剧照 NO.17男人四十 剧照 NO.18男人四十 剧照 NO.19男人四十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21:29

详细剧情

保罗·湿滑(休·劳里饰)是一名40多岁的医生,他和妻子埃斯特尔以及三个沉迷于性的儿子罗里、丹尼尔和埃德温住在伦敦西部郊区的普特尼。除了应对家庭压力和中年危机,保罗发现自己有倾听他人内心想法的非凡能力。

 长篇影评

 1 ) 高中男语文老师是个性感的职业


    什么是男人四十呢?一切都成定数,儿女成人,事业稳定,和老婆懒得吵架,也懒得甜言蜜语。日子一天一天,淡出鸟来。
    若这男人恰好是高中语文老师,日子就会有一点不一样,他有一个三尺讲台。这个粘连着他饭碗的地方有带他脱离现实的可能。他可以指点江山,字正腔圆,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夹带那么点小玩笑和小愤青,一切跟下课骑自行车去买菜没有任何关系。
    而坐在座位上咄咄逼人的女孩,很容易就迷恋上他的渊博,用词讲究,声线动听。或者其他什么乱七八糟无厘头的理由。有个女孩曾经告诉我,她喜欢上她的语文老师,因为有一次他出现在她梦里。总之,这种男人区别于她们身边聒噪又肤浅的同龄男孩,成为那个阶段的某种理想情人。而恰好,高中女生尚处在胆大包天,异想天开,义无反顾的截止期限之前。
    事已至此,或者暧昧或者拒绝或者接受都成为双方只可意会的冒险。四十岁的男人,面对口无遮拦的坦率,以及肆意散发的青春气息,很可能是畏缩着语塞了,那些陈词滥调如打官腔般的大道理说得出口却从未真正放在心里,真正的理由是,too old to love。只是,只要能找到一个借口,哪怕是蹩脚的,何不借眼前这个燃烧在最旺的年轻生命给自己一场幻觉,即使它可能短到只是与滑板少年一同围观一瓶被摇爆的可乐。
    在这个女孩假扮成熟老男人假扮青春的游戏里,那些出言不逊和挑战权威变成了挑逗和调情。而转过脸来要继续面对的平淡就成了不堪。
    只是最后,没有几个女孩真的孤注一掷,义无反顾的期限一过,她们便立即放手,仿佛一瞬间就认清那只是一个四十五分钟的偶像,光环褪去之后也不过像其他四十岁的男人一般龌龊和平庸。而也没有哪个老师把它当真,这一级毕业,下一级又来了,这个世界从来都不缺年轻的脸孔。只是这也并不能阻止自己一刻不停地奔赴在继续老去的旅程。所有的一切只是一场路过,变成以后可以津津道来的故事之一。
  
    片子里张学友的角色被拿捏的很到位,尴尬,动心,不甘,迷惘和一切的百感交集。不过林嘉欣的角色却稍稍有些别扭。对老师的喜欢多少都会掺杂一些崇拜的成分,不论怎样的早熟怎样的家世,都不该像是看穿一切,成为最游刃有余的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然后就是更加钦佩许鞍华的功力了。每一个镜头都是轻描淡写,入木三分。大概每个导演在决定做导演之前都已经对这个世界做了假设(就像那些该死的理论在被论证之前都有严格的假设一样),这个假设决定了世界在他们眼中的样子。许鞍华的假设就是:生命是琐碎,平淡而往复的,所有的激情和温情都隐藏在这之下的暗涌里。
 
    再来说上面提过的因为一个梦而迷恋上语文老师的女孩,我喜欢她那个故事的结局。她毕业后一年回到高中,偷偷潜到那个老师的课堂,坐在最后一排,诡笑着听他讲期中考试的试卷,等他踱步到最后一排的时候,不经意抬头发现了她,满脸惊诧的表情。我始终都觉得那个瞬间很美。在下午的阳光里,讲解文言文的间隙不小心抬头看到了那张熟悉又久违的脸,仍旧是那个恶作剧得逞的得意的笑,纵使之前一直满嘴仁义道德地拒绝着,至少在那一刻,一定也会有一瞬间的动心吧。

 2 ) 一窥梅艳芳最为接近凡人的一面

天呐 梅艳芳最后一部电影 虽然戏份少 发挥空间不大 人设甚至可以说有点是给学友做背景板 但这个女人就是有一种叫人移不开眼睛的魅力啊 返璞归真不施粉黛之作 更显演技的行云流水 让人想起江湖上的剑客 晚年已经不在乎手中有没有剑了 所有的东西都可以用来做武器
梅艳芳之百变让人惊叹 谁能把陈文靖和02年极梦幻演唱会上那半路酥胸强吻粉丝的舞台女皇联系在一起?
在厨房做着饭一边对儿子娓娓道来心事 说这二十年你说我爱不爱的时候真的美得让人心碎 坐在学友腿上背诵前赤壁赋 粤语念词竟然这样娓娓动听 不知是沉迷在梅姐特有的嗓音里 还是沉迷在词中 最后一场哭戏 真的好让人动容 真的好想上前抱抱她 想一辈子对她好 梅姐02年之后真的极度消瘦下来啊
尽管她的歌声里面总是豪情万丈 侠气干云 一派甚嚣尘上的江湖之气 然而在这部片子里 没有舞蹈没有歌唱的桥段 没有动作戏 没有恶搞 当梅姐的电影里卸下这些元素 给我们的好像是那个被剥夺了以往光环的梅艳芳 让我们一窥她最接近凡人的一部分 眉宇之间那份常常难以抹去的沉静与哀伤真的是极为独特的魅力 微微一抬眸一垂眸好像已经诉说了千种心事 真的让人动容叫人心疼

 3 ) D版影迷协会《D周刊》之《男人四十》

各位D版影迷协会的会员们,这里是和菜头为您特别报道。在春节后这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前一段时间,由于设在广东的D版生产基地放春假,按照广东风俗他们从除夕一直放到小年,所以我们过了将近两个月的寂寞时光。正如《虎口脱险》里油漆匠说过的那样:现在好了,放假结束了,我们和D版团圆了。

今天菜头为你们隆重推出的是《男人四十》,领衔主演:张学友、梅艳芳。我见到该片的时候,已经是标准碟版,清晰度一流。唯一的遗憾是配音问题,国语版还是非常逊色,没有很多必要的背景音响。让人无法感受到炎夏的那种郁闷的热和隐隐的骚动。

《男人四十》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宽恕和爱的故事,总体看下来,是个爱情故事。四十岁的林老师(张学友饰)心底里一直有个秘密瞒着他的长子,最近,往事被重新提起,他对自己结婚二十年妻子阿靖(梅艳芳饰)也因此产生了厌倦之情。就在这时,班上的女学生(林嘉欣饰,Nice Girl)对他奋起直追,时光似乎倒流,往事和现实纠结在一起。。。。。。

四十岁的林老师是中文系毕业生,在中学教中文。和他的大学同学相比,他过得不如人意:房子很小,工资很低,这一切都和当年功课第一的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从小就想做个好人,做个好学生,然后是好丈夫、好父亲。他的确做到了,而且他也找到了巨大落差之下的平衡之道---总是和另一个混得更差的同学去参加校友聚会。但是,那种压力无时无刻不在。当年那么优秀的学生,是什么让他变成一条灰暗的中年汉子呢?

我们的林老师虽然过得不尽如人意,教书却非常用心。中文已经成为他血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甚至尽量学习“新新人类”的谈话方式去教书。比如说,他介绍鲁迅的时候,居然同学生讲:他是最早去日本留学和Shopping的大帅哥,日语一级棒。在没有事的时候,林老师喜欢安静地凝视窗外,那种神情深深迷住了班上的一个女生。女生步步紧逼,我们的林老师犹犹豫豫,欲说还休。林老师是最后奔放地爱一把,还是坚决守住道德底线撤退?影片最后给了我们一个意犹未尽的答案。

全片反复出现扬子江和中国的古诗词,波光鳞鳞之下,吟咏之声如梦如幻。林老师一家三口一人一段《前赤壁赋》的场景,让人感动之余为中国传统文化那种平静和宽容的力量而心生敬意。我们以前一直说香港是文化沙漠,《男人四十》里,我们可以看看香港的游牧民族是如何表现传统文化的美的。片子的最后,扬子江浩浩荡荡向前流去,融化了一切恩爱情仇,博大而安宁。

观赏完全片,感觉内容流畅,叙述成功,反复出现的《江河水》也恰到好处,是一部适合人安安静静欣赏的好片。然而,最大的遗憾是主角演技不够。张学友出演的林老师过于青春,完全没有中年男人的那种味道,梅艳芳也看不到张曼玉在《甜蜜蜜》中的那种水准。片中最为耀眼的是林嘉欣同学,她把反叛和温柔都表现得恰如其分,张驰有度,抢了张、梅二人的戏份。最重要的一点,她很漂亮、有味道,我们值得期待她的其他作品。

与《男人四十》同时购进的还有《Finding Forrester》(心灵访客),主演肖恩 康那利。也是讲述老人和孩子故事,在《鬼眼》成功之后,类似题材的片子有大行其道之势。请关注我们下期内容。谢谢各位会员!

后记:林小姐果然在香港电影金像奖和金马奖上大有斩获,菜头目光如炬,特大记之.

 4 ) 嘉欣的〈男人四十〉

  看完了《男人四十》,作为一个才刚过二十不久的男人来说,我真是有很多观点要发表。人生需要经常举手发言,但不是像被提问那样。我觉得一个二十岁的男人不会理解四十岁的男人的无奈与哀愁,更无力开药方解救他。一个二十岁的女人却能不经意做到,也许还不是预谋的。
  男人四十是人生的中局,需要盘整,把过去二十年做男人的经验整理出版,留下的孩子们都经常施以关怀,故事都拿去广播一下,从笑话书中站起来多读读自己。多数人看的是张学友扮演的国文老师林耀国的无奈,好象他的理想、原则、眼神和思维都老得过慢。可是无法想象人来到世界上是为了最终变成一个老家伙,有的人还会更早就变老:林大学毕业之后就开始做老师、老爸、老公。我一直都没有漏过那一个总是出现的镜头:林任教的那个围桶一样造型的中学校园中间的红色叶子的树。与众不同的颜色终将带我们走出厌倦与冷漠的固有生活。
  林嘉欣扮演的胡彩兰就是这样一抹红。我要看这部电影就是为了看她,看让我想用浑身来感受和喜爱的林嘉欣。一个二十岁的男人看一个四十岁的男人的电影,如果直接奔“四十”而去,强作理解,那是装老。胡彩兰敏锐、倔强、目力惊人、贱得可爱。因为她才华出众、所以她得做得贱过他人,做得诱惑力十足,做得完全超出普通人循规蹈矩的生活圈。只有足够强的诱惑力才足以挑逗她所爱的国文老师下水,而且挑逗的过程那么文艺化,让林耀国心甘情愿地跟她约会,一边尽自己所能教育她、帮助她,一边被她刁难被她耍被她宠爱,反过来又最终从她那里受到教育。四十岁走出盘整期是因为二十岁。新的人新的东西速度太快,“数位相机?老妈你不懂啦”,“我下星期要去印度进货。。。这个,你不懂”。令四十岁摸清生活纹理的竟是突如其来的二十岁,面前的二十岁令他终于彻底理解了自己曾经的二十岁。所以,我们生活要提早盘整,二十岁别光顾着为四十岁时的故事打伏笔,也要做好找回埋伏的标记。免得快要老之前迷了路。
  林耀国终于找到了自己。他在胡彩兰身上知道了什么是不顾一切的爱情,这种爱情总是会有不慎的结果出现,如何对待这些结果影响着当事者们的一生。梅艳芳扮演的陈文婧是林耀国的老婆,也是他当年读书时的前桌女孩。陈文婧当年与国文老师盛某相爱,并且在盛要离开之前有了他的孩子。林陪同陈去深圳堕胎时,最终决定让陈生下这个孩子,并20年来对他视同己出。盛老师终年之前,陈对当初还是念念不忘,在医院照顾他走完最后一程,林对此耿耿于怀。当林耀国与胡彩兰的师生恋经历了一个华丽的转身之后,他终于理解了妻子二十年来的心情。儿子知晓并看望了自己的生父,林家的秩序最终回归幸福。胡彩兰高中肄业,毕业晚会那天,她将自己上林的国文课时画他的课本和绘本集子都交给了林。胡去经营一家时尚杂货店,开始自己选择的生活前程。胡的生活与爱情的“不顾一切”,是连“不顾一切”本身都不顾的选择。人们在认真时总是下意识地拯救自己的未来,胡彩兰说,我爸爸哥哥姐姐都是大学高才生,家里不需要那么多大学生。也许需要抉择时,不应该因为忙乱而原地打转,应该想办法赶快回到原点。因为彼此改变对方,一抹红在生活中找到了投影。两段师生恋的投影,令电影中那些诗词、文句再度跃然脑海,整理出一分理想的美,悄然和谐。
  人们总是做着令自己失去方向的事,妄图用过去拯救未来,殊不知,关于未来的一切,竟然是在当下年龄一半时就预设好了的。你该选取哪一段过去呢,这是一件好难的事。而新新人类们,像胡彩兰那样,抛弃学历,抛弃奖杯,抛弃才华,抛弃被世俗认同甚至抛弃贞节,只是为了轻装上阵面对未来。
  《男人四十》这道题是出给林老师的,爱他的学生胡彩兰将它解了。我还是最喜欢林嘉欣扮演的这一配角。梅艳芳在电影中只是专心地做了个青年理想主义的化身,让我们找个原型比对过去,中规中矩而已。张学友演的这一国文老师,四处试探了人生金鱼缸的边沿之后,尽管撞了头,累了心,最后还是游出去了。还好他游了出去,不然,我们二十岁一代人的想法,就不会有那一抹红作为肯定了。
  “鲁迅是中国最早留学东京读大学跟shopping的帅哥”。给生活留些戏噱,虽然无益于化解难题,但至少可以作乐吧。看到我这篇东一句西一句的影评的人们,请也来看看《男人四十》吧。

 5 ) 许鞍华永远不会让你失望

这个导演给了刘德华第一次好的电影的经历,半生缘也教会了黎天王,而男人四十真正给张学友的演技正了名。
她的片子是让人忧伤的,确切的讲是感伤。
世事洞明,却执迷不悔用在这个女子身上是确切的。
看过她的访谈,大口吸烟,短发干练,可她的电影即使武侠也会拍得非常的文艺。
四十是怎样离我还很遥远,但是这部片子却给了很多疑问。
小时候的好好学生到了二十年后不一定是最有财的那一个,如何面对现实与梦想的矛盾,林老师很好的教好了中文,也很负责的对待每个学生,他是否成功了。那又何谓成功。
在一个轨迹里行走多年,在婚姻中习惯了平淡如真,习惯了茶米油盐,林老师的感情冒险对是不对。或对错真的重要吗。原来的那些是非真的比自己的感觉重要吗。
那个女生,年轻的躯体,青春的热力,无疑是对于林这样的中年人最大的诱惑,但这些还不够,许借用彩蓝的口嘲讽了一切世中人。
反省真的重要吗,我从来不反省的。
干嘛活得那么累。
那应该是怎样了,其实在问这个问题的同时我们已经在反省了。
所以YOUNG一代的简单直白有时真的可以解决很多人生的哲学命题。
看完这部片子开始回忆起自己的国文老师了,一个带眼镜的中年男子。
如果有机会做一个老师的话,一定做一个努力的如林一样的老师,仔细备课,尽可能吸引学生。
如果有机会做一个男孩子的父亲的话,一定像林一样用心倾听与他交谈,不呵求他的成绩,但求他有一个健康的灵魂。
其实在这两点上,我认为林是成功的。

 6 ) 中年男人的色与戒

(找个地方存稿子,跟电影关系不是很大) 对于中年男子,睿智的中国人有过太多的比喻,有人喻“中年男人一枝花”,有人喻“中年男人一棵树”,又或者喻为“中年男人一座矿”。而真正人到中年才明白,这个年纪的男人,其实更像一只钟摆,挣扎、摇摆于色与戒的边缘。虽然不如韩乔生老师说的“现在是站在悬崖边上,前进一步生,后退一步死”那么严重,可正如张学友的歌曲《左右为难》所唱,当面临“左手写她,右手写着爱”的窘境,每个男人都不得不去考虑“我的决定,会有怎样的伤害”。 澳大利亚影星萨姆·尼尔说:“如果你想婚外恋,就去观赏法国电影吧!”这是浪漫主义的说法。事实是,即便没有看过法国电影,几乎每个中年男人也都遭遇着同一个漩涡:多年平淡如水的婚姻生活慢慢消逝了激情与火花,但稳定的家庭无疑又不能舍弃,男人们渴望激情,又害怕激情;新鲜的刺激对他充满诱惑,而责任感与道德感又逼着他不得不把悄悄迈出的脚慢慢地收回来。 这种渴望与挣扎,审慎与冒险,米兰·昆德拉在《生活在别处》中有过传神的描述:“尽管这位中年男人喜欢多姿多彩的性爱生活,但他基本上还是具有田园诗般的气质,重视他冒险中一定的宁静和秩序。的确,这位姑娘不过是在他爱情群星中闪烁的一颗羞怯的小星,但即使是一颗星星突然脱离了它在天空中固有的位置,也会给天上的和谐带来不受欢迎的紊乱。”类似噩梦成真的“紊乱”,前有赵忠祥,后有张斌,都以惨痛经历给我们做过最好的例证。 对于欢愉的渴求和对于紊乱的担忧,构筑了中年男人们世世代代寓居的囚笼。《手机》里的费墨说:“古时候好啊,上京赶考,几年不回,回来的时候,你说什么都是成立的。”这句话意蕴深刻:既有对逃离的希冀,而这种逃离又只是片刻的,因为即便在离开时,他还在念念不忘“回来的时候”这种挣脱不掉的负责感——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如金庸一般洒脱,43岁时在“夜店”咖啡厅搭上16岁女侍应,回头就把二婚的妻子给踹了。大多数人还是困惑而纠结的,纠结于新欢与旧爱,纠结于家庭与快感,便如《男人四十》中的张学友和《美国丽人》中的凯文·史佩西——已婚男子面对鲜果般甜美的青春少女,抵御还是沦陷?这是一个问题。 常听人说,中年男人似一杯渐浓渐醇的烈酒,味道纯正香浓。与青年男子相比,中年男人自有其吸引人之处:一定的声誉和社会地位、能够从容理智地审时处世、对女性心理有细致入微的了解。可真有这么美好吗——这些外表风光、内心彷徨的中年男人?人到中年,无论在生活还是事业上,都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是一个丝毫不容你松懈、压力和信心都面临着严峻考验的阶段,用“顶得住,顶不住”来形容一个中年人男人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毫不为过。在情感上,有人称他们为“唏嘘分子”:压抑在死亡、衰老这剂永恒的毒药下,为生命苦短而唏嘘,为青春不再而唏嘘,为体力不支而唏嘘。此般状态的男人,是矛盾而困顿的,他们渴求宁静,希望在静谧中洗去尘华;同时又对冒险与刺激跃跃欲试,这是对青春的缅怀,也是对自己尚能饭否的证明。恰巧,婚姻到了“摸着老婆的手,好像左手摸右手”的瓶颈期,那么追求“摸着情人的手,好像回到十八九”的状态,也就顺理成章了。 悲观如玛格丽特·杜拉斯,坚信“夫妻之间最真实的东西便是背叛”,认为任何一对夫妻,哪怕是最美满的夫妻,都不可能在爱情中相互激励;在通奸中,女人因害怕和偷偷摸摸而兴奋,男人则从中看到一个更能激起情欲的目标。尽管如三毛所讲:“怎样都是一场人生!”可背叛终究不应当是生活乐章的主旋律,我们无意对这种状态和行为从道德上做出评判,事实上,也无法评判——抛却那些为了性而性的个例,我们相信每一份感情都是真挚的。那么,解铃还须系铃人,感情里出了问题,自然要当事人来努力补救。 对于家庭生活,疲于奔命的男中年人们所渴望的,或许只是妻子的一个微笑、一杯热茶、一顿可口的晚餐,也许还希望妻子的大腿,能让他静静的靠一靠,洗去一天来心中的尘埃。现实生活中,女人却很少能理解中年男人那颗已饱经风霜、需求抚慰的心灵,忽略了男人的内心所思,总是让男人们在喋喋不休的唠叨声中渡过每一天。对于本就处于危险期的中年男人,这更无异于推波助澜了。 中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每个人在这里都需要做出选择,契诃夫说了,“对于命运,应该按着它的来势去接受”。这话没错,只是在接受之前,要先思量一下,接受之后的代价,是你能够承受的吗?

 短评

当中学语文老师是从小的梦想,可惜,好在,妹妹帮我圆了这个梦。

6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力荐

梅姐行云流水,哭的那段真是令人动容,刚出道的林嘉欣表现也可圈可点。而学友哥,4天王中我一直认为其实他是最会演戏的。本片里他把那种中年老师的酸儒、平淡下的压抑、人性的憋屈展现的淋漓尽致,内敛而克制。如果不是惊为天人的歌唱天赋的话。。。8.3

10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淡淡的“什么是重阳? 登高、鲜花、香烛、坟墓... 重阳是死人的佳节,清净的白骨在泥土下伸个懒腰, 哎唷...谁人扰我清梦... 什么是偶拾? 片段、印象、见闻、随想... 偶拾是死人的字句,停了呼吸缺了脉搏, 早已僵硬在辞海的乱葬岗里, 今天趁着重阳佳节竟

14分钟前
  • 谢腐乳
  • 推荐

一个演巨蟹男的巨蟹男,我仿佛看见自己。

18分钟前
  • 老六
  • 还行

清净的白骨在泥土下伸个懒腰 哎唷 谁人扰我清梦

23分钟前
  • Funny doll
  • 力荐

歌神不光会唱歌也更会演戏,剧中人物都选择了具有生活阅历的艺人担纲,使影片更具看点,文艺片拍好了真得让人很泪目。

26分钟前
  • 元宝宝
  • 推荐

无限的隐忍与克制,极为出色。色调,光影,音乐,演员,情怀,编剧,都很到位。张学友竟然有这样好的演技。将满肚子的不合时宜的清矜与小人物的苦涩都演出来了。对前赤壁赋印象深刻。

27分钟前
  • 曼仔
  • 力荐

非常抒情的作品。讲男人面临的困境:记忆、压力与诱惑。接受诱惑成了走出困境的虚拟通道。难得一见的,创造了一个“古文”意境,并与人物的记忆、转变和最终的和解做了结构性的融合。前后对称的人物关系。最有意思的是新的师生恋,林耀国通过这段感情弥补了青春恋情的缺憾,而胡彩蓝的自由随性终结了轮回的可能性。

31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女人四十愁的是家庭关系,男人四十愁的就是外遇了。男女果然大不同。应该是岸西的关系吧,这个片子还真是文艺腔啊。忧忧愁愁的。喜欢对少年梅艳芳的处理,一直是一个背影,回忆嘛,模模糊糊的才真实。那时候的林嘉欣确实惊艳啊,纯且坏。梅艳芳也实在是好。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后来评价梅艳芳在这部片里的演技是行云流水。我也这么期望着我的生活。

34分钟前
  • 付玲
  • 推荐

在香港社會英文化及重理工科、商科的時代氛圍中,畢業於北大中文系的中學國文教師林耀國偏居邊緣、中年失意。以古典詩賦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成為其解决自身精神和情感問題的重要資源和心靈寄託;而與臺灣來的中學啟蒙教師和妻子的三角關係,也系於三人對中國傳統的共同認同:片末,一家三口在臨終的啟蒙老師踵前背誦《前赤壁賦》,“到三峽去”成了主人公與妻子冰釋前嫌、再續情緣的出路。影片也以包括胡彩藍及其二子在內的中學生之視國文課和老師為落伍保守、將中文辭書踏在足下等,明示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香港之式微:儘管複雜的感情結構跨越代際而存在,但晚輩已不再以傳統文化為情感世界的寄託。影片對中國的主體想像與認同主要是文化上的,對內地政權的政治警惕隱現其後,其對三峽淹水的哀惋,明顯可理解為對政治力量摧毀文化符號的危機敘述。

35分钟前
  • Bork
  • 力荐

看了很多遍,因为电影频道一直重播。很喜欢片中的感觉,意境。三峡水东逝去,青春岁月的跌宕起伏也一去不返。只有淡淡的惆怅与压抑的哭声。

38分钟前
  • 2013
  • 力荐

看许鞍华电影,除了忽高忽低的飘忽不定,总会感受到一股挥之不去的做作感,放到这部电影就是一家三口在病床前背古文吧,真的是没有废话,直挺挺在那接力。女学生的挑逗与那段前尘往事的对比,有几分妙趣。此外,还一眼认出了父子去游玩的地方是南丫岛。

4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此一部最大的特点是含蓄,每一个眼神每一句话中都有另外的对个人历史的指涉(看似贤妻良母的梅艳芳也有勾引别人的历史)。女人四十的时候面临的是家庭,男人四十面临的却是家庭之外的东西,简直是两性之间的根本区别。全片善用仰视和广角,营造出一种相当诡异尴尬的氛围,但略刻意。爱情道德有侯麦感。

47分钟前
  • 圆圆(二次圆)
  • 推荐

“面对现实 热恋很快变长流细水”。难想象女导演+女编剧却把“林耀国”的心思摸得那么透:彩蓝无忌讲着“男朋友”,旁边那谨慎的眼神;拥着文靖欲说还休却也在回忆过往的无奈。已经太久没碰过诗词了,没想到还要靠许鞍华再次发现语文之美--哭戏动人的Anita和开了光的林嘉欣形成了两个有趣的对立面。

48分钟前
  • 基瑞尔
  • 推荐

那时的林嘉欣真是好看啊!

52分钟前
  • 私享史
  • 推荐

中国版美国丽人

55分钟前
  • copymie
  • 推荐

我大概没有办法想象自己40岁的时候有一天在房间擦着乳液,突然开口对丈夫说如果你不想和我一起生活了也没关系。我最近特别怕一件事:无力感。

59分钟前
  • Pirouette
  • 推荐

仔细想想,好像表现男性中年危机的电影绝对绝对少不了出轨,而女性中年危机题材就一大半是老公出轨……

1小时前
  • 王大根
  • 还行

早就忘了自己多年前已经看过此片,所以又看了一遍。张学友演尽了中年男人的隐忍与悲哀,林嘉欣则是出奇的水灵与清纯,还有梅姑,带着一份埋藏了二十年的秘密,那个男人难道只剩下恨、没有爱了么?四十岁,各种惊慌。

1小时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