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片意大利 / 法国1963

主演:伯特·兰卡斯特,克劳迪娅·卡汀娜,阿兰·德龙,保罗·斯托帕,里娜·莫雷利

导演:卢基诺·维斯康蒂

播放地址

 剧照

豹 剧照 NO.1豹 剧照 NO.2豹 剧照 NO.3豹 剧照 NO.4豹 剧照 NO.5豹 剧照 NO.6豹 剧照 NO.13豹 剧照 NO.14豹 剧照 NO.15豹 剧照 NO.16豹 剧照 NO.17豹 剧照 NO.18豹 剧照 NO.19豹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22:50

详细剧情

 长篇影评

 1 ) 死者夜谈

我曾经想把标题写作,被打扰的人
因为从影片一开头,就出现了,打扰的状态
一群人活在他们的房子里,好像不知道外边发生了什么,他们被外界的嘈杂的打扰了

然后是农民的对话,人们真的想革命吗
他们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也许是不完美的,但是他们自己感觉不到,那就是世世代代以来,他们的生活
被统治又怎么样,他们觉得那很正常
民选只是换来了另一个统治他们的投机者,区别是,一个是老爷的儿子,一个是农民的儿子
革命不是属于所有人的,终究是属于革命者的
老爷不想革命,农民也不想革命,革命者想革命,也许大家都是,被打搅的人

看到中间那段,突然一片荒凉
冲击力真是太大了
感觉看到中间,再看第一段,感觉和第一遍完全不一样
如果早就知道结局,你看世界的眼光,会不会完全不一样

暗红尘霎时雪亮,热春光一片冰凉

梦呓
死者夜谈

一群死去的人在谈话

他们是新时代游走在午夜鬼魂

死了的人

 2 ) 永远沉睡在梦里的挽歌

《豹》这部电影里有我最梦寐以求,又求之不得的那种美(仿佛是陈列在博物馆里,样品一般的美),导演维斯康蒂则符合我的一切幻想 ―― 既有钱,有地位,还有品味(只有在特殊的阶级环境下经年累月的熏陶所形成的艺术修养)。 萨利纳亲王说“我们曾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与土狗”。其实狼还算有血性,狗至少还有忠诚,现在我们这里才是什么都没有了,只剩下蛆虫一般的人了。但讽刺的是,我们都会自认高贵。 《豹》也记录下了两种男人的两种美。一种是阿兰·德龙的美貌;另外一种便是伯特·兰卡斯特的气韵。如克劳迪娅·卡汀娜(CC)说年轻的阿兰·德龙是葡萄酒,那么令她亲自邀舞的伯特·兰卡斯特便是盛所有酒的黄铜杯盏。精美的纹饰由于年深日久而褪去了气宇轩昂的华丽,拾在手中却有浮雕细腻的质感和岁月流传的格调,那是属于失意者的骄傲。他是可以珍藏在记忆里,即使不将他经常翻出来看,也永远不会遗忘的人。 而在电影之外,我当然认为阿兰·德龙与罗密·施耐德最般配。但在他演的电影里,我始终认为蜜糖色肌肤的CC和彼时容颜完美的阿兰最相配,罗密太端庄典雅,而CC和他同样都是精致又野性,并且都那么野心勃勃,两人之间的情欲与好似爱情的几分娇嗔与嫉妒混杂,即使如电影里所言“爱情,头一年像火焰,之后三十年像灰烬”,也无法否认当下看上去确实是好一对贪婪又俊美的可人儿。 阿兰·德龙的独眼是我看过的,影史上最邪魅狂狷的一个造型,后来的男星根本不懂,或压根理解错了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当然如果真有这么一种形容外貌或气质的词汇),那是一种最精致的英俊与邪恶混合在一起,浑然天成,他们当然望尘莫及,难以望其项背。那是可以忽视庸俗,腐朽,与薄情的美。 影史上最长,最盛大的一场舞会,我已经快记不起它的全貌,耳边通常只是响起肖斯塔科维奇的第二圆舞曲。目不暇接的衣香鬓影,奢华繁复,空虚荒谬,几近于糜烂,与日薄西山的倾颓感,尽管依旧迷醉,但总归会有一种强烈的隔阂感,但那也是一种美妙的隔膜。

 3 ) 《豹》

维斯康蒂给让·雷诺阿担任助理的那段经历使他从法西斯主义者转变为共产主义者,拍摄完《沉沦》、《大地在波动》等影片后他离开了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运动,转而在这部讲述老贵族阶级即将被新的资产阶级取代的叙事中抵近了唯美主义。

审美于他而言是客观剖析现实历史的利刃,而他也认同马克思提出的阶级斗争理论,特别是他本人作为意大利贵族出身对这段贵族阶级遭遇灭亡的历史感同身受。男主角是西西里王国末代大公萨利纳亲王,影片讲述的就是他不得不将权力过渡给新资产阶级的故事,电影中他轻蔑地说道:“我们曾经是虎和豹,代替我们的却是豺狼和土狗。”由此可见他内心的傲慢与不满。但在这里迫使他从历史舞台上退场的并非是新资产阶级的军队和枪炮,而是那位一向被他鄙视的市长塞拉达的女儿安杰莉卡,她年轻、充满活力,不受贵族繁文缛节的束缚,她脸上的笑容跟那些老气横秋的贵族两相对照让他预感到贵族的时代即将过去。

但为了挽救家族的颓败之势,他选择让侄子唐克雷迪与她订婚。在萨利纳拒绝了新政府议会的邀请后,他参加了当地贵族举办的舞会并同安杰跳了一场谢幕之舞,舞毕,他单膝跪地抬头仰望星空祈求自己能远离尘世得到永生,这也从侧面说明了他面对历史大潮的无可奈何。

维斯康蒂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让他的电影美学蕴含着独特的理念,他认为现实中美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阶级性,“美”本身并不纯粹,其无法与政治分割,它受到统治阶级及其宣扬的道德的影响。一种阶级如果要取代另一种阶级也必须在审美上取而代之,说白了,一个新社会如果不能拥有属于先进阶级的,由表及里的美学,那么它还无法从旧社会的深层束缚中解脱出来。

 4 ) 豹是凡人

有介绍说《豹》是实打实的贵族史诗,我对意大利历史所知为零,对政治兴趣有限,看此片是被这个两个词吸引了。

看完后,情绪沉入萨利纳亲王跪地祷告后起身独自离开的背影里,我得到种既悲观同时无望的感伤。这种感伤仿佛无关于我自己,我又觉得它在放低了姿态作警告,像亲王无可奈何的降低姿态一样。

影片是以萨利纳亲王为主线展开,他是一个实际意义上的贵族,更是一个精神贵族,之所以强调精神贵族,是因为在我看来他在精神层面上区别于他身边那些同样有贵族身份的人,如果把《豹》说成是贵族没落的史诗,那么萨利纳亲王就是个分界点,他继承了自己身前的,身后则无人可以或者说愿意继承。这个人物出奇坦率,他一直处在讲述的状态中,而他身边的每个人,看起来似乎是在聆听,其实并没有一个真正听懂了他的发声。倘若“贵族”这个貌似颇为冠冕堂皇的群体无法让你生出任何同理心,那就仅仅把“贵族”看成一个载体,《豹》所探讨的物质与精神的矛盾,人固有体验与多变现实的矛盾,个人内在中间牵绊纠缠的不可调和的矛盾,生存变化与必经的死亡之间的矛盾,这些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真切体验到也必须接受调和的。

我很喜欢亲王,他高贵迷人,岁月的积淀更让他拥有那些骄傲的年轻人所不具备的独特气质,舞会上侄儿敏锐的未婚妻安杰莉卡正是被此吸引——这样一个男人,即使他以长辈的身份出现在你身前,你也无疑会为之倾倒,他身上散发出不可抵挡的男性魅力,让女性着迷——但与他相伴一生的妻子显然是个毫无情趣的人,遇事惊惶,哭哭啼啼,毫无主见,可以说非常乏味,她是“一个每次拥抱前都要在胸口画十字,事后只会说‘圣母玛利亚’的女人…”,亲王“跟她生了七个孩子,却从没见过她的肚脐”,为此亲王只能到花街柳巷去寻求安慰。

婚姻、家庭、地位、血统、个人追求间的不可调和是很突出的矛盾点,贵族的伴侣某种程度上不是他们自由选择的结果,在盛大的舞会上,萨利纳亲王看着欢快地笑着嬉闹着的人群,近讽刺地说:“频繁的近亲结婚并没有改善血统 看看她们活像一群猴子...准备爬上烛台摇尾巴露出屁股。”亲王的其中一个女儿康塞塔深深爱上了表兄塔克罗迪,但他却一手促成了塔克罗迪与安杰莉卡的婚事,联姻变成拯救家族的手段,而爱情,不过是“一年的热情,随后是三十年的平淡”。贵族的爱在现实利益面前是让步的,当然也有可能促成良偶,但无论如何这一切都显得有些冷漠,高高在上的他们也并没获得比普通人多多少的选择权。悲哀之处不在于亲王牺牲了女儿的爱情,而是康塞塔,他的孩子,真的拥有爱的能力吗?像她这样的“害羞文静顺从”,既会因为无法帮助一位雄心勃勃的丈夫而不被选择,将来就还可能因为别的利益抉择走入一场无爱的婚姻。

片子里亲王(贵族)同两位中产阶级(神父、教堂风琴师)的交流给我印象深刻,他非常坦诚,没有丝毫狡猾的欺瞒;他又很矛盾,在不可逆转的阶级更替中夹缝求生;他展示自己的痛苦与困惑。没有哪一个人有资格代表整个阶层,但他们的发声会被视为自己所在阶层的发声。面对挑剔的怀疑和指责的眼光,亲王说出“我们的心灵并未失明,我们只是乱世中的凡人,我们能做什么······宗教给人们含蓄的安慰,宗教如果能靠牺牲我们得到自我拯救,你以为它会不这样做吗”。而几乎是处在对立面的神父,他虽然每天和贵族一起生活,但仍然无法理解贵族,甚至他对于自己处境的态度更加模糊。他说,“贵族很难捉摸,他们所生活的那个世界,是他们用经历了数个世纪的烦恼和喜悦创造出来的。那些你我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对他们却至关重要,我并非说他们是坏人,完全不是。他们与众不同,我们认为重要的事情他们不会在意,我们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他们反而担心,比如说萨利纳王子看来,若赶不去杜纳福卡特度假,那简直是个悲剧,但要是问他如何看待革命,他会说并没有革命,一切依然如故”。神父站在自己阶级的立场说话,他也并没有针对当前生活的解决办法,他唯一的解决措施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还是来看祈祷书吧”。

其实在现代社会,和“贵族”这个词风马牛不相及的社会,阶级差异依然存在,存在着但无数人却假装它并不存在而活。我想到在网上看过的一个故事,两个女生是好朋友,一起出门旅行,一人素来节省,另一人则有着自己习以为常的“奢侈”生活方式:人已达机场,行李箱却要用寄快递的方式寄回家,她的好朋友自然无法理解这种行为,于是心生隔阂,二人最终渐行渐远。我们的身体被混在同一个大环境里接受教养,但我们的精神不和终究会在细微的摩擦中一点一点显现。阶级差异只有金钱差异吗?恐怕不是,思维模式也完全不同。但如果没有经济基础支撑,又怎么能养成“贵族”思维,“贵族”终究是以钱养的,但光有钱也不行,亲王同侄子塔克罗迪最开始不还一同嘲笑邪恶的资本家卡洛吉罗粗鄙的品味吗?但是,在情势的推动之下,二者开始结合,种种分界线也将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会不复存在。卡洛吉罗这种曾经被“贵族”所看不起的人会成为“新世界的主宰者”,而卡洛吉罗的下一代,他的女儿安杰莉卡,“继承了母亲的美貌,抛弃了祖父的恶习,是一位真正的淑女”,贵族的后裔塔克罗迪,他更有远见,更有改变的激情,也更加现实。

这种现实感颇为冷漠和残忍,是完全的逐利主义,当高贵的身份姿态和资本至上心态的相结合,贵族的下一代不过是披着好看衣裳的野心家,突破底线,而且还惺惺作态。他们轻易地从一个队伍脱离出来,接着进入另一个队伍,他们大肆嘲讽曾经的经历,又为自己紧跟时代的步伐而沾沾自喜。参加意大利皇家军队后,会说自己“现在是真正的军官,人民不必再担心我们偷鸡”,而曾经的红衫军,不过是“暴民军队”。塔克罗迪傲气十足地说:“我们从巴勒莫来这里时,只要说一句’国王的命令’,便会有人送给我们马匹。”他同时赞同那位不是天才但讲话颇有道理的巴勒维西诺上校,“新政府需要法律和规则,任何无政府企图都要压制,不能允许冒险和动乱再次出现,哪怕是采取残酷严苛的手段...例如枪杀与加里波第逃走的狂热分子。”倘若以每个阶级皆有其自身的局限性为他开脱,那么贵族正因其特殊的权利地位放大了局限性的影响,使他们的形象显得更为残忍。站在高处的人,享受了超过寻常人的社会资源,难道不该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吗——这算苛求的话,他们至少应该维持住自身的“平衡”——但“平衡”从来不存在,劫后余生值得庆幸,欢唱宴饮,今朝且醉。

一个有远瞻心态的人怎么能在这样的欢宴中尽兴呢?萨利纳亲王很疲惫。现实境况的发展似乎超过了他的承受范围,他做了能做的符合身份的一切,与狡猾的卡洛吉罗联姻,但个人拒绝成为政府统治世界的帮凶,并且极度厌烦资本家虚伪的嘴脸。他只能让心灵退回宗教寻求慰籍,唯愿肉身早日得到解脱,在喧闹的舞会上,他变得格格不入,站在一幅画前想自己的死去,一种有意思的贵族式想象,“亚麻布差了一点;临终时的某些床单总是很脏;希望我的女儿会穿得更高雅;我们要把祖坟修葺一番”,他享受于自己的阶级状态,也将永远困囿于此。

他声称自己不畏死,是看尽了生活的种种虚妄却寻不着出路。“西西里人的愿望,就是沉睡在梦里,他们憎恨将他们叫醒的人,即使他们带来丰厚的礼物。说句实话我不知道新王国会给我带来什么礼物,所有的呐喊甚至是最暴力的时候,都是渴望遗忘,寻欢作乐是为了遗忘,枪林弹雨是渴望死亡,懒惰甘甜的饮料都是为了奢华的安宁...也就是死亡。”

“他们从未渴望改善,他们觉得自己最完美,虚荣比贫困更甚。 ”

“我们是豹子是狮子,取代我们的是豺狼土狼。所有人,豹子、狮子、豺狼、土狼,我们都觉得自己很高尚。”

“这一切不该持久但还会一直继续,‘一直’就是一两百年,一两百年后也许会变...不过是变得更糟糕。”

一场革命结束之后,上流社会继续在精致的舞会中沉沦,年轻一代甘心溺醉在炫目的光环里,萨利纳亲王转而向死,可能因为向死而生更能给他以安慰。而我在想,当初战乱时候,和贵族们共同逃往比萨奇诺却被拦阻于半道的平民们,他们此刻在过着怎样的生活?

我不知道。每个人都优先考虑到自己,“乱世的凡人们”都不过是在自己的生活漩涡里挣扎,再挣扎;时钟不会停摆,时间也未必给我们答案。而萨利纳亲王跪于星空下那令人颇感绝望的默祷将是意大利优雅贵族最后的声音。

电影里还有说不尽的细节,大量的群戏却连边边角角的人物都立体饱满,实为上等佳作,值得一观。

 5 ) 孤独得的醒着

   这是一部老电影,1963年卢奇诺·维斯康蒂的作品,荣获第1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故事的背景是拿破仑之后的意大利南部,或者说是加里波第的那个年代,或者说就是《牛氓》的那个年代。

   历史是不熟悉的,但是并不影响自己的情绪,以开头就被富有西西里风情的画面吸引了,想起似乎教父里面也有这样的场面,明亮洁白的门帘,灰土的果园,灿烂的笑容,深沉的嗓音。接着主人公就出场了,萨里纳亲王殿下以及他的周围。这是老牌贵族,有高贵的血统和悠久的历史,但是面对复杂变化的西西里,也束手无策,他的侄子毅然奔赴加里波第的队伍,参加了革命,为此亲王还暗中支持,然而结果如何呢?褪下红色衬衫,换上天蓝绶带,转身革命的经历成为了晋级的台阶。

   亲王眼睁睁的看着旧有秩序的崩溃,和全家逃出家园,讽刺的还是依靠自己侄儿的经历才逃出生天。平静的小镇因为亲王的到来而骤然热腾起来,列队的乐队,热情的市长,可爱的投票员,这是让人难忘的,人们对亲王的尊重依然,这只能让他感到痛苦,因为他知道时代变化了,以前是狮子的时代,现在马上要变成豺狗了吧。

    商人的女儿,美丽而多情,似乎能看到一些活泼的元素,亲王目睹着暴发户的成就,为自己的侄儿提琴,然而在提亲的最后,商人巴结的提到了自己果园的历史:你侄儿娶的说不定是男爵的女儿呢,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原来大家都想着如何钻入贵族的圈子哦……亲王非常颓唐的挥推了。

    开始选举了,亲王郑重得投了自己的一票,支持西西里和意大利的合并,这并不能为所有人理解,包括他很亲近的人。最后的一场舞会,隆重而华丽,国王的卫兵也来参加,在餐桌上若无其事的谈起了对暴动的镇压,商人受宠若惊的亲吻公主的手背,他的女儿陶醉在这交际场中,亲王疲惫不堪的沉坐在一旁,勉为其难的和侄儿的未婚妻跳舞,在他看来这是多么的不协调啊。

 6 ) 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1896-1957)/《豹》

http://www.china001.com/show_hdr.php?xname=PPDDMV0&dname=RAC9141&xpos=22

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 《豹》
朱塞佩·托马西Giuseppe Tomasi di Lampedusa,(1896-1957)帕尔马公爵和第11世兰佩杜萨亲王,西西里作家。沉默寡言,孤独无伴,把绝大多数的时间用于阅读和沉思,常把自己称为“一个爱孤独的孩子”。他以自己唯一的长篇小说《豹》而知名,该书讲述意大利复兴运动时期发生在西西里一个贵族家庭的故事,文字古雅,与意大利现代文学的风格背道而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炮兵军官。由於精神崩溃,未能从事他所渴望的外交工作,因而闲居在家,欣赏文艺,并以写作自娱。1955年起开始写作他著名的历史小说《豹》(1958),该书在作者死后才得到出版,并受到赞扬。其中刻画了萨利纳(Salina)亲王唐‧法布里齐奥(Don Fabrizio)的心理状态,他冷眼旁观1860年代西西里政权从古老的波旁贵族手里转到意大利王国和贪婪的自由资产阶级手中,但是他的侄子却正相反,不仅投机参加革命,而且与新掌权的阶级联姻。作品支持老亲王的保守观点,富於扣人心弦的戏剧性情节,且文笔富丽多采,被认为是当代意大利文学中的杰作之一。(http://baike.baidu.com/view/2942256.htm
曾祖父是一位天文学家。兰佩杜萨是独生子,孤寂的童年养成了内向、沉默的性格。阅读是他的爱好,给了他许多乐趣。
兰佩杜萨在10岁之前就开始和父母去巴黎旅游,后来,他学习法语,可以直接读法文书籍,他喜欢巴黎的文化氛围和法国文学,赞赏卢梭、司汤达、巴尔扎克和普鲁斯特等法国作家。
1914-1915学年,他在热那亚大学法律系读书。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中断了学习,应召入伍,在战场上受伤,被俘,关在匈牙利的松博特海伊战俘营中。后来,兰佩杜萨越狱成功,历尽艰辛,徒步返回祖国。
从1925年开始,他多次去伦敦旅游。这使他和英国文学结缘。莎士比亚、狄更斯、萨克雷等古典作家令他折服。他在伦敦结识了未来的生活伴侣——亚历山德拉·沃尔夫·斯托梅尔西。亚历山德拉是拉脱维亚人,母亲是意大利人。1932年8月24日,一对情侣在拉脱维亚里加城的一座教堂里举行了婚礼。婚后,在里加居留期间,兰佩杜萨学习俄语,阅读俄国文学作品,普希金、托尔斯泰等诗人和作家把他带进了一个新的文化天地。
婚后,他与妻子回到巴勒莫祖屋,但婆媳不和,最后亚历山德拉更决定回拉脱维亚。1934年,兰佩杜萨的父亲去世,而朱塞佩亦成为第十一代兰佩杜萨亲王。1940年二战期间,兰佩杜萨再次被征入伍,却因要打理家族农庄,最后得以回家。此时左右,兰佩杜萨在西西里北部避难时,与妻子重逢并和好。一家人得以团聚,但家族祖屋最后却被炸毁,而兰佩杜萨母亲亦于1946年逝去。
1953年至1955年,他在家乡以私人授课方式聚集了一些有才华的青年,和他们一起探讨文学。在这群人中,有的日后成为著名学者。例如:焦阿基诺·兰扎·迪·马扎里诺(兰佩杜萨的义子)成为研究音乐的学者;弗朗切斯科·奥兰多成为法国文学专家。奥兰多写的《回忆兰佩杜萨》提供了许多这一阶段关于老师的有价值资料。1955年至1957年是兰佩杜萨致力于文学创作时期。父母的过世、外祖父家府邸被变卖、自家府邸在二战期间被飞机炸毁等事件对兰佩杜萨是很大的打击,令他感到更加孤寂和失落。1954年夏天,他陪表弟——诗人彼科洛参加了在伦巴底的圣·佩雷克里诺举行的一次文学会议。早年就萌发的创作意识此时已日趋成熟,从此,他就全神贯注在长篇小说《豹》的创作之中。该小说以作者祖父的一生为蓝本,讲述意大利复兴运动时期发生在西西里一个贵族家庭的故事。

作者简介

 朱塞佩·托马西·迪·兰佩杜萨,意大利现代作家,1896年12月23日生于西西里岛巴勒摩城的一个没落贵族的家庭。他本人就是世袭的兰佩社萨亲王。从小时起,兰佩杜萨就表现出聪颖的天资、勤奋好学的精神和广泛的兴趣。钵而,他的少年时代并不幸福。由于家庭中不断出现的变故,使他的那段日子充满了孤独和动荡,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毅然应征入伍,奔赴前线,在一次战斗中被俘。后来,他逃出了战俘营,历尽艰辛,返回了祖国。1925年,他从军队退役。当时,正是墨索里尼执政时期。他因不愿为这样一个政府服务而长期旅居英、法等国,直到40年代初才重返西西里,闲居家中。贵族阶级的衰亡使他惆怅,一次次社会变革的失败又使他失望。于是,在极度的苦闷和孤独中,他开始用文学来抒发自己的情感,宣泄自己的郁闷。早年就萌发的创作意念,便日渐成熟。《豹》是在不太长的时间内写成的,这是他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于1958年11月在米兰出版,立即以它特有的艺术力量震动了意大利文坛。评论家们称它为“划时代的佳作”,“20世纪最比秀的小说之一。”然而,兰佩杜萨并没有享受到成功的欢乐。就在《豹》出版的前一年——1957年,当他刚刚抄完这部作品的手稿时,病魔便夺去了他的生命。

 内容概要

 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860年5月。在西西里岛的巴勒摩城郊外,在萨利纳亲王法布里契奥的府第,萨利纳亲王一家人在念完了晚上的玫瑰经后,正在用晚餐。在大厅的墙壁上,挂着萨利纳家族的王爵纹章,上面画着一只后腿站立的张牙舞爪的豹。年近50,身材高大强壮的法布里契奥,就象这一只豹在威严地统治着萨利纳家族。然而,此时的家族已处处显露出大势已去的哀败迹象。法布里契奥长子法兰西斯科懒散而毫无作为。他最宠爱的次子乔瓦尼也突然离家出走,宁愿做一个小职员,独立生活,也不愿在安乐窝里虚度一生。能在家里陪伴他的,只有三个女儿:卡罗莉娜、贡切达和卡特莉娜以及才仅仅16岁的小儿子保罗。看着贵族阶层的一天天没落,家产的一天天毁灭,他不但无能无力,甚至连进行补救的愿望都没有了。这时,西西里的形势十分紧张。加里波第统领着皮埃蒙特军队正准备大举登陆进攻。可法布里契奥仍然冒着风险,星夜进城去同情人幽会。第二天一早,他的外甥唐克雷迪赶来向他告别,唐克雷迪是法布里契奥姐姐的儿子。他的姐夫挥霍无度,把家产全部耗尽后便一命呜呼。唐克雷迪十四岁的时候又失去了母亲。国王便把他交给法布里契奥监护。唐克雷迪是一个热情奔放、生气勃勃、英俊潇洒的青年,法布里契奥喜欢他甚至胜过自己的儿子。此刻,他正准备去投奔加里波第的军队,向波旁王朝宣战。不久,为了躲避战乱的风烟,萨利纳全家到他们在多纳富伽塔的领地去度夏。此时,加里波第的军队已占领了西西里岛,波旁王朝彻底垮台了。唐克雷迪已是加里波第军队的中尉。正是由于他的关系,萨利纳一家人的度夏旅行在各关卡才得以顺利通过。在欢迎法市里契奥亲王一家抵达多纳富伽塔的晚宴上,当地上流社会的头面人物全都出场了。其中引人注目的是本城迅速崛起的暴发户、新任市长堂卡洛杰罗和他的女儿安琪莉卡。在加里波第的军队登陆时,堂卡洛杰罗不但积极频繁地活动,而且利用战争的危机高价售出了大批粮食,挣了一大笔钱,购买了大量的地产。他当上了市长,他的财产已经可以同萨利纳家族分庭抗礼了。除此之外,堂卡洛杰罗又是当地自由派的领袖,在选民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但是,由于他是从一个出身低下的暴发户起家的,所以穿着土气,举止粗俗,在贵族社会中没有什么市场。他的女儿安琪莉卡,由于在佛罗伦萨读书期间受过很多的教育,因而言谈举止颇象个贵族小姐。她的高高的、匀称优雅的身材,象乳汁一样白皙的皮肤,浓密的卷发,端庄沉着的仪表,使在场的宾客惊讶不已,更使唐克雷迪销瑰落魄,一见钟情。他很快便抛下了正在追求的贡切达而堕入了对安琪莉卡的情网。一日清晨,法布里契奥收到唐克雷迪的一封信。信中表达了他对安琪莉卡的火一般的爱情,并请求法布里契奥代表他向安琪莉卡求婚。虽然法布里契奥这个情场老手也对安琪莉卡的美垂涎欲滴,但出于对外甥的喜爱,他还是向堂卡洛杰罗提出了这件婚事,美丽的安琪莉卡一日允诺。堂卡洛杰罗不计唐克雷迪已是一个破产的贵族子弟,并且答应给女儿一笔丰厚的嫁妆。于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已经是撒丁国王手下的正规军官的唐克雷迪赶回多纳富伽塔与安琪莉卡订婚。从这门婚事中,两家都得到了好处。安琪莉卡所带来的嫁妆,挽救了法布里契奥家即将垮台的产业。同萨利纳亲王这个大贵族的联烟,也使堂卡洛杰罗学到了贵族的作风和气派,成了一个新贵族。西西里王国和撒丁王国合并后,都灵政府想任命几个西西里的著名人士当者员。在这些著名人士中,法布里契奥名列榜首。但是他婉言谢绝了,并推荐堂卡洛杰罗去当者员。因为新的王国、新的政府、新的统洽,并没有给西西里带来什么新的变化。巴勒摩的上流社会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活秩序。整天是名目繁多的交际,花样翻新的酒宴,五光十色的舞会。安琪莉卡同唐克雷迪结婚后,在唐克雷迪的一番指教下,掌握了上流社会的一些礼节和应酬。所以,当唐克雷迪把她引进巴勒摩的社交界时,安琪莉卡在舞会上俨然以一个十分合格的王妃的身份出现,博得贵族社会的一片赞叹。燃而,在这热闹非凡的欢宴和通宵达旦的舞会中,法布里契奥却倍感孤独。他宁愿一个步行回家,去欣赏清晨的街景。一晃26年过去了。法布里契奥感到生命之流正缓缓不停地从自己的体内离去。这只曾经是如此强壮的“豹、在身体状况一再恶比后,终于在1886年,他73岁时倒下了。在以后的21年中,萨利纳家族的人东零西散。到了1901年,在巴勒摩城郊外的府第里,只剩下了三个年近70的老小姐:长罗莉娜、贡切达和卡特莉娜。这时,唐克雷迪已死去三年了。安琪莉卡也年近70。而巴勒摩城正在准备庆祝加里波第解放西西里五十周年的纪念活动,她是筹委会的成员之一。

 贡切达在家中十分空虚,尤其看到还保存着父亲生前最喜爱的狗本迪科的那张皮时,便又勾结她辛酸的回忆。于是,派人把它扔了出去。

 作品鉴赏

 这是一部有着很强的家族自传色彩的作品,它描写的是西西里一个古老的贵族家庭在资产阶级的革命风暴中逐渐衰亡,被新兴的资产阶级所取代的历史,小说的乞字“豹”指的是这个家族的族徽。它象征着萨利纳亲王和这个家族的权势及威严。小说以萨利纳亲王法市里契奥一家在时代的动荡和历史的变革中丧失权势、日趋衰落为主线,展开了新旧两个阶级之间为斗争、妥协、联合、更迭的错综复杂的场面,刻画了主人公法市里契奥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他周围的各种人物在世态炎凉中不断变化着的种种面貌,反映了十九世纪后半叶意大利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权力交替的一个时代。从公元前735年到公元1860年的近26个世纪里,西西里始终是外族统治的殖民地。希腊、迦太基、东哥特、秤占庭、撒拉逊、诺曼底、西班牙等侵略者纷纷拥来,他们部想把自己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强加给西西里人民,以此来同化西西里人民。从而使这个美丽的岛屿成为历史的根源和外族侵略双重挤压下的畸形儿。19世纪中叶,在欧洲大陆风起云涌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影响下,意大利也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民族复兴统一运动。虽然这场革命遭到了失败,但这场声势浩大的运动毕竟有力地冲击了封建制度,削揭了外国统治者的势力,从而为意大利的统一开辟了道路,1859年,意大利和法国在同奥地利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这进一步推动了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革命浪潮,使意大利的北部和中部首先实现了统一。不久,革命的浪潮又席卷南方各地。1860年4月,西西里爆发农民起义,遭到政府军的血腥镇压,青年意大利党人加里波第闻讯率军赶往援助。他在西西里岛的马尔萨拉登陆,首战告捷,大大鼓舞了西西里人民。加里波第乘胜前进,不久解败了西西里全境,摧垮了波旁王朝的政权。兰佩杜萨的这部作品正是以加里波第登陆前后的大动荡时期为背景,描写了萨利纳这个古老而濒于灭亡的家族在这一历史变革时期的种种表现。由于萨利纳亲王的原型就是作者的曾祖父朱利奥、托马西,所以,作者在对萨利纳亲王法布里契奥这一形象的描写中,无疑倾庄了自己的情感。然而,同情的泪水并没有遮挡住作家那犀利的目光。兰佩杜萨对这个形象的刻画,基本上是冷静的、客观的。作为当时西西里社会中最显要的大贵族,法布里契奥在社会变革的大潮面前,无力把握自己的命运,只能象水上的浮萍,随潮流任其飘动。而另一方面,他又毕竟同旧的王朝、旧的制度、旧的一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在不得不顺应历史潮流的时候,他又时常流露出对往昔的眷恋,对逝去的荣华富贵的哀叹。看不惯新的变化又不得不顺应它,怀念过去又不得不抛弃它。

 短评

我们是狮与豹的后代,却要被豺狼与土狗所取代。

7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真正的贵族电影——原著作者、电影导演,都是出身贵族的。西西里岛的革命变迁融入到了萨利纳亲王的家庭里,并没有很抓马的故事下都是暗流汹涌的情感。最后一场舞会(还有那幅画)是权贵的谢幕更是交接,只有圆滑投机的人才能想豺狼土狗一样继续生存。伯特兰卡斯特真是器宇轩昂!

9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我们是狮与豹的后代,却要被豺狼与土狗所取代。”时代再华丽也终有落幕的时候。

12分钟前
  • 波波维奇
  • 推荐

三刷,维斯康蒂最高作。1.影片以1860年意大利西西里为背景,通过萨利纳亲王的心路历程,反映出身处社会变革的浩荡潮流中,原有权贵走向没落的必然命运。维斯康蒂予《豹》以厚重的史诗质感,即呈现时代兼具的历史意义和虚假“真实”的描绘及歌赞。有如油画般精致奢华的服化布景、场面恢宏的战争与宴会令人眼花缭乱。“这是一曲旧式贵族的大气挽歌,永远紧凑的景框内积淀着25个世纪的智慧和美丽”。2.宗教精神的衰落、歌舞升平后的满地残纱,以及那幅《临死的圣地亚哥》。“我们都曾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和野狗”。伴随黎明的枪声步入黑暗,迎接不可避免的伟大谢幕。3.寻欢作乐为了遗忘,枪林弹雨渴望死亡。懒惰、甘甜的饮汁只因贪餍奢侈的安详。“虔诚的星,何时我才能远离尘世的一切,在永恒不变的世界得到永生”。(9.5/10)

14分钟前
  • 糖罐子.
  • 力荐

四星半。最后那场奇迹般近50分钟的舞会之所以无与伦比,不止是因为丰富到俯拾即是的隐喻、技术上几乎无暇的调度、或象征层面贵族时代的落幕的浓烈的挽歌气质,也由于只在这场戏里,马克思主义者维斯康蒂真正腾出空间让亲王跨越出阶层代言人的身份,去深掘他个体心灵的悲剧性情感:在格勒兹画作前对死亡的沉思,与安杰丽卡共舞时必须止乎礼的情欲,和一头豹窥镜自视的疲倦。“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好一场死亡的舞会。

17分钟前
  • 奥兰少
  • 推荐

#重看#siff@影城;花团锦簇、华美盛大的舞会场景堪称影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个新旧交替的窒息空间里,历史的力量天平在悄无声息地发生着倾斜;他突然感到一种从前未有的疲倦,垂死的肉身(旧势力)日暮西山唱响挽歌,那两个野心勃勃的俊美人儿势必成为弄潮儿。

20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频繁的近亲结婚并没有改善血统,看看她们活像一群猴子,准备爬上烛台摇尾巴露出屁股”于是,如此华丽而宏大的晚宴又有何意义呢,不知道能换来几亩田地,时代变了。

25分钟前
  • 叉叉小箭猪
  • 力荐

这种情怀有时还挺无趣的,在令人兴奋的新鲜事面前显得更加笨拙。排除那些富丽堂皇、精工细作的部分,我更愿意把这部电影流露出来的哀叹理解成一种讽刺。末日就要来临,守旧的人们束手无策,只能赋予“豹”的意义来获得心理安全,他们的遗憾,或者说更多是一筹莫展,大多是懒得开动脑筋所导致的吧。

27分钟前
  • 邓若虚
  • 推荐

比茨威格更高贵优雅的是什么——让星辰带领豹与狮去往永恒的国度。

30分钟前
  • CharlesChou
  • 力荐

自然散发出高贵、优雅的气质,完美之作。1,伯特兰卡斯特的表演可以堪比《教父1》中的马龙白兰度,尤其是至片末的忧伤气息,相比之下,阿兰德龙就是一小毛孩。2,史诗的定义:不是时间上的跨度,而是在历史的变革中人的抉择,由人物去切入历史内核。3,片末的宴会难以置信长达50分钟,

34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一向崇尚高雅的戛纳与维斯康蒂后期的贵族气质惺惺相惜之举。三小时的华丽影像展现了西西里贵族在受时代冲击前最后一点奢华。最后近50分钟的宴会场景可以和《猎鹿人》的开头相比较,强大的视觉冲击和喧嚣纷扰宛如贵族没落前的回光返照,你引诱敌人或许还算是种征服,可一旦娶她那便是真正的投降了。

37分钟前
  • 小易甫
  • 力荐

被大笑吓醒了。

40分钟前
  • 流空破刃
  • 推荐

“我们曾经是狮与豹,而取代我们的是豺狼与土狗”“事物若想保持永恒必须做出改变” 维斯康蒂出身贵族(文艺复兴时期米兰公爵),拍摄了一部贵族的挽歌,Salina是个近乎完美的角色与化身,超脱,清醒,孤独,走向衰败与死亡。摄影美如油画,布景和调度都极尽奢华之能事,但实在太枯燥乏味了。(7.5/10)

41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还行

展现大时代背景的史诗杰作,萨利纳亲王的尊严和不得已的妥协,与那些或者高举革命大旗、或者高呼为皇族尽忠,或者声称为地方尽力的豺狼们相比,更表现着风云变幻下的人间百态。

43分钟前
  • 思考的猫
  • 力荐

建议和《秋刀鱼之味》一起服用,可以比照出小津、维斯康蒂同为右派保守主义者,境界的差异。维斯康蒂对于新旧交替、时代变革的喟叹,伤感之外实则有一种看透世事的洒脱以及贵族自我尊严的期许与肯定,漫长的舞会恍若《红楼梦》的台词所说“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筵席”。小津表面认输,骨子里是认定旧价值、旧体系、旧风物有着万世一系不容置疑、不容颠覆的先验永恒价值,典型的保守帝国神学。全片最喜欢的一场戏,是CC和阿兰德龙在空无一人的残破屋宇里嬉戏游走,穿过一间又一间屋子,影像滋生出一股穿透历史的轻盈无常的丰沛诗意,维斯康蒂经常性的会突然插入类似的这种诗性场面,叫人难忘,也是非大师级水平不可为。4.5

47分钟前
  • LOOK
  • 推荐

“所有战争和暴力都是对遗忘的渴望,寻欢作乐也是渴望被遗忘。”阿兰德龙让整个画面璀璨生辉,就像一颗明珠镶嵌在油画里。

51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事无巨细,暗流涌动,一个家庭浓缩一个国家的历史,不愧是大师之作!

53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力荐

好一曲挽歌,怎么拍得那么好。那时候维斯康蒂老师在失落悲伤中还有很多欢腾。着重看了Piero Tosi老师的成果,倒抽N多口凉气,给他老打一百颗星。(再感慨,Claudia的腰细成什么了。另:那对拙劣黄段子发出的酣畅又监介的笑声绝了,也可以留在影史上)

54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浮生若梦,华贵如豹,苍凉日落,众生喧嚣。

57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贵族政治落幕的时代,末代王孙在爱国主义与贵族传统之间徘徊的历程。美术和摄影极好,油画般的色调,兰卡斯特翩翩的风度比女主有点煞气的“美貌”更有说服力。最后半小时的舞会美轮美奂。但你说凭这些就能赢《切腹》,我一百个不同意。

1小时前
  • 风间隼
  • 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