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间道(粤语版)

剧情片中国香港2002

主演: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郑秀文

导演:刘伟强,麦兆辉

播放地址

 剧照

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1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2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3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4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5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6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13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14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15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16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17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18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19无间道(粤语版)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22:56

详细剧情

1991年,香港黑帮三合会会员刘健明(刘德华)听从老大韩琛(曾志伟)的吩咐,加入警察部队成为黑帮卧底,韩琛许诺刘健明会帮其在七年后晋升为见习督察。1992年,警察训练学校优秀学员陈永仁(梁朝伟)被上级要求深入到三合会做卧底,终极目标是成为韩琛身边的红人。2002年,两人都不负重望,也都身背重压,刘健明渐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好人,陈永仁则盼着尽快回归警察身份。

 长篇影评

 1 ) 从《无间道》到地藏王菩萨

        我是在HBO上面第一次看到《无间道I》的;距离它的首映,已经两年了。在没有心理准备的情况下,我竟被它稳稳地钉在电视机前面,一个半小时未曾转台。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感谢《无间道》,因为,这部片子标志着华人电影工业,以它自己的方式,已经达到完全成熟的地步;而这是我们在看了几十年的好莱坞之后,所梦寐以求的境界。

        这成熟发生在香港,就产业环境来说,似乎是顺理成章的。在过去看港片的经验,虽然其通俗与大众化的特色,一般都表现得相当彻底,但是,总还觉得像是停留在青春期的趣味。在过往港片的逻辑当中,彷佛拍片这回事,就是必须将观众想象成未成年,然后企图一网打尽地把他们通通哄骗进戏院。因此,不管是什么类型、什么故事,不管是搞笑或悲情、耍刀弄枪或谈情说爱,或多或少总还是要弄一点所谓「轻松」甚或「无厘头」的桥段,或是投合青少年耍酷爱现心理的英雄场面;似乎那些才是票房的保证。

        但《无间道》完全没有这类可以说是浮面的花招。它是一部拍给成年人看的电影,又或者说,能够进入这部电影的脉络,并细细体会的观众,都算是成年人;它呈现的是成人世界中赤裸裸的真实。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及进一步的,在电影本身构成的各项技术上,我才说,《无间道》是完全成熟的。

        也因此,《无间道》系列值得我们更细致的讨论。特别是,它引用了涅盘经上关于无间地狱的话语,来隐喻,或者开展剧情;这一点,不仅展现出既宏伟又幽微的气势,更带给我们无穷的想象。而这延伸出来的想象,绝不是仅仅用目前这《无间道》三部曲的幅度可以完全涵纳的。

        在《无间道I》当中,以一种单纯但有效的双线交错与对应来推进故事。「曾志伟—刘德华」的黑道空间,以及「黄秋生—梁朝伟」的白道空间,两者之间形成简洁的奏鸣与对位;在这个架构之下,黑白之间交互「卧底」所产生的角色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张力,则将这两条线绞在一起,并且越绷越紧,终致陷入一个无间地狱的境地。

        故事是怎么发展的,我想就不用在这里多费唇舌了。重点是,这种双线交错的叙事模式在国内外并不罕见,但《无间道》用来胶合这两条线,并使之产生化学作用的核心意念,我觉得,其实是一种属于东方文明的深度现实主义,透过「卧底」这个位在社会生活与道德价值最边界的人生角色,具体地传达出来。

        说是现实主义,因为,它不仅仅表现了警匪之间的尔虞我诈,更因为刘德华的企图自我漂白以及梁朝伟的最终殉职,而使得《无间道》可以超出一般这类影片正邪斗智的既定模式,而往更深沉的真实人生之辩证过程发展。而这个辩证,最终就表现在公祭梁朝伟的场合,刘德华代表警界举手致敬时,不禁闭上眼睛的那个特写镜头里。

        在好莱坞影片当中,我们不难看到成熟的警匪片、间谍片、股市大亨片;与《无间道》首部曲同时间推出的,有Brad Pett与Robert Redford的《Spy Game》(台湾译作《间谍游戏》)。这部片我在HBO上看了不下三次,深深为其剪辑的功力与运用回溯叙事(flashback)的巧劲所折服,而对我来说,这也是一步拍给成年人看的片子;但是,它依然不脱西方叙事当中,角色必须「正—邪」截然分明的架构----正:Brad Pett与Robert Redford;邪:中情局。而正邪之间最终的价值判断与调和,会落在一个超然的上帝手上;这个上帝角色通常由美国宪法与立国精神来扮演。在绝大部分的西方故事当中,似乎舍此二元对立与上帝之眼,故事就无法推展,说不下去,或是无法吸引观众。

        而《无间道》却揭示了东方文明中的深沉真实。正邪的无法二分,并不在白天是上帝、晚上是魔鬼,或者白天是人、晚上是吸血鬼----在西方那通常都会有一个转换的过程。相对于此,在东方,正邪无法二分是人世间芸芸众生的共相,两者是时时刻刻都存在的。正如阴与阳、佛与魔、因与果、王与霸、善与恶,往往都是一体的两面,既可能相克,也可能相生;屏幕上的梁朝伟与刘德华就是这样一个活生生的对子。

儒释道这三个东方社会的主要信仰,在其思想核心,并不像西方那样,需要依赖一个超凡的上帝来指导凡间的所有准则与次序;而是直接去体验或揭示现实的娑婆世界里头,人自身与人际关系当中,最复杂也最基本的道理。儒释道都观察到,自大规模的灌溉农业社会成型以来,社会集体当中最现实也最奥秘的细微人性变化,是如何在形成与作用;而它们的道理也就架构在对于这变化的体验、诠释与超越之上。在这当中,佛的道理,或可说成是,当对于这现实人性纠葛的超越无法有效进行时,就会不断地堕入轮回,甚至陷进最糟糕的地狱烈火之中,永世不得超生。

        从这样的观点来看,如果说,电影本身是一种对于故事逻辑的玩弄,那么,《无间道》就是是一系列高度「玩弄」人性的故事。而这种「玩弄」的手法与深度,对我来说尽管是那么真实,但我怀疑,西方人在正邪二分、上帝存在的既有框架底下,是否看得懂当中的奥妙?而他们是否会将之认知为,那是属于东方的奥妙?听说好莱坞已经将《无间道》的剧本买下,准备改拍成好莱坞版;届时,我们就可以来瞧瞧,西方人是否能够领悟属于东方的人生智能?

        在看完《无间道I》的隔天,《无间道III:终极无间》尚未下片,我连忙冲到戏院去看。在这之前,已听过许多人说,看不懂这第三部;老实说,我也看不太懂。如果回到《无间道》系列本身,引用佛经「无间地狱」说法的这个隐喻上面,那么我会觉得,仅仅去描述刘德华这个角色的无法自拔、终致必须在无间地狱中承受无法超脱轮回的痛苦,这样的设定其实并无法撑住连续三部影片、将近五个小时的叙事幅度。我想这是造成编剧在《终极无间》当中必须绞尽脑汁,使用各种叙事花招的原因之一;但这也使得观众不易进入整体脉络。

事实上,到了第三部,应当要有另外一个与刘德华同样强烈的元素进入故事脉络,方能如第一部一般,继续有效、简洁地推进叙事。而这个元素,我以为,如果回到佛经的典故,无疑地应当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地藏王菩萨;如果有一个象征地藏王菩萨的角色,就可以跟永沉轮回、等待被拯救的刘德华,两者之间形成另一组强烈的张力对比。但在第三部当中并没有这个角色,而刘德华也还未往生;也因此,我觉得,《无间道》的系列故事,还有继续发展的空间。

        当然,回到东方文明的深沉里头,这个地藏王菩萨的角色,在影片所要呈现的现实世间,不会仅仅是纯洁如莲花的,而是会有他人性的、二元并存的、相生相克的面貌…

http://milankun.blogs.com/renaissance/2004/03/post_2.html

 2 ) 《无间道》及以外

  《无间道》来自香港,这个比世界上大部分生活水平都好的岛屿,一度是天堂的代号。几个杰出的艺人和一帮高明的商人及用心良苦的故事高手,用命运和职业的格局码出换体思维,在好人坏人之间追问、游离,终而幻灭在规则底线。令人自然想起《变脸》,有点类似的抗争。从导演手法和推进方式看,《变脸》展示出更多是故事的猎奇,人心的惶然与迫切。《无间道》则十分冷静,是一部预设好的棋局,一座固守的监狱,人在中间,等待发生、过程和终结,最后只剩哀歌一曲。这个中间,导演和编剧占了主导位置,而刻意轻描淡写的拍摄手法更增添了偏重砝码。同为商业片,对生命的思索和残酷的体现,《无间道》显得胜过《变脸》。   四位主角表演没有辜负他们享有的昌隆声誉,平实、内敛,不沾暧昧的流露。背景、用光不徘徊在奢侈的铺张;平稳的表叙令人有足够时间让感觉壮大,溢满。音乐也没有刻意忧伤和煽情,低低呜声直通天际,让你相信这不只是命运的一首协奏曲,确是某个阴曹地府招安之音。   更难得是,没有以往港产片中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愚蠢花巧和卖弄。枪砰然响,人颓然倒,慌张中只剩模糊不安。黄秋生睡在摔扁的车上,嘴角挂着血丝,静止的肥大身驱在血腥中透出得固执,让人相信他是曾经的朋友和严肃的上司。曾志伟的阴鸷残忍,在影片开头几个眼神中便已画出。而他逃往消防楼道趔趄脚步,心里趴出的慌张和绝望,到无声无息中枪死去。很生活告之,真实老大和死人的区别,其实很小。   片中刘德华饰演的角色应该是最矛盾综合体,史无前例的位置必须让他掏出更多本钱丰富故事的完整,最好的演绎方法是忘记自己,忘了自己作为艺人刘德华的地位,明确主角是四个人。很庆幸,他不仅没带进个人戏外的乖张,而且很好找到了自己位置。差馆里的个人戏也显得克制,警察面对审犯,除了偷巧的智慧和些许得意,没有肆意夸张的烘托。到后来从电梯中平静出来的神态,十年前种下因果循环,已使他对任何结局都了于在胸,生亦何欢,死又何哀。刘在这里做得很成功。   梁朝伟是个超一流演员,绝不是他人口中所谓的工兵型,天生的忧郁和四顾无依的气质,强烈影响他所演过的每一部影片。这种角色演来更游刃有余。迷惘的眼,散漫的形神,总能看出内心对行为和身体的背叛,自我的怀疑。我是警察,这话只能在医生面前心不在焉吐出。求证永远在炼狱中,道路从不间断,最后也只能睁大眼睛,在四面封闭的电梯瘫软到另一个世界。所有信心在这里嘎然而止,是为无间道。   令人心悸的生存状态安排,自然离不开对爱情的编弄,而爱情相对这些,实在无力和不足为道。导演让郑秀文和陈慧琳适可而止的表演再次证明他的高明。郑演惯都市傻女人,没有在片中长久撒泼,破坏阴沉平静气氛,实是幸事。而陈慧琳的寡言少语,和惊艳容颜符合大众对心理医生的神秘期盼。没有风雨中的凄厉,生离死别的痛苦,只留底匆匆的录音和纸片儿。爱情,只是众多炼*狱中的一个痛苦而普通程序。女人,地狱里只是配角。   影片的结局据说有两个,刘的被铺和升官。前者符合普通人心中因果报应的快意;但后者绝不是所谓的皆大欢喜,相比下更符合故事的发展路线,刘最后望着陈(梁饰)的坟,千般痛苦和欲望熬成一句话,“我想和他换”。生不如死。亦是无间道。   好的影片,往往有许多解读,须得亲身去看,去体验。如果只看预告和影评,就有如我幼时看到超度挂画中的地狱,离事实太远,太不可信。   附:   无间道,据说是地狱最深渊,存在永不间断痛苦。   我是无法知道地狱样子的,脑中所有的来源,都不能让我确信那些是真实。书籍里文字给人无穷大想象空间,可以丰富在内心,印象却始终模糊,像斑斓抽象的画,能嗅出森森之气,转身就忘记。视觉中的印象更少,兼而飘忽不定,十分不可信。记得家乡大部分葬礼中,请来超度的是本地农民,他们大部分眉目清秀,神态清雅,据说叫道士。在我还小时,无疑觉得这些太新奇。色彩绚丽、宽大,布料和做工都粗糙的道服,马上让我想到戏台上抖动的画布,并囔着要穿,没人满足我的要求。我就守着挂起的大副围幔发呆,上面是支离破碎的身体、赤发的厉鬼、尖锐的刀片,和大块的血。我第一次看,人来人往中,莫名其妙吓的大哭。有人安慰说不用怕,那是地狱,处罚坏人的地方,这些道士就是给死去的人来说好话的。我惊魂未定决定做个好人,对地狱也有个了解。   稍大点的时候,就请教别人,地狱真是这样的吗?哪个是十八层永不翻身之处?道士真那么厉害吗?也没人能说清楚。再大点,看到电视电影中颠来倒去的阴间、神鬼之说,就试着勇敢想,大概根本没有地狱吧。原用不着操心。   至现在,想到地狱,就不是有没有和恐惧的思索了。基督教中与东方文化里死后面临天堂、地狱的选择有苟同的地方。但一旦洋化的东西就难免有戏謔的成分,地狱天堂在幽默和笑话书中常出现,后者更成了时代的流行广告语。成为了轻松话题。   当然,商业高度发达的时代自有不凡之处,衍化的文化更千姿百态。熙熙攘攘的人流和水泥森林中,怕是没人会有我幼时的恐惧了。否则不是神经短路,大概也是耋耄之年,深恐亲身体验的担忧。再大张旗鼓说起地狱,就直接是现实的景状,生活摆下的痛楚局面了。《无间道》就是这么个故事。

 3 ) 再见,警察

香港的警匪片已经成一种类型片了,在很多年的发展中,警匪片带着匪气和正气,善恶交战却往往善恶难分,这个苗头就是从无间道开始被带起来的,作为当初的救市之作,这部电影被拍了三部,还被日本、美国翻拍,成为一代香港电影经典,他如此吸引人,但是剧情说白了也就是抓卧底、抓叛徒的故事,一个抓卧底的故事讲得跌宕,还充满着道德的困境,剧情矛盾层层叠加,最后甚至矛盾无解只能用佛家的思想来寻求答案。 过瘾又好看,不愧一代经典。 这场风暴的核心其实有四个人:刘建明、陈永仁、黄志诚、韩琛。一个一个看,每一个都是在无间炼狱中受苦的人。 “以前我没得选,现在我想做个好人” 刘建明,是集中了最核心矛盾于一体的人,这句经典台词是他在天台给陈永仁说的,也一定是他在内心给自己说过无数次的,刘建明身上有这部电影核心的道德困境,刘建明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坏人,一个内心想当好人,但被迫做了坏事的人算不算是好人?在命运没有选择的时候做的事,那些被迫做的事,到底该不该为此承担道德审判?伦理困境的问题,“命运”和“选择”矛盾的问题,这两者他都无法回答。 另一方面,他内心的挣扎过程也同时表现了他自我认知的困境,“不守规矩的人,就像他这样,滚蛋,有没有人想跟他换?”这句话两次出现,他都在内心回答“我想跟他换”,无论是在警校的时候还是在最后在陈永仁的墓旁,可见他的内心挣扎从来就没有解脱过,他想从一开始就成为一个“好人”,挣脱自我认知的困境,哪怕最后葬身大楼里,但是可笑的是,他连承受惩罚的机会也没有得到,最后他成了那个活到最后的人,电影结束黑屏字幕:“佛曰:受身无间者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乃刘建明多活的每一天都要接受内心无休止煎熬之大劫。 “明明说好的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三年之后又三年,就快十年了老大。” 在多数人印象中,陈永仁都是比刘建明更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这句台词据传是梁朝伟自己改的,原来的那句直接说的九年,这一改,三年又三年,原来过了这么久了。用他的话来说,都快忘了自己是警察还是古惑仔了,他被戴上面具演了将近十年的古惑仔,连睡觉也不能说出真话,只有在李心儿的心理诊所里敢有点骄傲地给她说:“我给你说,其实我是警察”。这个睡觉也睡不着的警察,不断说我都快忘了自己是不是警察了的警察,在天台上用枪指着刘建明,一点也没犹豫地说:“对不起,我是警察。” 对不起,没得选,都当了九年古惑仔了,我还是没忘掉我是警察。 “明明我已昼夜无间踏尽面前路,梦想中的彼岸为何还未到”,无间炼狱里最值得同情的人就是这个没有得到过一天警察身份的警察,他认为自己是个警察,他是真的警察。 “那个警察硬骨头,他们把他抓了上去,足足打了十分钟,十分钟。” 还有一个警察,一直都有警察身份,人物设定看起来单调乏味,但是却是第一个领盒饭的角色。黄志诚,黄警司看起来就是呆板老成,谈不上年轻的热情,第一次围攻韩琛时他就一句“工作嘛,这次不行下次咯”。看起来他是一个躲在卧底背后的安全位置的领导,让陈永仁三年又三年地卧底在危险的老巢里,自己在警局里准备着收获成果。 但是,在接头之后,把自己留下选择了坐电梯离开,而让陈永仁先走,最后被杀,这时候难说他不是出于保护这个九年卧底的目的。傻强在死前给陈永仁说那个警察是个硬骨头,这个硬骨头警察早就已经把生活、命和工作看作一体了,他应该也从不觉得一个警察置身危险境地是什么值得被认为特别伟大的事,这就是他们的工作和“道”,所以他和陈永仁一样,随时做好和对手们同归于尽的准备。 他被扔下楼,砸死在陈永仁面前,血肉模糊,那首叫《再见,警察》的歌响起,这首歌的歌名就是他的最合适的注脚。 “算命的说我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不过我不同意,我认为出来混的,是生是死要由自己决定。” 韩琛就是一个很简单的人物,简单的坏,贩毒、杀人、黑老大、狠角色,一开始进警局就对黄警司说:“你见过有人去殡仪馆跟死尸握手吗?”但是却没想到,他一手栽培的进入警局的卧底最后背叛了他,他也最后被这个卧底所杀,正邪较量,核心的较量是发生在亦正亦邪的人之间的,他这样纯正的最大反派,其实反而不是正邪较量的焦点所在。 最后刘建明在地下车库击毙他时说,这是他自己挑的。这是多年前他对刘建明说的话,进不进警局,让刘建明自己挑,但是做一个黑老大,这是韩琛从来没变的选择。 对刘建明来说他不想再摸黑走路了,对韩琛来说,自己挑的路,摸黑也要走。 说完了人物来谈谈技巧,这部电影有很多细节值得慢慢思考,最重要的矛盾爆发点就是那三段天台的戏,第一段是黄志诚与陈永仁在天台上第一次接头,陈永仁对卧底生活牢骚满腹,但是还是给黄志诚提供了韩琛集团接收毒品的内部信息,黄志诚给陈永仁递过一个信封,里面装了一个手表,陈永仁以为那是窃听器,黄警司告诉他那是送给他的生日礼物。他们的关系是领导和下属的关系,但是也同时惺惺相惜,他们是在警察这条路上勾肩搭背的两个人,没得选,这就是命运的安排。 第二次的天台是伴随着黄警司之死的剧情的,他们的行踪被刘建明发现,他们匆匆离开天台,黄志诚让陈永仁走楼梯,他自己走电梯,就差一点,他就错过古惑仔了,然而并没有被错过。当陈永仁下楼后装作刚到一样地绕回楼前时,黄警司的尸体也刚好砸在了他面前,他的表情中集合了惊讶、麻木、恐惧、悲痛,刚才还在楼上跟他聊天的那个人现在头破血流曝尸街头,这个唯一有他警察档案的黄警司被杀了,那他的警察身份如何再找回来?有悲痛,有惊恐,更多的是震惊,这些情绪全部集中在此刻的陈永仁的脸上,这是整部电影里梁朝伟表情最夸张的一幕,每一个毛孔都在扩张,如此激烈的表演被配上了十分平静的纯人声哼唱的丧曲《再见,警察》,对比很强烈,内心很复杂。 最后一段天台就是最著名的陈永仁和刘建明的天台对峙,刘建明想要承认自己的卧底身份,不愿意再戴着警察的面具忍受煎熬,但是在天台上,他仍然在为自己争取,最著名的那句台词,“我以前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个好人”说得很辛酸,我们都没得选所以只能先违心,可是我真的想做一个好人,但是接到的回答是“跟法官说,看他让不让你做个好人”,这是冷漠的回答,但是却是现实的回答,事实上我们所有人的生活大多数时候都是没有选择的,被逼上天台,被逼着让人拿枪指着自己说“跟法官说”,我们不用可怜此时的刘建明,也不用苛责此时的陈永仁不给他机会,因为我们其实每个人都经常在这样的境地中,没有选择,央求后,得到的是现实世界冷漠的回答,我们不会去咒骂现实,而会去反思为什么自己要走到这一步才知道后悔,但是,又是但是,反思的结果往往是,“我以前没得选择”,我也不想被逼上天台才后悔,但是我每一步都没得选择,去读书去考学我们没得选,去争取本来就不多的发展机会,去挤去拼,我们没得选,那么最后我们回顾生活,怎么感觉很乏味,很没意思,“过去我没得选择,现在我想做个有趣的人,去做我想做的事”,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你去跟时间说啊,你已经没有年轻人的精力了,看看老天爷给不给你那么多的时间”。这只是一个例子,事实上我们生活中处处是无奈,此刻的刘建明的状态是有普世性的,在有机会去选择的时候,抓住机会,不要最后用“过去我没得选”来搪塞被浪费的选择机会。 再说到这部电影的一个重要的处理手法:回忆闪回。其实并不是特别新颖的技巧,但是在电影中的多处都有,尤其是最后刘建明在陈永仁的墓前回望过去,闪回到他在警校看到陈永仁被开除的场景时,他的那句“我想跟他换”,让人感受到了一个想做“好人”的人面临的困难的处境,此时的他就是在无间炼狱中煎熬不得救的人,他试过自救,去天台找陈永仁坦白,但是陈永仁的被杀让他连这一次自救的尝试也失败了,依然是“命”,依然是无奈的“我没得选择”。活下来的那个,还不如死了的那个,无论是在九年前在警校时,还是现在在墓前,他都是在羡慕陈永仁的那个。 电影还有一些其他值得推敲的部分,比如说那个通往天台的电梯,极其富有隐喻意义的电梯井,电梯的场景在片头就出现了,要是把核心矛盾集中发生的天台看作是无间地狱,那么这部通往天台的电梯其实就是通往无间地狱的路了,也就是“无间道”的隐喻。通往天台的路看起来好走,其实却被堆满了尸骨,黄警司在这部电梯里被反派抓住打死,陈永仁被警局的另一个卧底在电梯中射杀,而那个射杀陈永仁的卧底又被刘建明在电梯中杀死,正义不会轻易获胜,甚至正义和邪恶的区别我们也不容易看清,正义与邪恶在电梯中较量,个人心中的正邪两面也在电梯中争斗,电梯就是最缩影的无间道。还有就是本片中最重要的线索道具:被陈永仁写上“標”字的信封,他根据这个信封知道了刘建明就是卧底在警局的反派,而刘建明也因为知道陈永仁看到了信封而删除了他的档案,最后引出最后一场天台的剧情,可以说那个信封就是线索。最后就是两个重要的配角,一个是刘建明的女友,喜欢写小说的Mary,编剧借她之口点出了本片最核心的伦理问题:“有向好之心,却做坏事,应该有怎样的结局?”这个问题太难回答,最后也没能回答,只能以佛家《涅槃经》作结,另一个人物是心理医生李心儿,陈永仁只能在她的诊所才能安心睡着,她的存在是衬托陈永仁内心煎熬的,同时她还帮陈永仁最后恢复了身份,使剧情完整。 这部电影最吸引我们的其实就是里面透露出来的浓浓的港味和情怀感,“情怀”这个词中国人很喜欢,这个词内涵很丰富,很“中国”,它的意思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翻译不成贴切的英语,情怀说出口,总伴着一点沧桑,有点哀而不伤,有点激扬,可以带着对理想主义着迷的神态又可以有种世间万事都不在意的潇洒,陈永仁在小巷子里把自己藏起来对警察的殡仪车敬了一个礼,黄志诚在天台递过去的信封里装了一块没有窃听器的表然后笑着说:“二十五号是你生日嘛,臭小子”,李心儿站在楼顶的墓碑前盯着黑白的相片自顾自地念叨:“你好吗,警察”,以及最后刘建明如多年之前同样的语调望着镜头说“我想跟他换”。 这都是“情怀”,情感与理想融为一体,深吸一口烟,吐在空气里,回想过去,笑骂一句“去他妈的”。 去他妈的,人生万事,谁知前路,别拿善恶扣帽子,做错了什么,大不了堕我入无间地狱,反正走上这条路就没想回头。 去他妈的,不管怎么样,我还是想做个好人,没有机会等机会,有机会抓住机会,不拿善恶扣帽子是别人的想法,反正要是有的选,我还是想当善的那头。 要死可以死,要活好好活,要是没得选也不要后悔。 做警察嘛,就是这样咯。

这是前几天去香港专门去粤港投资大厦楼下照的,场景都没有变

刚好也有辆的士停在楼下

 4 ) 《无间道》综合性中毒病状



台词篇:

1.在习惯性说出“过了明天就好了”这句话后,马上来个“呸呸呸!瞧我这嘴……”

2.每次发完牢骚后,都怪异地看着对方说:“吓着你了?对不起……”

3.有人征求你的原谅,你总是一脸肃穆地开玩笑:“对不起,我是警察。”

4.当他人失败时安慰的话永远是:“从来只有事情改变人,人改变不了事情。”

5.当他人倒霉时安慰的话永远是:“爸爸说,出来混的,迟早要还。”

6.向身边的人打听自己的女友有没有说过“只要男人好,我做什么都行”这句话。

7.当别人询问你的意见或建议时你回答:“路怎么走?你自己选的。”

8.旁边开了一家新的拉面馆,你尝一口后,闭眼,头后仰,表情高涨,对你的同伴说:“AA+ !”然后舌头舔一下上排牙龈,作出爽歪的样子……

9.别人问你的名字,你说:“叫我影子吧。”

10.向别人介绍你的50和弦手机,你会说“高音甜,中音准,低音沉。总之一句话,就是通透!”

11.老板指着一个被革职的同事,大声吆喝:“你们谁想跟他换!”你说:“我想跟他换……”

12.别人跟你握手时,你会说:“你见过有人进殡仪馆跟死尸握手吗?”

13.刚认识了一个人,你会对他说:“你认得我吗?我认得你,你以后要小心点。”

14.别人拿你帮忙买到的面粉,你大声说:“这些面粉,是你的!”

15.对你以前的男朋友说:“孩子会叫爸爸了。”

16.向别人介绍你香港水货手机,你会说是“港产胆机”。


生活篇:

1. 在家里时唱机里永远放着“被遗忘的时光”导致其余时间甚至睡梦中脑中也在响这个旋律。

2. 手指总是不自觉地敲打某物,发出长长短短的声音。

3. 常常在噩梦中惊醒是因为梦见自己被人爆了头。

4. 穿衣的习惯开始变得怪异,比如里面穿T-Shirt,外面穿皮衣,也不管你穿了是不是好看。

5. 将手表戴在右手。

6. 当右手拿着什么东西(尤其是报纸文件夹一类的)在走路时,习惯性地拿它敲打自己的腿。

7. 早晨听到闹钟响了总是一下惊醒,然后怀疑自己刚才有没有说什么不该说的机密。

8. 留着一面0.3CM长的胡子。

9. 或者留着0.2CM长的环嘴胡子。

10. 房间里用要上发条的古老闹钟。

11. 上班穿西装不打领带。

12. 剪出一土黄色毛衣的袖口,套在左手。

13. 每天起床对着镜子*笑一会。

14. 见到以前的同学要说:“不要怕,我们是同门师兄弟。”

15. 看到网吧里看到玩CS的人被爆头,就要说:“这有什么的?出来混不是你爆人就是人爆你啦!”

16. 得了重感冒,女朋友打来电话,希望快点好,我说:“过了今天就没事了。”

17.在车子里置放监视器,看有没有人在车盘放跟踪器。

18.路上被人叫住,帮忙拍照,心里总是嘀咕:好,帮你拍张“报名照”。

19.夹菜的时候经常会不自觉的反复夹很多下, 现在才想起来原来是受到韩琛的影响

20.看到任何一只手表都试图去找针孔。

思想篇:

1.认为每个人其实都走在无间道上,只是我们太过平凡和麻木。

2.很想弄把手枪,然后试试看拿它指着人头到底是什么滋味。

3.时时刻刻都要想想现在把手机铃声开着会不会坏了事。

4.开始不相信身边的人,因为不知道别人什么时候对你好,什么时候想杀你。

5.对天台和电梯两个地方充满“异样”的情感。

6.兴起买音质好的音箱听老歌的想法,并且有意在机箱里放面粉。

7.认为大街上做事不专心的都是警察,尤其是抱在一块儿的。

8.害怕去按摩,万一女人长得像韩琛或韩琛的爱犬,自己却没有小弟帮忙。

9.认定判别警察与黑社会的标准是拿枪打人是否爆头……

10.很想拿酒瓶砸人,也希望被别人砸一下看看什么感觉。

11.向老婆自首(私藏零花钱):我知道你是个好人,我的钱在我的保险箱里,密码是你的生日。

 

行为篇:

1.三部曲每部都看过五遍以上,对钟爱的场景反复观摩,细节都不放过地追根就底,积极寻找BUG,但是并不以此为意。(唯美)

2.绞尽脑汁地思考怎么把三部曲中的衔接问题圆上。(完美主义)

3.一走到暗巷子,你会无端对着大街举手敬礼。

4.男人同男人见面,时间是一定要正午,要有猛烈的太阳。地点是某大厦的天台。

5.从的士出来的时候总是提防后面会发出一声巨响,看的士是不是会被哪位高人砸到。

6.玩CS时自取ID叫“刘建明”,立志成为爆头高手。

7.谈生意的时候突然拿起烟灰缸砸人。

8.老板说:交份报告给我! 我说:我交个毛给你!

9.从天台下楼要用吊船(没用吊船的大厦,就选个地面上的的士做落点跳下去)

10.别人说你傻,你还会笑着点头。

11.有烧邮筒的癖好。

12.就算是正在做饭的保姆接了电话,你也要老爸接电话,然后说不回家吃饭。

13.不敢吃老板请的鱼翅。

14.告诉别人你的孩子比实际小一岁的岁数。

15.介绍自己父亲的时候,要说:爸爸以前做小赌档,从几毛钱的小生意坐到现在。

16.老板让你去谈生意的时候,你要一脸迷惑地说:老板?是不是真的?我是傻子啊!你是不是想把事情搞砸?

17.与另一间公司谈合作,开场总是要先说:哈哈,哎呀!国家需要财富啊!黑社会谈的是生死,生意人谈的是生财。我们有几十亿的资金不知道往哪里放,想放在韩大哥这里盘生意。生意上的事我们绝不过问,一国两制嘛。

18.找50岁以上的长辈时,总想称呼:我找坤叔。

19.看到街边过来一辆殡仪车就要敬礼。

 5 ) 【无间道系列】留下的三句话

  面对“无间道III终极无间”狂轰滥炸的宣传攻势,我有些按耐不住,I和II都看了,总体感觉不错,只是时间不凑巧,没赶上III的首映。昨晚,终于一睹庐山芳容,自己不是枪手懒得写影评,何况也写得不好,尽管社会上的影评早已经铺天盖地,但也懒得看别人写的。不过,好歹花了不少银子来看【无间道系列】,不唐僧几句,如何对得起自己荷包?若是抛弃帅不帅靓不靓的问题,或者抛弃电影技巧演员演技社会伦理道德等等问题,单单从我脑子里被大浪淘沙之后留下的烙印而言,细细想来,无非是三句话。
 
 
无间道I:对不起,我是警察
 
  还记得“喜剧之王”,看到一脸无厘的星爷严肃的说:其实我是个演员,视线竟然有些模糊。印象最深刻的台词往往就是最简短的语言,也是最有力的表达。很欣慰,在无间道I中,我又看到了类似的一幕。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合情了却不合法,又有很多事合法了便又不合情,对普通人来说,到底如何选择,的确头疼之极,古人仰天长叹忠孝不能两全也似乎隐约有此无奈。但一个每月领用俸禄时刻不忘为纳税人保护利益的公务员,一个理智永远胜于感情的卧底警察,面临严峻考验的时候,脱口而出:对不起,我是警察。我觉得,这句台词没有噱头,没有做秀,应该是非常符合逻辑的。
 
  短短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意思很深很无奈。我相信你有做好人的愿望,我很想帮助你,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我必须得向警署负责,而你是不是好人,法官自然会有交待。其实,接下去一句台词更加精采,对方回答“谁知道?”,这是无间道I的点睛之笔,不过理解这句话必须得看了电影才知道,似乎有进一步被卷入目前泛滥的影评中去了,就此打住。
 
 
无间道II: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
 
  假如说自己少不更事的时候觉得哲学家简直就是不食人间烟火的怪人,那么现在觉得是恰恰相反,貌似神秘的哲学其实更多是来源于各种各样的生活阅历。很难说,那么多枯燥乏味但被捧为经典的哲学理论有比这句俗语更加接近真理。所以,我固执的认为这句话就是一哲学命题。
 
  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是你的自由,但请记住,出来混,总有一天要还的。若觉得黑帮白道的大小人物相继身亡那只是电影而已,那么你错了。木子美就是因为比遽美凤更懂得这个道理,所以才活得更加潇洒,对不起,俺又一次提及美凤,实在是例子太经典了。拉登不比萨达姆高明多少,财力物力人力更是不及萨的百分之一,但他懂得这个道理,所以他相对于冰冷铁窗中独自垂泪到天明的老萨而言,依然可以笑傲江湖。小黑在飞黄的时候,何等英姿勃发,可事隔不多年还逃脱不了命运的戏弄,平坦大道也足以要了他。至于在官场混到翻船的,例子不胜枚举,可我还是不愿写出,怕玷污了自己的文字。
 
  人一辈子,无论走什么路,白道黑道黄道红道,无论是谁,任凭你祖上是皇亲国戚或者三代贫农,不可能不出来混,但你如果有随时要还的心理准备,估计会小心翼翼胆战心惊许多,很多时候,这种如履薄冰的状态会让你迟一些时候再还--也许会迟得令人发指换来一个寿寝善终。
 
 
无间道III: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人,要了解自己恐怕是最难的,大概许多民族都有类似的谚语,其中最为著名的是被镌刻在德尔斐智慧神庙上的一句箴言--“认识自己”。
 
  每天浑浑噩噩的混日子,自然也做了不少事情,假如包括吃饭睡觉上厕所和商贩讨价还价还有上网胡说八道。事实上我没谦虚,回忆一下还真的只有以上罗列的每天不断重复的事情属于我明确的范围,倘若可以掐着秒表精确计算一下以上时间的话,一定还有一大块空白的时间剩余,那么,在那段时间里,我究竟做了些什么?我不知道。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许知道,“认识自己”正是他的名言。
 
  当然,我并没有象刘卧底那样,就像只鼹鼠打算过冬一般的忙碌,所以,我还依稀记得我是昨晚看的无间道III,甚是松了口气,很明显排除了我也是卧底。电影中,越来越具体的恐慌慢慢的把他推入绝地,精神分裂症如期而至。我相信,刘一定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否则也不会胸有成竹得意洋洋的把揭露自己卧底身份的录音带在大庭广众之下播放。在这段高潮的上演中,我听到电影院里一片笑声,那一刻,怀着一丝同情并且取笑刘卧底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我记得,我也笑了,我不是取笑刘的精神分裂,我仅仅只是可怜那些取笑刘的芸芸众生还有我自己,其实,我们都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你知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每次还码完正文,其实内心就开始琢磨如何结尾,用干净漂亮的姿势谢幕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一件事情。而今天例外,原因如下:
1。对不起,我不是作家。
2。出来码字,总是要跑题的。
3。你知不知道自己已经看到结尾了?

 6 ) 《无间道》电影镜头剪辑分析

首先从电影镜头的拍摄和剪辑人员上,是香港当时一流的。
视觉效果顾问:杜可风(HKSC)
摄影指导:刘伟强(HKSC)、黎耀辉(HKSC)
剪接:彭发、彭正熙
杜可风,被称为“亚洲第一摄影师”,也被曾为香港文艺片代表人物王家卫的“御用”摄影师,在王家卫的电影中更是强调画面以表现文艺为主。
刘伟强,执导拍摄过《古惑仔》等多部出色电影,而且刘伟强本人虽是导演,但他也是摄影出身。
黎耀辉,非常有名的在《春光乍现》中被导演引用名字作为电影主角的摄影师,他本人曾参与许多优秀香港电影的拍摄。
彭发更是彭氏兄弟之一,和彭正熙都是香港数一数二的剪辑师

进入电影剧情,主角之一琛哥(曾志伟饰)的出现镜头是紧接电影开头关于无间道的佛教片头开始出现的实景佛像开始,全景镜头的转移,赫然出现的是琛哥拜佛的背影,接着是琛哥潇洒地向一众小弟讲话的内容,在开头镜头中,突出了年轻的刘建明(陈冠希饰),在不断地讲话中,在琛哥和陈冠希中间的切换,自然切入刘建明进入警校学习的镜头,而且在切镜头的时候,充分运用了背景音效,使转换更显自然,观众的思维转换也更有节奏感。

在接下来的镜头中,陈永仁(余文乐饰)和刘建明的介绍中,更是运用了经典的对比镜头,在陈永仁被警校开除中,略显静止地对比两人的态度,配合台词,更让人对这改变两人人生开始的一刻印象深刻。

到开始正式叙事之前,也就是讲两个主人公年轻事件,完全可以说是用镜头讲故事,把各种陈永仁作为古惑仔打架和刘建明作为警察在警校训练的镜头快速的转换,以表现两人的成长过程,这一段紧凑而流畅,在这紧凑的镜头中还花了时间专门为以后故事作铺垫,对反光镜下刘建明是为之后故事中撞死MARY姐做铺垫,陈永仁的手指点墙特写则是为之后陈永仁卧底用摩斯密码报信作铺垫,镜头转换虽快但没有无用的内容,可谓短而精彩。

进入正题后,故事叙事从音响店的陈刘二人对话到天台见面,故事叙事节奏变慢,镜头稳而准确,主人公始终在镜头核心,而且在陈刘二人的见面,还分别很刻意地对比面对面两人眼中的对方的镜头,很快突出了两位主人公。天台见面,黄警司(黄秋生饰)和陈永仁的见面是逐渐铺开,一开始是蓝色天空,空旷的天台和陈永仁,干净慵懒的镜头和故事正题叙事速度一致,而且使人感觉每一个情节的转换自然而使人有期待。在两人天台争吵的内容提到过去时,每当切换到过去镜头时,背景音效的配合让短暂的黑白记忆镜头显得和叙事很和谐。

在电影交易毒品的逮捕行动一部分,随着情节紧张气氛的展开,镜头在各人之间的转换加快,而且有多处明显地随着叙事在采用运动镜头,也突出了电影开篇手指点墙的特写,动静结合,把整个逮捕行动表现的扣人心弦。

在从逮捕行动到后来黄警司和陈永仁天台第二次会面之间的故事叙述,在延续前半部的完美拍摄的基础上,有一点个人觉得值得诟病的。同无间道第二三部相比,这一段没有抓住机会多使用亮的镜头,本来叙事电影情节性很重,电影主题属于警匪犯罪片,在此条件下依然大量使用暗色甚至黑色背景,电影的光线稍显偏暗。而且出于情节性强的电影的缺点,大部分镜头都是近景聚焦在人物身上,但这也更考验摄影和剪辑对于人物的把握。

再一次在天台见面,让人豁然开朗地再次重复第一次天台见面的镜头,使人被电影剧情紧紧抓住。在韩琛人手上来抓黄SIR的一幕中,对电梯层数的特写、黄SIR电梯门被缓缓打开的特写与大部分的急速运动镜头的动静强烈对比更是把故事推向了高潮,越来越紧张的压抑气氛和情节展开使人也跟着激动。

在陈永仁到了大厦楼下,黄SIR坠楼这一幕,之前越来越快的镜头和故事发展,突然在观众没有料到的黄SIR堕楼静止了,配上悲伤的《再见》背景乐,虽然只有1分钟左右,但是突出了在场目睹人员的表情,切入了黄SIR生前和陈永仁友情一幕,缓慢地音乐,缓慢地镜头加上演员投入地表演,所有的观众的心都被震撼了,。而这一幕也无疑成为香港电影乃至华人电影史上最经典镜头之一,似乎整部电影的前半部分的叙事都是为了这催泪的一幕而来,这便是整部无间道一的高潮和精华所在。

这样的镜头,1分钟,马上又有傻强(杜汶泽)慌忙拉扯中回到之前的紧张快速镜头,可正是整个天台杀黄SIR情节的整体紧凑,突出了这一分钟的珍贵。之后傻强的死,没有使用黄SIR死亡的强烈慢镜头对比,这也是傻强这个角色重要性稍微弱而使然。

之后的部分,可以说情节虽然变化,但是拍摄手法不变,从黄SIR死后的调查,越来越紧张的情节发展,重复了前面交易毒品逮捕过程的手法,而片尾的陈刘天台对峙也是对黄SIR堕楼情节的再次使用。在这一部分中,陈刘天台见面,陈跑到刘背后的巧妙快速视角切换,镜头速度的放慢,突出了两人的矛盾。而在电梯口陈被刘同事一枪击毙,镜头是以枪声和屏幕的突然黑幕,避免的血腥场面,黑白是整部电影的主旋律,以黑幕枪声代替血腥出现,不仅使人惊讶,而且在那一秒中之内,观众对于是刘还是陈的死亡的猜测使电影再次进入高潮,黑幕结束后,陈永仁缓缓倒下和再次《再见》背景乐,这相当于重复之前黄SIR堕楼的震撼,但是正是黑幕的使用和情节设计的巧妙,使再一次的慢镜头背景乐的煽情不显矫情更将电影推向二次高潮。

在电影完结时,有稍显啰嗦的叙述,其实叙事电影不一定把每个故事从头到尾讲的很清楚,单从单个电影分析,是不够好的,但是考虑到《无间道》是三部系列片,这一高潮后的叙事就有其存在价值。而且电影最后,刘建明个人特写,回到电影正篇叙事,也就是陈刘人生转换点,陈永仁被赶出学校的镜头,配上“我想和他换”,与电影前半部的呼应,使整部电影一气呵成。

整部电影,虽然逃不脱叙事电影突出人物剧情的弱点,但是强大的摄制人员和与情节完美结合的拍摄和剪辑,使该片成为进入21世纪香港电影的代表作,也打破了香港电影走下坡路的说法,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作品。

 短评

当年我深刻的爱上了梁朝伟同学

3分钟前
  • XAr
  • 力荐

一气呵成。梁朝伟的眼神令人揪心。

7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难怪高中时大家那么喜欢。片尾才发现,陈永仁的生日和我一样。

9分钟前
  • mon babe
  • 力荐

“出来混,迟早要还的。” 别说,这种港片老爸老妈们已经欣赏不了了,就连弟弟一起看都没坚持看完,哎,我说,片子都这么牛逼了,对你们来说却成不了经典,叹息。

13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常看常新。我认为无间道里最精彩的设计之一,就是陈永仁从头到尾都没有一丝丝动摇,站在巷道里冲着警司的灵车敬礼那一刻,闪耀着强大又微弱的人性光辉。

14分钟前
  • 欠揍的我
  • 力荐

牛就牛在,他让所有演员都达到了巅峰

15分钟前
  • 隆咚锵
  • 力荐

经典港片,无间道,如人生~~

18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力荐

港片新旗帜

20分钟前
  • Doublebitch
  • 力荐

重新对香港电影刮目相看,它从哲学的角度深入质问人性,去感受身不由己之下的那种窒息,感受贪婪与自私,体验善恶的痛楚纠结。剧本相当出色,梁朝伟的陈松仁直接神化,所有的角色都可圈可点,没有一出多余的地方,以至多年后看美版的时候仍然不忘旧爱。这是港片的里程碑。9.3

24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最后那一下爆头,刘德华和梁朝伟的眼神里都是震惊,他死在电梯里,电梯门来回的开关,我们也从震惊中恢复,觉得残酷,谁说的,好人有好报,那些为民除害的,都死了。会有人惦记着他们吗?把他们视为英雄吗?又有什么用呢,这个社会还不都是恶人当道。

27分钟前
  • 刘小姜
  • 力荐

港片的里程碑

30分钟前
  • 伍德与夏洛蒂
  • 力荐

刘嘉玲说:当年拍无间道的时候梁朝伟每天只开工三四个点就回家,拍了二十多天就拍完了,之后就是获奖无数。演戏这种事,不得不承认是有天赋的。

34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无间道》拍得相当好,但是再好也已经没有当年港片热气腾腾的生命力了。不知是拍的人变了,还是看的人倦了。《无间道》的前传后续也声势闹猛,它似乎可以打破港片沉沦的僵局。但是,它更像一具艳尸,妆扮得精美绝色,但终究是死物。”网上的这段评论深得我心。

39分钟前
  • 白开水
  • 推荐

看刘德华演戏好累

43分钟前
  • 意闲
  • 推荐

卧!槽!居!然!这!么!好!看!(好后悔现在才看这部电影……所有人的演技都太棒了,甚至萧亚轩……)

44分钟前
  • 掉线
  • 力荐

怎么形容梁朝伟的分量呢?就我个人来看,影坛少了一个梁朝伟,就等于少了一百个刘德华。

46分钟前
  • 曾于里
  • 力荐

五星献给黄秋生突然掉下来的那个瞬间。

47分钟前
  • 有必要
  • 力荐

看了美版的,才知道港版有多好看~55555555

50分钟前
  • 掀桌超人|2U4U
  • 推荐

梁朝伟已经无与伦比了,那忧郁的眼神,欧~~

55分钟前
  • 伊豆
  • 推荐

现在看来,无间道一部电梯里挤了三个影帝,这部电梯也算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58分钟前
  • 小罗伯特唐寅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