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奥与我

记录片法国2014

主演:Raf,Simons

导演:Frédéric,Tcheng

 剧照

迪奥与我 剧照 NO.1迪奥与我 剧照 NO.2迪奥与我 剧照 NO.3迪奥与我 剧照 NO.4迪奥与我 剧照 NO.5迪奥与我 剧照 NO.6迪奥与我 剧照 NO.13迪奥与我 剧照 NO.14迪奥与我 剧照 NO.15迪奥与我 剧照 NO.16迪奥与我 剧照 NO.17迪奥与我 剧照 NO.18迪奥与我 剧照 NO.19迪奥与我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12-02 20:55

详细剧情

第一部纪录Raf Simons 入主巴黎老牌时装屋Christian Dior 迪奥的纪录片将于4月17日Tribeca Film Festival 翠贝卡电影节期间作全球首映,并参与Tribeca 翠贝卡世界纪录片竞赛单元。  名为《Dior et moi(英译Dior and I,中译Dior 与我)》的纪录电影追踪了Raf Simons 加盟Christian Dior 迪奥后创造首个高级定制系列的全过程。由Frédéric Tcheng 执导的该片让外界得以窥视一个时装系列诞生的背后,一群热忱、迷人和幽默的协作者之间对工作的真挚投入,是对高级时装屋作坊中的裁缝们的生动致敬。

 长篇影评

 1 ) Christian Dior与Raf Simons——平行的生命线。

作为观众,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跟随着导演的脚步去透过一部纪录片发现或了解一个新的故事或是一个事件的原貌。记录代表着真相会被表态,我们能透过导演给予我们固定的模式和框架去发现它原本的样子;但在《迪奥与我》中,导演Frédéric Tcheng却并没有这样做。

被誉为时尚纪录片大师的Frédéric Tcheng,在这紧凑繁忙的氛围之中,运用跟拍、访谈、重述的方式,以Raf Simons“我”的角度,记录了迪奥高级手工坊的60日。不同于剧情片跌宕起伏的感官享受,眼前这部单一镜头定点拍摄的纪录片,带着两个男人跨时间的隔空喊话,上演了一场梦境与现实紧紧相系的戏码。

影片起初,Frédéric以迪奥创办人Christian Dior黑白影像作为开篇,他一如既往地在办公桌上画着草稿,为几个月后的品牌发布会感到紧张不已;接着镜头便瞬间切换到现在,并以迪奥新上任的创意总监Simons为初始,告诉他的团队: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将与你们一同工作。导演特意以错综的陈设,让相差55年的Dior与Simons这两个男人奇妙地对上了话。

2012年春季,来自比利时的Raf Simons一举夺下Christian Dior设计总监的位置。在此之前,他的人生轨迹之中,从没有过任何与女装设计有关的经验,更不用说什么高级订制。甚至在时尚圈中,不少人质疑Simons的“Minimalism(极简主义)”能否承载得住迪奥一贯多彩大胆的华丽设计。再者,Simons法语不够流利,面对巴黎手工坊的打板师、缝纫师与助理们的有效沟通,都令人留下不少问号。而在设计中,Simons用他的创新思考,提出许多前所未有的概念和做法,挑战Dior总部传承悠久历史的工坊。如片中所言,“手工缝制的高级订制才是迪奥品牌的核心,人的因素至关重大,也为品牌带来了灵魂。”虽然江山代有人才出,但有人的地方自有江湖,手工坊中的老前辈们一开始对Simons的“新潮”颇有微词。

除了外在环境的冲突之外,导演Frédéric更用心描绘Simons接掌这个庞大时尚帝国后的内心挣扎。为了更加理解创始人Christian先生的想法,Simons阅读了他的自传《迪奥与我》。在书中,Christian将自己一分为二:一个是站在镁光灯前,为品牌代言的自己;另一个则是隐居幕后,沉浸在自己感性创作世界里的自己。对Christian而言,营运品牌每天都像是与天人交战,仿佛两个分裂的自我渐行渐远,Simons对此深感共鸣,更是表示书读了几页便翻不下去。导演将这本自传作为一种隐喻,以戏剧手法搭配朗读声,与现实交织出丰富的意涵。

古今中外许多纪录片使用了戏剧、特效、动画等手法,作为现实的补充或辩证。而在本片中,Chritian先生的自传文字与口白仿佛像是Simons的梦魇,也像是数十年前写下的未来语言。Simons为迪奥所做的概念性艺术与其超乎英勇的实物知识的结合,将传统老牌迪奥推向一个全新又令人振奋的未来。另外,导演Frédéric有意安插了一场场与“花”有关的情节,比如Simons来到Christian童年时期最爱的“Les Rhumbs”家族庄园;以及秀场布置中融入全法国各处花坊订购紫兰、水仙、山茶等,花墙锦簇地包覆着Chritian生前的官邸回廊。这般刻意,意在强调两人平行而相仿的命运,以及未来相当惊险又沉重的旅程。我想,这也是导演Frédéric最想记录的核心,他坚持要这部记录电影成为一部时尚产业的专题报道,而且是应该要被大家知道的报道,因此他特意将电影叙述成背景深远的形式。

于是,我们看到了Simons一度因布料商无法配合设计而失落,也因礼服赶工不如预期进度而大怒,他除了上任当天与新任同事自我介绍外,总是时时蹙眉,难有笑颜。更有发表会前夕独坐在顶楼阳台喝酒,紧张地一度落泪崩溃。时尚圈设计师在伸展台上那些迷人自信的笑靨,名流般洒脱的挥手致意,对照Simons总是白衬衫配深蓝套头毛衣的打扮,与略显生硬的说话语气,更令观众见识到时尚工作者的另一面。对,没错,这也是导演Frédéric写实地记录新上任总监的情绪起伏与不同人士的观点评论,或许正好回应了Simons在访谈中所提到的;“在相关专业领域工作越久,批判观点就越多,而不只是一味的惊叹叫好”。

在影片的最后,Simons成功的举办了第一场高订大秀,不知所措地躲闪到人群之后,想要避不露面。最终在助理的说服之下,他克服心防,却又忘了模特走秀还未结束,就一步并为两步追去谢幕。导演Frédéric将迪奥春夏高订时装发表会的热烈高潮对比Simons复杂又害羞的内心情感,毫无矫饰地赤裸呈现,让人不禁感叹时尚原来无关虚荣,而是一种纯粹又质朴的执念。这样的手法加注了Simons在背负迪奥品牌的重担,他的压力就像创始人Christian Dior在新装发布会那样庞大。浑然天成的分镜与叙述,让我们看到了剥去浮华外衣后的时尚产业,带着职人的倔强、单纯的思维与聪慧的灵气,远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2 ) 我与Dior的华丽邂逅


知道这部电影是在今年二月的时候,加拿大的一个好友发了一段电影片段给我看,也就是电影中,开秀前几天,Raf和几位Atelier喝香槟的段落,于是这部电影就成为今年必看的纪录片。为了Dior,更是为了Raf Simons.

相信很多时尚爱好者对Dior的关注,不仅是为其强大的品牌公关宣传能力,更是因为它的前任创意总监——John Galliano, John在位期间,每一系列,尤其是高级定制总能戳中很多人的时尚G点。其笔下的Haunt Couture有我们对高定的全部想念:大裙摆,华丽刺绣,dramatic,不同的国家的文化精髓,甚至是John每一次的谢幕装扮都是每季的talk of the town,为他赢得海盗爷的称号。是他挽救了Dior这艘60几年的航船进入一个新纪元;Galliano的设计是我对时尚行业的启蒙;也是Galliano让我对Simons一度无感,甚至排斥他的设计。

当12年LVHM集团宣布把Simons招入麾下的时候,着实和大部分人一样,对这个名字很陌生,就像电影中Dior的工作人员说的一样,很多人对Simons的了解,是那些报道男装的人,虽然知道Jil Sander这个极简牌子,但也不是每一季都follow,也没有关注这个低调的设计师.所以,第一个HC系列出来的时候,同样,和大部分网友一样觉得太素了,很Clean,但不像高定,很多人甚至发出Dior已死,再也回不到过去的言论,与国外style.com, WWD等主流媒体一致叫好声对比,一度认为是不是自己的审美和主流差太大。当第一个成衣系列出来的时候,更是失望至极,当时就和朋友说这种极简的裁剪很适合Jil Sander,但不是Dior的。以至于后来每一季出来的时候,就一直有很多呼唤Galliano的声音。同时,某家杂志采访Simons,问他对Galliano的看法,他说很欣赏Galliano的设计,但是他的设计是来束缚女性的,而当代的女性需要更多的释放和自由。当时就想,妈的,这么狂但是这么正确。

Simons本人是学工业设计出身的,所以无论在他本人的男装品牌还是女装中,都有着凌冽的裁剪,一刀不多。所以无论对于Dior的拥趸还是客户群体来说,要适应Simons的设计确实需要一段时间,到现在虽不能说百分之百理解喜欢他的理念,至少开始慢慢接受而且觉得有趣。

回到电影本身,看过的时尚纪录片不多,《九月刊》,《眼睛要旅行》,《我为比尔盛装》,这些纪录片褪去了人们眼中时装圈华丽浮华的外衣,展现这个工业内,一群执着认真的Greek们的执念,本片也不例外。最感动的部分则是Atelier们出于极大的热爱和对Dior先生,这个品牌的敬意,而长达几年,数十年的忠诚,毫无怨言的加班,为客户修改衣服全球飞,夹在客户与设计师中间。就像Hong-Bo说的,创意总监们来来去去,唯有Atelier不变。品牌的精髓文化财富都集中在工作坊内,因为有了Atelier,才可能实现设计师们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各种高超的手艺才配的上动辄2万欧元起跳的价格。另外我最羡慕Raf的,是他有一位十年如一日陪在身边的right hand, Pieter。从自己品牌的创立到Jil Sander, 到Dior,共同进退,支持,难怪在CAFD的颁奖仪式上,Raf提到Pieter泣不成声。他是Raf各种idea的执行者,是在Raf与Atelier们之间的共同桥梁,是Raf紧张失意时的肩膀。Pieter在为Raf处理各项事宜与人际关系时,有Gay们专属的细腻,有这样一位永远在背后支持的Partner, Who can ask for more?

上面说到我觉得Raf的设计很有趣,是的,他至少有做到有创意,有辨识度,除去第一季向Dior先生致敬,全场都是经典元素外,在后来的系列中,这些元素巧妙的融汇其中。13年春夏的Flower garden, 13秋冬的Continent Collection, 14年春夏的镂空设计,秋冬的jumpsuit, court coat等,他做到了不重复。每当高定周出来的时候,热门微博总是分享Elli Saab, Armani,Valentino等传统看来很美的品牌,各种留言都是美Cry,我也认为很美,女明星走红毯一定秒杀菲林无数。但是看多了,真是觉得闷。高级定制最能体现一个设计师的原创才华,一个品牌的创新能力,仅仅能设计美又华丽的裙子是不行的,Bill Gaytten在Galliano离职后曾短暂担任总监一职,12年春夏的设计在包括我很多人看来都非常美,可是不够经典,Bill打的都是安全牌,所以各大评论就说了,虽然很美也会卖得很好,但是也看得出Bill不可能被选为新任创意总监。很多人说raf的设计好丑,怎么卖的出去,放心,高级定制本来就是客户爱怎么改怎么改,你要有钱custom made设计一条都可以,客户看中的是设计师的创意能力。Raf在interview杂志中,回答时装评论员Tim Blanks就说过,他也能设计出30米长的裙子,下个系列中出现75米的都可以,但这没有意义。时间流走,品牌不能只顾着原来的客户,要发觉新的客户群体,这部分年轻的客户,他们对高定的要求不再是偶尔在晚宴,红毯中穿一次,而是可以和日装,甚至高街设计搭配在一起,经常穿。所以Raf一直在研究Dior的客户,听他们需要什么,所以即使认为他的设计再丑,也不妨碍他上任后,蹭蹭上涨的销售额,尤其是在日本,经济衰退的情况下,Dior持续上涨。LVHM集团的太子Antoine Arnault说过,服装设计师不是艺术家,而是商人,你要当艺术家你去做雕塑家,画家,服装设计师的职责就是要确保设计出来的东西都换成真金白银。故LV前设计师Marc Jacobs从不怕谈销售额。

当然,除此之外,一个品牌要长远的发展,是需要承继其精髓和文化,精神。同样,我认为Raf做得很好,而且他将会做得更好,洪晃说过奢侈品就是一种有巨大市场为依托的高级手工艺,所以与其把他们作为炫富的工具,倒不如去了解品牌的历史,这些历史不仅仅是公关的软文,是一群人对于美的追求和不懈。

 3 ) What is Dior ?

百年工作室迎来新的掌门人,除了简洁流畅的风格,又赋予材质上精细的雕琢。运用美国街头艺术家sterling ruby的浑然天成的风格,让时装风格崭新明亮

他把时尚作为自己的生活,他精心准备高级女装,赶出64件独特创意的衣服

领略Christian Dior住所那种花园的优雅,居然突发奇想把发布会布置成花的海洋

在50人工作将近48小时以后,所有的布置才得以完工。或者说发布会前一天晚上,还在为第二天11点手工赶制衣服。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最杰出的工作。

当你看到一次又一次的调整,可能感到无形的压力。但是回到现实,发现周围的人,都非常娴熟,手艺无比让人赞叹。对图案的临摹是如此的飞快又饱含生命力。

这都来自迪奥

工作室有的人18岁就开始学艺。有的工作了40年,奉献了一辈子。这种追求极致的热情,在镜头前毫无保留的纪录下来。

自始至终都是埋头打磨衣服。没有会议。仅仅有的也只是和老板之间的预算提议和杂志封面的故事。

其实都没有故事,这种认真的态度用在哪里都不会错。不言语,不打包袱,不搞铺垫,最后献出的是对艺术的致敬,而不是臣服于名利。

可能为了生存不得不去服务,一季度就花30万欧元买衣服的买家。但是,骨子里的执着才是迪奥杰出的根本。





<图片5>
<图片6>
<图片7>

 4 ) 《迪奥与我》:精神与热爱

这是第一次看时尚类纪录片。像迪奥这种高级定制,他们的价值不仅仅是华丽的设计,其实更多的是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延续。在这部纪录片中,时装屋里的工作者很多次提到迪奥先生,他们觉得迪奥的灵魂还在陪伴他们。

做一场时装秀真的很不容易啊,看到Raf在秀前和秀后都要哭了,真的很能理解他。

当我们看到一件高定时,我们眼前的不仅仅是一件昂贵的衣服,更是包含着设计师和工作者对这个行业的付出与热爱。

 5 ) 我所喜爱的Raf和Raf For Dior

曾看过2015春夏成衣发布后关于Raf的访谈,他说他之于Dior,只是一个过路人,来了总有离开的一日,他不可能当自己当做Christian Dior,而是用自己的方式传承。没想到,这一天来得如此之突然。
我接触时尚的时间很短,当我还不认识Raf时,已经看过他的2014秋冬高定,那是一个被兰花包围的秀场,白的发亮,模特们身着有着工装元素维多利亚式的大裙摆礼服鱼贯而出,仿佛一场神圣的仪式,关于历史与现代的交织转换。最后他从门中走出示意快速挥手,又快速的返回后台。从那时起,我喜欢上了他,喜欢上了他的Dior。
历史永远作为他的灵感来源,追溯过去才能更好的认识未来。他将品牌历史和自身风格结合,在第一场高级定制发布会上,现场被布置成花海,向热爱花卉的Christian Dior先生致敬,New Look被更当代的呈现,里面既有1947年的遗风,又有他喜爱艺术元素的运用。Bar Jacket被改造成简洁的西装轮廓,沙漏型裙装印上Sterling Ruby的扎染图案,礼服裙的下摆以裤装代替,优雅又轻便。2015秋冬高级定制从美术史上的弗拉芒画派汲取灵感,在罗丹美术馆打造了一座禁欲花园,“我一直对禁果这一理念,以及它在当下的意义深感兴趣”,他阐述道。“纯洁和无辜是丰腴与颓废的对立面,而这些概念已在Dior花园中得以展示:这并不是一座百花盛开的花园,而是一座充满性别特征的花园。本系列的设计灵感源自弗拉芒艺术大师以及他们的绘画方式:这种张力源自我们既鄙夷又珍爱的奢华理念,源自艺术创作中对技术与美的完全掌控,源自这种既真实又虚幻的美感。两者相依共生,缺一不可。
除了回顾,他也有所展望,他的设计从不缺乏未来感,致敬David Bowie的2015春夏高级定制就是完成了月球上的一次漫步,刚刚结束的2016春夏成衣则是薰衣草星球的纯粹轻盈;曾经为Jil Sander工作的经历,“极简主义”的标签始终挂在他的身上,他便将浪漫与女性化用摩登的方式表现。他也常被批评将高级时装过分日常化,却无视了他在工艺与面料的探索的成果,原本与高级无关的PC塑料经过改造加上印花制成外套、远看是印花近看则是精致的刺绣、斜裁蕾丝镶嵌在连衣裙搭配轻纱的环状打褶。看似简单其实是复杂的技艺,高级时装不仅仅只是繁复和华丽,它也可以作为第二层肌肤的存在。Raf的想象力不仅限于纸上的图画,他深知工坊的巧手,帮助他实现瑰丽的梦。2016春夏成衣细节《Dior And I》里的他,做事近乎是苛求的态度,同时又是内向害羞,脆弱敏感的,当他看到自己的作品接受众人瞩目时,忍不住激动的泪水,拥在助手的肩上。这一次的巴黎时装周上,他谢幕时比出了桃心,他没有哭,也没有让人想到他会这样匆匆离开。
作为一名以先锋闻名的设计师,从Raf Simons到Jil Sander再到Dior,或许担任这样一个在全球规模地位举足轻重的品牌是个不小的活,一年六个系列限制了灵感,市场也许会使人忘记初心,Raf仍然是理智的,他知道自己是个过客,商业成功于他如浮云,也无法与创始人比肩才华,所以他选择了退出,无论是发展同名品牌,还是追逐生活以外的其他兴趣,他是坚持自己的心中所想,对他而言,是快乐的。
对我而言,Raf是我第一个喜欢的设计师,最符合当代时装精神的人,他对美的的判断和现代女性认知并不单单是一个角度,但他的作品始终是优雅的,即使有些造型并不是那么使人容易接受。他对我的影响,不单单是欣赏美,更重要的是,他为我指明了一条新的方向,如何在快速繁杂的生活仍然保持着冷静的态度,便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年半,二十个系列,不能草率地盖棺论定他做得好还是不好,时间可以说明一切。
正如太阳只是宇宙中众多恒星的一颗,但它照耀了我,它便是我的太阳。
Raf何尝不是浩荡服装史里的匆匆一笔,对我而言就是我喜欢的Raf Simons。
For Raf For Dior

 6 ) Raf的少年心

很多人知道Raf Simons爱哭的性格和工业设计背景,却不知道他是个Hardcore电子乐迷。电子音乐的内核灵魂,贯穿了他从1995年设计生涯的每个阶段。

Raf出生于1968年,他的成长伴随着电子音乐在欧洲遍地开花。2005年,狂欢升级,有了Sensation, Tomorrowland,Amsterdam Dance Festival,一年一度的三个音乐盛会(荷语区真是个神奇的地方呀)。

1989年,Raf观看了Martin Margiela的一场秀,在人人都爱 Margiela的年代,Raf也被感动哭了。哭泣带来了代价:放弃工业设计,转行自学服装设计。

推出了安特卫普六君子的Linda Loppa女士,慧眼识英才,鼓励他创建了自己的男装同名品牌。

时光流转到了2005年,Miuccia Prada女士同样慧眼识英才,邀请Raf加入Jil Sander担任创意总监。

Jil Sander是个极简主义品牌,不同于Raf自己的电音少年品牌。可以看到,从2005到2010年,他做得兢兢业业,主打黑白灰,继承了Jil Sander女士严谨简约的设计理念,也有自己的个性特征。

真正的改变是在Spring 2011 RTW,高饱和却不艳俗的配色,有未来感的摩登廓形,严谨与浪漫同在,美得令人窒息。

Fall 2011 RTW继续美得与众不同,Spring 2012 RTW更纯净得像天使的衣裳,最难忘的当属人人都爱的Fall 2012 RTW,流畅的线条,建筑感的廓形,却美得纯净而纤柔,真正诠释了时装的优雅和艺术。

Raf又哭了,因离开而动情,转身去了Dior。

这部纪录片描绘的正是入主Dior的第一场秀。其中有Jil sander时期的简洁与柔美,也有对面料的探索,还有Sterling Ruby,再加上一点电子音乐内核。

毁誉参半,有人怀念John Galliano的浪漫与戏剧化,质疑Raf做的只是成衣。我想,这些质疑的人,从未看过Christian Dior先生的纪录片或服装。Raf的作品,大都对应着Dior早期的廓形设计。

2015年,Raf主动离职:一年六场秀的作品设计(两季成衣、两季度假系列、两季高级定制),再加上个人品牌,工作量大到几乎丧失灵感。

2016年,Calvin Klein邀请Raf担任创意总监。

我想,选择CK这个高街品牌,是因为大众品牌向往,电音文化爱好,加上Sterling Ruby(我是密集恐惧症患者,不喜欢Sterling Ruby或Jackson Pollock或草间弥生的作品)。

美国和欧洲的街头文化有本质的不同。具体说来,Hip-hop 是真正的街头,电音是在欧洲古典音乐基础上的现代化表现。显然单靠创意不能改变美国的街头文化属性。

从时装市场角度,创意总监只是品牌运作中的一环,面料设计能力、成衣制作能力、营销投放、零售扩展、定价策略、品牌形象沉淀才是决定high-street升级high-fashion的关键因素。CK显然不愿意投入成本也没有能力,却抱怨Raf的设计过于high fashion,双方不欢而散。

庆幸的是,Miuccia Prada依然慧眼识英才,邀请Raf回到Prada集团,和她一起担任联合创意总监。期待两个创意精英的 Spring 2021 RTW 吧。

 短评

时尚可以简单到美即可,也可以复杂到一针一线,喜欢团队有条不紊的合作,喜欢一件复杂而庞大的事情一点点从每一个小细节做起的样子,更能感受到时尚圈无法压制的焦虑,这是一旦上场就无法后退的战争,美丽残酷。

7分钟前
  • 胸口碎大石
  • 力荐

这就是时尚

10分钟前
  • 午夜滴长岛冰茶
  • 力荐

大开眼界,原来高级定制是从这些小作坊里出来的,而且顶尖的设计师和裁缝们竟然每天穿着白大褂

14分钟前
  • tunight
  • 力荐

布景太美,高定的布料和手工、剪裁的确一流。没有一个华丽的外表背后没有一个精神崩溃百感交集一针一线雕琢的背后。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918661/

16分钟前
  • 女宛心兑
  • 还行

感觉我对raf simon这种性格的人蛮容易动心。

19分钟前
  • ddm
  • 推荐

西萌可爱惹

23分钟前
  • 塘坑一姐小渡边
  • 力荐

woooolalala wooooooo

27分钟前
  • 办公室甜心
  • 推荐

4.5穿插著Christian dior先生和Raf simons在不同年代,卻是同一年紀同樣處境的內心獨白。他們的童年都有各種「flowers dream」,一個影響著設計理念的大花園,以及那一望無際的海。我喜歡這樣悶騷的設計師,他在遇到困難時很絕決,在設計時很堅持,在秀前天馬星空,在秀中哭得像個孩子,真實如Dior。

31分钟前
  • 力荐

LVMH当年为了推Raf Simons真是不遗余力,他们成功了,从此对Raf路人转粉

32分钟前
  • Merov Mugatu!
  • 力荐

RAF真是内心温暖的小公举!!!!

36分钟前
  • Dita
  • 推荐

裁缝奶奶们好可爱!睿智细腻不失少女心,永持对美好对优雅的渴望,这才是forever 21的真谛。

41分钟前
  • t
  • 还行

那件灰色印花大衣真是格格不入...

44分钟前
  • 本多
  • 力荐

时尚是造梦的行业,但梦想的实现也需要一针一线的坚持。

49分钟前
  • Mian
  • 推荐

当时没觉得,现在Maria Grazia Chiuri上马之后才发现Raf Dimons的简约风骚有多么高级

52分钟前
  • 疯批永不停歇
  • 推荐

Raf Simons和迪奥工坊的匠人们。

55分钟前
  • mumudancing
  • 力荐

一流的工匠精神,一流的职人态度。

5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Raf 在show开场前压力硕大的落泪了,后来show结束后又哭了感觉这点感觉好萌。他的搭档可真是好啊,各种耐心好脾气。dior里的那个premiere在show结束还对他说“干脆把让我做你旁边办公吧”真是太可爱了。有这么群个性的员工,真是好啊~~~那一屋一屋的鲜花我真替预算捏汗啊~

1小时前
  • UrthónaD'Mors
  • 推荐

时尚、时装,确实不是我的范畴,所以很难看懂这部纪录片,但是一场成功的事件背后各种艰辛倒是通用的,所以,就这样了。

1小时前
  • 通叔
  • 推荐

那个西瓜皮没有得到预想的反应,设计师哭了。还有最后的经典款型,赞声一片。其实真正的那些主编,那些贵妇,未必能够理解设计师的。还有这个设计师面对大老板还是谨小慎微的,但也坚持着自己的一些底线和原则。真不容易啊,即使已经如此大牌了。

1小时前
  • Sabrina
  • 力荐

#最后半小时。I came just for you. 我只为了看观众席中的那位小个子呀!阿姨生快❤

1小时前
  • vivi
  • 还行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