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地传国语

剧情片英国1982

主演:本·金斯利,坎迪斯·伯根,爱德华·福克斯,约翰·吉尔古德,约翰·米尔斯,马丁·辛,丹尼尔·戴-刘易斯

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

播放地址

 剧照

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1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2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3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4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5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6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13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14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15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16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17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18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19甘地传国语 剧照 NO.20
更新时间:2023-09-05 17:25

详细剧情

  本片记录了印度圣雄甘地史诗般传奇伟大的一生。1893年,24岁的甘地(本•金斯利 Ben Kingsley 饰)受邀前往南非任律师职,决心在当地带领印度移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的抗议活动,并因此入狱。出狱后甘地回到祖国,在三八朗地区建立了高僧修行所,加入了国大党领导的印度独立运动,宣传非暴力不合作的斗争理念。运动中甘地曾四次入狱;在其不懈努力及国大党的带领下,印度独立终于提上议事日程,甘地也于1931年赴伦敦参加商讨独立的圆桌会议。然而随着独立的临近,印度国内穆斯林与印度教人民之间的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新挑战……  本片获198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最佳男演员(本•金斯利),最佳原创剧本,最佳艺术指导,最佳摄影,最佳服装设计和最佳剪辑共八项大奖,并获奥斯卡最佳化妆,最佳电影音乐和最佳音效三项提名。

 长篇影评

 1 ) 非暴力的两难抉择

印度圣雄甘地24岁时在南非就提出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民权斗争理念。比起历史上血溅疆场你死我活的正面冲突抗争,他的方法消极得近乎天方夜谭;但就是这样一个貌似不合理的斗争方法,却在印度独立运动中取得空前成功,震动整个西方世界。

甘地的“非暴力”斗争主要用来对抗不合理的社会法律制度。他在南非带头烧毁良民证,拒绝打指纹,在印度公然对抗英政府的食盐公卖私自制私盐。在三八朗地区被捕后,被法庭喝令离开三八朗,甘地不自辩,不服从,直言自己是知法犯法,甘愿坐牢。后来在冲击达拉撒纳食盐厂行动中,他的追随者们一排一排走上前直面守卫警察的大棒,一个个被打得头破血流滚下田埂。一排倒下了,妇女接应包扎,下一排再义无反顾的冲上去,毫不反抗,悲壮的迎接血的洗礼。

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理念的中心是用自我牺牲的行动反衬统治者压迫者的残暴丑陋,用高尚对比卑贱,让对方自行醒悟从而幡然悔改。这与基督教的“打完左脸打右脸”和佛教的“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做法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后者是比喻,甘地则是血的实践。从电影的短暂描述中分析,这种与人的本能反应完全逆向而为的民权斗争方法之所以能起作用,主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媒体的自由报道;二是英国政府的面子。

不管是南非还是印度,英国政府都自诩其殖民为对方带来了先进的经济发展模式与文明的生活方式,“文明”(civilization)是日不落帝国在全世界面前打出的王牌,不管背地里怎么偷鸡摸狗烧杀抢掠,表面上总得正襟危坐仪容严谨各处小节一丝不苟,才能代表皇室之尊文明之邦。老舍先生在《四世同堂》里刻画了一个在“老英国府”谋差事的假洋鬼子丁约翰,他并不了解英国,但英国人的做派可学得兢兢业业,就是送个信也右手背后,左手高举托盘搞得极有风采,翩然来去形同舞蹈。

面对这样一个崇尚“文明”讲道理的政府,你若比他还文明,还人道,且被宣扬得全世界皆知,搞得他下不了台,那斗争的目的便达到了。但美国摄影记者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曾问过甘地,面对纳粹政府之流的集权专政,“非暴力不合作”也是最好的斗争方法吗?

甘地的回答是贯穿全片的名言:“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他们终究总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甘地的回答是超越生死的高度。在他看来,犹太人面对纳粹的屠杀,甘心赴死更能让敌人们最终明白什么叫做人性与尊严;逃离巴勒斯坦的难民也该面对阿拉伯人的枪口自觉挺起胸膛接受子弹,哪怕在黑海中被淹死也好过竖起中指暴力反抗。

我觉得甘地自我牺牲的人性尊严理念在某种程度上很有道理,或者说,是一种信仰。甘地终生食素禁欲,奉行非物质主义的极简生活,自己纺线织布,对精神层面的追求早已超越了物质的温饱。在这种情况下,人的躯体只是一个暂时借住的皮囊,精神上的完满才是最终衡量人生意义的标尺。对于这种信仰来说,生并没有那么重要,死也没有无比可怕,多活一天与少活一天区别并不显著。在印度独立运动中,甘地曾四次绝食。电影中强调的两次,一次是1922年为了平息印度平民针对英国执法人员的暴力事件,一次是独立临近后,印度国内穆斯林与印度教人民之间的宗教矛盾日益突出,甘地为了平息蔓延全国的宗教仇杀,执意绝食直至所有暴力武斗全部停息。可以说,在推行“非暴力”理念的过程中,甘地绝对身体力行,走在前列。也正是他甘愿自我牺牲的行动,印证了他的信仰,将原本最为孱弱的精神力量推至无穷,竟能影响印度全国,乃至整个西方世界,堪称“圣雄”。

但这种超越生死的信仰,在实践上却困难重重。先不说面对危险镇定自若大义赴死有多么不符合生物本能,就是自由媒体+面子政府两条就能把一大批地区拉下马了。北朝鲜在单方面撕毁核不扩散条约的时候考虑过面子吗?苏丹总统巴希尔被国际刑事法庭指控犯下十项种族灭绝罪后一怒之下把十三个外国援助组织踢出国境,并关闭三个国内援助机构,最后遭殃的还是达富尔难民。

那么“非暴力”的反面是否一定就是暴力?

我觉得也不尽然。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尽管太纯粹极端缺乏广泛实践意义,但有一点我坚信不疑:以暴制暴会使反抗者们降格到与损害者同样的洼地,而通过暴力反抗终于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因为亲自领教过暴力手段的便捷直观,今后会很难自我制约——由上自下的暴力统治比起以下犯上的暴力反抗可要容易得多。正所谓冤冤相报,无止无休。

如果把甘地式自我牺牲的“非暴力”与暴力这两种极端都排除的话,民权运动似乎只剩下了法律维权这一条路。但这又回到了甘地民权运动的初始问题:如果在位的法律本身是不公正的,要反对的正是一个不公正的社会准则,该怎么办?

也许美国的同性恋民权运动可以作为一种参考。

1971年美国公民自由联盟明尼苏达州的Michael Wetherbee在州最高法院法庭上争辩州宪法应给予同性配偶以婚姻权利的时候,一位法官干脆转过身去不看Michael Wetherbee以示鄙夷;三十七年后,康涅狄格州,爱荷华州,佛蒙特州,缅因州,新罕布什尔州都宣布同性婚姻合法或拒绝同性婚姻权违宪,新泽西州与纽约州也正向着这个方向前进。David Cole在2009年七月的《纽约书评》“同性未来”一文中分析,造成这种转变的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同性恋民权组织策略的正确:在法律上避免相对保守的联邦法院,采取从州到州的斗争路线;避免激进的一步登天式斗争方法,采取策略性的小规模蚕食,从人权基点出发,先取消同性恋行为的非法性,再为同性恋人士争取相同的公民权益,随后建立“民事结合”的概念,并赋予同性夫妻除“婚姻”名号之外的所有相关权益,直到最后,州最高法院会发现“婚姻”与“民事结合”除了名号的区别外再无任何实质区别,在法律上维护一个反对另一个,只能是歧视的体现。

这个策略在美国能够成功,有赖于美国宪法的实效性。美国最高法院1996年曾陈述过宪法的历史“就是向一度被忽视被排除的人群提供宪法权益与保护的历史”。但若一个国家没有宪法或架空宪法,政府不保护公民的宪法权利,那么分步骤蚕食的策略性民权斗争恐怕依然行不通。

难道“非暴力”的反面依然只能是暴力吗?在一个缺乏宪法保护的国家,面对暴政独裁及不合理的社会秩序,是否还存在另一条非暴力的文明抗争途径?我不知道。深思下去只觉得人类文明进程举步维艰,处处皆苦难。

万幸的是,苦难中也总有甘地,有十二月革命党人,有马丁·路德金的点点星光照耀,并非彻骨黑暗;而他们似乎一直都在说别灰心,继续摸索。这路的尽头,终将展露曙光。

 2 ) 那些甘地教我的事。。

看完《甘地傳》。。 恰好工作需要。。又仔細看了遍《讓子彈飛》。。。 兩相比較。。姜文的傻波伊之處就顯現出來了。。 命令別人“不許跪”。。跟命令別人“跪下”。。又有神馬本質區別呢。。 ——尤其在您手裡還拿著槍、不停piapia地往天上射著打鳥的情況下。。。 聰明人、明眼人、特別擅長識破他人意圖的準上帝們。。 大概會不屑于甘地的邏輯。。 嫌奏效慢是一個。。嫌娘炮嫌溫存又是一個。。大概還要嫌甘地是不是有意圖自我造神想進入神殿!(火眼金睛啊大聖您!) 甘地自我犧牲勸誡世人。。最終成功奏效。。也可以被解讀為“偶然”、“戲劇化”、“跟其國民信仰有關”、“不具普適性”。。 甘地一生坐牢4次。。每次都是淡然入獄、淡然出獄。。 國內有位先鋒報紙的先鋒報人。。因故入獄后。。再出來。。每次公開場合露面。。但凡發言。。就言必稱“我坐牢的時候”。。微博也狂躁狂傲。。俯視眾生狀。。 朋友論及此人。。覺得他是“被傷害塑造了”。。且有一種“烈士癖”。。獄中沒死,出來后。。總有一種蠢蠢欲動的求死傾向。。說起來。。跟芮成鋼的“代表癖”屬於一種毛病。。“救世強迫癥”。。 甘地也有強迫癥。。他那種叫“救人強迫癥”。。他見不得眾生不平等。。見不得報復與殺戮。。他打破了宗教與教派間的壁壘。。明白耶穌說“有人打你右臉,你把左臉送給他打”這句話的義涵和真價值。。 他走出了“狹隘”。。不但在認知上了然“忍讓並非姑息”、“愛讓人棄惡從善”。。而且能夠踐行。。知,并行。。知行合一。。王陽明有知。。在天莞爾。。 也有被打急了的時候。。每次由印度人對英國殖民者和“印奸”警察暴力反抗。。致對方死亡(類似事件發生過多起)。。甘地感到的不是復仇的快意。。而是痛心。。人不節制自己的怒火與惡意。。那雙方你死我活。。死亡再死亡、犧牲再犧牲。。是必然結局。。誰沒有父母啊?一個人的慘死會給一家人帶來無盡傷痛。。他人亦已歌,“亲戚永余悲”。。22年前慘死的年輕人們,誰還在紀念他們?。。 煽動怒火與仇恨會帶來死循環結局。。無窮無盡的仇,與殺。。 甘地:如果不能阻止暴力,那麼終止這次運動。 其他的運動領袖:我們好不容易才集結起這麼多人! 甘地:如果不能阻止暴力,說明我們的時機還不到。 中國現代史上有過類似的對話。。 嚴複問孫中山:為今之計,惟急從教育著手,庶幾逐漸更新才是。 孫中山不同意,反詰:俟河之清,人寿几何? 孫中山的“破”是成功了。。但“立”呢? 結局如何。。如今大家也都看得明白。。 甘地亦有絕望的時候,他一生都在努力厘清鬥爭的正確的方法,尋找平靜而制勝的法門。。在二戰期間,他甚至對“非暴力”都動搖過。。但最終。。他依然相信心中的“真理和愛”:“當我絕望時,我會想起,在歷史上只有真理和愛能得勝。歷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兇手,在短期內或許是所向無敵的,但他們終究總會失敗,好好想一想,永遠都是這樣。” 近期一系列的災禍。。令人心浮蕩。。但無論如何。。見危而喜、人格有異。。 我們的民族還沒有出現一個讓人敬佩、信賴的心之領袖。。沒有出現一個甘地式的——他絕食,我們便肯放下屠刀,不忍他為我們的暴行而犧牲的“聖雄”。。這個時候。。更應檢索自己。。獨善其身。。 做惡容易。。做聰明人更容易(google墻了還有百度呢)。。相較之下,做個善良的人——無論別人怎樣對待我們,我們都堅持自己的原則,善良、愛、寬容。。反而艱難、高貴。。 這就是甘地教我事。。。

 3 ) 《甘地传》--成也博爱,败也博爱

出生于浓郁宗教氛围家庭的年轻人,长大后得以去西方感受尊崇权益和自由的国家学习,矛盾的意识形态和充满苦难的生活环境赐予了他全新的思想体系,这种后天磨砺而出的天赋丝毫也没有浪费:带领印度人民走出被殖J民的阴霾、向全世界证明了一颗伟大灵魂的真实存在。他的死亡一如活着时受到贫民百姓到政界首领的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关乎着民族和国家的命运乃至整个世界格局的改变,他是个只穿自己纺织出来的衣物的倔强老头,他一高龄之身屡次绝食解决了一次又一次全国暴B动——他就是甘地。

作为一部人物纪传片,本片以倒叙的方式先交代了甘地的死亡,万民拥戴之中缓缓走出的和蔼老人面带微笑的看着眼前的刽子手,瞬间给我们留下了无数悬念:甘地为何如此受全民敬仰?又被哪方势力刺杀?杀他的人出于什么样的居心和目的?甘地死后的印度又将何去何从?三个多小时的片长不能详尽的将这位伟大首领的一生叙述殆尽,但也详细交代了甘地一生最主要的思想“非暴力不合作”的形成和成熟过程。他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演说家,但事实证明他的博爱注定了他不会是一名优秀的政治家,最终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宗教信仰的分裂与他的决策失误不无关系。然而,我们更能从这些几乎偏执地信仰着一个宗教而怨恨其他宗教的人民身上可以看出,他们的思想和生活丝毫未受神的庇佑和帮助,而甘地从多种宗教中汲取精华,竭力广施恩泽,他才是真正相信并贯彻了信仰的人。

同样,这也是一部历史巨作,甘地努力一生的事业同时也是印度国和人民的流血史。在第一次看到英国军官下令对平民扫S射时不免心惊,因为这些的确曾发生在这个地球村里,是和我们一样的人,下令屠杀更多手无存铁的人,以及无数无力反抗的妇女和儿童,死伤1516人。他们拼命的在一个不到足球场大小范围的围墙里逃跑着哀嚎着哭泣着,其中以试图保护孩子的妇女哭声和失去双亲保护的孩子哭声最为凄厉。这一幕,让我觉得羞耻。而后来的印度人民所表现出来的以暴Z制暴同样触目惊心,我想,甘地早就知道了人心之恶,所以一味要求他们原谅。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当被人打了右脸的时候,还要把左脸转过去让他打,让打人者感到羞耻,让打人者看到自己的勇气的。

甘地一生中致力于拯救弱者和女人,他说印度有两种奴隶制度,一种是女人的,一种是低等贱民的。被奴役的、被压榨的、被不公平对待的人们都是他的拯救者,在他眼中,这两种人是被世界无限剥削的同时又受尽歧视的人。联想到现在印度屡屡出现的禽Q兽事件,几乎让人们忘记这个国家也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几乎让人忘记了这个国家才是佛教的发源地,几乎让人忘记了这个国家出现过一个矮个子男子用一颗坚强的灵魂让整个世界为之颤抖,只剩下了对女人权益的极端蔑视。这也是当年甘地没能解决的重大问题,这里也是一个极为有趣的现象:这些文明越悠久、历史越深厚的国家,都是建立在剥削N女人的基础上昌盛的,一旦要求他们面临思想转型,必将以其丰富的落后经验以及极端化的兽S性作为解决手段。出现各种兽S行的不仅仅是印度,只不过人们更关注国外人民的生活有多水深火热而已。

甘地的饰演者本·金斯利,以及《阿拉伯的劳伦斯》里的主角彼得·奥图,是目前我看过的人物传记片中演技最好的:即感觉不到他们是在演戏。观影途中你会像在看一部纪录片,看着一颗伟大灵魂的诞生,看着这颗热爱着不同民族的赤子之心在人间的险恶中跌跌撞撞却目标坚定,看着他们因为太多的博爱而沦陷为了或政治或宗教斗争下的牺牲品,看着他们用仅仅几个小时的时间完美的向活着的尸体们散发一个故者的光辉。甘地死去时,爱因斯坦说,后代子孙们不会相信,世界上曾真的活生生出现过这么一号人物。不得不感谢这些伟大的演员,因为他们精彩绝伦的演出,这些领袖人物可以再一次天神一样出现在后代子孙的眼里,去感受黄沙之间的悲喜,去感受历史浪潮的怒吼。

印度独立仅仅四天,甘地便被暗杀,这是何等的讽刺。生活在苦难中的印度人民在被殖民的生活里忍气吞声,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权益遭到了多大的剥削,甘地的到来好比是一泓清泉,浇醒了他们浑浑噩噩度日的昏梦。这些教民们曾经团结一心对抗不公的英国政府和以及世界对待他们的偏见,他们可以迎头走向举头挥下的重棒而不动摇,然而屡见不鲜的暴力事件证明要拯救一个国家,半路杀出个“以爱渡人”的想法是不够的。人们习惯了受压迫,突然翻身的狂喜只会激发人暴怒和施虐的本能,教育不是对所有固守己见的决心老去的成人都管用,所以甘地可以拯救的,其实是看着他成熟起来的下一代。说句玩笑话,如果回教和印度教民斗殴至死的决心有一半拿来对抗英国政府,不用甘地出场这个国家早就独立了。

本片的摄影极美,片头的夕阳晚照在平静的河流上静静的思考,给人的视觉感是滴水穿石的舒适,平淡的生活场景下蕴育着神秘的宇宙哲学。甘地死后万民送灵的场景更是让我想起了课本里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震撼,人们静静的流泪,他们的神情写满了送走的悲伤,但也有祝福这个灵魂安详沉睡的愿望。影片不断出现众多追随者自发性的追随甘地这一场景,这种看不见却能使全国人民团结在一起的力量即便在荧幕外也轻易使人受到感染。

最动荡,最艰苦,却也是最崇高、最团结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时势成就了甘地,也毁灭了甘地。他是人类良心的代言者,他的爱太无私太纯净,却终究低估了人性的恶念和毁灭欲。不同的人或阶级自然对他有不同的评论和见解,但历史会告诉后代子孙,圣雄甘地之名当之无愧。

经典台词:

你只是个人,你只是一个人,对于不想做的跟你一样好的人而言会更加困难。——甘地妻子对甘地说。

他们可以折磨我,打断我的骨头,甚至杀了我,而他们所得,不过是一具尸体,而不是我的屈服。——甘地第一次号召大家不要以暴制暴,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开始成型。

两百年来能如此蔑视大英帝国而平安无事的印度人就只有你而已。——甘地好友对其评价。

这当然很蠢,是英国人决定印度人的生活方式,能够买什么,能够卖什么,何为公理,何为妨害治安,所以难怪我们顶尖的年轻人虽然有东方的尊贵气质,却一碰到西方的弱点就毫无抵抗的与其同化。——甘地与几个年轻人交谈。

如果想成为他们的一份子,就必须和他们一样的生活。——甘地第一次被捕入狱,决心只穿自己的纺织物以支持民族产业。

请你接受这个事实,任何国家的人民,都宁可要自己国家的一个坏政府,也不要外国的好政府。这是我们的问题,而不是你们的,你们总是要走出去——戴尔将军的大屠杀之后,甘地与英国政府对峙,提出独立。

想要独立自主,就必须先证明自己,才能够独立。......你们只剩一件手织衣物可穿,那就神气的穿着它。......如果一件漂亮衣物造成了你们的贫穷和饥饿,那么它便不再漂亮了。——甘地夫妻双双演讲

当我绝望时,就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怀疑这世界时,就想想这些话,然后努力以神的方式去做。——甘地第一次绝食时所说。

我知道印度还没到我要的那种独立的阶段。——第一次绝食成功阻止暴乱后,甘地又被捕入狱所说。

民族运动要激起反应才能有作用,我们会一直努力下去,直到他们有所反应或改变法律,控制权不是在他们手中,而是在我们手中,这就是民族运动的力量。——甘地出狱后决心制造私盐对抗英政府。

印度教徒和回教徒并肩而走,抬头挺胸,面对无可逃遁的受伤或死亡,一直持续到夜晚,女人抬走死伤者,可一切仍然持续下去,西方原有所谓的道德优势,都在今天丧失了,印度自由了,因为它承受了一切苦难与折磨,既不屈服,也不退缩。——民族自发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时,报社记者如是报道。

 4 ) 孤独的甘地

文/halleybachelor


从前学世界史的时候,总觉得“非暴力不合作”是如此可笑。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枪杆子里出政权”么?毫无反抗坐以待毙也太过迂腐了吧?但这部电影带给我的却是前所未有的思想震撼。
  
  “人必须有勇气接受多次打击,表明自己虽不还手但绝不退缩,以唤起人的本性,使对方减少恨意,起尊敬之心。”印度是佛教的起源国,甘地的主张无疑跟佛教忍受痛苦、普度众生的教义是暗合的。虽然佛教在印度已然失传,但长久以来与各种教派间的相互渗透,使得印度人在心理上也接受了这种思想传统(反思到中国,虽然是世界佛教最昌盛之地,但这种平等博爱的精神吸收了中国特色以后,要么上升为愚民的工具,要么堕落为避世的借口,只剩下一帮清谈诡辩者打着永远猜不透的机锋)。甘地枯槁的形容也颇有苦行僧的味道。他提到《新约》中说“敌人打你的右脸,就把左脸也迎上去”,在这一点上,释迦的“慈悲”、基督的“爱”乃至孔子的“仁”都是相通的观点。当英军催马杀向游行队伍时,马儿却反而不忍踏向卧倒的人群,这种人性和兽性的倒错是值得深思的。
  
  “只有神能决定谁下地狱。”我们中间没有任何人有惩罚罪恶的权力,因为我们本身都是有罪的。而且杀人本身就是一种罪恶,用以惩罚另一种罪恶只会陷入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也就是国人所谓的“冤冤相报何时了”。(这令我想到《七宗罪》里凯文史派西假借上帝的名义杀人,只要明白了这一点,他的理论也就不攻自破了。)所以只有通过道德感化才能获得心灵的救赎,才是唯一的正道。所以当一名印度教徒的儿子为回教徒所杀后,他以牙还牙杀死了对方的儿子,而甘地却奉劝他去领养一名回教的孩子抚养成人,这样才能得到最终的解脱。
  
  “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还是会失败。”这就是儒家所说的“霸道”和“王道”的区别。(在某些理论当中,常用“左”和“右”来进行标志并一概抹杀。)武力只能逞一时之快,推行仁政和包容之心才是长治久安之道。同样是民族独立精神的体现,这与《勇敢的心》所讲述的专制时代不可同日而语。甘地的出身是熟知英国法律的律师,很清楚西方国家的民主传统,知道以暴力对待手无寸铁的平民必然是不得人心的。这与中国历史上的“主和派”也有本质区别,后者是妥协退让,前者是积极进取,后者是人格骨气的软化,后者是民族尊严的凸显。
  
  甘地不仅是思想上的巨人,也是他理论的身体力行者。无论是亲手织布做衣服,还是步行赴海边制盐,都表明了他信念的坚定和为人的务实态度。他的绝食能令三亿多人为之关切动容,这样的领袖气质和人格魅力对一个政治家来说恐怕也是旷古绝今的了。(与某些圣主不同的是,“圣雄”并不是他自封或个别狂热分子所加的名号,这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人们对民族英雄的不自觉敬仰。)
  
  值得注意的是,甘地被暗杀前有个女记者告诉他自己是他的仰慕者,甘地却认为“这是危险的”。他很清醒地意识到在政治领域进行个人崇拜的危害性。其实每个当权者只要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老想着把名字刻上石头或者用名字来命名城市以图不朽,很多独裁、暴君就不会出现,很多悲剧也能够得到避免了。
  
  可惜的是,直到如今印巴依然各执一端、冲突不断,很多地方还是因为民族和政治偏见走不出暴力的泥潭。甘地只能成为二十世纪孤独的先知者,他所创造的奇迹也只能遗作近现代史的绝响了。

"An eye for an eye makes the whole world blind."
以眼还眼,世界只会更盲目。
"Live as if you were to die tomorrow. Learn as if you were to live forever."
活着,就好像明天你就会死去。学习,就好像你会永远活着。

 5 ) 理想主义的脆弱与强大

一、一种成功的理想

大多数革命者的思路是,我们受够了奴役和凌辱,我们要拿起武器消灭你们,血债血偿。
甘地的思路是,我们不能忍受被奴役被侮辱的生活,你们必须离开,你可以消灭我们,但你不能迫使我们接受这种生活。
这是一种伟大的理想,它在为自己的权益的抗争试图唤醒对方的人性和良知。这种思路有一个非常人道的假设:对方也是有血有肉有可能被打动的人;但它并不依赖于这个前提,因为我们要求的一切并不是靠乞求或是对方良心发现得来,而是靠抗争,我们的抗争并不是通过伤害你们、而是通过采取一切不合作的方式让你们不能再继续伤害我们。
甘地是一个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他身体力行着一种坚定的、高尚的信念并矢志不渝。而这种天方夜谭般理想化的信念,显示出理想主义真正强大的一面:坚持和隐忍的力量,这种强大最终争取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自由和独立。
An eye for an eye, then the world is blind.

二、理想主义者的悲哀

理想主义者是悲哀的,他们不是放弃,就是失败。
于一切革命者或者理想主义者来说,最可怕和最讽刺的不是死于与之抗争的事物,而是死于为之抗争的事物。但综观历史,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不是死于前者,就是死于后者。
无暴力抵抗运动为印度人民争取到了自由和独立,但甘地伟大信念的核心却无法打动国内的极端宗教分子,他必须通过绝食来试图制止国内宗教分子的暴力对抗,我想他一定觉得自己是失败的。他没有被物质、名气、权力诱惑,坚持最初的高尚信念并为之奋斗了一生,但这种信念并没有传递到他的信徒心中。而最终,他没有死在敌人手里,而是死在了他为之奋斗、坐监、绝食的印度教民手中。
文明和高尚在野蛮和暴力面前是如此脆弱、不堪一击。这是理想主义者的悲哀,也是所有文明的悲哀。
但我想,甘地没有失败。他的精神的火苗已然永垂不朽。
他用他的一生告诉人们,除了暴力流血之外,是可以有别的抗争方式的,一种人道的不让自己双手沾满鲜血、心灵蒙上污点的抗争方式的,他的成功让我们相信尽管会有牺牲,但这种人性化的抗争方式是有可能成功的。

三、一种好的信念

这个世界是一个不够好的世界。我们的社会也是一个不够好的社会。甚至我们的生活也是不够好的生活。
我们总是试图抗争,为我们应得而没有得的,为我们该做而不能做的。
很多人头破血流然后心灰意冷,很多人看到别人的失败而学会妥协,很多人大声疾呼然而回音甚少而愤世嫉俗。
我想没有人是错的,只要他不是从心底里冷然漠视别人的流血牺牲或是从心底里认同丛林法则。只是,我们需要一种好的信念。
一种好的信念,不是让每个人都变成理想主义者——从某种意义上说那也未必是件好事,而是试图令大多数人不盲目——既不被眼前的微小利益蒙蔽也不被愤怒蒙蔽,令大多数人相信我们身边那些不够好的东西是可以通过努力和抗争而变得更好的。而一种有意义的抗争,不是因为愤怒而抗争,而是为了改变而抗争。

 6 ) 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First they ignore you, then they laugh at you, then they fight you, then you win.”这是甘地“非暴力、不合作”的理念。像圣经里的话:“有人打你的左脸,把你的右脸也凑上去。”

暴力者首先会觉得荒谬,因为他们的世界理念是睚眦必报,以暴制暴,他们期待的是你的反抗,然后他们可以名正言顺地实施更残忍的暴力。

非暴力、不合作却用和平的方法去对抗暴力,用承受者对痛苦的咬牙忍受和不还手来反衬施暴者的残暴和人性缺失,用高尚来反衬卑鄙。它攻击的是施暴者的良心,让他们对自己的行为感到耻辱,从而从根本上杜绝暴力和压迫。

片中美国摄影记者玛格丽特·伯克·怀特曾问过甘地,面对残暴的纳粹政府,“非暴力、不合作”也是最好的斗争方法吗? 甘地的回答是:“也许时间会长一些……但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他们终究总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甘地的信念来自对人类良心的信心。也许它们可能被权威、利益、学说等蒙蔽,但是它们存在,是可以通过某种方式被唤醒的。非暴力、不合作就是唤醒人类良心的最好方式,而一旦它们被唤醒,暴力就会彻底地终止。

现在社会上有一群人在叫嚣着,中国处于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中国人没有信仰如何如何。然而,信仰不等同于宗教,就算在全民信仰基督的中世纪,还是存在着黑暗、压迫、逐利和拜金。

真正的信仰是人类良心。它们一直存在,只是可能被蒙蔽,等待着被唤醒。怀抱这样的信念,也许我们才能看到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意义。

言说是容易的,行动却是艰难的。坚持施暴也许很容易,因为你只要一直忽略良心的声音就好了。坚持非暴力却是不容易,因为你必须时刻保持良心的清醒。这种清醒会让你清晰感觉到现实世界的压力和痛楚,然而你必须在这种巨痛中咬牙坚挺。

我们当中又有多少人能够一直听从自己灵魂的声音呢?我们有很多人敢于为事业、地位和名望奋斗和冒险,然而又有多少人敢于为精神的信念奋斗和冒险?我们选择了理想,譬如适合的人、适合的工作、适合的生活方式,却放弃了梦想,曾经心动祈望、却自判为无法企及的“空想”。

多年以后,我们找到了生存的方式,却放弃了生活的意义。

 短评

甘地是伟大的,然而非暴力不合作能成功的前提是,如他在南非初登场就高举的标语:WE ARE CITIZENS OF THE EMPIRE!甘地是可以说服一个法制民权的绅士把善分享给更多子民,却绝不可能让一个信暴力的恶棍不开枪—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同时恶的方法又无法产生善的结果,故某已注定被神所抛弃。

6分钟前
  • 大师
  • 力荐

如果不是遇到英国这样的文明国家,圣雄的非暴力不合作也只能是孤掌难鸣。

9分钟前
  • 羅北山
  • 力荐

即使考虑到这部片子里的无数政治正确,它还是部优秀的电影。本金斯利是个一流的演员

11分钟前
  • Die Katze
  • 力荐

本金斯利的演技出神入化几可乱真;3个多小时,让我明白一件事:以非暴力不合作、绝食抗议达到民族国家独立,那是有前提的,人须有信仰、须有敬畏、文明和思想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实现;秀才遇到兵,我们老祖宗早就预言过了。

14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8/10。甘地是把身体痛楚推广为新闻干政的先驱,利用警棍、子弹、绝食与身体的极端对立坚守不屈:广场屠杀中千发子弹呼啸/深井血痕,民众一批批走向盐厂大门/妇女扶起受袭人群救助;升旗仪式的喧嚣和空旗杆下的静场交融象征圣人独自承受印巴独立带来的分裂苦果,干柴烈火洒向恒河的骨灰找到了信仰归宿。

16分钟前
  • 火娃
  • 推荐

三小时的片长,恐怕仍忽略了诸多细节和背景。然而人物和故事原型本身实在太富张力。任何民众广泛参与的政治运动,往往容易失控,更不用说涉及种族和宗教的矛盾重重。甘地既有直面死亡的决绝,又能时刻保持隐忍、克制和冷静。虽然或许也只是历史大潮中,顺势成就的事业和功绩,但确实无怪乎是一代伟人。

19分钟前
  • Syc
  • 力荐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得胜,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是终究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20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作为20岁以下的小孩子,崇拜明星、军事家或者优秀的统治者之类的情有可原,但是随着你慢慢步入成年,会逐渐意识到某些高尚的人格力量,才是人类真正值得宝贵的东西。

22分钟前
  • 无能狂怒人
  • 力荐

85/100 伟大的人告诉人们众生平等,然后身体力行成为众生。虚伪的政治骗子也会告诉别人工作不分贵贱,不过是为了让别人心甘情愿的替他们卖命。

27分钟前
  • SELVEN
  • 力荐

一次火车之旅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从而改变了这个世界。电影最让我最震撼的地方是借他的朋友说出的一句话,甘地的最伟大之处在于能让疯狂的人平静下来。这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精髓,向你展现信念的力量究竟有多大。

30分钟前
  • xjc_jovi
  • 力荐

本质而言,剧情片没有忠于现实的义务,也没有树立道德价值标准的必要。但是剧情片肯定会有自己的道德价值倾向,也肯定会与现实产生关联,尤其传记电影,关联会更紧密。39岁的金斯利演活了甘地,整部影片在技术和表达上面也趋近完美,大结构上很有想法,是一部无死角的杰作。而现实中的甘地争议非常大。许多人认为他成为了帝国主义延长殖民统治的工具,许多人念念不忘甘地曾建议犹太人集体自杀以感化希特勒,曾告诉蒋介石不要开战,如果日本人杀了两亿中国人,那么剩下的两亿也决不会屈服,到时日本就会成为中国的奴隶。许多人也清晰地记得甘地晚年的“禁欲实验”,与自己的侄女等同床裸睡。还有祝福准备攻击巴基斯坦的印度战斗机,打了自己非暴力理念的耳光。于我而言,我看到了他的局限性,也明了他的闪光点,并清楚地知道未来不会再有第二个甘地。

34分钟前
  • 王写写
  • 推荐

当我绝望时,我会想起在历史上只有真理和爱能获得胜利,历史上有很多暴君和凶手,在短期内或许是所向无敌的,但最终总是会失败,好好想一想,永远都是这样

39分钟前
  • therealran
  • 力荐

这才叫沾了题材的光,即使流水账般的汇报甘地生平,也不会差不到哪里去。用他在南非的经历铺垫其个性宗教,记录了从“大英帝国”的律师到支持印度独立的精神领袖的转变过程。遗憾是对于南非和印度人民追随他的原因没有做更深的探讨,而局限在英雄的个人见地与魅力。82年大概是需要这样登高一呼的气氛吧

42分钟前
  • 小斑
  • 推荐

绝对经典!30年前的大片现在看来也一点不老气,宛若今天。甘地,必杀技绝食,一把盐打败日不落帝国;伟大的灵魂,让对手也肃然起敬;只是国父看着儿子分家,还是无可奈何。非暴力不合作犹如神迹,在没有信仰的中国不会显灵。而印度独立33年后英国能够拍摄出这样的电影,同样让人钦佩。

43分钟前
  • 歌辞
  • 力荐

我感觉很羡慕印度人,他们曾经有甘地这样的人,唤醒并改变他们的心灵。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他相信love and truth always win, and tyrants and murderers will always fail no matter how invincible they appear. 不知道现在的人类还能不能有这样的信仰,以及对和平的信仰和对暴力深深的不喜?不同的人之间的猜疑、争夺和仇恨也似乎永远难以消除。我最喜欢尼赫鲁和爱因斯坦对他的悼词。

48分钟前
  • Adieudusk
  • 力荐

非暴力倡议者最终被暴力终结了,可终结的到底是什么?答案很明白,肉体而已。他说如果放下屠刀是为了他这个小老头不死,那就太傻了,可见意外被杀的事实,象征他对人的愚昧程度还是有所低估。他没有失败,只是还没成功,他的付出没有落空,只是修得正果的时候,要俯瞰才能见证了。

53分钟前
  • Ocap
  • 推荐

相对于甘地这样一个直杀灵魂底线的人,这片子的水准是有愧的

54分钟前
  • 嘴客
  • 推荐

一个问题:甘地在知乎,会不会被形容成白左?

59分钟前
  • TimberNord
  • 力荐

英雄无数但圣雄惟一,上帝无言而众生平等。

1小时前
  • 芦哲峰
  • 还行

其实他一生最大的胜利并不是那些政治上的成就,而是曾凭借一己之力,带领着人们走出疯狂。这才是最难最难的。

1小时前
  • 水木丁
  • 力荐

返回首页返回顶部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